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解读汇编

合集下载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细节解读和分析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细节解读和分析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细节解读和分析(全文)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十二五”规划解析资料全

“十二五”规划解析资料全

“十二五”规划解析资料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从上半年的政策调整趋势看,中国已经明显表露出向传统产业“动刀”的强大决心。

目前,各行各业都着手制定“十二五”规划,为此,本文根据收集大量的最新资信,归纳整理形成一份对编制“十二五”规划具有一定价值的重要资料,供各位参考。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一)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调整与增长特征(图1)一是改革开放调整后的高增长:波峰与软着陆,1989年通货膨胀引起的治理整顿,导致的硬着陆;二是1992年小平讲话带来新一轮增长高峰(投资热,开发区热),1994年宏观调控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三是新世纪的持续高增长,直到2007年底“双防”(防过热、防通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进入新的调整阶段。

(二)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需求特征背景:①短缺经济结束:轻工业商品基本上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温饱得到解决,衣着、食品需求增长速度放慢,住、行比重上升;②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③城镇化步伐加快。

(图2)☐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因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

需求特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推动力(表1)(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特征1、工业化过程:第二、三产业,主要是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速度分析 ◎第一产业:低速增长 ◎第二产业:高速增长◎第三产业:与GDP 同步◎高增长期:主要靠工业带动→二、三产业共同带动 ◎农业:与经济周期相关性不大(3)比例分析: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高比重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工业化的推进,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前比较特殊的工业化过程的基点上所进行的:片面推进工业化,工业比重很高,使得改革开放以后的结构变化与理论分析有一定的不一致性。

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结构的“拨乱反正”时期:非常规变化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以轻工业增长为主导的阶段90年代以来的重化工化阶段表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GDP产业结构变动(%)2、工业部结构:重工业化过程重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能源、原材料工业(含采掘)和机械电子所占比重提高, 而轻加工业比重下降。

十二五规划解读

十二五规划解读

二、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1、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装备工业,而装备工业和核心 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由此产生了技术进步支撑的“先 进装备制造业”成为战略重心。 2、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是最大的赢家:新能源汽车和电 池技术、太阳能、煤制油等等。 技术进步的模式正在被改变 产业发展的模式也在被改变 中国的机遇、人们的想象空间也在不断的扩展之中 3、现代能源产业:体制约束将成为最大瓶颈 4、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适度超前、高速铁路为代表的轨 道交通、通用航空产业全面发展。
三、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的风险 2、过去三十年的社会失衡:收入差距、利益集团、 政府权力的扩张,“二代现象”等等。 3、从“独轮车”到“双轮驱动” 4、一次分配:教育、就业与劳动保障 5、二次分配:税收与转移支付 6、社会保障与医疗体系改革——全民医保不要忽 视中国的传统医学资源
谢 谢
《“十二五”规划建议》 解 读
杨建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发展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扩大内需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3、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改革攻坚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扩大内需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手段与目标的平衡 内需的构成:消费和投资 消费: 中国居民消费的现实构成:住、行主导。 未来消费及增长的基本格局不会变化,但过快释放的住 行消费将导致一系列问题:重化导向与大幅波动。 “长效机制”: ——公平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投资: 两类不同的派生投资:生产性投资和消费型投资 生产主导型投资:企业主导、市场波动与产能过剩 消费主导型投资:政府主导、波动可控与民生导向 ——民生、社会、农业、科技、生态、资源保护。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3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3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第一篇: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概述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从2011年至2015年的重要发展纲领,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福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该规划分为主要研究内容、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四个方面,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提高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增进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总体来说,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是加强国家治理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具体实施情况需要细化并按照设计目标逐步推进。

第二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主要关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和升级,旨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 建设创新驱动国家,实行科技进步和创新振兴战略。

2. 打造质量优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3. 改革经济体制,推进要素市场化,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经营环境。

4.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总的来说,该规划着重推动产业升级,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社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同步关注社会发展,旨在促进普惠社会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福利和人生满意度。

具体措施包括: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和发展。

2. 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

3. 建设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 加强文化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长春市十二五规划解读

