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高中语文《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合集下载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荔枝赋并序》说课稿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荔枝赋并序》说课稿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荔枝赋并序》说课稿一、说课稿背景介绍本说课稿是针对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散文《荔枝赋并序》而撰写的。

《荔枝赋并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荔枝的形象与特点,并包括了序言部分。

通过这篇散文的阅读与解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风貌以及了解荔枝这一中国特色水果的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荔枝赋并序》,学生将能够:•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形式与特点;•掌握阅读理解技巧,理解《荔枝赋并序》的主要内容;•学习荔枝的形象描写,了解荔枝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荔枝赋并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中的含义;•分析能力,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特点;•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荔枝赋并序》,培养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感受并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高度重视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荔枝赋并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荔枝赋并序》的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散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荔枝赋并序》的阅读理解;•荔枝形象描写的主要特点。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发兴趣•利用课件展示荔枝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荔枝是一种中国特色水果,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尝过荔枝吗?它的味道怎么样?”、“你们知道荔枝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特殊的地位吗?”等。

步骤二:背景知识讲解•通过讲解,介绍唐宋散文的背景与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

步骤三: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荔枝赋并序》,并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如:“作者在序言中表达了什么思想?”、“作者是如何描写荔枝的?”等。

学生可以在纸上标注关键词和句子。

步骤四:分组讨论与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阅读的内容,讨论并总结自己的理解。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

高中语文第4单元15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

高中语文第4单元15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

15 荔枝赋并序一、读准字音厥.有(jué) 擢.本(zhuó) 绀.理(ɡàn)缃.枝(xiānɡ) 霮.(dàn duì) 棼. (fén lí)沮洳..(jù rù) 崄巇..(xián xī) 苾苾.(bì)明珰.(dānɡ) 惊仡.(yì) 蠲.忿(juān)醴.露(lǐ) 燠煜..(yù yù) 烦愦.(kuì)体忲.(tài) 玳.筵(dài) 绮缋..(qǐ huì)五峤.(qiáo ) 心恚.(huì)二、一词多义(1)一⎩⎪⎨⎪⎧无一.可比(数词,一种)此甘滋之不一.(形容词,一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数词,第一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都,一概)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2)实⎩⎪⎨⎪⎧因道扬其实.(名词,真实情况)但甘其实.(名词,果实)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名词,诚实的人)荷枪实.弹(动词,装满)避实.击虚(名词,坚实)理实.如兄言(副词,的确,确实)(3)信⎩⎪⎪⎨⎪⎪⎧而固未之信.(动词,相信)信.雕盘之仙液(副词,确实)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使者,这里指媒人)(4)疾⎩⎪⎨⎪⎧口爽可以忘疾.(名词,疾病)亦古人之深疾.(名词,过错)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动词,憎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副词,快)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名词,疾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形容词,强,大)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恨,痛心)(5)之⎩⎪⎨⎪⎧果之.美者(定语后置标志)亦古人之.深疾(用于主谓之间)尝盛称之.(代荔枝)信雕盘之.仙液(助词“的”)(6)以⎩⎪⎨⎪⎧夫物以.不知而轻(连词,因为)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介词,用)皮龙鳞以.骈比(连词,表修饰关系)(7)于⎩⎪⎨⎪⎧乃作酸于.此裔(介词,在)且欲神于.醴露(介词,比)故无厌于.所甘(介词,对,对于)(8)焉⎩⎪⎨⎪⎧南海郡出荔枝焉.(句末语气词,不译)而斯果在焉.(代词,这里)虢叔死焉.(兼词,于之,于此)焉.辟害(疑问代词,如何,怎么)三、词类活用(1)夫物以不知而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2)陋.下泽之沮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陋,瞧不起)(3)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盛,使……甘美)(4)未玉齿..而殆销(名词用作动词,用牙齿咬)(5)此甘滋之不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一样)(6)沉.美李而莫取,浮.甘瓜而自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沉水,使……浮水漂走)(7)何斯美.之独远(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东西)四、古今异义(1)因道扬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情况。

15、荔枝赋并序-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5、荔枝赋并序-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5、荔枝赋并序-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课程是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15课,主要涉及唐代作家苏轼的散文《荔枝赋并序》。

