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3课《马说》课件5

合集下载

《马说》ppt课件

《马说》ppt课件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也__只__能__在__奴__仆__的__手__下__受__屈__辱__,__(_和__普__通__马__)_一__同__死__在__马__槽__里__。__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_日__行__千__里__的__马__,__吃__一__次__有__时__能__吃__尽__一__石__粮__食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想__要__和__普__通__的__马__一__样__尚__且__办__不__到__,__又__怎__么__能__要__求__它__日__行__千__里__呢__?__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_用__马__鞭__赶__它__,__不__按__照__(驱__使__千__里__马__的__)_正__确__方__法__,__喂__它__,__不__能__让__它__竭__尽__才__能__,__ 它__鸣__叫__,__却__不__能__通__晓__它__的__意__思__。__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难__道__)真__的__没__有__千__里__马__吗__?__大__概__是__(_他__们__)_真__的__不__识__得__千__里__马__吧__!___
马槽
著称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 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 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 (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吃 有时 十斗为一石,容量单位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
同“饲”喂 懂得 指千里马 表承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 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 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 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不合情理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翻译句子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难道 其:那是或大概 难道真的没有马吗?(他们)那是真的不懂马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思想感情
韩愈借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表达了自 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摧 残人才的讽刺和批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托物寓意
愤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感情变化:
惋惜→愤懑→愤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 》课件 (共27 张PPT)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25岁考中进士后, 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长安曾3次上书宰相请求 擢用(提升并任用),但结果是在家中等待了40多天。 后又三次登门拜访却被守门人拦住。经此挫折后,他 不得不依附宣武节度使董晋。董晋死后又去依附武宁 节度使张建封。韩愈仕途一路坎坷,又加上当时政治 黑暗,让他深感明主难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___昌__黎__先生集》里。
因声求气
1、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全文,把遇 到的不懂的字圈出来,读得 不顺的句子画出来。
因声求气
2、学生代表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听,字音读对了吗 ?停顿合适吗? 是否读出了感 情?
因声求气
读准字音
祗 zhĭ d骈ànpián
槽枥 cáo lì 石
策 cè 粟 sù
因声求气
学文言文,通过朗读,去感觉
文章的气韵。
因文解字
参考注释,疏通词句, 口头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 内容划下来。
因文解字
相互释疑
把你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吧 让我们共同解决
因文解字 总结 重要实词
祗辱

骈死 策之不以其道
并列而死 正确的方法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
执策而临之
拿着 面对
是马也

因文解字
马说
韩愈
学习目标
1 读出文章的不平之气。 2 通过诵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文 言词语的意思。 3 理解文章的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4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封建统治 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 其内容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 题提出精辟的见解, 托物寓意的一 种体裁。 如《爱莲说》
写作背景
o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 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 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 宰相求任用, “而志不得通”,尽 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 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 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因文解字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3课《马说》PPT课件(共51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3课《马说》PPT课件(共51张PPT)

说明本文寓意
千里马:人才 伯乐: 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领导者 食马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的统治者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 揭露“食马者”“不知马”。 • 揭露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
埋没人才。
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首先提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 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 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 重要性。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 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 的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主 旨,并与开头的论点照应。
3、元世祖忽必烈慧眼识英才:
• 元世祖看他处世练达,办事果断, 为人稳重,足智多谋,就决定破格 提拔他。安童知道后就推辞道: “现在大元虽然安定了三方,但江 南尚未归朝廷,臣年少资轻,恐怕 四方会因此而轻视朝廷,还请陛下 另请高明。”元世祖主意已定,毫 不动摇,说:“朕思之熟矣,无从 逾卿。”于是,元世祖就把安童提 拔为中书右丞相。安童一生都身居 要职,直到四十九岁因病去世,共 为元世祖效力三十一年,为元初国 家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宋八大家”之首 “文起八代之衰”
10
广东潮州 韩文公祠
11
广东潮州 韩文公祠
12
写 作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
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
背 景 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
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 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 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 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 以作《马说》,发出“伯乐 不常有”的感叹。
朗读正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 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pián lì zhǐ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助词,的
凭借 著称
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
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 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里辱 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不能凭借日行千里而著称。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表陈述语气)
马之千里者,一 食(/s或h尽í) 一粟(sù)。 石马(d者à/n不)知食其(sì)
(吃) (吃完)
(通“饲”,喂) (它)
能千里而 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sh不í)饱,力不足,才美
(能够)
(才能) (吃)
(美好的素质)
/不外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
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 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 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 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 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 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 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23课《马说》课件(共5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共5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并推选出发言人。
(3)采取组际接力法进行全班展示,发言成员不能重复其他
同学的内容。其他成员请认真倾听,并依次补充。
展示句式:“大家好,我是…我们小组认为……我的回答完毕,
谢谢。”
疏通文意
可是,表转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所以 即使 只是
屈辱,埋没
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朗读指导: 注意虚词的语气。例如:五个“也”。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 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 示短暂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 说到的内容。
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
“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 里马被埋没的情形,最后用“不以千里称” 作结,再着一个“也”字,更流露出无限痛 惜。
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 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 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 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 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 乐不常有”的感叹。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目标:
1、我能准确朗读课文(字音、节 奏)。 2、我能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课 文并积累重要文言现象(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 句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共36张PPT)

