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哲学易错知识点几例题命题分析 辩证法部分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 专题12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易混易错点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 专题12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易混易错点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2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易混易错点主标题: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联系、整体与部分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存在如下易混易错点: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均因表述不全面而错误;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这二者均具有客观性,那种认为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观点是错误的;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部分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等同的,这些观点均不正确。

1.(xx江苏单科32)下图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A【解析】解答漫画题,首先要求学生读懂漫画,理解漫画的本义和寓意,本题漫画中“运土”之人,只顾挖土,而不考虑将土运出去,是孤立地看问题,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就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无关。

2.(xx海南2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明显错误,稳定的联系也是存在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据此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高考哲学易错知识点几例题命题分析辩证法部分

高考哲学易错知识点几例题命题分析辩证法部分

标题:高考哲学最新易错题精选及命题分析: 辩证法部分资料来源:中国京翰教育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

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没有特殊的食用价值,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巨大),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

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2.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甚至相信“意念移物”,这是: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可以分为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两种基本类型。

客观联系又称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是事物原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联系是指人们从某种特定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出发,对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所做的人为改变和主观臆想。

唯物辩证法要求从客观联系出发,依据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认识客观事物,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来的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均根源于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就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事物的自在联系是靠人去揭示的,事物的人为联系是靠人去建立的。

事物中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的自在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就存在于物质世界,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不断深入地把它们揭示了出来。

事物中人为联系的建立则体现出人类实践的能动性,使自然在人为的联系中变成一个“人化”的自然。

当然事物的人为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时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2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易混易错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2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易混易错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2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易混易错点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易混易错点主标题: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易混易错点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1.首先解决的矛盾,不一定就是主要矛盾。

区别主次矛盾只能从性质、地位和作用来判断,而不能根据解决的先后顺序来决定。

在特定的环境中,往往是首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更好的解决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自然解决了。

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起着支配和决定作用,在解决矛盾时,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善于抓住中心,抓关键,只要这样,才能顺利的解决其他矛盾。

人们既要集中力量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又要适当去处理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主要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唯一矛盾。

所有矛盾都要解决,不过主要矛盾是绝世事物发展的关键,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的解决,但是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4.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不起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决定事物的性质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对事物的性质起着一定的作用,因而,不能说是不起作用的。

1. (2015年高考安徽卷)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①②B.①③C. ②④D. ③④本题答案为C试题解析:①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故排除;③说法过于绝对,违背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故排除。

选项②④是正确的,因此答案为C。

2. (15年浙江卷)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1。

政治哲学常识易混易错知识点集锦

政治哲学常识易混易错知识点集锦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知识点集锦一、唯物论部分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如物质就是有形的实体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3、自然现象是物质现象,社会现象就是精神现象4、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5、正确的意识可以直接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6、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部分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凡是先行后续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3、任何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二)发展部分1、变化与发展只是提法不同2、静止就是绝对不动3、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4、外因的作用有时非常大,可能离开内因单独起作用5、矛盾越多,事物发展起快6、质变比量变更重要7、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结束(三)矛盾观点部分1、矛盾就是差异,差异就是矛盾2、任何每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3、矛盾分析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的关系5、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6、重点论就是一点论,就是抓重点一疑难点1、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难点第一、原因:其一,从能力上看,学生还缺少辩证的思维能力,要么是这样,要么是那样的思维习惯一时难以扭转。

其二,从具体把握观点来看,学生会认为:人们既然可以有意识地发行自然物的形态,属性,那么改造了的、发生了变化的自然物是在意识之后出现的,因此就不就不应说这一部分自然物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第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划清“人的意识的对自然物的改造”,同“自然物的改变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之间的界限。

抓住改造自然物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和使自然物人工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规定,从而说明人们只有以自然物的客观性为前提,为基础,才能产生某种愿望,也只有符合自然物客观性的意愿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即能不能改造哪个自然物怎样改造那个自然物,还要以社会本身的实践条件为转移,人的意愿起不了决定作用。

2020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辩证法部分

2020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辩证法部分

2020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辩证法部分【辩证法部分】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注意: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P56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注意: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P554、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注意: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P57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P57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两对关系具有共性方面,即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更强调层次性、有序性。

系统和要素关系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没有)P588、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注意:不一定。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9、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P58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注意: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性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P63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注意:前对后错。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注意:前两句对后一句错。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P661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注意: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6614、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注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高考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哲学易错知识点在高考中,哲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科,常常被考生们所忽视或者理解不透彻。

然而,哲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和思想常常能够为人们提供重要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以下将针对高考哲学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哲学题目。

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哲学中,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较为基本的理论观点。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人的意识形态,而唯心史观则主张意识决定物质,即人的意识决定了物质的发展变化。

