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五章 坚持依法治国第一节 尊法学法守法 学会自我保护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五章  坚持依法治国第一节 尊法学法守法 学会自我保护

4.★★★如何自我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 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 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 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最主要的特 征。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5.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 是什么? ①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 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 养; ②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 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③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 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④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 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 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 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4.★★★你是怎样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或: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 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 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 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 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2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了解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学会自我 保护,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未成年人含义: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 岁的公民。
2.★★★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 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 ( 最本质特 征)、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 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河北专版2019年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_459-

河北专版2019年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_459-

认识法律知法守法一、单项选择题1.[2018•青岛]“醉驾入刑”施行 6 年间,青岛交警部门共查获“酒司机”54 675 人,其中4 919 人因醉酒驾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严格刚性执法使酒后驾驶得到有效遏制。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由国家制定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D.减少酒驾主要靠自觉2.[2018•青岛]浙江农民陈某因捉了114只癞蛤蟆被抓,被告知涉嫌非法狩猎罪。

陈某一脸茫然,声称“不知道捉癞蛤蟆犯法”。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A.不知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B.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C.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否则就是犯罪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得伤害任何动物3.一名拍客在街头将一男子殴打一女子的行为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络,引起“围观”。

一些友进行“人肉搜索”后,公布了这对男女的很多个人信息。

殊不知,当事人是夫妻关系,这一事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妻子甚至多次产生轻生念头。

不久后,夫妻俩以侵犯肖像权、名誉权为由,将此事的始作俑者告上法庭。

法院依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判该拍客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该案体现出的法律作用是( )①协调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纠纷②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③体现国家意志,保护共同利益④国家强制实施,实现人人平等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络安全法》。

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③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④借助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2018•台州]2019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

这说明 (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③法律具有强制性④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8•成都]某中学法治副校长在该校做法治报告时指出:“现在不少中学生认为经常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行为无伤大雅。

2018年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_459

2018年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_459

认识法律知法守法一、单项选择题1.[2017•青岛]“醉驾入刑”施行 6 年间,青岛交警部门共查获“酒司机”54 675 人,其中4 919 人因醉酒驾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严格刚性执法使酒后驾驶得到有效遏制。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由国家制定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D.减少酒驾主要靠自觉2.[2017•青岛]浙江农民陈某因捉了114只癞蛤蟆被抓,被告知涉嫌非法狩猎罪。

陈某一脸茫然,声称“不知道捉癞蛤蟆犯法”。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A.不知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B.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C.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否则就是犯罪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得伤害任何动物3.一名拍客在街头将一男子殴打一女子的行为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引起“围观”。

一些网友进行“人肉搜索”后,公布了这对男女的很多个人信息。

殊不知,当事人是夫妻关系,这一事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妻子甚至多次产生轻生念头。

不久后,夫妻俩以侵犯肖像权、名誉权为由,将此事的始作俑者告上法庭。

法院依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判该拍客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该案体现出的法律作用是( )①协调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纠纷 ②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 ③体现国家意志,保护共同利益 ④国家强制实施,实现人人平等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

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2017•台州]2017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

这说明 (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②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③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7•成都]某中学法治副校长在该校做法治报告时指出:“现在不少中学生认为经常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行为无伤大雅。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2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2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考点 2 预防犯罪
课标链接: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
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预防犯罪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
内容
刑法(P52)
样的刑罚。
作用 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犯罪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中考知识导航

中考考点梳理

玩转陕西5年中考真题、副题
(2015~2019)
核心素养链接 本课时通过违法犯罪案例、日常生活情境等,讲述违法与犯罪的辨识及后果,
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生活中严 守道德底线,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知识网络
①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姓名权 ②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③是非正义行为 ④应受
到刑罚处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解析】考查点:隐私权、正义、违法行为。解题思路:阅读漫画可知,房地产公 司员工以出售购房者信息获利,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姓名权没有体现,①排除; 这一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社会和谐,是非正义行为,③正确;根据 法律,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属于犯罪行为, 应受到刑罚处罚,②错误,④正确。 答案:B
11.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12.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 障。(地位) 13.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善于 斗争,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4. 弘扬法治精神要求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做法) 15. 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政治中考专项复习第5课时 遵守法律 依法自护

