《山海经校注》校补

合集下载

《山海经·海经》西南部分考释

《山海经·海经》西南部分考释

《山海经·海经》西南部分考释周运中内容提要:本文考证了《山海经》关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和民族的一些记载,通过文物考古资料、民族史资料、语言文字学知识证明《山海经》的记载还是有很多可信之处。

只不过其中有些记载受当时的交流条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被扭曲;还有一些记载因为后世传抄讹误,需要重新校勘。

战国七雄中,以楚国地域最大(据《史记·苏秦传》,韩国方900里,魏国方1000里,齐、燕、赵三国各方2000里,秦国方4200里,楚国方5000里),江汉平原是其核心,南阳盆地(申、邓等小国)、汝颍流域(陈、蔡等小国)、江淮之间(群舒、黄、随等小国)在春秋时已属楚。

据《史记》记载,越灭吴时,楚乘机取得淮北大片土地。

战国时,楚又灭东南的越国,南平百越,西南一度占领巴、黔、滇,整个南方都臣服于楚国。

楚国的人口虽少,但民族最多,夷、夏、越、苗、巴等不一而足;耕地虽少但物产最丰,因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物种本来就多。

楚国的文化很独特,玄学如《老子》,文学如《楚辞》,寓言如《庄子》都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楚国西南通过滇、越能和印度交往,在战国中数它最容易得到中国以外的另一个文明古国的影响。

从以上诸点说,楚国不可谓不大。

《山海经》的作者及成书的时间和地点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此书不是成于一时一地,也不是出于一人之手。

但是不管其最后编撰者为谁,《山海经》所记载的中国西南地区地理无疑是最初从楚国人那里传出的,因为西南的巴蜀诸国和中原诸国语言文化距离较大,又因地形阻隔,所以交通很少,但是楚国不仅在战国后期将国界扩展到西南,而且本来和中原诸国的交流很多。

关于《山海经》所记地理的可信度,笔者已经在对《山海经》所记昆仑山地理的考证中有新的证明,[①]本文试对《山海经》的《海经》所记西南部分内容作出新的考释。

湘陵《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番禺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山。

32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32)

32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32)

“《三海经》”?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32)
杨宝福
204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三海经》)
(《高助》23次印刷本,第379)查百度网,没有《三海经》这本书;搜上海图书馆书目索引,搜捕到不到
《三海经》这本书。

查《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1980年7月第1次印刷)第92页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潤主编,上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第1版,1981年7月第3次印刷)第128页,其《山海经•北山经》有精卫填海的神话。

文字一模一样。

可见,应该是《山海经》。

中国古籍中没有《三海经》这一本书。

最新山海经的批注

最新山海经的批注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山海经的批注《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原共22篇约32650字。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1]《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

山海经注音注释

山海经注音注释

《〈山海经〉音释》序《山海经》很有名,因为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早已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而我国也早已施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现在三十岁以下的人,只要不是智障者,应该都已享受到了义务教育,从而也就都会知道《山海经》。

《山海经》不难读,因为其中的很多章节比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还要浅显易懂。

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如果看不懂《山海经》原文,那么,即使将《山海经》翻译成白话,他大概也不会看的,因为他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山海经》很难读,因为它里面有很多奇文怪字。

这些字,很多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不到,有些在《辞海》里也查不到。

还有一些多音字,因看似认识而被一般注家和多数读者所忽略,误读而不自知。

为了使大多数读者不用查字典便可诵读《山海经》,我给其中的奇文怪字、生僻字和容易误读的多音字加注了汉语拼音。

注音主要依据《辞海》《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也有个别字、词诸辞书未予收录或未加解释,经我考证后注音的。

我小的时候,每到青黄不接的季节,须要爬到榆树上捋榆钱和嫩榆叶吃。

我给我女儿讲起这事时,她问榆钱是什么,我说榆钱就是榆树的种子,她又问榆树是什么树,我给她解释半天,她还是不懂,直到后来带她回乡下见到榆树,她才明白。

《山海经》中的奇文怪字,大多是山名、水名、人名、动物名和植物名,对于多数读者来说,通过上下文的提示,便可知道他们属于哪一类,至于他们的详细情况,一般人不会感兴趣,再说仅仅通过文字描述也难以使读者完全明白,因此,为了节约纸张和读者的时间,我只对书中一些难懂的字、词略加解释,而未作烦琐的注解。

