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传统村落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余有丁故里--岐阳村

余有丁故里--岐阳村

余有丁故⾥--岐阳村宁波岐阳村是海曙区⾼桥镇下辖的⾏政村,曾是岐阳乡政府所在地,六⼗多年来,岐阳村的⾏政区划经常变动,⼀位住在岐阳后新屋的⼀位余⼤叔说,他的户籍⾄今已变过五次了,从慈溪变到余姚、宁波、鄞县,现在⼜变成了海曙。

余有丁(1526~1584),明世宗嘉靖四⼗⼀年(1562)中进⼠第三名(探花),授翰林编修,执草诏敕,万历元年(1573),余有丁升为左春坊左庶⼦,掌南京翰林院事,万历⼆年(1574),升为南京国⼦监祭酒,后⼜任礼部、吏部侍郎。

万历⼗年(1582)任礼部尚书兼⽂渊阁⼤学⼠,⼊阁参与朝廷中枢机务。

 明万历⼆年(1574),宁波东钱湖的⽉波⼭麓,建起了⼀座别致的庄园,园名叫“五柳⼭庄”。

消息传出,雅客盈门,连万历皇帝朱翊钧也⼿书“名⼭洞府”四个字送来贺喜。

东钱湖畔的⼀个庄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呢?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到庄园主⼈余有丁了。

⼀、北上游学 余有丁,字丙仲,号同麓,鄞州区⾼桥镇岐阳村⼈。

其祖上从⾈⼭迁来,⽗余永麟以举⼈⾝份出仕为官,初为浦城教谕,后⼜历官为浦江、昆⼭知县。

明嘉靖六年(1527),余有丁⽣于岐阳。

余有丁⾃幼博闻强记,⽇诵诗⽂数千⾔,⽂名遍播乡⾥。

当他⽗亲任昆⼭知县时,余有丁随⽗亲北上昆⼭。

昆⼭有⼀位⼤学者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家,⼈称震川先⽣,35岁时获乡试第⼆名。

但此后参加会试却屡试不第。

此时在家读书授徒,从者数百⼈。

归有光的⽂名极盛,黄宗羲在评介明代散⽂成就时,推归有光为“明⽂第⼀”。

说“余读震川⽂之为⼥妇者,⼀往情深,每以⼀⼆细事见之,使⼈欲涕。

盖古今来事⽆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明⽂案序》)。

与这样⼀位⼤学者同居⼀城,余有丁很想拜其为师。

归有光闻知知县的⼉⼦年轻有为、聪敏多才,也有意纳⼊门下。

然⽽天不遂⼈愿,最终两⼈未能成为师⽣,但归有光简洁朴素的⽂风和震⼈⼼魄的真情给余有丁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并由此影响了余有丁的⽂章风格。

不久,余永麟昆⼭任满,擢升为苏州府通判,但未及赴任就去世了。

韩岭村:市井烟火气 尽在湖光里

韩岭村:市井烟火气 尽在湖光里

韩岭村:市井烟火气尽在湖光里作者:胡珊来源:《宁波通讯·下半月》2022年第05期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村以前是作为一条街市存在于老宁波人的记忆里。

它曾是宁波市区连接象山港的交通枢纽和水陆转运中心,繁华时店铺如林,商贾云集。

后来,由于附近集镇道路修通,韩岭村失去了交通枢纽的地位,商业日渐式微,最终繁华不再,沉寂为东钱湖边一个普通村庄。

不过,近几年随着韩岭老街一期改造开发完成,韩岭村又恢复了往日热闹,华丽转身为一个烟火与诗意共生、市井与艺术并存的网红村庄。

千年古村历史悠久韩岭村静卧于东钱湖南岸,位于福泉山与金峨山两条山脉余脉形成的“喇叭口”中。

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两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村内有一条老街和一条水街,构成村庄的核心区。

全村1600多名村民超过七成居住在这里。

其中,老街全长800米,除紧挨村口的一段进行了开发改造外,其余部分基本保留了旧貌,两侧尽是历经百年风霜的老房子。

韩岭老街历史悠久,已有近千年。

据史料记载,唐天宝三年(744年)东钱湖疏浚时,此地已有村民定居。

后来,由于韩岭村地理位置特殊,不仅水路可直通象山港一带,陆路还连着鄞州东边的诸多村镇,是鄞州东边乡民往返宁波市区的必经之地,因此,客商和船只往来频繁,此地逐渐形成大规模的集市。

这也是韩岭村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叫作“韩岭市”的原因。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南宋丞相史浩回祖居下水村,途径韩岭村,还在《东湖游山》里写下了四句诗:“四明山水天下异,东湖景物尤佳致”“中有村墟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描绘了村庄的热闹景象。

据韩岭村村支书陆平国介绍,韩岭老街分为上、中、下三段,20世纪30年代,共有百余家大小商铺汇聚于此。

其中,上街以小杂铺居多;中街则是老街的精华所在,集聚了众多实力雄厚的老字号;下街则富有生活气息,主要是一些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布店、铁匠铺、染坊、酱坊、油坊等。

每逢农历初五、初十凌晨,数百条船停靠在开阔的河埠头,挑着满担渔获的渔民,推着满车竹、木、炭的山民,以及满怀期待的商人挤满河埠头,热闹的集市一直延续到下午3点才结束。

鄞州区调研报告题目

鄞州区调研报告题目

鄞州区调研报告题目鄞州区调研报告: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引言鄞州区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鄞州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发展经济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1. 交通设施:鄞州区的道路网络发达,有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和城市快速路等,便利了货物流通和人员出行。

2. 电力供应:区内建有多座火力发电厂,电力供应稳定可靠,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水利设施:区内拥有多个水库、水厂和供水管网,确保了居民饮水安全和工业用水需求。

4. 数字化建设:鄞州区在信息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建设了智慧城市平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三、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产业发展:良好的交通设施和电力供应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来鄞州区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2. 提升市民生活水平:完善的供水设施和数字化建设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

3. 增强城市竞争力:鄞州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 推动城市形象塑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游客和外资。

四、问题和建议1. 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注重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

2. 加大对数字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智慧城市平台的功能和运营水平,打造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城市管理系统。

3. 增加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4. 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持设施的长期可持续运营,提高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五、结论鄞州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市民生活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和推动城市形象塑造。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宁波鄞州区附近景点

宁波鄞州区附近景点

宁波鄞州区附近景点一、简介宁波市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下辖鄞州区,是宁波市的一个城区,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本文将介绍宁波鄞州区及其附近的几个著名景点。

二、河姆渡遗址2.1 概述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村址之一,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的东钱湖畔。

自1958年发现以来,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共发现大小村址200多处,是研究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2.2 景点特色1.回归自然:河姆渡遗址以其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里,你可以亲自体验远古时代的生活环境,欣赏美丽的东钱湖风光。