长春市十二五规划解读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规划综述篇—— 32000字绘就“十二五”发展宏伟蓝图24日,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从启动到人大审议通过,先后吸纳各方建议600多条,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最终形成由十二个部分组成、约32000字的《纲要》,其描绘了长春市“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将是指导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做好《纲要》的起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和市长崔杰自始至终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精力,对《纲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和框架结构等主要内容亲自把关。

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隋忠诚任组长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纲要》起草、修改全过程的领导,及时研究确定重大问题。

《纲要》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开门办规划的要求。

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在新闻媒体上开展了向全市征求“十二五”规划意见建议活动,全程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纲要》初稿形成后,多次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征求意见建议;《纲要》征求意见稿形成之后,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工商联和民主党派座谈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咨询会,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全委会充分讨论通过后形成《纲要》草案。

《纲要》从启动到人大审议通过,先后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600多条,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最终形成的《纲要》由十二个部分组成,约32000字。

《纲要》六大特点特点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贯穿全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吉林省对长春市未来发展抱有殷切期望,省委书记孙政才提出,长春要建设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领头羊、民生改善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的首善区。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20090200684 郑芳 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教学班)摘要中国刚刚送走了辉煌的“十一五”,正迎接刚刚到来的“十二五”规划。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包含了促进科学发展、将五年的发展与中国的长期发展相结合、扩大内需、提高自生动力、关注民生、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诸多方面。

本文重点解读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讨论了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促进科学发展的可能性以及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解读1.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概括截止至2010年,中国“十一五”规划已接近尾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对于“十一五”规划的实现情况总结得出以下数据。

国民生产总之在2006-2010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5%;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增长。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不可否认,在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对称、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一些弊端,“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针对了“十一五”规划中的不足,指定了相应的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促进科学发展;二、要将接下来五年的计划于长远的发展联系起来,将国内的经济情况与国际上的金融环境联系起来,巩固发展成果,应对可能的危机;三、扩大内需,提高自生动力,通过扩大需求带动产出,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四、关注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并把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动力;六、提出政策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将主要从促进科学发展这个方面来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

2.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任务之一——促进科学发展2.1我国的发展现状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GDP还是国际贸易总额都已经名列前茅,但是仍绕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将在一段相当长时间内是发展中国家。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1、《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五”以来,每五年都要编制出台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规划(计划),“十一五”期间,国务院首次以国发文件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印发各地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执行,环境保护规划的地位与执行力得到重大提升。

2008年11月,环保部就启动了“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听取了关于“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思路的汇报,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方针、路线、目标和重点,将“十二五”环保规划列入了国务院2011年专项规划审批计划。

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各地政府执行(环发[2011]42号),成为首个在五年规划开局之年就完成编制、报批的环保五年规划。

2011年,国务院以国发文件印发了6项规划,其中环境保护领域的规划就占了2项,分别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这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规划的编制出台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转方式、调结构、促协调、强支撑、惠民生、推改革作为核心任务。

从国际和历史发展的经验看,环境保护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绿色发展是占领新的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编制一个助力绿色发展转型的环保规划是时代的使命与必然选择。

同时,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后,全国环保系统形成了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共识,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丰富了“十二五”环保规划指导思想与战略举措。

2、编制工作情况《规划》编制研究工作于2008年底启动,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的原则,经过深入基础研究、充分咨询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规划》(报批稿),顺利通过国务院审议并印发实施,主要得益于:一是领导有力,组织高效。

十二五规划解读

十二五规划解读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2)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

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2011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宏伟蓝图。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分为宏观经济、城乡发展、民生保障、资源环境、政治法律等五大方面。

一、宏观经济
实现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该计划的首要任务。

为此,中国将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等措施,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率,维护国际平衡和和谐的国内经济发展。

二、城乡发展
中国继续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具体来说,是加强城市经济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改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民生保障
中国继续加强民生保障。

其中,提高就业、促进教育、
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资源环境
中国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的研究和应对,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保合作等。

五、政治法律
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司法、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改革,确
保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公正有效的司法制度、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

总体来说,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在各个领域
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目标是建设一个相对先进、相对富裕、相对公平、相对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团结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解读国家十二五规划

