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知人论世之我见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传统的“知人论世”是一种重要的运用策略。
通过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时代背景,以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知人论世”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运用这一策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认识“知人论世”的概念和意义“知人论世”原本是孔子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待知识和认识方式的态度。
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概念被引申为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历史时代,来理解和品味诗歌作品的内涵。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通过诗人及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传达人文关怀和历史使命感。
二、“知人论世”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补充诗歌的历史背景知识古典诗歌大多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每首诗歌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
在讲解杜甫的《登高》时,可以介绍唐代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体会诗歌中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通过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内涵古典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通过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在讲解苏轼的《题西林壁》时,可以介绍苏轼豁达豪放的人生态度和对墨客生活的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了解社会风貌古典诗歌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风貌来展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观察。
在教学中,通过分析诗歌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社会风貌,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尚,帮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古诗鉴赏知人论世
古诗鉴赏知人论世古诗鉴赏的好方法:知人论世,批文入情古代的中国文史不分家,诗和历史结合的紧密,和现实关系密切,所以读诗歌的时候,也要了解诗人,了解时代,知道诗歌的写作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这就是在标题中提出的8个字,知人论世,批文入情。
第一,要读懂诗歌背后的人。
这一提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朴素自然,诗仙、诗鬼、诗豪、诗圣,背后站着的都是诗人。
第二,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
诗人和时代的关系极其紧密。
诗人的情感,往往和他身处的时代有关。
解读古诗,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方能解得更好。
一些诗人往往会有的招牌式的情感,比如杜甫,安史之乱以前和安史之乱以后,就明显不同。
比如南宋的陆游、辛弃疾,他们的作品都是时代召唤的产物。
但不管怎么说,古代的社会生活相对简单,时代的变化所引起的情感,并不复杂。
大多数出现在卷面上的古代诗歌,里面所展现的古人的情感,往往都和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古诗一般的五种情感类型: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知道了情感的类型,又知道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解答相关类型的题目,便会有的放矢。
第三,批文入情,读懂诗歌的审美内涵。
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需要知人论世,也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得时代背景才能解决。
如果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以见到时代的动荡,那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样的句子,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便能领会深处的内容。
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作者:于雪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5期“知人论世”的观点出自《孟子·万章下》,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
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
”章学诚认为,不了解古人的身世、所处环境,就不能准确理解古人的作品。
“知人论世”是高中语文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解读方法,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时候常常先介绍作品的背景、作者的身世。
尤其是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知人论世”更是成了同学们解读诗歌的“救命稻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知人论世”。
因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知人论世”在诗歌学习中的运用。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往往喜欢给诗人贴标签,例如,提到苏东坡,我们就会说,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提到李白,我们就会说,李白豪迈奔放、飘逸若仙。
这样的界定并没有错,这些特点都是研究者通过诗人作品分析出来的。
但是,试想,如果提到一个诗人的名字,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并不是作品而是这些极具标签性的词语,那么这种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对诗歌和散文评价部分提出:“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可见,诗歌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熟知诗人的标签性特点,而是通过诗歌的鉴赏提高自身的能力及兴趣。
众所周知,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一改当时的香艳词风,解放了词体,开创了豪放一派,在词学发展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位置。
因此,我们常常说,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诗人。
这样的论述如果在学习中反复强化,可能给我们造成一种较为单一的印象,认为苏轼写的都是豪放风格的诗歌,这样并不利于我们对苏轼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豪放与婉约仅仅是就词风而言,并不是对某个诗人的评价。
况且,诗人的创作更多的是出于情感的表达,并不会拘泥于诗歌的形式。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入的苏轼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为全篇激越的豪情造声势,豪放之特点十分明显。
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
如何读懂诗歌
1、知人:作者思想、经历、创作风格等 如:积累作者的创作风格:
、“婉约派”等,
二是个体风格,如屈原的雄浑悲壮、曹操的豪 放磅礴、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昌龄的雄壮豪迈、 王维的恬淡优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 挫、白居易的平易浅近、李贺的雄浑奇特、王安石 的雄健高峻、苏轼的高旷雄健、辛弃疾的豪迈奔放 、柳永的婉约缠绵、李清照的委婉清新、李煜及刘 禹锡的隽永深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 一体、杜牧的清健俊爽、高适的悲壮苍凉等等。
2、论世:时代背景、社会生活 如(1)北朝:多写征战尚武 (2)南朝:多写男女相思 (3)唐朝:题材丰富——建功立业、边 塞生活、山水田园、离别思乡等 (4)北宋:重义理 (5)南宋:重抒发爱国情,重忠义等。
课堂演练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①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②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郴州贬所;②丽谯:壮美的高楼。小单于,唐曲调名。李益《听晓 角》诗:“无数塞鸿飞主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 (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 •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 (1)词的上阙以简练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寂静幽深凄冷的环境。初春季节,冷 雨凄风,庭院深虚,寒夜闻曲,笛曲幽咽,衬托出长夜遥迢,思乡难眠。营造 了乡思旅愁的足够氛围,传达出客地浓厚的孤独寂寞之感。(寂静 凄凉 幽深 答到两个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效果1分 氛围 孤独寂寞)