拓展延伸
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 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 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 盛起来。
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 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文段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用原文回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者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
无马。”
的 愚 妄
(主旨)
其真不知 马也
理解与思考
1、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 者”分别比喻什么?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 “马”吗?
“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有识之人
“千里马”—— 比喻的是有才华、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 比喻的则是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 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 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 / 不外见(xiàn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 求 / 其能千里也?
策之 /不以其道,食(sì)之 / 不能尽其材,鸣之 / 而不能通 其意,执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马!” 呜呼! 其 / 真无马邪(yé)? 其 / 真不知马也。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 但 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 人!”德彝惭而退。
令:让 举:选举 贤:品德高尚的人 诘:责问
对:回答 但:只是 于:在 长:长处 岂:哪里
于:对,向 惭:感到惭愧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 骈死 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然:这样 而:转折 故:所以 虽:即使,虽然 名:名贵 名:①取名,命名②说出③有名,闻名
祗:同“衹(只)”,只、仅 于:在 奴隶人:奴仆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于:在
槽枥:马槽 以:用 称:著称
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以及被埋 没的情形
马之 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 千里也?千里:日行千里 或:①有人②有时③或许
患:担心 知:了解 安:怎么
于:在,以,用,对,对于, 到,给,向,对,从,由……
良马对
【北宋】岳飞
高宗(宋)谓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 饮泉一斛(hù量器,一斛十斗),然非精洁即不爱。介(披甲)而驰,初不甚疾, 比(bì,等到)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解脱)鞍甲而不息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随便)取,裕而不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 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mò,饲料)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驾马)未 安(稳当),踊跃疾驱,甫(刚刚)百里,力竭汗喘,殆(dài,危险)欲毙(死) 然。此其寡(少)取易(容易)盈(满足),好(喜)逞易穷(穷尽,本领完了)

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马说》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马说》课件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 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 人,祖籍河北昌黎,长庆四年,因病 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 终年五十七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 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 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深入探究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 认识? 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 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 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 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 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 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 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 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 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 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 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 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 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课后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 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 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 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 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马说》(完美版)PPT课件

《马说》(完美版)PPT课件

cáo lì

槽枥 粟




奴隶 食马者 执策 邪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 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 是马也 古义:这样今。义:或今许义,:或判者断。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今得义:古义安:全同,样平。安,安定,安装。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 表示复数或列举。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助词,的
示例:杜牧虽然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万世诗名;刘禹锡 虽然身居陋室,安贫乐道的美德却流芳百世;东坡居士虽然 常遭贬谪,却修炼出了空前绝后的乐观豁达;韩愈虽然没有 遇到伯乐,但是他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 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怀才不遇,那么就做自己的伯乐!
合作探究
5.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下面句子的语气。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合作探究 省略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也”前面省略宾语“它”,可补充为“食马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它)也”。
策省不之以略不 其主以 道语其 ”“。食道马者”,可补充为“(食马者)策之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托物寓意,讽刺 和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 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流露出强 烈的呼唤识才的统治者,呼唤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的情感。

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23课《马说》课件(共60张PPT)

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23课《马说》课件(共60张PPT)

