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解剖及诊断速成
腹部CT解剖及诊断(速成)
02
腹部解剖结构及正常CT表现
腹壁、腹膜及腹腔结构
腹壁
由皮肤、皮下组织、肌肉 和腹膜外脂肪组成,CT上 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层次结 构。
腹膜
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两部 分,CT上通常难以直接显 示。
腹腔
是腹壁和腹膜围成的腔隙 ,内含消化器官、大血管 、淋巴组织和神经等结构 。
实质性脏器:肝、胆、胰等
胃癌
胃壁增厚,形成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可伴有幽门梗阻和 胃周淋巴结肿大。
结肠癌
肠壁增厚,形成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可伴有肠腔狭窄和 肠梗阻。
04
腹部CT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良恶性病变鉴别要点
病变形态
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形态规则;恶 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
肝脓肿CT表现
在CT图像上,肝脓肿通常表现为低密度病灶,边界模糊,密 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可出现环形强化,而 脓腔内则无强化。
诊断思路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CT图像特点,可作出肝脓肿的诊 断。需要注意的是,肝脓肿需与肝囊肿、肝血管瘤等疾病进 行鉴别诊断。
病例二:胆囊癌CT表现及诊断思路
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静止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身体静止不动,以避免 图像模糊或产生伪影。
听从指令
按照医生的指令进行呼吸控制,如深吸气后屏气 等,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避免移动
在扫描过程中,避免移动身体或头部,以免影响 图像质量。
并发症预防措施
辐射防护
造影剂使用
对于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应采取必要 的辐射防护措施,如穿戴铅围裙等。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前应 进行过敏试验,以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
腹部CT解剖及诊断(速成)
“靶征”,可是单环、双环或三环,其密度高 于脓腔,低于或等于周围肝组织。
二、增强
1、早期脓肿病灶边缘模糊,有时可见环征; 2、病灶明显强化,密度不均,低密度区代表
坏死,呈蜂窝状; 3、脓肿液化区CT值不变,周围环形结构均有
4.肝韧带和沟裂
①肝韧带和沟裂周围存在脂肪组织, 为低密度影。
②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矢状位走行, 左叶分为内侧段及外侧段。
③静脉韧带沟裂位于尾叶和肝左叶 之间
④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 分界
显示 将肝 外侧段 右叶的
肝 圆 韧 带
静 脉 韧 带
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右叶的分界
形态: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 外缘紧贴腹壁。
大小:
15CM 肝右/左叶前后径比 1.2~1.9 肝右/尾叶横 径比 2~3 密度: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 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脂肪肝
比肝 比肝 右右 // 尾左 叶叶 横前 后 径径
形态 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外缘紧贴腹壁。 密度 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 脂肪肝
胆囊
位置:肝门下方,肝右叶内侧 大小:直径4~5cm,壁厚约2~3mm 0~20HU
形态:圆形或类圆形 密度:均匀低密度,
胰腺
位置:横跨于L1、2椎体之前,胰尾、胰 体、胰头逐渐由高到低、钩突是 胰头部最低的部分,是胰头下向 内延伸的楔形突起。胰头被十二 指肠包绕,外侧是降段,下方是 水平段。胰管位于胰腺偏前部, 可不显示或细线状
3、门静脉晚期或肝实质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内 造影剂浓度迅速下降,肝实质强化达到峰值。
腹部CT解剖及诊断速成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胰腺
Courseware template
l 位置:横跨于L1、2椎体之前,胰尾、胰 体、胰头逐渐由高到低、钩突是 胰头部最低的部分,是胰头下向 内延伸的楔形突起。胰头被十二 指肠包绕,外侧是降段,下方是 水平段。胰管位于胰腺偏前部, 可不显示或细线状
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
Courseware template
一、平扫
1、病灶分布:①多位于右叶,其次是左叶,尾状叶 少见;②少数带蒂肿块可明显突出于肝外。
2、形态、边缘:①多呈圆形、椭圆形,也可分叶状 或不规则形;②膨胀性生长的病灶有假包膜,可 表现为一圈透亮带(晕圈征);③呈浸润形,边 界模糊不清。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1.肝实质 2.肝血管 3.肝内胆管 4.韧带和沟裂
肝脏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l 1.肝实质: l 平扫示正常肝实质密度比腹部其他实质
l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右叶的分界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l 形态: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 外缘紧贴腹壁。
l 大小: 15CM 肝右/左叶前后径比 1.2~1.9 肝右/尾叶横 径比 2~3
l 密度: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 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脂肪肝
腹部CT解剖及诊断(速成)
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
一、平扫
1、大小不等的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 2、边缘光整或不光整; 3、病灶内可有坏死,出血和钙化少见。
二、增强
1、多数病灶不均匀性强化,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 通常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
2、“牛眼征”:病灶中央低密度,边缘呈环形强化 ,最外缘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
3、少数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延迟呈低密度。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一、平扫
1、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可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境界清楚;
2、病灶呈低密度,密度均匀,较大病灶中心部 常呈现更低密度区(血栓或纤维化)。
二、动态增强(呈“快进慢出”的特点)
1、早期病灶边缘出现结节样、棉花团样强化 ,较小的血管瘤可完全充填;
2、随时间推移,增强的范围向中心进行性扩 展;
形态: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 外缘紧贴腹壁。
大小: 15CM 肝右/左叶前后径比 1.2~1.9 肝右/尾叶横 径比 2~3
密度: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 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脂肪肝
.
