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业分层测评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教案(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目标任务一览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新功能[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5-P87“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自然界物质循环⎩⎨⎧循环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循环目的: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循环结果: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①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过程: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③各组成要素提供的物质: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_______。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__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__。

(填字母)(3)根据自然要素关系图,说明哪些自然要素导致黄河含沙量大?提示(1)整体性生物(植被)(2)C A B D(3)黄河含沙量属水文要素,由图可知,气候、植被(生物)、地貌可能导致水文的变化。

因此,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地貌、土壤),植被破坏严重,加之暴雨(气候)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故黄河含沙量大。

第②步:名师精讲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③步:实战演练1.(2018·淮南高一检测)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8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
平衡功能是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
环境的整体功能,而
特点
用形成的,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本身
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
不具备平衡功能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温 馨 提 示] 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就反映了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 对地貌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1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物质 循环 简图
太阳能(蒸发、水汽
光合 太阳能―作―用→化
能量 输送)、重力能(降水、
径流)
分解 学能―呼―吸→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 阳能、重力能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5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的构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2.地理要素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4.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①气候:地方(局部)气候区域干旱化;②地形: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③土壤:土壤受流水侵蚀,失去肥沃的表土层,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④水文: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⑤生物:部分自然植被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

5.森林的作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自然带的命名规则:热量带+植被类型+带(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1)热带沙漠..带;..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2)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形成基础:热量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案例: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差异很大,气候类型呈现“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形成基础:水分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案例: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地形形成基础:水热(水分、热量)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逐渐更替(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注意:①山麓自然带(基带)与该山地所处纬度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结合起来 有机物 生产出了
平衡功能(通过相互作用,使各要素自身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例如:大气中CO2、O2、N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 大气本身不具备这一能力 依靠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能自动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光合作用 。 吸收CO2主要靠
藏羚羊
藏羚羊
活动
地理环境与藏羚羊数量的关系
寒潮少
表现④ 各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
整体
2.整体性的四种表现
第85~86页
生物循环与自然地理环境
表现① 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循环)
例如: 太阳能、水、钙、铁等元素在各要素间流动(下图)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 太阳能进入变成化学能 大气降水进入土壤 岩石、生物体 CO2进入植物 落叶、个体死亡分解 能量散失
土壤、岩石中水分 蒸发、植物蒸腾
个体死亡物质回 到土壤环境中
土壤中无机盐被吸收
岩石风化给土壤提供 成土物质和无机盐 上面的过程还可看出,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有机物质的连 续合成与分解过程,这叫做生物循环。
表现② 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指共同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大气 提供 CO2、光热 植物 提供 叶绿素 土壤 提供 水分、无机盐 岩石 水圈
河道淤塞 得到控制 水位上升, 温差变小 陆生生物减少 变得更丰富 湿度变大
水生生物增加
小结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整体性的含义: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大气、水、生物、 岩石、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这各特性叫做整体性。 表现① 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表现② 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表现③ 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B.暖季降水—水土流失严重—湖床淤塞
C.水体蓄热—多年冻土融穿—湖水下泄
D.城市发展—平整建设用地—湖盆填充
【答案】C
)
5.热喀斯特湖季节性扩张与退缩过程对湖岸带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地表比热容,减慢冻土融化
B.空气湿度增加,昼夜温差减小
C.水分周期性补给,植被更加繁茂
D.改变土壤特性,加剧土地沙化
分异规律;结合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典型山脉的垂直分异示意图,
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我国西北、青藏等典型区域,解释区域内
运用图表并
结合实例,
分析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规律。
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理解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
[综合思维]以植物光合作用、碳循环为例,分析自然环境
1.据表分析,地温和气温影响春季土壤湿度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影

(
A.积雪厚度
B.日照
C.蒸发
D.降水
)
2.关于表中积雪初日与春季土壤湿度相关关系及原因的表述,正
确的是
(
)
A.积雪初日越晚,土壤冻结时间越晚,春季降水下渗越少,土壤
湿度越小
B.积雪初日越早,前秋季降水补给土壤的水分损失越少,土壤湿
度越大
性质
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具备的稳定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
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
举例
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
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
氧气
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学以致用】

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质 能,而非单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功能 功能
功能 表现 意义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光合 作用通过物 二氧化碳的稳定: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含量。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
质物、和大能气量的、交水换、,土将壤生、在植物体及土壤中;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
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
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 形成沉淀
思维建模 太巴列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周边地 区农业发达。近20年来湖泊水位多次急 剧下降,为改善其生态环境,2022年以色 列启动了淡化海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 下图为太巴列湖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近20年来,太巴列湖水位多次急剧下降 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C ) A.灌溉用水增多 B.极端天气增多 C.湖区地壳下沉 D.流域人口增加
2.倒淌河流向变化对青海湖的影响是( B ) A.湖水量明显增加 B.湖水盐度由淡变咸 C.湖区降水量减少 D.湖泊水位逐渐变浅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若干万年前,该水系向东流入黄河,而如今发源于日
月山,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从日月山的位置可知,地壳抬升导致日月山的隆起,是 河流流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2题,倒淌河是青海湖水系最小的支流,对湖水量的增加作用有限;咸水湖的成 因是蒸发旺盛,同时湖水缺少外泄途径,导致盐分不断积累。由材料分析可知,倒 淌河由注入黄河变为注入青海湖,使得青海湖缺乏了盐分外泄途径,故而盐度进 一步增高;降水量主要与气候有关,和河流的流向变化无关;湖泊水位与入湖水量 密切相关,缺少注入青海湖的径流总量的信息,不能判断湖泊水位逐渐变浅。
相互影响 水文→生物
生物→水文 土壤→生物 生物→土壤
典例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环 境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 成分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高一地理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高一地理