• (2)①对比。郴州与衡阳相比,郴州更偏僻、离家更遥远,从而可以感知作 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②用典。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离家人借书信寄 托的思念之情,然而作者在偏远的郴州,连传信的大雁都没有,这种思念之苦 可以说到了绝望的地步。从而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他身贬郴州,离乡日远,久无 家书的痛苦感情。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的观点出自《孟子·万章下》,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
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
”章学诚认为,不了解古人的身世、所处环境,就不能准确理解古人的作品。
诗歌鉴赏方法知人论世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
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心非木石岂无感”,表达的是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无了诗人的抗争。
“吞声踯躅不敢言”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更是重点讲解了这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本文究由此为解读古诗词的起点,以引导学生准确领悟和把握诗情诗境。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方法形象: (1)准确把握诗歌形象,对鉴赏诗歌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中所抒发的感情,并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
和小说、戏剧塑造的形象有别,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多地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精神的形象。
叙事诗虽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利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来描绘人物形象,塑造典型性格,反映现实生活,但诗歌形式上的特殊要求决定了诗歌形象刻意求“神”的特点。
“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一、本文概述“知人论世”法,源于中国古代文论,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和鉴赏方法。
其核心理念在于,要深入理解和鉴赏一部文学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和人生智慧。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中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常常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因此,引入“知人论世”法,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和鉴赏古诗词,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知人论世”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分析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接着,探讨如何将“知人论世”法应用于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总结“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也期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知人论世”法的理论框架“知人论世”法,源于中国古代文论,是诗词鉴赏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核心理念在于,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或词,就必须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这种方法认为,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会深深地烙印在其作品中,因此,鉴赏者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了解,包括其生平、性格、思想、情感等方面。
通过对作者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中的意象、情感、主题等。
例如,了解杜甫的生平,我们就能理解他为何在诗中常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高中诗歌鉴赏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 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 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 也病死在任上, 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 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 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 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 苦痛。 苦痛。
悲壮, 悲壮, 凄婉
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 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
盛唐: 盛唐: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 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 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 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中晚唐: 虽然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虽然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 夹杂了多少悲壮 多少惋伤 悲壮, 惋伤。 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 宋代: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愤懑, 哀痛。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 归家无望的哀痛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 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 更多一些惆怅 凄厉, 惆怅。 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以意逆志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 作者的本意。 作者的本意。 自己的切身体会;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 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论世”两种诗歌鉴赏的方法,先认真全面地了解作者生活的时
代背景和人生境遇,再置身其中,仔细揣摩、体会作者的感受, 辅以一定的文、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
背景知识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 深度和广度。比如,同为离别诗,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 一种离别的哀怨,而初盛唐则普遍呈现出乐观基调。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事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 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掌握了“以意逆志”和“知人
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
却投闲置散,做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只好在登临 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了解了这些,才可以真正 体会词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包含的 那种有志难伸的彻骨愁闷。
1.阶段不同,情感悬殊 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
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境 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表达了诗人少女时期的那种天真、 率直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再如其《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文词清丽,意象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创作诗歌,工夫在诗外;欣赏诗歌,工夫同样在诗外。本 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 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基本方法是“以意逆志”和 “知人论世”。
一、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以“己意”去“逆”作品之“志”
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应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 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一课一重点】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以《饮酒其五》《春望》为例“知人论世”是比较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赏读诗歌时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思想状况有所了解,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作者。