学习目标 1、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 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 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 阳(现在河南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 唐代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 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主张文道合一, 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文。 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 上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韩愈在政 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 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 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合作探究
概括第一段内容。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 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 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合作探究 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韩 愈
新课导入
马,是古代的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 古代战场上的特种“兵”。大将无好马, 怎么打胜仗?名将都希望能有自己的宝马 良驹,能有自己的千里马。 项羽凭借胯下乌骓马、手中戟灭了秦 朝,刘备骑着的卢马檀溪脱险 ,关羽骑着 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唐僧为普度众生, 骑着白龙马不远万里西天取经,还有土库 曼斯坦的国宝汗血宝马,这是都是名马。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他 鸣之不能通其意 他的 难道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转折连词,可是 顺承连词,不译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鸣之不能通其意 转折连词,可是 执策而临之 顺承连词,不译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课件(共23张PPT)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 来喂养它。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大概,表推测语气。 翻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形象生动叙“马”
四、研读课文
1、文中的千里马有怎样的遭遇?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 以千里称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11.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12. 才美不外见(xiàn):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1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
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 观条件允许。 14.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5.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16. 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 千里的才能。 17. 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8. 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 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19. 邪(yé):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 知:懂得。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
16
现实中的韩愈
科考遭遇 19岁第一次科考 落榜 21岁第一次科考 落榜 23岁第一次科考 落榜
25岁第四次
科考通过
仕考遭遇 26岁,一考不中 27岁,二考不中 28岁,三考不中
拜谒遭遇 三见丞相不得见 足三及门,而阍人 (守门人)辞焉
17
有种深刻的悲哀叫怀才不遇,
不平则鸣!!!
18
托物寓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合作探究
4.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 里马,你是否一定要等到伯乐的赏识才能实现自己的价 值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杜牧虽然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万世诗名;刘禹锡 虽然身居陋室,安贫乐道的美德却流芳百世;东坡居士虽然 常遭贬谪,却修炼出了空前绝后的乐观豁达;韩愈虽然没有 遇到伯乐,但是他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 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怀才不遇,那么就做自己的伯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整体感知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次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
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 (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 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 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 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精读细研 1.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 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精读细研
1.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了食马者怎 样的形象?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刻画得 淋漓尽致。
食马者: 不识千里马 平庸浅薄 愚妄无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马说 (48页ppt)

第23课《马说》课件精品PPT(共40页)

第23课《马说》课件精品PPT(共40页)
【译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 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 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 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怪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 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文体解读
说 《爱莲说》也属于这一文体。
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概念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篇幅一般不长。 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 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 特点 生,核心是议。 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常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 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常说的“托物寓意”。
【译文】作者谈氏在他写的《崔山君传》里说,那些声称自己如仙鹤般长寿能知往事的人,实在太荒谬了。 但据我观察,能够尽到人的本性而不象禽兽那样的人太少了,而这些人又愤世嫉俗、隐居避世,这是为什么呢? 昔时的圣人们,有的头像牛,有的身体像蛇,有的嘴巴像鸟,还有的面貌如同蒙倛那样方而且丑陋,但是他们 仅仅是与那些野兽外貌相似,而本性却完全不同,我们能够说他们不是人吗?而有的人身材丰满,皮肤细嫩滑 泽,面色红润有如朱砂,美丽非凡,他们的外表是人,而本性却象禽兽一般。那么是否还能够把他们称作人呢? 所以以貌取人,不如观其言察其行来的正确。鬼神之说,我们儒家弟子从不轻信,所以我就从这个故事中选择 了愤世嫉俗的一面,来发表一些感想而已。
课外拓展
韩愈的“杂说”有四篇, 分别为《龙说》《医说》《崔山 君传》《马说》。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
拓展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试梳理论证思路。
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 有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 马…... 不以千里称 也。
进一步从 反面论证: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 也”
痛斥执策者的愚蠢
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
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 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 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 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 州)人,唐代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 八代之衰”的美誉。曾与柳 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 文道合一,反对骈体文,提 倡散文,作品都收在《昌黎 先生集》里。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 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 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 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 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 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第二段重点
实词
虚词:
一食: 吃一顿
或:有时
食马者:通“饲”,喂
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 年(800)。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 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虽然没能得到重用, 但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来的几年内,他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 度使张建封,也并未得到特别的赏识,所以常常郁郁寡 欢,并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他进京城应试以图做官, 在京城上下奔走相告,待了十年之久,最终还是怀着无 限怨愤离开了长安。韩愈的坎坷遭遇正是写作《马说》 的思想基础,而此文的另一用意是委婉地表白心迹,并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____
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马,把_____________ 比作食马者,反映了 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 古代统治者_________ 、________ 的社会现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愤 懑之情。
马 说
韩愈
文章理解
1、写法与主题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 喻贤才难遇明主。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对统 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结构特点 正面提出问题并反面展开议论→被埋没的原因→强 烈的谴责,辛辣的嘲讽。 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 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 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 句。

文言词语1——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露)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文言词语2——一词多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顿,餐,量词,读shí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养,读sì
句子翻译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
马的称号。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 喂养它。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示疑问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表示推测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动词 执策而临之 虽有千里之能
马鞭子,名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动词 才能,名词
文言词语3——其他
有时 面对 一食或尽粟一石 这样 执策而临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虽有名马 一样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即使 尚且

精要练习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②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一样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3.
精要练习3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 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跟普 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 里马啊!
精要练习1
1.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 ①千里马常有 ②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C. ①执策而临之 ②把酒临风 D.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2. 加点词不同的一项是( A ) A.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益慕圣贤之道 B. ①才美不外见 ②何时眼前突见此屋 C.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老骥伏枥 D.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