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元统计分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在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片位于东北地区的土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今,辽宁省已经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辽宁省经济的现状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工业体系相对完善,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特别是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辽宁省还拥有多个重大经济区域,如沈阳、大连等城市,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辽宁省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经济增速相对较低,增长动力不足。
其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同时,资源环境压力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优势辽宁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门户,辽宁省与俄罗斯、朝鲜等国接壤,形成了较为便利的陆路贸易通道。
此外,辽宁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经济外部环境方面,辽宁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开放合作的平台。
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辽宁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培育外贸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挑战与问题尽管辽宁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但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产业结构过于依赖重工业,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动力。
其次,环保压力不断增加,资源约束日益严峻。
同时,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创新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辽宁省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倡导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辽宁省还积极参与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近些年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呈不断扩大趋势。
以辽宁省内14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总体测度指标,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14个地级市人均GDP标准差以及标准差系数、偏态系数以及区位熵等指标测度分析1993年到2012年间辽宁省内经济发展差异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化特征。
标签: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0引言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某一时期和地区范围内,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与社会现象,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一不平衡发展阶段,适度的差异有利于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升级转移和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则会给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分为政策因素、地理位置因素、资源禀赋因素、人力与科技因素等原因。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区域经济差异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5年首先提出增长极概念,认为增长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再向外扩散,并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冈纳·缪尔达尔认为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际差异,经济发展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始的,条件较好地区的快速发展拉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965年威廉姆森提出倒“U”型学说,认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成长的差异将会扩大,之后随着经济增长,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将趋于稳定,当达到发展成熟阶段,区域间成长差异将渐趋缩小,最后倾向均衡增长。
20世纪60年代初,弗里德曼提出中心区发展条件优越,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生产要素从外围向中心区转移。
辽宁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辽宁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张金凤;王泓娜;张月
【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31)001
【摘要】试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八项主要经济指标,利用SAS统计软件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评价各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并得到相应的排名,同时对排序结果作出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张金凤;王泓娜;张月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数学系,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数学系,辽宁,沈
阳,110036;辽宁大学,数学系,辽宁,沈阳,1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O212
【相关文献】
1.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J], 李明珂;张小闻;邱玲
2.基于因子分析的辽宁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J], 杨薇
3.基于因子分析的安徽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探究 [J], 武童
4.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J], 王晨;张晓;戴晓静;韩峰
5.辽宁省各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 邵婕;邵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辽宁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总体情况近年来,辽宁省经济保持稳步增长,GDP持续增长。
2019年,辽宁省GDP达到了18992亿元,较上年增长6.2%。
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保持平衡发展,对辽宁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同时,辽宁省的外贸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出口额逐年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有所降低。
