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打印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打印

合集下载

历史(岳麓)政治(人教)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岳麓)政治(人教)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夏朝,启即位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②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地方设有封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①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义务:分封的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影响: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②西周后期,王权衰落,。

由于诸侯势力壮大,分封制受破坏。

标志性事件就是楚王问鼎。

3、西周的宗法制:①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

②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有大小宗之分,嫡长子系统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兄弟)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君臣上下级)关系。

④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由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再到士(最底层),层层分封。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至高无上的皇权:①战国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②嬴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③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用的玉印称“玺”。

全国的行政、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④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一)分封制分封制创立于西周时期,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

周王分封土地给诸侯,其中大多数为同姓亲族。

诸侯要承担义务,如纳贡、随周王出征等。

主要封国有:齐国、鲁国——今山东;晋国——今山西。

补充:分封制下,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了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王室逐渐甩尾,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宗法制宗法制创立于西周时期,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至今仍在中国人中有重要影响,如祭祖、扫墓、制作家谱等与家族有关的活动;中国特别重视血缘关系、亲戚关系等也与此有关。

(三)礼乐制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一)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特点:①皇权至上(核心)②皇位世袭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三公”:丞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③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2)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物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由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二)西汉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造成严重的王国问题;2、汉武帝: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在地方上设立十三州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二)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1、内容:【三省】①中书省:起草诏令②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

③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从属尚书省)2、作用:①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

选官制度: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三)宋朝:1、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分割相权)内容:二府:一为枢密院,掌管军政;一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长官为宰相,掌管行政。

三司:指度支、盐铁、户部,掌管财政。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三一文库()/高一〔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1)内容:周王: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1、条件: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

二、*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A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2、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3、地方:郡县制。

皇帝任命郡县官员。

郡县乡里4、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5、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三、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对2000多年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隋唐:三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古代中枢权力的演变:三公九卿(秦)-三省六部(隋唐)-二府三司(宋)-中书省制(元)-废丞相设内阁(明)-增设军机处(清)二、选官制度世卿世禄-举荐制-科举制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出现的原因:保证这支队伍的廉洁与高效2谏议制度出现的原因: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3、评价: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和低效现象。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复习提纲

必修1政治文明史期末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商周制度与西周封建1、夏朝开始:出现“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内服外服制3、西周:㈠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1)含义: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2)分封种类:①同姓亲族是主体;②功臣;③姻亲;④一些古国后裔。

(3)影响(作用):①分封制使周朝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扩大了疆域。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还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㈡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①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3)影响(作用):①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特权②有利于凝结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结合在一起。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2)内容:中央:①皇帝制②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地方: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不能世袭。

