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与朱元思书优秀公开课件[1]
合集下载
21与朱元思书课件 优质课件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 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 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 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 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 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
• 2、气势雄伟的泰山:
。
• 3、庐山的瀑布:
。
• 4、西湖有早春:
。
• 5、壮美的三峡:
。
• 6、奇丽的大漠:
。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朗读指导
• a. 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 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 b. 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 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对于 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 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 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 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衬托的 手法。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 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 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 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 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 的情感和志趣?
背景资料:
结构
1.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具体写:“异水”
1.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2.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 具体写:“奇山”
1. “看” (高山,寒树,横柯,疏条) 2. “听” (泉响,鸟鸣,蝉噪,猿啼)
上页 返回 下页
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
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 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 体会写法。
《与朱元思书》优秀公开课ppt
关键语句解读与情感表达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达了作者对富春 江美景的赞叹和向往自然的情感。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通过描绘游鱼和细 石的清晰可见以及急湍猛浪的奔腾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清澈 和奔腾不息的赞美。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 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视和对美好自然的留恋,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
作者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 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 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 (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建安王 萧伟趋贤重士,召吴均为记室,掌文翰;萧伟迁江州 (今江西九江),补吴均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柳恽 又转荐吴均于梁武帝,帝召之赋诗,深为赏识,任为侍 诏,累升奉朝请。
课程目标与意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与朱元思书》的基本内容 、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 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培养健康的 审美情趣。
课程意义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 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学习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 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领略到中国传 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然美的无穷魅力。
《与朱元思书》优秀公开课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与朱元思书》背景及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背景
该作品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骈文,是他写 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书信。文章以书 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 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画,是六朝 山水小品的佳作。
21《与朱元思书》优秀课件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 的赞美和留恋,流露出作者对功名 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返回
合 适 的从 原整 句体 是色 什彩 么看 ?, 最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拓展延伸:
本文和《三峡》 同是写山水的精 美文章,试与《 三峡》作比较阅 读,从内容和形 式方面谈谈两篇 文章的异同。
相同之处:
内容: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 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 啼…… 表达方式: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 山水的景色。 表达情感:
一
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 均体”。 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 免官。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 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 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背景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 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 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 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 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 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鸢飞戾天者,
到天上。戾,至
望峰息心;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筹划、治理 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上蔽,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在昼犹昏;
好像,如同
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
有时见日。
看见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 条交映,有时见日。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
《与朱元思书》优秀课件PPT
骈体文的特点①前后两句的字数相同(六朝的 骈体文一般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所以骈体文又名 “四六文” )。②前后两句的句式相同。③两句中 相对的词,词性基本相同。④两句中尽量避免相同 的字(但可用同一虚字)。
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
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
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解析文段
1、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了哪几种景物? 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 猿叫无绝四种。
解析文段
2、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 杂的景象吗?
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 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 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 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 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 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 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 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题目解说
“与”:给予。“书”:信。题目 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 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 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 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 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 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作家作品
骈体文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 律、对偶的骈体文。
与
朱
元
思
书
吴 均
学习目标
1.积累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习本文描摹山水的方 式方法。(知识、能力)
2.通过朗读、解释,分析修辞、写作顺序等来实现目 标1和目标3。(过程、方法)
3.领悟本文主旨句。正确认识本文流露的消极避世思 想。(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
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
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解析文段
1、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了哪几种景物? 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 猿叫无绝四种。
解析文段
2、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 杂的景象吗?
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 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 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 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 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 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 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 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题目解说
“与”:给予。“书”:信。题目 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 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 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 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 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 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作家作品
骈体文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 律、对偶的骈体文。
与
朱
元
思
书
吴 均
学习目标
1.积累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习本文描摹山水的方 式方法。(知识、能力)
2.通过朗读、解释,分析修辞、写作顺序等来实现目 标1和目标3。(过程、方法)
3.领悟本文主旨句。正确认识本文流露的消极避世思 想。(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朱元思书》优秀PPT课件
课前自主学习
泠泠 嘤嘤
缥碧 鸢飞 戾天
无碍 轩邈
带着问题读课文
异水——侧面烘托
奇山——各种感官
导思1.文章是从哪些 角度来写山的?分别 写出了山怎样的特点?