二、产业结构调整尽管辽宁省的工业基础雄厚,但其传统产业结构还存在较大问题,过度依赖重工业。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辽宁省正逐渐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同时,加大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面临的挑战辽宁省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应加强对外开放,拓展新的市场,提升对外竞争力。
四、未来发展方向为应对诸多挑战,辽宁省未来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加大投入,推动新兴产业的壮大。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综上所述,辽宁省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虽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只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辽宁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分析报告一、引言大连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窗口城市,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
本调查分析报告旨在详细探讨大连市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大连市发展现状1.经济发展:大连市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体系,主要以制造业、金融服务、海洋经济和物流业为主导。
特别是制造业,如船舶、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
2.对外开放:大连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建立了对外开放的平台。
例如,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软件园区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3.城市建设:大连市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包括完善的道路、桥梁和地铁网络,以及清洁环保的城市环境。
4.旅游业:大连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温泉资源著称,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潜力分析1.制造业升级:大连市应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加强创新能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2.海洋经济发展:作为沿海城市,大连市应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工程、海洋科技和海洋旅游等产业。
3.服务业提升:大连市的金融服务和物流业等服务业已初步形成规模。
未来应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
4.教育和科技创新:大连市应加大对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
加强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对大连市发展的建议1.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并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资本流入大连市。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3.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便利度。
4.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加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推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5.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供更多的旅游景点和丰富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辽沈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辽沈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辽沈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一、辽宁省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一)基本概况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地理座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
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海岸线总长2920公里,占全国的11.5%。
海域面积广阔,约15万平方公里。
全省陆域面积14.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
全省共有14个地级市,总人口4376.4万人。
辽宁省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海陆兼有,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农业生产基地。
(二)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七年以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更加优化和科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投资大力加强,条件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重点民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七年来,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辽宁开始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港口和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了新进展。
76个港口项目全部开工,新增吞吐能力8000万吨。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测度及分析
三次产业的基尼贡献率 ( % )
9 ( 瑚 5 3 . 5 5 3 7 . 3 6
第一 产业 第 二产 业 第 三产 业 第一 产业 第 二产 业 第三 产业
0 . 1 6 7 8 0 . 3 2 2 5 0 . 3 0 5 0 8 . 5 9 5 3. 6 1 3 7 . 7 9
5 L 3 0 5 2 . 4 5
4 2 . 7 7 4 1 . 6 7
比较三次产业的集中率与人均 GD P的基尼 系数 , 可 以看 出不同年份第二 、 第三产业的集中率都高 出G DP 的基尼系数 , 而 第一产业 的集 中程度远远低 于 GD P的基 尼系数, 这表明第 二产业、第三产业对 GD P的基尼系数一直起着促进 的作用 , 而第一产业则起 着降低 总体不平衡 的作用 。 如果我们从变化趋势上来看 , 则会发现 G DP 和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的基尼 系数变化趋势 比较相似 , 呈现阶段性 , 即都本 着 先上升后下降的这一趋 势, 且 GD P和第三产业的基尼系数
4 3 . 5 3 4 3 . 髓
2 ∞5 2 0 0 6
O . 3 01 3 O . 2 g 7 8
0 . 1 6 2 6 0 1 65 2
0 . 3 l 2 9 0 . 3 0 5 7
0 . 3 2 5 4 0 . 3 2 4 0
5 . 舛 5 . 8 8
O . 3 3 l 2 0 . 3 2 2 7
0 . 3 0 8 6 0 . 3 1 5 7 0 . 3 1 7 2 0 . 3 2 2 l 0 . 3 2 6 o 0 . 3 3 2 3