l l
径肝 后肝 比右 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外缘紧贴腹壁。
2、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病灶边缘多数不清楚; 3、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环形带称“环征”或“靶
征”,可是单环、双环或三环,其密度高于脓 腔,低于或等于周围肝组织。
二、增强
1、早期脓肿病灶边缘模糊,有时可见环征; 2、病灶明显强化,密度不均,低密度区代表
3、门静脉晚期或肝实质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内 造影剂浓度迅速下降,肝实质强化达到峰值。
4、正常肝内胆管分支细小,平扫及增强都不易 显示。
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
一、平扫
1、病灶分布:①多位于右叶,其次是左叶,尾状叶 少见;②少数带蒂肿块可明显突出于肝外。
腹部CT解剖及诊断(速成)
精选版课件ppt
13
l l
径肝 后肝 比右 径右
/ 比/
尾左
叶叶
横前
l形态 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外缘紧贴腹壁。
l密度 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
脂肪肝
精选版课件ppt
14
胆囊
精选版课件ppt
15
l位置:肝门下方,肝右叶内侧
l大小:直径4~5cm,壁厚约2~3mm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1.肝实质 2.肝血管 3.肝内胆管 4.韧带和沟裂
肝脏
精选版课件ppt
2
1.肝实质:
平扫示正常肝实质密度比腹部其他实质 性脏器(脾胰肾)稍高,平均比脾高 7~8HU,比血液密度也高,故肝门静脉 及肝静脉成条状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增 强扫描示肝实质呈均匀强化。
精选版课件ppt
形态:呈带状,密度均匀
精选版课件ppt
18
精选版课件ppt
19
胰体尾
胰头体尾
胰头
精选版课件ppt
胰钩突
20
大小:胰尾2.0,胰体2.5cm,胰头3cm cm。60岁以上老人逐渐萎缩变细。
血管:脾V—沿胰腺体尾部后缘*标志 肠系膜上A、V—钩突前方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精选版课件ppt
21
钩突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 +
2、随时间推移,增强的范围向中心进行性扩 展;
3、延迟扫描整个病灶呈等密度充填(常规延 迟15分钟,较大血管瘤有时要延迟30分钟 );
4、较大血管瘤,其中心可始终有低密度区( 血栓或纤维化)。
鉴别诊断:
不典型肝癌与血管瘤的鉴别一直是CT的一大难点, 有时二者的表现可完全一致,需要依赖血管造影鉴别 。
腹部CT解剖及诊断(速成)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一、平扫
1、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可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境界清楚;
2、病灶呈低密度,密度均匀,较大病灶中心部 常呈现更低密度区(血栓或纤维化)。
二、动态增强(呈“快进慢出”的特点)
1、早期病灶边缘出现结节样、棉花团样强化 ,较小的血管瘤可完全充填;
2、随时间推移,增强的范围向中心进行性扩 展;
2、边界光滑、锐利。
二、增强
1、囊肿无强化; 2、囊壁薄而不能显示。
脂肪肝的CT表现
一、平扫
1、脂肪肝部位均匀性密度减低,CT值低于脾脏 ;
2、肝内血管模糊、不能显示,重度者血管呈相 对高密度;
二、增强
1、强化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仍呈相对低密度 ;
2、肝内血管走行正常。
局灶性脂肪浸润
1、病灶呈片状,仅见于1~2个层面; 2、无占位效应; 3、多数呈水样或脂肪样密度; 4、增强病灶区CT值升高不及正常肝组织及脾脏
2、门静脉期:病灶内造影剂迅速下降,正常 肝开始强化。
3、门静脉晚期及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 常肝实质。
三、肝内及肝外转移的CT表现
1、门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分 支内充盈缺损,或门静脉分支消失。
2、邻近器官的受压或浸润。 3、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4、肝内或肝外其它脏器转移。 5、腹腔积液。
一、平扫
1、肝实质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高于脾、胰、 肾等脏器,CT值为50~70Hu。
2、轮廓光滑,其断面形态及结构依断面位置不 同而异。
3、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低于肝实质,越近 肝门静脉越粗大。
二、增强(螺旋CT双期和三期扫描)
1、动脉期:肝内动脉明显强化,肝实质无强化 。