)(3)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①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②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4)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影响:秦代开始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影响。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西汉(1)中央措施:建立中外朝制度;中朝:是中央决策机构(2)地方措施:①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国②设置刺史,监督地方2.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1)确立的时间:隋唐(2)三省的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3)作用:①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②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传子制度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不同程度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自主权.3、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1、分封制封邦建国: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姬: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关系:诸侯在封国内有相对独立权,也要承担义务——服从周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3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D、局限性:诸侯有相对独立性,容易形成诸侯割据、国家分裂局面4特点: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分封对象多样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血缘为纽带,家国同构2、宗法制1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2 性质——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3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体系: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影响: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将“国”“家”结合起来,强化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为里,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2、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体现君主专制的本质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各自职责: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和太尉军务;九卿分管皇家和国家的各种事务;作用: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郡县制;与分封制对比见三维设计第5页作用: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4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5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但给人民带来苦难;三、影响:见郡县制作用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西汉1、王国问题出现: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强大,出现七国之乱2、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设刺史监察地方,酎金夺爵3、影响——巩固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长官节度使,并进一步演化成五代十国局面;陈桥兵变北宋建立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A收精兵:禁军由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B削实权: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3、影响:A积极性: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局限: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三、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第 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央官制或中枢权力体系变化,针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二、西汉:中外朝制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三、隋唐:三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C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D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决策失误4、与西方三权分立的对比:同——分工明确;相互制衡异——唐朝三省受制于皇权,体现君主专制的特点;西方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二、宋朝:分相权:“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长官叫计相“度支、盐铁、户部”—--财政三、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宰相权势过重四、明朝: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2、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3、影响:1600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二内阁的演变1、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不参与决策;2、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票拟”、“批红”内阁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五、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2直接原因: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2、职权: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事务3、特点:品级不高,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简、速、密3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B完全听命皇帝,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六、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遭到压制;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古希腊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1、城邦含义: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社构成;2、城邦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3、古希腊地理环境:山多,适宜农耕土地少,三面环水,多港湾,多岛屿;影响:政治——小国寡民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制;经济——有利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建立和形成平等的观念民族精神——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注意:城邦政体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地理环境不是决定因素4、城邦政体——划分依据:根据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流行,除此之外还存在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5城邦公民含义: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公民、未成年人没有公民权;6、公民政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公民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民主政体的发源地一、民主制确立过程1、政体演变: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2、民主制确立背景:1贵族制的原则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条件2公元前7世纪末,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平民准备以武力推翻贵族政权3、民主制确立过程1 前594年,执政官梭伦改革内容:见课本25页第一段小字意义: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奠定民主政体的制度与社会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内容:陶片放逐法,实质是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但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工具3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达到繁荣时期二、雅典民主政治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表现:1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2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机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3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重要的原则是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4也体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上三、意义和局限1、积极:1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2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2、消极:1民主范围的狭隘性: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没有民主权利2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3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4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古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君主制——贵族制元老院是决策机构——元首制前27年,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公开君主统治戴克里先二、罗马法1、开端:十二铜表法1、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2、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3、评价:A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B、但是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C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古罗马的基本法;2、发展:前286年阿奎里亚法,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3、完备:查士丁尼法典1 形成:前3世纪后,东罗马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查士丁尼法典;2、组成: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总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3影响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巩固东罗马帝国有效工具4、罗马法的影响:1历史地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法律2在维系罗马帝国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起来重要作用3长期被东罗马帝国和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采用4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是现代许多国家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基础5、罗马法遗产:陪审制度、律师制、不告不理审判原则、一审终审和一事不再理的原则6、罗马法的基本内涵1核心内容是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3自然法思想4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7、罗马法的划分1从形式上看:分为习惯法与成文法,演变的原因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2从范围上,分为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与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第8课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现代政治制度的起源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背景:1历史传统: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3政治前提:完成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不流血,基本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2、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3、确立意义: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时期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2、运行原则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3、两党政治:19世纪中,议会选举成为两大政党权力角逐的战场;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三、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到工业资产阶级再进一步下移到公民民主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内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更多席位影响:确保了资产计价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1、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2、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3、内阁与议会关系: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4、首相是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5、权力中心:议会,掌握立法权6、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合的产物五、英国政治制度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1、背景:1美国建国初形成松散的邦联,邦联政府软弱无力2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3面临的问题:既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确保共和制4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2、制定:1781年费城制宪会议3、原则:1联邦制原则国家结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内容: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 ,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其余未列明的权利归各州或人民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利和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为州权主义埋下隐患2分权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行使,又相互制约课本40页分权制衡图要背过3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注意:23条作用——防止专制独裁,保障民主共和制度易考选择题: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每州两名;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对选民或宪法负责;总统任命内阁,内阁对总统负责;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相互制约4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是美国权力中心4、1787年宪法的评价:1地位: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法2积极:美国成为联邦制总统共和国,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局限:未充分保证人民权力;承认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奴选举权被剥夺;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的原则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1、战争方式:1861—1865年南北内战,林肯政府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2、法律方式:通过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之后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三、两党政治驴象之争1、形成:华盛顿之后,总统选举受到统治控制,国会形成两党对垒局面;2、地位:分权制衡重要组成部分;3、基础:19世纪中期,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利益;南北战争后,各自基础发生了变化;4、本质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各种政体的试验场1、政体演变:一共1792,共和制——第一帝国1804,帝制--二共1848,共和制--二帝1852,帝制--三共1870年,共和制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见三维设计30页2、确立共和-----标志: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1立法权归国民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产生--由国民议会依据多数票选举产生;任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地位—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权力: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受限制:总统命令需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3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总统和内阁共同对国民议会负责,总统可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4权力中心:国民议会5政体:议会制共和制3、巩固共和制:修正宪法,将马赛曲定位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以君主派的复辟之路二、德国1、背景:1864到1870年,在首相俾斯麦的策划下,进行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但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德意志帝国:1871年,在法国凡尔赛宫成立,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1国家结构:联邦制2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世袭;权力: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行政权,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有立法权,统率军队,任命军官有军事权3首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4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不完整的立法权,对政府无任何监督权,仅有预算审查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国会有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选举产生据此看出有一定民主性5权力中心:皇帝 6行政权控制立法权3、德意志帝国特点:1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2帝国国会有民选基础,但对帝国政府无任何监督权3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4、评价:1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专制主义浓厚,专制为实,立宪为虚;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埋下了战争的隐患,成为一战策源地注意:第三单元印过一张纸,拿出来背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单元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单元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政治发展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起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的建立及影响;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了解明代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考命题方向: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中尤其以秦、唐、宋、明、清最为重要,考查的重点放在官僚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能上,我国古代很多名称相同的部门在不同的朝代的名称职能上存在一定差别,复习时要注意将其理顺出来。

