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课件 单元5(夏商周考古周代墓葬)_图文

合集下载

3西周春秋战国考古学PPT课件

3西周春秋战国考古学PPT课件
种增至80多种。
*
123
彩漆撞钟击鼓纹鸳鸯形盒
*
124
〓 彩 漆 雕 龙 盖 豆 〓
*
125
漆耳杯
*
126
〓 黑漆朱绘扶桑弋射纹匫 〓
*
127
〓 漆器二十五弦瑟 〓
*
128
〓 黑漆朱绘鸟足漆案 〓
*
129
〓 黑漆朱绘回旋纹几 〓
*
130
〓 黑 漆 卧 鹿 〓
*
131
〓 黑 漆 朱 绘 卧 鹿 〓
*
147
老子 像
*
148
老 子 帛 书
*
149
孔子
(前 551 ~ 前 479)
*
150
庄 周 像
*
151
孟柯像
(约 前 372 ~ 前 289 )
*
152
荀 况 像
*
153
墨子
墨家学派 的创始人
*
154
孙武
中国古代军事 学的奠基人
《 孙 子 兵 法》
*
155
屈原
楚辞
*
156
吕 氏 春 秋
*
132
玻璃珠
*
133
*
134
铁 双 镰 范
*
135
镂空兽 纹铜奁 形器
*
136
透雕蟠螭纹铜镜
*
137
黑漆朱绘凭几
*
138
料 珠
*
139
甘斿银匜
*
140
铜 贝 币
*
141





*
142
天秤和环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51张PPT)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51张PPT)
成为外范
• 将模子最外层刮去,并与外范重新组合 • 进行高温焙烧,并趁热将青铜溶液倒进模和范中间的空隙中 • 冷却后弄碎内外的模范,一件青铜器就完成了
6、青铜器代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铜面具
大型青铜器--司母戊鼎
1.1米
司母戊鼎,也有学者
称为“后母戊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这
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
拓展: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
北京人、山顶洞人 时期用的生产工具 是什么?
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时期用

的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呢?
青铜器
铜 时 代
•石器 •青铜器发展的过程
出现 发展 繁荣 丰富
原始 社会 末期
夏朝 商朝 西周
我国是什么时间开始出 现青铜器的呢?夏、商、西 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又呈
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发展历程
出现 原始社会后期
:
地点: 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
典型代表:距今约4000年的甘肃齐家文 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后期: 出现
也品作可。用盛商放 周:祭 被成物 作为和 为王食统公黍鼎贵、作族稻为象等统征。治身商者份周等与级地位有 以乃盖 盛至和 酒国耳 ,。 也家用 是
治权者力权的力代和表等性级的器物的,器礼物器,的常以类偶型数和数青量铜礼反器映的了通 一权种力器的物大。小和严格形的式等出级现界。限。 称。
青铜文化展览厅
•铁器
二、甲骨文记事

春秋战国时代考古PPT参考课件

春秋战国时代考古PPT参考课件

生铁是“液体还原法”的产品,冶炼出的 铁器呈液态,是通过浇铸而制成铁器的, 所以生铁又被称为铸铁。
纯铁的熔点为15到4.3%,其全部熔化温度只有1 146度。
生铁可以浇铸各种形状的器物,但是脆性 较大。
2021/3/10
授课:XXX
2021/3/10
授课:XXX
3
结论
(1)中国早在公元14世纪前后的商代居民 已经接触了金属铁,并且把铁加热锻打后 制成器件而加以利用。(2)春秋时期,已 掌握了冶铁技术并已使用铁器。(3)早期 铁器的发现地除了中原地区外,主要是在 长江流域的楚国。(4)最初的铁器器形比 较简单,主要有铁刀、铁削、铁锛等农业 生产工具。到了战国,才被广泛使用。(5) 铁器作为一种新生产力的代表,其作用是 巨大的。
1.矿冶遗址
(1)铜绿山矿冶遗址
位于湖北大冶县约3公里处,南北长2公里, 东西宽1公里。发现了不少古代矿井和采矿 的工具、用具。古矿井附近还有冶炼遗址, 地表覆盖有大片矿渣。
时代包含春秋和战国、西汉。
用木材制成方形框架作为井巷支护,保持 畅通。
2021/3/10
授课:XXX
14
井深40—50米。
7
楚地出土的早期铁器不仅有“块炼铁”制 品,还有生铁(又称为“铸铁”)制品。 其中生铁制品出现的时间比块炼铁制品出 现的时间也晚不了多少。长沙杨家山楚墓 出土的铁鼎和六合程桥东周墓出土的铁丸 都是生铁制品,时为春秋晚期。
西方使用生铁的时间比较晚,如古罗马直 到公元初年前后才出现生铁。
2021/3/10
出土物证明,当时这里铸造各种礼器、乐器、工 具、兵器、货币、车马器和装饰品。经研究,可 知当时铸造青铜器具,要经过塑模、翻范 、烘烤、 合范、浇铸等道工序。