该散文描述了苏轼在南国吃到荔枝的感受以及对于南国风光和美食的赞赏。

本课是学生接触唐宋散文的第二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南国文化和苏轼的作者风格。

二、教学目标1.理解荔枝赋的内容、框架和语言特点;2.通过分析文中片段,学习古文阅读中重要的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古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荔枝赋的主要内容、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文阅读方法和文学鉴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分析荔枝赋的内容、结构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散文的写作特色;2.分层教学法:针对每个片段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语言结构、阅读方法以及文学鉴赏。

五、教学内容与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步骤1. 荔枝赋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1. 导入环节:听取学生对荔枝的描述与感受;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诵荔枝赋的前、后序;3. 让学生简单阅读荔枝赋的全文,描述文中的主要内容以及我的感受;4. 解析荔枝赋的结构特点、写作风格和主要手法。

2. 片段阅读与理解1. 选取荔枝赋的数段,让学生格外关注并反复阅读;2. 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3. 引导学生总结古文阅读方法。

3. 文学鉴赏 1. 教师讲解荔枝赋的流传和影响:2. 分组讨论,并就荔枝赋的文学价值和时代风貌发表各自的观点;3. 教师点评并提炼荔枝赋的主旨思想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上,学生对于荔枝赋的内容和苏轼的写作风格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分析文中片段,锻炼古文阅读的能力。

2.教学不足:对于文学鉴赏方面的讲解还需要加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荔枝赋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3.下一步改进: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锻炼文学鉴赏能力,并且增加与荔枝赋相关的练习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于古代散文的理解和掌握。

15、荔枝赋并序-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5、荔枝赋并序-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荔枝赋并序唐宋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散文发展历程及特点;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3.阅读、分析、欣赏唐宋散文经典作品;4.能运用文言语言书写不同类型的散文。

二、教学内容荔枝赋并序三、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荔枝赋并序;2.掌握荔枝赋的写作技巧;3.理解文章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2.解析法;3.讲授法;4.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荔枝赋并序的背景和作者信息,让学生有所准备地进入阅读状态;2.以问答或解析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荔枝赋并序。

第二步:阅读理解1.学生自行阅读荔枝赋并序,并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理解;2.教师对文中重点内容逐一解析,明确学生阅读的方向;3.学生再次阅读整篇文章,注意理解并记忆关键词汇和句型。

第三步:写作技巧1.教师介绍荔枝赋的写作技巧,并通过示例展示;2.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讨论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四步:文章意义1.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阅读体验,分组讨论文章的意义、价值等方面;2.教师逐一点评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中的逻辑和议论。

第五步:综合训练1.学生分组撰写一篇类似荔枝赋的文章,展现自己的文言书写水平和对散文的理解;2.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和修改,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意义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文章阅读和理解能力的综合评价;2.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写作技巧的考察;3.分组讨论和文章创作的合作评价。

2019版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2019版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1.通假字(1)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 同________,________。

(2)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同________,________。

(3)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匪亏同________,________。

(4)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同________,________。

(5)亭十里而莫致,门九重兮曷通同________,________。

(6)故无厌于所甘同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每至季夏,其实乃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蒂药房而攒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受气于震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珍可以羞王公。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1)信Error!(2)就Error!(3)殆Error!(4)实Error!4.词类活用(1)夫物以不知而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丰其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甘滋之不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玉齿而殆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但甘其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1)诸公莫之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结构图解荔枝赋并序Error!二、中心主旨本文继承历来的咏物传统,选取地方特产荔枝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含蓄曲折地抒发了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荔枝赋并序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荔枝赋并序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荔枝赋并序|f文本导字-------------------------- n基础整合1.通假字(1)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同“故”,当然。