政治中考专项复习第5课时  遵守法律 依法自护
传播虚假信息;漫画②中的文字、图画信息提示是“网络 大V”受到“法律惩罚”。
(2)回归课本。 要透过漫画表面现象,回归课本,推理寓意,
引出漫画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根据课本知识,受到“法律惩罚”表明其行为触犯了法 律,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法 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下,人的 言行很容易对社会造成危害,从而触犯法律,最终将 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段。即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 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通过 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 (3)通过诉讼即打官司讨回公道,这是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诉讼分为刑事诉 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
命题点 5
面对安全隐患,各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保 护未成年人
(1)国家:加强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 法权益和违法犯罪的行为。
(2)社会:应创造条件保障学校安全,如整治校园周围环境;严厉打击 侵犯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3)家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应尽到保护的义务,用健康的思想、品行 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同时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
(4)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 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例如:设 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 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 置工作。
命 题 点 5 四大保护的区别
(1)保护的主体不同:家庭保护的主体是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学 校保护的主体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保护的主体是社 会各界;司法保护的主体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

河北专版2019年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阶段测试

河北专版2019年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阶段测试

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阶段测试[范围:第4~5课时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6年1月12日对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李东生有期徒刑15年,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

回答1~3题。

1.李东生的行为( )①是犯罪行为②是应受道德谴责的行为③是不守规则的行为④是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A. ①②③ B.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2.李东生被判刑体现出的法律特征是(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是人们说话、做事情所依据的标准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A.①③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为避免类似李东生悲剧的发生,青少年需要( )①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②加强道德修养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④完善法律A. ①②③ 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在网络上有人发布“嘉鱼神州炸堤泄洪”的消息,记者通过嘉鱼警方与当地防汛部门了解到此乃谣言,而相关散布谣言者已被行政拘留。

回答4~6题。

4.散布谣言者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仅属于不道德行为5.面对此类谣言,我们要( )A.善于分辨,不听、不信、不传播B.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C.立刻把这些信息告诉自己周围的朋友D.行使执法权,将传谣者绳之以法6.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刑罚处罚B.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C.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D.法律只对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①④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2016年5月16日下午,莆田五中操场,一群稚气未脱的中学生,穿上法袍、警服,摇身一变成了学生“法官”和“书记员”,现场“公审”一宗未成年人网吧盗窃案。

2019-2020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复习 专题二 法律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复习 专题二 法律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复习专题二法律新人教版1、为什么维护公共秩序①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②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③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④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2、怎样维护公共秩序①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②维护公共秩序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③维护社会秩序还必须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④要从小事做起,自觉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和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

3、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4、法律的作用①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②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③法律维护公共安全;④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⑤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5、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6、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②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③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7、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护①未成年人年龄小,发育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其权利更易受到侵害;②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③社会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大量存在8、四大保护(1)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2) 学校保护: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 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 司法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一个重要举措。

9、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②其次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③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④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依法维权。

中考政治复习第一部分七上第二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中考政治复习第一部分七上第二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2)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 机智灵活的方法
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_______________ _与__其__斗__争__。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 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_呼__救__法__”“_周__旋__法__”、_拨__
_打__1_1_0_报__警__等方法,尽量_减__少__不__必__要__的__伤__亡__,__力__求__保__全__自__ _己__。必要时,还可以实施和__自__我__保__护__能__力__不__强__,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前三点为学生自身原因) (4)我们是祖国的_未__来__和__希__望__,我们的健康成长_关__系__着__民__ _族__的__振__兴__、__国__家__的__富__强__。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未成年人的 教育、引导和保护。(国家原因)
(2)_克__服__猎__奇__和_盲__目__从__众__心__理__,提高自己的_控__制__力__。
(3)运用_法__律__手__段__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_斗__争__,以_保__护__ _自__己__,_净__化__我们成长的_环__境__。
自觉抵制网络诱惑 充分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成瘾的巨大危害;合理 安排上网时间,严格控制上网次数和时间;上网之前,列好 上网具体任务,不浏览与任务无关的网页;培养有益的兴趣 爱好,丰富现实生活。
点拨:近几年危害学生安全的事件屡屡发生,学生安全问题 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因此这是考试的重点和热点。会链 接“校园暴力”“安全教育”等相关热点材料进行考查。此 要点需要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并学会分析运用。
2.我国专门制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_未__成__年__人__保__护__法__》《中华人民共和国 _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点拨:多出选择题,在回答主观性试题时注意准确书写。

最新-九年级政治 第二轮复习学法用法 精品

最新-九年级政治 第二轮复习学法用法 精品

初三第二轮复习法律部分——学法用法姓名:学号:班别:编号:一、考纲要求:考纲一、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考点1、了解法律规范的特征,理解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考点2、知道法律区别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考纲三: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考点1、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不成熟、不能独立等特性,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

考点2、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

考点3、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考纲四: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考点1、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