2.文化探索:遗址内有丰富的文物、器物和建筑遗迹,再现了古人类的生活场景。

游客可以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水平以及社会结构。

3.体验活动:在河姆渡遗址,你还可以亲手制作陶器、编织竹篮等传统工艺品,感受古人类的智慧和勤劳。

同时,还可以参加民俗活动,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三、鄞州博物馆3.1 概述鄞州博物馆位于鄞州区文化广场,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收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宁波市及周边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2 景点特色1.馆藏精品:鄞州博物馆馆藏众多珍贵文物,如南宋青瓷、明代宜兴紫砂壶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和工艺水平。

2.主题展览:博物馆会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如历史文化展、艺术品展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宁波鄞州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教育活动:博物馆还会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讲座、讲解、互动体验等,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四、野生动物园4.1 概述宁波市野生动物园位于鄞州区的中国驼群繁殖地,是全国知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基地之一。

园内有各种珍稀动物,如华南虎、大熊猫、东北虎等,是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

4.2 景点特色1.保护动物:野生动物园致力于保护珍稀濒危动物,提供宽敞自然的栖息环境,让游客近距离观察动物的生活。

2.动物表演:园内每天都会有训兽师表演,展示动物的智慧和本能。

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地名趣议

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地名趣议

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地名趣议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地名趣议作者:姚定达来源:横溪镇人民政府鄞州行政区划横溪镇地名是一个最能反映地方乡土特点的东西,它犹如一个人的名片,能及时迅速地向人们展示该地方的某些本质性的地方特色,从而有效地帮助世人对当地进行认识。

横溪镇的地名也同样具有这些特征,它们有的根据居住者的姓氏命名,有的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命名,也有的根据该地方的某个事物、某个特产或某个传说故事等等不同依据命名,但无论它们怎样命名,这些多彩的地名多少都能透射出横溪相关地方的一些历史、人文、地形等信息,能帮助我们对它们进行大概的了解。

如拿横溪镇的镇名讲,它取之于镇内的一条河流——横溪(鄞南重要水系前塘河的上游段,明清以前习惯上称溪,后也称为横溪河),镇因溪而得名。

而横溪又因其呈由西向东走向,与鄞南一般水系南北走向不同而得名(习惯上人们把南北走向的称为纵向,东西走向称为横向)。

从“横溪镇”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大致猜想到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应该与溪流有关。

除了镇名,横溪镇其他小地方的名称同样富有特色,下面分类给予阐述:与其他地方相近,用居住者的姓氏来命名地方,在横溪镇是最为常见的。

大的村名如位于横溪梅岭山区的有邬姚村、吴徐村。

可以推测邬姚村村民的主要姓氏就是邬氏、姚氏,吴徐村村民主要姓氏无疑就是吴氏和徐氏。

稍小的地名,如邬姚村的邬家、姚家,吴徐村的吴家、徐家,下山坑村的曾家,金峨村的凌家、潘家,横溪镇内上街村的王家,周夹村的石家、徐家,钱岙村的陈家等等。

这一类的地名在横溪是大量的,一见这种名称,我们就可以马上推知村庄内的居民姓什么,对于年长者甚至还可以推测到他们的祖先是从那里迁移来的,他们与什么地方的人是同宗等情况。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所以它也往往成为人们命名地方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横溪镇根据这种方法命名的地点为最多。

以一个地方地貌特征命名的如位于道陈岙与清塘村之间的九曲岭,那里山道蜿蜒曲折,路的形状如九曲黄河,拥有九曲,命名为九曲岭真是形象。

宁波黄山村“白屋”家道中落简述

宁波黄山村“白屋”家道中落简述

宁波黄山村“白屋”家道中落简述我的家乡是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黄山村。

村中只有王氏一族,自明朝定居以来,至20世纪30年代约有400多年历史,是一个久盛不衰的“诗书继世长”的“士村”。

清人蒋坦在1860年写的《黄山小志》中说:“黄山距慈溪县城八里,烟火数百家,风俗朴厚宛然一秦时桃源也。

”王氏家族400多年来,子孙繁衍,分成很多支系。

一个支系居住在一个大宅院中。

大宅院占地面积都很大,并都有一个名称。

因此常以大宅院称呼所属支系。

我是“大夫第”支系。

“大夫第”落成于嘉庆元年,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

按民国10年编的《慈溪王氏宗谱》记载:“大夫第”支系第一代,王严理,三岁丧父,“赖母冯太宜人守节教养。

稍长,从名师游,多目以国器。

会应学使者试,不售。

遂慨然弃举子业,理家政,与臧获同劳动。

由是家益以起”。

母亲去世后,“由布政司经历遵例捐授通判,分发河南”。

因处理一起积案,成绩卓著,“抚军甚嘉公才,辄倚重之,旋命摄汝宁通判。

篆任三月,民情大洽。

然公为吏廉,薪水有歉,则自家邮寄。

久之,赀斧难继,因乞假回里。

时年已五十余矣”。

“大夫第”第一代生了五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又在“大夫第”东面,离东浦河约10米处建了一座大宅院,叫“白屋”。

我在1929年生于“白屋”。

因此,“我的直系家族”指的是“白屋”支系。

我是该支系的第五代。

“白屋”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在黄山村是一个较小的大宅院。

“白屋”分内外两个长方形圈。

外圈由普通围墙组成,形成“白屋”的外形。

内圈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由山墙围起来。

所谓山墙也就是比较高的墙,用来防止外面的火烧进来。

内圈是两层楼房,呈H形,中间一排五间,坐北朝南,为正房;中间一间是大厅,面积约100平方米;两层楼高七八米,称为落帽厅,意思是戴着帽子抬起头来看房顶时,帽子就会掉下来。

东西两侧为厢房,各六间。

正房和厢房围成南、北两个大庭院,面积各有三四百平方米。

山墙和外部围墙之间,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平房,南北则是两个大园子。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广告151班叶雯一.调查的原因和目的:现代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品越来越多,这样更加凸显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可贵。

为了加深大家对竹编艺术的了解,我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宁波的传统文化--竹编。

竹编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历史悠久。

二.调查的地点:宁波市鄞州区非遗馆三.调查的方式:通过视频采集和与传统工艺传承人的交流四.调查的内容:宁波竹编艺术五. 调查的结果:宁波是竹编的“故乡”。

宁波地区盛产毛竹,所以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利用这丰富的资源编织成一个个竹制品。

宁波竹编富含了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凝聚了丰富的宁波文化。

宁波的竹编历史久远,明清二代的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篮和食篮都是竹编的。

鄞县、奉化、余姚山区有几十家乡村办竹编厂的竹编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丝和篾片,编制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等,既实用又可观赏,成为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

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

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

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

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六. 调查的心得体会:此次调查是我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回了趟家,去了西江古村进行实地拍摄的。

