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汇总-共10页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语文课是每个小学生上学期间必修的一门课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等等。

因此,对小学语文课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应该以多样性和趣味性为核心。

目前的语文教材普遍以文言文为主,简单的语文知识点大量堆砌,而且学生很难在这些乏味的内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多样性,增加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和诗歌,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学世界中去。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故事、趣味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其次,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更别说是能够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了。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读书。

可以通过设立阅读角、组织阅读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老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亲自示范阅读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书籍。

再次,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多组织写作训练、批阅学生的写作作品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要提倡多样化的写作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和条理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多组织演讲比赛、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

对小学语文课改中遇到问题的反思

对小学语文课改中遇到问题的反思

对小学语文课改中遇到问题的反思小学语文课改中遇到问题的反思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程也在逐渐进行改革。

语文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小学语文课改中存在着知识传授过程过于注重笔头理解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小学语文课改中存在着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合理的问题。

目前有些教材内容过于繁杂,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此外,一些学习方式过于机械,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选取更加贴合他们思维发展和兴趣的课程内容,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语文课改中存在着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的问题。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评价获得有效的反馈,并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后,小学语文课改中存在着师生互动不充分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师应该扮演引导和激励的角色,而学生则应该扮演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角色,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提供适合学生的教材和学习资源,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我们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现每个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在悄悄的变化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的凸起,我认为自从开展了新的教学模式以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虽说谈不上什么经验,但是也有了自己的一点见解:一、认识方面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我们教师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

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的快乐感。

而现在,我校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备课、课堂教学为指导,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实验研究。

二、开展过程1 、做好备课工作。

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体现。

虽然小学阶段的课堂简单容易,但是要真正的上好一堂课,也是要经过精心准备的。

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语文组的所有老师一起备课,提出好多我事先没有想到的细节,我们一起讨论、分析、决定、最后我按照我门集体备课的思路去上,结果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好,而且打破了以前上课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此时,我真正感受到了集体备课的优越性。

让自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 、对课堂流行语的正确使用。

教学进行改革,不仅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也要在语言使用上进行一定改变。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现在进出小学课堂的流行语主要有这样几句:“(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3)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4)你真棒!”这些话可能对于一般人而言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对学生却是一种具有很强的鼓励性的语言,特别是小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2011年课程标准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改革值得认真反思。

本文就语文课堂出现的流行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学习的内容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一线语文教师的注意。

标签:语文课堂创新教法教学语言实践反思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一些课堂教学现象,确实值得我们继续反思。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

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

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

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

《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

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

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

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

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

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课改带来的变化,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一、课改带来的积极变化1、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

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而是引入了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法。

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探究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教材内容的丰富化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科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

不仅有经典的文学作品,还有贴近生活的实用文章。

教材中的插图更加精美,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设置了很多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改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除了纸笔测试,还增加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客观,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改中存在的问题1、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虽然课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中无法真正落实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而没有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课改的需求。

例如,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小学语文课改中遇到问题的反思

对小学语文课改中遇到问题的反思

对小学语文课改中遇到问题的反思近年来,小学语文课改不断加速,各种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和困惑。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寻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首先,值得反思的是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

过去,小学语文课程偏重对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过分注重知识的堆砌和量化,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逐渐丧失。

而现在的语文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变化,但也需要注意适度。

在语文课程中,既不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也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忽视了文化内涵的积淀。

因此,在语文课程设计上,应兼顾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以及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价值。

其次,关于教材选择的问题也需要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但是,当前的语文教材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篇幅过长,内容过于繁杂,难度不够渐进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吸收和掌握知识的难度加大,容易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和排斥。

因此,在未来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出发,合理选择和安排教材内容,确保其连贯性和科学性。

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需要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还存在着对时下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抵触和拒绝。

他们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新出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接受。

这种局限性的认知对教学的改革是有害的,也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观念,主动学习和掌握新教学方法和理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

最后,我们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这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和思考。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篇一一、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在进行教学之前,我放开课堂,让学生们自己说说学过的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景,总结出点面结合表述方法有什么特点,然后让组长做代表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同学们兴趣盎然,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最后进行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小练笔。