(2)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同匍萄,一种水果。

(3)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匪.亏同“非”,不,不是。

(4)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同“花”,花朵。

(5)亭十里而莫致,门九重兮曷通同“何”,怎能。

(6)故无厌于所甘同“餍”,满足。

2.古今异义(1)每至季夏,其实乃熟。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 蒂药房而攒萃。

古义:芍药的子房。

今义:① 出售药品的商店;②医院或诊疗所里供应药物的部门。

(3) 虽受气于震方。

古义:吸纳天地之气。

今义:遭受欺侮。

(4) 其珍可以羞.王公。

古义:进贡(给人进食)。

今义:羞耻。

3. —词多义.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动词,相信信雕盘之仙液:副词,确实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可靠的⑴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实情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同“伸”,伸张1■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便,随意高中语文整休感知序言部分(第■段):交代写作动机荔枝赋并序「外形奇秀(第二段门托物1内在tt美(第三段)铺叙宴席珍品(第四段)慨叹___h_- h命之不工(第五段)丿=士rt心丿苦闷无奈⑵⑶⑷4.⑴⑵⑶⑷⑸⑹5.⑴⑵aEl重点突破i.2.3.学后自评E)基础达标i.A.B.C.D.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南海郡出荔枝焉.B. 其实乃熟C. 经于南海D. 是时一方不通焉:语气助词乃:才,畐恫于:在,介词是:这,代词E. 夫物以不知而轻F. 夫其贵可以荐宗庙答案C 以:因为,介词夫: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阐发议论解析于:从,介词。

3•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诸公莫之知②而固未之信③何比数之湘橘④罕获知于贵躬A.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同,③与④同C. ①与②同,③与④不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同答案C解析①②均是宾语前置句式,③是疑问句式,④是被动句式。

高中语文第15课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15课荔枝赋并序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15荔枝赋并序弯弯人生道一辈子不停行走,却总是走着弯路,总也未走入一条笔直的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捷径;一辈子都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却总犯同样愚昧的错误,总是轻信,总是健忘。

轻信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忘记曾经经历过的欢乐与痛楚以及被欺骗、被凌辱后的苦涩,总是在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面前栽跟头,总是一遍一遍地体味曾经体味过的甜酸苦辣。

海涅说“宽恕自己的仇敌是容易的”,我说宽恕自己的愚昧是自然的。

路,必然有弯曲,天下之大,能找到一条从头到尾全都笔直的路吗?人,必然是愚昧、轻信而健忘的。

人之必须学习,证明人是愚昧的;人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证明人是轻信而健忘的。

人世之大,找不到一个不愚昧、不轻信健忘的人。

人必然愚昧、轻信而健忘,必然要不断重复犯下曾经犯过的过错。

路之有弯曲才成其为路,人之有过错才成其为人。

重复着过错的人,走在弯曲不断的路上,总不停步,这便是我们的弯弯人生。

我们的人生之路,便是由生与俱来的愚昧、轻信和健忘所派生出的许多过错失误所铺筑而成,是我们的弯弯的人生之路。

我们的人生,便因了这弯弯的路而丰富了色彩,虽然这是缤纷色彩中的青色和灰色,但若没有这青灰之色,我们的这段弯弯人生便不会辉煌。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赏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赏读: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赏读:合抱的大树,是从毫米般的幼苗长大的;九层高的台是用土和砖堆积起来的;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作者视窗风度得如九龄否?也许很多人记不起他的名字,但在八月十五,一定会有人吟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荔枝赋并序1.通假字(1)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同“故”,当然。

(2)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同“葡萄”,一种水果。

(3)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匪.亏同“非”,不,不是。

(4)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同“花”,花朵。

(5)亭十里而莫致,门九重兮曷.通同“何”,怎能。

(6)故无厌.于所甘同“餍”,满足。

2.古今异义(1)每至季夏,其实..乃熟。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蒂药房..而攒萃。

古义:芍药的子房。

今义:①出售药品的商店;②医院或诊疗所里供应药物的部门。

(3)虽受气..于震方。

古义:吸纳天地之气。

今义:遭受欺侮。

(4)其珍可以羞.王公。

古义:进贡(给人进食)。

今义:羞耻。

3.一词多义(1)信⎩⎪⎪⎨⎪⎪⎧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动词,相信信.雕盘之仙液:副词,确实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可靠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实情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同“伸”,伸张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便,随意 (2)就⎩⎪⎨⎪⎧ 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动词,实现乃谢客就.车:动词,上,登上然嬴欲就.公子之名:动词,成就金就.砺则利:动词,靠近使归就.戮于秦:动词,接受 (3)殆⎩⎪⎨⎪⎧ 未玉齿而殆.销:副词,几乎,近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名词,危险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副词,几乎,近乎,差不多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副词,大概,恐怕思而不学则殆.:形容词,疑惑不解 (4)实⎩⎪⎨⎪⎧ 其实.乃熟:名词,果实因道扬其实.:名词,实际情况实.玳筵之绮缋:副词,确实4.词类活用(1)夫物以不知而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忽视 (2)不丰.其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盛 (3)此甘滋之不一.:数词作形容词,一样(4)未玉齿..而殆销:名词作动词,用牙齿咬(5)但甘.其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美(6)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陋5.文言句式(1)诸公莫之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4.15《荔枝赋并序》教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4.15《荔枝赋并序》教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荔枝赋并序》教案【导入语】回忆描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东坡。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