这一趟收获不少。

其实说实话,我之前并不知道我们家乡的工艺竹编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对此我甚至不曾了解。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部分)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部分)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部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浙江省部分)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浙江省仙居县皤滩镇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浙江省富阳市龙门镇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浙江省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山头下村浙江省仙居市白塔镇高迁村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浙江省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许家山村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寺平村浙江省绍兴县稽东镇冢斜村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浙江省松阳县西屏镇浙江省岱山县东沙镇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浙江省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浙江省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浙江省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芹川村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村浙江省龙泉市西街街道下樟村浙江省开化县马金镇霞山村浙江省遂昌县焦滩乡独山村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西溪村浙江省宁海县深甽镇龙宫村中国传统村落杭州市富阳市龙门镇龙门村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深奥村宁波市奉化市溪口镇岩头村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宁波市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宁波市余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宁波市余姚市鹿亭乡中村宁波市宁海县茶院乡许民村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村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温州市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绍兴市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绍兴市绍兴县稽东镇冢斜村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山头下村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金华市磐安县双溪乡梓誉村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金华市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郑宅镇区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寺平村金华市武义县大溪口乡山下鲍村金华市武义县熟溪街道郭洞村金华市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金华市永康市前仓镇后吴村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衢州市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舟山市岱山县东沙镇东沙村台州市仙居县田市镇李宅村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高迁村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丽水市景宁县大际乡西一村丽水市龙泉市城北乡上田村丽水市龙泉市兰巨乡官浦垟村丽水市龙泉市西街街道宫头村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金村村丽水市遂昌县焦滩乡独山村丽水市庆元县濛州街道大济村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石舍村杭州市桐庐县凤川镇翙岗村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徐畈村杭州市淳安县鸠坑乡常青村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龙宫村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清潭村宁波市奉化市尚田镇苕霅村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鲸头村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绍兴市嵊州市竹溪乡竹溪村金华市武义县柳城镇华塘村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金华市磐安县胡宅乡横路村金华市兰溪市兰江街道姚村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垷坦村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渡渎村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村金华市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金华市兰溪市诸葛镇长乐村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霞山村衢州市龙游县塔石镇泽随村衢州市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大小浦村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布袋坑村台州市玉环县干江镇白马岙村台州市三门县横渡镇东屏村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张思村台州市仙居县皤滩乡上街下街村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里箬村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岭根村台州市临海市汇溪镇孔坵村丽水市青田县阜山乡安店村丽水市松阳县古市镇山下阳村丽水市松阳县象溪镇靖居村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六村村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丽水市松阳县望松街道吴弄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周山头村丽水市松阳县赤寿乡界首村丽水市龙泉市西街街道下樟村丽水市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村丽水市龙泉市道太乡锦安村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茆坪村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杭州市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戴家山村杭州市桐庐县合村乡瑶溪村杭州市淳安县浪川乡芹川村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岩镇李村村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岩镇上吴方村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走马塘村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李家坑村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蜜岩村宁波市宁海县力洋镇力洋村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东岙村宁波市宁海县越溪乡梅枝田村宁波市奉化市萧王庙街道青云村宁波市奉化市溪口镇栖霞坑村温州市瑞安市湖岭镇黄林村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金华市兰溪市永昌街道社峰村金华市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金华市东阳市巍山镇大爽村金华市东阳市虎鹿镇蔡宅村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灵下村衢州市江山市廿八都镇枫溪村衢州市江山市廿八都镇花桥村台州市黄岩区富山乡半山村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街二村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东山村台州市临海市邵家渡街道年坑村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龙泉村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西溪村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岩下村丽水市松阳县西屏街道桐溪村丽水市松阳县水南街道桥头村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白麻山村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大岭脚村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交塘村丽水市松阳县象溪镇南州村丽水市松阳县象溪镇雅溪口村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后宅村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燕田村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洋坑埠头村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官岭村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平卿村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山甫村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朱山村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庄后村丽水市松阳县叶村乡岱头村丽水市松阳县叶村乡横坑村丽水市松阳县叶村乡南岱村丽水市松阳县斋坛乡吊坛村丽水市松阳县斋坛乡上坌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呈回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黄岭根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毛源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上庄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松庄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尹源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酉田村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紫草村丽水市松阳县竹源乡横岗村丽水市松阳县竹源乡后畲村丽水市松阳县竹源乡黄上村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塘后村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西坑村丽水市松阳县赤寿乡黄山头村丽水市松阳县樟溪乡黄田村丽水市松阳县樟溪乡球坑村丽水市松阳县枫坪乡梨树下村丽水市松阳县枫坪乡沿坑岭头村丽水市松阳县板桥畲族乡张山村丽水市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丽水市云和县元和街道包山村丽水市云和县元和街道梅塆村丽水市云和县石塘镇桑岭村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坑根村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沙铺村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高演村丽水市龙泉市塔石乡南弄村丽水市龙泉市安仁镇大舍村丽水市龙泉市屏南镇车盘坑村丽水市龙泉市龙南乡蛟垟村丽水市龙泉市龙南乡下田村丽水市龙泉市龙南乡垟尾村。

宁波古建筑发展历程

宁波古建筑发展历程

宁波古建筑发展历程(原创版)目录1.宁波古建筑的历史背景2.宁波古建筑的代表作3.宁波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正文宁波古建筑发展历程宁波,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古建筑是宁波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宁波城市的发展变迁。

本文将从宁波古建筑的历史背景、代表作以及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详细介绍宁波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宁波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宁波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000 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时期。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遗址位于今宁波市江北区,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从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宁波地区就有了一定规模的建筑活动。

随着历史的推移,宁波古建筑不断发展演变。

到了明朝时期,宁波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古建筑,如天一阁、秦氏支祠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代表了当时宁波地区建筑技艺的高峰。

二、宁波古建筑的代表作1.天一阁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 1561 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的建筑面积约 2.6 万平方米,藏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2.秦氏支祠秦氏支祠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是明朝时期宁波地区的一座著名祠堂建筑。

秦氏支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建筑风格典雅古朴,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三、宁波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宁波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如天一阁、秦氏支祠等代表性建筑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和修缮。

其次,积极推进古建筑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高宁波古建筑的国际知名度。

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宁波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传承宁波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总之,宁波古建筑是宁波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宁波城市悠久的历史,更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瑰宝。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1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1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慈城调研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4公里,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1954年,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治。

千年的历史为慈城沉积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

体验日记:清早,我们调研小组来到慈城。

千年古城慈城,处处弥漫着古朴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它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宁波市唯一的省级古建筑群保护区,是江南最具唐代街区风貌的千年古镇。

建城于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为越王勾践筑,城址在慈城西南王家坝,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县城。

慈城古县城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表现在钟灵毓秀的独特风貌。

全城山水相映成趣,其中五磊山、太宗山等山脉丘陵构成“九龙戏珠、四灵围合”的朴素形态,姚江、城河等江河湖溪造就“四水归堂”的水系格局,城区穹隆起顶,街衢坤龟成形,生态环境秀丽清幽,凝聚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人杰地灵”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

(一)总体布局:慈城地理形式和山水格局颇为符合“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城址选择原则。

慈城地形历来为阴阳家所激赏,其地势“凭高原,面广野,九岭腾骤,二江吞吐,东据鹏鹤之浦,北枕黄牛之山”。

从阚山山顶极目四眺,城北群山连绵,山势高平如屏风横立,东山如龙旋延至南,西山如虎,雄居城西,南则平野十里,慈、姚两江襟绕其前,极目南望,古县治——城山渡清晰可见,河姆渡前隐青山,四明山遥列西南,双顶山、赭山几立平野,狮子山与清道山遥相唿应;城北为慈湖,是唐代开元间房琯所开,与东钱湖、月湖合称为明州三湖,风景清幽。

