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体积与容积的评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花园小学王芳月日,江油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在诗城小学举行实践研修。
本次活动由罗锡菊和康艳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容易理解。
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紧扣“有趣和有效”两个主题,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知识,发现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为此,两位老师都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和《孙悟空智捉鲤鱼精》的故事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受到物体占有空间。
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愿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二、实验操作,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两位老师都利用实验让学生体会物体都要占据空间。
特别是罗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
这时,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然后通过一组实物:笔、苹果、纸盒都要占据空间,再延伸出你要占据空间吗?我要占据空间吗?桌子呢?循循善诱,引人深思,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物体都要占据空间。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以及老师与学生,笔与笔袋的对比,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很抽象的“体积”概念学生一下子全明白了。
在认识体积单位时,为了帮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感悟。
比如:用手握一下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感受它的大小,认识立方米时,两位老师都采用“立方米的空间能站多少个小朋友”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在快乐中体会。
评课稿体积与容积
数学评课稿通过听八位老师的讲课,总的来说,给我的感觉是这几位老师对新课标掌握的比较好。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几位教师的作课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健康、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认为做的很好: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看法:1、这几位教师的教育观念都比较新,充分发挥了课件的优势,版式多样,色彩比较明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的一大亮点就是动画引人新课。
课堂伊始,教师利用《乌鸦喝水》这个传统的故事,通过这段视频课件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理解了浸入水中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直观感受到石子占了空间位置。
从而引出“体积”这个数学概念。
2、这节课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模仿演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和从体积的概念上升到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老师让学生拿出学具亲动手实践,操作,量一量,看一看等等,并且在动手实践中,处处有猜想,处处有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主人”的作用,使他们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只是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课堂教学过程比较紧凑、严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注重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举出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例,为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作好过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这是本课的另一亮点。
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
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揭示出体积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体积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体积的认识评课稿说明这是一份三年级数学体积的认识评课稿,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课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体积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积概念解决问题。
研究目标- 了解体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掌握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运用体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安排1. 引入:通过展示中不同物体的场景,引发学生对体积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概念引入:简明扼要地介绍体积的定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体积与物体内部空间的关系。
3. 具体实例: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演示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形状和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4. 计算练:分发练册,并指导学生根据给定的几何体形状,计算其体积。
5.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中选择合适的箱子装商品),引导学生运用体积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 教师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互动问答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小组合作法: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本课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程度;2. 练册评价:批改学生完成的练册,评估学生对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3. 实际应用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运用体积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其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作业- 完成练册上关于体积的练题;- 思考并总结其他实际生活中可以运用体积概念解决的问题,并写下思考过程。
以上为《三年级数学体积的认识评课稿》的内容。
本课旨在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认识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认识体积和容积》评课
听了刘老师的《认识体积和容积》一课,有以下感想:
本节课刘娟老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的增长、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提升等方面促进学生得到新的、全面的发展,注重课堂知识性与趣味性,将两者兼顾的,恰当好处。
1.变魔术的课堂刺激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来。
通过两个相同杯子盛水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发现;又通过吹气球发现气体也占一定的空间,从而自然而然的得出任何的物体都会占一定的空间。
学生从一些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这样的情境不失为一个好的情境。
2.实物:魔方与杯子,实心于空心、能装与不能装来引入--容器。
这样生活化的语言准确又通俗,使抽象的变得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3.在让学生区别体积与容积时,刘老师拿的教具是盒子、魔方,盒子有体积有容积,魔方有体积没有容积,因而得到物体的体积从外侧测量,容积从内测量,
达到了更深层的认识体积与容积目的。
4.课堂练习层层深入,知识系统,练习到位,指导有法。
5.有趣的生活故事,思考:满满的一碗汤面,怎样才能玩好的端给客人?渗透了学以致用,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
总之,刘老师讲的《认识体积与容积》一课,教学过程安排条理性强,逻辑性强,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得当有效,引导的有效性、操作的有效性、指导的有效性、练习的有效性、方法的有效。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篇1《体积及体积单位》一课有两个知识点。
一是,什么是体积?二是体积单位有哪些?如果单单从考察概念入手,学生会很快,很容易的背下来。
关键是体积的理解,要想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体会体积及空间,才能更深地理解体积这一概念。
老师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一、学生的参与度高而有效。
老师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体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空间”。
