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马说(韩愈)练习(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一课一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下《马说》一课一练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韩愈(768—824),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
2.解释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2)不以千里称.也(3)虽.有名马 (4)安.求其能千里也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多义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3)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5.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6.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练习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奴隶(lì)槽枥(cáo)食不饱(shí)B.祗辱于(rǔ)尽粟(sù)一石(shí)C.骈死(pián)其真无马邪(yé)不以千里称也(chèn)D.食马者(sì)才美不外见(jiàn)策之不以其道(cè)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 _ )食之不能尽其材( _ )(2)执策而临之( _ )策之不以其道( _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___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___D.安求其能千里也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5. 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认真观察下面的这幅题为《伯乐收了好处费》的漫画,完成后面两题。
伯乐收了好处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内容。
(不超过30个字)看了上面的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素养)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一个开场白,要求其中至少要引用一句含有“马"字的古诗,或者两个含有“马”字的成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祗()骈()死是()马也策()之食()马者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或()尽粟一石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8分①食之不能尽其材___通__ _含义:;___通___含义:②才美不外见通_ __含义:___ __③其真无马邪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⑤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选择正确的答案:(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2)下列句中斜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故虽有名马\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屋舍俨然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3)下面句中斜体词的意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马说》是一篇具有寓言色彩的议论文。
全文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论点,从而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
请仔细品味——1.本文篇幅较短,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相关知识。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品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仕途之路多不得志,痛感遇明主难,因而写了《马说》一文。
二、作品信息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
融入文本一、整体解读开门见山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
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着重描写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运用“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反问句,谴责了那些昏庸的“食马者”由于无知而埋没千里马的罪过。
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极大愤慨。
揭露了“食马者”的愚蠢无知。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二、问题研讨1.仔细阅读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的看法全是对的吗?有没有不足之处?请加以说明。
作者的看法并不是都对,它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如“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社会底层百姓的歧视。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还是把认识和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身上。
2.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斥责那些不识马的人,暗含有第一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论断。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本文托物寓意,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三、名句鉴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对人君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现实的痛惜,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同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含答案)
《马说》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背景《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
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这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文选》《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解释括号前的字: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 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第23课《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虽有嘉肴》,然后完成题目。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子思言苟变于卫侯①曰:“其材可将五百乘②。
”公曰:“吾知其可将。
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③,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故杞梓①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⑤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有删改)【注】①子思:孔子的孙子,名伋,字子思,思想家。
苟变:战国时卫国人。
卫侯:指卫慎公。
②乘: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③官人:任人为官。
④杞梓:指优质的木材。
⑤干城:用来比喻捍卫国家的将士。
干,盾牌。
城,城墙。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2)才美不外见.见:(3)其材可将.五百乘将:(4)公再拜.曰拜: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2)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译文:3.【甲】文中,千里马因食马者的“”而遭埋没。
【乙】文中苟变因“”而不受卫侯重用。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甲】【乙】两文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1.(1)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2)同“现”,表现、显现(3)率领,统领(4)拜谢(4分,每小题1分)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B.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C.安求其能千里也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 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走近“唐宋八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人物】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______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_______、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_(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2.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见,通“现”,表现。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3《马说》(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D.其真无马邪(yé)【答案】C【解析】C. “食”应读“sì”,同“饲”,喂养。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习题练习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故虽有名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4.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马(xiànɡ)骈死(pián)B.粟(lì)槽枥(cáolì)C.食马者(shí) 执策(cè)D.才美不外见(jiàn)邪(yé)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二、语言表达7.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各两个以及两句关于“马”的古诗。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注]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
爵:大摆筵席。
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者患: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的形象。
(2分)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骈(pián)死一食或尽粟(sù)一石B.才美不外见(jiàn) 食(shí)之不能尽其材C.鞭策(cè) 槽枥(lì)之间D.伯(bó)乐其真无马邪(yé)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3)虽有千里之能千里:(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5)策之不以其道策:道:(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公将鼓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
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补充后不少于七言)有__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无__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课《马说》习题(ab卷,有答案)
23 马说01 基础知识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3)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2.填空。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2)《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2)才美..不外见卓著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3)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4)故虽.有名马即使(5)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6)或.尽粟一石有时4.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指千里马(2)食食.不饱,力不足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动词)5.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B.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只有。
C.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D.食马者:“食”通“饲”,喂。
(解析:B.“材”通“才”,才能)6.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各有何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4、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5、“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
