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的功效及应用
甘草泻心汤的功能主治
甘草泻心汤的功能主治功能甘草泻心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以甘草为主要成分,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主治甘草泻心汤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心痛:甘草泻心汤可以通过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缓解心痛症状。
2.心悸:甘草泻心汤可以调节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的负荷,从而改善心悸症状。
3.失眠:甘草泻心汤有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失眠症状,促进睡眠质量。
4.高血压: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血压水平。
5.心律不齐:甘草泻心汤可以对心律不齐产生一定的疗效,调节心脏的节律。
6.脑血栓:甘草泻心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脑血栓。
7.冠心病:甘草泻心汤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心肌缺血,从而缓解心绞痛和胸闷等症状。
8.心肌梗死:甘草泻心汤对心肌梗死后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肌缺血面积,保护心肌功能。
9.高脂血症:甘草泻心汤可以调节血脂,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10.中风后遗症:甘草泻心汤可以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11.心衰:甘草泻心汤可以缓解心衰症状,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肌收缩能力。
用法用量甘草泻心汤的用法用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不宜使用甘草泻心汤。
2.儿童使用甘草泻心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对甘草过敏或有严重心脏病患者使用甘草泻心汤需慎重。
4.在使用甘草泻心汤期间,应注意均衡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使用甘草泻心汤,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甘草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甘草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药方剂甘草泻心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且甘草泻心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中药方剂甘草泻心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且甘草泻心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甘草(炙.三钱)干姜(炮.三钱)黄芪(一钱半)黄连(一钱半)人参(一钱半)半夏(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医反下之,并自利,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安。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三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别名】伊尹甘草泻心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甘草12克(炙)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
【功能主治】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
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伤寒论》
【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半两(锉)。
生活常识分享。
甘草泻心汤的临床运用
生 应 该 对 患 者 进 行 心 理 上 的 开 导 及 关 怀 ,让患 者 能
够 正 确 、全 面 认 识 到 自 己 的 状 况 ,做好心理准备以对
抗疾 病 ,建立克服疾病的决心。 4 参考文献
[1] 王 洪 图 .内 经 讲 义 [M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02. [ 2 ] 隋 • 巢 元 方 . 诸 病 源 候 论 [ M ] . 北 京 :华 夏 出 版 社 ,
甘 草 泻 心 汤 出 自 《伤 寒 论 • 太 阳 病 篇 脉 证 并 治 • 下 》第 七 和 《金 匮 要 略 • 百 合 狐 惑 阴 阳 毒 病 脉 证治》第 三 ,是 脾 胃 病 的 常 用 方 ,对 于 中 焦 虚 损 ,寒
热 错 杂 导 致 的 脾 胃 病 均 有 很 好 的 疗 效 ,但 是 甘 草 泻 心 汤 在 临 床 实 际 应 用 范 围 广 泛 ,不 仅 可 以 治 疗 脾 胃
病 ,还可治疗皮肤病、失 眠 ,甚至是肠胃型感冒等等, 本文结合选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痤疮和口腔溃瘍的案 例来论述甘草泻心汤在脾胃病之外的运用。 1!!