沿湖四周,旧时多有亭轩阁楼,县志载亭有名者十余个,今存师古亭。

湖中一堤,堤分湖东西两半,彩虹桥在堤上,与师古亭交相辉映,是为慈城依据传统风水说与天人合一之思维模式的体现。

古城规划特色,即路网格局,水系与路网共同形成双棋盘格局。

以孔庙、冯俞宅、甲第世家、师古亭等古建筑为标志,古城内留存学宫书院、祠堂牌坊、官宅和各式民宅,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

宁波字丰村古村落介绍

宁波字丰村古村落介绍

宁波字丰村古村落介绍
宁波字丰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

以下是关于字丰村的一些介绍:
1. 历史背景:字丰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先祖于明末清初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戴家迁入,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个村落依山而建,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传统习俗。

2. 古建筑:字丰村的古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以明清时期的建筑最为突出。

这些建筑大多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和灰砖石板,体现了宁波地区传统建筑的特色。

3. 传统习俗:字丰村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活动,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端午节的赛龙舟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 自然风光:字丰村依山傍水,自然风光优美。

村中的银杏树是字丰村的标志性植物,每年深秋时节,银杏叶黄,给整个村落增添了浓厚的秋意。

此外,村外还有溪流、竹林等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5. 文化价值:字丰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字丰村逐渐成为宁波地区的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宁波宁海最美8大古村落,去过一半的人少之又少

宁波宁海最美8大古村落,去过一半的人少之又少

宁波宁海最美8大古村落,去过一半的人少之又少来源:古村记1 箬岙村箬岙村位于一市镇南部,东面濒临三门湾,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耕读渔村。

明永乐年间(1403)褚裕卿、褚德卿兄弟自本县牛台迁此。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箬岙成为一块殷富之地。

从其书院、民居、经典的家具艺术,可见昔日的箬岙沉淀着深厚的耕读文化。

箬岙村地处三面群山环抱,东面有一出口犹如一堵大门,整个地貌形如燕窝,又若凤巢,村庄濒临三门湾,有独特的山水风光,乡风民俗,历史厚重,古宅、古居、古建筑精致。

村口有一个三角花坛,进村口右面有一处县级文物保护的“镇宁庙”,庙前有一荷花池,往前有一棵百年大樟树,穿村小溪从大樟树边流过。

传统建筑有:褚氏宗祠、镇宁神祠、植桂书舍、指南轩、近勇堂、过街楼、古城墙址等等。

2 中堡溪村“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这是宁海胡陈乡中堡溪村烙在游客脑海中的印象。

中堡溪村由方后、中堡、东山、河头等自然村合并而成。

水蜜桃的种植面积有3000余亩。

凭借农旅结合,中堡溪村先后获得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市新农村示范村”“市级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东山桃园景区已顺利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

地址: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3 许家山村许家山村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石屋和有着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石屋建造独特,弯弯曲曲的卵石路串成整个村庄,具有浓厚的山村气息。

许家山石头古村是宁波市内现有建筑群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东沿海山地石屋建筑群落的典范。

许家山村自从建村始,不仅保存着完整的石屋古村,同时也延续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片原生态的土地上,将传统的农家手艺“进行到底”:牵牛耕田、制番薯粉、做番薯烧酒、捣年糕、做竹编……地址:宁波市宁海县茶院乡许家山4 西岙村属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

村里有一座南宋年间建造的惠德桥,为浙江省级文保单位。

西岙村,古称西洲。

东晋,有人居息。

留存千年古刹--集福禅寺。

宁波乡村旅游景点

宁波乡村旅游景点

宁波乡村旅游景点
宁波的乡村旅游景点有很多,下面为您推荐一些著名的景点:
1.余姚柿林村:位于余姚市大岚镇,有着著名的丹山赤水风景区,这里环境优美,自然风光与古建筑交相辉映。

2.慈溪方家河头村:这个村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慈溪市龙山镇,拥有许多古建筑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3.宁波鄞州悬慈村:位于鄞州区鄞江镇,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村庄,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4.奉化岩头村:这个村庄位于奉化溪口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5.象山县“石浦村”:这是一个以石浦渔港为核心的村庄,这里保留了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化。

6.江北慈城:这里有很多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

7.宁海前童村:位于宁海县前童镇,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

8.宁海山呼湾村:这是一个沿海村落,拥有美丽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海洋文化。

9.象山石浦村:这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村庄,有许多渔船和海鲜美食。

10.宁波海曙区横街镇:这里有许多美丽的乡村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以上景点都是宁波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都有其独特的
魅力和特色。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访问当地旅游部门或咨询旅行社。

三生融合和乡村振兴策略

三生融合和乡村振兴策略

三生融合和乡村振兴策略概要:“三生融合”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有机结合,以发展村民生产为基础、以提高生态环境为依靠、以改善村民生活为目的,推动村民积极参与,从而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自我造血作用,也为乡土建筑景观、乡村文化特色等的保持、延续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本文以咸祥镇芦浦村为例,探讨了三生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策略。

1芦浦村现状芦浦村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村庄依山伴水,绿水绿荫。

村内有耕地2138.2亩,其中水田1356.9亩、旱地781.3亩。

整个村庄格局较规整,有公园、宗祠、小学等配套设施。

村庄内住宅年代分布不一,由西往东,建筑面貌逐渐更新,局部建筑破败。

目前村内多以老人为主,逢节假日年轻人回乡探亲。

通过对芦浦村的走访调研,可知其现状如下:(1)村貌方面:芦浦村部分建筑局部破败、空置多。

村内西面以老宅居多,部分已损坏,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甚至更早;东面建筑以上世纪70~80年为主。

整体村貌相对统一,空置现象较多。

(2)环境方面:芦浦村周边环境较好,但养护和管理不够完善。

例如村中现有一个1500平方米的公园,因缺乏管理,杂草旺盛,无座椅休息乘凉,基本处于荒置状态。

房前屋后、庭院绿化不够统一,较杂乱。

现有河道位于村中心位置,主要起防洪排灌作用,缺乏对应景观节点。

南侧农地主要为村民自主种植农作物,观赏价值较小。

(3)交通方面:芦浦村道路分级明显,沿线景观待升级。

现状主干道约8~10米,车型道约6米,两侧2~4米为绿化树池、花坛;次道路多以水泥路面为主,伴有青苔及杂草,雨天湿滑,出行不便;部分路面崎岖,堆放碎石杂物,有碍出行。

现有公交站点位于村广场位置,位置相对合理。

节假日年轻人回乡探亲时,村内停车位紧张。

芦浦村的现状是沿海不少村庄的缩影。

在调研中,不少村民表示希望通过乡村振兴工作改善村庄面貌,如增加一些锻炼场所及设施器材,方便广场舞、晨练等活动;开发旅游产业,为村民提供参与机会,如协助生产、售卖小吃特产等,这样整个村庄将显得更有活力。