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十分重要,往往会出现在高考中的选择题或者简答题中。

二、认识论中的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在认识论中,主观唯心论主张只有主体能够产生认识,即认识完全依赖于主体。

而客观唯心论则主张认识不仅依赖于主体,还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

对于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辨析是高考哲学试题中常见的考点。

三、形而上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在哲学中,形而上学强调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实质进行分析,认为事物的本质是恒定的、不变的。

而辩证唯物主义则主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须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形而上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理解,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哲学试题。

四、主观与客观在哲学中,主观和客观是常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

主观强调个体主体的感受和认知,而客观则与个体主体无关,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考生需要明确主观和客观的区别,以确保正确理解和回答相关试题。

五、价值观念哲学中的价值观念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主题。

价值观念包括道德观念、人生观念和世界观念等,与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相关。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及其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影响,以便在高考中恰当地回答相关问题。

六、伦理学与道德学伦理学和道德学是哲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但是常常被考生们混为一谈。

伦理学关注的是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合理性,而道德学则研究道德的本质和意义。

对于伦理学和道德学的区别理解,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在高考中应对相关试题。

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剖析

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剖析

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剖析易错点1: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同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二是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世界。

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可见,不能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同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易错点2: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作用。

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才能起积极、促进的作用,而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则起消极、阻碍的作用。

注意:在哲学常识中,凡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如社会意识、价值观、认识、理论等,在涉及其反作用时,都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其性质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就不同。

易错点3:把物质的唯一特性等同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的。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则是运动,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

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但在其所有的属性中,运动属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易错点4:先行后续关系就是因果联系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发生在后,原因和结果表现为先行后续的关系。

然而,并不是任何在时间上先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虽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也构不成因果联系。

可见,事物之间要构成因果联系,必须同时具备先行后续、引起与被引起这两个特点,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构成因果联系的根本特点、是其本质特征。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易错点撷要学法指导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易错点撷要学法指导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易错点撷要学法指导[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的过程,具有能动性,是主观的)5、所有的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6、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7、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很多分支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8、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9、规律有好坏之分。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辩证法部分]10、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1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1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整体中)13、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

(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014、2015两年高考哲学易错点

2014、2015两年高考哲学易错点

2014-2015年高考哲学中出现的易错点哲学第一单元部分:1、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3、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4、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5、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唯物论部分:1、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2、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

3、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4、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实现对自然的征服。

5、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6、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7、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8、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区别。

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0、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认识论部分:1、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2、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3、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4、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5、先知后行重在知。

6、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7、人们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的完整认识。

8、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9、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辩证法部分:(一)联系观:1、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2、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3、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4、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5、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6、事物的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7、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8、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9、实践活动可以隔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二)发展观:1、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2、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4、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5、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6、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7、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高三哲学生活易错知识点

高三哲学生活易错知识点

高三哲学生活易错知识点在高三阶段,学生们将面临着紧张的学习压力和重要的高考。

作为一个哲学学科的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易错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个高三哲学生活易错的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考试。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容易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物质是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意识是根本,物质是意识的表现。

因此,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于学生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重要方法论,它强调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否定之否定等基本原理。

学生们在学习辩证法时,常常难以理解其中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思维方式。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加深对辩证法的理解。

三、人的自由意志与社会的决定作用在众多的哲学思想中,人的自由意志与社会的决定作用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学生们往往会陷入二者的对立中,难以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要全面理解人的主体性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唯有正确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四、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会将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混淆在一起。

伦理道德强调的是人的思想、良心和社会责任,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准则;而法律规范则是国家或集体对人的行为作出的强制性规定。

明确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区别,对于正确判断和处理一些纠纷和道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在学习高三哲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方法。

例如,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辩证思考、综合判断等。

这些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扩大思考视野,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因此,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考政治易错点14 辩证唯物论(解析版)

高考政治易错点14   辩证唯物论(解析版)

易错点14 辩证唯物论易错题【01】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矫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

意识的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这种反应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易错题【0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源于现实并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理论可以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矫正]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01(2021·辽宁·高考真题)气象观测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科学观测的不同阶段。

20世纪以来,随着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技术不断发展,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增强。

人们通过对气象目标的探测、识别与评估,能够有效规避危险。

这表明()①对气象的认识是人类建构与自然关系的开始②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③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为探究自然提供先进的手段④气象观测设备作为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和加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详解】①:对气象的认识有利于人类建构与自然关系,但不是二者关系的开始,故①不选。

②: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实践,而不是源于对自然的好奇,故②不选。

③④:随着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技术不断发展,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增强。

人们通过对气象目标的探测、识别与评估,能够有效规避危险。

这表明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为探究自然提供先进的手段,气象观测设备作为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和加强,故③④入选。

