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
2.1圆锥曲线一、预习检查1.用平行于圆锥面的轴的平面去截圆锥面,截得的图形是————2.已知M 是以F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上一点,若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为a ,则MF =3.已知点()()1,0,0,1M N ,动点P 满足2PM PN +=,则点P 的轨迹是4.已知点()()0,2,2,0A B -,动点M 满足2(MA MB a a -=为常数),若点M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则常数a 的取值范围为二、问题探究探究1: 用平面截圆锥面,能得到哪些曲线?探究2:用什么样的平面去截圆锥面,能得到椭圆?如何用“dandelin 双球构造图”(课本P25图2-1-2)来理解椭圆的几何特征.探究3: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例1.已知圆O 的半径为r ,圆内有一定点C ,, OC c P =为圆周上动点,线段PC的垂直平分线交PO 于M 点.求证:M 点的轨迹是椭圆.例2. 已知点()()1,0,1,0,A B -动点M 满足2(MA MB a a -=为常数)(1)若0a =,求动点 M 的轨迹;(2)若1a =,求动点 M 的轨迹;(3)若12a =,求动点 M 的轨迹.例 3. (理)已知点F 和直线l 分别是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过点F 的直线和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若6AB =,求AB 的中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三、思维训练1.已知P 是以12,F F 为焦点的椭圆上的一动点,直线2PF 交椭圆于点Q ,以下命题正确的是①1PQF ∆的面积为定值; ②1PQF ∆的周长为定值;③直线12F F 平分1PQF ∆的面积; ④直线12F F 平分1PQF ∆的周长.2.已知点()()1,0,1,0M N -,动点P 满足2PM PN -=,则动点P 的轨迹是3.动点P 到定点()1,0F 的距离比它到y 轴的距离多1,则动点P 的轨迹是4.(理)已知P 是以12,F F 为焦点的椭圆上的一点,以12,PF PF 为相邻两条边作平行四边形12PFQF ,证明:点Q 也在这个椭圆上四、课后巩固1.平行于圆锥面的一条母线的平面截圆锥面,截得的图形是2.动圆过点()0,1-且与直线0x y +=相切,则动圆圆心P 的轨迹是3.已知点()1,0F -,直线l 的方程为1x =,抛物线C 以点F 为焦点,以l 为准线,直线AB 过F 点,交抛物线C 于()()1122,,,A x y B x y 两点,若222x x +=-,求AB 的长.4.设12,F F 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过1F 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一支交于,A B 两点. 若2,AB m ABF =∆的周长为n ,求21AF AF -的值.5.已知点(0,1)F ,直线:1l y =-,P 是抛物线241x y =上的一个动点,PH l ⊥,垂足为H .(1)求证:PH PF =;(2)设直线PF 与抛物线241x y =的另一个交点为点Q ,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S ,连接SQ SP ,,求证:PSF QSF ∠=∠.。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
2
变式训练 2:已知两定点 F1 (5,0) , F2 (5,0) ,动点 P 满足
PF1 PF2 10 ,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 ∵ F1F2 10 ,
PF1 PF2 10
∴ 点 P 的轨迹是两条射线,
轨迹方程为 y 0( x ≥ 5 或x ≤ 5) .
练习
x2 y2 ∴可设所求方程为: 2 2 1 (a>0,b>0). a b ∵2a=6,2c=10,∴a=3,c=5. x2 y2 1. 所以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9 16
变式训练 1:已知两定点 F1 (5,0) , F2 (5,0) ,动点 P 满足
PF1 PF2 6 ,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 F1F2 10 >6, PF1 PF2 6 ∵
2
cx a 2 a ( x c) 2 y 2
(c a ) x a y a (c a )
2 2 2 2 2 2 2 2
c2 a 2 b2
x2 a2
b 2 1(a 0, b 0)
y2
此即为 焦点在x 轴上的 双曲线 的标准 方程
若建系时,焦点在y轴上呢?
例2.已知A,B两地相距800m,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s,且声速为340m/s,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解: 由声速及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地晚2s,可知A地与爆炸点
的距离比B地与爆炸点的距离远680m.因为|AB|>680m,所以爆炸点 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在靠近B处的一支上.
F2 c, 0
x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 差 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
2021_2022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讲义苏教版选修2_1
2.3.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重点)2.会求双曲线的渐近线、离心率、顶点、焦点坐标等.(重点)3.知道椭圆与双曲线几何性质的区别.1.通过双曲线性质的学习,提升直观想象素养.2.借助性质的应用,提升数学运算素养.1.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标准方程x2a2-y2b2=1(a>0,b>0)y2a2-x2b2=1(a>0,b>0)性质图形焦点F1(-c,0),F2(c,0)F1(0,-c),F2(0,c)焦距2c范围x≤-a或x≥a,y∈Ry≤-a或y≥a,x∈R对称轴x轴,y轴对称中心原点顶点A1(-a,0),A2(a,0)A1(0,-a),A2(0,a)轴实轴:线段A1A2,长:2a;虚轴:线段B1B2,长:2b;实半轴长:a,虚半轴长:b离心率e=ca∈(1,+∞)渐近线y=±bax y=±abx(1)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叫做等轴双曲线.(2)性质:①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e=2;②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x ,它们互相垂直. 思考:(1)渐近线一样的双曲线是同一条双曲线吗? (2)双曲线的离心率和渐近线的斜率有怎样的关系?[提示] (1)渐近线一样的双曲线有无数条,但它们实轴与虚轴的长的比值一样.(2)e 2=c 2a 2=1+b 2a 2,ba是渐近线的斜率或其倒数.1.双曲线x 24-y 29=1的渐近线方程是( ) A .y =±23xB .y =±49xC .y =±32xD .y =±94xC [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且a =2,b =3,因此渐近线方程为y =±32x .]2.双曲线x 216-y 2=1的顶点坐标是( )A .(4,0),(0,1)B .(-4,0),(4,0)C .(0,1),(0,-1)D .(-4,0),(0,-1)B [由题意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且a =4,因此双曲线的顶点坐标是(-4,0),(4,0).]3.假设双曲线x 24-y 2m =1(m >0)的渐近线方程为y =±32x ,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7,0),(7,0) [由双曲线方程得出其渐近线方程为y =±m2x ,∴m =3,求得双曲线方程为x 24-y 23=1,从而得到焦点坐标为(-7,0),(7,0).]4.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43x ,那么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53 [因为渐近线方程为y =43x ,所以b a =43, 所以离心率e =ca=1+⎝ ⎛⎭⎪⎫b a2=1+⎝ ⎛⎭⎪⎫432=53.]由双曲线的方程求其几何性质【例1】 求双曲线9y 2-4x 2=-36的顶点坐标、焦点坐标、实轴长、虚轴长、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并作出草图.[思路探究] 此题给出的方程不是标准方程,应先化方程为标准形式,然后根据标准方程求出根本量a ,b ,c 即可得解,注意确定焦点所在坐标轴.[解] 将9y 2-4x 2=-36变形为x 29-y 24=1,即x 232-y 222=1, 所以a =3,b =2,c =13, 因此顶点坐标A 1(-3,0),A 2(3,0), 焦点坐标F 1(-13,0),F 2(13,0), 实轴长是2a =6,虚轴长是2b =4, 离心率e =c a =133, 渐近线方程为y =±b a x =±23x .作草图,如下图:用双曲线标准方程研究几何性质的步骤1.将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形式; 2.判断焦点的位置; 3.写出a 2与b 2的值; 4.写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1.求双曲线x 2-3y 2+12=0的实轴长、虚轴长、焦点坐标、渐近线方程和离心率. [解] 将方程x 2-3y 2+12=0化为标准方程为y 24-x 212=1,∴a 2=4,b 2=12,∴a =2,b =23, ∴c =a 2+b 2=16=4,∴双曲线的实轴长2a =4,虚轴长2b =43,焦点坐标为F 1(0,-4),F 2(0,4),顶点坐标为A 1(0,-2),A 2(0,2),渐近线方程为y =±33x ,离心率e =2.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 求适合以下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两顶点间的距离为6,渐近线方程为y =±32x ;(2)与双曲线x 2-2y 2=2有公共渐近线,且过点M (2,-2).[思路探究] 利用待定系数法,当渐近线方程时,可利用双曲线设出方程进展求解. [解] (1)设以直线y =±32x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x 24-y29=λ(λ≠0),当λ>0时,a 2=4λ,∴2a =24λ=6⇒λ=94.当λ<0时,a 2=-9λ,∴2a =2-9λ=6⇒λ=-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814=1或y 29-x 24=1.(2)设与双曲线x 22-y 2=1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x 22-y 2=λ(λ≠0),将点(2,-2)代入双曲线方程,得λ=222-(-2)2=-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x 24=1.双曲线方程的求解方法1.根据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焦点所在的位置,然后设出标准方程的形式,找出a ,b ,c 的关系,列出方程求值,从而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以y =±n m x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x 2m 2-y 2n2=λ(λ≠0),以此求双曲线方程可防止分类讨论.2.求适合以下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一个焦点为(0,13),且离心率为135;(2)渐近线方程为y =±12x ,且经过点A (2,-3).[解] (1)依题意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且c =13,又c a =135,∴a =5,b =c 2-a 2=12,故其标准方程为y 225-x 2144=1.(2)法一:∵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12x ,假设焦点在x 轴上,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那么b a =12.①∵A (2,-3)在双曲线上,∴4a 2-9b2=1. ②由①②联立,无解.假设焦点在y 轴上,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 2=1(a >0,b >0),那么a b =12.③∵A (2,-3)在双曲线上,∴9a 2-4b2=1. ④由③④联立,解得a 2=8,b 2=32.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8-x 232=1.法二: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12x ,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22-y 2=λ(λ≠0).∵A (2,-3)在双曲线上, ∴2222-(-3)2=λ,即λ=-8.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8-x 232=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及其取值范围ABC ABC A B C 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2)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右焦点为F ,假设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 (1)根据图形并由双曲线的定义确定a 与c 的关系,求出离心率;(2)可以通过图形借助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因为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那么必有b a≥tan 60°.(1)1+32 [由题意2c =AB =BC ,∴AC =2×2c ×sin 60°=23c , 由双曲线的定义,有2a =AC -BC =23c -2c ⇒a =(3-1)c , ∴e =c a=13-1=1+32.] (2)[解] 因为双曲线渐近线的斜率为k =b a, 直线的斜率为k =tan 60°=3,故有b a≥3,所以e =ca =a 2+b 2a 2≥1+3=2, 所以所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2,+∞).双曲线离心率的求法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就是求a 和c 的关系,一般可以采用几何观察法和代数关系构造法来寻求a ,b ,c 三者中两者的关系,进而利用c 2=a 2+b 2进展转化.2.求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与范围联系,通过求值域或解不等式来完成.(2)通过判别式Δ>0来构造.(3)利用点在双曲线内部形成不等关系.