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_20170514044553281
2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宽度可根据内容自行调整)
宋庆龄爱国家,和人民,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事
宋庆龄一生为人民,为国家做事,充满活力,就像樟树一样生机勃勃!
借物喻人
练习写作
课外作业
读课文,看能否读出疑问。抄写书后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可见,语文教学应立足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起点、立足点。同时,抓住语言文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
(3)是呀!引读最后一段。
5、课文像这样,表面上写一个事物,实际上却是通过这个事物来写人的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三、再读课文,抒发情感,动笔写作
1、好,让我们捧起书,再次走近宋庆龄故居,走进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走近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宋庆龄!(配合音乐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练笔
面对宋庆龄的故居,面对故居的两棵樟树,你想说什么?请以“我想对你说
说明:课题:四号、黑体,其余部分使用小四,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3磅;页边距:上、下分别为2cm,左、右分别为2.2cm。
2、课前同学们阅读下发的资料,说说你们对宋庆龄的了解?
宋庆龄很正直,反动派想收买她,她并不理会!坚持很反动派作斗争
宋庆龄爱人民,保护了很多爱国人士。
……
3、人与树的关系
(1)同学们,咱们谈了这么多,那么宋庆龄跟樟树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一生为国为民的品质,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就像樟树的香气一样,永久保持!
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背景:此教案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一篇托物言志的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其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樟树特点的感悟,进一步感受宋庆龄的高贵品质,让学生感受宋庆龄与樟树的联系,感受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主要讲述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特点,以此衬托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所以,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本人先通过抓重点字词,重点句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它的“可贵之处”,再通过交流合作,在出示大量宋庆龄的资料让孩子阅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感受宋庆龄的品质,来感受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出示图片)上堂课我们理解了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这两棵树,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当时,周恩来总理出于对宋庆龄的关心,想让宋庆龄搬个家。
不过宋庆龄却拒绝了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不愿意将小房换成大房,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2课时)苏教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崇敬之情,受到情感熏陶。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能力,并乐于交流。
在读中抓住重点关键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文中的关联词语造句。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文写法特点。
【重点难点】在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的基础上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宋庆龄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走近樟树,感知“舍不得”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
一起读课题——。
2、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了位于上海的宋庆龄故居,在庭院里我们看到了两棵樟树。
(出示课件)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你觉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的?用一两句话来说说。
3、看得出,大家都挺喜欢这两棵樟树。
当年,宋庆龄每天和它们朝夕相处,天长日久更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以至于周恩来总理劝她搬家时,她都不肯,她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舍不得””)5、谁能读出这种情感?(个别读——齐读)过渡:同学们,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奶奶如此喜爱、如此眷恋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这两棵樟树,找寻它的特别之处。
二、感悟樟树的“形象”1、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板书)谁知道“蓬蓬勃勃”的意思?2、同学们刚才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讲的。
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读第4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樟树的蓬蓬勃勃。
请你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有关词句,在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读后组织交流:树干树叶)(1)“樟树不高,……伸得远远的”。
(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生命力旺盛,长得繁茂)读读这句话,哪个字一下子跳入你眼前?(伸)为什么呀?你能不能来做一下这个动作,伸是什么样的动作?能再伸的再远些吗?从伸字你感受到什么?伸得时候非常尽力,非常用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活动二:初识樟树 感受蓬勃的生机
1.自由读第4自然段:①想想: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樟树的特点?②圈画出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相关词句,说说感受。2.组内交流,练习读好第4自然段。3.全班展示。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3.感受宋庆龄的可贵品质。
第二课时
宋庆龄 庭院 劝告 搬家子孙 寄生 家具 木质樟树 稠密 繁衍 制作 崇敬 瞻仰
读一读下面词语。
