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道德与法治就在我们身边例子
道德与法治就在我们身边例子道德与法治是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以下是十个关于道德与法治在我们身边的例子。
1.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红绿灯、礼让行人、不超速等,是我们每个人在道路上的法律义务,也是道德底线。
这样做能够维护交通秩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尊重他人的隐私:不擅自查看他人的私人物品、不偷窥他人的隐私,是对他人人权的尊重,也是法律所要求的。
这种行为可以建立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和谐关系。
3. 及时纳税: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遵守税法规定,按时缴纳税款,能够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4. 不泄露商业秘密:在商业活动中,尊重他人的商业秘密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所规定的。
不盗取他人的商业机密,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健康成长。
5. 不盗窃他人财物:盗窃是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破坏社会秩序。
保护他人财物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6. 不散布谣言:在信息时代,散布谣言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扰乱社会秩序。
遵守法律规定,不散布谣言,传播真实的信息,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7. 不参与贪污腐败:贪污腐败是严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损害公共利益。
每个人都应该拒绝参与贪污行为,保持清廉,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8. 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版权、专利等权益,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所规定的。
这样做能够保护创新和知识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9. 不歧视他人:不以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歧视他人,是道德和法律要求的。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人权和尊严,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
10.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法律所规定的。
不乱扔垃圾、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道德与法治无处不在,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规范,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的约束与社会道德
法律的约束与社会道德在一个社会中,法律和道德都扮演着管理行为和规范个人行为的重要角色。
法律是由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强制性规则和条款,而道德是指个人或群体所认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法律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和塑造社会。
一、法律的约束力法律作为一种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制度,确保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民权益的保护。
法律通过立法机关的决策以及法律实施机关的负责,对人们的言行进行限制和规范。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它能够解决纷争、维护公正,为人们提供公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法律的约束力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范围和权利义务,明确了违法行为的后果。
通过法律,社会对某些行为做出明确的禁止,并规定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其次,法律规范了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组织,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环境保护等领域。
最后,法律确保了公众的参与和公正的司法程序,为人们提供了申诉和保护的渠道。
二、社会道德的约束力社会道德是指在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中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规范。
它是人们对善恶、公正、诚信等价值观的共识。
社会道德的形成和传承是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结果,它通过道德规范的普及和传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道德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道德促进了人们的自律和行为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受到道德规范的影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从而形成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模式。
其次,社会道德规范对一些法律无法完全涵盖的领域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
例如,对于友善、助人、奉献等社会价值观,虽然没有法律的直接要求,但它们在社会中被普遍认同和推崇。
三、法律与社会道德的互动关系法律和社会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首先,法律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
法律规范的建立和实施通常依赖于社会道德观念的支持和认同。
相反地,一些行为的不端和违法通常会引发对道德价值的重新思考和调整。
其次,法律和社会道德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发生冲突。
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在我们的社会中,公共环境卫生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和维护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保持良好的公共环境卫生都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形象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个问题涉及到道德和法治两个方面,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有关的道德和法律知识点,并探讨如何通过宣传教育和法律手段来促进公共环境卫生的改善。
首先,道德方面的知识点对于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成员,在公共场所保持整洁与有序的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涂鸦等。
此外,人们还应该意识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如节约用水、能源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道德观念的灌输和培养是从小开始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与此同时,法治方面的知识点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法律依据。
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禁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环境等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违法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只有通过强化法律宣传和执行,提高违法成本,才能进一步规范公共行为,增强人们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为了有效地推动公共环境卫生的改善,宣传教育和法律手段应该相互结合,形成合力。
首先,宣传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媒体、广告牌等,向公众宣传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学校也应将环境卫生教育纳入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也可以发起各种宣传活动,加强对公共环境卫生的宣传和倡导。
其次,法律手段在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巡查和管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公共环境卫生的违法行为。
此外,还可以推出一些激励措施,如奖励文明行为、设立举报奖金等,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动。
简述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简述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明礼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 助人为乐: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
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3. 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
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 保护环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5. 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社会治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社会公德相关书籍。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 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 也生活在法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谢谢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只调整人们的行为; 道德对特定人群具有约束力;校规校纪约束在校学生。
法律是什么
探究法律、纪律与道德异同点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法律与道德,是基本的社会规 则。对社会而言,两者缺一不可。
道德有用
法律是什么 辩论
道德无用
总结
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 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 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 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法律是什么
探究法律、纪律与道德异同点
相同之处
纪律、道德和法律都规范 我们的行为。
法律是什么
探究法律、纪律与道德异同点
不同之处