故本题选D。

哲学易混易错知识汇集

哲学易混易错知识汇集

哲学易混易错知识汇集一、唯物论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易错观点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2.关于物质和意识的易错观点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3)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4)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易错点1)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4)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5)克服主观主义的错误必须使客观实际同主观认识保持一致。

二、辩证法1.关于联系的易错观点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4)凡是具有先行后续特点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

5)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互为因果、彼此制约的,都处于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2.关于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易错观点1)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3.运动和发展易错点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4.规律易错点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2)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地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3)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4)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唯物论辩证法易错点汇粹

唯物论辩证法易错点汇粹

43、认识指导实践,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都能推动实践的 发展。
44、实践活动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因而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而正确的实践产生正确的认识, 错误的实践产生错误的认识。(错误的实践也会产生正确的 认识。) 46、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物质的反映。 47、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都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 48、读书、教学、种田、吃饭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唯物论与辩证法易错点汇粹
49、人类的两大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是实践。 50、盲目的实践活动就是无目的的实践活动。(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 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它是存在的,而无目的的实践活动不存 在,因为任何实践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51、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
哲学(1-6课)易错点
1、哲学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4、哲学是关于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的是具体规律。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哲学(1-6课)易错点
2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6、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是矛盾的。 27、有绝对真理,也有相对真理,因而真理是绝对的。 28、理论不用就是摆设,说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29、真理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
30、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说明实践是认识
哲学(1-6课)易错点
19、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符合主观。 2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性,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易混易错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易混易错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易混易错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易混易错点主标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副标题:明确高考考查重点,辨别易混易错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普遍性特殊性难度:3重要程度: 5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1.不能把矛盾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与其它各种事物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即只对立不统一,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

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事物的特殊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而普遍性则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个性,只是概括出了他们的共同本质。

因此,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或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5.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等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者是有严格区别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中的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意义。

二者具体内容也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强调矛盾各有其特点,反对一刀切;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说明从实际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例如:1.(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22)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

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

高考政治 几个哲学易错点

高考政治  几个哲学易错点

2012高考政治几个哲学易错点一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易错点及分析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剖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所以我们只能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剖析: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只有科学的哲学才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剖析: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关于规律的客观性的易错点及分析1.人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改造或消灭规律,人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以趋利避害。

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3.规律没有好坏之分。

规律不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

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

三关于意识的常见误区及分析误区一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是借助于实践这一中间环节去促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的。

误区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指导、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误区三意识具有独立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这表明意识具有依赖性,依赖于物质的产生和发展。

但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意识的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等方面。

误区四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意识中那些错误的思想、片面的认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只是这种反映是歪曲的,有时甚至是虚幻的。

高三政治辩证法易错点

高三政治辩证法易错点
①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地位,起决定作用,局部从属于整体。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要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做到以大局为重,以集体为重。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局部组成的,部分制约整体,局部的变化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有时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又要强调局部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局部,“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③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背了整体与局部的辨证关系原理,只顾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最终也将损害局部利益。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1)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际上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强调的是整体对部分的统帅作用和决定作用,部分从属于整体,但这只是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一方面,二者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
38、(1)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自然界中生态规律也是客观的,小清河由清变臭,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这正是人们无视自然规律,污染环境的结果。 (2)规律又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通过对规律的认识,趋利避害,并造福于人类。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只要我们按自然规律办事,就能利用规律,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考点和例题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考点和例题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考点和例题高考政治中的哲学部分,是我们学习和复习中的难点,因为大多数同学在之前都不了解相关的知识,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多看相关的举例,在理解中去记忆知识。

下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唯物辩证法的高考考点以及例题,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新的收获。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重内部的有序性和结构的优化。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高中政治哲学12个唯物辩证法的答题模板常见的知识性错误剖析

高中政治哲学12个唯物辩证法的答题模板常见的知识性错误剖析

高中政治哲学12个唯物辩证法的答题模板常见的知识性错误剖析高中政治的学习需要一些捷径,对于考试来说,就是一些答题的模板。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政治哲学12个唯物辩证法的答题模板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高考哲学最新易错题精选及命题分析: 辩证法部分资料来源:中国京翰教育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

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没有特殊的食用价值,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巨大),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

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2.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甚至相信“意念移物”,这是: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可以分为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两种基本类型。

客观联系又称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是事物原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联系是指人们从某种特定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出发,对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所做的人为改变和主观臆想。

唯物辩证法要求从客观联系出发,依据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认识客观事物,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来的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均根源于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就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事物的自在联系是靠人去揭示的,事物的人为联系是靠人去建立的。

事物中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的自在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就存在于物质世界,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不断深入地把它们揭示了出来。