2021/12/12
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
(1)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2)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需要哪些 地理要素(yào sù)参与?
2021/12/12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答案(dá àn)
• 1.6CO2+6H2O====C光6H12O6&#壤(tǔrǎng)、岩石等
①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D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一定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③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pòhuài)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B 5.、每天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的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
但大气中CO2浓度却基本(jīběn)稳定是因为( )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退化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活动 :课本P88 (huódòng)
• 随着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
失,水面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逐
渐减少,地方气候趋于干燥,水
生生物 逐渐被陆生生物 代 (shēngwù)
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gōngnéng) -生产功能(gōngnéng)
生产功能(gōngnéng)主要依赖于光合作 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 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 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由此可见,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 单个地理(dìlǐ)要素的功能。
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过程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新人教版必修1

×)
2.选择题(40分)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能够产生的新功能是( )
①新陈代谢 ②生产功能 ③光合作用 ④平衡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受下面的哪一个要
素影响最大( )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土壤
答案: (1)C (2)C
3.填图题(30分) 下图为陆地环境构成要素关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循环意义:进行水物循质环迁能量 和相互联系的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制约
整体
1.生产功能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
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有热机量物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
供水分及
,通过
,产生

无机盐
光合作用
有机物
(3)流水侵蚀带来了哪些后果?体现了怎样的规律性?
答案:(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植被破坏,暴雨集中等。 (3)流水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沟谷纵横,支离破碎,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黄河携带的泥沙淤积下游河床。体现了整体性的规律,水土流失的过程是 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
素能演练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 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
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 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 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典例剖析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综合思维:通过典型案例和相关图表,结合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 分析其对整体及其他要素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当地野外考察及相关资料,了解组成自然环境的 要素,加深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人地协调观:通过野外考察结果和对整体性原理的理解,认识保护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人地和谐发展的认识。
1.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构成了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A.生物圈与大气圈
B.生物圈与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与大气圈、岩石圈
D.生物圈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解析] 第(1)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合成 有机物,有机物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成为动物和微生物的食物,动 植物遗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又以无机物的形式重新回到环境中。第(2) 题,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 于光合作用。第(3)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涉及的物质有水、矿物质、 大气,它们分别来自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又在生物圈(绿色植物)进 行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性质 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 不具备的功能
理要素的功能
功能
形成 过程
举例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迁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
移和能量的交换,将 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
生物、大气、水、土 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壤、岩石等统一在一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起,在一定的条件下, 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一、明确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水 大气 土壤 生物

高中地理 第五章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中地理 第五章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回 扣
联系是常见的命题方式。复习时重在应用“变”的视角
考 题
去理解,不必深究具体的过程和原理。
· 随
析 考
2.以地理环境中某种事象的变迁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
堂 自
点 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常见的命题方 测
· 重
式。复习时可联系一些具体的例子,由现象到本质地进
难 突
行认识。
破 3.结合区域图、示意图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
题 ·

析 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 堂


点 ·
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




菜单
新课标 ·地理



·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

材 回
相互作用示意图
练 考
考 能
带性)
水热 状况
纬_高_度_度__、_
海拔较高 的低纬山

·




菜单
新课标 ·地理
练 考 题 · 随 堂 自 测
课 后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







·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 随


考 点

(全国通用版)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全国通用版)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生物循环
能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太阳能―光 作―合 用→化学能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
量 重力能(降水、径流)
―分 呼―解 吸→热能
力能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
意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 能量的流动、转化; 各种自然景观;
由于该植物根系发达、繁殖力极强,3 年就能迅速成片,地理环境各 平衡功能(重
与其他植物争夺生长空间,吞噬土地,对生态环境和物 要素的相互 点);
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被称为“生态杀手”“毒草”。 作用,理解地 地理环境具有
【思考】“一枝黄花”是 20 世纪 30 年代作为极具观赏 理环境的整 统一的演化过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 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 具备的功能
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
形成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将生物、大气、水、土
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 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过程 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
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新课标导学
地理
必修① ·人教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 标 导 航〕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 法 点 拨〕
整体性的学习,我们应首先明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 的关系,这是正确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基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原理的核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理解“一发”“全身”各代表的含义, 利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由“一发”变化到“全身”变化的 过程。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期末知识梳理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期末知识梳理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总结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空间尺度划分: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二、自然带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中地理人教课标版 - 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中地理人教课标版 - 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