“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汉)王逸”。

“嚼凝天上味,嗅异世间香”、“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肉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香气清远”。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唐)张九龄《荔枝赋并序》“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徐渤【作者简介】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

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

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

在位期间,张九龄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作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

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内容解析】1、第一段为“序”,介绍了写作缘由,并简单介绍了赋的基本内容。

那么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明确:“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

2、第二段写了荔枝树的哪些特点?明确:这一段写了荔枝树的生长环境:受气于东方,生长于偏远的南方;生活习性:向阳生长,寒暑不凋;外形: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形如盖;生长地势:不高不卑,枝干刚直。

3、第三段写了荔枝的哪些方面?明确:写荔枝的种种奇异珍贵之处。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四单元15 荔枝赋并序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四单元15 荔枝赋并序

◆15荔枝赋并序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撷取家乡常见的荔枝入文并对荔枝大加赞叹,称荔枝为果中珍品,认为百果之中没有一种能比得上,甚至比天降甘露还要神奇,作者将怀才不遇的人才比作荔枝,抒发了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与无奈。

弯弯人生道一辈子不停行走,却总是走着弯路,总也未走入一条笔直的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捷径;一辈子都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却总犯同样愚昧的错误,总是轻信,总是健忘。

轻信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忘记曾经经历过的欢乐与痛楚以及被欺骗、被凌辱后的苦涩,总是在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面前栽跟头,总是一遍一遍地体味曾经体味过的甜酸苦辣。

海涅说“宽恕自己的仇敌是容易的”,我说宽恕自己的愚昧是自然的。

路,必然有弯曲,天下之大,能找到一条从头到尾全都笔直的路吗?人,必然是愚昧、轻信而健忘的。

人之必须学习,证明人是愚昧的;人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证明人是轻信而健忘的。

人世之大,找不到一个不愚昧、不轻信健忘的人。

人必然愚昧、轻信而健忘,必然要不断重复犯下曾经犯过的过错。

路之有弯曲才成其为路,人之有过错才成其为人。

重复着过错的人,走在弯曲不断的路上,总不停步,这便是我们的弯弯人生。

我们的人生之路,便是由生与俱来的愚昧、轻信和健忘所派生出的许多过错失误所铺筑而成,是我们的弯弯的人生之路。

我们的人生,便因了这弯弯的路而丰富了色彩,虽然这是缤纷色彩中的青色和灰色,但若没有这青灰之色,我们的这段弯弯人生便不会辉煌。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赏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赏读: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效课堂高中语文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效课堂高中语文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荔枝赋并序学案整体探究1.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

2.本文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前文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最后一段在前文的充分描摹展现了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它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为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

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也是作者言志的部分。

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借物写志。

3.文章描写了荔枝的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示例姿态优美紫纹绀理,黛叶缃枝,蓊郁而霮,环合而棼。

如盖之张,如帷之垂,云烟沃若,孔翠于斯。

品位高洁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

微文妙质不丰其华,但甘其实。

甘美无比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远不可险山五峤兮白云,江千里兮清枫,何斯美之独远?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环诡:珍贵奇异B.弱年迁累..,经于南海迁累:多次贬官C.远不可验,终然..永屈终然:最终D.傍荫亩而抱规..抱规:环绕成圆形【解析】迁累:连续升官。