解读国家十二五规划

解读二:基本实现工业化
三是传统比较优势渐失。(经济全球化和技术 创新的加快,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 优势正在逐渐削弱,知识和技术成为竞争的最 为重要的关键因素)
四是工业化推进面临制度障碍。(中央与地方 双重控制体制导致产业趋同于重复建设、国内 市场分割;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和财政 收入,降低税收、扭曲劳动力价格以及土地价 格)
解读三:阻碍中国未来发展的 几个突出问题
问题一: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失衡。 首先是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农业基础 较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其次 是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 拉动,导致消费低迷,内需严重不足;最后,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失衡,严重挑战社会 和谐。 问题二大蛋 糕”,但如何分好蛋糕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得 到解决。按联合国日均一美元以下的贫困标准 计算,迄今中国仍有近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2010年10月15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 会,有关“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经 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前景。
解读国家『十二五规划』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迄今已经制定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 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制 定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主要 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 济重要比例关系作出相应的规划,为国民经济 发展远景确立目标和方向。 2006-2010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第一次 从“五年计划”中改为“五年规划”,传递的 信息主要是强制性和指令性计划逐渐消失、计 划经济体制基本破除,国家全面接受市场经济 观念。
解读三:阻碍中国未来发展的 几个突出问题
问题三:完成了工业产品的数量积累,但缺乏 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工业化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按 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制造 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15个大类 中名列前三。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计算机、移动通信、抗生素、疫苗等产品产量 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的制造业技术对外 依存度较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上处于价值 链的低端。

十二五规划解读

十二五规划解读
《坪山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
“十二五”规划》解读
《坪山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规划制定专家组 2011年7月
目 录

一、规划制定的背景


二、规划编制过程
三、新区教育现状的诊断


四、规划的依据、思路与发展目标
五、“优先”加“并重”的发展战略 六、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七、保障措施


(三)校长与教师队伍建设并重战略

要把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
出的位置。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加大教师 培训投入和工作推进的力度,强化校本培 训,持续提升校长办学水平和教师教书育 人能力;探索教育家型校长和教育家型教 师的成长途径。


(四)内涵发展与形象塑造并重战略
要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内涵发展 的核心任务,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内涵发 展的核心内容,把提高质量作为内涵发展 的核心目标,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 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并把学校新形象、教师新形象和学生新形 象的塑造,作为坪山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 显性标志。

五、“优先”加“并重”的发展战略
(一)优先发展战略 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 更实的举措,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 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 育发展。当政府财政资金无法兼顾各方时, 必须优先安排教育投入,确保公共资源优先
满足教育发展需要。

(二)均衡发展与重点突破并重战略 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是指硬件等办学 条件的均衡化,更是指办学水平、教育质量 的基本均衡。只有实现这两个均衡,才能有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并提出建议。

2010年8月24日,新区领导杨绪松书记、冯 现学主任主持召开坪山新区教育调研成果汇报会。 对专家组前期的调研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接 下来新区教育规划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十二五规划讲解

十二五规划讲解

十二五规划讲解十二五规划解读主题:科学发展;主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点战略任务:一、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储蓄率高);1.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民生之本(就业才有钱消费,消费经济才能发展);1.2、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四、储蓄率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后顾之忧解决――促进增强消费能力;1.3、有钱没地方花――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单一消费模式,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文化、旅游事业建设.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学术创新和学术浮躁问题(917)―战略重点产业结构升级,高投入、低产出粗放型向依靠科技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新产业。

三、保障改善民生(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意义: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提出,要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做到内在统一。

经济发展好――也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所改善(有机结合)――这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是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表现。

推进非国有经济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使得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更加多层次。

四、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两型社会。

三生融合,生态文明的延伸。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两型社会关键词――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效益和速度,城乡发展,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速度。

五、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5.1对内改革――积极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包括收入分配、市场经济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生态补偿体制、资源改革体制。

5.2 对外开放――积极寻找与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世贸组织;调整适应与国际接轨的时机。

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十二五视角一:更加注重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十二五规划分析解读