夏商周考古绪论课件

夏商周考古绪论课件

(二)關於奴隸制的問題
中國是否存在過奴隸制社會 ? 郭沫若(是)、董作賓(否) 當時社會是否存在奴隸,回答
是肯定的。但越來越多的學者 意識到中國確實不存在典型的 奴隸社會。 農耕體制是輪換休耕的畎畝制, 由貴族主持集體協作式的勞動。 從事農業生產的“眾”或“庶 人”是亦耕亦戰的自由民。 奴隸主要局限在家內。
<2%;當錫>10%,稱高錫銅合金。 鉛青銅:銅鉛合金(Cu-Pb),即錫<2%,鉛
>2%;當鉛>10%,稱高鉛銅合金。 鉛錫青銅:銅錫鉛合金(Cu-Sn-Pb),即錫
>2%,鉛>2%;當錫>10%,稱高錫銅錫鉛合 金。當鉛>10%,稱高鉛銅錫鉛合金;當錫>10 %,鉛>10%,稱高錫高鉛銅合金。
在鑄造工藝上,由鍛造(包括冷鍛、熱鍛)技術發展為範 鑄(包括石範、陶範)技術,由於受石範及鍛造技術的制 約,西北地區長期未能發展出鑄造複雜銅容器的能力,而 中原地區的二裏頭文化發明了泥(陶)範鑄造技術。
青銅的劃分標準
純銅(Cu),即錫<2%,鉛<2%。 錫青銅:銅錫合金(Cu-Sn),即錫>2%,鉛
性 能 關 係 曲 線 參 照 表
錫 含 量 與 銅 錫 合 金 機 械
中國早期冶銅業的技術發展歷程
在合金材質的配比上,甘肅河西走廊的四壩文化和新疆地 區的天山北路文化基本是從冶煉紅銅到砷銅進而發展為錫 青銅,中原的龍山晚期—二裏頭文化和甘青地區的齊家文 化則是從紅銅直接發展到錫青銅,而未能經歷砷銅合金這 一階段,到二裏頭文化晚期又創造出高鉛合金青銅。
3、殷墟宮殿區、王陵區的發掘,大批甲骨與青銅器、玉器 等珍貴文物的發現,引起了中外學術界的矚目,確立了中 國考古學的國際地位。
4、1931年梁思永在安陽後崗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三疊層”, 第一次從地層學上劃定了仰紹文化、龍山文化與商文化的 相對年代關係,為中國考古學的地層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考古学--夏商周文档

考古学--夏商周文档

一、夏商周考古概论1.夏商周考古概念:指夏、商、西周、春秋这一阶段的考古, 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