1.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道德通过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 校纪由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具有权威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的约 束和教育力量以及人们的觉悟;纪律依靠行政力量和学校教育。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 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 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长大成年后, 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 的贡献。
法律是什么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什么
相同之处
纪律、道德和法律都规范 我们的行为。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法律是什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公民道德与法律意识见解
公民道德与法律意识见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现象。
道德:即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一个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好与坏的社会行为。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会涉及到与他人或群众的利益,难免会带来一些冲突和矛盾。
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为了维护部落及其成员的正当权益以及协调与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于是便产生了诸多约定俗成的用来调节各成员之间的行为准则的制度和要求。
如果按照规定的做就是好的,就会得到人们的称赞,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内心比较的安心和舒服。
相反的,如果不听从安排或者故意捣乱的就是不好的行为,就会被人们讨厌,这样的行为是不被人们接受的,是不好的行为。
但是如果你受到别人指责而感到愧疚后,改邪归正,同样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这种舆论所达到的效果与一个人的良知是分不开的,支撑个人的行为规则及其行为的总和,即为道德。
因此,人们总所周至的道德的含义,就是指人们的受到一定的约定束成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人们专门用来调整人和人、人和社会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显而易见的,道德就是社会的矛盾之间的调解者,人们的生活之间的社会行为关系或多或少的会发生一些矛盾,这便需要通过人们的社会舆论、风俗、信念等特有的方式方法,以自己个人的正确的社会标准去评价别人的行为,这样人们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完美和谐。
人们要树立正确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胡社会意义。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有史以来都是非常的重视对人们的道德教育和能力修养的培养,体现我国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
《子产.左传》中就曾提到“德,国家之基也”;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为政以德”;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说过:我们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要坚持不懈地坚持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法治建设。
因此,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化的现代化的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加强人们的社会道德教育,以便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念和意识。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案例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案例1. 公共交通乘客礼让案例在某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中,设立了“礼让乘客”标志,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要求乘客在上下车时互相礼让。
同时,相关部门还通过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提高了乘客的道德素质。
通过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引导,乘客的行为更加文明,公共交通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
2. 高校学术诚信管理案例某大学为了保护学术诚信,制定了严格的学术规范并加强了学术道德教育。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学术诚信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惩处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通过法律的制度和道德的引导,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得到了提高,学术环境更加健康。
3. 环保公益行动案例某社区组织了一次环保公益行动,倡导居民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设立了相关的法规来规范塑料制品的使用。
通过法律的规定和道德的引导,居民逐渐改变了使用习惯,环境得到了改善。
4. 企业行业自律案例某行业协会制定了行业自律准则,并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监督企业的行为。
同时,协会还开展了行业道德教育活动,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
通过法律的规范和道德的引导,行业内企业的行为更加规范,市场秩序得到了维护。
5. 小区和谐共处案例某小区制定了居民公约,并设立了居民委员会来管理小区事务。
同时,小区还加强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倡邻里和谐共处的道德观念。
通过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引导,小区居民的行为更加文明,小区环境更加和谐。
6. 老师家访制度案例某学校实行了老师家访制度,要求老师定期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需要。
通过法律的规定和道德的引导,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得到了更好的支持。
7. 社区志愿者服务案例某社区设立了志愿者服务中心,倡导居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
通过法律的支持和道德的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的发展和和谐得到了提升。
8. 家庭教育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案例某家庭注重家庭教育,父母通过法律的教育和道德的引导,培养孩子遵守法律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和谐发展的基础,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道德规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更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我们与他人相处
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对他人进行侮辱和伤害。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睦。
其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社会运行的
基础,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闯红灯、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行为。
只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有序、安全。
此外,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关爱弱势群体。
在社会中,有一些弱势
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比如老人、残疾人、流浪者等。
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只有关爱弱势群体,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总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准则,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基
本原则。
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遵守道德规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规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指导着我们在公
共场合的行为举止,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不仅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首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在人群中,我
们需要遵守交通规则,让行人先行,礼让老人和儿童,给予他人足够的空间和尊重。
在公共场所,我们需要保持文明礼貌,避免大声喧哗和言行不当。
这些行为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其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人。
当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这种善举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公共场合,我们也需要关心环境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和美好。
最后,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情。
在公
共场合,我们需要遵守各种规定和禁令,不做损害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
只有遵守法律,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有序的社会。
总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它们指导着我们在公
共场合的行为举止,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我们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让我们共同遵守道德规范,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
然而,道德和法律的优先级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将比较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并就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辩证关系进行讨论。
首先,道德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石,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善恶、正误的判断和选择。