本书重在释音,略于释义,而且释义有时也是为了释音,因此书名便叫做《〈山海经〉音释》。

本书以袁珂校译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为底本,但对一些标点符号做了改动,并据袁珂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补充了《海内东经》的《水经》部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我非智者,所失必多。

山海经新校正后序

山海经新校正后序

山海经新校正后序孙星衍秋颿先生作《山海经新校正》,其考证地理,则本《水经注》。

而自《九经笺注》、《史家地志》、《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通典》、《通考》、《通志》及近世方志,无不徵也。

自汉以来,未有知《山海经》为地理书。

司马迁云:“所有怪物不敢言。

”班固云:“放哉!”郑元注《尚书》用《河图》地说,《地理志》班固著,《地理志》用《禹贡》桑欽说,而皆不徵《山海经》。

然则刘秀称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不过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耳。

郦道元所称有《太康地志》、《十三州记》、《晋书地道记》等书,山名水源,多有自古传说合于经,证李吉甫诸人亦取诸此,以此显经,故足据也。

先生开府陕西,假节甘肃、粤,自崤函以西,玉门以外,无不亲历。

又尝勤民,灑通水利,是以《西山经》四篇、《中次五经》诸篇,疏证水道为独详焉。

常言《北山经》泑泽途吾之属,闻见不诬,惜在塞外,书传少徵,无容附会也。

其《五藏山经》郭璞、道元不能远引,今辅其识者,奚啻十五。

恐博物,君子无以加诸。

星衍尝欲为《五藏经图》绘所知山水标,今府县疑者则缺,顾未暇也。

先秦简策皆以篆书,后乃行隶书。

偏旁相合起于六代,六书之义,假借便亡,此书甚者,大苦山之“”,峳峳之“峳”,蒲之“”,徧检唐宋字书都无所见。

今考“”即“苦”字,“峳”、“”则未闻。

后世字书乃遂取经,俗写以广字例。

其有知者,反云:“依傲字部改变经文。

”此以不狂为狂,先生若䖪鼠云当为,涔水云当作涻,樗木云当作㭔。

其类引据书传改正甚多,寔是汉唐旧本如此,古今读者不加察核,又如凌门之为龙门,帝江之为帝鸿,举父之为玃父,此则声音文字之学直过古人。

星衍夙著经子音义以辅,陆氏德明《释文》有《山海经音义二卷》,及见先生,又焚笔砚,若《海外经》以下诸篇褋有刘秀校注之词,分别其文降为细字,其在近世可与戴校《水经注》并行不倍。

先生又谓星衍:“孔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多,莫多于《山海经》。

”《神农本草》载物性治疾甚详,此书可以证。

山海经校注

山海经校注

山海经校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无法用科学解释。

当然,如果人类的智慧足够强大,那么或许能将其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揭开面纱,让真相得到公布。

在数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曾经生活着不少族群,他们虽然没有高超的科技水平,但却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文明。

而这样优秀的先民留下来的瑰宝,便被称之为“上古遗珍”,它们蕴含着各种各样神秘的信息,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发掘……在众多的上古遗珍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山海经》了!据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只可惜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和保护措施,导致原本十分完整的《山海经》残卷散落四方,直至今日也未寻回几篇。

好在,随着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与校注,终于使得这部著名的上古典籍重见天日,并且成功地走入了普通读者的视野里。

翻阅此书,你会惊讶地发现:《山海经》所描述的内容竟然涉及到了宇宙万物,堪比百科全书般丰富;同时,它还包罗了诸多神话故事,甚至连外星人都曾登场亮相……毫不夸张地讲,倘若想要了解华夏五千年历史,那么必须从《山海经》开始。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它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中,它辗转流失,最终消逝在茫茫历史长河中。

幸运的是,在清朝末年,有位叫做毕沅的官员,偶尔间在家乡的阁楼上找到了一册破旧的《山海经》残页,因此才得以挽救濒临灭绝的《山海经》。

后来,又经过专业人士的努力,终于将其修复完善,并且编撰成书。

正是基于此,该书才得以问世,并迅速风靡全球,引起了巨大轰动效应。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山海经》中的很多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但仍然拥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譬如,书中提到的“三青鸟”、“九尾狐”、“精卫填海”等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老百姓喜爱。