2.阶段考古特点①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成熟文字体系;大量珍贵历史文献②社会大变革时期: 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转变③城市及大型建筑的兴起: 规模宏大、布局复杂、功能齐全④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时代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革3.夏商周考古分期(1)初期奴隶社会①年代: 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约相当于夏代②代表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③特征a.开始出现青铜器b.农业与手工业存在一定分工c.开始出现商品生产和作为货币的贝币d.对立阶级: 奴隶主与奴隶e.国家政权已形成f.产生奴隶社会的礼制(2)中期奴隶社会前段①年代: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 约为商代前期②代表遗址: 黄陂盘龙城早期、殷墟一期、二里岗上下层等③特征a.青铜器进一步发展, 出现陨铁与青铜的复合武器b.手工业与农业分工扩大, 产生手工业内部分工c.商品生产发展d.奴隶制的礼制发展, 阶级矛盾加深, 人殉普遍(3)中期奴隶社会后段①年代: 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中叶, 约为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②代表遗址: 殷墟文化2、3、4期;沣西、东西周早期③特征a.青铜器制作到达高峰b.手工业内部分工与协作发展到新阶段, 商品生产规模扩大, 商业交换得到发展, 普遍使用贝币c.人殉、人祭盛行, 不断兴建宫殿陵墓;礼器增多;大量甲骨文发现d.宗法等级关系形成, 国家机器日益完善(4)晚期奴隶社会前段①年代: 公元前10世纪中叶至公元前7世纪中叶, 约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初期②代表遗址: 沣西、东中晚期遗址、虢国墓地等③特征a.青铜冶铸技术衰退, 发现铁器材料b.礼制出现僭越现象c.人祭、人殉减少d.奴隶制开始动摇, 封建性的政治势力开始出现(5)晚期奴隶社会后段①年代: 公元前7世纪中叶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 约为春秋中晚期②代表遗址: 侯马东周遗址早期、中州路东周墓2、3期、东周及列国遗址和墓葬等③特征a.冶铁技术发展, 出现铁制工具b.东周王室逐渐没落, 列国兴起c.新兴城市出现,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金属铸币产生, 青铜礼器普遍出现僭越现象d.奴隶社会“礼崩乐坏”局面已经出现二、夏代文化1.夏: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1)夏文化的界定: 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2)相关地区: 颍水上游;伊河、洛河下游;汾水下游;涑水下游2.二里头文化(1)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和分布①命名: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而命名②分布a.位置: 偃师县商城西南b.包含部分: 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寨后村、辛庄5个自然村c.分布地区: 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d.重要遗址: 偃师二里头、洛阳东干沟、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等e.类型第一, 二里头类型: 豫西地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遗存第二, 东下冯类型:晋南地区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遗存(2)二里头文化的文化内涵①年代分期: 公元前2010至公元前1625, 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文化之间, 一般分为四期②居民文化a.农业经济为主(粟作+稻作)b.农具主要为石器c.饲养猪狗牛羊马鸡等家畜d.盛行饮酒之风③陶器(分4期)a.一二期器形多为折沿、鼓腹、小平底: 第一期褐陶为主, 磨光黑陶占一定比, 纹饰篮纹为主;第二期黑陶数量减少, 细绳纹为主b.三四期陶器颜色多为浅灰, 绳纹为主:第三期沿用鼎、甑等, 局部有变化, 出现鬲、斝等;第四期出现更多新器物④居住a.半地穴式、地面式、窑洞式三种b.附近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c.出现大型宫殿建筑⑤墓葬a.分类第一, 墓室稍大, 随葬品中有青铜器, 墓主为新兴奴隶主第二, 墓室小, 随葬品只有陶器, 墓主为平民第三, 没有随葬品, 多无墓坑, 墓主为奴隶b.与同一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葬制的区别第一, 开启用青铜礼器随葬之先河第二, 随葬的陶器组合中酒器占了很大比重第三, 无墓圹无随葬品, 葬式凌乱的死者数量增多⑥青铜器a.种类: 兵器、容器、工具、铜饰件b.特点:数量种类不多, 质量较差, 铜锡合称, 形式固定, 制作粗糙, 多素面三、商代文化1.商代文化的年代与分期(1)年代: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2)分期①早商文化(二里岗期文化)a.命名: 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b.分布:河南最密集, 还见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c.分期第一, 早期以二里岗下层为代表, 陶器壁薄, 器形有鬲、斝、甗、豆等;铜容器少见;卜骨或有灼无钻, 或有灼有钻第二, 晚期以二里岗上层、济南大辛庄早期为代表, 陶器壁厚, 多折沿, 刻纹白陶开始兴起;常见成套青铜礼器, 个别陶器、骨器上有文字;卜骨大多有灼有钻②晚商文化(小屯文化)a.早期第一, 以殷墟第二期为代表, 绝对年代约为武丁、祖庚、祖甲时代。