道德是指制定人类为了和谐、公正、善良的相互关系和行为规范所遵循的伦理原则。
道德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人们自觉行动的源泉,能够提供更高层次的行为引导。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依循道德准则去行事,因为这代表着个体和整个社会的良知和意识。
其次,法律是国家和社会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具体化体现,通过立法、执行和司法程序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的存在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并为每个人提供一种公平的保护机制。
法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明确的界限和约束,防止人们从自我利益出发对他人造成伤害或侵犯。
法律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公正的手段来解决冲突和争议,并承担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责任。
然而,道德和法律之间并非总是完全一致的。
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可以超越法律的界限,引导人们做出更高尚的行为。
例如,在追求真理和公正的过程中,律师有时可能被法律约束,但其道德责任可能要求他们寻求真相和公正,甚至可能为了公义而违反某些法律规定。
此外,道德还可以通过提供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塑造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另一方面,法律的存在可以填补道德准则的不足。
道德的主观性和多样性使其难以在全球范围内解决争议和冲突。
法律通过提供普遍适用的规则和程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相对公正和可靠的机制来解决争端。
法律还可以确保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
此外,法律的强制力量可以约束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促进社会公德的普遍遵守。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律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和法律往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道德为法律提供了价值引导和伦理准则,而法律则对道德进行界定、强制执行和维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期末复习题第七章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道德品质一、判断题1、人类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
(对)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对)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对)5、生活道德与大学生的成长关系不大。
(错)6、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7、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只有法律和道德。
(错)8、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是两个截然分开的领域。
(错)9、大学生恋爱可以旁若无人。
(错)10、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对)11、《集会游行示威法》就是限制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
(错)12、集会游行示威任何时候都可以。
(错)1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承担责任。
(错)14、《环境保护法》仅仅适用于环境保护工作者。
(错)15、举行游行集合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对)16、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对)17、网络的健康发展仅仅取决于计算机的发展水平。
(错)18、网络是虚拟的,无所谓道德。
(错)19、《治安管理处罚法》适用范围是指情节较重够刑事处罚行为的。
(错)20、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时如没有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或交警指挥,应按原速行驶。
(错)21、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更多体现了社会对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
(对)22、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对)23、职业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
(对)24、诚实守信就是要求从业人员不以全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错)26、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必须提起诉讼。
(错)27、《劳动法》是适用于所有劳动者的法律。
(错)28、劳动争议的解决必经协商程序。
(错)31、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
(对)32、爱情体现着人的自然需要。
(错)33、大学阶段的爱情都没有好结果,只是填补感情的空虚。
(错)34、家庭和婚姻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讲稿)导入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道德的最基本的知识,搞清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体系和基本内容。
本章,我们将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和法律规范。
本章共三节,其构成可以说是一体两翼。
一体是指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两翼是指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两种最基本的手段: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首先是从家庭生活开始的,将来参加工作之后,还有职业生活。
但一个人除了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之外,还会同时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那就是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的含义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私密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封闭性...和独立性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公共生活就是超越了特定的私人生活空间的社会生活,它的活动空间为面向不特定人群的公共场所,如社区、学校、公共交通工具、马路街道、影剧院、图书馆、体育与休闲场馆、博物馆、公园与广场、旅游景点、人才招聘市场、各种商品和金融交易市场、网络世界,等等。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5、公共生活的规范性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一)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的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才能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才能惩治邪恶,保障人们正当的权利。
思修第五专题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 • • • • •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 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 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 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 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 (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 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 发动机号码的。
情节轻微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4大类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侵犯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的行为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110多种行为
辨析以下案件属于哪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 A、万清香、黄鑫等聚众闹事被拘留
• 2010年12月20日上午,位于合肥滨湖新区的某百货公司部分经营户 因对商场管理不满发生纠纷,在公司门前聚集闹事。少数经营户置公 安机关的法制教育于不顾,进而聚集到附近的某大酒店门前,打横幅、 喊口号。 • 经调查取证,经营户万清香、黄鑫、徐春霞带头闹事,其行为违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之规定,12月21日、22 日,三人先后被合肥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道德与法治法律的规范性与约束性
道德与法治法律的规范性与约束性道德和法治是社会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规范力量,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道德是指个体内在的伦理准则,而法治是指社会制定的法律规范。
本文将讨论道德和法治分别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道德的规范性与约束性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善恶、公正和正义的判断。
道德的规范性体现在它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量上。
道德规范的约束性源于个体内心的自愿和自觉,它不需要外在的强制力量。
道德规范的特点是普遍性和灵活性。
道德规范普遍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地域、文化背景或社会地位如何。
同时,道德规范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然而,道德规范的约束力量有时存在局限性。
首先,道德是主观的,不同个体对于道德准则的理解和判断有所差异。
其次,道德规范对于个体的约束力量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单靠道德规范难以保证人们的行为始终符合道德价值。
二、法治法律的规范性与约束性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其规范性和约束性较为明确和具体。
法律的规范性体现在它对个体行为的强制力量上。
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法律规范的特点是公正性和明确性。
法律规范是中立公正的,它不偏向任何特定的个体或利益集团,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法律规范也具有明确性,对于个体的行为提供了具体的界定和限制。
相比于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量。