活动一 :学习第1~3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1至3自然段,思考:“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说明了什么? 2.小组交流。3.各组派代表汇报朗读。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二课时)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复习第 4段导入课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2 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读题)1. 上节课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了宋庆龄故居,看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生接:蓬蓬勃勃 香气永存)(指板书)2. 想想作者是怎么具体来写这两棵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的?停顿,出示,大家可以回顾一下第 4 段的内容,轻声读一读) 谁能给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指读、 朗读评价,齐读)二、学习第 5 段,抓“对比”和“关联词”,品文悟情。
4. 看看作者用了哪个词将写石榴树和写樟树的两部分文字连起来的? 正是这个关联词“而”,一个转折,强调了樟树的与众不同,就在于它有永远保持的香气。
5.请大家默读“而”后面的部分, 边读边思考作者还用了哪些关联词, 用笔把它们圈画出来。
”,生对照课件订正)1. 课文除了写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还写了樟树的 生:香气) 。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读文章的第 5 段,其余同学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抓中心句)2.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这里”指的是哪里) ? ---- 香气永存。
3. 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石榴树。
请你来读描写石榴树的文字。
(指读)石榴树招虫是一时的吗?根本原因是什么? 本身不拒虫)想想,文章写的是樟树,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招虫?对比, 更加突出樟树有香气。
)出示:而)生默读圈画,出示:而” “却” “(不仅)……而且” “即使……(也)……” “只要6. 如果去掉这些关联词,读起来会有什么感觉呢? 自己试着读读看。
交流)7. 大家的阅读初感告诉我们这些关联词不能去掉。
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一段文字, 看看 这些关联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究竟有什么作用? 分句出示交流)师:通过大家的交流,这些关联词放在里面,不仅使句子读起来更加通顺连贯,而且使樟树知道是什么树?再说“舍不得” ,就会想为什么舍不得?再说“这是两棵樟树” ,就想知道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追问:学习了 4、5 段。
四下语文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材版本 课 型
苏教版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感受樟树的蓬勃,体会它的可贵之处。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 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多媒体
(2)别的树木怎样,引读:别的树木————而樟树——————。主 要写樟树,为什么却写先写别的树木? (3)文中说到: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讲一讲吗?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樟树的可贵之处? 出示重点句,品评:
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A、第一句话: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 远远的。” 师:读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两棵什么样 的樟树?能跟大家描述描述?说一说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师:同学们,看!(出示樟树图)樟树就像两把绿色的大伞,叶子多么茂 密,枝干多么粗壮呀!你能把这两棵樟树虽然长得不高,但是它们的枝干 非常粗壮,而且很长,伸得很远的样子通过读书表达出来吗? B、再来看这句话:
郁的香气呢? 因为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 仍然不变,这才能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这是多么可贵的 品质呀,饱含赞叹地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吧! d、小结: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这段话先写了别的树,再写了樟树本身 的香气,最后点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5、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1)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 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 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出示句子: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 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崇敬”是什么意思?你在那些场合下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呢? (2)了解这段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的特点和“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3、通过体会宋庆龄对樟树的不舍之情和补充阅读宋庆龄的小故事,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宋庆龄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
教学过程:一、切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学生相机朗读屏显内容)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3、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
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
”(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指导朗读5、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为什么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读读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的四、五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学生汇报,板书:“蓬蓬勃勃”“香气(拒虫)永久保持”知道了樟树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文字,走进樟树。