为了理解“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准备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把一满杯大米倒到一个装有一块积木的杯子里,发现大米有剩余,从而学生发现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的学生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如:人躺倒装满水的浴池里,水会溢出来,说明人占有一定的空间;洗菜时,把菜放到盛满水的盆里,水会流出来,说明才占有一定空间等等。
从而使学生明白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
在此同时对体积的认识也水到渠成。
这不仅符合我小提倡的六度中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中所说的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
二、学案的设计有效、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听课过程中,看了看老师所设计的学案,她的学案的设计层次清楚,学生易操作。
既有读书,又有操作,还有学习检测。
这样的学案,如果学生不读书他就完成不了,如果没有动手操作,他就不可能得到结论。
所以说本学案具有一定的思维性。
设计有检测题,可以使学生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使自己对所预习的内容心中有数。
三、教学目标适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是理解体积,二是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
吉老师一节课无论学生动手操作,举例说明,检测预习效果等等,都是紧紧围绕着两个教学目标而进行。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评课稿一、引言《体积与容积》是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重要教材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学会计算立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并能够应用体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评课稿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该单元进行评述。
二、教材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定义,了解计算体积的公式,并通过计算例题巩固掌握。
2. 立方体的体积计算:通过具体生活场景,介绍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根据长方体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并通过问题解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际应用问题: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体积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1. 知道体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了解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
2. 能够灵活运用计算体积的方法,包括立方体和长方体的计算。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激发兴趣:通过引入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如一个空间被不同形状的盒子填充,哪个盒子能装下更多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形状各异的立方体和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3.理论学习:介绍体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分别以立方体和长方体为例进行讲解,并通过具体的计算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训练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并对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讨论。
5.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水桶的体积是多少、一个箱子能装下多少个乒乓球等,让学生通过计算体积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重点强调体积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五年级的《体积与容积》这一课,感觉到教室为了建立孩子的空间观念一步步引导,用心巧妙。
一、动画引入,引发思考
课堂伊始,教师利用《乌鸦喝水》这个传统的故事,引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理解了浸入水中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从而引出“体积”这个数学概念。
二、步步引导,认识体积与容积
章老师从茶叶罐、水瓶到芒果到土豆,在以后提升出体积,理解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孩子们通过谈论明白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理解。
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启发,有人说:把土豆榨汁、弄成泥,立刻又孩子反对说出新的方法,接下来,教师用烧杯里的水帮助测定了不规则物体的大小的测量。
来验证孩子们的想法。
孩子们认识规则物体的时候,可以通过数方块,进一步引出只看物体的个数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全面观察物体。
理解物体的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发出体积与物体的长、宽、高有关,。
学习容积的时候,教师引发孩子更多的思考,教室的容积、水杯的容积使孩子理解容积物体内的大小,通过老师用学生的水壶倒入教师水杯的过程,孩子通过猜测、验证,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大小。
三、澄清易混淆的概念
孩子们看到大的物体,会想到占的空间大,老师预设到了重量和空间体积的关系,抓住孩子的问题,步步引入,分析出物体的体积,与物体的重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通过铅笔和橡皮泥的比较,让孩子感知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才是体积。
学生用“有的时候体积大有的时候体积小来阐述之间的关系。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篇1我们课题组组长仲伟老师执教“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把教材上静止的“文本课程”转化为课堂中动态的“体验课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人人参与,个个思考。
我认为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巧妙设计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激发学生思维。
仲老师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先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并借助电子白板播放卡通图片,然后设问:“同学们,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里充满了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
这样,创设问题让学生形成悬念,从而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问题,让学生乐于动脑,提高他们的思维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仲老师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并且仲老师将操作实践活动向课前、课后延伸。
提前安排好学生自制学具,做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
仲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两个不同大小的鹅卵石和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容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玻璃容器中装满同样多的水,再把两块鹅卵石放进去,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然而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体积和容积评课稿篇一:体积与容积的评课稿《体积与容积》评课稿今天,我听了尚老师上的《体积与容积》一课,我感触很深。
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龚老师首先播放多媒体动画,引用了孩子们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故事情境中,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初步感受到石子放得多,水面上升得高;石子放得大,水面上升得高??学生在故事游戏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同时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1.充分借助实物,多次在操作、比较中逐步感受和完善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理解。
如:体积与容积》评课稿今天,我听了尚老师上的《体积与容积》一课,我感触很深。
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龚老师首先播放多媒体动画,引用了孩子们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故事情境中,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初步感受到石子放得多,水面上升得高;石子放得大,水面上升得高??学生在故事游戏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同时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1.充分借助实物,多次在操作、比较中逐步感受和完善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评课稿《体积及体积单位》一课有两个知识点。