例如,在赏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我们应该首先了解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饮酒》组诗创作的背景,方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早年生活: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在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因此,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仕宦生涯: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
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
隐居生活:陶渊明自从辞官彭泽县令,他便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此时的陶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
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饮酒》二十首即为陶渊明隐居田园时所作,我们来看一下《饮酒》(其五)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居住在热闹的现实社会中,缘何没有听到车马的喧闹呢?作者自问自答,因为“心远”,陶渊明在思想上绝弃荣华富贵之念,这与他人生经历中“无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密切相关。
心志高远,所以地偏,此句写出作者悠然自得之感、超凡脱俗之志。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巩固练习: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 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一、以意逆志 这是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诗歌 欣赏的方法。 “意”,是读者之“意”。“志”,是作者 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逆”,有三层意思:迎 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总之,所 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 作者作品之“志”。 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我们应该做到: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感。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 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 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 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 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 绵绵思念。
为什么李白与杜甫同处于唐代,且李白大杜甫十一岁, 可李白如此豪迈飘逸,而杜老先生却总是愁眉苦脸呢?
经历不同。李白虽然也经历了安史之乱, 但李白更多的人生体验来自于盛唐,诗歌风 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再加上 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因而形成了豪迈飘逸的 浪漫主义诗歌风格。而杜甫,给他更深切感 受的是安史之乱,诗歌的主导风格成熟于遍 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而形成了“沉郁顿挫” 的诗歌风格,更多的是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所以同一时代不同的作家因其主要经历 不同风格也不同。 诗人不同 诗风各异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而“知人论世”作为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其运用在教学中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如何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一、对“知人论世”题材的理解“知人论世”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常见题材,它主要以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为内容,通过对人物和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代中国,许多文人墨客都以“知人论世”为主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其中不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苏轼的《赤壁怀古》等名篇。
这些诗作通过对人情世故的体察和对时事民生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二、“知人论世”题材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的意义1. 启迪情感,陶冶情操通过“知人论世”的古典诗歌,可以启迪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诗歌《赤壁怀古》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苏轼对战争和人生的感慨,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2. 提高语文素养,拓展诗歌视野“知人论世”的古典诗歌往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对词藻的要求也较高,这就需要学生更加细致地品味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这也可以让学生拓展诗歌的视野,了解更多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古典诗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
三、运用“知人论世”策略的教学方法1. 选取经典诗篇,引入话题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知人论世”题材的经典诗篇,如苏轼的《赤壁怀古》、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然后以这些诗歌作品为引子,引入相关的话题,如人生感悟、社会现实、自然景观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
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摘要:知人论世是指通过描绘人物的志趣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来表达个人的人生哲学,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词鉴赏中,运用知人论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心灵的世界,把握作品的主旨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诗词之美。
本文将从古诗词鉴赏的角度,探讨如何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提高诗词欣赏的水平。
关键词:知人论世;古诗词鉴赏;策略;思想情感正文:一、深入分析人物知人论世在古诗词中往往以对人物的深入分析作为途径,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心理、阅历、起伏和经历的描述,来表达诗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感。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包括外貌、相貌、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性格倾向,以及生命历程中的磨难、喜怒哀乐等等。
只有深入解读人物的内在世界,才能真正领略到诗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二、注意情感表达知人论世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哲理思想的方式,所以在古诗词鉴赏中,我们更要注重作品中情感的表达。
在鉴赏时,需要从诗人的选材、表述方式、表情、情感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把握作品情感的主次分布、情感氛围的渲染、情感表现的技巧和手法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领悟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三、理解哲理思想在古诗词中,知人论世往往是通过表述人物的命运、感受、思想等重要方面,来反映诗人自身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因此,在鉴赏时,我们应该着重理解作品中的哲理思想,寻找作品中的启示和感悟,力图领会诗人的思想深意,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对比异同之处古诗词中的知人论世常常需要通过对比异同之处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在鉴赏时,我们应该注意寻找作品中的对比点,并从中领会诗人的思想和感悟。
例如,在《滕王阁序》中,通过对善良的朱熹和残忍的秦桧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准则和政治理念的思考和探索。
总之,知人论世是古诗词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欣赏诗词之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的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 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是我们所学的 “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不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甚至是曲解诗意,除 了不能“以意逆志”(即不能整体把握、不能 由表及里)这个原因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请阅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
