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课堂检测(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马说》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B.《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的是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节奏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D.《马说》通篇是一个“比喻”: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不平。

2. 选择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石:dàn十斗为一石)B.不以千里称也(称:chēn称颂)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huò,有时)3. 选出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马说》是一篇抒情文,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

B.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臜气。

C.表面说“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实则蕴含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D.全文以短句为主,行文流畅,颇有气势。

朗读时应注意“也”“而”“其”“呜呼”等词对调配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

5. 下列对文章《马说》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6. 下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7. 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1.B2.B3.D4.A5.D6.D7.B二、语用能力提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才美不外见(jiàn)D.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D.执策而临之(面对)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祗()骈()死是()马也策()之食()马者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或()尽粟一石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8分①食之不能尽其材___通__ _含义:;___通___含义:②才美不外见通_ __含义:___ __③其真无马邪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⑤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选择正确的答案:(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2)下列句中斜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故虽有名马\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屋舍俨然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3)下面句中斜体词的意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2020年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3马说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20年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3马说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9题;共55分)1.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骈(bìng)死于槽枥之间B. 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C. 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才美不外见(xiàn)【答案】 D【考点】常用字字音,马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的字音辨析能力。

此题A项“骈”应为pián,B项的“石”应为 dàn,C 项的“食”应为 sì。

故答案为:D【点评】解答这类题时,要在平时加强积累,特别是对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字的字音积累。

2.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答案】A【考点】马说,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识记。

A.都是“日行千里”;B.表推测语气,难道/代词;C.表转折/表修饰;D.的/代词故答案为:A【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识记时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要注意理解,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归纳。

3.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 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B【考点】马说,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B项正确的停顿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答案为B【点评】文言句子节奏划分,一是要凭语感,需要多读多记;二是要准确理解句子含义,根据句子成分准确划分。

4.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B.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C.安求其能千里也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 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走近“唐宋八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人物】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______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_______、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优选整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马说》测试试题

【优选整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马说》测试试题

【优选整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马说》测试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D.其真无马邪.(yé)2.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中。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虽有千里之.能D.骈死于槽枥之.间4.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6.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23 马说(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23  马说(附答案)

23马说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chēng)也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食之.不能尽其材C.执策而临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求其能千里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8.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4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

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3《马说》(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D.其真无马邪(yé)【答案】C【解析】C. “食”应读“sì”,同“饲”,喂养。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马说》是一篇杂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_手法。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2)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4)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3. 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才美不外见“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多义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 食.马者不知其能_____________(2)策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3)以以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 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 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5.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6. 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同步检测卷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祗.() 骈.死() 槽枥.() 食.马者() 外见.()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标两处)(2)才美不外见(限标一处)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虽..有名马 故:虽:(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奴隶人:(3)骈死..之间骈死:槽枥:..于槽枥(4)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6)食之不能尽其材.材:(7)执策而临.之 临: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2)才美不外见 “”同“”,5.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2)其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3)之①奴隶人之.手()②马之.千里者()(4)能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5)而①而.伯乐不常有()②执策而.临之()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填空。

(1)韩愈,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之首。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如我们学过的《》也是这种文体。

《马说》通篇采用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

(3)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

二、同步解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请用原文语句填空,梳理文章结构。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2.下列句子中对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成批地死去)B.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D.执策而临之(面对)3.下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zhĭ)槽枥( cáo lì)粟(sù)B.骈(pián)尽粟一石(dàn)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D.其真无马邪(yé)4.下列各项对语法、修辞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粉丝”“草根”“纠结”“动词”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反省是人生中的理性的思考和非凡的智慧。

②正像雨果所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③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觉、主动反省。

④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读懂自己。

⑤在痛苦中反省,就不会再孤独;在闲适中反省,;在失败中反省,;在成功后反省,。

⑥总之,反省是伴随着人生脚步前进的一个长期过程。

(1)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句的主干是“反省是智慧。

”B.第②句中的“失败”和“胜利”是名词。

C.第③句中“学会自觉、主动反省”都是动宾短语。

D.第⑤句是条件复句。

(2)第④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

2020—2021学年下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B.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C.正患己不能知(担心)D.执策而临之(靠近)(2)下面句子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B.食之不能尽其材古之致治者C.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D.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D.安可/诬一世之人(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检测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马说》检测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选择注音和解释都有错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石:dàn 十斗为一石)B、不以千里称.(称:chēn称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huò,有时)2.解释加点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②策之不以其道.道:③安.求其能千里也安: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之不能尽其材.④其真无马耶.4.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家和家(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5.“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等作品。