除此之外,《山海经》中还记录了很多关于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植物矿产乃至人文习俗等知识,实属罕见的旷世奇书。

山海经 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 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原文: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丽(音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音假)疾。

译文: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鹊山。

鹊山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山上有很多桂树,盛产黄金、玉石。

有一种草,它的样子像韭菜但开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有树上有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迷榖,佩戴它的(枝条、花叶)就不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不会长寄生虫。

原文:⑵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音掩)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离开招摇山)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堂庭山,山上长着许多多棪木,有许多白猿,盛产水晶和黄金。

原文:⑶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音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离开堂庭山)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中到处是怪兽,水中尽是怪鱼,盛产白玉,蝮蛇毒虫遍布其k ,还有许多怪蛇,和奇怪的树木,(山势险峻)无法攀登。

原文:⑷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音纽)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离开猨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多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

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尾巴是赤红的,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披上它的皮毛(亦有可能是指佩挂鹿蜀的骨头牙齿)就能子孙满堂。

山海经校注和山海经全译

山海经校注和山海经全译

《山海经校注》和《山海经全译》是两本关于《山海经》的解读和翻译著作。

《山海经校注》是对《山海经》的校注,主要是对原文进行校勘和解释,包括对字词的注释、句子的解释以及对整个篇章的概括和评价等。

而《山海经全译》则是对《山海经》的全文翻译,将原文翻译成白话文或其他语言,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山海经》的内容。

这两本著作都是对《山海经》的研究和解读,但侧重点不同。

《山海经校注》更注重对原文的校勘和解释,适合对原文进行深入研究或对古文有兴趣的读者;而《山海经全译》则更注重对全文的翻译和解读,适合对《山海经》内容感兴趣但不太熟悉古文的读者。

总之,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山海经》的原文和背景,可以选择《山海经校注》;如果您只是想快速了解《山海经》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可以选择《山海经全译》。

《山海经校注》拾误

《山海经校注》拾误

《山海经校注》拾误
刘新春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7)011
【摘要】<山海经校注>校勘精细,是一部非常严谨的著作,但其中仍有一些地方不够确当,本文试作商补.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刘新春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631
【相关文献】
1.校注简体本《山居四要》对底本误改误校举隅 [J], 吴庆晏
2.读《山海经校注》札记 [J], 王红旗
3.《山海经》中之同物异名——读《山海经笺疏》、《山海经校注》札记之一 [J], 沈光海
4.《李白集校注》拾误 [J], 尹楚彬
5.《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 [J], 李无未;吕朋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入选图书书目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入选图书书目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入选图书书目(91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加强古籍整理精品力作的出版,充分发挥优秀古籍出版物的社会作用,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

通过出版单位申报、社会读者推荐、业内专家实名推选等多种申报渠道,经过初审、通讯评审、会议论证、复核评审等多轮评选程序,最终确定了首批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共91种。