法律的制裁措施可以对违法者进行处罚,从而保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然而,法律规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法律无法规范人们内心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观。
其次,法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执行力量,有时可能面临监管不力或执法不公的问题。
因此,完全依靠法律规范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道德和行为问题。
三、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和法治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如何平衡法律和道德的冲突
法律与道德如何平衡法律和道德的冲突在社会中,法律和道德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而道德则是指个人或群体根据道德准则所遵循的行为规范。
然而,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如何平衡法律和道德的冲突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要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护个人的权益和利益。
而道德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行为准则,根植于个人的内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尽管法律和道德的目标不同,但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然而,法律和道德并非总是一致的。
法律可能存在某些弊端或不完善之处,而道德往往是对人性和公平正义的更深层次追求。
当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寻找平衡点。
一方面,法律具有明确的规定和强制执行机制,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不可置之不理。
另一方面,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良知和价值观,它代表了更高的伦理追求,也不容忽视。
在处理法律和道德的冲突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来寻求平衡。
第一,法律的发展应与道德的发展相一致。
法律的制定过程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道德需求和价值观念,以确保法律有更高的道德底线。
同时,法律也应该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法律的执行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判断力。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条文可能无法完全适应特定的情形,这时执行者就需要根据道德准则进行判断和解释,以保证公平和正义。
第三,个人的道德选择和法律的遵从并非总是矛盾的。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道德追求应该与法律相协调,而不是将其对立起来。
个体应该遵守法律,但也要保持自己内心的良知和道德观念,在法律范围内尽量做到合法和道德上的一致。
第四,教育和宣传的力量也是平衡法律和道德冲突的重要方面。
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在面对冲突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宣传和表彰,让道德成为社会风气的一部分。
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五下道法
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五下道法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的一种形式,涵盖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组织。
在公共生活中,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以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并积极践行。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公共生活教案,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生活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公共生活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
2.掌握公共生活中常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3.学会在公共场合中遵循道德规范和准则。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公共生活道德?2.公共生活道德的重要性。
3.公共生活中常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结合。
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生活道德的内容。
2.观察与讨论结合。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一些公共生活场景,引导他们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3.案例分析与讨论结合。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公共生活道德规范和准则。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引入公共生活道德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公共生活道德?”2.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并展开讨论。
第二步:概念讲解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公共生活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2.教师重点强调公共生活道德的作用,以及违反公共生活道德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三步:常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1.教师列举一些公共生活场景,如排队、交通出行、环境保护等,并引导学生讨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录学习要点。
第四步:案例分析与讨论1.教师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例如捡到他人遗失物品该怎么处理,遇到老人摔倒该如何帮助等。
2.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第五步:归纳总结1.教师通过提问、小结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并作出承诺要在公共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和准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含答案)
考 生 答 卷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线历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含答案)题号 一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阅卷一、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1、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同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正确答案:( 错 )2、诚实守信就是要求从业人员不以全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正确答案:(错)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利益正确答案:(对 )4、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当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正确答案:(错)5、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正确答案:( 对)6、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对)7、结婚登记是结婚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唯一的法定程序。
正确答案:×8、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
正确答案:( 对 )9、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的违反法律规定性。
(错) 正确答案:(错)10、网络是虚拟的,无所谓道德。
正确答案:(错)11、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错)12、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正确答案:(对)1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确答案:( 对 )14、我国最高法院院长可以任命基层法院院长。
正确答案:(对)15、法的最基本细胞是法律规范。
(对) 正确答案:(对)16、《环境保护法》仅仅适用于环境保护工作者。
正确答案:(错)考 生 答 卷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线17、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正确答案:( 对)18、奉献社会就是自觉为社会做贡献,不要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
正确答案:(错)19、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激励功能。
正确答案:( 错)20、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多种规范行为准则的方式,最主要的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两种,下面让我们分别介绍一下: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社会公德作对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道德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有;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继承性人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
这些凝聚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广泛性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道德。
简明性如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等就是基本的生活共识,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公共道德规范,更是简明了。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㈠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是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㈡助人为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该做的事,看做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道德,是有爱心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了解个人品德的含义,并懂得其是如何形成的; 3、认识自觉遵守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