考点2、理解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要清楚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考点3、知道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考点4、懂得自觉抵制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考纲五: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考点1:知道在日常生活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要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考点2、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二、知识网络图:1、法律的特征*法律 2、法律的功能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3、法律的内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区别、联系1、什么是未成年人学是什么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法用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为什么我国法律要给予青少年特殊保护1、内因法 2、外因3、未成年犯罪现象怎样做*四大保护(四大保护的具体内容,区分四大保护)自我保护方法为什么要自我保护?和技能怎么样增强家庭公共法律帮助的 1、权益受侵方式和途径 2、方式途径 3、作斗争是什么: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违法行为类别是什么: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犯罪 1、违反的法律: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2、对社会的危害程度:3、应受的处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原因外因(家庭、学校、社会)内因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抵制不住诱惑1、防微杜渐, 1、知法、守法青少年怎样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2、纠正不良行为 3、帮助同学2、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避开诱因法2、培养良好兴趣法3、专时专用法4、联想后果法5、请人监督法 1、法律功能;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三、单项选择1、四川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瑶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中考政治备考2-学法用法,依法自护课件

中考政治备考2-学法用法,依法自护课件

• 5、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 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 6、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 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 行为作斗争。 • ●青少年容易受到的侵害及免受侵害的方法,学习免受侵害的技能。 • ●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 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 ●知道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2009年中考思品备考资料2
学法用法,依法自护
目标要求
•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 ☆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 ☆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 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考试要求
•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 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 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 有普遍约束力。 • ●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 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 权益。 • ●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它 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 的合法权益。 • ●青少年要学法、用法、守法,培养法律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
• • • • • • • • • • • •

2019年河北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二《学法知法,依法自护》

2019年河北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二《学法知法,依法自护》

2019年河北中考道德与法制专题复习二《学法知法,依法自护》专题二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1课时感受法律的尊严1.(2016,改编7,2分)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

“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

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是(B)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具有强制性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④国家工作人员也必须依法行使职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2018,28(3),6分〕关注国歌法。

材料一: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

但社会生活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一些人把国歌设为手机铃声;一些人把国歌当成促销活动热闹曲。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国歌有了法律保障。

法律连线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第七条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第八条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不得作为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如果奏唱国歌时再有人嬉笑打闹,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由此体会国歌法与我们的关系,请加以说明。

(4分)答案:依法劝阻。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2分)国歌法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要遵守国歌法,维护国歌法的尊严和权威。

(评分说明:答出一层意思2分,共4分)3.〔2017,25(2),2分〕感悟生命价值。

小鸟在网上挣扎,有的声嘶力竭而死,有的被卖给餐馆变成了盘中餐,,乱捕滥猎候鸟让人痛心不已。

2016年国庆节期间,护鸟志愿者在天津、唐山两地巡查时,发现两大片非法捕鸟区域,志愿者累计拆除鸟网2万余米,解救活鸟近 3 000只,发现挂网死鸟 5 000余只,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xx•青岛]“醉驾入刑”施行 6 年间,青岛交警部门共查获“酒司机”54 675 人,其中4 919 人因醉酒驾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严格刚性执法使酒后驾驶得到有效遏制。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由国家制定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D.减少酒驾主要靠自觉2.[xx•青岛]浙江农民陈某因捉了114只癞蛤蟆被抓,被告知涉嫌非法狩猎罪。

陈某一脸茫然,声称“不知道捉癞蛤蟆犯法”。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A.不知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B.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C.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否则就是犯罪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得伤害任何动物3.一名拍客在街头将一男子殴打一女子的行为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引起“围观”。

一些网友进行“人肉搜索”后,公布了这对男女的很多个人信息。

殊不知,当事人是夫妻关系,这一事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妻子甚至多次产生轻生念头。

不久后,夫妻俩以侵犯肖像权、名誉权为由,将此事的始作俑者告上法庭。

法院依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判该拍客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该案体现出的法律作用是( )①协调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纠纷②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③体现国家意志,保护共同利益④国家强制实施,实现人人平等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

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xx•台州]2017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

这说明 (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③法律具有强制性④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xx•成都]某中学法治副校长在该校做法治报告时指出:“现在不少中学生认为经常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行为无伤大雅。

殊不知极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上述行为中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A.经常夜不归宿B.打架斗殴、辱骂他人C.携带管制刀具D.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

王某报警求助。

最终,王某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

回答7~8题。

7.[xx•安徽]从行为与后果的联系看,诈骗者受到刑罚处罚让我们懂得( )A.人们的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一致性B.所有不负责任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8.[xx•安徽]从法律的作用来看,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 )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9.自xx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请你向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在学习中应( )①认真学习,培育法治理念②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③参与立法,促进公平正义④依法维权,依法规范自身行为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 为了通过某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王某找来自己的朋友李某替考,被监考人员当场发现。