1、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推荐子目:1.诗经今注高亨注2.楚辞今注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熊良智注3.陶渊明集校笺(修订本)龚斌校笺4.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余嘉锡笺疏、周祖谟等整理5.鲍参军集注钱仲联增补集说校6.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7.文心雕龙义证詹瑛义证8.诗品集注(增订本)曹旭集注9.文选李培南、李学颖、高延年等标点10.王梵志诗校注(增订本)项楚校注11.卢照邻集笺注祝尚书笺注12.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整理13.王子安集注汪贤度校点14.孟浩然诗集笺注佟培基笺注15.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整理16.李白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校注17.高适集校注孙钦善校注18.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校注陈铁民修订19.韦应物集校注(增订本)陶敏、王友胜校注20.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钱仲联集释21.韩昌黎文集校注马茂元整理22.刘禹锡集笺证瞿蜕园笺证23.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校24.樊川文集陈允吉校点25.玉溪生诗集笺注蒋凡校点26.樊南文集朱菊如、李国钧、李德清等整理27.皮子文薮萧涤非、郑庆笃整理28.郑谷诗集笺注严寿澂、黄明、赵昌平笺注29.韦庄集笺注聂安福笺注30.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朱东润编年校注31.欧阳修诗文集校笺洪本健校笺32.苏舜钦集沈文倬校点33.嘉祐集笺注曾枣庄、金成礼笺注34.王荆文公诗笺注高克勤点校35.苏轼诗集合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36.东坡乐府笺龙榆生校笺、朱怀春标点37.栾城集曾枣庄、马德富校点38.山谷诗集注黄宝华点校39.淮海集笺注徐培均笺注40.清真集笺注(修订本)罗忼烈笺注41.李清照集笺注徐培均笺注42.陈与义集校笺白敦仁校笺43.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校注44.放翁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夏承焘、吴熊和笺注,陶然订补45.范石湖集富寿荪标校46.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邓广铭笺注47.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夏承焘笺校48.揭傒斯全集李梦生标校49.高青丘集徐澄宇、沈北宗校点50.震川先生集周本淳校点51.沧溟先生集包敬第点校52.沈璟集徐朔方辑校53.汤显祖诗文集徐朔方笺校54.汤显祖戏曲集钱南扬校点55.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笺校56.隐秀轩集李先耕、崔重庆标校57.谭元春集陈杏珍标校58.陈子龙诗集施蛰存、马祖熙标校59.牧斋初学集钱仲联标校60.牧斋有学集钱仲联标校61.牧斋杂著钱仲联标校62.吴梅村全集李学颖集评标校63.顾亭林诗集汇注王蘧常辑注、吴丕绩标校64.渔洋精华录集释李毓芙、牟通、李茂肃整理65.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张友鹤辑校66.纳兰词笺注(修订本)张草纫笺注67.方苞集刘季高校点68.樊榭山房集陈九思标校69.刘大櫆集吴孟复标点70.小仓山房诗文集周本淳标校71.忠雅堂集校笺邵海清校、李梦生笺72.瓯北集李学勤、曹光甫校点73.惜抱轩诗文集刘季高标校74.两当轩集李国章校点75.人境庐诗草笺注钱仲联笺注2、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推荐子目:1.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著2.楚辞补注白化文、许德楠、李如鸾、方进点校3.屈原集校注金开诚等校注4.说苑校证向宗鲁校证5.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著6.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7.建安七子集俞绍初辑校8.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9.徐陵集校笺许逸民校笺10.江文通集汇注李长路、赵威点校11.庾子山集注许逸民校点12.玉台新咏笺注穆克宏点校13.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14.杜诗详注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15.杜牧集系年校注吴在庆撰16.白居易诗集校注谢思炜撰17.韩愈文集汇校笺注刘真伦、岳珍校注18.柳宗元集《柳宗元集》校点组校点19.元稹集(修订本)冀勤点校20.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本)刘学锴、余恕诚著21.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刘学锴、余恕诚著22.乐府诗集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23.乐章集校注(增订本)薛瑞生校注24.苏轼诗集孔凡礼点校25.苏轼词编年校注邹同庆、王宗堂著26.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27.黄庭坚诗集注刘尚荣校点28.顾亭林诗笺释王冀民撰29.戴名世集王树民编校30.龚自珍己亥杂诗注刘逸生注31.岑嘉州诗笺注廖立笺注32.南唐二主词校订王仲闻校订33.温庭筠全集校注刘学锴撰34.陈与义集吴书荫、金德厚点校35.朱淑真集注冀勤辑校36.姜白石词笺注陈书良笺注37.何逊集校注(修订本)李伯齐校注38.张孝祥词校笺宛敏灏校注39.汇校详注关汉卿集蓝立萱校注3、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推荐子目:1.文赋集释张少康集释2.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3.诗品笺注曹旭笺注4.诗品集解续诗品注郭绍虞集辑、辑注5.诗式校注李壮鹰校注6.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校释7.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郭绍虞集解、笺释8.诗话总龟周本淳校点9.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夏承焘校注、蔡嵩云笺释10.渚山堂词话词品王幼安校点11.怀麓堂诗话校释李庆立校释12.诗源辩体杜维沫校点13.四溟诗话薑斋诗话宛平、舒芜校点14.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郭绍虞主编15.带经堂诗话夏闳校点16.静志居诗话黄君坦校点17.词苑丛谈校笺王百里校笺18.随园诗话顾学颉校点19.昭昧詹言汪绍楹校20.白雨斋词话杜维沫校点21.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徐调孚、周振甫注,王幼安校订22.饮冰室诗话舒芜校点23.石遗室诗话郑朝宗、石文英校点4、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推荐子目:1.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整理2.