6、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
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献身\"四化\"建设,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7、本文的想法全是对的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本文的局限性:文章流露了个人的感叹,作者还是仅仅把认识并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8、各段段意: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3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骈.(pián)死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B. 槽枥.(lì)食.(shí)马者C. 才美不外见.(xiàn)尽粟.(sù)一石D. 槽.(cáo)枥不以千里称.(chēng)也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食之不/能尽其材B. 才美/不外见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安求/其能千里也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之不能尽其材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不以千里称.也(著称)B.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才能)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策.之不以其道(马鞭)D. 执策而临.之(面对)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5.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6.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A.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作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C.作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2)其真不知马也()(3)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策之不以其道() (6)食之不能尽其材()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A. 欣赏B. 批评C. 漠不关心D. 既欣赏又批评答案:D2.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匹能跑千里的马B. 比喻有才能的人C. 一种特殊的马种D. 一个地名答案:B3.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里的“伯乐”是指什么?A. 一个古代的马贩子B. 一个善于识别马的人C. 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D. 一个地名答案:C二、填空题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______文,通过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议论;马的比喻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能跑千里而只是单纯地饲养它三、简答题1. 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只有伯乐这样的识才之人才能发现并培养千里马,即只有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才能识别并利用人才。
2.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的?答案:韩愈通过比喻,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对当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答案:在当代社会,韩愈的“马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正确地识别、培养和使用。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得以发挥其潜力,同时也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思考题1.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千里马”和“伯乐”?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社会现象进行回答。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说”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23《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一、解释下列字词。
1.伯乐:2.祗:3.奴隶人:4.骈死:骈:5.槽枥:6.不以千里称也:7.一食:8.或尽粟一石:或:尽:石: 9.食马者:食:10.才美不外见:外见:见: 11.且:12.策之:策: 13.不以其道:14.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16.临: 17.其真无马邪:其: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才美不外见:三、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3)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四、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
世称其为“___________”。
2.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最集中体现的一句是:,。
3.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5.千里马被埋没的(外在)直接原因是:,,。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马说》同步练习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相马(xiāng)祗辱于(zhǐ)B. 骈死(pián)不外见(jiàn)C. 槽枥(lì)食马者(shí)D. 奴隶(lì)尽粟(sù)一石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才美不外见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 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A. 马之千里者B.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按千里马(的食量)去喂它。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C. 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为什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李公朴在闻一多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B. 《礼记》是道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梁衡,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 《马说》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作品,这是一篇说理文。
这篇文章借千里马的遭遇谈人才问题,发出了“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的慨叹。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7. 按要求填空。
(1)韩愈,字,自谓郡望昌黎,世称“”,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之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精练(含答案)课时精练1.解释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祗辱.于奴⾪⼈之⼿( )(3)⼀⾷..或尽粟⼀⽯( )(4)⾷.马者不知其能千⾥⽽⾷也( )(5)才美不外见..(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策之不以其道.( )(8)⾷之不能尽其材.( )(9)其.真⽆马邪( )答案:(1)两马并驾(2)受屈辱(3)吃⼀次(4)同“饲”,喂(5)表现在外⾯(6)犹,尚且(7)⽅法(8)才能、才⼲(9)表⽰诘问21世纪教育⽹版权所有2.⽤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者不知其能千⾥⽽⾷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马。
(2)喂马的⼈不懂得(要根据)它⽇⾏千⾥(的特点)来喂养(它)。
3.⽤“/”标出下列句⼦的朗读停顿。
⾷马者不知其能千⾥⽽⾷也答案:⾷马者/不知其能千⾥/⽽⾷也4.填空。
本⽂选⾃《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学家__________,他位列“唐宋⼋⼤家”之⾸。
答案:韩昌黎⽂集校注唐韩愈5.默写。
(1)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称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鸣之⽽不能通其意。
(3)千⾥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马的可悲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主旨的句⼦是: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练习(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回答问题。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 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9.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10.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联练习1,巧手绣春秋。
2调素琴吟唱名曲, 。
3游学海搏分分秒秒,。
4 ,春归柳叶新。
《马说》练习(二)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①食之不能尽其材()②一食或尽粟一石()③才美不外见()④不以千里称()⑤其真无马邪()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⑦骈死于槽枥之间()2、解释加点的词①一食或尽粟一石或: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③策之不以其道道:④安求其能千里也安:3、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家和家(人名),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4、“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5、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8、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9、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文。
策之不以其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1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是马也()②食马者()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一食或尽粟一石()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13、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1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马说》练习(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8全文的主旨句是:。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 ;“食马者” ____________ 。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18.分别概括123的层次:第一层(第1段)第二层(第2段)第三层(第3段)19.“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联练习琢玉能为器,。
,琅琅读书声。
《马说》练习(一)答案一、1.piáncáolì sù xiànsì zhǐ2.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二、(一)5.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①见现显露(或表现)②材才才能食饲喂③邪耶吗,表疑问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①shí吃②sì喂sì喂③shí吃④sì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10.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11.其真不知马也。
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马说》练习(二)答案 1、①材cái:同“才”②石:dàn 十斗为一石;③见:xiàn 同“现”;④称:chēng 称号⑤邪:yé同“耶”;⑥祗:zhǐ同“只”;⑦骈:pián 两马并驾,2、①或:有时②等:等同,一样③道:方法④安:怎么3、《昌黎先生集》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4、记叙议论说明一个道理5、其真不知马6、D 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9、日行千里的良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10、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 不能尽其材11、①此、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12、C13、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马说》练习(三)答案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