2、规律性知识也是考查的重点,很多高考题目侧重考查专题内容的综合性,如从秦、唐、宋、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找出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一般性手段“分化事权”。

3、高考题目越来越重视与社会生活知识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体现出新课标下高考命题的新趋势。

比如,2008年广东历史单科考试卷第一题将农村中存在的祠堂与古代宗法制相联系;2007年山东文综第九题,从服装的角度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况,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日常的生活小知识。

4、高考命题中,以历史地图或历史图片作为材料的题目屡见不鲜,因而复习时要注意加强对课本中的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及历史史料的关注,提高自身的识图和分析历史地图及图片的能力,并与教材知识相联系。

5、对本单元的考查侧重于选择题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但也不排除主观题的可能性。

★单元基本知识:☆一、夏商周的社会政治制度:1、夏朝:(1)国家政权的出现,标志:国家机器的建立(注意夏代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利的相关史实)。

(2)夏朝的建立是我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2、商朝:(1)内外服制度:①内服是指();②外服是指()。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详细提纲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详细提纲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详细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标要求: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作用和特点一、分封制内容西周实行,又称封邦建国;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主体:同姓亲族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统治效果得到加强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二、宗法制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质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在当时的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秦中央集权制影响。

一、始皇帝的来历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称皇帝二、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表现皇帝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三、秦朝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内容:丞相(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监查百官),太尉(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各种事务作用: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四、郡县制内容:秦地方分郡县两级,郡设郡守,县置县令,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理五、秦中央集权制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课标要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目的:巩固国家统一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内阁与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一、隋唐三省六部制内容: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复审)、尚书省(执行)六部,分管各种事务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二、明朝内阁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亲自裁决过程:①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③后来,内阁地位上升,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成为“批红”,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

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岳麓)

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岳麓)

第一、二单元综合复习1、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是什么?对于巩固西周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两者的关系如何?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秦到明清)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3、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内容及评价。

4、罗马共和国采取哪些措施防止个人独裁、协调贵族和平民的关系?罗马法的内容、影响。

12、”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A、王族B、功臣C、殷商旧族D、姻亲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BA、王——卿、大夫——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卿、大夫D、王——大夫——士——卿4、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A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破坏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示意图,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A①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②嫡长子继承制③大宗小宗相对④森严的社会等级⑤庶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B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7、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B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8、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高官是:B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廷尉9、秦朝中央集权制的核心是:A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10、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CA、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B、三公九卿制C、权力的高度集中D、法律细密、严苛11、如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1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1)

岳麓版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1)

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___________ 2.商朝:_________________二、西周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摄政的周公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分封制。

2.分封对象:是分封的主体,异性诸侯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分封内容:主要是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的地位,_________更加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 --- -- ”的等级序列。

4.弊端: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二)宗法制1.目的: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

2.内容:①严格的______、_______体系。

②核心内容: ________ 继承制度,_______ 为大宗。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继承者,有________的特权。

③_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是相对的。

3.特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_________ 特权。

②有利于_________ 防止 _________ 、_________ ,把________ 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③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三)礼乐制度:_______作为各级贵族的_____________,成为维护___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商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第2课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地位。

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必背内容(终稿)

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必背内容(终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政治文明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一夏商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①第一个国家政权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2、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3、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封建制度≠封建社会)(2)推行者:周公(3)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4)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先代贵族(5)内容:周王分封给各诸侯土地、人口和物资,但各诸侯国必须承担各种义务。

(6)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注意:周天子不能越级施权,无法垂直管理,各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4、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3)特点:①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一般情况,提到祭祖扫墓家谱族谱等跟血缘有关的,会选宗法制。

)5、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补充: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原则★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022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复习提纲

2022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第一个国家政权】【特点:①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②王位传子制度】【商】【特点:①内外服制度;②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注意:①商王对内外服有不同程度的控制能力;内外服之间联系具有松散性;②内服和众多外服的关系是一种方国联盟,商王处于盟主的地位;③夏商周并不是只有商有神权色彩,三代都有】【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近代之前的中国书籍中如果提到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

如柳宗元的《封建论》)】【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内容:①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称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②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一般被分封在战略要地或富庶之地③异性诸侯国有功臣、姻亲、原来的附属国及先代的贵族;④诸侯自主管理封地,并对下属层层分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交纳贡赋等义务】【影响:①建立了一批新兴的国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诸侯对下属层层分封,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势力的壮大,血缘关系的逐渐疏远,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消极影响,在材料题中回答分封制影响的时候要结合材料内容,如果材料皆为积极方面影响,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分封制的影响”,那么只答积极影响;如果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两类则根据情况具体决定是不是写消极影响)】【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政治制度】【内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形成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③大宗和小宗即是家族等级关系有是政治隶属关系】【影响:①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及贵族特权地位】【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

