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窃读记学案
窃读记教案(分两课时)
窃读记教案(分两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 激发学生兴趣: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窃取他人财物的经历,或者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人会去窃取他人的财物?这种行为是否可取?二、新课内容展示1. 介绍课文《窃读记》的作者、背景及内容梗概。
2.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选择窃读,以及他窃读的目的。
4. 讨论课文中揭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等。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窃读的看法和经历。
2. 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窃读”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2.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课文中的哪些社会问题?二、深入学习课文1. 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窃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 讨论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难,坚持窃读的原因。
3.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身上学到勤奋好学、不屈不挠的品质。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主人公品质的感悟。
2.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窃读”的短文。
第六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2.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课文中的哪些社会问题?二、深入学习课文1. 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窃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 讨论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难,坚持窃读的原因。
3.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身上学到勤奋好学、不屈不挠的品质。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主人公品质的感悟。
2.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窃读”的短文。
【优秀教案】窃读记4
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动作、心理等对窃读,感受作者那种快乐由惧怕的滋味,同时学习作者爱好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时计划:3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作者窃读的滋味;学习本课生字词。
一、“读”字联想,引出课题(5)1、引出课题以“读”为话题,向同学们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将如何了解到里面的知识?读,是最好的方法。
你会怎么读?朗读、默读……我们将会认识一位小姑娘,她读书的经历和我们不太一样,她是——窃读(板书课题)2、解读课题通过早读的预习,请生想一想什么叫窃读?作者是在哪里读书的?(书店)她在书店读书有何独特之处?(只读,但是从来不买,而且经常去)和那些正大光明地去读书买书的人相比,她这种读书的经历就叫做——窃读。
既然这种独特的读书形式叫做“窃读”,那窃是什么意思呢?(1)而她在这篇文章中,记录的全都是有关窃读的事情,所以我们叫课文作——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5)1、听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3、读句子,看看谁最棒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4、全班齐读,师指导难写字并正音。
惧怕踮起屋檐皱起酸书柜暂时支撑三、再读课文,感知窃读“百”味(15)1、生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你从课文中读到哪些和窃读有关的内容?(师归类板书)和读书有关的感情——情深作者窃读的感受——滋味窃读若干年的感悟——收获2、而在我们的《窃读记》中,作者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窃读的滋味。
语文《窃读记》教案
语文《窃读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窃读记》,理解和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理解《窃读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窃读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解读《窃读记》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将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窃读记》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背景。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扩展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窃读记》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窃读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讨论故事: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提出问题和观点。
分析写作技巧: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故事的艺术性。
解读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思考和反思。
4.2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提出问题和观点,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读后感或短文。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和动机。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和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短文来评估学生对故事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自主阅读窃读记教案1北师大版(new)
窃读记1教学目标1.认识作者、掌握字词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赏析主要内容,理解窃读的复杂感受.4.学习作者通过细微的动作、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
5。
感悟作者对求知的渴望培养读书兴趣。
2重点难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培养读书兴趣。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学校读书学习。
可是有一个人的读书学习的方式却是很特别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读书学习”的.板书《窃读记》活动2【讲授】理解内容(一)基础积累1。
字词汗涔涔()尴尬( )众目睽睽()踮起( )煞有介事( )踉跄( )2。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她生于日本大阪,在北京长大,1948年随父母回到故乡台湾.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散文集《两地》;长篇小说《春风》等。
3。
解题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题目中的“窃”字是什么意思?题目又是什么意思?作者又为什么要“窃”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窃”是偷的意思,文中指作者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于是在放学之后,到书店偷偷地读书.(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1.文章写了哪几次“窃读”的经历?2.“我”是如何“窃”读的?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我”窃读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说是说当时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
我“窃"读的收获是什么?5。
从句段的的赏析中我们认识到了几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四)讨论:1。
如何理解“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2。
文中的店员送书与袁枚借书的行为有何不同?活动3【活动】拓展练习1. 店员的行为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写店员为我留书时的心理和动作。
我贪婪地阅读着,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一个店员看着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读书杂谈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课前预习:1、查找作者的情况。
2、助学78页预习积累1,2题。
相关课程标准:“对作品中的观点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3、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拓展延伸,培养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读书习惯。
评价任务:能够说出文章提到了哪几种读书的类型。
能够对文中提到的不同类型的读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齐读名言。
教师: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的百态,历史的脉搏。
然而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将在他的《读书杂谈》中为我们指点迷津。
(出示课题作者)作家作品简介鲁迅本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伟大文思革命家。
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
三、字词积累嗜好(shì)无聊(liáo)余暇(xiá)赢钱(yíng)嗜好:特别的爱好。
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
余暇:闲余的时间。
四、学习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见教学目标)出示演讲词的特点1、观点鲜明,条理清楚。
2、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
问题探究学生速度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1、演讲的原因和主题是什么?——原因是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
主题是随便谈谈读书2、课文中谈到了哪两种读书的类型,它们特点分别是什么?种类特点职业的读书功利性强迫性嗜好的读书自由性趣味性3、鲁迅在第四自然段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我们在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的拓宽阅读视野,搞好嗜好阅读。
学以致用有人说职业的读书有些苦痛,而嗜好的读书完全符合自己的兴趣,很自由,很轻松,所以决定放弃前者,专门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结合第四自然段鲁迅先生的观点谈一谈.学生思考后回答。
《窃读记》教案学案设计