2、第四小节(1)先来品读樟树的“蓬蓬勃勃”,主要集中在课文的(出示:第四小节)(2)这节中有很多词语都是在写樟树的蓬蓬勃勃,你能找到吗?等一会儿,老师会把这些词变成空格,让你填一填呢,快,用你的慧眼去发现吧!(学生自读)──提醒其多读几遍,把词语记住。
(3)出示填空,让学生填一填。
(4)在所填的词语中,有没有哪一处是你最欣赏的?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5)组织学生交流,随机重点指导──重点指导──发亮太阳能够发亮,因为它本身能够发光,小露珠能够发亮,因为他可以折射光,但绿叶却不是这样,这一个“亮”字积蓄了多少生命的能量!指名读。
重点指导──四季常青A、是的,樟树四季常青,生命力旺盛,正因为此,出示“无论是……总是……”一句,引读,让生填空(出示:“无论是()还是(),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B、就如你们所说,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樟树展开了绿色的双臂,它是那么──(蓬蓬勃勃);当赤日炎炎的时候,樟树披着一身的绿叶,它还是那么──(蓬蓬勃勃);当秋风乍起的时候,樟树穿着绿色的盛装傲然挺立,它仍然是那么──(蓬蓬勃勃);当寒风凛冽的时候,樟树那稠密的树叶却绿的发亮,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课件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 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 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 的纪念。
• 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 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 相似之处,樟树是宋庆龄的象征,人 们与樟树留影,就是与宋庆龄留影, 为的是纪念宋庆龄这位伟大的女性。
青松 作者: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解放后她致力 于妇女儿童事 业,亲任中国人 民保卫儿童委员 会会长,为新中 国乃至全世界的 妇女儿童事业倾 尽心力,赢得了 全世界人民的尊 重和爱戴。
这种兼具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樟树,让你想 到了什么样的高贵品质吗?请结合它们的 主人谈谈。
• 其实,樟树即是它们的主人——宋庆 龄的化身。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 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世界和 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在任何情况下都 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动。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 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 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
卜算子· 咏梅 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类就怕它一天。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 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 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 都寄生在树上。
1936年,宋庆龄得知国 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7位 著名的爱国人士,十分愤 怒。 在那炎热的7月,她不 顾疲劳,带着十几位救国 会的同志,来到苏州高等 法院。自请入狱。敌人被 吓得一个个狼狈不堪。 宋庆龄的一身正气, 让敌人敬畏,他们被迫当 场释放了7位爱国领袖。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二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可贵之处和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齐读)2、看,这就是宋庆龄故居(图片出示)。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用来办公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谁来读一读宋庆龄奶奶说的话?(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齐读这句话。
听了宋奶奶的话,你有什么疑问呢?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外在美与内在美(一)感受樟树外在美1、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奶奶如此的不舍呢?(出示:这是两棵?的樟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这是两棵枝干粗壮的樟树……;这是两棵树叶稠密的樟树……;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这是两棵具有顽强生命的力樟树……3、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把这两棵樟树读好吗?自己练一练。
指名2、3名学生读。
教师评价。
(如:樟树的枝干真粗啊!)齐读。
4、为了突出、强调了樟树的蓬蓬勃勃,作者还用了“无论……总是……”这样一组关联词的句式。
大家再读一读。
5、同学们,樟树就只是在冬夏才长的蓬蓬勃勃吗?一年365天,樟树得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请大家设想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那么额蓬蓬勃勃呢?出示:无论()还是(),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6、真是两棵这两棵蓬蓬勃勃、充满生机的樟树啊!7、小结:在这一小节中,作者抓住了樟树的外形特点,从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到四季常青,写出了樟树蓬蓬勃勃(板书蓬蓬勃勃)的特点,这是多么繁茂、多么富有生命力的两棵树啊!(板书:蓬蓬勃勃)难怪宋庆龄奶奶要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2课时)
精读感悟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 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读一读这段话。
精读感悟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 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我会读
故居
招虫 木料 枝干粗壮 养儿育女
庭院
石榴 制作
樟树
寄生 家具 四面八方 繁衍后代
搬家
年龄 崇敬 蓬蓬勃勃 枝枯叶落
稠密
保持 瞻仰
读一读词语
精读感悟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 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部分内容主要写: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你能再用“无论……总是……”造个句吗? 无论是 刮风还是下雨 , 班长 总是 第一个到校 。 无论是 夏天还是冬天 , 爷爷 总是 坚持锻炼 。
精读感悟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 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这段话主要介绍了樟树的 外形 和 生长 特点。其外形是 枝干粗壮 , 树叶稠密 ;其生长特点是 四季常青 , 蓬蓬勃勃 。 朗读这段话时,我们应饱含激情,用 热爱 、 赞美 的语气来读。在 朗读时体会樟树的 勃勃生机 。