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整理3.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整理4.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5.儒林外史张慧剑校注6.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7.长生殿徐朔方校注8.西厢记张燕瑾校注9.桃花扇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合注10.牡丹亭徐朔方、杨笑梅校注11.楚辞选马茂元选注12.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13.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14.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15.宋诗选注钱锺书选注16.中国戏曲选王起、苏寰中、黄天骥、吴国钦选注17.元明清散曲选洪柏昭、谢伯阳选注18.元人杂剧选顾学颉选注19.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吴无闻等注释20.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21.白居易诗选顾学颉、周汝昌选注22.杜牧诗选缪钺选注23.韩愈诗选陈迩冬选注24.韩愈文选童第德选注25.李商隐诗选刘学锴、余恕诚选注26.梅尧臣诗选朱东润选注27.欧阳修文选杜维沫、陈新选注28.苏轼词选陈迩冬选注29.苏轼诗选陈迩冬选注30.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31.陆游诗选游国恩、李易选注32.范成大诗选周汝昌选注5、中华活叶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6、诗义会通蒋天枢、章培恒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7、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8、全宋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9、文苑英华中华书局影印组整理中华书局10、唐钞文选集注汇存周勋初编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1、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12、全元戏曲王季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3、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撰中华书局14、李白全集校注汇释评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5、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陶敏、陶红雨校注岳麓书社16、朱子全书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17、王阳明全集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8、船山全书杨坚总修订岳麓书社19、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朱铸禹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杨守敬集谢承仁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1、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22、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23、历代文话王水照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4、清诗纪事钱仲联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现凤凰出版社)25、增订文心雕龙校注黄叔琳注、李祥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中华书局26、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校注中华书局27、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28、古本戏曲丛刊(1—5、9)《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文学古籍刊行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29、唐语林校证周勋初校证中华书局30、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31、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刘崇德校译天津古籍出版社3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出版社33、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34、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35、说文解字注许惟贤整理凤凰出版社36、玉篇校释胡吉宣著上海古籍出版社37、尔雅校笺周祖谟撰江苏教育出版社38、尔雅诂林朱祖延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39、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顾颉刚、唐长孺、王仲荦等整理中华书局40、旧五代史新辑会证陈尚君辑纂复旦大学出版社41、战国策笺证范祥雍笺证、范邦瑾协校上海古籍出版社42、资治通鉴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中华书局43、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师大古籍所、华东师大古籍所点校中华书局44、春秋左传注(修订本)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45、尚书文字合编顾颉刚、顾廷龙辑上海古籍出版社46、通典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徐庭云、谢方点校中华书局47、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中华书局48、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49、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50、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张涌泉主编、审订中华书局51、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中华书局52、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国文物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系编文物出版社53、新中国出土墓志中国文物研究所等编文物出版社54、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周绍良、赵超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55、读史方舆纪要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56、太平寰宇记王文楚等校点中华书局57、肇域志谭其骧、王文楚、朱惠荣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58、山海经校注(增补修订本)袁珂校注巴蜀书社59、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60、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61、水经注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现凤凰出版社)62、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华书局推荐子目:1.