《窃读记》教案学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窃读记》的基本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掌握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朗读、默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文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掌握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窃读”的感悟。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阅读的经历和感受。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阅读称为“窃读”?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5.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者在窃读过程中有哪些感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
4.写作练习以“我的窃读经历”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5.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朗读练习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
5.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给你带来的启示。
4.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写作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窃读记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窃读记》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窃读记》,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窃读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窃读记》。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理念。
5. 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相关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
4.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创意运用等。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窃读记》的原文文本。
2. 参考资料:与课文相关的研究资料、评论文章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的在线文章、视频等。
初中语文窃读记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窃读记》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窃读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窃读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2 教学步骤阅读《窃读记》,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欣赏作品的文学价值。
思考并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窃读记》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深度。
3.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参考提供《窃读记》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学术论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背景和文学价值。
提供在线资源,如相关网站和论坛,方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掌握《窃读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应能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应能够思考并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2 教学拓展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培养对现实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活动,如作文比赛和文学社团,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窃读记》教案3篇
《窃读记》教案3篇《窃读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领会__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式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学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3、学习主人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之精神二、重点难点: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营造课堂氛围(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3)、交流作者资料2、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2)、“我”为何窃读?以“这是一个讲述的故事”为题每人说一句话,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2)、找出自己最感动的语段与同伴分享,并说明理由(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的人”,把握人物特点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1)、质疑、讨论、解惑(2)、主旨概括3、结束、作业《窃读记》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2、了解倒叙的作用;3、继续训练学生圈划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概括总结的能力;4、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通过与自己优越的读书条件进行对比,加倍珍惜并充分利用我们现在的读书机会。
二、教学重点1、学习将两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写法;2、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三、教学难点1、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2、__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四、教学突破口:对于课题的理解:“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五、教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1、熟课文,查清生字生词,把握__脉络。
2、布置学生互相走访调查同学们的读书环境(包括学校和家中的,如家中藏书、班级图书馆、上网看书等),至少每人走访两人以上。
(二)导入新课:是的,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窃读记》教案学案设计-word课件
《窃读记》教案学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18个生词(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饿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适宜、知趣、饥肠辘辘、依依不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书、对知识的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4、学会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设计过程】学案设计教案设计一、初学提纲1、自学生字,找形近字。
2、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14个词语。
3、审题,“窃读“是什么意思?4、跳读课文,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窃读,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5、联系3、4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6、默读课文,勾画“我”如饥似渴读书的动作的描写及心理描写的句子,批注自己读书的体会。
7、赛读难句、难段,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8、质疑问难。
二、深学提纲1、本文作者用细腻的行动描写及心理描写刻画了作者“我”如饥似渴地窃读的特殊滋味,请默读课文,抓住相关句子细细体味并批注自己的感受,你认为作者读书时有哪些特殊的滋味?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 )的人。
2、为了表达中心,作者在写作思路、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三、练习提纲1、听写生字及新词。
2、读背文中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的佳句。
3、仿写:我( )后(括号里可填考试、偷吃蛋糕……)注意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借鉴。
一、整体初读,初识作者窃读滋味1、引导正确读写生字新词,注意难字书写2、抓住3、4、5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用四要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注意反馈勾画人物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情况,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体会──窃读的滋味。
二、细读探究,体会作者读书滋味及人物特点1、行动描写与人物心理交织,写出了作者担忧、紧张、惧怕、快乐、高兴、喜爱、满足──热爱读书,求知若渴。
让学生在比用语中体会窃读的滋味。
教案《窃读记》
《窃读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请看PPT。
你能找到图中的人吗?看样子大家都是火眼金睛。
好极了。
来看看这张图,你能根据这个图猜一个词语或成语吗?忐忑。
我们同学不仅眼睛雪亮,反应也如此敏捷,忐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来看看我们林海音的文章《窃读记》。
二、作者简介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生于日本大坂。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
作品:《城南旧事》《芸窗夜读》《窗》等。
三、走进文本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PPT上面几个字词的读音。
汗涔涔(cén)尴尬(gān gà)狼狈(bèi) 众目睽睽(kuí)贪婪(lán) 煞有介事(shà)饥肠辘辘(lù) 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2、思考:窃读有哪些滋味呢?A、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直接概括作者窃读心情的句子吗?明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读)提问:快乐为什么又会惧怕呢?哦,这么复杂的滋味让我们跟小孩音一起到书店去体会体会吧。
B、出示第3自然段。
初中语文窃读记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拓宽视野和丰富心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所有人的思想和志趣各异,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窃读记,是一种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学习方法,它通过让学生独自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来诱导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