练习二、《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 中也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 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 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 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 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 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 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 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了理解作 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 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以,用;意, 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 作诗歌的本意 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 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 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 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 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 陈出新。)
泻①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②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觉,举杯断绝歌路难。 ③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④
【注释】①泻:倾也。②首二句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 不一喻人生贵贱不齐。 ③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 因饮酒而中断。 ④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 “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深的思想内涵。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又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人生、社会和价值观等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如何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以及这种策略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知人论世”的含义和内涵。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论世”就是通过对人性、社会现象、人生命运等方面的认识和审视,来反映诗词作品所蕴含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从而增进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可以探讨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如何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诗人的生平事迹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作品的文化积淀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作品所表现出的人生智慧、道德观念和审美情感,鼓励他们探讨古诗词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创作、朗诵比赛、诗歌解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从而加深对“知人论世”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知人论世”策略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外阅读、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拓展和延伸。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电影或音乐作品,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和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老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鉴赏读物,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视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知人论世”的重要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知人论世对诗歌鉴赏的意义
知人论世:所谓知人,是指了解作家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所谓论世,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状况。
在既知人又论世的基础上,再结合运用其他方法,才能对作品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知人论世与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有共通之处。
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说:“一部文学作品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
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
”丹纳也在《艺术哲学》中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影响文学的三要素。
可见“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方法能够从外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联系诗歌产生的背景和根源,结合诗人生平,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以“知人论世”原则鉴赏诗歌,可以有效地对表面文字相近诗歌的不同含意加以仔细区分。
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就是“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用自己的心灵去追寻诗人的心灵的踪迹,明了诗人之用心所在,而不是一味地拘泥于字面之意义。
“以意逆志”法要求于读者,是以追求诗人之志为旨归,因此,读者应平心静气,对作品反复涵咏,仔细体味,用真挚的情感来读诗,以求得诗人之用心所在。
扩展资料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所代表的文学接受理论从表面上看是相冲突的,“以意逆志”注重文本对意义的生成作用,“知人论世”注重的是作者对文本意义的生成作用。
但是在孟子这里,有着一个中心的指向,即作者和文本只有相结合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以意逆志”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
“知人论世”是为了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理解作品,可以更好的获得对作品的理解。
这就和西方现代的文本批评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现代的文本批评注重的是文本自身,当他们接触到文本的时候,作者已经处于“缺席”状态,不需要通过了解作者来解读作品,只需要从作品本身出发即可,如结构主义、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古典诗歌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古代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现代学生的认知模式的差异,传统的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往往面临着挑战。
“知人论世”作为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技巧之一,通过描写人物、社会风貌等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和领悟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重点探讨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促进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实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2000字】1.2 研究意义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记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鉴赏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而“知人论世”作为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旨在揭示人们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观察和反思,展现出诗人的思想深度和情感细腻。