宁波平原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分析_以走马塘古村落民居为例

宁波平原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分析_以走马塘古村落民居为例

第22卷第3期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V ol.22 No.3 2009年9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 NSEE ) Sept. 2009文章编号:1001-5132(2009)03-0430-05宁波平原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分析——以走马塘古村落民居为例蔡丽1, 戴磊2(1.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2.宁波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12)摘要: 实地调研走马塘古民居, 分析其建筑特征, 包括平面型制、内部交通组织、建筑形态特色等, 总结和梳理出具有宁波平原地区民居的型制和规律,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浙东民居和中国传统民居的系统研究内容.关键词: 平面原型; 变体型制; 过路; 南花戗中图分类号: TU-80 文献标识码: A宁波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东部, 近邻东海, 北濒杭州湾, 拥有丘陵山区、河网平原、长江深港等各具特色的地理特征. 在海洋文化和浙东学派影响和滋润下, 宁波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同时也孕育了风格独特、类型多样的民居建筑和村落风貌. “中国国土的地域多样性, 带来了传统乡土建筑的多样性”[1]. 宁波地区的传统民居根据其地理特点可分类为平原民居、山地民居、城市民居等, 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又可分为血缘村落和地缘村落、驿站村落、渡口交通村落等. 走马塘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 地处鄞南平原, 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 有着典型的浙东平原地理环境. 笔者以其村落传统民居为例, 着重分析和介绍宁波平原民居建筑特征和型制.1走马塘古村落概况走马塘陈氏先祖智慧而又勤奋, 守诗书礼仪, 重忠孝结义, 勤耕、勤读、崇尚儒学. 从宋代开始的历朝科举制度的乡试、省试、会试和殿试中, 走马塘共出了76名进士, 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古村落整体呈东西长约460m, 南北长约430m的方形面状格局. 四周环绕的护村河起着安全防卫的作用, 同时用多条漕滨和水塘将水源引入村子腹地, 水流从西北角进村, 从东南角出村. 漕滨即可饮又可蓄, 将水引入到村庄脉络的各村民点. 而水塘又是蓄水库, 这样双管齐下地保证了古村落水的供应. 村内河网有机规划和整治, 既满足生活功能需要, 又分界和丰富村落内部空间, 形成了强烈的领域感、归属感和安全感.走马塘村内现保存下来的传统民居主要以清代民国时期为主, 少量明代构架. 出仕做官或经商致富者的大宅以院落群的形式出现, 其中以日、月、星三房居住的前新屋、中新屋、后新屋是大宅民居的代表, 还有数量较多的独户独院的小宅民居. 民居大部分采用传统土木做法, 木结构承重,收稿日期:2008-10-21.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网址: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科研基金(XY0600056).第一作者:蔡丽(1979-), 女, 安徽合肥人,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历史建筑学. E-mail: lilycai1979@第3期 蔡 丽, 等: 宁波平原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分析 431空斗砖墙维护. 近代西学东渐, 有部分民居局部吸收了西式做法, 如砖墙承重, 砖拱窗过梁、浮雕门头等, 创造了中西合璧的混合效果.2 民居特征分析2.1 平面型制“浙江民居的平面类型有很多, 有不带天井的各类散屋, 有带天井的各类天井院”[1]. 在以家族为主体的血缘宗法村落里不乏有声明显赫的大户望族, 也有平常的独门小户, 他们居住的宅院要求各不相同, 但家庭人口结构无论复杂还是简单, 其聚居的民居都能找到共同的原型. 2.1.1 民居型制的原型走马塘为代表的宁波平原地区民居型制是以“一横两纵前后明堂”的H 型平面单元为基本原型(图1), 通过串连、对接、放大、变形, 形成各种变体, 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图1 平面原型示意图“一横”是指民居内的正房, “两纵”是指对称布局, 夹着正房通长的厢房排屋. “横”一般位于“纵”的后半部, H 形的主体建筑平面与院墙形成2个主次不同的天井, 宁波当地人称天井为“明堂”. 入口采用门屋或墙门形式, 门屋在对称中轴线上, 墙门位于东南角, 当地称后者为“青龙门”.主体建筑一般内部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木结构, 外部空斗砖墙围合, 双坡硬山形式的二层楼屋. 沿明堂四周设檐廊, 组织交通, 遮荫避雨. 正房多数为“一明两暗”三开间形式. 明间做堂屋, 宁波俗称“堂沿”, 两暗为长辈的居室. 两侧厢房房间数较多, 一字排开, 没有明显主次之分. 正对明堂的明间用作居室、厅堂, 其他暗间为厨房等附属房间. 正房明间面阔4~5m 左右, 进深较大, 最深达11m, 一层多数沿中柱设木版隔墙分成里外2间. 厢房开间面阔3~4m 左右.南明堂最开阔, 一般接近于方形, 石板地面, 为主要的室外公共活动场所. 北明堂成东西狭长的天井院, 种植盆景花草等; 有时厢房排屋“两侧再设占地不多的狭长天井”[2], 即与东西院墙间留有缝隙形成进深浅、南北狭长的东西明堂, “进一步改善厢房的通风”[2]和采光.较富裕的平民小户“为创造一个封闭、独立而安适的生活环境, 投资又不大”[2], 常采用规模较小H 型平面.2.1.2 3种基本变体型制H 形单进平面的基本模式通过3种方式的变化满足人口众多、结构复杂的大户望族的居住需求, 营造出不同性格的空间氛围(图2).一横多纵纵向对合纵横双向图2 3种基本变体平面型制(1) 院落横向扩展, 主院和跨院并联, 变成一432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横多纵的形式. 纵向平行的厢房间距较窄, 跨院纵深狭窄. 通过廊亭和透花隔墙将跨院隔成二、三个小院, 方便单元小家庭的生活居住, 弱化狭窄感, 丰富庭院空间.(2) 院落纵向对合延伸, 扩展成“日”字型平面, 形成纵深串联的二进院、三进院. 共用的外院墙变成了划分内外院落的塞口墙, 强调纵向轴线, 墙上轴线正中位置设石框二墙门(仪门), 两侧为磨砖影壁.(3) 综合运用串联和并联方式, 增加建筑规模, 丰富庭院层次, 构成了多路多进、纵横交错、院中有院的空间形态.2.2民居内部交通组织有序大户型民居内部以檐廊、弄堂、过路和廊亭为主要交通组织形式, 连接多进多路的纵横院落. “外檐设廊是浙江民居的普遍特点”[2]. 厢房的檐廊向北延伸为正房两侧的弄堂变为直接连通前后明堂, 对应正房的檐廊左右延伸为厢房弄堂通向东西明堂或偏院. 弄堂内沿木壁设置木楼梯解决垂直交通关系.形式上正房和厢房一横两纵联成一体, 在结构上却脱开, 各自有纵横独立的柱网关系, 两者都采用二层木结构硬山墙形式. 如果各自为政, 势必造成雨天交通不便, 需要从结构上和交通组织上将正房和厢房联系起来, 于是垂直于厢房延伸出过路连接正屋. 结构上, 正房廊柱一般会纵向正对应厢房的一榀廊柱梁架, 正房檐廊进深纵向对应厢房的开间则为弄堂. 过路从正房山面廊柱起, 开间跨到厢房廊柱, 进深为对应的厢房开间, 这样无需另加木柱支撑, 利用正房山面檐柱或山墙以及厢房廊柱和檐柱承重. 上部屋面双坡人字顶出挑, 覆盖厢房檐口与正屋山墙空挡. 正房山面与对应厢房廊柱间设置前后两面槛墙隔断, 形成耳室空间. 当地人称这种交通组织的节点为“过路”(图3).正房和厢房本可直接垂直交接, 因为正房进深过大, 直接垂直交接必然会导致交接处的厢房产生很多采光和通风不好的暗间. 为提高厢房的使用效率, 厢房与正屋脱开, 用进深小的过路来连接, 留出空挡给厢房采光. 而从南明堂向北看过去, 过路将正房和厢房在立面上联成一体, 取得檐口的平齐效果. 过路一层, 其屋脊和屋面与对应的厢房相齐平, 如过路两层, 则与环明堂设置的二层内廊道连通形成回马廊, 分层处加腰檐, 和厢房拉齐前廊檐口, 完成整体的屋面交接效果.在走马塘民居内, 檐廊组织水平交通, 弄堂解决垂直交通问题, 过路则是综合作用的产物, 它既是交通联系的节点, 又简化了结构施工, 改善了厢房采光条件, 也满足了统一造型的要求.多纵平行的厢房排屋之间用单开间单进深的人字坡廊亭联系, 其位置与厢房弄堂对应(图2). 