0 . 3 3 0 7 0 . 3 2 8 l
&2 4 7 . 3 2 6 . 6 l 6 . 5 4 6 . 1 9 5 . 8 9
大连市经济发展分析
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五年间,市县两级财政直接 用于民生的支出801.6亿元。全市新增就业80万人, 比“十五”时期增长18.3%。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 增长12.2%、15.5%。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 会事业加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市民得到更 多实惠,幸福指数逐步提高。
2005-2011年农业总产值折线图
2005-2011年工业增加值直方图
4.5 4 3.5
频率
3
频率
2.5 2
1.5
1 0.5
0
690 1753
接收
其他
三 农村经济
201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增加值395.7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增加 值115.8亿元,林业增加值3.3亿元,牧业增加值74.4亿 元,渔业增加值171.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1.1 亿元,分别增长8.5%、3.3%、4.7%、5.6%和8.5%。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五年间,“一岛十区”及 产业项目在县域布局和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 村建设加快。7个涉农区(市)县GDP年均增长18.4%, 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1.7%,高于 全市4.7个百分点。北三市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持续提 升,瓦房店市进入前20强。县域经济成为新的发展引 擎,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业收入折线图
700 600
500
400
旅游业收入
300
200
10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旅游业收入移动平均
700 600 500 400
值
实际值 预测值
300 200 100
0 1 2 3 4
辽宁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关键 词] 经济发展 ; 数据分析
【 中图分类号】 F 1 2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1 1 - 3 6 1 — 1
源枯竭 , 这些城市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这类城市的代表主要有 以 铁岭和阜新 。 分析 结果 表明辽宁省内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 较大的 差异 , 地 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 , 严重影 响辽 宁省经
器 意 5 斗 - t -
铁 姨 1 2
女 一 ・ 一 一 ÷ _一
运 用聚类分析 中的系统聚类方法对主成分得分情况进行分 位于渤海湾东侧 , 是一座海滨 城市 。从地理位置上 , 看都是 以沈 析, 得到树状图如图1 。
图1 聚 类分析树状 图
C s F 。 5 l 0 1 5
阳为 中心 四散分 布的它们与沈 阳一起 构成 了辽 宁中部城市群 。 这些 城市普遍是省 内传统的重工业城市 ,具有较为 完备 的工业
与省外 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着方便和快捷。
( 三)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增加经济增长开花点
首先, 工业基 础完善 、 发展 良好 的城 市应在继续推 进第二产
一1 4
第三类
葫芦岛 朝 阳 铁岭 丹东 阜新大力发展 以服务业为住的第三产业 。
其次 ,沿海城市应充分发挥 区位优势 ,加快港 口等基 础设施 建 第一类城 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三大产业发展较为均衡 。 其 设 。最后 , 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城市应加 快转变思路 , 积极 寻找经 中沈 阳市辽 宁省省会城市 , 历 史悠久 、 工业基 础雄 厚 。 是辽宁省 济发展突破 口。 这些城市主要位于省 内西北部 . 基础设 施建设较 乃至东北 的经济 中心 ;大连作为我 国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为落后 , 多 为传统农业城市和资源开发型城市 。 拥有许多政 策上的优势 ,同时三 面环海 的优越地理位置也方便 参考 文献 : 了进 出口贸易 的发展 , 是国内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 。 盘 [ 1 】 辽 宁省统计局. 辽 宁统计年鉴- 2 0 1 2 [ M] . 中国统计 出版社. 锦是辽河油 田所 在地 , 石油开采业是 当地 的支柱产业 . 同时也是 盘锦 得到较高排名 的主要原 因。 第 二类城市经 济水平居 省内中游 , 主要位于辽宁省 中部 , 也
2020年辽宁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
2020年辽宁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经济实力:辽宁省是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引擎,已建立起以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但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且对国有企业依赖程度高,民营经济不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近10年来全省经济呈“V”型增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 49万亿元,同比增长5. 5%,低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排名第15 位。
2019年,辽宁省投资和消费增长,进出口贸易下降。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5%,较上年降低 3. 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0万亿元,同比增长6. 1%,较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实现0.73 万亿元,同比下降4.0%。
2020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万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 1%,较2019年同期下降6. 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 1%,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5%,较上年同期下降7.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 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实现0.49万亿元,同比下降7. 3%。
总体看,辽宁省经济增长持续承压。
从下辖地级市情况看,2019年,受区域经营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辽宁省各地市经济除抚顺市外均保持增长,但14个地级市中有9个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其中,大连和沈阳经济实力在省内依然保持显著领先地位,投资、消费和出口规模在全省均占据绝对优势,系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o2019年大连和沈阳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001. 7 亿元和6470. 3亿元,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全省总量的50%,同比分别增长6. 5%和4. 2%;鞍山、营口、盘锦和锦州地区生产总值均在千亿元以上,排名第二梯队,抚顺跌出千亿元;位于内陆辽西北的阜新地区生产总值仅448. 1亿元, 在全省各市垫底o2020年上半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辽宁省各地市经济除盘锦和阜新实现增长外,其余均下降。