(4)利用解析式的特征,如c >a ,或c >b .3.F 1,F 2是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两个焦点,PQ 是经过F 1且垂直于x 轴的双曲线的弦,如果∠PF 2Q =90°,求双曲线的离心率.[解] 设F 1(c,0),将x =c 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得c 2a 2-y 2b 2=1,那么y =±b 2a.由PF 2=QF 2,∠PF 2Q =90°, 知PF 1=F 1F 2,∴b 2a=2c ,∴b 2=2ac ,∴c 2-2ac -a 2=0,∴⎝ ⎛⎭⎪⎫c a 2-2×c a-1=0, 即e 2-2e -1=0.∴e =1+2或e =1-2(舍去).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 2.1.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两方程联系密切,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x 2a 2-y 2b 2=1(a >0,b >0)右边的常数1换为0,就是渐近线方程.反之由渐近线方程ax ±by =0变为a 2x 2-b 2y 2=λ(λ≠0),再结合其他条件求得λ,可得双曲线方程.2.准确画出几何图形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第一突破口.利用双曲线的渐近线来画双曲线特别方便,而且较为准确,只要作出双曲线的两个顶点和两条渐近线,就能画出它的近似图形.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双曲线虚轴的两个端点,不是双曲线的顶点.( ) (2)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是y =±x .( ) (3)双曲线的实轴长一定大于虚轴长.( ) [答案] (1)√ (2)√ (3)×2.双曲线x 2a 2-y 23=1(a >0)的离心率为2,那么a =( )A .2B .62 C .52D .1 D [由题意得e =a 2+3a=2,∴a 2+3=2a ,∴a 2+3=4a 2,∴a 2=1,∴a =1.]3.假设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 ,它的一个焦点是(10,0),那么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x 2-y 29=1 [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那么c =10,b a∵a 2+b 2=c 2,解得a 2=1,b 2=9, ∴方程为x 2-y 29=1.]4.求适合以下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虚轴长为8,离心率为53;(2)两顶点间的距离是6,两焦点的连线被两顶点和中心四等分.[解] (1)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由题意知2b =8,e =c a =53,从而b =4,c =53a ,代入c 2=a 2+b 2,得a 2=9,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216=1. (2)由两顶点间的距离是6,得2a =6,即a 2c =4a =12,即c =6,于是b 2=c 2-a 2=62-32=27.由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不确定,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27=1或y 29-x 227=1.。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含解析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提出问题]问题1:平面内,动点P 到两定点F 1(-5,0),F 2(5,0)的距离之和为12,动点P 的轨迹是什么?提示:椭圆.问题2:平面内,动点P 到两定点F 1(-5,0),F 2(5,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6,动点P 的轨迹还是椭圆吗?是什么?提示:不是,是双曲线. [导入新知]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化解疑难]平面内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即||MF 1|-|MF 2||=2a ,关键词“平面内”.当2a <|F 1F 2|时,轨迹是双曲线;当2a =|F 1F 2|时,轨迹是分别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当2a >|F 1F 2|时,轨迹不存在.[提出问题]问题1:“知识点一”的问题2中,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什么? 提示:x 29-y 216=1.问题2:平面内,动点P 到两定点F 1(0,5),F 2(0,-5)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6,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什么?提示:y 29-x 216=1.[导入新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化解疑难]1.标准方程的代数特征:方程右边是1,左边是关于x ,y 的平方差,并且分母大小关系不确定.2.a ,b ,c 三个量的关系:标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 和b ,确定了双曲线的形状和大小,是双曲线的定形条件,这里b 2=c 2-a 2,与椭圆中b 2=a 2-c 2相区别,且椭圆中a >b >0,而双曲线中,a ,b 大小不确定.[例1] 已知方程k -5-|k |-2=1对应的图形是双曲线,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5,+∞)B .(-2,2)∪(5,+∞)C .(-2,2)D .(-∞,-2)∪(2,+∞)[解] ∵方程对应的图形是双曲线, ∴(k -5)(|k |-2)>0.即⎩⎪⎨⎪⎧k -5>0,|k |-2>0,或⎩⎪⎨⎪⎧k -5<0,|k |-2<0.解得k >5或-2<k <2. [答案] B [类题通法]将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形式,假如双曲线的方程为x 2m +y 2n=1,则当mn <0时,方程表示双曲线.若⎩⎪⎨⎪⎧m >0,n <0,则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若⎩⎪⎨⎪⎧m <0,n >0,则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活学活用]若k >1,则关于x ,y 的方程(1-k )x 2+y 2=k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解析:选C 原方程化为y 2k 2-1-x 2k +1=1,∵k >1,∴k 2-1>0,k +1>0.∴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例2] (1)a =4,经过点A ⎝ ⎛⎭⎪⎫1,-4103;(2)经过点(3,0),(-6,-3). [解] (1)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16-y 2b2=1(b >0),把A 点的坐标代入,得b 2=-1615×1609<0,不符合题意;当焦点在y 轴上时,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6-x 2b2=1(b >0),把A 点的坐标代入,得b 2=9,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6-x 29=1. (2)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 2+ny 2=1(mn <0), ∵双曲线经过点(3,0),(-6,-3),∴⎩⎪⎨⎪⎧9m +0=1,36m +9n =1,解得⎩⎪⎨⎪⎧m =19,n =-13,∴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3=1.[类题通法]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1)定义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相应的a ,b ,c ,再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x 2a 2-y 2b 2=1或x 2b 2-y 2a2=1(a ,b 均为正数),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方程即可.2.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个关注点(1)定位:“定位”是指确定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在“标准方程”的前提下,确定焦点位于哪条坐标轴上,以判断方程的形式;(2)定量:“定量”是指确定a 2,b 2的具体数值,常根据条件列方程求解. [活学活用]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与椭圆x 227+y 236=1有共同的焦点,且过点(15,4);(2)c =6,经过点(-5,2),焦点在x 轴上.解:(1)椭圆x 227+y 236=1的焦点坐标为F 1(0,-3),F 2(0,3),故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由题意,知⎩⎪⎨⎪⎧a 2+b 2=9,42a2-152b 2=1,解得⎩⎪⎨⎪⎧a 2=4,b 2=5.故双曲线的方程为y 24-x 25=1.(2)∵焦点在x 轴上,c =6,∴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λ-y 26-λ=1(其中0<λ<6).∵双曲线经过点(-5,2),∴25λ-46-λ=1, ∴λ=5或λ=30(舍去). ∴所求双曲线方程是x 25-y 2=1.[例3] 设P 为双曲线x 2-12=1上的一点,F 1,F 2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PF 1|∶|PF 2|=3∶2,则△PF 1F 2的面积为( )A .6 3B .12C .12 3D .24[解] 如图所示,∵|PF 1|-|PF 2|=2a =2, 且|PF 1|∶|PF 2|=3∶2, ∴|PF 1|=6,|PF 2|=4. 又∵|F 1F 2|=2c =213, ∴|PF 1|2+|PF 2|2=|F 1F 2|2,∴S V 12PF F =12|PF 1|·|PF 2|=12×6×4=12.[答案] B [类题通法]在解决双曲线中与焦点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定义中的条件||PF 1|-|PF 2||=2a 的应用;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要考虑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另外在运算中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和整体代换思想的应用.[活学活用]若把本题中的“|PF 1|∶|PF 2|=3∶2”改为“PF 1―→·PF 2―→=0”,求△PF 1F 2的面积. 解:由题意PF 1―→·PF 2―→=0, 得PF 1⊥PF 2,∴△PF 1F 2为直角三角形, ∴|PF 1|2+|PF 2|2=|F 1F 2|2,∴(|PF 1|-|PF 2|)2+2|PF 1|·|PF 2|=|F 1F 2|2. 又∵||PF 1|-|PF 2||=2a =2, |F 1F 2|2=4c 2=4(a 2+b 2) =4(1+12)=52, ∴4+2|PF 1|·|PF 2|=52, ∴|PF 1|·|PF 2|=24,∴S △PF 1F 2=12|PF 1|·|PF 2|=12.5.双曲线的定义理解中的误区[典例] 已知定点A (-3,0)和定圆C :(x -3)2+y 2=16,动圆和圆C 相外切,并且过定点A ,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解] 设M (x ,y ),设动圆与圆C 的切点为B ,|BC |=4.则|MC |=|MB |+|BC |,|MA |=|MB |,所以|MC |=|MA |+|BC |, 即|MC |-|MA |=|BC |=4<|AC |.所以由双曲线的定义知,M 点轨迹是以A ,C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设其方程为x 2a 2-y 2b2=1(x <0),且a =2,c =3,所以b 2=5.所以所求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x 24-y 25=1(x ≤-2).[易错防范]1.求解中易把动点的轨迹看成双曲线,忽视了双曲线定义中“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这一条件,动点轨迹实际上是双曲线的一支.2.在求解与双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时,准确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才能保证解题的正确性.当||PF 1|-|PF 2||=2a <|F 1F 2|(a >0),即|PF 1|-|PF 2|=±2a (0<2a <|F 1F 2|)时,P 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其中取正号时为双曲线的右支,取负号时为双曲线的左支.[成功破障]求与⊙C 1:x 2+(y -1)2=1和⊙C 2:x 2+(y +1)2=4都外切的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解:∵⊙M 与⊙C 1,⊙C 2都外切, ∴|MC 1|=r +1,|MC 2|=r +2. 从而可知|MC 2|-|MC 1|=1<|C 1C 2|.因此,点M 的轨迹是以C 2,C 1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且有a =12,c =1,b 2=c 2-a 2=34.故所求的双曲线的方程为4y 2-4x 23=1⎝ ⎛⎭⎪⎫y ≥12.[随堂即时演练]1.已知F 1(-8,3),F 2(2,3),动点P 满足|PF 1|-|PF 2|=10,则P 点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 .双曲线的一支 C .直线D .一条射线解析:选D F 1,F 2是定点,且|F 1F 2|=10,所以满足条件|PF 1|-|PF 2|=10的点P 的轨迹应为一条射线.2.与椭圆x 24+y 2=1共焦点且过点P (2,1)的双曲线方程是( )A.x 24-y 2=1 B.x 22-y 2=1 C.x 23-y 23=1 D .x 2-y 22=1解析:选B 法一:椭圆x 24+y 2=1的焦点坐标是(±3,0).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因为双曲线过点P (2,1),所以4a 2-1b2=1,又a 2+b 2=3,解得a 2=2,b 2=1,所以所求双曲线方程是x 22-y 2=1.法二: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4-λ+y 21-λ=1(1<λ<4),将点P (2,1)的坐标代入可得44-λ+11-λ=1, 解得λ=2(λ=-2舍去), 所以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2-y 2=1.3.