现 代 临 床 上 痤 疮 患 者 尤 为 多 见 ,中医学认为痤 疮的病机多为热,淤 ,湿 ,追其根本原因为饮食不节 所 致 ,现代人多爱肥腻厚味,爱吃 烧 烤 油 炸 ,辛辣刺 激 类 食 物 ,不 仅 如 此 ,在一日三餐之余还会加餐一些 诸 如 饼 干 、薯 片 、巧 克 力 一 类 高 热 量 食 物 ,导致脾胃 无 法 充 分 代 谢 所 摄 取 的 食 物 营 养 ,营 养 过 剩 ,体内积 热积湿,湿热日久又会导致血瘀,从 而发病为痤疮。 治 疗 之 时 需 辨 证 论 治 且 要 嘱 咐 患 者 谨 遵 医 嘱 ,注意 清淡饮食,否 则 病 难 根 除 。《伤寒论•太阳病篇脉 证 并 治 • 下 》⑴ 第 七 中 甘 草 泻 心 汤 的 原 文 云 :“伤寒 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
甘草泻心汤减肥
甘草泻心汤减肥
甘草泻心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据说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而
在近些年,有人开始尝试将甘草泻心汤应用于减肥领域。
那么,甘草泻心汤真的能够帮助减肥吗?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甘草泻心汤的成分及其功效。
甘草泻心汤的主要成分包括
甘草、大黄、芒硝等药材,这些药材具有泻火、清热、凉血的作用。
因此,甘草泻心汤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火热内盛、血热病症,如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等。
然而,关于甘草泻心汤对减肥的作用,目前尚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
其次,甘草泻心汤减肥的原理是什么?据一些人的观点,甘草泻心汤可以通过
清热泻火的作用,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然而,这一观点尚未得到科学验证,因此其减肥效果仍存在争议。
此外,甘草泻心汤作为一种草药,其服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减肥不仅仅是通过药物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
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因此,即使甘草泻心汤真的具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它来实现减肥目标。
只有在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到减肥的效果。
综上所述,甘草泻心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治疗一些特定的疾病方面可
能具有一定的功效,但其在减肥领域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因此,如果你想通过甘草泻心汤来减肥,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以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甘草泻心汤在减肥中的作用。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病案例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病案例甘草泻心汤是一种中医方剂,由甘草和大黄为主要药物组成。
它常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不同病情,可以在甘草泻心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以增强疗效。
下面列举了10个以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病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案例一:心绞痛患者: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心悸,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绞痛。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加入丹参、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以改善心脏供血不足和炎症反应。
2. 案例二:高血压患者:女性,60岁,高血压病史10年,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悸、面色苍白。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加入天麻、青蒿、丹参等药物,以降低血压、舒张血管、改善心脏功能。
3. 案例三:心力衰竭患者:男性,70岁,患有心力衰竭多年,主要症状为气短、水肿、乏力。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加入黄芪、党参、山药等益气健脾药物,以增强心脏收缩力和改善水肿。