它将左右狭长的跨院划分若干小院落供给小家庭使用, “划一个大空间为几个大小不同的空间, 造成变化和对比”, “避免一望到底”. 根据小院落封闭的不同程度要求, 柱间设槛墙槛窗或花格砖墙. 院落之间隔而不堵, 层次丰富. 有的廊亭设二层, 连通二层环院廊道, 下雨天人们也可上下穿行于各个院落间. 廊亭起了补缺和完整横向交通关系的作用, 强化了民居内部交通组织的体系感.2.3独特的开放式建筑形态防盗防火需马头墙, 观景看人造南花戗. 走马塘内沿街沿河的民居, 为了临街看人、面池观景, 获得更好景观和朝向, 南山墙面采用硬山歇山的独特处理手法, 当地人称“南花(划)戗”, 使厢房山面成为了建筑形象的主角.山墙原本可依势做成阶梯状, 上部留出人字硬山墙头, 此为传统的对外封闭格局. “南划(花)图3 过路位置示意图第3期蔡丽, 等: 宁波平原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分析 433戗”形式则不同, 在对应厢房二楼窗台高的位置, 在山墙面挖出长度约为厢房正身通进深的方形拗口, 露出一排雕花窗扇. 人字硬山墙头则向内缩进, 山面顺势架起单披檐保护木花窗, 拗口两侧的马头墙剁撑起出挑深远而又高高翘起的“戗角”, 披檐突出于平板的山墙面外. 整个形态立体灵动, 在封闭严整的山墙背景中尤为枪眼, 如同盛开的剑兰点缀在的灰墙黑瓦世界里. 民居一般为一横两纵, “南花戗”会成对出现. 规模大者, 一横多纵, 以中新屋为例, 四路厢房围绕大明堂对称布置, 南立面上出现4朵“南花戗”争奇斗艳的壮观场景. 还有的临街民居彻底取消了马头墙跺, 二楼木檐柱直接撑起“戗角”. 厢房二楼南端尽间三面开排窗, 远观如凌空的厅阁, 架于一楼空斗外墙坚实底座上, 上下虚实对比强烈, 更显“花戗”飘逸飞扬(图4).图4 中新屋南花戗3小结3.1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共性走马塘民居反映中国传统民居的不少共同点, 如建筑主体多为两层木结构楼屋, 外设高墙围合内院, 对外封闭, 对内开敞, 注重装饰. 平面形制有基本原型, 并在一定条件下组合变通. 平面院落布局规整, 可按纵向横向扩展延伸.3.2平面型制反映“礼制至上, 居住次之”布局原则平面型制显示出走马塘民居内真正适合居住的南北向房间, 即主院落的正房占整个房间数量的比例很少, 而南北通长的厢房排屋里大部分东西朝向的房间为居住空间. 在调研中发现正房明间等级最高, 设置六扇格扇门, 平时不开启也不住人, 只在祭祀时打开使用, 为家族的祭祀中心. 正房左右次间为长辈居住, 通长厢房排屋为晚辈房间, 厢房中采光差的暗间一般作为厨房等辅助用房. 正房南面明堂开阔规整, 并满铺方形石板. 明堂内不种花草盆景, 除方便平时的生产生活, 也是正房明间室内祭祀空间的室外延伸. 过年过节, 家长带领家族众后辈在南明堂上行礼祭祀. 北明堂面积小且狭长, 有水井和植物, 为生活内院.民居内最中心的位置, 最好的朝向让给先人, 长辈居其左右, 体现其在家族中等级较高; 而晚辈子孙住在东西向朝向较差的房间, 这说明走马塘古民居采用以宗法礼制至上的布局方式. 即使院落横向扩展, 增加的仍是左右对称的南北向的排屋, 一直保持者祭祀空间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保证祭祀中心的向心性和凝聚力.3.3在坚持宗法礼制的前提下, 积极追求舒适实用的人居环境3.3.1 内部空间既有礼仪感, 也有人情味.民居整体的内部空间给人感觉更加舒适和开敞. 正房的通面阔和通进深较大, 南明堂开阔方整, 适合生活生产. 内部通过檐廊、弄堂、过路等形式来组织民居的院落间的交通和通风等. 整齐有韵律感的檐廊柱列环绕有礼仪作用的南明堂对称布置, 院落整体内界面统一庄严而有秩序, 同时也创造了从室外明堂到半室外檐廊再到室内房间的多层次过度. 檐廊灰空间是民居里最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地方, 人们在其中休息、劳作、聊天、晒太阳.所以走马塘古民居有庄重而不威严的气质, 兼有秩序精神和舒适生活的双重作用3.3.2 民居中的南花戗和过路反映了灵活变通的建造方式及务实享受的生活态度临街面水的厢房排屋山墙采用了宁波独特的南花戗形式, 可开敞的立面排窗, 飘逸向上的翘角屋檐是对传统民居保守内向的形象的一种全新突破.说明人们有改善生活条件和接近美好事物的434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愿望并积极付诸于行动, 反映出宁波人能不被陈式所限定, 有积极务实的处事态度. 南花戗采用的硬山悬山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唐宋遗风, 因为它是把歇山山面作为主要的立面因素, 积极突出屋顶的形态而不是反映山墙的外形, 这是宋画中古建筑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过路的作用也非常灵活和实用. 在维持正厢房结构各自独立的前提下, 彻底将正房与厢房屋顶脱开, 抛开了复杂的屋顶交接问题. 过路的设置将正房和厢房屋面局部连接, 从而保证了南明堂内立面上统一连贯, 同时不影响正房与厢房的交通问题, 也积极改善了厢房采光.3.3.3 民居内部装修精致而不奢华民居内部整体的装饰丰富而不繁复. 大木作装饰不破坏承重构件的力学作用, 不在梁枋上进行立体深度雕刻, 主要采用浅雕和线刻, 或通过卷杀等柔化梁枋形象. 尤其是月梁和廊下单步猫拱背梁, 四角滚圆的梁肚截面, 饱满的梁身曲线, 梁两端头做成方截面插入斗栱或柱身, 其构造方式和形象反映了唐宋建筑的某些细部特征. 小木作以窗格扇装饰为主. 窗格扇内花心一般采用棂木拼接的简单几何纹, 不用木雕繁复的菱花纹或整版透雕. 外山墙石花窗主要采用宁波当地石材, 装饰花纹和内容卍有钱纹、字纹、吉祥如意字样等, 直接表达出祈福和求财的愿望. “传统民居这种实实在在的实用性, 真实性, 可见一斑”[3].总的来说以走马塘民居为代表的宁波平原地区民居建筑在平面布局和型制规整而有逻辑, 在坚持宗法礼制的基础上灵活变通, 细节处理上更实用, 突破传统的限定, 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形态效果, 建筑细部简洁自然, 这些都反映了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大胆、务实、思想. 它是宁波众多类型民居建筑的一种, 也是中国传统民居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将是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候幼彬, 李婉贞.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历史研究所. 浙江民居[M].2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3]单德启. 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ce of Plain Areas in Ningbo:A Case Study on Zoumatang VillageCAI Li1, DAI Lei2( 1.Faculty of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2.Ningbo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Ltd. Co., Ningbo 315012, China )Abstract: On-site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by taking the residence in Zoumatang village as a live example on its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clude pattern planning, regional traffic system, building material selection, architecture style, etc. The residential patterns and rules are summarized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with Ningbo local plain area residential features. The study results further enhance and perfect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e traditional living situation and residential patterns for the eastern Zhejiang residential communities.Key words: model of plan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of model; pass way; NanhuaqiangCLC number: TU-80 Document code: A(责任编辑 章践立)。