若方程x 21+k -y 21-k =1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1+k )(1-k )>0,即-1<k <1. 答案:(-1,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x 24-y 212=1上一点M 的横坐标为3,则点M 到此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由题易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4,0),点M 的坐标为(3,15)或(3,-15),则点M 到此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为4.答案:45.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a =3,c =4,焦点在x 轴上;(2)经过点(3,-42),⎝ ⎛⎭⎪⎫94,5. 解:(1)由题设知,a =3,c =4, 由c 2=a 2+b 2得,b 2=c 2-a 2=42-32=7. 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7=1. (2)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 2+ny 2=1(mn <0),因为双曲线经过点(3,-42),⎝ ⎛⎭⎪⎫94,5,所以⎩⎪⎨⎪⎧9m +32n =1,8116m +25n =1,解得⎩⎪⎨⎪⎧m =-19,n =116.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6-x 29=1.[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已知双曲线的a =5,c =7,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 225-y 224=1 B.y 225-x 224=1 C.x 225-y 224=1或y 225-x 224=1 D.x 225-y 224=0或y 225-x 224=0 解析:选 C 由于焦点所在轴不确定,∴有两种情况.又∵a =5,c =7,∴b 2=72-52=24.2.已知m ,n ∈R ,则“m ·n <0”是“方程x 2m +y 2n=1表示双曲线”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C 若方程x 2m +y 2n =1表示双曲线,则必有m ·n <0;当m ·n <0时,方程x 2m +y 2n =1表示双曲线.所以“m ·n <0”是“方程x 2m +y 2n=1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3.已知定点A ,B 且|AB |=4,动点P 满足|PA |-|PB |=3,则|PA |的最小值为( ) A.12 B.32 C.72 D .5解析:选C 如图所示,点P 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的点,当点P 在点M 处时,|PA |最小,最小值为a +c =32+2=72.4.双曲线x 225-y 29=1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 1,F 2,双曲线上一点P 到焦点F 1的距离是12,则点P 到焦点F 2的距离是( )A .17B .7C .7或17D .2或22解析:选D 依题意及双曲线定义知,||PF 1|-|PF 2||=10,即12-|PF 2|=±10,∴|PF 2|=2或22,故选D.5.焦点分别为(-2,0),(2,0)且经过点(2,3)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x 2-y 23=1 B.x 23-y 2=1C .y 2-x 23=1 D.x 22-y 22=1 解析:选A 由双曲线定义知, 2a =+2+32--2+32=5-3=2,∴a =1.又∵c =2,∴b 2=c 2-a 2=4-1=3, 因此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y 23=1.二、填空题6.设m 是常数,若点F (0,5)是双曲线y 2m -x 29=1的一个焦点,则m =________.解析:由点F (0,5)可知该双曲线y 2m -x 29=1的焦点落在y 轴上,所以m >0,且m +9=52,解得m =16.答案:167.经过点P (-3,27)和Q (-62,-7),且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解析: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 2+ny 2=1(mn <0),则⎩⎪⎨⎪⎧9m +28n =1,72m +49n =1,解得⎩⎪⎨⎪⎧m =-175,n =125,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5-x 275=1.答案:y 225-x 275=18.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F 1(-5,0),F 2(5,0),P 是双曲线上一点,且PF 1―→·PF 2―→=0,|PF 1|·|PF 2|=2,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 由PF 1―→·PF 2―→=0,得PF 1⊥PF 2.根据勾股定理得 |PF 1|2+|PF 2|2=(2c )2,即|PF 1|2+|PF 2|2=20. 根据双曲线定义有|PF 1|-|PF 2|=±2a . 两边平方并代入|PF 1|·|PF 2|=2得20-2×2=4a 2,解得a 2=4,从而b 2=5-4=1,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x 24-y 2=1.答案:x 24-y 2=1三、解答题9.已知与双曲线x 216-y 29=1共焦点的双曲线过点P ⎝ ⎛⎭⎪⎫-52,-6,求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已知双曲线x 216-y 29=1.据c 2=a 2+b 2, 得c 2=16+9=25,∴c =5. 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 依题意,c =5,∴b 2=c 2-a 2=25-a 2, 故双曲线方程可写为x 2a 2-y 225-a 2=1. ∵点P ⎝ ⎛⎭⎪⎫-52,-6在双曲线上, ∴⎝ ⎛⎭⎪⎫-522a 2--6225-a2=1. 化简,得4a 4-129a 2+125=0, 解得a 2=1或a 2=1254. 又当a 2=1254时,b 2=25-a 2=25-1254=-254<0,不合题意,舍去,故a 2=1,b 2=24.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y 224=1.10.已知△ABC 的两个顶点A ,B 分别为椭圆x 2+5y 2=5的左焦点和右焦点,且三个内角A ,B ,C 满足关系式sin B -sin A =12sin C . (1)求线段AB 的长度; (2)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解:(1)将椭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为x 25+y 2=1. ∴a 2=5,b 2=1,c 2=a 2-b 2=4,则A (-2,0),B (2,0),|AB |=4.(2)∵sin B -sin A =12sin C , ∴由正弦定理得|CA |-|CB |=12|AB |=2<|AB |=4, 即动点C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差为定值.∴动点C 的轨迹是双曲线的右支,并且c =2,a =1,∴所求的点C 的轨迹方程为 x 2-y 23=1(x >1).。
高二数学课本《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高二数学课本《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高二数学课本《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在本章中,我们将探索圆锥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圆锥曲线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主题,而通过引入方程,我们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这些曲线的性质。
一、引言圆锥曲线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基本主题。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圆锥曲线都是平面上的点满足某种条件的轨迹。
通过引入方程,我们可以对这些曲线进行精确的描述和分类。
二、基本概念1.圆锥曲线的定义:圆锥曲线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动点在满足某种条件的限制下,沿着一条具有特殊形状的轨迹运动所形成的图形。
2.圆锥曲线的方程:对于每种圆锥曲线,我们可以使用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来表示。
例如,椭圆方程可以表示为(x-a)^2/b^2 + (y-c)^2/d^2 = 1,其中a、b、c、d是椭圆的主要参数。
三、主要内容1.椭圆的定义和方程:椭圆是一种常见的圆锥曲线,它描述了一个动点在两个固定点(焦点)之间移动的轨迹。
椭圆的方程可以写为(x-a)^2/b^2 + (y-c)^2/d^2 = 1,其中(a, c)是焦点位置,b和d是半轴长度。
2.双曲线的定义和方程:双曲线也是一种圆锥曲线,描述了一个动点在一个固定点(焦点)和无穷远点之间的轨迹。
双曲线的方程可以写为(x-a)^2/b^2 - (y-c)^2/d^2 = 1,其中(a, c)是焦点位置,b和d是半轴长度。
3.抛物线的定义和方程:抛物线是一种圆锥曲线,描述了一个动点在一个固定点(焦点)和一条直线(准线)之间的轨迹。
抛物线的方程可以写为y^2 = 2px或x^2 = 2py,其中p是抛物线的焦参数。
4.圆锥曲线的性质:通过观察圆锥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范围、对称性和离心率等。
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锥曲线。
四、方法与技巧1.代数方法:通过代入坐标到圆锥曲线的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点的位置,从而通过代数方法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6曲线与方程2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
2.6曲线与方程(2)一、预习检查1.过双曲线2222=-y x 右焦点的直线l ,交双曲线于点B A ,,若4=AB ,则这样的直线l 有 条.2.不论k 为何值,直线b x k y +-=)2(与双曲线122=-y x 总有公共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3.经过点)4,0(P ,且与抛物线x y 162=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几条?求出这样的直线方程.4.已知探照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x y =2,平行于x 轴的光线照射到抛物线上的点)1,1(-P ,反射光线过抛物线焦点后又照射到抛物线上的点Q,试确定点Q的坐标.二、问题探究探究1. 已知曲线1C :0),(1=y x f 和曲线2C :0),(2=y x f ,如何求两曲线1C 与2C 的交点?探究2.一只酒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它的方程是)200(22≤≤=y y x .在杯内放入一个玻璃球,要使球触及酒杯底部,那么玻璃球的半径r 应满足什么条件?例1.直线2+=kx y 与双曲线622=-y x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例2.(理科)学校科技小组在计算机上模拟航天器变轨返回实验,设计方案如下图,航天器运行 (按顺时针方向)的轨迹方程为12510022=+y x ,变轨(即航天器运行轨迹由椭圆变为抛物线)后返回的轨迹是以y 轴为对称轴,)764,0(M 为顶点的抛物线的实线部分,降落点为)0,8(D ,观测点)0,6(),0,4(B A 同时跟踪航天器.(1) 求航天器变轨后的运行轨迹所在的曲线方程;(2) 试问:当航天器在x 轴上方时,观测点B A ,测得航天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时,应向航天器发出变轨指令?三、思维训练1.已知点)0,1(),0,1(-B A ,动点M 满足2=-MB MA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2.以双曲线222=-y x 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其右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3.若曲线)22(412≤≤--+=x x y 与直线4)2(+-=x k y 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4.过抛物线)0(2>=a ax y 的焦点F 任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Q P ,两点,若线段PF 与FQ 的长分别为q p ,,则qp 11+的值为 .四、课后巩固 1.设直线l :022=++y x 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为l ',若l '与椭圆1422=+y x 的交点为B A ,,点P 为椭圆上的动点,则使△PAB 的面积是21的点P 的个数是 .2.F 是双曲线191622=-y x 的右焦点,M 是双曲线右支上一动点,定点A 的坐标为)1,5(则MA MF 54+的最小值是 .3.试讨论方程b x x +=-12根的情况.4.直线kx y =与圆0104622=+--+y x y x 交于两个不同点B A ,,求AB 中点的轨迹方程.5.(理科)已知抛物线)0(22>p px y 上横坐标为4的点的焦点的距离是5.(1)求此抛物线方程;(2)若点C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以C 为圆心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4,求证:圆C 恒过定点.6.(理科)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y 轴正方向上任一点),0(c C 任作一直线与抛物线2x y =相交于B A ,两点.一条垂直于x 轴的直线分别与线段AB 和直线l :c y -=交于点Q P ,. (1)若2=⋅,求c 的值;(2)若P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证:QA 为此抛物线的切线;(3)试问(2)的逆命题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苏教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7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教学案选修1-1 精选资料
n2 16
Ⅳ.课时小结: Ⅴ.课堂检测 Ⅵ.课后作业
书本 P36 习题 3,4
1.
x2 已知 F1, F2 是双曲线 16
y2 9
1 的焦点,PQ 是过焦点 F1 的弦,且 PQ 的倾斜角为
600,那么
PF2
QF2
PQ
的值为