4. 案例四:心律失常患者:女性,50岁,心律失常已有一年,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心跳不规律。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加入丹参、生姜、茯苓等药物,以调整心脏节律和改善心功能。
5. 案例五:冠心病患者:男性,55岁,冠心病病史五年,主要症状为胸痛、气短、心悸。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加入山楂、三七、藕节等药物,以改善冠脉供血不足和抗血小板聚集。
6. 案例六:心肌梗死康复患者:男性,60岁,心肌梗死后康复期,主要症状为乏力、心悸、胸闷。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加入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药物,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
7. 案例七:心衰患者:男性,65岁,患有心衰多年,主要症状为气短、水肿、乏力。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加入黄连、山楂、白术等药物,以增强心脏功能和利尿排水。
8. 案例八:心肌炎患者:女性,30岁,被诊断为急性心肌炎,主要症状为胸痛、气短、心悸。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加入白芍、桃仁、红花等药物,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9. 案例九: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女性,40岁,患有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头晕。
甘草泻心汤治验3则
9 . 1
r避免切 口受 , 以让其进行环抱 式母 可 乳喂养。 自理能力 恢复后 可 以让其下 床 根 据 需 要 进 行 位 喂奶 。 及时疏通乳腺管 : 乳腺管堵 塞不 通及 乳汁大量分泌可导致乳房胀痛 , 造成 哺乳
其是产后 1~ 2天 , 管护十及夜 间值班 分 护士必须做到勤巡视 、 勤观察 、 勤督促 、 勤
帮助并积极鼓励 , 告知她们产妇与婴J I L, t l 步休息的重要性 , 并能切实解决她们 的实 际困难. 预见性地告知产妇及家属奶胀 的
牛理过程及原 因, 一般充血性奶胀只要头 儿天做到有效勤吸吮第 4天一定会缓解 , f 乳腺管不 畅 , r I 乳汁瘀积引起 的奶胀主要
心房 纤颤 案。例 1 患_ , ,5岁 , : 者 女 4 因卜 腹胀 闷 1年』J J 【 重伴心悸 2天, 20 于 06 年 4月 就 诊。1年前 忠者 冈劳 累及心 情 小畅而出现 L 腹胀闷 , 中药疏肝和 胃之 经 剂治疗缓解 , 但时有发作 。近 2天来无明 诱凶感 肖脘胀 , 继而 心悸 , 重则 全身 振颤 , 纳 乏力 , 睡眠欠 件 , 脉细 弱 , 舌淡 薄微黄 。心 电图示 : 快速 型房 颤 , 心室 率 10次/ 3 分。脉 博 9 0次/ 。诊 为 心 分 悸、 心下痞满 。治宜 补脾 和 胃, 镇静 安 神。方 以廿 草泻 心 汤 化裁 。处方 : 参 党 1g 黄连 6 , 5, g苦参 9 , g 半夏 9 , g 于姜 6 , g 当 归 1g苍术 9 ,I 9 ,卜 2, g 川朴 g, 龙牡各 3 g 炙 0, 甘草 9 。每 } 剂 。5剂 转为寞性心律 , g {1 H 5次/ , R7 分 心下痞 满 让消失 。后 以逍 遥丸善后 , 随访至今未复发 。 按: 患者病情 久 , 胃虚弱 , 脾 升降失
甘草泻心汤,升解汤
甘草泻心汤,升解汤
主方一甘草泻心汤:
病毒在上部,主在上呼吸道黏膜,没跑里面。
主要症状:嗓子干疼,打喷嚏流鼻涕,头懵胀痛,睡不着,鼻腔大量流鼻涕,也没说太多话就突然声哑,嗓子肿疼,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味觉嗅觉减退,不想吃饭,眼睛红血丝,眼下皮肤乍红,有痰,主要是整个上部难受的,身体疼痛不明显,低烧,【状如伤寒,但不是伤寒】,不可用感冒药,否则嗓子更加干疼。
干咳。
咳出血。
伤寒只解表,里面的病邪出不来。
主方二升解汤:
毒已不在黏膜,打喷嚏流鼻涕已不严重,在肌肉,骨骼或在血脉系统。
主要症状:身痛如被仗,身体里面痛,肌肉痛,骨骼痛,翻身都疼,不动都疼。
高烧。
有的有浓痰有血丝。
用升解,此方需辅助出点汗托毒外出。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病毒把陈年久毒都排出来,平时没有病还不好发,以后就不用担心肾衰,肝衰,带状疱疹,肿瘤之类的东西了,都给它解了。
忘记一个很重要的理法:女人月事期间无论伤寒还是病毒,不辩证,一律小柴胡汤。
上天厚爱女人,心疼女人的怀妊生产之苦,多给了女人多了一条排病的通道,所以女人的寿命普遍比男人长…
按理说,女人经期都应该喝点小柴胡,可以加点干姜少喝一点点顺便帮助排毒,身体一辈子不积毒。
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黄仕沛,1945年出生,广东南海县人。
祖辈五世业医,20世纪60年代初就读于广州市中医学徒班,并随父侍诊习医。
1965年取得中医师资格,1983年起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副院长、院长。
2000年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名中医”。