2、学习第二板块时,关于重点词的运用,我让学生们对带有重点词和不带重点词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进而理解重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对于一词多种表达,我让学生反复地读例句,并用“说”替换到句子中,使学生明白,不同语境下的词语虽然意思一样,但是蕴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3、关于书写提示,我拿出一节课的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练字,并巡视纠正学生们的书写,不断地纠正他们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写完之后,让学生们之间互相讨论,推举出书写好的学生,让学生们对于字体严格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4、对于古诗的学习,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古诗,纠正学生的字音,使学生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再让学生品一品这些诗句中所蕴含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之情。

二、成功之处在语文园地二的学习中,由于我备课比较充分,在课堂上讲解很自然,很好地把握了课堂,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古诗背诵环节学生们积极性比较高,课上全班同学基本背过了诗句,并理解了诗意。

三、不足之处对于书写指导上还有很大的欠缺,一时无法纠正学生们的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方法,学生们练字时是一种姿态,平时写字又是一种姿态,没有办法很好地融合起来,因而课后作业,学生们的书写和课上练字的书写一点也不一样。

四、改进措施今后在教学中,平时也要多对学生们进行督促,平时作业中注意纠正坏的书写习惯,严格要求学生保持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相信经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学生们会越来越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二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强调教育教学的打开性和多样性。

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反思。

在新课改下,应该如何合理运用教育资源,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过多地关注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上,更体现在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上。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一篇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其次,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规范性的基本写作形式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规范性和逻辑性,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此外,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头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口头表达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点,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通过文学、诗歌、美术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化作品,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眼光。

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

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

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实施,按照上级的安排,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县中小学各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

进入新课程意味着学生的手中将拿到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教材,但学生拿到了新教材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新课程呢?新课程的实施要有教师同行,教师是责无旁贷的承担者,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是课程的实际解读者。

教师能否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将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在几年的新课程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本仍然是那么薄薄的一本,而新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语文课本,用好课本,用足课本。

反思课改之路,我有如下几点体会:1.活用教材,改变学习方式语文学科知识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

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比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夸家乡、描绘家乡的章节引入到语文课中。

教学中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局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游戏促学,激活思维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持续注意时间较短,故一堂四十钟的课他们不可能完全处于集中学习状态,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引入游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汇总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汇总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篇一: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我庆幸,我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

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

可喜的是,我们在一批老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小学语文课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小学语文课的改革进行反思,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向。

首先,小学语文课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课的改革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强调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创新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艺术天赋。

再次,小学语文课的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学情和个性化的教学。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都存在差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辅导。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的方式,给予他们更适合的阅读材料和阅读训练,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和指导,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最后,小学语文课的改革也应该更加关注社会实践和情感教育的融入。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和价值观的塑造。

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参观和实践,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感知生活、感知社会。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课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课改进行深入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改的成果1、教学理念的更新课改促使教师们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理念,逐渐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观念。

教师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这些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课程资源的拓展课改使得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除了教材,教师们还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外资源,如绘本、故事书、影视作品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评价方式的转变过去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方式逐渐被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所取代。

现在,教师们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进步情况等,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小学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1、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深入虽然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未能真正理解和贯彻这些理念。

他们可能在形式上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面前,一些教师未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小组分工不明确,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使得学习效率低下。

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尽管课程资源得到了拓展,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充分。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一、绪论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语文教学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然而,在实际教与学过程中,新课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进行探讨。

二、对新课改的理解与认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挑战1.课程重负过重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但实际上,教师不得不面对庞大的教学内容和繁重的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为少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水平,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不宜过于复杂和抽象化。

2.教材和教法不够灵活多样在新课程改革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材和教法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的,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教材和教法要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笔试能力,评价体系与新课程要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教学评价需要创新,引入综合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

四、启发和反思1.突破课程重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面对庞大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陪伴者,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材和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和教法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大树完小胡世刚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多年的新课改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涵。

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

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涵的思想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篇一: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我庆幸,我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

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

可喜的是,我们在一批老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语言1、教师语言之大忌一忌病语。

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

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

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

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

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

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

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

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

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听1、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说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读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

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问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写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

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

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问题全解决了'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

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

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

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

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

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

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能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

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

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

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

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

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

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四、如何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在美国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

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

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

教师很在意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

因此,美国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篇二: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

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

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

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

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

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

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

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

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

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