________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2. 求焦点的坐标是(-6,0)、(6,0),并且经过点 A(-5,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Ⅲ.数学应用
例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 y 轴上,中心在原点,且点 P1(3,4
9 2) , P2 ( 4 ,5) ,在此
双
曲线上,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TB: 小初高题库
高中数学精选学习内容
练习:点
A
位于双曲线
x2 a2
y2 b2
1(a
0, b
0) 上 ,
F1, F2 是 它 的 两 个 焦 点 , 求
TB: 小初高题库
TB: 小初高题库
高中数学精选学习内容
高中数学教学案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 7 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 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Ⅰ.问题情境
Ⅱ.建构数学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sin
B
sin C
1
sin
A
,求点
A
的轨迹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2
练习 2:求与圆 (x 3)2
y2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教案
4. 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例4 已知抛物线y2=4x和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曲线方程.分析:因为双曲线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所以可设双曲线方ax2-4b2x+a2b2=0•••抛物线和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根据它们的对称性,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因此方程ax2-4b 2x+a2b2=0 应有等根.•••△ =1664-4Q4b2=0,即卩a2=2b.(以下由学生完成)由弦长公式得:即a2b2=4b2-a 2.(三)巩固练习用十多分钟时间作一个小测验,检查一下教学效果•练习题用一小黑板给出.1 .△ ABC-边的两个端点是B(0 , 6)和C(0 , -6),另两边斜率的2. 点P与一定点F(2 , 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 : 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3. 求抛物线y2=2px(p >0)上各点与焦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答案:义法)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四)小结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一般地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还有参数法、复数法也是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这等到讲了参数方程、复数以后再作介绍.五、布置作业1. 两定点的距离为6,点M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M的轨迹方程.2. 动点P到点F1(1 , 0)的距离比它到F2(3 , 0)的距离少2,求P点的轨迹.3. 已知圆x2+y2=4上有定点A(2 , 0),过定点A作弦AB,并延长到点P,使3|AB|=2|AB|,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作业答案:1. 以两定点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点M的轨迹方程x2+y2=4 2. v |PF2|-|PF|=2 ,且|F1F2| • P点只能在x轴上且x V 1,轨迹是一条射线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斜率之积为4,9程.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 .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 25 31 a b 0,因点一,一在椭圆上,a b2 225 9 则 4a 2 4b 22 2a b 4;10<6例2如图,在圆x 24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 PD ,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分析: 点P 在圆x 2 y 2 4上运动,由点 P 移动引起点 M 的运动,则称点 M 是点P 的伴随点,因点M 为线段 PD 的中点,则点 M 的坐标可由点P 来表示,从而能求点 M 的轨迹方程.引申: 设定点2xA 6,2 , P 是椭圆x252y1上动点,求线段 AP 中点M 的轨迹方程.9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M x, y , P x 1,y 1 :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 M为线段AP 的中点,X i y i2x 6;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2y 22..X 1 '252y11 , •••点M9x的轨迹方程为一25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A , B 的坐标分别为 5,0 , 5,0 .直线 AM ,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分析:若设点x, y ,则直线AM,BM 的斜率就可以用含 x, y 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BM 的斜率之积是4 ,因此,可以求出9x, y 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 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设点M x, y ,则 k AM-^― x 5 , k BMx 5 ;x 5x 5代入点M 的集合有4-,化简即可得点 M 的轨迹方程. 9引申:如图,设△ ABC 的两个顶点 A a,0 , B a,0,顶点C 在移动,且k AC k BC k , 且k 0,试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引申目的有两点:①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②当 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T 圆的直径T 椭圆的短轴.练习:第45页1、2、3、4、 作业:第53页2、3、k 值在变化时,线段 AB 的角求点M 的轨迹方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 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 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①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椭圆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椭圆的对称性;③先 定义圆锥曲线顶点的概念,容易得出椭圆的顶点的坐标及长轴、短轴的概念;④通过 题,探究椭圆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1.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 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x一2 0,进一步得:a xa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 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 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 短的叫做短轴;c④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0 e 1 ),a当 e1 时,c a ,,b0.; 椭圆图形越扁(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 •弓I 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 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 究点的轨迹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3) (4)大小和位置.要巳8的思考冋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y 2 b 2b y b ,即椭圆位于直线x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 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③ 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y 代y 和 x 轴和 a ,同理可得:b 所围成的矩当 e 0 时,c 0,b a 椭圆越接近于圆例4求椭圆I6x 225y 2/Tn扩展:已知椭圆血5y2 5m m 0的离心率为e—,求m的值.解法剖析:依题意,m0,m 5,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 应分类讨论: ①当焦点在x轴上,即0 m 5时,有a品 b 丽,c 75 ~m,二_—:得m 3;②当焦点在y轴上,即m例5如图,応b 岳c J m 5 , ••• J:5V m一种电影放映灯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过对对称的截口5时,有a105253BAC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F1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F2上, 由椭圆一个焦点F1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F2.已知BC F1F2,RB 2.8cm,F1F24.5c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截口BAC所在椭圆的方程.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算出a,b,c的值;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a,b,c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神舟”截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巡天飞行,其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A距地面200km,远地点B距地面350km,已知地球的半径R 6371km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的轨迹方程.例6如图,设M x, y与定点F 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I : 兰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点M的轨迹方程./ 2 2 「亠「■25匚亠2MF(x 4 y ,到直线I:x 的距离d x44分析:若设点M x, y,则则容易得点M的轨迹方程.引申:(用《几何画板》探究)若点M x, y与定点F 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c距离比是常数e aac 0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其中定点F c,0是焦点,2x —相应于F的准线;c由椭圆的对称性, 另一焦点F c,0 ,相应于F的准线l :练习:第52页1、作业:第53页4、教学反思:2、3、4、5、6、75ac4,求52a的c定直线l :类比椭圆:设参量b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几何意义.2 类比: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召b (iii )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例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F15,0 , F25,0,双曲线上一点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的关系有明显P到R , F2距离差的2x2a1 a 0,b 0 . a,b, c.补充:求下列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① 与O C :2 22 y 2内切,且过点 A 2,0 :②与O C 1 : x 2 y 12 21 和O C2 : x y 4都外切;③与O C i :2 y 9外切,且与O C 2: x 223 y 1内切.解题剖析 半径为r :这表面上看是圆与圆相切的问题, 实际上是双曲线的定义问题•具体解: 设动圆•/ O C 与O M 内切,点A 在O C 外,• MC| r /2 MA,因此有MA 2x 2 •••点 MC 2,•点M 的轨迹是以C 、 A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即M 的轨迹方程是MC i •••O M 与O c 1、O C 2 均外切,•••|MC 1| r 1, MC 2 r 2,因此有的轨迹是以C 2、C i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 M 的轨迹方程是4y••• e M MC 2MC 24x 2 3MC i 1 ,与eG 外切,且e M 与e C 2内切,•- MC j4,•点M 的轨迹是以C i 、C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MC 2r 1,因此M 的轨迹方程是例2已知A , B 两地相距800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 B 地晚2s ,且声速为340m / 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首先要判断轨迹的形状,由声学原理:由声速及 A , B 两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即可知A , B 两地与爆炸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由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扩展: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察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察点同时听 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察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察点晚 4s .