退休后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名誉院长。
20世纪80年代起“觉今是而昨非”,转而专攻仲景之学。
独尊经方,以大剂称著,临床上擅长内、妇、儿科疾病,对中风、重症肌无力、脊髓炎等有独到疗效。
甘草泻心汤是常用的一个经方,从内科的痞证到外科的狐惑病,运用得非常广泛,体现了“伤寒为百病立法”、“六经衿百病”的思路。
本文黄仕沛老师详细地跟大家讲解了该方的组成、方解、加减、临床运用举例等,全面阐述的同时,不乏个人创见,比如干姜有“火郁发之”之意,方中重用甘草不会引起水钠潴留等等,荐与同道共参学习。
录音原文翻译稿谢谢黎主任。
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讲甘草泻心汤。
一、甘草泻心汤来源及组成半夏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只是甘草的分量不一样,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甘草泻心汤其实都是一个方在变化。
从小柴胡汤演变到半夏泻心汤,从半夏泻心汤又变成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在仲景的书里有两处出现,一处是《伤寒论》158条,另一处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主治是狐惑病。
甘草泻心汤治狐惑跟治痞不是同一个概念,可以说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是仲景把它的临床使用拓展了,把一个治痞的方用在皮肤病或者说外科的领域里了。
所以说,我们学经方,或者说学《伤寒论》,不能把《伤寒论》当做是伤于寒这么简单。
经方的拓展应用非常的广,包括了六经百病。
不能把《伤寒论》的方就只当做是治伤寒的,也不能把伤寒看作是伤于寒。
广东有名的经方大家陈伯坛,他说“不能把伤寒论读作寒伤论”,不是伤于寒。
《伤寒论》的方临床运用上很广泛,比如甘草泻心汤。
我临床上用的比例很大,甘草泻心汤治病的范围,从头到脚。
这个方其实就是半夏泻心汤加了一两甘草,就是加重了甘草,变成甘草四两。
甘草泻心汤---补中益气,消痞降逆
甘草泻心汤---补中益气,消痞降逆甘草泻心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2g 黄芩9g 干姜9g 半夏9g 黄连3g 人参9g 大枣12枚上7味,以水2000m1,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每日3次。
注:赵开美本《伤寒论》中,本方无人参。
林亿等认为:。
其方必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据《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本方均有人参。
再者,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均有人参,故本方应有人参。
(功效)补中益气,消痞降逆。
(主治) .主证:心下痞满而硬,按之濡软,腹中雷鸣,下利频作,完谷不化,干呕心烦.副证:苔白或黄滑腻,脉濡或弦,亦与半夏泻心汤相似。
(临证加减}1。
本方甘草之用量:一般多为15g以上,若用其治疗溃疡病,或兼有便秘者,可用至30~45g。
2。
甘草泻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症见反复发作的腹痛,尤以左下腹、脐周痛为多见,伴腹胀、肠鸣、泄泻,泄泻多在餐后出现,部分患者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检查无特殊发现,均排除器质病变。
药用炙甘草、法半夏各12g,干姜、大枣各 10g,黄连5g,党参、白芍各20g。
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 4~6周。
[新中医,1994,t9,:25]3。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药用炙甘草9—15g,半夏12g,干姜、黄连各6g,黄芩、党参各9g,大枣5枚。
每日l 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3—7剂。
4。
甘草泻心汤合重剂板蓝根治疗狐惑病远期疗效:病情反复发作7—20余次。
①急性发作期:肌肉注射100%板蓝根注射液4ml,或口服板蓝根冲剂lO--20g,均每日2次,5-10日为1 个疗程;甘草泻心汤(用生甘草)随证化裁。
肌肤糜烂、溃疡者,先用板蓝根30一lOOg煎水冲洗患处,再撒溃疡粉(黄芩、黄柏各lOg,冰片、硼砂各3g,外阴糜烂加苦参)外敷。
②缓解期:每间隔10-20日或出现急性发作征兆时口服板蓝根冲剂10 —20g,每日2次,3—5日为1个疗程;或用板蓝根30~60g煎水代茶饮。
甘草泻心汤本方可治动气在上,下之...
甘草泻心汤本方可治动气在上,下之...甘草泻心汤《伤寒论》用以治疗因误下后引起的虚证痞满。
《金匮要略》用以治疗狐蜮病。
本方以炙甘草、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大枣组成。
方中重用炙甘草,主要取其有缓急的作用,即“病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其次有清热解毒作用,加人参、大枣补虚益气,取半夏,干姜之辛温,黄连之苦寒,诸药并用,消其寒热互结的痞满,以达到寒去热除,痞消正复的目的。