当地法院一审判决两人均单处罚金两万元。

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①触犯法律底线,应受法律惩处②违背诚信原则,应受道德谴责③有悖公平法则,属不正当竞争④分担朋友难事,合情理不合法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11.日前,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至14周岁。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低龄化日益突出,涉黄、涉毒、打架斗殴等现象多发,究其原因,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叛逆性、冲动性,容易不计后果实施危害行为。

这告诫我们( )A.遇事冷静就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需要特殊保护C.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刑罚处罚D.要知法用法,依法自律二、非选择题12.解析生活事件。

人大代表进校园解读《民法总则》,以下是小明和代表的对话:小明:我听说,未成年人小苏以学习为由,用妈妈的手机偷偷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就花了25万元,这钱还能追回吗?人大代表:从法律角度来讲,其行为超过认知,未成年人未经父母许可所进行的大额消费是可以追回的,来我给你们讲讲《民法总则》。

(1)请从“我的权利与民法总则的关系”角度思考,小明会悟出什么道理?小明针对生活中老人跌倒“怕讹诈、谁扶谁遭殃”“不敢扶”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人大代表用民法总则帮他解释(如下),小明豁然开朗!《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此条因涉及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故称之为“好人条款”。

(2)“好人”条款的规定,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3)综合以上分析,请你归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13.法律话题评说。

材料一近日,北京一位遭受家暴的张先生来到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张先生说:“婚后夫妻双方多次发生争吵并被妻子李女士家暴,经常多处软组织挫伤。

”日前,北京市门头沟法院经审查发出保护令,裁定要求李女士停止家暴并且不再骚扰张先生。

如李女士不遵守保护令,重则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这也是北京市内法院首次向男性当事人发出家暴保护令。

(1)张先生的行为有何值得学习的地方?材料二xx年8月至10月,河北省打击侵权假冒办公室联合省公安厅、工商局、法院等部门和单位,在全省开展了集中执法集中处置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果断铲除制假售假黑窝点,及时曝光涉案企业和个人,保持了打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2)上述做法有何意义?(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从法律的角度,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主题。

14.生活现象评析。

临沂一名即将踏入大学的女孩,遭遇电信诈骗电话,学费被骗光,且导致严重后果,此案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公众对于电信诈骗义愤填膺。

各类电信诈骗能够得手的关键是掌握精确的个人信息。

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

警方初步查实,犯罪嫌疑人先后在互联网上非法购买了数万条考生的个人信息用于诈骗。

最新数据表明,仅北京地区,xx年至xx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多达1.6亿条。

相关链接:我国刑法修正案新增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从法律角度考虑,你怎样看待上述电信诈骗行为?(2)结合材料,分析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应引起我们对个人信息的哪些思考?参考答案1.A [解析] 题文材料法律严厉制裁醉酒驾驶行为,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A符合题意;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道德靠社会舆论,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错误;D不符合题文主旨。

故选A。

2.B [解析]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浙江农民陈某涉嫌非法狩猎罪的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警示我们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B符合题意;A错误,违背法治精神;C错误,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D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3.A [解析] 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材料表明我国法律具有协调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纠纷,通过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体现国家意志不是法律的作用,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说法片面,不符合事实。

故选B。

5.A [解析] 张某携带管制刀具是违法行为,②符合题意;公安机关对携带管制刀具的张某依法行政制裁,表明法律规范公民行为,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①③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体现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④排除。

故选A。

6.D [解析] 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

材料中所列行为中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参与赌博、屡教不改,D正确,A、B、C都是不良行为。

故选D。

7.A [解析] 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结果,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诈骗者受到刑罚处罚体现了人们的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一致性,A正确;B太绝对;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间有必然联系,C错误;人们的不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基本不同,D错误。

故选A。

8.A [解析] 法律具有保护、规范、惩治等作用。

题干中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10.B 11.D12.(1)民法总则维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有利于唤醒社会良知,鼓励人们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他人予以救助。

(鼓励引导人们关爱、帮助他人,与人为善)弘扬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诚信社会建设。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促进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3.(1)树立了法治观念;树立了维权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运用法律的能力。

(2)保护了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有利于创造诚信的社会风气等。

(3)生活离不开法律(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等。

14.(1)电信诈骗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该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财产所有权、隐私权),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2)刑法修正案新增内容体现了法律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作用;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体现了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公民的个人信息需要法律的保护;公民应增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