一是,什么是体积?二是体积单位有哪些?如果单单从考察概念入手,学生会很快,很容易的背下来。
关键是体积的理解,要想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体会体积及空间,才能更深地理解体积这一概念。
王老师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一、学生的参与度高而有效。
老师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体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空间”。
为了理解“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准备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把一满杯大米倒到一个装有一块积木的杯子里,发现大米有剩余,从而学生发现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的学生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如:人躺倒装满水的浴池里,水会溢出来,说明人占有一定的空间;洗菜时,把菜放到盛满水的盆里,水会流出来,说明才占有一定空间等等。
从而使学生明白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
在此同时对体积的认识也水到渠成。
这不仅符合我小提倡的六度中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中所说的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
二、学案的设计有效、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听课过程中,看了看王老师所设计的学案,他的教案的设计层次清楚,学生易操作。
既有读书,又有操作,还有学习检测。
这样的学案,如果学生不读书他就完成不了,如果没有动手操作,他就不可能得到结论。
所以说本学案具有一定的思维性。
设计有检测题,可以使学生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使自己对所预习的内容心中有数。
三、教学目标适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是理解体积,二是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
王老师一节课无论学生动手操作,举例说明,检测预习效果等等,都是紧紧围绕着两个教学目标而进行。
既没有有意的拔高教学目标,也没有故意的放低教学目标。
正因为教学目标定的适切,一节课学生学的轻松、快乐,好像是一种享受。
体积与容积章红评课
体积与容积章红评课体积与容积一、概念解释1. 体积:体积是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是三维物体的量度单位。
通常用立方厘米(cm³)或立方米(m³)表示。
2. 容积: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的物质量,也可以理解为容器内部的空间大小。
二、计算方法1. 体积计算方法:- 对于规则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可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 = 长× 宽× 高。
- 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可以通过分割成规则几何体进行计算。
对于一个圆柱形物体,可以将其分割成一个底面为圆形的圆柱和一个底面为圆形的锥形,然后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并相加得到总体积。
- 对于复杂形状的物体,可以使用离散方法进行近似计算。
将物体划分成小块,并对每个小块进行测量和计算。
2. 容积计算方法:- 对于规则几何容器,如长方形盒子、圆柱形罐子等,可以直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长方形盒子的容积公式为V = 长× 宽× 高。
-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容器,可以使用测量方法进行计算。
对于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水桶,可以使用容器内部的刻度尺或其他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容积。
三、应用场景1. 体积应用场景:-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计算房间、建筑物等的体积,以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
- 在物流领域中,需要计算货物的体积,以便安排合适大小的运输工具。
- 在科学研究中,需要计算实验装置、样品等的体积,以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 容积应用场景:-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需要计算容器内部所能容纳的食材或产品数量,以确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
- 在化学实验室中,需要计算试剂瓶、反应器等容器的容积,以确保实验过程中使用正确数量的试剂。
- 在液体储存和运输领域中,需要计算储罐、槽车等容器的容积,以确保储存和运输过程安全可靠。
四、注意事项1. 计算体积和容积时,需要注意所使用的单位要一致。
如果长度使用厘米表示,则体积也应使用立方厘米表示。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精选4篇)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精选4篇)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篇14月6日上午第二节听了陆老师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很有感触。
一节课听下来,没感觉到累,而是非常的轻松。
这节课学生也学得很开心。
轻松的课堂气氛,加上陆老师巧妙的设计,使得学生学得扎实,学得开心。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实际入手,陆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
这个环节可以说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老师从2升,500毫升, 5毫升,甚至1毫升,从大到小出示了不同容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容积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
陆老师通过让学生操作演示,把2升的水倒入500毫升的容器中四次,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与1毫升液体之间的两个关系,真正去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新授课中,陆老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练习上,陆老师也从简单到难进行了安排,特别是最后一个题目,如何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陆老师通过直观的操作,既突破了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又道出了用量筒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用普通容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区别!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篇2《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及常用的体积单位,明确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且能够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我在课上多次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在新课伊始,我利用“猜猜那个盒子装的多?”的小游戏来导入,在学生不同的猜测下,教师进行验证。
学生看到结果与自己的想像不同,从而感受到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装的东西多。
教师顺势指着盒子的内部空间,揭示容积的概念,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通用15篇)我们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章老师做的非常好,通过学生的看、测量、数、比等活动中,学习知识。
下面小编带来的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篇1《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所以本节课王蔚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这堂课给我们的整体感觉是简洁、流畅、朴实。
简洁:1、教师语言简洁,如体积和容积的引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展示了王蔚老师干练的教学风格。
2、材料的选用简洁,各施其责,凸现数学本质。
由于简洁就体现了高效。
流畅:材料之间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层层递进,又展现了数学独特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显得很流畅。
朴实:王蔚老师上的是一堂真实的朴实的课,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不是走过场、不是作秀,操作性强。
是一堂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好课。
结合新课标,谈谈这堂课体现的三个亮点。
一、吃透教材新理念实施的前提我们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教材,毕竟我们教材的编者对教材所下的功夫要比我们老师多得多。
但如果我们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这基础上把教材作一些调整和处理,那就事半功倍。
如教材上实验:观察两个各放一块大小不一石块的杯加满水取出石块水相等吗?为什么?我觉得,它的侧重点更偏重两个石块谁大谁小的比较,停留在原来的认识层面。
王蔚老师的实验:观察一个杯水位猜想放入一块石块产生什么现象验证说理由得出概念。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介绍本文档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的评课稿。
本课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掌握常见容积单位和其转换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容积的概念容积是描述一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物理量。