中国十二五规划分析解读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目录: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3)【“十二五”规划概要】 (3)【“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3)【“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4)【“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5)【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7)【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7)各部委“十二五”规划动向 (8)【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8)【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9)【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9)【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10)【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1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1)【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1)【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2)【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3)各产业“十二五”规划点评 (13)【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3)【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4)【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6)【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7)【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9)【“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20)【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1)【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1)【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2)【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4)主要省市“十二五”规划进程 (25)【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5)【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6)【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十二五”规划成浙江省政治协商重点】 (27)【海南省:将跨海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 (27)【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 (28)【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九大关注重点】 (28)【西藏“十二五”规划:立足实际超前谋划】 (30)【香港自请纳入“十二五”规划】 (31)【“十二五”规划聚焦10大城市群】 (31)“十二五”规划展望 (31)【中国“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 (31)【“十二五”规划中国民生展望】 (32)【“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展望】 (33)【“十二五”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展望】 (35)【“十二五”规划中国企业发展展望】 (37)【“十二五”规划中国城市发展展望】 (39)【“十二五”规划长三角发展展望】 (39)各方观点荟萃 (41)【吴敬琏:对“十二五”规划的四个意见】 (41)【杨万东: “十二五”规划关注低碳经济】 (42)【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十二五”规划应突出三个功能】 (43)【中央党校教授:“十二五”规划应重点解决富民问题】 (45)【港报:中国编制“十二五”规划须重视三方面】 (46)【罗奇:中国“十二五”规划三大建议】 (46)【两会委员:将海西列入“十二五”规划区域发展重点地区】 (46)华经纵横“十二五”规划课题观点 (47)【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启动】 (47)【“十二五”规划重点在于解决三大问题】 (47)【“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是主要方向之一】 (48)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十二五”规划概要】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宁波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解读

宁波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解读

宁波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解读“十二五”期间,是宁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推进“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加大项目储备和落地,加快项目推进,市发改委牵头编制了《宁波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未来5年,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民生保障等五大领域,宁波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675个,项目总投资16541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7573亿元。

675个重大项目排定未来5年,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将把海洋经济、产业升级、国际强港、现代都市、社会民生、生态文明、智慧城市等作为投资重点,带动投资结构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其中,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城乡建设是“十二五”重大项目的“主战场”,占计划完成投资总量90%以上,生态文明和社会民生领域的投资总量和比重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产业转型升级共安排30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8276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3286亿元。

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择优发展临港产业,按照基地化、循环化、高端化要求,努力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技术自主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市场全球化、服务网络化方向发展,重点推进宁波东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千瓦高效特种电机等项目。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新装备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旅游休闲等优势服务业发展能级。

现代金融方面,全面建成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南区,启动建设杭州湾金融后台基地项目。

加快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快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湾头休闲商务区、南部商务区二期等现代商贸类项目建设步伐;推进慈城古县城、梁祝景区工程、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开发。

十二五规划解读(独家整理版)

十二五规划解读(独家整理版)

十二五”规划解读:构建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2010年10月28日 20:44:24 来源:东北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今晚发布。

通读之下,可以看出,中国决策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在本月18日中共中央五中全会闭幕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中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主攻产业。

总理温家宝刚刚开过五中全会不久,就到武汉考察。

他听取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负责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汇报后,意有所指地加了一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所有这些,均可视为中国决策层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企图心。

今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共有十二个部分,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皆可看出经济转型创新的主旨。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改造提升制造业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

这实质上符合中国的现状,也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设想不谋而合。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27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八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 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 体人民。
28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23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 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 开展国际合作。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 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 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 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保护和合理开发。
30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 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 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 福利和慈善事业。
31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 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 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11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 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 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 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 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 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 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 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 米。

十二五规划解读汇总(整理打印)

十二五规划解读汇总(整理打印)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

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解读要点: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对此,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

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

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

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

‛杨红旭称。

应该协调劳动收入和增殖性财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记者:‚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现在收入分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在现有的分配体系之下如何提高劳动性收入?对此您有什么建议?苏剑: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收入在人群之间分配不平均,一个是收入的来源构成不合理。

第一个好理解,现在讨论的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个关注的主要是人们的收入是怎么来的?大体来说,人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劳动收入,一是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又可分为服务性收入和增值性收入两种,前者指的是财产被用于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收入,比如房屋租赁等等,后者指的是由于财产的价格上涨所导致的收入,比如房价、股价或其他资产价格的上涨所产生的收入。