【答案】 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每至季夏,其实乃.熟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①以为甘旨之.极也②吾欲之.南海,何如C.①下合围以.擢本②又试之以.鸣D.①果之美者.,厥有荔枝②天下者.,高祖天下【解析】A项,“乃”,①副词,才;②介词,在。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4-3《荔枝赋并序》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4-3《荔枝赋并序》
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 哀叹,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3)蒂药房而攒萃 .. 芍药的子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供拿药之地 (4)味以无比而疑。 .. 没有什么用来比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比得上的
哲思短章
弯弯人生道 一辈子不停行走,却总是走着弯路,总也未走入一条笔直 的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捷径;一辈子都想使自己 变得更聪明,却总犯同样愚昧的错误,总是轻信,总是健
忘。轻信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忘记曾经经历过的欢
乐与痛楚以及被欺骗、被凌辱后的苦涩,总是在虚假的笑 容、伪善的谎言面前栽跟头,总是一遍一遍地体味曾经体 味过的甜酸苦辣。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 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老子》
赏读:合抱的大树,是从毫米般的幼苗长大的;九层高 的台是用土和砖堆积起来的;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他改良诗歌,“感遇”十二首,情辞委婉,兼有
“风”“骚”的情韵;他也很善长写爱情诗,“海上
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使人一看三叹,感人至深。 他就是张九龄。唐代有名的贤相。自他去世后,唐玄 宗每览宰相人选,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含答案

(6)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
(1)诸公莫之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结构图解
荔枝赋并序
⎩⎪

⎪⎧
序言部分(第一段):交代写作动机
正文部分






外形奇秀(第二段)
内在甘美(第三段)
宴席珍品(第四段)
命之不工(第五段)
铺叙慨叹



托物
言志
苦闷无奈
二、中心主旨
本文继承历来的咏物传统,选取地方特产荔枝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含蓄曲折地抒发了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

既富有乡土气息,又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1.《荔枝赋并序》第一段为“序”的部分,意在表明写作此赋的缘由,并简单概括了赋的基本内容。

那么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4.15《荔枝赋并序》张九龄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4.15《荔枝赋并序》张九龄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来加以描述述,,而但世是务政卒务卒繁,忙此,这志一想莫法没就有。实现。每 欲: :常 想常 。。
为 折: 。写 世; 务作 卒。 卒赋 cù述c:ù:作政赋务描匆写促、。述莫说:。
暇 日,追 叙 往 心,夫物以不知而轻, 岭南的闲暇,抓紧时间写这篇赋文,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
亭 一: 短古 亭代 。行门政九区重划:,宫多门十。里曷一:长何亭,,怎五能里。
山五峤兮白 云, 山有五岭高入白云,
江千里兮清 枫,何 斯 美 之 独 远? 江有千里岸生清枫,为什么这么美好的生物却生长偏远之地?
天涯共此时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张九龄(678-740),字___子_,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高第,位 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 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 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 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 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 动的作用。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 态?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15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二、通假字 ①而世务卒.卒.(卒,通“猝”,匆促) ②涉寒暑而匪.亏(匪,通“非”,不) ③不丰其华.(华,通“花”) ④实玳筵之绮缋.(缋,通“绘”,华丽,有
浮甘瓜而自退。岂 一 座 之 所 荣, 让甘美的甜瓜流走。荔枝哪里只是一座山的荣耀,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15课荔枝赋并序也许很多人记不起他的名字,但在八月十五,一定会有人吟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他协助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他重修了梅岭古道,使南粤大地不再是蛮夷之邦;他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大力帮助后进诗人,让孟浩然做了他的从事,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是既有权位又受人羡慕的文学巨匠。

他就是张九龄。

唐代有名的贤相。

自他去世后,唐玄宗每览宰相人选,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选自百度文库从寒窗苦读的一介书生到百官之首的宰相,张九龄的人生道路也曾一帆风顺。

他文才出众,少年闻名,早在十三岁时,就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一见而叹,这个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王刺史的话后来又被当朝宰相张说重新评价,说张九龄的文章“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并且肯定地对别人说,且得到扶持,甚至“叙为昭穆”无论是考量人才,还是上书言事,都获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张九龄的仕途成功,得益)。