辽宁省经济现状分析研究
辽宁省经济现状分析研究作者:王笑瑢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2015年GDP增长率为3%,排名全国最末。
辽宁省如今经济增长困难,研究并发现其问题所在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从经济现状以及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现状入手,分析辽宁省目前经济情况,为日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辽宁省经济增长现状一、经济增长现状1.GDP总量。
1995年,辽宁GDP为2793.37亿元,之后增速平稳,2015年GDP达到19951.83亿元。
进入21世纪,GDP有显著增加。
2003年,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辽宁省经济发展,2004年和2005年辽宁省GDP增速达12%以上。
此后,辽宁省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2.GDP总量增长速度。
从地理、经济方面考虑,选择将辽宁省GDP增长率与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作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2005-2015年,辽宁等五省的GDP增长率以及全国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且辽宁省下降幅度最大。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在2013年及以前,辽宁等五省的增长率仍能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和2015年,除山东省能够分别保持8.7%和8.0%的增速,其余四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省GDP增长率更低至3%,排名最后。
二、各生产要素投入及使用情况1.劳动力。
1.1就业人数。
2005-2015年,辽宁省就业人数总体上升。
近三年变化较小,2015年就业人数下降,为2555.2万人。
在增长速度方面,2009年和2013年增长最快,分别为3.59%和3.92%,2008年和2012年经济危机过后经济恢复带动就业人数上升。
1.2人口年龄结构。
2004-2015年,从比重来看,16-64岁阶段人口比重最大,占70%以上,这也是辽宁省劳动力所处的年龄范围;0-15岁人口和65及以上人口占比较接近,约11%。
从变化趋势来看,0-15岁人口先减后增,65岁及以上则逐年增加,16-64岁人口夹在二者之间,比重变化不大。
辽宁省各市1~20月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辽宁经济
页码: 21-21页
主题词: 经济运行情况 辽宁省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综述 工业企业 产品销售率 工业生产增长幅度
摘要:1.工业生产有企稳回升迹象。
我省200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956.48亿元.同比增长10.6%.与去年11月份增长幅度的9.1%和12月份的9%相比,稍有增加,与去年全年增长的17.5%相比,下降幅度仍然较大,但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在全省14个城市中,有8个市保持两位数增长,有3个市出现负增长。
但工业企业利润下降明显。
从我省1—2月的统计资料反映.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率下降了1.7%,。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浅析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浅析人均GDP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创造的服务与产品的价值总和。
人均GDP的不同表明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从而形成地区间人们收入的不同。
因此,人均GDP是标志着经济发展与人们富裕程度的最佳近似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
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状况,本文利用辽宁省人均GDP这一数据指标,并通过这一指标计算了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及塞尔指标来对辽宁省区域发展差距状况进行初步描述。
1 辽宁地区人均实际GDP的变异系数分析文章用1995-2007年期间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各个城市人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采用1994年为基期,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①换算成实际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出辽宁省1995-2006年的不同地区的变异系数,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成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辽宁省在1995-2006年间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第一个阶段为1995-1999年,在这期间变异系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数值由0.5066变化到0.5566,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辽宁省区域经济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经济增长趋于发散。
第二个阶段为1999-2006年期间,变异系数又趋于逐步缩小,其值由0.5566减少到0.5429,由此表明这段时期辽宁省的区域差距又有所减小,经济增长趋于收敛。
但最终2006年的变异系数的数值还是要高于1995年。
2 辽宁地区人均实际GDP的基尼系数分析根据第二章中所述的分项收入分解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我们按三次产业划分对1995-2006年辽宁省人均GDP进行分解,即将GDP分解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仍以1994年为基期,并根据生产总值的数据换算成可比价格数据,由公式先分别计算出每个产业产值的基尼系数及基尼系数贡献率,然后再由公式计算全省整体的差距是多少,即GDP的基尼系数。
利用Excel软件②计算,并将所得结果绘制在表1中。
辽宁各城市GDP、及人口、面积排名
辽宁各城市GDP、及人口、面积排名(14个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县、县级市)沈阳市 3855亿元大连市 3810亿元鞍山市 1608亿元营口市 709亿元锦州市 670亿元盘锦市 670亿元抚顺市 662亿元本溪市 585亿元辽阳市 585亿元丹东市 540亿元铁岭市 500亿元葫芦岛市 454.4亿元朝阳市 450亿元瓦房店市(大连市代管) 413亿元 2008全国百强县(市)31名海城市(鞍山市代管) 410.4亿元 2008全国百强县(市)33名注:2008全国百强县(市)62名、66名的普兰店市(大连市代管)、庄河市(大连市代管)数据暂缺!大石桥市(营口市代管) 301亿元 2008全国百强县(市)78名东港市(丹东市代管) 257亿元阜新市 238亿元在辽宁14个地级市中排名最后,远远落后于瓦房店、海城等县级市开原市(铁岭市代管) 165亿元凤城市(丹东市代管) 158亿元法库县(沈阳市代管) 103亿元盖州市(营口市代管) 98.4亿元岫岩县(鞍山市代管) 88.8亿元调兵山市(铁岭市代管) 63.35亿元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5%。
海域面积 15.02万平方公里。
辽宁省共辖14个地级市、57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
省会沈阳市。
根据2007年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4298万人。
二、1、沈阳市,沈阳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南部。