已知各观察点到该中心的 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相关点均在 同一平面内)• 解法剖析:因正西、正北同时听到巨响,则巨响应发生在西北方向或东南方向,以因正东比正西晚 4s ,则巨响应在以这两个观察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 0,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B 、C 分别是西、东、北观察点,则 A 1020,0 , B 1020,0 , C 0,1020 • 设P x,y 为巨响发生点,•/ A 、C 同时听到巨响,•OP 所在直线为y x ……①,又因B 点比A 点晚4s 听到巨响声,• PB PA 4 340 1360 m •由双曲线定义知,a 680 ,2 2c 1020 ,••• b 340^5 ,••• P点在双曲线方程为X 2y2 1 x 680……②.联立680 5 340①、②求出P点坐标为P 680 ;5,680 ,'5 •即巨响在正西北方向680、、10m处.探究:如图,设A,B的坐标分别为5,0,5,0 •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4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与§ 2. 1.例3比较,有什么发现?9探究方法:若设点M x,y,则直线AM , BM的斜率就可以用含x, y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 BM的斜率之积是4,因此,可以求出x, y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9练习:第60页1、2、3、作业:第66页1、2、2 . 3.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1)根据条件,求出表示曲线的方程;(2 )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理解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渐近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和探究了解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见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得到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在本节课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地培养.①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双曲线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双曲线的对称性;③由圆锥曲线顶点的统一定义,容易得出双曲线的顶点的坐标及实轴、虚轴的概念;④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何画板》探究双曲线的渐近线问题;⑤类比椭圆通过F56的思考问题,探究双曲线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2.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提问:研究双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2①范围: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得, 1 0,进一步得:x a ,或xa .这说b a明双曲线在不等式 x a ,或x a 所表示的区域;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y 代y 和 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双曲线是以x 轴和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③ 顶点: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 的顶点.因此双曲线有两个顶点,由于双曲线的对称轴有实虚之分,焦点所在的对称轴叫做实轴, 焦点不在的对称轴叫做虚轴;c⑤ 离心率: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 e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e 1).a④渐近线:直线ybx 2x 叫做双曲线一 aa 2yb 2 1的渐近线;y 轴上的渐近线是扩展:求与双曲线x 2 162y —1共渐近线,2. 3, 3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及离心率.解法剖析 :双曲线2x16291的渐近4x .①焦点在x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2线为X 216k 2 2 y 9k 2A 2;3, 3点在双曲线上,••• k 21,无解;4②焦点在y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线2x 16k 229:2 1,―A2 3, 3点在双曲线上,• k21,因此,所求双曲线42的标准方程为y9 41,离心率e5.这个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只有一种情形有解,事实上, 3可直接设所求的双曲线的方程为2x162y一 mm R,m 0 .9(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例3求双曲线9y2 16x2 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的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引导学生用双曲线的实半轴长、虚半轴长、离心率、焦点和渐近线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或式子,但要注意焦点在例4双曲线型冷却塔的外形,半径为12m,上口半径为13m,下口半径为25m,高为55m .试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出双曲线的方程(各长度量精确到1m).是双曲线的一部分绕其虚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如图(1),它的最小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 2七七 1,算出a,b,c的值;a b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 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在 P 处堆放着刚购买的草皮,现要把这些草皮沿着道路 PA 或PB 送到呈矩形的足球场 ABCD 中去铺垫,已知|Ap 150m ,|Bp 100m,| BC| 60m , APB 60o •能否在足球场上画一条 “等距离”线,在“等距离”线的两侧的区域应该选择怎样的线路?说明理由.解题剖析:设M 为“等距离”线上任意一点,则|PA |AM点M 的轨迹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实现共同探究,教 学相长的教学活动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审美观和科学世界观,激励学生 创新.必须让学生认同和掌握: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能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直接得到双曲线 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和离心率;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 的两个原则,①充分利用图形对称性,②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熟悉:取 近似值的两个原则:①实际问题可以近似计算,也可以不近似计算,②要求近似计算的一定要按要 求进行计算,并按精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2)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MF I 1 ^2 2 .16 ,16 J X 5y ,到直线l:x 一的距离dx — 15 5分析:若设点M x, y ,则a,b,c 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PB BM ,即BM | |AM | |Ap |Bp 50 (定值),“等距离”线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上的2部分,容易“等距离”线方程为x y1 35 x 625 375025,0 y 60 .理由略.例5如图,设M x, y 与定点F 5,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15的距离的比是常数5,求4则容易得点M 的轨迹方程. 引申:《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双曲线x, y 与定点 F c,0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的距离 c比是常数0,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双曲线. 其中定点F c,02是焦点,定直线l : x —相c应于F 的准线; 另一焦点 F c,0,相应于F 的准线I : xx2力.(3)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4)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练习:第66页1、2、3、4、5 作业:第3、4、6补充:3.课题:双曲线第二定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双曲线第二定义与准线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应用。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含答案
§2.1圆锥曲线学习目标 1.了解当一个平面截一个圆锥面时,所截得的图形的各种情况.2.初步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其几何特征.3.通过平面截圆锥面的实验和对有关天体运动轨道的了解,知道圆锥曲线在我们身边广泛存在.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观察图形,思考下列问题:思考1如图,把细绳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上的两点F1,F2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图形?答案椭圆思考2图中移动的笔尖始终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答案PF1+PF2是常数(大于F1F2).梳理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个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知识点二双曲线的定义观察图示,若固定拉链上一点F1或F2,拉开或闭拢拉链,拉链头M经过的点可画出一条曲线,思考下列问题:思考1图中动点M的几何性质是什么?答案|MF1-MF2|为一个正常数.思考2若MF1-MF2=F1F2,则动点M的轨迹是什么?答案以F2为端点,向F2右边延伸的射线.梳理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正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知识点三抛物线的定义观察图形,思考下列问题:思考如图,定点C和定直线EF,用三角板画出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动点D的轨迹.则动点D的轨迹是什么?其满足什么条件?答案抛物线,动点D到定点C和定直线EF距离相等,且C不在EF上.梳理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1.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2.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3.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类型一 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例 1 平面内动点 M 到两点 F 1(-3,0),F 2(3,0)的距离之和为 3m ,问 m 取何值时 M 的轨迹 是椭圆?解 ∵MF 1+MF 2=3m ,∴M 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当 3m 大于 F 1F 2 时,由椭圆定义知,M 的轨迹为椭圆, ∴3m >F 1F 2=3-(-3)=6,∴m >2,∴当 m >2 时,M 的轨迹是椭圆.反思与感悟 在深刻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定义中的约束条件(1)在椭圆中,和为定值且大于 F 1F 2.(2)在双曲线中,差的绝对值为定值且小于 F 1F 2. (3)在抛物线中,点 F 不在定直线上.跟踪训练 1 (1)命题甲:动点 P 到两定点 A ,B 的距离之和 P A +PB =2a (a >0,a 为常数);命题乙:P 点轨迹是椭圆,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________条件.(2)动点 P 到两个定点 A (-2,0),B(2,0)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10,则点 P 的轨迹是________. 答案 (1)必要不充分 (2)椭圆解析 (1)若 P 点轨迹是椭圆,则 PA +PB =2a (a >0,且为常数),∴甲是乙的必要条件.反之,若 P A +PB =2a (a >0,且是常数),不能推出 P 点轨迹是椭圆.因为仅当 2a >AB 时,P 点轨迹才是椭圆;而当 2a =AB 时,P 点轨迹是线段 AB ;当 2a <AB时,P 点无轨迹,∴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综上,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由题意知 P A +PB +AB =10,又 AB =4,∴PA +PB =6>4.∴点 P 的轨迹是椭圆.类型二 圆锥曲线轨迹的探究例 2 如图,已知动圆 C 与圆 F 1,F 2 均外切(圆 F 1 与圆 F 2 相离),试问:动点 C 的轨迹是什 么曲线?解 设动圆 C 的半径为 R ,圆 F 1,F 2 的半径分别为 r 1,r 2,则 CF 1=R +r 1,CF 2=R +r 2. 所以 CF 1-CF 2=r 1-r 2.跟踪训练 3 在△ABC 中,BC 固定,顶点 A 移动.