2、门静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肝实 质开始强化。
腹部CT解剖及诊断(速成)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增强呈高密度影。
实用文档
左 支
右 支
⑵支肝门静脉:其主干长4.8~8.8实m用m,文在档肝门处分左右
主 干
两
肝段(Couinaud八段法) 门静脉及左右分支平面分上段、下段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肝左静脉
实用文档
⑶肝动脉:分支细小,不易显示
实用文档
3脉.肝走内行胆。管:正常肝内胆管1~实3用mm文,档伴随肝动脉和肝
肝脓肿的CT表现
一、平扫
1、呈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中心区域为脓液成 分时密度稍高于水,CT值约20~40Hu;
2、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病灶边缘多数不清楚; 3、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环形带称“环征”或
二、动态增强(呈“快进快出”的特点)
1、动脉期:病灶可表现为明显强化(均匀或 不均匀性),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
2、门静脉期:病灶内造影剂迅速下降,正常 肝开始强化。
3、门静脉晚期及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 常肝实质。
三、肝内及肝外转移的CT表现
1、门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分 滑,棱角锐利, 外缘紧贴腹壁。
大小: 15CM 肝右/左叶前后径比 1.2~1.9 肝右/尾叶横 径比 2~3
密度: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 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脂肪肝
实用文档
l l
比肝 比肝 右右 // 尾左 叶叶 横前 后 径径
l形态 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外缘紧贴腹壁。
2、随时间推移,增强的范围向中心进行性扩 展;
3、延迟扫描整个病灶呈等密度充填(常规延 迟15分钟,较大血管瘤有时要延迟30分钟) ;
4、较大血管瘤,其中心可始终有低密度区( 血栓或纤维化)。
十分钟学会腹部CT解剖(多图)
十分钟学会腹部CT解剖(多图)在做腹部CT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腹部CT是常见的CT检查方式之一,能够更直接的了解病症,所以是其他检查不能代替的。
接下来,不如就来一起看看腹部CT的正常值和准备工作都是怎样的吧。
腹部CT的正常值肝脏:CT可显示肝脏轮廓、大小、密度和内部结构。
正常肝脏密度均匀,CT值为40-70H,比脾脏高。
不同层面上,所显示的肝脏各叶、段的大小、形状有所不同。
如肝门以层,可显示“H”形低密度带状影。
右纵裂为胆囊窝,左纵裂为肝镰状韧带,中间为肝门,内含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
左纵裂左侧为左叶,右纵裂右侧为右叶,两裂之间肝门前方为方叶,肝门后方为尾叶。
胆囊和胆道:胆囊位于胆囊窝内,横径大小为4cm,囊内含胆汗,其密度低于邻近肝组织,为5-30H,形状呈卵圆形、圆形,边界清楚。
正常肝内,外胆管不显影,当扩张时才显示。
扩张的胆管表现为以肝门向肝内延伸的树枝状低密度影。
胰腺:CT可显示胰腺的轮廓、密度、形状和大小。
正常胰腺密度均匀,CT值为40-50H,略低于周围脏器。
胰腺形似一卧蚕状,分为头、体和尾三部分。
前后径:头部3cm,体部2.5cm、尾部2cm。
脾脏:呈新月状。
脾脏密度均匀,CT值低于肝脏,与胰腺近似。
大小、长度不超过5个肋单元(一肋单元等于一个肋间或肋骨断面)。
肾脏及肾上腺:肾位于脊柱两侧,在不同层面上可呈椭圆形、马蹄形,马蹄形开口指向内前方,为肾盏肾盂低密度所致。
肾实质密度均匀。
肾上腺在肾上极呈“人”字形或三角形。
大血管: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左前方,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两侧与膈相连。
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右前方,扁圆形。
门静脉位于尾状叶的前方。
图谱↓↓↓在做腹部CT检查之前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呢?腹部CT检查的注意事项空腹,禁食水6-8小时;检查前根据不同的部位口服浓度不等的造影剂及水(造影剂及水可充分的填充胃肠、膀胱;甄选病变,更能清晰的显示病变的大小、来源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还能避免胃肠内气体所产生的容积效应)。
腹部CT解剖及诊断(速成)
二、增强
1、囊肿无强化; 2、囊壁薄而不能显示。
脂肪肝的CT表现
一、平扫
1、脂肪肝部位均匀性密度减低,CT值低于脾脏 ;