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考古

名词解释:1、金石学: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它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金”,主要指商周时期的铜器和铭文。

“石”,主要指秦汉以后的石刻。

金石学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希图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金石学著作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代铭刻材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缺陷是未曾进行深入的研究,故未能发展成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2、考古图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北宋吕大临著,共10卷。

书中收录青铜器210件,玉器13件。

其中除官府收藏者外,并集37家私人藏器。

书中对每件器物,先绘图形,次摩铭文,并记录器形大小、容量、出土地点、收藏人家以及铭文字数,并加以考证说明。

此书为后来著录青铜器开创了一典型体例。

3、《宣和博古图》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之一。

北宋王黼著,共20卷。

书中共收器物839件。

除沿用《考古图》体例之外,王黼把古代器物进行了分类,并定名,沿用至今。

4、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做出重大贡献的4位专家,因他们的名字(号)中都带有“堂”字,故称。

具体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雁堂,又作彦堂5、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学术界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兼用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数学、天文学、现代科技手段等。

对夏、商、周三个王朝进行断代探索的大型工程,为20世纪末中国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起因)① 20世纪初,国内学术界存在“疑古学派”,对司马迁的《史记》所载三代历史持怀疑态度,认为夏禹是神话人物或动物,甚至否定夏王朝的存在。

②国外学术界相当多的学者否定夏王朝的存在。

③文献缺乏有关共和元年以前的编年记载。

(2. 主要研究成果)①确定武王伐商的年代为公元前1046年。

②确定了懿王元年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899年4 月21日。

③确定了商代后期和西周诸王的年代。

④推定了夏、商年代的框架。

6.前八后五商王朝政治中心变迁的次数。

中国考古剖解PPT课件

中国考古剖解PPT课件
第7页/共99页
考古地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 积层,也叫“文化层”或“熟土层”。因为地球形成很长一 段时间后,人类才在地层上得以产生和繁衍。所以一般来说, “文化层”在“自然层”之上,“熟土层”在“生土层”上。 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 ( 如洪水、火山爆发 ) 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 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 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
老的在下 — 早
3. 文化层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F、 M、J、Y、D等)划分地层
第14页/共99页
单位:每一个地层堆积在考古学上都被称为一个单位,它 是考古学上最常用代表时间和空间的量。出土于同一个单位的 遗物,在时空上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我们根据其在单位内的组 合方式来判断这种联系,回复历史的真实。
第27页/共99页
2.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 一般进化的原理
即人类文化也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的,作为人工制品的 各种器物也是不断演化的;
❖ 相似性原理
即依据器物或遗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研究。 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规律,进而依据
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 古学文化,最后建立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生、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探讨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
1
2
3
4
第35页/共99页
4. 器物组合与分期研究
型式 分期
分期
分段
1段 一期
2段
3段 二期
4段






第一章 考古学发展简史 (《考古学》PPT课件)

第一章  考古学发展简史 (《考古学》PPT课件)

金石学
现代考古学
研究目的: 以证经补史
研究和复原古代社会历史
研究对象: 零星出土和传世的遗物 科学发掘所得的古代遗存
手段和方法:
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不是也不可能从传统的金石学中生长出来
(二)考古学传入中国(1895-1921年) 1. 西方学者在西北地区的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活动,主要内容是对
社会考古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 主张用考古资料研究过去的社会组织、社
过去做出考古诠释的方法 会规模、社会结构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V.G.柴尔德
C.伦福儒
“农业革命”“城市革命” 《社会考古学研究》
认知考古学 通过与特定人群有关的一些相互关 联的遗存去了解他们共有的认知图
性别考古学 重新评估男女两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作 用,以深入探讨古代社会结构的演变
C.伦福儒 以现代人出现为界的前后两部分
• 揭露考古研究各个阶段中存在的性别偏见 • 寻找与女性相关材料,分辨其表现
• 考察性别差异问题
第二节 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金石学和考古学的传入(1921年以前) (一)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零星发现,产生于宋代,鼎盛于清中后期至民国 北宋刘敞——《先秦古器图碑》 《先秦古器记》
第一章 考古学发展简史
近代以来才逐渐发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从欧洲和北美地区诞生并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 欧美考古学简史
6世纪巴比伦国王纳波尼德挖到一座神庙地板下面约2000年前的基石 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再度出现,对世界史前史的研究才得到一定进展 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对世界史前史的研究和认识 考古学从古物学的础上发展而来,至19世纪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在欧美出现