据《伤寒六书》载:本方可治动气在上,下之则腹满、心痞、头眩。
又据《张氏医通》载:治痢不纳食俗名噤口,热毒冲心,头疼心烦,呕而不食,手足温暖者。
又据《生生堂治验》载:可治梦游病和凭依症。
(属脏躁病的范畴。
作者注)。
(见皇汉医学◎本方条)本方另一方面的作用,还能清热解毒,祛痰补虚,运化中焦,除湿热之邪,故可治疗癫痫、脏躁、口糜等疾患。
一、脏躁本证与精神因素有关,以女性患者为多。
如思虑忧愁过度,久之,气机不利,营血亏损,心肝血虚,血燥肝急,心神失常,因而导致是疾。
在未发作时有精神忧郁、幻觉、感情易冲动、知觉过敏或迟钝等先期证状。
发作时胸闷,急躁,无故叹气或哭笑皆非,妄言乱语,甚则抽搐,但面色不苍白.意识也不完全丧失,可以与癫痫鉴别。
对于脏躁仲景以养心气、润燥、缓急的甘麦大枣汤治之。
但临床上往往兼见到气郁日久,气机不利,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生痰。
且湿聚久也易化热,痰热相结,影响心神,遂为恍惚、哭笑皆非之脏躁。
证见躁扰不宁,渴不欲饮,胸下病满,舌红苔腻。
以甘草泻心汤健运中焦,清化湿热,祛痰补虚治之。
典型病例:贺XX,女,38岁。
因孩子暴殇后,悲愤异常,不久即现精神失常。
每日下午至晚上即自言自语,哭笑不休,夜间虽能勉强入睡,但一夜之间数次惊醒,心悸不宁,躁扰不安,精神恍惚,有时独自乱跑,早上至上午的时间则清醒如常人。
如此二月之久,虽经断续治疗,时好时坏,不能巩固。
初诊时,患者正在清醒时候,故能将自觉证状反映清楚:心神或清醒如常,或模模糊糊,烦冤,懊憹,脚下憋胀不舒,口干舌燥,但不欲饮水。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组成】炙甘草12g 大枣12枚半夏12g 干姜9g 黄芩9g 黄连3g【用法】水煎,去渣,分3次,温服【主治】中焦不运,湿热阻滞,心下痞硬,干呕心烦,腹中雷鸣,日下利数十行,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析】表证未解,医不解表而用下法,致使少阳三焦津气内陷胃肠,阻塞中脘,遂呈心下痞硬、干呕、心烦;脾功障碍,肠道蠕动增强,遂呈腹中雷鸣下利,日数十行。
【病机】中焦不运,湿热阻滞,升降失调。
【治法】和中缓急,清化湿热法。
【方义】中焦不运,湿热阻滞,升降失调,法当和中缓急,清化湿热。
故方用甘草、大枣缓解胃肠挛急;半夏、干姜温运中阳,化其湿浊;黄芩、黄连燥湿和脾,清其郁热,使中焦运而湿自去,肠胃和而升降调。
方名甘草泻心,有两层意义:一因下利日数十行,是肠道传导(动)亢进,重用甘草可达甘以缓急目的。
一因下利而致日数十行,中气必虚,重用甘草可达培中目的本方重用甘草,前人多认为是补中气之虚,提出此药合大枣配入本方主要在于缓急,是否符合仲景原意与此证病理?细检《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凡欲缓其急迫,仲景每多重用甘草。
如治筋脉挛急的芍药甘草汤,治心动悸的炙甘草汤,甘草均用四两(60g 左右);治哕的橘皮竹茹汤,甘草竟用至五两(75g左右),而人参用量并未增重甚至不用人参,可见重用甘草并非因虚之故。
再从此证病理分析,联接脏腑经隧均由肝系之膜构成。
筋膜发生病变,不外四端:①松弛;②挛急;③破损;④增生。
此证下利日数十行,虽属脾胃功能失调,然其肠膜挛急病理更为突出。
基于上述,才提出甘草配入本方主要目的在于甘以缓急。
若谓此药主要作用在于补虚,何以本方反无补气的人参就很难理解了。
《类聚方广义》云:“此方不过于半夏泻心汤方内更加甘草一两,而其所主治大不相同日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日干呕心烦不得安,日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此皆急迫所使然,故以甘草为君药。
”此说道出了重用甘草的真谛。
五泻心汤所治的痞是津液阻于胃脘所致。
中医每日医案(甘草泻心汤)
中医每日医案(甘草泻心汤)
宋某某,男,59岁。
便燥数月,每于饥饿时胃脘胀痛,吐酸,得按则痛减,得矢气则快然,惟矢气不多,亦不口渴。
诊见面部虚浮,脉象濡缓。
投甘草泻心汤加茯苓。
3剂后大便甚畅,矢气转多。
改投防己黄芪汤加附子4.5克。
1剂后大便甚畅,胃脘痛胀均减,面浮亦消,惟偶觉烧心。
原方加茯苓服用2剂。
3个月后随访,诸症皆消。
按语
大便干燥,多责之于腑实热结,或津亏肠枯。
然本案便燥,不见口渴等热炽津伤之象,但见胃痛、吐酸之证,知别有它因。
观胃痛得按痛减,乃气虚也;痛而且胀,矢气快然,又气滞也。
综合脉象分析,乃脾虚而气机阻滞之候。
脾虚气塞,肠道不运,则致大便干燥。
其治宜塞因塞用,斡旋气机。
甘草泻心汤为脾胃虚甚之痞而设,补而兼通,寒热并投,辛开苦降,畅达气机,正与本证相宜,故取效甚捷。
信非善读圣书之士不可为之也。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82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
甘草瀉心湯幼兒口內炎扁桃腺炎弛張熱口內炎、偏頭痛方劑主治傷寒痞證,胃氣虛弱,腹中雷鳴,下利,水穀不化,心下痞硬而滿,幹嘔心煩不得安;狐惑病;常用於急慢性胃腸炎症、白塞氏綜合症等;產後口糜,瀉痢。
方劑功效益氣和胃,消痞止嘔。
臨床應用1.急性胃腸炎:用本方不予加減,只按比例加重其劑量;甘草60g,幹薑45g,大棗30g (去核),黃連15g(搗),半夏10Og,黃芩45g,共治療60例急性胃腸炎。
其中未經西藥治療者49例,經西醫治療無效者11例;病程最短者4小時,最長者15天。
全部用本方治癒。
其中服1劑而愈者8例,2劑而愈者23例,3劑而愈者18例,4劑而愈者忘例,5劑而愈者6例。