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⑷特点:
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
A、时间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起源: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
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②地方:侯、伯。(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⑵内容:
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C、义务与权利
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
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高一历史 复习大纲素材 岳麓版必修1

高一历史 复习大纲素材 岳麓版必修1

高一必修一历史复习大纲!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班级姓名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复习提纲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1、内服与外服制度;2、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重点)(一)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1、含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对象:同姓亲族(分封的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4、内容:①权利:诸侯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②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如派兵戍守、随王作战、定期朝觐、交纳贡赋等)。

5、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6.作用:积极①扩大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区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②加强了周王的统治地位。

消极:诸侯国权力过大有较强自主性,导致王权衰落,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7、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二)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及特点:(1)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家国同构)(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3)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①保障贵族的“世卿世禄”制特权;②凝聚宗族,巩固分封制,强化王权。

③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利于提高家族、民族凝聚力。

④强调家庭本位,重人情,裙带意识浓,不利民主法制意识的培育和民主法治建设。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三)礼乐制:即“周礼”,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建立背景——春秋战国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重点)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内容:⑴皇帝制度:皇权独尊(朕、制、诏、玺等特定说法和规定),大权独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⑵中央设三公九卿①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③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虚设其位)关系: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三方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大权集于皇帝。

⑶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推行: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②内容:地方机构分为郡、县两级。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

③与分封制的四个区别:划分依据从血缘到地域;地方从分权到集权;统治者从贵族到官僚;地方官员从世袭到中央任免,是历史的进步.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4)作用: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3、秦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初中、人物选修):①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②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③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④交通:修驰道,开通灵渠三、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历史作用)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秦汉—宋元),积极作用是主流;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消极因素突出,尤其是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

(1)积极:政治上——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稳定;经济上——有利于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传承。

(2)消极:政治上——易形成腐败和暴政;经济上——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上——文化专制扼杀了人们的思想发展。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中央官制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重点)1、秦朝:三公九卿2、汉:设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

(中外朝制度)3、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分割相权)⑴三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

⑵六部:吏、户、礼、兵、刑、工⑶评价(作用):互相牵制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4、宋朝:“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分割相权)二府:一为枢密院,掌管军政;一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长官为宰相,掌管行政。

三司:指度支、盐铁、户部,掌管财政。

作用: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消除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地方势力已经无力改变整个中国一统的局面,但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5、元朝:一省制(相权有所加强)只设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归入中书省。

6、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权达到新的高度)发展: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成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性质和地位: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

后来职权渐重,拥有“票拟”权力。

7、清朝:设立军机处(顶峰)⑴清初:内阁(处理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负责军国大事,但限制了皇权)。

⑵雍正:军机处A.起因: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

(实质是加强皇权)B.职权和地位:参与处理军国大事,但无决策权力,只能跪奏笔录。

(与明内阁相同点:参与机要,但无决策权)C.影响:简化了行政的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是皇权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

二、选官制度(重点)1、西周:世卿世禄制。

(血缘)“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2、春秋战国:军功爵制。

(军功)3、汉代:察举制和征辟制。

(德才)“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5、隋唐:科举制度(考试成绩)——意义3点: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确保帝国繁荣.演进趋势:选官标准从重视出身到重视才学,选拔方式从地方举荐到统一考试,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三、监察与谏议(一般了解)1、监察制度(对官僚):秦朝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时是刺史;明清中央有都察院,各省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对皇帝):隋唐是门下省,宋代是谏院。

3、评价:第一,这两种制度既不能从根本上制约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地效。

第二,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重要作用。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地方政治机构的演变(中央与地方关系)1、汉朝——王国问题⑴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⑵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设刺史对全国13个州郡实行监察,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⑶结果:东汉:“刺史”改为“州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2、隋唐——藩镇问题(1)根源:唐中后期在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导致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解决: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分割地方权力。

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收精兵:(分割地方军权)第一,杯酒释兵权,兵权收归中央;第二,三衙掌握统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第三,扩充中央禁军,守内虚外;(2)削实权:(分割地方行政权)设通判对各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3)制钱谷:(分割地方财政权)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大部分运到京师;(4)特点:通过分权的方法实现集权。

(5)影响:利:改变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造成“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4、元朝(一般了解)⑴措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⑵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5)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影响①特点: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

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

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集权统治。

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

这种情况在宋、明两代尤为突出。

②影响: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度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这一制度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二、图表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2、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君主,且趋势不断加强,核心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本质是人治。

3、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中央通过分权和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