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建成区面积第三大城市,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是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沈阳现辖十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294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
沈阳地区常住人口740.2万,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
2、大连辖6个市辖区,代管3个县级市和1个海岛县(长海县)。
基于主成分分析辽宁省各市经济综合实力评价
【摘要】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根据二〇二一年辽宁十四个市的截面数据,并结合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特点,从五个方面选择九个指标体系,建立了辽宁各市的国民经济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并利用SPSS 26.0软件系统,通过主要成分分析方法测算辽宁各市的国民经济综合能力分值。
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辽宁省的整体发展速度比较平稳,大连沈阳发展利好,城市之间经济实力存在明显差异。
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意见。
【关键词】辽宁省;SPSS;主成分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一、引言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对应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消费、对外贸易、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位居领先地位,经济综合竞争力也强于周边省份,其战略地位和影响力更是如此。
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水平主要由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构成,而区域经济实力的强弱,又直接影响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
辽宁省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总体上看,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推进,发展韧性得到展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近年来,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深入,辽宁贯彻落实新型发展模式,城市猛速发展,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居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如此,辽宁与部分先进地区相比仍具有很大差异,同时各城市间存在发展不均衡、基础建设不健全的现象。
所以,对辽宁各城市的整体能力做出衡量和评估,从而做出精准施策,协调各城市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指标构建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涉及面较多,往往包含社会、经济、生态、科技以及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
数字辽宁工作总结
数字辽宁工作总结
1. 经济增长稳步提升。
在过去的一年中,辽宁省经济增长稳步提升。
根据数据显示,辽宁省GDP增
长率达到了6.2%,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数字反映了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积极
态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辽宁省在过去一年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数
据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超过了1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这
一数字表明,辽宁省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3.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在过去一年中,辽宁省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
了100万个,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这一数字反映了辽宁省就业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辽宁省在过去一年中,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数据显示,PM2.5浓度下降
了10%,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这一数字表明,辽宁省正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5. 政府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在过去一年中,辽宁省政府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政府办事效率提高
了20%,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这一数字反映了辽宁省政府在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上所述,数字辽宁工作总结显示了辽宁省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显著成绩。
面对新的一年,我们有信心和决心,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
辽宁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研分析报告
辽宁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研分析报告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拟稿人:梦之羽团队指导教师:孙红目录前言······················································1;一、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分析 (1);二、各城市产业结构调研报告分析 (2);(一)沈阳市···············································2;(二)大连·················································4;(三)鞍山·················································6;(四)抚顺·················································7;(五)本溪·················································9;(六)丹东················································10;(七)锦州················································12;(八)营口················································13;(九)阜新················································14;(十)辽阳················································16;(十一)盘锦··············································17;(十二)铁岭··············································19;(十三)朝阳··············································20;(十四)葫芦岛············································21;三、辽宁省产业结构未来发展的认识与建议····················21;参考文献·················································22;调查问卷·················································23;辽宁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分析报告——以“十一五”期间为例佟佳鑫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0805300318前言“十一五”期间,辽宁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成就显著,不论是农业、林业、工业还是服务业,都清晰的呈现出了“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的印迹,农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生产能力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强,先进的机器使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快速推广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经济的发展推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辽宁省经济形势分析