2.狐惑:郭某某,女,36歲,口腔及外陰潰瘍半年,在某醫院確診為口、眼、生殖器綜合征,曾用激素治療,效果不好。
據其脈症,診為狐惑病,採用甘草瀉心湯加味,方用:生甘草30g,黨參18g,生薑6g,幹薑3g,半夏12g,黃連6g,黃芩9g,大棗7枚,生地30g,水煎服12劑。
另用生甘草12g,苦參12g,4劑煎水,外洗陰部。
復診時口腔及外陰潰瘍已基本癒合,仍按前方再服14劑,外洗方4劑,患者未再復診。
3.慢性泄瀉:劉某某,男,36歲。
1979年10月23日初診。
4年前因傷食引起腹瀉,治後獲愈。
但遇進食稍多或略進油膩即復發。
發時脘腹脹悶,腸鳴漉漉,大便稀溏,挾有不消化物或粘液,日2-3次;並有心悸,失眠,眩暈,脈沉細,舌苔白而微膩,腹平軟,臍周輕度壓痛。
予甘草瀉心湯加白術、厚樸。
服3劑,大便成形,納增,睡眠轉佳,尚有腸鳴,心悸。
原方去厚朴加桂枝,續服6劑,大便正常。
23個月後隨訪,未復發。
使用此法治療22例慢性泄瀉,均獲較好效果。
其病程有自5個月-6年,1-3年為多,計15例。
治後18例症狀消失未再復發,2例半年後出現反復,2例無效。
4.胃虛便秘:郭某,女,21歲。
主訴:便堅難解,4-5日一行,已5-6年,每次均需用通便藥,大便仍燥結如羊糞;心下痞塞不通,不知饑,不欲食,夜寐欠安,口不渴,小便正常;舌淡紅,苔薄白根微黃,脈滑。
善治疑难杂症的甘草泻心汤证:只要口苦、尿黄、大便溏就可以应用
善治疑难杂症的甘草泻心汤证:只要口苦、尿黄、大便溏就可
以应用
兰考秦兴中医院梁爱红
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甘草、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和大枣组成,是调和肠胃的方剂。
作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胃气虚弱,肠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满,心烦不得眠。
清代名医黄元御认为,中脘虚亏不能制服阴邪,客气上逆,故成硬满。
以甘草、枣、姜、夏补胃气而降浊阴,芩、连清其胆火也。
甘草泻心汤在疑难杂症中应用很广,如肝炎,胃炎,肠炎,口腔溃疡,失眠,癫痫,失眠,嗜睡,梦游,风湿,神经痛,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阴道炎,各种皮肤病,手足湿疹兼冠心病,过敏性紫癜等。
临床应用范围含消化、生殖、妇科、皮肤科、心血管等方面。
甘草泻心汤的证:只要心烦不得安,余症见或不见,就可以用甘草泻心汤都会取得良好疗效;另外甘草泻心汤证只要口苦(胆火旺)、尿黄就可以用;甘草泻心汤另一个证就是大便溏泄,不成形,应用都会取得良好疗效。
国医大师胡希恕说过经典一句话:辩方证是辩证的尖端。
上述文章就是主抓甘草泻心汤的方证,方证对照就可以见到疗效。
当然甘草泻心汤治皮肤病,名医曾荣修认为需要加土茯苓,银花,玄参等;手足湿疹伴冠心病时加用桃仁、红花、夏枯草、银花、玄参、土茯苓。
我们掌握方证对照法就可以运用中药方剂治疗疾病了。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病案例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病案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甘草泻心汤的概述
2.甘草泻心汤加减的治病案例
3.结论
正文
一、甘草泻心汤的概述
甘草泻心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甘草、大黄、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和中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近年来,经过医学实践和研究,发现甘草泻心汤加减还可以治疗其他一些疾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二、甘草泻心汤加减的治病案例
1.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一位 35 岁的男性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全身乏力、疲劳、失眠等症状。
经过检查,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症。
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甘草、大黄、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党参、白术。
连续服用一个月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精神状态好转。
2.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
一位 40 岁的女性患者,因长期饮食不规律,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
诊断为慢性胃炎。
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甘草、大黄、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党参、白术、陈皮。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显示胃炎明显好转。