设 BC =m ,且|sin C -sin B |= sin A ,则解 因为|sin C -sin B |= sin A ,由正弦定理可得|AB -AC |= BC = m ,且 m <BC ,又 CF 1-CF 2=r 1-r 2<F 1F 2,故动圆圆心 C 的轨迹是以 F 1,F 2 为焦点的双曲线靠近 F 2 的一支. 引申探究若把原题中“外切”换成“内切”再求解,结论如何?解 动点 C 的轨迹是以 F 1,F 2 为焦点的双曲线靠近 F 1 的一支.反思与感悟 紧扣圆锥曲线的定义,写出动点满足的条件,然后得到相应的轨迹.跟踪训练 2 已知动点 P 到点 A (-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 x =1 的距离大 2,试判断动点 P 的轨迹.解 因点 P 到 A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 x =1 的距离大 2,所以点 P 到点 A 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 x =3 的距离.因为点 A 不在直线 x =3 上,所以点 P 的轨迹是抛物线.类型三 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例 3 在△ABC 中,B (-6,0),C (0,8),且 sin B ,sin A ,sin C 成等差数列.(1)顶点 A 的轨迹是什么? (2)指出轨迹的焦点和焦距.解 (1)由 sin B ,sin A ,sin C 成等差数列,得 sin B +sin C =2sin A .由正弦定理可得 AB +AC=2BC .又 BC =10,所以 AB +AC =20,且 20>BC ,所以点 A 的轨迹是椭圆(除去直线 BC 与椭圆的交点).(2)椭圆的焦点为 B ,C ,焦距为 10.反思与感悟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以判定动点的轨迹,在判定时要注意定义本身的限制条件,如得到 MF 1+MF 2=2a (a 为大于零的常数)时,还需要看 2a 与 F 1F 2 的大小,只有 2a >F 1F 2 时,所求轨迹才是椭圆.若得到MF 1-MF 2=2a (0<2a <F 1F 2),轨迹仅为双曲线的一支.除了 圆锥曲线定义本身的限制条件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12顶点 A 的轨迹是什么?121 1 12 2 2所以点 A 的轨迹是双曲线(除去双曲线与 BC 的两交点).F FF1.设F1,2是两个定点,1F2=6,动点M满足MF1+MF2=10,则动点M的轨迹是________.答案椭圆解析因MF1+MF2=10>F1F2=6,由椭圆的定义得动点的轨迹是椭圆.2.若F1,2是两个定点且动点P1满足PF1-PF2=1,又F1F2=3,则动点P的轨迹是________.答案双曲线靠近点F2的一支解析因PF1-PF2=1<F1F2=3,故由双曲线定义判断,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靠近点F2的一支.3.到定点(1,0)和定直线x=-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答案抛物线解析依据抛物线定义可得.4.到两定点F1(-3,0),F2(3,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6的点M的轨迹是________.答案两条射线解析据题|MF1-MF2|=F1F2,得动点M的轨迹是两条射线.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点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是________.答案抛物线解析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点P到C1D1的距离为PC1,故动点P到定点C1和到定直线BC的距离相等,且点C1不在直线BC上,符合抛物线的定义,所以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1.若MF1+MF2=2a(2a>F1F2),则动点M的轨迹是椭圆.若点M在椭圆上,则MF1+MF2=2a.2.若|MF1-MF2|=2a(0<2a<F1F2),则动点M的轨迹为双曲线.若动点M在双曲线上,则|MF1-MF2|=2a.3.抛物线定义中包含三个定值,分别为一个定点,一条定直线及一个确定的比值.2”一、填空题1.平面内到两定点F1(-3,0),F2(3,0)的距离的和等于6的点P的轨迹是________.答案线段F1F2解析依题意得PF1+PF2=6=F1F2,故动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2.到定点(0,7)和到定直线y=7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答案直线解析因定点(0,7)在定直线y=7上,故符合条件的点的轨迹是直线.3.已知定点F1(-2,0),F2(2,0),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平面内,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PF1-PF2|=3;②|PF1-PF2|=4;③|PF1-PF2|=5;④PF1-PF2=±4.答案①解析根据双曲线定义知P到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要小于F1F2.4.到定点A(2,0)和B(4,0)的距离之差为2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答案一条射线解析要注意两点:一是“差”而不是“差的绝对值;二是“常数”等于两定点间的距离.5.已知△ABC的顶点A(-5,0),B(5,0),△ABC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3上,则顶点C的轨迹是____________.答案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除去点(3,0))解析如图,AD=AE=8.BF=BE=2,CD=CF,所以CA-CB=8-2=6<AB=10.根据双曲线定义,所求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除去点(3,0)).6.已知点M(x,y)的坐标满足(x-1)2+(y-1)2-(x+3)2+(y+3)2=±4,则动点M的轨迹是________.答案双曲线解析点(x,y)到(1,1)点及到(-3,-3)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4,而(1,1)与(-3,-3)距3 10.已知点 A (-1,0),B (1,0).曲线 C 上任意一点 P 满足P A 2-PB 2=4(|P A |-|PB |)≠0.则曲线解析 由P A 2-PB 2=4(|P A |-|PB |)≠0,得|P A |+|PB |=4,且 4>AB .| 离为 4 2,由定义知动点 M 的轨迹是双曲线.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已知 F 1(-6,0),F 2(6,0),到 F 1,F 2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 12 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②已知 F 1(-6,0),F 2(6,0),到 F 1,F 2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 8 的点的轨迹是椭圆;③到点 F 1(-6,0),F 2(6,0)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点 M (10,0)到 F 1,F 2 的距离之和的点的轨迹 是椭圆;④到点 F 1(-6,0),F 2(6,0)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答案 ③解析 椭圆是到两个定点 F 1,F 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F 1F 2)的点的轨迹,应特别注意 椭圆的定义的应用.①中 F 1F 2=12,故到 F 1,F 2 两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12 的点的轨迹是线段 F 1F 2. ②中点到 F 1,F 2 两点的距离之和 8 小于 F 1F 2,故这样的点不存在.③中点 M (10,0)到 F 1,F 2 两点的距离之和为 (10+6)2+02+ (10-6)2+02=20>F 1F 2=12, 故③中点的轨迹是椭圆.④中点的轨迹是线段 F 1F 2 的垂直平分线. 故正确的是③.8.若动点 P 到定点 F (1,1)和到直线 l :x +y -4=0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 P 的轨迹是________. 答案 直线解析设动点 P 的坐标为(x ,y ),则 (x -1)2+(y -1)2=|3x +y -4|.整理,得 x -3y +2=0,10所以动点 P 的轨迹为直线.9.平面内有两个定点 F 1,F 2 及动点 P ,设命题甲:PF 1-PF 2|是非零常数,命题乙:动点P 的轨迹是以 F 1,F 2 为焦点的双曲线,则甲是乙的________条件.(“充分不必要”“必要不 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 必要不充分解析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若动点 P 的轨迹是以 F 1,F 2 为焦点的双曲线,则|PF 1-PF 2| 是非零常数,反之则不成立.→ → → →C 的轨迹是______.答案 椭圆→ → → →→ →故曲线 C 的轨迹是椭圆.(解析把轨迹方程5x2+y2=|3x+4y-12|写成x2+y2=,∴动点M到原点的=BD,MC=CE,于是MB+MC=BD+CE=(BD+CE)=×39=26>24=BC. 11.已知动圆M过定点A(-3,0),并且在定圆B:(x-3)2+y2=64的内部与其相内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为________.答案椭圆解析设动圆M的半径为r.因为动圆M与定圆B内切,所以MB=8-r.又动圆M过定点A,MA=r,所以MA+MB=8>AB=6,故动圆圆心M的轨迹是椭圆.二、解答题12.点M到点F(0,-2)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y-3=0的距离小1,试确定点M的轨迹.解由题意得点M与点F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y-2=0的距离,且点F不在直线l上,所以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13.如图所示,已知点P为圆R:x+c)2+y2=4a2上一动点,Q(c,0)为定点(c>a>0,为常数),O为坐标原点,求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RP的交点M的轨迹.解由题意,得MP=MQ,RP=2a.MR-MQ=MR-MP=RP=2a<RQ=2c.∴点M的轨迹是以R,Q为两焦点,2a为实轴长的双曲线的右支.三、探究与拓展14.已知动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5x2+y2=|3x+4y-12|,则动点M的轨迹是__________.答案抛物线|3x+4y-12|5距离与到直线3x+4y-12=0的距离相等.∵原点不在直线3x+4y-12=0上,∴点M的轨迹是以原点为焦点,直线3x+4y-12=0为准线的抛物线.△15.在ABC中,BC=24,AC,AB边上的中线长之和等于△39,求ABC的重心的轨迹.解如图所示,以BC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线段BC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BC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设M为△ABC的重心,BD是AC边上的中线,CE是AB边上的中线,由重心的性质知M B 222222333333根据椭圆的定义知,点M的轨迹是以B,C为两焦点,26为实轴长的椭圆去掉点(-13,0),(13,0).。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苏教版-----------------------------------必修1-----------------------------------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2.3映射的概念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3.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3.一般式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1.6点到直线的距离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必修3-----------------------------------第1章算法初步1.1算法的意义1.2流程图1.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1.3.4循环语句1.4算法案例第2章统计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2.4线性回归方程第3章概率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3.4互斥事件-----------------------------------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第2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2.3向量的坐标表示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4向量的数量积2.5向量的应用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3.3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5-----------------------------------第1章解三角形23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2章 数列 2.1数列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3.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第3章 不等式 3.1不等关系3.2一元二次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2b a ab +≤)0,0(≥≥b a 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选修1-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1.1平均变化率3.1.2瞬时变化率——导数3.2导数的运算3.2.1常见函数的导数3.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3.1单调性3.3.2极大值和极小值3.3.3最大值和最小值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1-2-----------------------------------第1章 统计案例1.1独立性检验 1.2回归分析第2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2.6.1曲线与方程2.6.2求曲线的方程2.6.3曲线的交点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3.1.2共面向量定理3.1.