6.选择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②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B、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D、⑦执策而临.之(面对)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7.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B.才美不外见译文: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C.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D.食不饱,力不足译文: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以.丛草为林C、以.至鸟兽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为10.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③安求其能千里也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⑤不以千里称也11.“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马”。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3课《马说》测试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3课《马说》测试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6单元第23课《马说》测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当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发:征发B.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C.法:按法律D.以:因为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挚友(zhì)气氛(fēn)胸脯(pǔ)扑朔迷离(shuò)B.诧(chà)异字帖(tiě)晌午(shǎng)气冲斗牛(dǒu)C.荒僻(pì)霹雳(lì)默契(qì)锲而不舍(qiè)D.愧怍(zuò)污秽(huì)澎湃(bài)鞠躬尽瘁(cuì)3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径去B.屠自后断其股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恐前后受其敌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多歧路,今安在?(怎么)(李白《行路难》)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柳宗元《捕蛇者说》)C.益慕圣贤之道(学问,学说)(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司马迁《陈涉世家》)二、课内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马说》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B.《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的是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节奏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D.《马说》通篇是一个“比喻”: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不平。

2. 选择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石:dàn十斗为一石)B.不以千里称也(称:chēn称颂)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huò,有时)3. 选出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马说》是一篇抒情文,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

B.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臜气。

C.表面说“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实则蕴含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D.全文以短句为主,行文流畅,颇有气势。

朗读时应注意“也”“而”“其”“呜呼”等词对调配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

5. 下列对文章《马说》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6. 下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7. 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1.B2.B3.D4.A5.D6.D7.B二、语用能力提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才美不外见(jiàn)D.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D.执策而临之(面对)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练习试题(含答案)

23.*马说A组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才美不外见..( )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7)策之不以其道.( ) (8)食之不能尽其材.( ) (9)其.真无马邪( )2.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 ) ②执策.而临之( )(2)其①其.真不知马也( ) ②其.真无马邪( )(3)之①奴隶人之.手( ) ②马之.千里者( )(4)能①虽有千里之能.( )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5)而①而.伯乐不常有( ) ②执策而.临之( )3.按原文填空。

(1)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言虚词“其”有下列几种用法:A.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B.作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C.作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 (2)其.真不知马也(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策之不以其.道(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5.请把翻译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食马者)约束它不按照它的道路,吃掉它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马鞍望着它,说:“天下没有马!”唉,它真的没有千里马吗?真的不懂马啊!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原卷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解释加点的词①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③策之不以其道道: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安:2、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家和家(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因官吏部侍郎,又称。

谥号,又称韩文公。

文学主张上强调。

提出的口号。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苏轼称他。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等作品。

4、《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说是______、、、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6、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7、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那么你认为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答:8、《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答:9、你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答:10、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答:11、下列各句对《马说》一文分析不恰当的有项是()A、《马说》一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B、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C、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习题练习一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习题练习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故虽有名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4.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马(xiànɡ)骈死(pián)B.粟(lì)槽枥(cáolì)C.食马者(shí) 执策(cè)D.才美不外见(jiàn)邪(yé)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二、语言表达7.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各两个以及两句关于“马”的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八下《23马说》课堂检测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奴隶.(lì)槽.枥(cáo)食.不饱(shí)B.祗辱.于(rǔ)尽粟.(sù)一石.(shí)C.骈.死(pián)其真无马邪.(yé)不以千里称.也(chèn)D.食.马者(sì)才美不外见.(jiàn)策.之不以其道(cè)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成批地死去)B.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D.执策而临.之(面对)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公将鼓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也..之能安求其能千里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6~10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乙】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物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①。

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马周传》) [注释]①趣:通“促”,催促。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才/美不外见B.不以千里/称也C.周/为条二十余事D.家客马周/教臣言之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2)食.之不能尽其材()(3)周为条.二十余事()(4)太宗怪.问何()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或.王命急宣B.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既出,得.其船C.①逆旅主人不之顾.②顾.野有麦场D.①舍.中郎将常何家②便舍.船,从口入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10.对比【甲】【乙】两文,你认为马周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2分)(二)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11~14题。

(16分)【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1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4 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A【解析】B项,“一石”的“石”应读“dàn”;C项,“不以千里称也”的“称”应读“chēng”;D项,“才美不外见”的“见”应读“xiàn”。

2.C【解析】C项,“且”的意思是“犹,尚且”。

3.B【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的,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B项,和题干中的“之”都是音节助词,不译。

ACD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4.B【解析】A项,“见”同“现”;C项,“食”同“饲”;D项,“与”同“举”。

5.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A项,两个“千里”都是“日行千里”的意思。

B项,表示反问语气;它的。

C项,音节助词,不译;代词。

D项,结构助词,的;代词。

二、阅读理解(一)6.(3分)D(A.才美/不外见 B.不以/千里称也C.周为/条二十余事)7.(4分)(1)正确的方法(2)同“饲”喂(3)条列、列举(4)感到奇怪8.(3分)A(A.间或,有时;B.①能够,可以②得到,找到;C.①照顾②回头看,往旁边看;D.①住②舍弃)9.(4分)⑴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⑵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

10.(2分)(1)有识别人才的明君(2)自己有真才实学(3)善于等待,抓住时机[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

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

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

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

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

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

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

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

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

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

”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

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

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

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二)11.(1)虽:即使(2)相:鉴别12.《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大意如此即可)13.(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14.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大意如此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