考古学之陵寝课件 第三章:陵、寝的出现

考古学之陵寝课件 第三章:陵、寝的出现
隧——四条墓道 羡——两条墓道
2)诸侯王:继承商代 • 面积:32~95平方米,深7~12米 • 形制:墓道——南(30.8米)
北(15.5米) 墓坑——竖穴土坑 二层台——墓壁四周四层台阶 椁室——墓室底部放置棺椁 • 其他:殉葬车马、人 棺椁下铺朱砂 墓底铺碎石或白膏泥 不设腰坑
(四)明器制度: 辨等列、明尊卑
• 人殉:墓葬区、宫殿基址下——有被捆绑 的活人埋葬,一般头向西,面朝下。
第二节:殷墟商王墓——第一次厚葬高潮
一、商代: 1600BC—1046BC,商代是继夏朝之
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 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 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二、商人的思想观念:敬鬼事神
2)、 邦墓:自由民(平民)死后埋葬的墓区
墓大夫负责管理
• 《周礼·春官·宗伯》“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 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 正其位,掌其度数,使皆有私地域。凡争 墓地者,听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居 其中之室以守之。”
• 由墓大夫掌管,亦按宗法关系排定墓次.
3)、实行公墓、邦墓制的意义: • 巩固宗法制度,明确尊卑等级秩序 • 以死者在墓地中的位次,巩固活着的贵族
• 上帝崇拜:天神 《诗经·荡》:上帝者,天之别名。 《礼记·曲礼》:天神曰帝。 包括:雨、雷、风、云 作用:出战胜利、国家安危、农业丰收、 商王祸福
四、敬鬼事神的表现——厚葬祖先
(一)殷墟:谓殷纣身死﹐国都为墟(虚) 1、时间: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
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 早的都城。 距今3300多年。 2、地点: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 3 、包括: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 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

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考古

典型遗址有:河南安阳殷墟、信阳地区晚商墓,山东滕州前 掌大商墓、苏埠屯大墓等。
第4期:西周早期
(前11世纪中叶—前10世纪中叶)

文化面貌与商代后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新的 发展。表现在:
1.建造大型宫殿,仍然流行人殉制,青铜礼器普遍使用。
2. 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早期宗法等级关系日趋形成,

夏商周考古的特点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转变时期。
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
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在生产工具方面,则分别是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 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阶段。

这个时期,大规模农业与各种手工业的兴起与繁荣, 城市的广泛修筑,大型宫殿的建造,文字的形成等 等,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 史的最早一段。
封建藩属遍及全国,国家机器日益完善。 3.甲骨文继续使用,金文大量出现,长篇铭文增多。

典型遗址有:陕西周原(扶风、岐山之间)、丰镐, 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山西曲村—天马遗址 (曲沃、翼城交界处)。
第三阶段:西周中晚期至春、战之交
(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5世纪中叶)
青铜文化趋向衰落,开始走向铁器文化;奴
2.郑州商城及小双桥遗址的发掘。

郑州商城的发现与发掘找到了比殷墟文化更早的商 代前期文化(二里岗文化)和商代前期都城遗址。
1989年至1998年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发掘,提供了丰富的商代中
期白家庄期文化遗存,为探寻仲丁隞都提供了珍贵材料。
发表材料有《郑州二里岗》(1959年) 《郑州商代城遗址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刊》第1期) 《郑州商城》(2001年)等。 重要的研究成果有《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文化遗址》(邹衡《夏商周考古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