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3.1.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3.2空间向量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3.2.3空间的角的计算-----------------------------------选修2-2-----------------------------------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1.1平均变化率1.1.2瞬时变化率——导数1.2导数的运算1.2.1常见函数的导数1.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1.2.3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3.1单调性1.3.2极大值和极小值1.3.3最大值和最小值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1.5.1曲边梯形的面积1.5.2定积分1.5.3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两个基本原理1.2排列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1.5.1二项式定理1.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用第二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3.1条件概率2.3.2事件的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2.6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1-----------------------------------1.1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1.2相似三角形1.2 圆的进一步认识1.2.1圆周角定理1.2.2圆的切线1.2.3圆中比例线段1.2.4圆内接四边形1.3 圆锥截线1.3.1球的性质1.3.2圆柱的截线1.3.3圆锥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2-----------------------------------2.1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2.1.1矩阵的概念2.1.2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2.2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2.2.1恒等变换2.2.2伸压变换2.2.3反射变换2.2.4旋转变换2.2.5投影变换2.2.6切变变换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2.3.1矩阵乘法的概念2.3.2矩阵乘法的简单性质2.4 逆变换与逆矩阵2.4.1逆矩阵的概念2.4.2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5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6 矩阵的简单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4.1 直角坐标系4.1.1直角坐标系4.1.2极坐标系4.1.3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4.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2.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4.2.2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4.3.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4.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4.4 参数方程44.4.1参数方程的意义4.4.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4.4.3参数方程的应用4.4.4平摆线与圆的渐开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5.2.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5.2.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5.3 不等式的证明5.3.1比较法5.3.2综合法和分析法5.3.3反证法5.3.4放缩法5.4 几个著名的不等式5.4.1柯西不等式5.4.2排序不等式5.4.3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5.5 运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1运用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2运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6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5。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苏教版选修
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习目标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知识点一双曲线的定义思考已知点P(x,y)的坐标满足下列条件,试判断下列各条件下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1)|x+52+y2-x-52+y2|=6;(2)x+42+y2-x-42+y2=6.梳理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的________________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正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F1,F2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双曲线的焦距.知识点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思考1双曲线的标准形式有两种,如何区别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思考2如图,类比椭圆中a,b,c的意义,你能在y轴上找一点B,使OB=b吗?梳理焦点在x 轴上焦点在y 轴上标准方程 x 2a 2-y 2b 2=1(a >0,b >0) y 2a 2-x 2b 2=1(a >0,b >0) 焦点 F 1(-c,0),F 2(c,0)F 1(0,-c ),F 2(0,c )焦距F 1F 2=2c ,c 2=a 2+b 2类型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1求下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与椭圆y 225+x 216=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2,10);(2)焦距为26,且经过点M (0,12);(3)过点P (3,154),Q (-163,5),且焦点在坐标轴上.反思与感悟待定系数法求方程的步骤(1)定型:即确定双曲线的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是x 轴还是y 轴. (2)设方程:根据焦点位置设出相应的标准方程的形式,①若不知道焦点的位置,则进行讨论,或设双曲线的方程为Ax 2+By 2=1(AB <0).②与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共焦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设为x 2a 2-k -y 2b 2+k=1(-b2<k <a 2).(3)计算:利用题中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相关值. (4)结论: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跟踪训练1根据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c =6,经过点A (-5,2),焦点在x 轴上; (2)经过点P (4,-2)和点Q (26,22);(3))已知双曲线与椭圆x 227+y 236=1有共同的焦点,且过点(15,4).类型二由方程判断曲线的形状例2已知0°<α<180°,当α变化时,方程x 2cos α+y 2sin α=1表示的曲线怎样变化?反思与感悟像椭圆的标准方程一样,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也有“定型”和“定量”两个方面的功能:①定型:以x 2和y 2的系数的正负来确定;②定量:以a 、b 的大小来确定.跟踪训练2已知曲线x 216-m -y 2m=1.(1)当曲线为椭圆时,求m 的取值范围,并写出焦点坐标; (2)当曲线为双曲线时,求m 的取值范围,并写出焦点坐标.类型三双曲线的定义及应用命题角度1焦点三角形问题例3(1)如图,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点A ,B 均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线段AB 经过双曲线的右焦点F 2,AB =m ,F 1为双曲线的左焦点,则△ABF 1的周长为________.引申探究在本例(2)中,若∠F 1PF 2=90°,其他条件不变,求△F 1PF 2的面积.(2)已知双曲线x 29-y 216=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若双曲线上一点P 使得∠F 1PF 2=60°,则△F 1PF 2的面积为________. 反思与感悟求双曲线中焦点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1)方法一:①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出|PF 1-PF 2|=2a ; ②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PF 1,PF 2,F 1F 2之间满足的关系式; ③通过配方,利用整体的思想求出PF 1·PF 2的值; ④利用公式12PF F S=12×PF 1·PF 2sin∠F 1PF 2求得面积. (2)方法二:利用公式12PF F S=12×F 1F 2×|y P |(y P 为P 点的纵坐标)求得面积. 特别提醒:利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与焦点有关的问题,一是要注意定义条件|PF 1-PF 2|=2a 的变形使用,特别是与PF 21+PF 22,PF 1·PF 2间的关系.跟踪训练3已知F 1,F 2分别为双曲线C :x 2-y 2=1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F 1PF 2=60°,则PF 1·PF 2=________.命题角度2由双曲线定义求轨迹方程例4已知圆C 1:(x +3)2+y 2=1和圆C 2:(x -3)2+y 2=9,动圆M 同时与圆C 1及圆C 2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感悟定义法求双曲线方程的注意点(1)注意条件中是到定点距离之差,还是差的绝对值.(2)当差的绝对值为常数时,要注意常数与两定点间距离的大小问题. (3)求出方程后要注意表示满足方程的解的坐标是否都在所给的曲线上.跟踪训练4设F 1,F 2是双曲线x 24-y 245=1的左,右焦点,P 是双曲线左支上一点.若PF 1、PF 2、F 1F 2成等差列,且公差大于0,则∠F 1PF 2=________.1.已知双曲线中的a =5,c =7,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椭圆x 24+y 2a 2=1与双曲线x 2a -y 22=1有相同的焦点,则a =________.3.若方程x 210-k +y 25-k=1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设F 1,F 2分别是双曲线x 2-y 224=1的左,右焦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3PF 1=4PF 2,则△PF 1F 2的面积为________.5.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a =3,c =4,焦点在x 轴上;(2)焦点为(0,-6),(0,6),经过点A (-5,6); (3)以椭圆x 28+y 25=1长轴的顶点为焦点,且过(3,10).1.在双曲线定义中|PF1-PF2|=2a(2a<F1F2),不要漏了绝对值符号,当2a=F1F2时表示两条射线.2.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a>b不一定成立,要注意与椭圆中a,b,c的区别.在椭圆中a2=b2+c2,在双曲线中c2=a2+b2.3.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要先判断焦点所在的位置,设出标准方程后,由条件列出a,b,c的方程组.如果焦点不确定要分类讨论,采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或用形如mx2+ny2=1(mn<0)的形式求解.提醒:完成作业第2章2.32.3.1答案精析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思考(1)∵|x +52+y 2-x -52+y 2|表示点P (x ,y )到两定点F 1(-5,0)、F 2(5,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F 1F 2=10, ∴|PF 1-PF 2|=6<F 1F 2, 故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2)∵x +42+y 2-x -42+y 2表示点P (x ,y )到两定点F 1(-4,0)、F 2(4,0)的距离之差,F 1F 2=8, ∴PF 1-PF 2=6<F 1F 2,故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的右支.梳理差的绝对值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 知识点二思考1在双曲线标准方程中,x 2与y 2的系数的符号决定了焦点所在的坐标轴.当x 2的系数为正时,焦点在x 轴上;当y 2的系数为正时,焦点在y 轴上,而与分母的大小无关. 思考2以双曲线与x 轴的交点A 为圆心,以线段OF 2为半径画圆交y 轴于点B ,此时OB =b .题型探究例1解(1)方法一椭圆x 216+y 225=1的焦点为F 1(0,-3),F 2(0,3).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2=1(a >0,b >0),则有⎩⎪⎨⎪⎧10a 2-4b2=1,a 2+b 2=9,解得⎩⎪⎨⎪⎧a 2=5,b 2=4.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5-x 24=1.