通过研究“知人论世”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可以深化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和体味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知人论世”运用策略的探讨和研究,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更具实践指导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吸引力。
深入研究“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对于提升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2000字】2. 正文2.1 知人论世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在古代诗歌中,知人论世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形象描写和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展现出诗人对人性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态度。
杜甫的《丽人行》中对丽人的描写就蕴含着对女性美的赞美与批判,展现出了诗人对封建礼教的反思和对女性地位的关注。
选修(诗歌鉴赏方法)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起来弹琴), ),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 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 六句通过“明月、清风、 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 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 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 凄清 意境, 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 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 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 思、伤心。 伤心。
(3)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 )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 忧思?(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忧思?(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明确】三国魏晋时人。阮籍的忧思是在险恶的政 明确】三国魏晋时人。 治环境中产生的,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 治环境中产生的,公元 年 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 年 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 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 年 司马昭杀曹髦, 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正 是这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使许多文人名士陷入矛盾 使许多文人名士陷入矛盾: 是这种恶劣的政治环境 使许多文人名士陷入矛盾:既 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合作,但又惧于黑暗势力, 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合作,但又惧于黑暗势力,怕遭杀身 之祸。 之祸。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 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 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 争中保全自己。 争中保全自己。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作者:————————————————————————————————日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中学语文论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徐敏丹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种有效途径。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思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古诗词鉴赏习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解析古诗词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式,通过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进行记载,抒发着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心境。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由孟子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点评的过程当中。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也可以说是大家们的代表作,是其思想和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为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真正展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运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学习和鉴赏方法,能让学生获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的应用意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对于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古诗词的理解具有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的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和古诗词鉴赏的乐趣,在“学”中“思”,在思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鉴赏水平。
试论中学诗歌教学中的“知人论世”
试论中学诗歌教学中的“知人论世”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瑰宝。
数千年间,它犹如飞流,穿越历史的尘埃,奔腾不息。
它是一切文学要素的结晶,早已融入到炎黄子孙的血液。
要想读懂诗,就先要“知其人” “论其世”。
鉴赏诗歌前,先了解诗人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就能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是中学诗歌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使教与学在扩展延伸中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知人论世”的内涵与其在中学诗歌教学中的意义“知人论世”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对诗歌的解读意义深远。
(一)“知人论世”的内涵“知人论世”最早出自《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①。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一个乡里优秀的人就和一个乡里优秀的人做朋友,一个国家优秀的人就和一个国家优秀的人做朋友,天下优秀的人就和天下优秀的人做朋友。
要是觉得和天下优秀的人做朋友还不够,就可以和古代优秀的人做朋友,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吗?所以就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由此可见,“知人论世”起初并不是鉴赏诗歌的方法,而是谈交友的方法和修身的原则。
虽然这段话的原文是阐述交友的方法和道理的,但这里却涉及了“人”即作者本人、“世”即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书”即作者的作品三个方面,并且孟子还看到了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后人引伸其义,把“知人论世”作为传统的文艺批评的原则并不断加以运用。
所谓“知其人”就是指读者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阅历、思想状况和创作动机等,“论其世”则是指读者要把作者放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去理解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对后世的文学活动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中学语文教学更加离不开“知人论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的知人论世之我见
转眼间,国培学习已快临近第二阶段的尾声。
这段时间,通过语文相关教学视频文件的收看,可谓获益良多。
尤其听到诗歌鉴赏的环节,顿时想起前不久湖南一师“送培到县”专家的观点:诗歌鉴赏应加重知人论世的讲解。
听毕,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其实每在上诗歌鉴赏课,我一般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先学生朗读,接着随便讲下诗人便进入下一个分析环节。
所以一节课下来老觉得很机械化,少了点余味。
而如今,我决定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作为诗歌鉴赏的主要突破口,像上周我在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时候我花半节课的时间讲东坡的经历和故事,其余的半节课让学生朗读体会情感,收效就很不错。
听“培”一理论,胜教十年书。
我觉得在诗歌教学这条路上,我还需要去反复的磨练自己,争取将“知人论世”的理念好好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