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等校注2.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王邦维校注3.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两种海道针经向达校注4.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释迦方志孙毓堂、谢方、范祥雍点校5.岛夷志略校释苏继庼校释6.真腊风土记校注西游录异域志夏鼐、向达、陆峻岭校注7.西洋朝贡典录校注东西洋考谢方校注、点校8.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王邦维校注9.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经行记笺注张毅笺释、张一纯笺注10.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咸宾录周连宽校注、余思黎点校11.诸蕃志校释职方外纪校释杨博文、谢方校释12.殊域周咨录余思黎点校13.唐大和上东征传日本考汪向荣、严大中校注14.清朝柔远记赵春晨点校15.岭外代答校注杨武泉校注16.西域水道记(外二种)朱玉麒整理17.法显传校注章巽校注63、十三经清人注疏中华书局推荐子目:1.大戴礼记解诂王文锦点校2.礼记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3.尚书今古文注疏陈抗、盛冬铃点校4.周礼正义王文锦、陈玉霞点校5.周易集解纂疏潘雨廷点校6.论语正义高流水点校7.毛诗传笺通释陈金生点校8.礼书通故王文锦点校9.诗三家义集疏吴格点校64、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推荐子目:1.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2.论语集释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3.孟子正义沈文倬点校4.老子校释朱谦之撰5.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6.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7.墨子间诂孙启治点校8.墨子校注吴毓江撰、孙启治点校9.管子校注梁运华整理10.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11.韩非子集解钟哲点校12.十一家注孙子校理杨丙安校理13.吕氏春秋集释梁运华整理14.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王明撰15.抱朴子外篇校笺杨明照撰16.淮南子集释何宁撰17.盐铁论校注(定本)王利器校注18.春秋繁露义证钟哲点校19.法言义疏陈仲夫点校20.太玄集注刘韶军点校21.白虎通疏证吴则虞点校22.潜夫论笺校正彭铎校正23.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黄晖撰24.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王利器撰25.刘子校释傅亚庶校释26.文子疏义王利器撰65、论语疏证杨树达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66、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67、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中华书局68、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中华书局推荐子目:1.宋高僧传范祥雍点校2.五灯会元苏渊雷点校3.古尊宿语录萧萐父、吕有祥、蔡兆华点校4.法苑珠林校注周叔迦、苏晋仁校注5.大乘起信论校释高振农校释6.三论玄义校释韩廷杰校释7.成唯识论校释韩廷杰校释8.华严金师子章校释方立天校释9.祖堂集孙昌武、[日]衣川贤次、[日]西口芳男点校10.肇论校释张春波校释69、道教典籍选刊中华书局推荐子目1.老子指归王德有点校2.悟真篇浅解(外三种)王沐浅解3.南华真经注疏曹础基、黄兰发校点4.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王卡点校5.太平经合校王明编6.云笈七签李永晟点校7.南华真经副墨蒋门马点校8.神仙传校释胡守为校释70、农政全书校注石声汉校注、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71、明清名医全书大成胡国臣总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72、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余瀛鳌等编选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推荐子目:1.医学衷中参西录集要2.外台秘要集3.证治准绳集要4.景岳全书集要5.千金要方集6.普济方集要73、神农本草经辑注马继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74、汇校《九章算术》(增补本)郭书春汇校辽宁教育出版社75、髹饰录解说王世襄著文物出版社76、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7、永乐大典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78、册府元龟(校订本)周勋初等校订凤凰出版社79、中国古籍总目《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80、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81、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82、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83、四库提要辩证余嘉锡著中华书局84、郡斋读书志校证孙猛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85、中国古籍稿钞校本图录陈先行等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86、中国家谱总目上海图书馆编、王鹤鸣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87、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增订本)杨殿珣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88、中国版刻图录北京图书馆编文物出版社89、古逸丛书三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90、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91、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阿长与〈山海经〉》补注