“无论……总是……”强调了樟树的勃勃生机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精读感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二圣中心小学任春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可贵之处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
[已板书课题,点击幻灯⑴:课文封面图]2.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在“樟树”一词下加▲▲)。
3.那樟树和故居的主人——宋庆龄(在人名下方加曲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故居,走近樟树看一看吧。
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探究樟树的外形、特点)1.[点击幻灯⑵:樟树图]看到这樟树,你想到了哪些词语?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樟树的呢?(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3.读后交流:[点击幻灯⑶:第四段文字]⑴指名读。
⑵找一找哪个词最能表现樟树的特点?(生交流后点击“蓬蓬勃勃”)⑶指名读好这个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4.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是蓬蓬勃勃的呢?(生自读圈点,再抓关键字词说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5.一年四季,樟树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经受自然界的多少磨难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一下樟树吗?仿造说句[点击幻灯⑷: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6.多么顽强,充满生命力的樟树!想让樟树的形象永远记在脑海中吗?(指导背诵第四段)[点击幻灯⑸:显示樟树图,要求学生看图背诵第四段。
]7.过渡:樟树不仅蓬蓬勃勃,显示了它的外形美,课文还写了它具有——(学生接说,师板书:可贵之处)。
请同桌一起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语句,加上“”。
8.读后交流:樟树的可贵在哪里?[点击幻灯⑹“而樟树本身……就在这里。
”][生交流后点击幻灯⑺显示画横线的句子,齐读]9.从哪里具体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点击显示“即使……仍然……”,“只要……就……”的句式,指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___第二课时___教案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粗壮稠密保持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崇敬瞻仰纪念繁衍后代枝枯叶落指生读,齐读。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板书:蓬蓬勃勃)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④指导朗读。
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
(崇敬、瞻仰)(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
齐读课题。
2、 我们一起来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
搬家崇敬 勃枝枯叶落(1) 指名读 点击“稠密” 稠密的树叶,点击“蓬蓬勃勃”解释 出示相关句子,谁能读好? 点击“枯枝叶落”读好词句。
(2) 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了宋庆龄不愿搬离故乡,谁来说 说原因?二、 研读品悟,深入理解过渡:这两棵樟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课文的四、 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扣“蓬蓬勃勃”,读出樟树之形,想象树下之人1. 这两棵樟树长得怎样?说说你对这两棵樟树的印象。
你能不能 用一个词来概括?2. 板书“蓬蓬勃勃”,说说“蓬蓬勃勃”的意思。
(蓬蓬勃勃一一生命力非常强,形容繁荣、旺盛的样子。
)(形容 繁茂、昌盛。
树长得茂密;叶子很多;树长得很大,很粗…… )3. 请大家再静心默读第四自然段,认真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 樟树的蓬蓬勃勃?请用三角号标注重点词, 用横线划出句子,然后在 勾划的词句旁用一两个词写下你的点滴体会。
4. 互动汇报交流。
(师相机点拨)(1)第一句:“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 伸得远远的。
”1) 交流(预设)粗壮:长得很粗,很有力。
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非常大,覆盖范围大2) 师:这樟树真够大的,你能读出樟树的粗壮有力吗?指名读 评价: a. 老师觉得樟树的枝干伸得还不够远, 伸出去的力量还不够大,注意 “四面八方” “远远的”,(师带上动作)再读读b. 多么粗壮有力的樟树啊,那伸向四面八方的枝干,每一根都充满了 蓬勃生机,伸得远远的! 齐读。
(2)第二句:“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1) 交流(结合插图理解,再指导朗读。
) 稠密:樟树长得茂密,叶子很多。
绿得发亮:樟树的叶子很绿。
2) 引导体会“绿得发亮”师:“绿得发亮”,你感受到了什么? 评价:是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晶莹剔透,请你读一读 瞻仰纪念樟树 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 ,出示“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二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樟树的外形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
出示:这是两棵————的樟树。
板书:蓬蓬勃勃。
背诵第四自然段,由此我们知道这两棵樟树外形美。
二、感受樟树的内在美1、那么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让我们继续读课文。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这段话哪些句子是写樟树的?(3)自读这些句子看这条横线上可以填在哪些词语。
学生读后交流。
2、这是两棵“香气永久保持”的樟树,从哪儿可读出来出来?(1)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
本身:与生俱来的,从刚成为小树苗就有的。
(2)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请大家想一想:当樟树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在哪里?当它制成一张张桌子时,它的香气在哪里?(它的香气也会散发到伏在桌子上读书、写字的人身上。
)当它制作成一个个箱子时,它的香气又在哪里?(3)这确实是两棵香气永久保持的樟树!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它的香气就——(存在一天),只要这香气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4)指名读这段话,齐读。
从这段话说我们可以读出什么?板书:香气拒虫(5)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是——(香气拒虫),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在书上“可贵之处”下面批注“香气拒虫”。
再读这段话,并记在脑海中。
3、现在,我们认识到这是两棵“香气拒虫”的樟树。