【课内挖掘】动天墨砚有一年,韶州大旱,田地干裂,禾苗枯萎。

人们从早到晚都去大鉴寺求雨。

张九龄目睹惨状,倍感难受,问求雨的人:“你们这样就能求得到雨吗?”求雨人说:“求得多了,老天爷就会感动。

”张九龄听后仍说,老天爷是靠不住的。

求雨人见这个小孩说个不停,不耐烦地说:“有本事你降些雨来。

”张九龄一听这话,不声不响地将他的墨砚放在地上,两手捧着墨磨了起来。

求雨人奇怪,问他要干什么。

九龄说:“我要写状子告老天爷。

”大家以为小孩说气话,不作理会。

谁知,墨砚里的清水越磨越黑,天也越来越黑,待把一整条墨磨完,天空已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这时,九龄猛然拿起墨砚往天上一泼,只听哗啦一声,那盘墨水即化作倾盆大雨落了下来。

全城的人都从家里跑出来,让雨水淋个痛快。

打这时候起,张九龄的名字就深深刻在曲江百姓心里。

(选自好诗文网)【课外运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回家与家人团圆、与亲人聚会也成为了我一种梦想和奢望。

有过牵肠挂肚的怀念,也有过一干二净的遗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赋并序》
一、导入:回忆描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东坡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来”(唐)杜牧
“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汉)王逸”
“嚼凝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银白肉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香气清远”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
“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唐)张九龄《荔枝赋并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徐渤
二、作者简介:
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

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

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

在位期间,张九龄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作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

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三、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谬miù 禀bǐng 裔yÌ厥jué 爰yuán 棼fén纚lÌ 恶wù
肇zhào
谧mÌ 靡mǐ 攒cuán竦sǒng 醴lǐ 燠yù煜yù 愦kuÌ 玳dài 曷hé 嶠qiáo 擢zhuó
四、分析课文内容
(一)、第一段:
1、重点词句:
其实:它的果实固:通“故”信:相信斯:这蒲桃:通“葡萄”
方:方位,地域就:完成轻:形活动“轻视”效:施展因:于是诸公莫之知:宾语前置,“诸公莫知之”.
而固未之信:宾语前置,“而固未信之”
2、翻译:及理郡暇日,追叙往心,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

等到治理岭南的闲暇,抓紧时间完成以往的愿望写这篇赋文,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

3、分析内容:本段为“序”的部分,意在表明写作此赋的缘由,并简单概括了赋的基本内容。

那么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明确:“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
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

(二)、第二段:
1、重点词句:
厥:于是乃:竟,竟然匪:通“非”卑:低下妄:错误
孔翠于斯:介词结构后置“于斯孔翠”。

果之美者:定语后置“美果之者”。

2、翻译句子: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
有灵气的树根盘踞的地方,不高也不低,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那些以前的记载有的是错的,为何说荔枝生于侧枝而(使它)被指责呢?
3、分析内容:第二段写了荔枝树的哪些特点?
这一段是写荔枝树的生长环境:受气于东方,生长于偏远的南方
生活习性:向阳生长,寒暑不凋
外形: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形如盖。

生长之地:不高不卑,枝干刚直
(三)、第三段:
1、重点词句:
肇:开始丰:形活使动“使---丰盛”华:通“花”甘:形活使动“使-甘美”骈:并列
匹:比拟:比拟玉齿:名活动“用玉齿咬”一:数做形容词“一样”
2、第三段写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写荔枝的种种奇异珍贵之处。

生长的季节
荔枝花穗花香
荔枝的果实
(四)、第四五段
1、重点词句:
缋:通“绘”,华丽,有色泽.信:确实沉:形容词做使动“使---沉”
浮:形容词做使动“使---浮”羞:形容词做动曷:通疑问代词“何”,“怎么”
2、第四段是写什么内容的?
该段紧承上文继续写荔枝的甘甜美味。

荔枝是华美宴席上不可替代的珍品;美味远远胜过甘瓜和甜李;有益气治内之功效;为四时果品之最。

3、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前文有什么关系?
在前文的充分描摹展现了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它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

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是作者言志的部分。

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体物写志。

小结:
文章两大部分,一为“序”,一为“赋”,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

比较阅读:
荔枝图序(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荔枝部》
阅读《荔枝图序》一文,比较和本文有什么不同?
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是一篇以介绍荔枝的各方面情况为主的说明性的文字,比较容易被人接受,而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骈文,作者的目的不是在介绍荔枝,而是借荔枝来表达心中
的感怀,因而写作的目的、方式、语言、方法等都是不同的。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

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

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

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

(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

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却没有看到它三天以内的变化情况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