辽宁省经济形势分析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辽宁省把握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紧抓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在十二五的过渡之年,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全年,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7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发达省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
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6%,比全国平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低0.1个百分点,累计同比增速呈缓慢下降态势,主要原因在于从紧货币政策作用效果的显现以及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
2013辽宁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91.4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9.93%,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平均增速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2013年全年,辽宁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450.7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1.66%,比去年同期保持一致,高于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1.81个百分点,受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呈放缓趋势。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665,572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16.1%,比去年同期增长率提高2.9个百分点。
住宅新开工面积145,845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11.6%,比去年同期上升22.8个百分点;住宅竣工面积101,435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17.3%,比去年同期增长15.5个百分点。
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大幅增加,竣工面积增速小幅增加,说明在房地产调控后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
2013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8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去年降低3.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水平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辽宁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元统计分析
摘要:省作为国家的行政单位,要想详细地了解国家的经济情况,就应该较好的了解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各省经济水平的良好体现,故由研究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来展望省的经济发展情况。
本文通过研究辽宁省14各城市的9个主要的经济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能够反映整个省经济状况的3个主分,并赋予了这些成分新的解释,最后得出各省的综合经济得分。
1 引言
2008年是具有历史性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国经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各个省份作为国家的经济单元,国家经济是各个省份经济综合的结果。
因此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崛起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而各省主要城市的经济指标又是各省的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研究城市的发展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故此需要通过量化的经发展指标来反映,但是经济指标种类很多,哪一个指标才能有效地表达经济发展状况,下面以辽宁省为例来研究辽宁省各城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城市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开展评价的前提。
本文遵循系统全面性、代表性、政和县和简洁性原则[2],选取了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指标,构建了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表1:经济指标体系
城市经济规模地区生产总值X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
居民生活水平各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6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X7经济指标体系基础经济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3
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4
对外经济旅游收入X5
出口总额X8
进口总额X9
本文通过《辽宁省统计年鉴(2009)》,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共搜集了14个城市2008年的原始数据。
3 主成分分析
3.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就是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相关的指标变量化为几个线性无关的新的综合指标变量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3]。
设原始变量为X1,X2,……,Xm,则主成分为F1,F2,……,Fm(n<m),则主成分因子的数
学模型可以写为:Fi=a 1i X1+a 2i X2+……a ni Xn
需满足:(1)cov (Fi,Fj )=0,i ≠j ,i,j=1,…,n ;(2)var (F 1)> var (F 2)> …>var (F n );(3)a 1i 2+ a 2i 2+…+ a ni 2=1,i=1,2,…,n.