请把第五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你有什么发现?这段话开头三句话,有50个字,好像和樟树一点关系都没有。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2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品质。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学习借物喻人的手法,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学情预测: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
运用了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法,借赞美樟树的可贵之处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以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两棵樟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但对樟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高贵品质却很难理解到位。
因此,我利用微课,突破这一重难点,体会树和人融合一体,不可分割的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两棵树也就是两棵樟树。
2.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不舍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 课,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走近两棵树。
(一)品读樟树外形之美1•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棵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7页,放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樟树?(1)生自读,师提示生圈点勾画。
(2)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板书:蓬蓬勃勃、香气永存。
作者是怎样写出樟树那种蓬蓬勃勃的特点的呢?咱们先来看蓬勃这两个字,同学们你们瞧,蓬上边是草字头,勃右边是力字,蓬勃指的就是像小草一样具有生命的活力,这蓬蓬勃勃指的是?生体会。
(生命力更加顽强,生命力特别的旺盛)让生感受叠词表达的意思更加强烈。
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呢?生命力旺盛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词语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习对比和借物喻人的写法。
(4)相机指导朗读:我们亲眼目睹了樟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练读,读出樟树的美丽和顽强。
指名读。
齐读: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两棵樟树的美丽与顽强。
(5)(愿意把这两棵樟树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吗?不看书,我们一起来试试。
)
指导背诵。
出示填空: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 ),而且伸向( ),伸得( )。
( )的树叶( )。
樟树( ) ,无论是( )还是( ),它们
总是那么( )。
(6)小结:樟树如此蓬蓬勃勃,充满生机,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二)感悟樟树的品质美
自学提示(二)
樟树还有什么可贵之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
找答案画出来。
1、品词析句,交流汇报
(1)樟树有什么可贵之处?读出有关的句子。
(2)哦,怪不得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情有独钟了,原来——(幻灯出示文: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
(3)重点抓住
同学们,这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啊?(板书:香气永久保持)仔细读这段话,文中有两组句子其实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
(读一读)哪个词最能看出来?这香气能够——(板书:拒虫)
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4)相机指导朗读:你们看作者赞美樟树的时候,先写它的外形美,由外及内,再写它的可贵之处,也就是它的内在美。
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
出示:
指名读,集体读
(4)体会对比写法: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石榴树)石榴树与樟树有什么不同?
这篇文章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
师小结:这是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3)小结:这两棵樟树不仅蓬蓬勃勃,充满生机,而且具有可贵的品质,难怪宋庆
龄不肯搬家,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引导学生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樟树的勃勃生机。
在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
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三)走进人物的心灵美。
1、师范读6自然段.思考
人们为什么总爱跟两棵樟树合影呢?
2、难道仅仅是和樟树合影吗?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庆龄,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
3.说说你所了解的宋庆龄。
4.多媒体出示宋庆龄的相关资料。
读一读,读后谈感受。
5、出示:人们赞美宋庆龄的话。
6、现在明白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了吧。
那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读第6自然段。
出示
(四)学习文章的写法美
自学提示(三)
读到这,你觉得这篇文章仅仅是在赞美樟树吗?宋庆龄与樟树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小组交流。
1、集体交流。
樟树保持香气,宋庆龄一身正气,樟树永久拒虫,宋庆龄不屈地与敌人斗争。
出示:填空
2、小结:樟树的香气让虫类害怕,一身正气的宋庆龄让敌人害怕。
从樟树的身上让我们看出了宋庆龄的正气,因此,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
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
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
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三、拓展延伸:
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也运用的特别恰当。
出示: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师范读,这首诗中只是在写梅花傲雪竞放吗?这里还借梅花来赞美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
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补充樟树和宋庆龄的课文资料,对宋庆龄有更多了解。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