关键词: 追求自由
导思2.在文中找出写 水的句子,想想作者 是如何表现水的特点 的。
借景抒情
富春山水
导思3:在文中找出含蓄表 达作者思想的句子,具体 说一说其中包含了什么样 的情感。
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课文品读
(一)通假字
文言知识积累
1.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 2.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课文品读
文言知识积累
(二)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 象的事物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课文品读 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 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课文品读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
静,《小石潭记》中也有通过“游鱼”来写潭水清澈见 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技法总结
刻画景物角度多变,手法不一。 本文的景物形象生动丰满、立 体感强,这源于作者在刻画景物时角度多变,手法多样。如在写富春 江水时, 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写出了水的湍急凶猛、 清澈深邃;表 现水的澄清又是正面“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和侧面“游鱼细石,直 视无碍”相结合来写。
技法总结
文章语言简约精炼,工整清丽。本文以不到150字的篇幅就为我们展 现了一道极为秀丽的百里山水画廊,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语言锤炼水平 之高。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八字就写出了山高江窄、树多林密;而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不仅突出了山的高、陡、多,更让我们感受到了 大自然的神奇与活力。作为一篇骈文,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大量骈句, 读来朗朗上口,风格清新秀丽,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更是 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21.《与朱元思书》(公开课ppt)
朗读指导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轻松 舒缓 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
(轻松、欢快)
情感:读出对富春山水由衷的赞叹和无比向往之情。
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看谁爬 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不停地鸣叫,猿不停地啼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望着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 了自己的功名利禄的心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 世俗事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反”通“返”,返 回 “转”通“啭”,鸟 叫声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猛浪若奔 皆生寒树 互相轩邈
(消净、消散, 形作动) (向东向西漂流, 名作动) (奔跑的骏马, 动作名) (使人觉得有寒意 , 形作动)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 作动)
天下独绝 绝 百叫无绝 沿溯阻绝
绝妙 停止 断绝 向上 上面
读准字音
kē piāo dà ng fù shì Xuān miǎo
柯
lí ng yīng
飘 荡
piǎo bì
负势
hé ng kē
轩 邈
kuī gǔ
泠
yuān
嘤
lì tiān
缥 碧
xī xīn
横 柯 窥 谷
jīng lú n
《与朱元思书》优秀PPT课件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全文 围绕着“奇”、“异”二字展开,先 写“异水”,后写“奇山”。
整体把握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
合作探究
第一自然段除了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 点之外,还写了什么?
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作者行舟的路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
合作探究
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点出环 境氛围,勾画出整体风貌;八个字四种 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 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合作探究
赏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动态描写,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 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 的悠然自得之感: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 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赏、 自由潇洒、无拘无束。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 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品读精美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 光,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 趣。
作者简介
作者吴均(469~520年),字叔 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 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 其诗清新流丽,时人称为“吴均体。 他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 会动乱。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 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 武帝不悦,下令焚之,并免其职,仕 途遇阻,他不免心灰意冷,加之六朝 时佛道思想盛行,受其影响,后来便 避世隐居于石门山。
合作探究
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结构上看,是总写,引起下文; 从内容上看,叙述并赞叹了从富阳 到桐庐一百里左右沿江两岸的奇山异水。
整体把握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
合作探究
第一自然段除了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 点之外,还写了什么?