鄞州历史文化

鄞州历史文化

鄞州历史文化
鄞州区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

1973年冬在蜃蛟乡三联村卢家桥发现的原始公社遗址,已有5000年的历史,其文化年代相当于河姆渡文化第二层。

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两字合成。

顾祖禹《读史方舆论纪要》称:“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

赤堇山或称堇山,在今奉化境内的白杜。

鄞县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

秦灭楚后,于公元前222年置鄞、贸阝、句章三县。

汉袭秦制,仍置三县。

东晋时刘裕戍句章,筑句章新城于小溪镇(今鄞江镇)。

隋初三县合一,总称句章县。

唐时改为贸阝县。

五代初改为鄞县,从此鄞县名称沿袭至今。

北宋时,鄞县先后析出6个乡,或置昌国县(今舟山定海区),或划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北仑区),此后县境辖地稳定少变。

宁波市区过去一直为鄞县县治,原称明州,明朝时为避讳,改名为宁波。

解放后宁波析出置市,鄞县先后为宁波专区(地区)及宁波市辖。

鄞县在历史上地位重要,汉至南朝为大县,唐时为上县,宋时为望县,元时为上县。

自隋至清末鄞县(句章、贸阝县)均为为附郭县,县治(小溪、宁波)历来兼为州、府、路、道的治所。

民国以来,鄞县也是道、省辖行政区、专区的首县。

秦时所置的县,全国至今仍保持原名的已为数很少,鄞县历二千多年的漫长时代仍保持着始置时的原名。

2002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而设立为宁波市鄞州区。

宁波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宁波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宁波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宁波传统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宁波传统文化的现状,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保护和传承宁波传统文化。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社区和学校等不同渠道进行调查,了解公众对宁波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

2. 访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宁波传统文化传承人、学者和普通市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意愿,以及传统文化在他们生活中的体现。

3. 实地考察:走访宁波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场所,如博物馆、寺庙、古镇等,观察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调研结果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市民对宁波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只有少数人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

2. 访谈结果表明,宁波传统文化传承人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并且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

然而普通市民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和了解,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漠不关心。

3. 实地考察发现,宁波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场所在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受限于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不足,吸引力较弱。

四、存在的问题1. 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机会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导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有限。

2. 传承困境:宁波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逐渐老去,没有培养和引进新的传承人才,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

3. 缺乏宣传推广:宁波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吸引力较弱,无法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活动。

五、建议1. 加强教育:学校应将传统文化列入必修课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

2. 培养传承人才:设立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引导和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提供传承人才的培训和支持。

3.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对宁波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加宁波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宁波鼓楼调研报告

宁波鼓楼调研报告

宁波鼓楼调研报告宁波鼓楼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近日,我们对宁波市鼓楼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旅游吸引力以及对地方社区的影响。

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观察、访谈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对鼓楼的全面了解。

二、鼓楼的历史背景宁波鼓楼位于江北区福明巷,始建于北宋,经历过多次修复和扩建。

在历史上,鼓楼一直是宁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它曾是宁波古城的门户和放鼓打点的场所,目的是告知市民时间和警报。

三、鼓楼的文化价值宁波鼓楼作为宁波古城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见证了宁波的发展和变迁,是宁波作为渔业和海上贸易重镇的象征。

鼓楼内收藏着许多历史文物和文献,展示了宁波古城的建设和文化传统。

四、鼓楼的旅游吸引力鼓楼作为宁波市的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可以在鼓楼欣赏到古建筑的风采,了解到宁波的历史和文化。

鼓楼周边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天一阁、外滩等,使宁波古城成为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五、鼓楼对地方社区的影响鼓楼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当地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鼓楼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场所,带动了周边的商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同时,鼓楼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和学习机会。

六、总结和建议鼓楼作为宁波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对当地社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鼓楼的保护和管理仍需加强。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对鼓楼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加大对周边商业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提升力度,以更好地发挥鼓楼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推动宁波旅游业的发展。

以上是对宁波鼓楼调研的简要报告,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以推动鼓楼及宁波旅游业的发展。

探村鄞州|走马塘村,宁波首屈一指古村落,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探村鄞州|走马塘村,宁波首屈一指古村落,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探村鄞州|走马塘村,宁波首屈一指古村落,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一直以来被称为“宁波第一村”,走马塘村古韵之美,备受称誉。

村落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姜山镇,有“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之美誉,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据历史记载,它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公元988年),当年陈氏从江苏长洲迁此歇脚居住,至今已逾千年。

当时长洲进士陈矜任明州知府,死后葬于茅山,其子为父守陵,带家眷定居走马塘,遂成为今走马塘人的祖先,至今已传38代。

当穿过村口标有“中国进士第一村”的牌坊,步入走马塘村里,你会被眼前的古建筑群所惊讶,而且还会感觉到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风情扑面而来。

走马塘是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除了村口的牌坊等设施是近年来新建外,其余民居、祠堂、老街、古树等都是祖宗遗留下来的,有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且保护得还不错。