2、肝内血管模糊、不能显示,重度者血管呈相 对高密度;
二、增强
1、强化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仍呈相对低密度 ;
2、肝内血管走行正常。
局灶性脂肪浸润
1、病灶呈片状,仅见于1~2个层面; 2、无占位效应; 3、多数呈水样或脂肪样密度; 4、增强病灶区CT值升高不及正常肝组织及脾脏
3、门静脉晚期及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 常肝实质。
三、肝内及肝外转移的CT表现
1、门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分 支内充盈缺损,或门静脉分支消失。
2、邻近器官的受压或浸润。 3、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4、肝内或肝外其它脏器转移。 5、腹腔积液。
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一、平扫
脂202肪1/1肝0/10
14
胆囊
2021/10/10
15
l位置:肝门下方,肝右叶内侧
l大小:直径4~5cm,壁厚约2~3mm 02~02210/1H0/U10
形态:圆形或类圆形
密度:均匀低密度,
16
2021/10/10
17
胰腺
位置:横跨于L1、2椎体之前,胰尾、胰 体、胰头逐渐由高到低、钩突是 胰头部最低的部分,是胰头下向 内延伸的楔形突起。胰头被十二 指肠包绕,外侧是降段,下方是 水平段。胰管位于胰腺偏前部, 可不显示或细线状
③静脉韧带沟裂位于尾叶和肝左叶 之间
④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 分界
显示 将肝 外侧段 右叶的
2021/10/10
10
肝 圆 韧 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病灶数目:①单个或多个;②多发结节,巨块伴 结节,两个或以上巨块;③弥漫型;④部分巨块 周围有小结节,构成卫星灶。
4、病灶密度:①多呈不规则低密度,也有等 、高密度;②合并坏死和囊变时密度更低, 伴出血呈高密度;③密度均匀或不均匀;④ 少数病灶可有钙化。
胆囊
l位置:肝门下方,肝右叶内侧
形态:圆形或类圆形
l大小:直径4~5cm,壁厚约2~3mm
密度:均匀低密度,
0~20HU
l增强:壁均匀一致强化(肝内外胆管大多不显影)
胰位腺置:横跨于L1、2椎体之前,胰尾、胰
体、胰头逐渐由高到低、钩突是
胰
头部最低的部分,是胰头下向
内延
伸的楔形突起。胰头被十二
4.肝韧带和沟裂
①肝韧带和沟裂周围存在脂肪组织, 为低密度影。
②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矢状位走行, 左叶分为内侧段及外侧段。
③静脉韧带沟裂位于尾叶和肝左叶 之间
④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 分界
显示 将肝 外侧段 右叶的
肝 圆 韧 带
静 脉 韧 带
l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右叶的分界
形态: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 外缘紧贴腹壁。
2、邻近器官的受压或浸润。 3、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4、肝内或肝外其它脏器转移。 5、腹腔积液。
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一、平扫
1、呈低密度实质性病灶,轮廓欠清; 2、病灶内可见不规则高密度钙化。
二、增强
1、病灶边缘较清楚; 2、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肝实质,随时间
推移有延时强化; 3、主病灶周围有小卫星灶; 4、肿瘤远侧局部肝内胆管扩张。
脾静脉
胰体尾 门静脉
正常肝脏的CT表现
一、平扫
1、肝实质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高于脾、胰、 肾等脏器,CT值为50~70Hu。
2、轮廓光滑,其断面形态及结构依断面位置不 同而异。
3、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低于肝实质,越近 肝门静脉越粗大。
二、增强(螺旋CT双期和三期扫描)
3、少数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延迟呈低密度。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一、平扫
1、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可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境界清楚;
2、病灶呈低密度,密度均匀,较大病灶中心部 常呈现更低密度区(血栓或纤维化)。
二、动态增强(呈“快进慢出”的特点)
1、早期病灶边缘出现结节样、棉花团样强化, 较小的血管瘤可完全充填;
胆管细胞癌有时病灶较小CT难以显示, 仅表现远侧肝内胆管的扩张。
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
一、平扫