“十二五”规划解读

“十二五”规划解读

“十二五”规划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历时两年半,是一个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编制的五年规划,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体现全国人民共识的五年规划,是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为基本依据,是“建议”的具体化和展开。

它的基本定位是: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按照上述定位,《纲要》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现在,如何评价“十二五”规划《纲要》呢?它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蓝图和行动路线呢?我们如何分析和认识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有哪些重大的发展趋势?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它有哪些继承之处,又有哪些创新之处?与“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相比,有哪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创举?如何体现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有哪些突出的亮点?从总体布局、主要特征、创新之处等角度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作一简要评价。

最后还将《纲要》与1月25日刚刚发表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国情咨文作一比较,中国远比美国在决策机制上更加制度化,更加科学化,更加民主化,充分显示了中国独有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国际竞争优势。

可以说,《纲要》是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划,因发展而支撑和强化了社会主义因素,因社会主义因素而获得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发展。

无论是从历史比较看,还是从国际比较看,它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旨在“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凸显,这正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利益。

一、要点二、特点(一)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继承中创新,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始终贯穿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2.加强社会建设, 2.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就业是 民生之本 提高基层 医疗卫生水平
3.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 公益性 一手抓经营性 经营性文化产业 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改造提升制造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 运输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发展海洋经济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完善城市布局 加强城镇化管理 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十二五”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深刻理解“十二五” 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 指导思想、主题、 指导思想、主题、主线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十二五”时期的五大宏伟目标 十二五” 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就业将会更容易 十二五”
2.主题 2.主题
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 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十七大报告
科学发展
3.主线 3.主线
中心任务 和核心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第四章
“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2.结构调整目标 2.结构调整目标 3.人民生活目标 3.人民生活目标 4.社会建设目标 4.社会建设目标 5.改革开放目标 5.改革开放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规划解读合集新华社:从“增长”到“发展”不仅是字面改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从“增长”方式转变到“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字面的改变。

他指出,原来所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则至少扩大至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3个方面。

新华社题为《“十二五”:冲破中国发展瓶颈的关键》的文章称,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

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

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

文章认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

“十二五”目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会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这是一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我们党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行动纲领。

目标清晰,催人奋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

“十二五”主题:科学发展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央党校副研究员郑权说,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

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

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十二五”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为了进一步明晰如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围绕“五个坚持”,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说:“‘五个坚持’就是五条脉络,如果我们把它抓好了,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也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贯彻。

‘五个坚持’按照我的理解,它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跨越危机、引领未来,这是一个特点;再有就是突出重点,攻坚克难,这里头有改革的意思;第三个特点就是协调发展、惠民利民,最终要落到老百姓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上来,这是落脚点。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说。

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理由相信,中国必将迎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关键词民生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会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无论是经历经济的“寒暑”,还是直面灾难的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的五年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50多次会议,其中许多议题涉及经济、民生问题。

全会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所谓发展不是简单地看GDP。

在转型发展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是福利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时,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近10%,更在今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虽然我们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中7.5%的增长目标,成就了‘大国梦’,但在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上却明显吃力。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

低碳绿色经济的硬约束目标,正迫使中国必须放缓经济增长的步伐。

为此,学者们建议,十二五期间中国GDP增速目标宜设定在7%-8%左右。

其中,中信证券最新报告对“十二五”规划前瞻中也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将从“十一五”的7.5%调整为“十二五”的7%。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庞大的人口和经济基数,中国要将传统资源消耗以及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到深耕细作,在结构转型和生产方式上的转变显然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

“最为科学的办法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GDP能耗降幅等。

”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说。

18日,中国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公开透露,中国计划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1%。

在此之前,中国有官员表示,今年底将实现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20%的目标。

这对于渴求经济转型的中国而言,无疑指明了方向。

选择科学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让很多专家眼前一亮。

“这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关建中博士说,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认为,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

”关建中说,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

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关键词文化产业有望跃升为支柱性产业面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全会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为此,全会强调“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数字清晰记录了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足迹: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2%,比同期GDP增速高3.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

“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会提出这些新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

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要求,让人们对“文化强国”充满期待。

关键词“一揽子”改革方案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全会指出,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