3.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习惯性便秘
一位 50 岁的男性患者,长期便秘,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
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甘草、大黄、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火麻仁、杏仁。
服用一周后,患者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肠道通畅。
三、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甘草泻心汤加减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等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湿热交炽的名方,也是治疗...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湿热交炽的名方,也是治疗...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湿热交炽的名方,也是治疗粘膜病的专方,尤其是属于上热下寒的口腔溃。
口腔粘膜,胃粘膜,阴道宫颈也是粘膜。
这类疾病,仲景先圣均用此方。
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有炙甘草,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人参,大枣。
对于口腔溃疡在辨证基础上加鸡内金,其效更验。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狐惑病是一种与肝、脾、肾湿热内蕴有关的以眼、咽喉、肛门或外阴溃烂,并有神志反应的综合征。
类似于现代医学说的白塞氏综合征。
甘草泄心汤——治疗上热下寒这个时代通病
甘草泄心汤——治疗上热下寒这个时代通病上热下寒是这个时代的通病,80%的人都中招,仲景的这个方子最管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通病。
我们现代这个时代也有一个通病,十个人里面八个人都有,这种病叫做上热下寒。
最近有太多的人跟毛毛姐诉苦,感觉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半身是热的,还时不时上火,长口疮、长痘痘、还特别心烦,但是下半身又很寒凉,肚子、腿、脚特别容易凉,经常拉肚子,女性会痛经,男性会夜尿频繁。
上热下寒的人身体很矛盾,想清清上火,稍微吃点寒凉的是拉肚子,想补补下寒,吃点温燥的就上火,真是太痛苦了。
为什么现代人“上热下寒”现象比较严重呢?首先,上面动得太多,眼睛在动,手在动,脑子也一刻不得停息,嘴巴也一直吃东西,上边动得太多,气有余变成了火。
其次,下面动得太少,我们一天的时间是有大半天坐着,下半身很少活动,经络不通,脾胃难以运化,火无法引领到下半身,造成了下寒。
现代人太爱生气,肝气不顺。
人一生气,气就上跑,肝气郁结,全身气机不通,上下交通不顺,上面的火下不来,下面的寒化不掉。
肾阳不足,现代人平时吃了太多冷饮,损伤体内阳气,还有就是女人经、带、胎、产都需要肾阳的参与支持,经期或产后养护不当,就容易损伤肾阳。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是上热下寒的根本原因。
人体最好的状态是阳气在下部,自下而上温煦全身,阴液在上部,自上而下灌溉全身,也就是我们的心火往下走,温暖下半身,肾水往上走,滋润我们上半身。
这样我们身体才会阴阳平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肾相互交融。
怎样使身体才能达到心火往下走,肾水往上走的水火交融的最佳状态呢?当然要依赖我们脾胃这个枢纽,胃气下降、脾气上升,带动全身的气机升降有序。
如果中焦脾胃虚弱或者受损,气机运行就会收到阻遏,就会导致该往下走的心火上炎,该往上走的肾水堆积下焦,造成生热下寒的病理状态。
所以要想我们身体阴阳平衡、水火既济,首先第一要务就是保护好我们脾胃这个枢纽。
伤寒学堂——甘草泻心汤
伤寒学堂——甘草泻心汤《伤寒论》一五一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参考条文《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明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药解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
生川谷。
黄芩:味苦平。
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
一名腐肠。
生川谷。
干姜:味辛温。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川谷。
半夏:味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生川谷。
大枣:味甘平。
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
生平泽。
黄连:味苦寒。
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
久服,令人不忘。
一名王连。
生川谷。