努力在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 品德高尚的人。
本章教学分析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三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治安管理处罚法 ▪2、集会游行示威法
▪3、环境保护法 ▪4、道路交通安全法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小知识 : 我国的人民警察
警察
公 察安 司
安全 法
警警 警
察
察
户治 刑 交 籍安 侦 通
武装警察
内 卫 部 队
信念 思想 行为 现状
引入——教材逻辑体系
理想信念 爱国 人生、价值观
“思想教育”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婚姻家庭美德 道德修养 “道德观教育”
法律意识 法律制度
“法律观教育”
“学会思考” “学会做人” “健康成长成才”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社
公共生活
社会公德
会 生
职业生活
职业道德
活
家庭生活
第三,依法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种类、处罚的 程序以及执法监督等制度,约束治安管理处罚主体的治安管
理处罚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内容
共 6 章 119 条
总则
体
例
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结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构
处罚的程序
执法监督
附则
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处罚种类
情节轻微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
讨论
校园里有哪些有失公德的现象? 您有何感想?
校园中常见的不文明现象:
1、不爱护公共卫生 2、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后勤工作人员
3 、迟到、早退、逃课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课桌上乱涂画、墙壁上踩脚印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公共活动。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 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着。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个人与群体为一体,人与人关系简单。 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分散经营,联系受到限制。 工业社会:交往普遍并且频繁,生活领域扩大。 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地球村形成。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 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请看比较表——
请比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1)范围 (2)性质 (3)作用
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
社会生活
家庭或个人
开放性、透明性 封闭性、隐秘性
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结论:什么是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
人类作为世界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其最重要、最显 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结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 关系。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交往 本质,决定了人与生俱来就要面对社会的公共生活。随着人类 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大。那么到底什么是 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些问题我们将在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教学目的:1、希望同学们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
要求; 2、思考、理解并自觉践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
成良好的公共生活行为习惯; 3、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待人接物方面必须遵守 的一种礼节,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基础性规范。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社会公民应有的品质。乐于助人,不仅是 个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在需要,也是一个社会形成美好人
际关系的根本要求。
3、爱护公物
爱护公物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爱护公物就是 要爱护公共财产、公共物资和各种公共设施。
今天的学习和探讨中找到答案。
讨论:
1、您认为哪些属于现代的公共生活? 2、为什么说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定位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 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 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三)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 性
(2)活动内容的公开 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 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 性
(三)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交往 到现代交往 现实世界 虚拟世界
联合国——193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截止2012年底的大家庭(广泛性)
体会:今非昔比
▪ 1920年,16岁的邓小平 留学法国,从重庆到上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列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 也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 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 活规则。”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
活秩序化的要求就越高。
(《列宁选集》,第3卷,第247页)
结论:我们需要有序的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本章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1、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
2、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1、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相关法律; 3、大学生职业生活中的相关法律;
4、个人品德中的道德与法律;
▪教学目的:1、明确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类社会生 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 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民社会公德水平的一
个重要途径
调查:社会公德缺失
人民网曾 进行了公众 最反感的不 文明行为调 查,数据显 示:
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满意感 、快乐感、价值感。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
看以下资料,你有何感想?
资料: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 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 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 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
家庭道德
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教学重点:1、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也
就是为什么要让公共生活有序化)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3、《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社会公德在实践中的应用;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3、《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过去: 生活在“熟人社会”,交往圈子小。 现在:多在“陌生人社会”,交往圈很大。
总体看,现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 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使社会生活协调地发展。且使交 往越来越复杂化。
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
“来吧抱抱”,“来自陌生 的关怀”
感受现代交往空间的复杂性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首次提出我国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涉及三个层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教学导入
本教材的第四章我们学习了“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 德实践”,了解了道德的有关内容,也懂得了加强道德修养的 重要性,尤其在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具有重要意义。每个 人在社会中都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会有一定的 公共生活,维护一定的公共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
件,那么靠什么来维护公共秩序呢?
乘船走了8天,从上海到马 赛,整整颠簸了39天。
▪
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航
空公司的飞机在17小时内, 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
国家。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 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
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
事”。
(三)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 活,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因此,为了 提高公共生活质量,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公共 生活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