五座相同风格的古建筑一字排开,高耸的马头墙与四周的灰墙黛瓦交相映辉。

在屋前的池塘里,尽管目前还没有长出怒放争艳的荷花,但是碧叶亭亭、玉洁冰清,微风吹来轻摇曼舞。

只有0.1平方公里的面积的走马塘村,河道环绕,名人辈出。

据记载,宋明清时代,村里贡献出了76位进士,153个官吏。

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进士村”。

据说在光绪年间,村落里百米长的老街有元顺、森茂、恒昌、公和、同和等二十多家店铺,专卖绸布、零货、百货等,相当热闹。

虽然现在的老街显得有点冷清了,但依昔可见当年繁华。

村名的来由,据说是“古时候,任何一位官吏来这里,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一律徒步进村,所以马匹都是从池塘的石板路走进来的,不是被人骑进来的,那是对这个村落的敬重”。

古村记编辑整理自网络,欢迎关注古村记头条号(微信号交流:gucunj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鄞州区传统村落调查与分析
【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传统村落的调查,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传统村落的现状、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历史建筑、特色建筑
1、研究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关于”古村落的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讲话精神和加强保护工作的指示,摸清我国传统村落底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改善,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于2012年初,联合发文《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

《通知》中提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

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我们对鄞州区内的11个传统村落进行了调查。

作为宁波市的首次传统村落的普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以及生存状态。

2、以宁波市鄞州区传统村落为实例分析传统村落的现状特点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具体分三大类,传统建筑风貌完整的;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

我们对11个传统村落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鄞江镇鲍家墈、鄞江镇它山堰村、高桥镇大西坝村、高桥镇新庄村、横街镇凤岙村、章水镇蜜岩村、章水镇李家坑村、东吴镇勤勇村、姜山镇走马塘村、塘溪镇沙村、塘溪镇雁村)。

从村落现状基本信息、村落总体布局特色分析、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单体调查分析、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村落基础配套设施现状调查等方面入手。

文章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面做阐述。

2.1、村落现状基本信息
我们调查的宁波市鄞州区11个传统村落中形成年代普遍较久远,元代以前有8个,明代有2个,建国以后1个。

村落形成原因以迁建为主。

人口700—1500人。

村域面积0.6-4.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平原有6个,山地丘陵1个,平原与
丘陵结合地带1个,低山丘陵谷地3个。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0.6-2.5万元不等。

村集体年收入:4万—200万不等。

村产值较高的产业主要以农业和小型工业为主,有:蔺草种植、大棚农业、花木、水稻种植、林业、贝母、茶叶、橘子、蔬菜种植、土地租赁、家庭式五金、冲压制品制造加工业、磁性器材、塑料等。

从村落现状基本信息分析,宁波市鄞州区传统村落形成年代比较久远,人口较少,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较少,而且收入主要依托土地。

在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前提下,要老百姓主动拿出不小的资金去维修、保护古建筑,难度可以想象。

村集体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不太可能拿出大笔资金去保护古建筑。

靠村内产业支持或者社会募捐、民间资助也是廖廖无几。

很多古建筑已经破败不堪,却眼睁睁地看着她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要保护的前提就是做好保护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合理有序的进行保护和利用。

我们调查的11个村落中只有2个有做过村庄保护规划。

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状况中只照常使用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的村落有8个,发展旅游和服务业3个。

虽然我们11个村落中没有废弃不用的,但也没有以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保护的村庄。

村落中一般以中老年人、外来人口为主,很多年轻人已搬离传统村落,年龄结构老龄化,使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缺失,要想永续保留好传统村落,如果不加以保护,被废弃不用的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长。

大量的传统村落还是要依靠自身特点,在保存好自身格局和特点的前提下,适当发展旅游和服务业,得到的集体收入用于传统村落内历史建筑、特色建筑的修缮,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的完备,这样良性循环以得到永续利用。

2.2、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单体调查分析
从调查走访的11个村落中,可以得到很多宝贵的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单体。

累计传统建筑70余座。

多数以非建筑群形式存在。

各个村落内埋藏着古建筑艺术瑰宝,是我们学习古建筑的博物馆。

我选取了一小部分来展示她的魅力。

2.2.1、屋顶
一般民居主要是以硬山式屋顶为主,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在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住宅建筑中,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

在走马塘拍摄的照片中,歇山式屋顶就比较常见了,与硬山式和悬山式屋顶相比,歇山顶在建筑的等级上还是很高的,这个也证实了走马塘村名人辈出,走出过76名进士,有“中国进士第一村”和“千年文明古村落”之称。

2.2.2、墙壁等砖石构件
防火墙的在我们调查的几个村落中比较常见,是用砖砌的山墙或者墙体,具有防火作用,在现代人看来,防火墙的艺术性已经超越了她原来的功能。

村落中特色建筑的墙体主要是砖墙,即用青砖砌置而成的墙,硬度大,比较
坚固结实,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除去斑驳便是坚韧。

古人还在墙面上进行装饰,如在墙面镶嵌石雕。

有的墙面直接做成石影壁,石影壁就是石砌的影壁。

全部由石头砌筑而成,有些有雕饰,有些只加一点抹灰,有些素面石影壁,因为石块加工非常细致,甚至有方砖影壁的壁面效果,在这次调查中就有拍摄到素面石影壁。

还有其他一些石材构件比如柱础、石窗等,都已经成为艺术瑰宝。

2.2.3、木构件
传统村落里的特色建筑一般是以木结构为主,这里看到的比较多的是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构架,它是在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层层叠落直至屋脊。

抬梁式结构复杂,要求加工细致,但结实牢固,经久耐用,且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还能产生宏伟的气势,又可以做出美观的造型。

斗拱是特色建筑中不得不提的构件,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度,也是中国古代木构或仿木构件建筑中最有特点的部分。

斗拱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多用在较高级的官式建筑和皇家建筑中,出挑越多等级越高。

这次调查就有出挑较多的斗拱,可见该建筑的原主人地位很高,这个在一般民居中是见不到的。

还有雕刻着花纹并做出花盆造型的金柱、还有雕刻着各种兽头动物形状的雀替、还有雕着桃花的出挑梁,都是散落在这些传统村落里的艺术品。

2.3、村落基础配套设施现状调查
经调查发现11个村落中现有设施状况中入户自来水、垃圾收集设施、已改造电网、有线电视拥有量为100%,但是公交站点、卫生室、消防设施、排水设施有个别村落还没有配套,入户煤气的拥有比例相当少,较为欠缺。

3、宁波市鄞州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科学保护和修复改造传统村落。

提高居住质量,追求生活舒适,也是传统村落村民对现代生活的需求。

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与加快村庄建设的关系。

要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并严格执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村庄建设必须考虑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需要。

控制保护规划区内的建设,与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环境相协调,并且融为一体,不得随意开发建设。

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加快新农村、新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新农村和城镇新区建设,达到保护利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德启.中国贵州民族村镇保护与利用[J].建筑学报.2004,50(6):7-10
[2]吴玲.“历史文化名村”不搞终身制好[J].民主,2007(6):48.
[3]曹丽娟.从世界遗产到国家遗产、地方遗产体系[J].城市规划,2004,28(8):65-68
[4]王成新.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3):257-26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