《阿长与〈山海经〉》补注

《阿长与〈山海经〉》补注
张勇
【期刊名称】《学语文》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初中语文第三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

笔者在教读时,感觉到课本对此文的注释有两个失当之处: 1.虽注但不确切。

课本对《尔雅》的注释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作品。

这条注释忽略了《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总页数】1页(P26)
【作者】张勇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海官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阿长,不懂教育的真正教育家——从《阿长与<山海经>》看阿长对民族魂的影响[J], 刘希乐
2.《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对《山海经》内容的三次介绍 [J], 赵洪峰
3.阿长的卑微与尊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人物形象解读 [J], 包春芳
4.被误读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新解》 [J], 张树军
5.匠心彰显情深意长——谈《阿长与<山海经>》的感情表达方式 [J], 彭淑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山海经校注》札记

读《山海经校注》札记

作者: 王红旗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页码: 88-94页
主题词: 山海经;传说时代;远古传说;风俗;绝地天通;淮南子;宗教活动;金字塔;校注;札记
摘要: <正> 袁珂先生新著《山海经校注》,考证简洁,资料翔实,议论良多趣味。

如对《海内经》“太皞爱过”四字不轻易放过,引出天梯的议论,读来畅快。

翻阅时亦偶有所获,札记如下,以求大雅教正。

一、沐浴风俗源流“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

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乌。

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大荒南经》) “舜之所浴”似乎不单纯如郭璞所说“言舜尝在此澡浴也”,而是一种宗教活动,此风俗在传说时代可能广泛存在过。

《山海经·海内经》校议

《山海经·海内经》校议
“偎人爱人”,郭璞注:“偎,亦爱也,音隐隈反。”吴承仕《经籍旧音辩证》卷七云“:‘反’字误衍也。隐、隈二 字同纽,不得作切,《列子·黄帝篇》‘不偎不爱’,张湛注云‘:偎,亦爱也,音隐偎。’殷敬顺《释文》引《字林》云:
[1]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 [2]汪绂.山海经存(第九卷).杭州古籍书店,1984. [3]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郭璞.足本山海经图赞.张宗祥校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5]山海经.毕沅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艺文印书馆,2009. [7]此据王念孙手校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号:07878)。下同,不再出注。
[1]贾雯鹤《. 山海经》两考.中华文化论坛,2006,(4). [2]贾雯鹤《. 山海经》疑误考证三十例.中华文化论坛,2019,(1);《山海经》旧注辨证十九则.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9,(6);《山海经》 及郭璞注校议二十八例.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9,(6);《山海经》文献疏误举隅.神话研究集刊(第一集),2019“;刑天”还是“形夭”:基于 《山海经》的考察.民族艺术,2020,(2);《山海经》旧注商补十三例.神话研究集刊(第二集),2020. [3]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袁珂.山海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021 年第 1 期 总第 37 期
史志学刊 Journal of History and Chorography
NO.1.2021 Serial No.37
《山海经·海内经》校议
贾雯鹤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四川 610066)
摘 要 《山海经》作为中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典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已经得到学界公认。郭璞 注是《山海经》最早的注释,对我们解读《山海经》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山海经》及郭璞注在流传过程中产 生了不少的文献错误,为我们正确理解《山海经》带来了障碍。因此它们需要经过仔细校勘,尽量还原其 本貌,以为学界使用该书提供一个准确的文本。

山海经新校正序

山海经新校正序

山海经新校正序毕沅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西安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粮饷,钦赐一品顶带,毕沅撰。

《山海经》作于禹益,述于周秦。

其学行于汉,明于晋。

而知之者,魏郦道元也。

《五藏山经》三十四篇,实是禹书。

禹与伯益主名山川,定其秩祀,量其道里,类别草木鸟兽。

今其事见于《夏书·禹贡》、《尔雅·释地》。

及此经《南山经》已下三十四篇,《尔雅》云:“三成为昆仑丘”,“绝高为之京”。

山再成,英;锐而高,峤;小而众,岿。

“属者嶧,独者蜀,上正章,山脊冈”,“如堂者密”,“大山宫,小山霍,小山别,大山鲜,山绝陉”,“山东曰朝阳”,皆禹所名。

桉此经有昆仑山、京山、英山、高山、归山、嶧皋之山、独山、章山、冈山、密山、霍山、鲜山、少陉山、朝阳谷,是其山也。

《夏书》云:“奠高山大川”,孔子告子张以为牲幣之物,“五岳视三公”,小名山视子男。

桉此经云:凡某山至某山,其祠之礼:何用何瘗;糈用何,是其礼也。

列子引夏革云,吕不韦引伊尹书云,多出此经。

二书皆先秦人著,夏革、伊尹又皆商人,是故知此三十四篇为禹书,无疑也。

《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周秦所述也。

禹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

桉其文有国名,有山川,有神灵奇怪之所際,是鼎所图也。

鼎亾于秦,故其先时,人犹能说其图,以著于册。

刘秀又释而增其文,是《大荒经》以下五篇也。

《大荒经》四篇释《海外经》,《海内经》一篇释《海内经》,当是汉时所传,亦有《山海经图》,颇与古异。

秀又依之为说,即郭璞、张骏见而作讚者也。

刘秀之表《山海经》云:“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

”郭璞之注《山海经》云:“不怪所可怪,则几于无怪矣。

怪所不可怪,则未始有可怪也。

”秀璞此言,足以破疑《山海经》者之惑,而皆不可谓知《山海经》。

何则?《山海经·五藏山经》三十四篇。

古者土地之图,《周礼·大司徒》用以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辩其山林川泽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