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作者行舟的路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
合作探究
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点出环 境氛围,勾画出整体风貌;八个字四种 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 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合作探究
赏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动态描写,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 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 的悠然自得之感: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 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赏、 自由潇洒、无拘无束。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 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品读精美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 光,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 趣。
作者简介
作者吴均(469~520年),字叔 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 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 其诗清新流丽,时人称为“吴均体。 他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 会动乱。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 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 武帝不悦,下令焚之,并免其职,仕 途遇阻,他不免心灰意冷,加之六朝 时佛道思想盛行,受其影响,后来便 避世隐居于石门山。
合作探究
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结构上看,是总写,引起下文; 从内容上看,叙述并赞叹了从富阳 到桐庐一百里左右沿江两岸的奇山异水。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ppt)
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_游__鱼__细__石___,_直__视__无__碍_____ 。
(3)揭示主旨,隐含作者避世退隐情怀的句子 是: 鸢__飞__戾__天__者__,_望__峰__息__心____;经__纶__世__务__者__, ___窥__谷__忘__反___ 。
六、布置作业,举一反三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
段话,写的是 浙江 境内 富春江 的秋
景。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
可称得上一篇_ 山水小品文_。意在劝友
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 中。
富春江卫星图
3、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 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理清课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 主旨;
(3)初步品读赏析文章,获得美的 享受。
二、自主探究,知能整合
1、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 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从流飘荡( 跟从 ) 一百许里( 大约 ) 急湍甚箭( 超过 ) 猛浪若奔( 如,像 ) 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经纶世务者( 筹划 ) 2、按要求填空。
(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_奇__山__异__水_____,_天__下__独__绝___。
(3)揭示主旨,隐含作者避世退隐情怀的句子 是: 鸢__飞__戾__天__者__,_望__峰__息__心____;经__纶__世__务__者__, ___窥__谷__忘__反___ 。
六、布置作业,举一反三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
段话,写的是 浙江 境内 富春江 的秋
景。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
可称得上一篇_ 山水小品文_。意在劝友
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 中。
富春江卫星图
3、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 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理清课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 主旨;
(3)初步品读赏析文章,获得美的 享受。
二、自主探究,知能整合
1、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 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从流飘荡( 跟从 ) 一百许里( 大约 ) 急湍甚箭( 超过 ) 猛浪若奔( 如,像 ) 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经纶世务者( 筹划 ) 2、按要求填空。
(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_奇__山__异__水_____,_天__下__独__绝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10/12
21 与朱元思书
归纳总结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富春江奇山异水 ,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厌倦和寄情山水思想 感情。1/1221 与朱元思书
12/12
21 与朱元思书
4.文章是怎样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这么写有什么 表示效果? [解析] 深入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从视觉和听觉 两方面描写景物关键性语句,加以分析总结。
[答案] (1)从视觉上来写有: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 者不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高气爽、明快秀丽景色,而且写出 了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之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辽阔空 间。②“从流浮荡,任意东西”,这两句写水势自然奔放、山 形千回百转特色,也隐含了作者产生一个闲适飘逸之情。
4/12
21 与朱元思书
合作交流
5.文章是怎样抓住“异”和“奇”二字来写水和山? [解析] 了解文章第一段与第二、三段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 ,找出第二、三段分别表现“异”和“奇”特点句子加以分 析总结。
5/12
21 与朱元思书
[答案] 第二段写水“异”。先抓住其“缥碧”特点写江水之 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 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大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激越美。 这么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秀丽之美和 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3/12
21 与朱元思书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树“寒”是因为山势高,遮蔽 阳光所致。一个“寒”字,不但点明了深秋特征和作者主观 感受,也巧妙地写出了山势陡峭、树木遮天蔽日之态。④“ 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手法 写出了富春江两岸山势高耸入云雄奇景色。“竞” “争” 二字使静态景物含有一个动态之美,赋予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同时也突出了树之奇和山之奇。 (2)从听觉上来写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么写,绘声绘 色,能够使人产生一个身临其境感觉。
21 与朱元思书
归纳总结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富春江奇山异水 ,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厌倦和寄情山水思想 感情。1/1221 与朱元思书
12/12
21 与朱元思书
4.文章是怎样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这么写有什么 表示效果? [解析] 深入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从视觉和听觉 两方面描写景物关键性语句,加以分析总结。
[答案] (1)从视觉上来写有: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 者不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高气爽、明快秀丽景色,而且写出 了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之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辽阔空 间。②“从流浮荡,任意东西”,这两句写水势自然奔放、山 形千回百转特色,也隐含了作者产生一个闲适飘逸之情。
4/12
21 与朱元思书
合作交流
5.文章是怎样抓住“异”和“奇”二字来写水和山? [解析] 了解文章第一段与第二、三段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 ,找出第二、三段分别表现“异”和“奇”特点句子加以分 析总结。
5/12
21 与朱元思书
[答案] 第二段写水“异”。先抓住其“缥碧”特点写江水之 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 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大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激越美。 这么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秀丽之美和 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3/12
21 与朱元思书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树“寒”是因为山势高,遮蔽 阳光所致。一个“寒”字,不但点明了深秋特征和作者主观 感受,也巧妙地写出了山势陡峭、树木遮天蔽日之态。④“ 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手法 写出了富春江两岸山势高耸入云雄奇景色。“竞” “争” 二字使静态景物含有一个动态之美,赋予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同时也突出了树之奇和山之奇。 (2)从听觉上来写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么写,绘声绘 色,能够使人产生一个身临其境感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累词汇 1、通假字
(1)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 (2)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鸟鸣声
2、一词多义
(1)直: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2)绝:天下独绝
笔直 一直
绝妙
停止、断 向上
猿则百叫无绝
(3)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在上面
3、古今异义
(1)戾: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2)许:一百许里
2、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 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 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 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 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 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 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古义:左右、上下;今义:允许、许可
(3)经纶: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今义:比喻规划、管理 整治的才能
4、词类的活用
(1)上:负势竞上
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2)东西:任意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
(3)奔: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轩邈: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5)上:横柯上蔽
“经 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 的人和热衷 于官场的人。
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 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 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 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 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 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 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 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浙江省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猛急 浪湍 若甚 奔箭 。 ,
树夹 岸 高 山 , 皆 生 寒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6)净:风烟俱净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
5、常用虚词
(1)自:自富阳至桐庐
从
(2)俱:风烟俱净 都
(3)皆:水皆缥碧
都 超过、胜过
(4)甚:急湍甚箭
(5)则:蝉则千转不穷 (6)者:鸢飞戾天者
就
……的人
全文是什么结构关系?