主成分分析的具体步骤[4]: (1)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2) 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rij )n ×n
(3) 求R 的特征根n λλλ 21及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4) 写成主成分Fi=a 1i X1+a 2i X2+……a ni Xn
3.2 经济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根据原始数据,运用matlab 软件,把数据保存在ln.mat 中,matlab 程序如下: load ln [n,p]=size(ln);
MEAN=mean(ln) ; %求各变量的均值 STD=std(ln); %求各变量的标准差 MEAN=ones(n,p)*diag(MEAN); STD=ones(n,p)*diag(STD);
x=(ln-MEAN)./STD; %原始数据标准化 R=cov(x); [V,D]=eig(R);
DD=[];%将特征值对角矩阵D 改写为列向量DD
for i=p:-1:1%此处要注意eig 函数的输出D 中特征值的排列顺序 DD=[DD;D(i,i)]; end
OFFER=DD/sum(DD);%计算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
cumOFFER=cumsum(DD)/sum(DD);%计算特征值的方差累计贡献率 OUTCOME=[DD,OFFER,cumOFFER] %综合输出计算结果 输出结果为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方差累计贡献率(见表2):
表2: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主成分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方差贡献率 1
7.5488 0.8388 0.8388
3 0.6030 0.0670 0.9842
4 0.1106 0.0123 0.9965
5 0.0189 0.0021 0.9986
6 0.0099 0.0011 0.9997
7 0.0011 0.0001 0.9999
8 0.0008 0.0001 1.0000
9 0.0004 0.0000 1.0000
由于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0.9842,故可选取前三个主成分分别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
在matlab中输入PCACOV=V(:,end:-1:end-2),求得正交单位化的特征向量矩阵的前三列(见表3):
表3:三个主成分的系数向量
经济指标
主成分
1 2 3
地区生产总值X1 0.3517 -0.2218 -0.2147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 0.3367 -0.2958 -0.3477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3 0.3571 -0.0930 -0.2223
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4 0.3477 -0.1600 -0.3349 旅游收入X5 0.3555 0.2128 -0.0412 各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6 0.3235 -0.1160 0.4611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X7 0.2759 -0.4326 0.6570 出口总额X8 0.3206 0.5474 0.1112
进口总额X9 0.3234 0.5324 0.1142 设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分别为F1、F2、F3,则线性组合分别为:
F1=0.3517X1+0.3367X2+0.357X3+0.3477X4+0.3555X5+0.3235X6+0.2759X7+0.3206X8+0.3234X9 F2=-0.2218X1-0.2958X2-0.0930X3-0.1600X4+0.2128X5-0.1160X6-0.4326X7+0.5474X8+0.5324X9 F3=-0.2147X1-0.3477X2-0.2223X3-0.3349X4-0.0412X5+0.4611X6+0.657X7+0.11128X8+0.1142X9 第一主成分主要由地区生产总值X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3、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4、旅游收入X5组成的综合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城市的经济规模,这是衡量经济发展的硬性指标;第二主成分主要由出口总额X8、进口总额X9组成的综合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城市国际经济贸易的指标;第三主成分主要由各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6、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X7组成的综合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城市的城乡居民生活指标。
这三个主成分很好的综合了原来的11个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建立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
F=0.8388 F1+ 0.785 F2+0.0670 F3
在matlab中输入z=[0.8388; 0.785; 0.0670];F=ln*PCACOV;FF=F*z,得到各城市的得分及排名(见表4):
表4:各城市综合得分及排名
3 聚类分析
3.1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是将所研究的对象按照彼此的亲疏程度归聚为类。
本文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各省市的综合得分,选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对这3个因子进行分析,对这些省市进行归类。
有序样本聚类法的一般步骤:(1)计算类的直径;⑵计算最小分类损失函数;⑶类个数的确定,求得最优分类。
用matlab程序画出损失函数随k变化得趋势图(见表5)
从图上可以看到曲线在k=6处逐渐趋于平滑,所以将这31个省市分为6类,各类包含的省市见表6。
表6:我国31个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类别同类别包含的城市
第一类大连、沈阳
第二类鞍山
第三类营口、铁岭、抚顺、丹东
第四类朝阳
第五类盘锦、本溪、锦州
第六类辽阳、葫芦岛、阜新
3.2 分类结果分析
由聚类分析将辽宁省14各城市分成了六类分别是第一类大连、沈阳。
第二类鞍山。
第三类营口、铁岭、抚顺、丹东。
第四类朝阳。
第五类盘锦、本溪、锦州。
第六类辽阳、葫芦岛、阜新。
有主成分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中经济规模是衡量经济水平的首要因素,由上表第一、二类各城市在经济排名中也是前几位它们的主要共性是经济的发展迅速,具有强大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
第三、四、五类在经济贸易往来上与第一、二类相比有待加强。
第六类城市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生期在经济规模和贸易上还有待拓展。
4 结论
通过上述对辽宁省14各城市8项主要经济指标的主成分和聚类.我们将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8个主要经济指标降到了3个主成分即3个维度.并赋予这3个维度不同的解释以及辽宁省14各城市的分类,并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了各个省份的综合得分来系统的估计辽宁省14个城市2008年的经济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倩,刘红星.动态聚类分析在全国31个地区经济发展评判中的应用[OL].
[2] 黄建军.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河南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1):99-102.
[3] 王建刚,于英川.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分分析研究[J].商业研究,2004,1(285):8-10.
[4] 理查德.A.约翰逊,迪安.W.威克恩.实用多元统计分析(第6版)[M].陆璇,叶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