事物中人为联系的建立则体现出人类实践的能动性,使自然在人为的联系中变成一个“人化”的自然。

当然事物的人为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时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可见,这种事物中的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都是客观的,并不是一种主观联系。

这两题中的联系都不是对客观的反映,并不能转化为现实,只是人们依据主观愿望,主观臆想创造出的联系,并不具有真实性,是错误的观点。

1题的正确答案是B。

2题的正确答案是C。

3.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以:A.事物的运动为前提的B.事物的共性为前提的C.事物的对立统一为前提的D.事物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4.“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这是指:A.事物的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C.事物的联系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的联系D.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唯物辩证法在肯定事物的普遍联系时,并不否认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恰恰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

如果否认区别,事物之间只是混沌一团,就说不清是什么东西和什么东西相联系,也就无所谓联系。

唯物辩证法要求在有区别的本质之间看到它们所固有的联系,又在有联系的东西之间看到它们的区别。

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割裂开来,陷入绝对主义;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的质的界限,把所谓普遍联系歪曲为“此亦彼也,彼亦此也”。

陷入相对主义。

两题的正确答案都是D选项。

5.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变化B.增加C.创新D.运动[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发展不同于增长,它不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更是指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完善和提高,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从前提上看,发展必须要以理论和思维的创新为先导;从内容上看,发展不是一种简单的量的扩展,更重要的是一种新质的生成;从方式上看,发展是一种新的重组,是运作方式的重组,发展规则的重组,是发展总体思路、总体内容、总体目标创新的结果,是新的关系体系对旧的关系的扬弃和创新。

因此,发展的本质就是创新。

为此,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重复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最根本的特点是客观性。

A项是指人们认识规律的途径和方法,是思维对规律的反映,而不是事物发展规律本身。

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思维对规律的反映之间是有区别的;B项是唯心主义对规律和范畴的界定;D项是关于辩证否定观的基本观点。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7.“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区别的,不能把二者混同。

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又是必然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并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掌握客观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只有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行动才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高度的自觉性。

“守株待兔”中农夫没有正确地掌握必然性,而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性当作了必然联系,因此是错误的。

其次,在遵循必然性的基础上,重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去推动工作的发展,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才能善于捕捉“机遇”和利用“机遇”去揭示和发现必然性,推动客观事物以及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达到人们的预期目的。

第20题关键点是弄清“机遇”和“有准备的头脑”的含义:人们在观察、探索、研究客观对象的时候,由于客观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往往会出现预先未料到的偶然事件,这就是“机遇”。

在科学的实践中,“机遇”往往会成为重大发明创造的起点。

但是这种机遇也不是纯粹偶然性的,其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必然性的东西。

要善于识别偶然的“机遇”,注意利用偶然的“机遇”去揭示客观必然性。

而“有准备的头脑”即指观察者具有的理性思维。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是指观察者的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丰富的准备材料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理性思维的指导,才能及时抓住“机遇”并加以利用,从而找出必然性以推动科学的发展。

7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8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9.“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的问题。

是否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即是否承认事物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在世界观上表现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决定论是关于事物具有因果联系性、规律性、必然性的理论。

唯物辩证法丰富了决定论的内涵,把决定看成一种说明事物和过程的普遍制约性、规定性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对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统一的理解。

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认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没有规律和秩序可循的。

同唯物主义决定论对立的还有目的论、观念决定论,它们采取了与上述非决定论在表面上不同的形式,宗教目的论、神学宿命论、上帝决定论、观念决定论等都是伪决定论。

辩证决定论是建立在承认和理解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的基础之上的,是人们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的根据,是人类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它是对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相互统一的全面、辩证的理解;它把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具体地统一了起来并贯彻到底,并在更深层次上说明了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和规定性。

题干引用的是法国的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的言论。

他认为根据太阳系的初始力学状态,就能用牛顿力学方程推算出宇宙过去到未来的一切事物;未来包含于过去的条件之中,一切都是必然的,都是可以精确确定的,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机械决定论(形而上学决定论)的观点。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和反映了这一过程的基本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客观事物的发展,由于自身内部矛盾的作用,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合乎客观规律的过程。

这一过程历经两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因此表现为一个周期。

它表明客观事物发展在内容上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形式上则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体现了客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C。

11.决定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是A.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 B.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C.事物内部矛盾的肯定方面 D.事物内部矛盾的否定方面[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特殊性的地位。

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运动形式,都有其自身不同于其他事物或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

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各种科学门类和学科的划分,就是以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自己特殊的矛盾为依据的。

不仅不同的事物有着自己特殊的矛盾,而且每一事物在其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也都包含着各自特殊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与矛盾的普遍性相对,是标志事物矛盾的差异性和个别性的哲学范畴,也称矛盾的个性。

其基本涵义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