第1段: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 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2段:描写异水。
总
水清 、水急
第3段:描写奇山。
静景、动景
山之貌(视觉) 山之响(听觉) 山之思(联想) 山之林(补写)
分
泉响、鸟鸣
蝉叫、猿啼
鄙弃功名利禄, 爱慕美好自然, 避世退隐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沿途所见的奇 山异水,既表现富春江山水的魅 力,又表现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思想。
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厉害
第二自然段以简练传神的笔 动 态两方 静 态和_____ 法从______ 异水 。 面描写富春江的________
水 清
水 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凭借
浓密碧绿,使人 看了有寒意的树
名词活用为动 词,向上。 争着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 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 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作者这样写的 用意是什么?
表面似乎是写猿 鸟等的声音,实质 上是以声音来反衬 山林之寂静。
4.“鸢飞戾天者”和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有疏 时条 见交 日映 。,
疏通文意:
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
全,都
荡。从,顺、随
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名词活用为动 表约数,相当于“光景”, 词,向东向西
异水,天下独绝。
3、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 写水和山的?
异水
水色—— 缥碧 静(清) 水态—— 动(急)
夸、侧面描写 比喻、夸张
奇山
山势—— 高山寒树 (秀丽、高峻) 比拟 轩邈成峰 以动写静 山声—— 水激 鸟鸣 (幽静) 对偶 以声衬静 蝉转 猿叫 山色—— 横柯上蔽 (林茂荫浓) 疏条交映
3、作者用“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名词活用为状语, 互相掩映 在上面。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 朱 元 思 书
吴 均
第三自然段以细腻的笔 视 觉和____ 听 触,分别从____ 觉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 奇山 ______,并抒发了人在此 山中的感受。含蓄地流露 追求利禄之徒 的蔑 出对_____________ 美好的自然 视,爱慕_____________ 、 避世退隐 的高洁志趣。 ___________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形容水声的清越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 互相和鸣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 “啭”,鸟叫
停止,消失
至
筹划,治理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流连忘返; 看 “反”同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返”
树木的枝干
上蔽,在昼犹昏。
好像,如同
骈体文
关于本文: 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
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
春江的秋景, 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 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 品的名作。
字词检查:
piǎo xuān miǎo
缥 碧
lí ng yīng
轩 邈
kuī
泠
yuān lì
嘤
窥 谷
kē
鸢飞戾天 横柯
富春江,唐代许多大 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 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 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 “唐诗之路”。这么多诗 人会聚于此,恐怕得益于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左右”。
独一无二
与 朱 元 思 书
吴 均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总叙了从富阳至桐庐的 奇山异水之美。
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 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用原文回答)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青白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 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 湍急的江流。 容江水非常清澈。 湍,急流。 动词活用为名 词,飞奔的马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云鸟 竹 山 从向 中 际 窗檐 窥 见 里上 落 来 出飞 日 烟 。, 。 , 吴
均
山 中 杂 诗
关于作者: 吴均(469-520)南
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 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山水 景物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 效之,人称“吴均体”。
关于体裁——骈体文: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 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 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 形式主 义 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 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 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 和声律 的文章, 本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