见贤思齐,前贤注释:《医宗金鉴》:毋论伤寒中风,表未解总不当下。
医反下之,或成痞,或作利。
今其人以误下之故,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是邪乘里虚而利也。
心下痞□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是邪陷胸虚而上逆也。
似此痞利,表里兼病,法当用桂枝加人参汤两解之。
医惟以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可见此痞非热结,亦非寒结,乃乘误下中虚,而邪气上逆阳陷阴凝之痞也,故以甘草泻心汤以缓其急,而和其中也。
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者:邓宏 15569人已访问 收藏
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寒热错杂的症状,如口腔溃疡、大便溏泻的上火下寒症,应当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清上热要用苦寒药,苦寒伤胃则大便又要受影响;温下焦要用热药,温燥药必然加重口腔溃疡的发作。这是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应当用《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治疗。
各家论述:1.《古方选注》: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故君以甘草、大枣和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芩、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乃成泰矣。
2.《医宗金鉴》: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功效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常用于治疗口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痤疮,毛嚢炎,阴部口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
病理分析:从本方之药物配伍分析,患者必为先脾胃气虚,中焦水饮积聚,久郁化热,热又蒸水,遂成湿热之证。湿热之邪居无定所,如狐之多变,故古人称之为狐惑病也。其证多见于九之处或毛发之处。仲师治之先以姜参枣草补中益气治其本;半夏祛中焦之水邪兼化痰湿,则中焦可安;芩连配姜苦降辛升湿热之邪无所藏也。
方剂组成:甘草15g黄芩9g黄连6g党参12g半夏9g炮姜9g大枣4枚。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脾胃之方。因胃虚不能调理上下,故出现上火之口腔溃疡,下寒之大便溏泻,中焦之脾胃痞满。所以用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如果在临床上遇到上火、下寒、中满的病症,都可以应用甘草泻心汤来进行解决。
3.《金匮要略释义》:湿热肝火生虫而为狐惑证,故宜清湿热,平肝火;由于虫交乱于胃中,又当保胃气,因人以胃气为本,故选用甘草泻心汤。君甘草以保胃气;连、芩泻心火,去湿热。虫疾之来也非一日,其脏必虚,卧起不安,知心神欠宁,故用人参补脏阴,安心神;大枣以和脾胃;用姜、夏者,虫得辛则伏也。
方剂研究: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被作为治疗狐惑病的专方来使用的。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因病发于头面与会阴,又有人称为终极综合证。然而,把甘草泻心汤作为狐惑病的专方看待,似乎仍未揭示本方主治的实质。狐惑病是以口腔及生殖粘膜损害为主症。因此,可以把本方作为治疗粘膜疾病来使用,即甘草泻心汤是粘膜修复剂。就范围而论是针对全身粘膜而言的,不仅包括口腔、咽喉、胃肠、肛门、前阴、还包括泌尿系粘膜乃至呼吸道粘膜,眼结膜等等。就病变类型而言,既可以是粘膜的一般破损,又可以是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表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因其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伤寒论》中“其人不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肠粘膜被下药损伤影响消化吸收所致。临床上,甘草泻心汤既可用于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白塞氏病,也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结肠炎、直肠溃疡、肛裂、痔疮等。结膜溃疡、阴道溃疡也能使用。不管是何处粘膜病变,均可导致病人心烦不眠,这可能与粘膜对刺激敏感有关。甘草是本方主药,有修复粘膜作用,如《伤寒论》以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粘膜充血炎变。西药治疗胃溃疡的一味老药“生胃酮”,即是甘草制剂。总之,本方的临床运用要善于举一反三,不能被“蚀于喉”、“蚀于阴”的条文障住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