方法二由椭圆方程x 216+y 225=1知,焦点在y 轴上,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y 225-λ-x 2λ-16=1(16<λ<25).因为双曲线过点(-2,10), 所以1025-λ-4λ-16=1,解得λ=20或λ=7(舍去), 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5-x 24=1.(2)因为双曲线经过点M (0,12),所以M (0,12)为双曲线的一个顶点,故焦点在y 轴上,且a =12.又2c =26,所以c =13, 所以b 2=c 2-a 2=25.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44-x 225=1. (3)设双曲线方程为mx 2+ny 2=1(mn <0). 因为点P (3,154),Q (-163,5)在双曲线上,所以⎩⎪⎨⎪⎧9m +516n =1,2569m +25n =1,解得⎩⎪⎨⎪⎧m =-116,n =19.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9-x 216=1.跟踪训练1解(1)设双曲线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c =6,∴b 2=c 2-a 2=6-a 2. 由题意知25a 2-4b 2=1,∴25a 2-46-a 2=1,解得a 2=5或a 2=30(舍).∴b 2=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5-y 2=1.(2)设双曲线方程为mx 2+ny 2=1(mn <0). ∵点P (4,-2)和点Q (26,22)在双曲线上,∴⎩⎪⎨⎪⎧16m +4n =1,24m +8n =1,解得⎩⎪⎨⎪⎧m =18,n =-14,∴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8-y 24=1. (3)椭圆x 227+y 236=1的焦点坐标为F 1(0,-3),F 2(0,3),故可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 2=1.由题意,知⎩⎪⎨⎪⎧a 2+b 2=9,42a2-152b 2=1,解得⎩⎪⎨⎪⎧a 2=4,b 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4-x 25=1.例2解(1)当0°<α<90°时,方程为x 21cos α+y 21sin α=1. ①当0°<α<45°时,0<1cos α<1sin α,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②当α=45°时,方程表示圆x 2+y 2= 2.③当45°<α<90°时,1cos α>1sin α>0,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2)当α=90°时,方程为y 2=1.方程表示两条平行直线y =±1. (3)当90°<α<180°时,方程为y 21sin α-x 21-cos α=1,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跟踪训练2解(1)当曲线为椭圆时,依题意得⎩⎪⎨⎪⎧16-m >0,-m >0,16-m ≠-m ,解得m <0,即m 的取值范围为(-∞,0).此时,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焦点坐标为(±4,0). (2)当曲线为双曲线时,依题意得(16-m )m >0, 解得0<m <16,即m 的取值范围为(0,16).此时,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焦点坐标为(±4,0).例3(1)4a +2m (2)16 3 引申探究解由双曲线方程知a =3,b =4,c =5. 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 1-PF 2|=2a =6, 所以PF 21+PF 22-2PF 1·PF 2=36.① 在Rt△F 1PF 2中,由勾股定理, 得PF 21+PF 22=F 1F 22=(2c )2=100.② 将②代入①,得PF 1·PF 2=32. 所以12F PF S=12PF 1·PF 2=16. 跟踪训练34例4x 2-y 28=1(x ≤-1)跟踪训练4120° 当堂训练1.x 225-y 224=1或y 225-x 224=12.1 3.(5,10)4.245.解(1)由题设知,a =3,c =4. 由c 2=a 2+b 2,得b 2=c 2-a 2=42-32=7. 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7=1.(2)由已知得c =6,且焦点在y 轴上. 因为点A (-5,6)在双曲线上, 所以2a =|-5-02+6+62--5-02+6-62|=|13-5|=8,则a =4,b 2=c 2-a 2=62-42=20.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6-x 220=1.(3)由题意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且c =2 2.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则有a 2+b 2=c 2=8.因为过点(3,10), 所以9a 2-10b2=1,解得a 2=3,b 2=5.x2 3-y25=1.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8课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
第8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学习目标】1.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 2.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情境】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合作探究】试比较双曲线与椭圆的异同:【展示点拨】例1.若双曲线k y x =-222的焦距为6,求实数k 的值.例2.若双曲线112422=-y x 上的一点P 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为8,求点P 到它的左焦点的距离.例3.已知双曲线与双曲线141622=-y x 有相同焦点,且经过点)2,23(,求双曲线的方程.例4.已知方程422=+y kx ,其中k 为实数,对于不同的范围的k 值分别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类型.【学以致用】1.方程22115x y k k =-++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是k ∈____. 2.已知双曲线2288kx ky -= 的一个焦点为(0,3),则k = .3.以椭圆221169144x y +=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4.已知双曲线1366422=-y x 的焦点为1F ,2F ,点P 在双曲线上,且02190=∠PF F ,求21PF F ∆的面积.5.在△MNG 中,已知NG =4,当动点M 满足条件M N G sin 21sin sin =-时,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第8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基础训练】1.椭圆2x 2-3y 2=1焦点坐标为 .2.已知方程2211x y k k-=-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 .3.焦距为(3,5)M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4.设双曲线191622=-y x 上的点P 到点)0,5(的距离为15,则P 点到)0,5(-的距离是 .5.已知焦点为12(4,0),(4,0)F F -,且经过点M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6.若椭圆14222=+my x 与双曲线1222=-y m x 有相同焦点,则实数m 的值为 . 【思考应用】7.若表示何种变化时,方程则当1,,222222=-+-∈>λλλλb y a x R b a 曲线?它们是否有相同的焦点?8.求焦点的坐标轴上,且经过)523,2(1-P 和)4,734(2P 两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9.求以椭圆22185x y +=的焦点为顶点,而以椭圆的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的方程;10.已知221,13x y k k -=---○1方程表示双曲线;○2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③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拓展提升】11.已在双曲线与椭圆1362722=+y x 有相同的焦点且与椭圆的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4,求双曲线的方程.12.在周长为48的390,tan =4oRt MPN MPN PMN ∆∠=∠中,,求以M,N 为焦点,且过点P 的双曲线方程.。
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苏教版选修2-1(2021年整理)
2018-2019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苏教版选修2-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苏教版选修2-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苏教版选修2-1的全部内容。
2.3。
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习目标1。
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知识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思考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a,b,c的关系如何?与椭圆标准方程中的a,b,c的关系有何不同?答案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和b,确定了双曲线的形状和大小,是双曲线的定形条件,这里b2=c2-a2,即c2=a2+b2,其中c〉a,c〉b,a与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而在椭圆中b2=a2-c2,即a2=b2+c2,其中a>b>0,a〉c,c与b大小不确定.梳理(1)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焦点所在的坐标轴x轴y轴标准方程x2a2-错误!=1(a〉0,b>0)错误!-错误!=1(a〉0,b>0)图形焦点坐标F1(-c,0),F2(c,0)F1(0,-c),F2(0,c)a,b,c的关系式a2+b2=c2(2)焦点F1,F2的位置是双曲线定位的条件,它决定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类型.“焦点跟着正项走”,若x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x轴上;若y2项的系数为正,那么焦点在y轴上.(3)当双曲线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其标准方程为Ax2+By2=1(AB〈0).(4)标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和b,确定了双曲线的形状和大小,是双曲线的定形条件,注意这里的b2=c2-a2与椭圆中的b2=a2-c2相区别.1.方程错误!-错误!=1(m·n>0)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2.在双曲线标准方程错误!-错误!=1中,a>0,b>0且a≠b.(×)3.在双曲线标准方程x2a2-错误!=1(a>0,b>0)中,焦距为2c,则a2=b2+c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
一、预习检查
1. 焦点的坐标为(-6,0)、(6,0),且经过点A (-5,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2. 已知双曲线2288kx ky -=的一个焦点为()0,3,则k 的值为 .
3. 椭圆134222=+n y x 和双曲线1162
22=-y n
x 有相同的焦点,则实数n 的值是 .
4.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过点3)P -,且(0,5)Q 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二、问题探究
例1、已知B A ,两地相距800m ,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 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 处晚2s ,设声速为340 m /s .(1)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 (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6=c ,经过点(-5,2),焦点在x 轴上;
(2)与双曲线22
1164x y -= 有相同焦点,且经过点()
2,23 .
例3、(理)已知双曲线122
22=-b
y a x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1F 、2F ,点A 在双曲线第一象限的图象上,若△21F AF 的面积为1,且2
1tan 21=
∠F AF ,2tan 12-=∠F AF ,求双曲线方程.
三、思维训练 1、已知21,F F 是双曲线19
162
2=-y x 的焦点,PQ 是过焦点1F 的弦,且PQ 的倾斜角为600,那么PQ QF PF -+22的值为 .
2、已知双曲线14
22
=-y x 的两个焦点为分别为21,F F ,点P 在双曲线上且满足=∠21PF F ︒90,则21PF F ∆的面积是 .
3、判断方程13
92
2=---k y k x 所表示的曲线。
4、已知ABC ∆的底边BC 长为12,且底边固定,顶点A 是动点,使A C B sin 2
1sin sin =-,
求点A 的轨迹
四、知识巩固
1、若方程22
123
x y m m -=-- 表示双曲线,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2、设21,F F 是双曲线14
22
=-y x 的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02190=∠PF F ,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
3、P 为双曲线)0,0(122
22>>=-b a b
y a x 上一点,若F 是一个焦点,以PF 为直径的圆与圆222a y x =+的位置关系是 .
4、求与圆1)3(22=+-y x 及9)3(2
2=++y x 都外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
5、已知定点B A ,且4=AB ,动点P 满足3=-PB PA ,则PA 的最小值是 .
6、(理)过双曲线125
1442
2=-y x 的一个焦点作x 轴的垂线,求垂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到两焦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