《管子》:“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山海经》旧注辨正十九则

《山海经》旧注辨正十九则

2019年第6期No. 6. 2019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扩展版)J.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山海经》旧注辨正十九则贾雯鹤(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山海经》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典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已经得到学界的公认。

郭璞的《山海经》 注对我们解读《山海经》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它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文献错误,为我们正确理解《山海经》带来了障 碍,因此需要经过仔细校勘,尽量还原其本貌。

同时,郭璞以后的历代《山海经》注家都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但亦存在 不当之处,同样需要经过辨析,以纠正其错误。

[关键词]《山海经》;旧注;辨正;郭璞;元钞本[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5140(2019)()6-0119-07《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作品⑷,全书篇幅不大,不到三万一千字,但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 文献价值,是诸多学科的学者需要参考利用的重要典籍。

日本学者小川涿治说:“中国《山海经》一书,中 国人向视为荒唐无稽之谈,然其价值远比向认为金科玉律之地理书《禹贡》为可靠,其于中国历史及地理 之研究为唯一重要之典籍。

”⑵这可谓推崇备至。

徐旭生先生亦谓《山海经》,“从史料观点来看,为我国 有很高价值书之一,而有此等价值者,恐尚不及十部也”⑶。

二人虽然都是从史学的价值来评价《山海 经》,但古人早有“六经皆史”之说⑷,因此《山海经》的价值可见一斑。

晋代郭璞首先为《山海经》作注。

郭璞博学多识,尤精文字训诂,曾对《穆天子传》《尔雅》《方言》等典籍作 注。

由于郭氏学识精深,加之距离先秦时代较近,《山海经》的很多古言古义,其尚能作出正确理解和注释。

因 此,《山海经》的郭注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郭注的话,我们对《山海经》理解的正确性将大打折 扣。

杨慎《山海经补注》及其考据学成就

杨慎《山海经补注》及其考据学成就

杨慎《山海经补注》及其考据学成就
贺玉洁
【期刊名称】《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9)1
【摘要】就古代《山海经》研究史而言,清人之考据成果最为丰硕。

然清代之考据,实由明人奠其基、肇其端。

杨慎生当正嘉间,于空疏浮泛的学术氛围中尚博崇实、钩隐抉微,撰成《山海经补注》。

作为继郭璞后首部最具影响力的注本,该著以博征精究、求实考据之法,开启明清《山海经》考证训释之风气,并为清代《山海经》考据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石。

【总页数】7页(P89-95)
【作者】贺玉洁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2
【相关文献】
1.杨慎、顾炎武考据学对贬宋论的推衍
2.杨慎汉史考据学探论
3.论王夫之《诗经稗疏》考据学成就
4.《阿长与〈山海经〉》补注
5.黄侃《文选平点》考据学成就述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校注》校补
袁珂的《山海经校注》一书,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此书是对《山海经》校勘研究的重要著作。

但是在经文和注文这两个方面,仍有疏漏与失误之处,本文试做校补。

本文以巴蜀书社1996年印刷出版《山海经校注》本为校补底本,并且尽可能地参照了《校注》所依据的所有版本以及书中所征引记载有关《山海经》内容的典籍。

通过《校注》与其他版本的对比,对《校注》一书中所引的版本内容及典籍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校补工作。

并且结合了历代的重要学术笔记及近年来有关学者研究《校注》一书的成果,对《校注》失校及不够精当的注文,作了进一步的深入论述及考证研究。

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和第二章按照《校注》的编排和体例进行校补,第一章主要对《山经》进行校补,凡104条。

第二章主要对《海经》进行校补,凡123条。

第三章主要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山海经校注》的失误类型。

笔者就《校注》引文内容、征引其他典籍、引用《山海经》其他版本内容、珂案以及经文这五方面的失误,所作的校补,近200余条。

对《山海经校注》一书进行了综合疏理,以期为学界进一步利用《山海经校注》作出一些有益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