1、大小不等的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 2、边缘光整或不光整; 3、病灶内可有坏死,出血和钙化少见。
二、增强
1、多数病灶不均匀性强化,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 通常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
2、“牛眼征”:病灶中央低密度,边缘呈环形强化, 最外缘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
肝脓肿的CT表现
一、平扫
1、呈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中心区域为脓液成 分时密度稍高于水,CT值约20~40Hu;
2、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病灶边缘多数不清楚; 3、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环形带称“环征”或“靶
征”,可是单环、双环或三环,其密度高于脓 腔,低于或等于周围肝组织。
二、增强
1、早期脓肿病灶边缘模糊,有时可见环征; 2、病灶明显强化,密度不均,低密度区代表
二、动态增强(呈“快进快出”的特点)
1、动脉期:病灶可表现为明显强化(均匀或 不均匀性),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
2、门静脉期:病灶内造影剂迅速下降,正常 肝开始强化。
3、门静脉晚期及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 常肝实质。
三、肝内及肝外转移的CT表现
1、门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分 支内充盈缺损,或门静脉分支消失。
增
强呈高密度影。
左 支
右 支
⑵肝门静脉:其主干长4.8~8.8mm,在肝门处分左右 支
主 干
两
肝段(Couinaud八段法) 门静脉及左右分支平面分上段、下段
肝中静脉Biblioteka 肝右静脉肝左静脉⑶肝动脉:分支细小,不易显示
3.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1~3mm,伴随肝动脉和肝
门
静脉走行。
扩张的肝内胆管
1、动脉期:肝内动脉明显强化,肝实质无强化。 2、门静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肝实
质开始强化。 3、门静脉晚期或肝实质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内
造影剂浓度迅速下降,肝实质强化达到峰值。 4、正常肝内胆管分支细小,平扫及增强都不易
显示。
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
一、平扫
1、病灶分布:①多位于右叶,其次是左叶,尾状叶 少见;②少数带蒂肿块可明显突出于肝外。
2、随时间推移,增强的范围向中心进行性扩 展;
3、延迟扫描整个病灶呈等密度充填(常规延 迟15分钟,较大血管瘤有时要延迟30分 钟);
4、较大血管瘤,其中心可始终有低密度区 (血栓或纤维化)。
鉴别诊断:
不典型肝癌与血管瘤的鉴别一直是CT 的一大难点,有时二者的表现可完全一 致,需要依赖血管造影鉴别。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肝脏
1.肝实质 2.肝血管 3.肝内胆管 4.韧带和沟裂
1.肝实质:
平扫示正常肝实质密度比腹部其他实质性 脏器(脾胰肾)稍高,平均比脾高7~8HU, 比血液密度也高,故肝门静脉及肝静脉成 条状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示肝实 质呈均匀强化。
3 2. . 1. .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指肠包
绕,外侧是降段,下方是
水平段。
胰管位于胰腺偏前部,
可不显示或
细线状
形态:呈带状,密度均匀
胰体尾
胰头体尾
胰头
胰钩突
大小:胰尾2.0,胰体2.5cm,胰头3cm cm。60岁以上老人逐渐萎缩变细。
血管:脾V—沿胰腺体尾部后缘*标志 肠系膜上A、V—钩突前方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钩突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 +
大小: 15CM 肝右/左叶前后径比 1.2~1.9 肝右/尾叶横 径比 2~3
密度: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 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脂肪肝
l l
径肝 后肝 比右 径右
/ 比/ 尾左 叶叶 横前
l形态 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外缘紧贴腹壁。 l密度 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 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