本文就是关于初中语文窃读记教案的探讨,希望能够让读者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秀之处。
一、窃读记教案的概述1.1 教案的定义窃读记教案是一种由初中语文老师设计的针对窃读记学习者的教学方案。
在这个教案中,老师会明确让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布置任务并要求学生记性或口头上回答教育问题,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1.2 教案的目的窃读记教案的目的是培养初中语文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书籍,并利用纪录和展示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这种教育方法还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1.3 教案的实现教案实现的步骤如下:1)老师选择阅读材料,并提供给学生。
2)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籍,并记录书籍中关键的句子、段落、故事情节和行为特点。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阅读时的想法和体悟,并分享这些想法和体悟。
4)学生之间交流分享思考,互相启发,凝聚民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窃读记教案的优势2.1 培养阅读习惯窃读记教育方法可以培养初中语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愿意主动去选择和阅读书籍。
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选用书籍,并针对自身的需求展开阅读和思考。
这种习惯也会持续到以后的人生中,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2.2 提高阅读能力窃读记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初中语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并从中学习提取关键信息的技巧。
同时,学生还需要写下自身的阅读体验、理解和思考,从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这样的阅读方法可以培养初中语文学生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窃读记教案(分两课时)
窃读记教案(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查找生字词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窃读心理的把握。
2.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3. 利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窃读记》。
(2)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5. 小结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查找生字词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窃读心理的把握。
2.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3. 利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齐读课题。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论读书学案
第四单元论读书课前预习:1、《论读书》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科学家。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2、狡诈者_______学问,愚鲁者_______学问,聪明者_______学问。
3、读书使人________,讨论使人______,写作则能使人_______。
4、读书使人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演算使人______,哲理使人_______,道德使人______,逻辑修辞使人________,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会读书,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名言式词语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析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掌握文中所阐述的读书方法。
理解文章提出的读书观,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
3、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十年寒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实用的《窃读记》教案四篇
实用的《窃读记》教案四篇《窃读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4..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__,你读懂了什么味?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__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窃读记》教案(精选15篇)
《窃读记》教案(精选15篇)《窃读记》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窃读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窃读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读写生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
3、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里描写来表达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学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交流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二、说一说,读了课文,作者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里描写的细腻传神。
3、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并受到启发,能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绘声绘色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内心因窃读而波澜起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阅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5、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抄写。
第二课时一、仔细品读,感悟写法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结合你画出的描写动作与心里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动作:赶、跨、钻、挤。
“窃读的滋味还有哪些?”──饿、累、忧、惧、快乐。
精神的满足不仅快乐,而且幸福──浑身轻松。
2、体会老师的话:“你们不仅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读书的同学会比其他的同学更加聪明,更加成熟。
3、鲁迅常说:“窃书不算偷”现在我们也来讨论一下,“窃读算偷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一找自己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窃读记
课前预习:
1、解决文中字词。
2、把握作者情况。
相关课程标准:
“对作品中的观点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教学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
2、了解作者窃读的过程,感悟读书的不易。
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
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能够说出有关作者的情况,通过文中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感悟读书的不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平时是如何读书的?有没有在书店读书的经历?(学生回答)
二、出示目标,检查预习
1、出示目标
2、作者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坂,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北平味。
1948年8月她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
该书后来拍成电影,也改编成儿童绘本。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散见于台湾报刊。
三、自读感知
1、“窃读记”中的“记”是什么意思?(1、偷2、偷偷地3、谦指自己)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想想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
2、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快乐与惧怕的呢?
3、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精彩的地方,谈谈你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1、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六、作业设计
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一些名言积累。
七、达标测试
1给下列字注音:
撅()踱()诅咒()()踉踉跄跄()()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惯伎②写照③枉然④下意识
二熟读精思: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若把题目改为“偷读记”好吗?为什么?
4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女孩?
5出色的心理描写是本文一个亮点,请在文中找出一句刻画人物心理的语句并作简要的赏析:
例句
赏析
6“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三拓展填空:
7本文作者是小说家和散文家,她的短篇小说集《》曾被改编成电影,颇受欢迎。
8 ①读书,行路。
②少壮不努力,
③是人类进步的
④请另写两句有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教学反思: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 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在教学本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 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
──“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接着 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等。
学生学习比较轻松。
但对于作者为什么窃读离学生生活较远 因为现在小孩生活条件较好 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补充有关的背景资料 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本课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 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书的酷爱 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