冷酷的美丽——沙图什
就地剥皮
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1)阅读课本P87的资料,你能画出黄土高原水 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
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 ) 土壤肥力( 下降 ) 人类破 形成( 沟谷 )地貌 坏植被
形成了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河道( 淤高 ) 泥沙沉积 ) 泛滥平原 ) ( 黄河下游( 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 河流( 改道 ) 地貌 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变化和 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
东北森林的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隆起。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 (2)青藏高原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牵一 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发”是指什么? 降水稀少 大河源头 青 藏 隆起 地势高 高 原 多冻土 草甸草原 牦牛
植物光合作用将(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 这种有机质的( )与( )物合成( )分解后,又以 )过程,称为 )物,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又是自然 将( ( )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 )。 )能转化为( )能。 ( 地理环境的( )能够进行( )。 )作用。
多冰川
共同进步!
太阳
地球
气候
天气
宇宙
大气
水体补给
天 土
植物
水循环
动物
洋 流

人 口
发 展

矿物
水资源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 近些年连续观测发现,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D)
A.青藏高原风力减小
B.入湖水量逐渐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
D.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 粗颗粒沉积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
风力侵蚀、沉积作用减弱;青藏高原的风力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粗颗粒沉积层厚度变
活动提示 教材第82页活动提示: 1.海拔高,故气候寒冷;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属于高寒荒漠气候,多大 风,故植被稀疏、种类贫乏。 2.在可可西里高、寒、旱的气候影响下,植被稀少,可供动物选择的食物稀少,因此 动物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3.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 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功能。
_圈__提供水分和营养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3)特点:自然环境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__强__弱__有明显差异。
2.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 保持__性__质__稳__定__的功能。 3.意义
(1)保证了人类的__生__存__和发展。 (2)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_稳___定__功__能__的差异。
应用体验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 著影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 平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 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C ) A.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解析] 由图中可知,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减少,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水库增温慢,减 弱空气对流,所以降水偏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常常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 不利于 人类的 适应。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土壤起着主导作用。 ( ✕ ) 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起着主导作用。 2.生产功能是植物本身所具备的功能。 ( ✕ )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功能。 3.构成自然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 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 ) 4.根据整体性原理,我们可以引进更多物种来丰富本区域物种。 ( ✕ ) 有些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会迅速繁殖扩散,严重危害本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5.自然环境整体具备稳定功能,所以人类可以随意向自然界排放废气。 ( ✕ ) 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是有限的,超过其承载能力会产生严重后果。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功能 概念
性质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⑤ 有机物 的生产功能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⑥ 物质 和⑦ 能量 交换,使自然环境具 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 定的功能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 自然环境拥有各个自然环境要 能,而非单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功 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能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本节主要讲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在学习中要达到以下目标: 1.运用示意图,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 2.探讨自然环境中某一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① 大气 、水、② 土壤 、生物、岩石、地貌等。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③ 生物循环 、水循环和④ 岩石圈 物质循环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
【解析】第1题,地形、岩石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

第2题,B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平衡功能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是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不是静止的平衡。

【答案】 1.B 2.A
3.(2016·新疆兵团高一检测)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导学号:23010231】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体现的是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制约,各要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并且各要素对地理环境影响作用不同,所以选C项。

【答案】 C
4.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
【解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各要素相互作用能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就是其中之一。

【答案】 B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5~6题。

5.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
6.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5.C 6.C
(2016·宁夏大学附中高一检测)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后退……根据材料,回答7~8题。

7.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气候B.土壤
C.水文D.生物
8.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解析】第7题,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埃及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是改变了水文要素,答案选C。

第8题,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

引发土壤肥力的变化、水质的变化和海岸线的变化,说明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选D。

【答案】7.C 8.D
9.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图中A、B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_,H只有成为__________才能被植物吸收。

(3)从A~H整个作用过程都是化学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A、B与C、D、E 转换的结果,改造了______________圈;F、G作用的结果,改造了________________圈。

【导学号:23010232】【解析】本题以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为例,考查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即生物的生长发育要依赖于环境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又通过新陈代谢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之中。

【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氧气二氧化碳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水溶液(3)迁移大气水
[能力提升]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11.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解析】第10题,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11题,植被破坏,导致该地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出现减少的趋势,地表径流变化会增大,导致地下径流减少。

【答案】10.A 11.C
12.自2014年11月份以来,山东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导学号:23010233】A.山东冬季气候寒冷干燥
B.山东大部地下水位明显降低
C.森林大面积枯死
D.农田土壤肥力大大降低
【解析】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但如果冬季降水持续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降低,但不至于导致森林大面积枯死,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 B
13.(2016·广东揭阳一中高一检测)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假若上图表示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填出相关内容。

(2)生态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地貌。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从以上例子看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若上图表示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则西北地区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

地表水少,地貌以戈壁砾漠景观为主。

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物稀少,以荒漠为主。

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因为植被多遭破坏,水流速度快,
加速了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形成的。

第(3)题,两个表现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1)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少,大;少,戈壁砾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
(2)植被多遭破坏,加速了流水的侵蚀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