容积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可以通过计算物体的长、宽、高来得到。
容积的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等。
容积的计算方法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两种常见物体的容积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的容积计算长方体的容积可以通过计算长、宽、高的乘积来得到。
具体计算公式为:容积 = 长× 宽× 高。
正方体的容积计算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其长、宽、高均相等。
正方体的容积可以通过计算边长的立方来得到。
具体计算公式为:容积 = 边长× 边长× 边长。
容积单位的转换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转换。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几种容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容积单位的换算要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转换,需要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以下换算关系: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的应用通过学习容积单位的转换,我们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计算一个房间的容积时,我们可以将尺寸用不同的容积单位表示,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换算。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通过提供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负责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不足及建议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不足及建议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的评课稿。
每次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总感觉不太够劲儿。
总的来说,评课稿在这些方面还是有些不足的,怎么才能让它们更上一层楼呢?咱们一起来琢磨琢磨。
2. 评课稿不足之处2.1 理论深度不够说实话,体积和容积这俩概念,听起来简单,其实有很多学问。
现有的评课稿往往只是简单地讲了个概念,像是“体积就是物体占据的空间”,这就像是说“车就是交通工具”一样,太肤浅了。
咱们应该更加深入一点,比如介绍体积的计算公式、实际应用场景等等,让学生们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
2.2 实例应用欠缺再来,评课稿里实例用得也不多。
学知识,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举个例子,就像给学生们讲解体积的时候,如果能用生活中的物品做示范,比如一个水瓶的体积怎么算,那效果肯定会更好。
就好比学开车一样,纸上谈兵不如实际操练,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3. 改进建议3.1 增强互动性评课稿的互动性不强也是个问题。
我们可以在讲解体积和容积的时候,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们自己测量一些物品的体积,动手实践会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举个例子,可以让他们用量杯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然后比较这些数据,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2 丰富素材与应用另外,评课稿里可以多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素材。
比如,可以用实际的案例来说明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如何合理安排空间、如何选择合适的容器等等。
这不仅能让学生们理解这些概念,还能让他们看到它们的实际用途,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
4. 总结说到底,体积和容积这类内容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还是有很多深度可挖掘的。
现有的评课稿有时显得有点浅尝辄止,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
通过增强互动性、丰富素材等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些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把体积和容积这门课做到更精彩、更有趣!。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通用15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篇1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用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本节课中教者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堂课,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接着提出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瓶中的水增加了吗?为什么水会升上来的?让学生切身感悟到石头占有了水的空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迁移了难点。
二、紧密联系生活,挖掘生活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者在这节课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
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教者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如介绍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后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再列举生活中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介绍完立方米后,老师用三把尺子围出1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形成具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再通过游戏猜一猜涂改液,纸盒,讲台,门卫室录音机等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实物的体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个体积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三、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清楚这几类单位,教者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作了精心的安排。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优点和建议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优点和建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评课稿的优点。
评课稿是一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指导教学行为的记录文档,它有很多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体积与容积》一课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姚老师引用了孩子们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引出“占空间”的说法,为体积概念教学作铺垫。
老师的课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充分借助实物,多次在操作、比较中逐步感受和完善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理解。
如:红薯与土豆——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用橡皮泥——体会形状改变,体积大小不变,说明物体的体积跟形状无关。
2.接着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借助实验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
让学生观察“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红薯“占有一定的空间”,接着观察土豆放入后,两个量杯“水面高度不一样”,来体验“它们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
使“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了。
使得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起来,归纳出体积的意义。
3.在容积概念的教学环节中,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容器,再设计了比较两个杯子哪个装的水多,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通过实验,学生对容积的定义由不理解到理解,得出容积的意义。
虽然学生在表达上不全面,但是老师帮助学生建立容器的外体积内空间的感性认识。
4.在教学中,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学生容易明白容积与体积的区别。
5.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观点,动手操作等途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不足之处我认为教师通过操作演示,学生观察等虽然已经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容积和体积,但对这两个概念强化不够,学生语言组织不到位,应强化记忆。
在记忆中强调重点词语,体积是“所占空间”,而容积是“容纳物体的体积”等词。
总之,本节课,老师从学生认知的增长、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提升等方面促进学生得到新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