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藤野先生 教案 苏教版九下 (12)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4doc初中语文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4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一〕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本文抓隹要紧特点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一〕启发爱好,引入课文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
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桦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从百划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
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学生活片断,写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一九○四年〕。
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照片,使学生加深对〝朝花夕拾〞的明白得。
这篇文章如作者自己讲,〝经历中抄出来〞的。
〔二〕检查质疑。
1.请同学预习。
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不记叙的?以藤野先生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放在十九世纪初宽敞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 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怀念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紧密交错在一起,写作手法专门杰出。
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文可划分为几大部分?按地点来讲,第一部分写哪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1)东京所见所感;(2)仙台学大夫活;(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
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什么缘故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形?〝清国留学生〞是如何样的情形呢?作者对此充满了如何样的感情。
1.朗读。
2.清国留学生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假设罔闻。
白天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摆弄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
3.语言的感情色彩。
〝无非〞:作者满怀查找救国救民道理的期望,离开自己的国土, 但东京所见与国内一样,他感到愤懑、厌恶。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18doc初中语文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18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点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明白得"无非"、"实在"、"大致"、"难道"、"何尝"、"看起来"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一、讲清课文以时刻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二、弄明白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明白的句子。
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纳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明白得课文。
教学时教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读课文,辨清应把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的准确含义。
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要紧情况,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3段〕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伙儿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
教师归纳、明确。
〕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⑴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
"朝"读zhao,早晨的意思。
早晨的花到晚上捡起来,讲明那个集子的文章差不多上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那个集子的。
(2) 讲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和作者对他的深厚情感2、了解文章以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作为主线,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作为暗线这种双线并行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启发法引导发现法教学用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藤野先生》,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请大家看投影):通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把握文章主题(中心)。
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读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最集中,效果最好。
二、理解文本1、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2、介绍时代背景。
三、初读课文,思考完成:1、划出文中生字词。
2、给题目添加修饰词,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3、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四、阅读完毕,检查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教师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4)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五、课堂小结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
也许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
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大家思考,下节课再讨论。
六、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的含义。
绯.红标.致落第.不逊.诘.责托.词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物以希.为贵宛.如驿.站教诲.瞥.见畸.形匿.名杳.无消息2、完成课后探究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重点检查注音。
绯.红标.致落第.不逊.诘.责托.词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物以希.为贵宛.如驿.站教诲.瞥.见畸.形匿.名杳.无消息二、探究学习1、本文写了作者作者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
第5课《藤野先生》学案(苏教版初三下)3doc初中语文(20200818042459)
第5课《藤野先生》学案(苏教版初三下)3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2、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本文抓住任务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行,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创设情形导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出示藤野先生的照片。
鲁迅什么缘故对藤野先生始终不忘呢?观看图片,摸索。
、快速扫瞄,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咨询题设计: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疋什么?我和藤野先生直截了当父往的事有几件?”"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如何样的?学生带着咨询题快速扫瞄课文,边读边摸索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交流3组织学生用表格形式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的典型事例及反映的思想品质。
填写表格、语文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讲明观看摸索并配文字讲明。
2组织交流、评点交流、互评课后学习:1、文章的感情线索是如何样的?。
2 、摸索文中藤野先生的两次叹息用意?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课文分析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深入探究,请大伙儿依照”去仙台前〃”在先台“”离开仙台〃给文章给文章理清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2课文的线索是如何样安排的?摸索,交流3交流明确明确、深入探究分析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文章中两次写到藤野先生的叹息,请找出文中语句,摸索这两次叹息有什么不冋吗?找出文中语句,摸索这两次叹息有什么不同?2文章的最后三段和第一、第三部分并不是写藤野先生或并不直截了当写藤野先生,这是否离题呢?摸索分析材料安排与主题的关系组织交流并明确课后学习:1、研读鲁迅先生在先台的经历,摸索给你带来的启发第三课时、课文研读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组织学生探究分析鲁迅先生在仙台的经历,组织学生讲讲藤野先生的形象探究分析讲人物形象2刚到仙台时,有人也对鲁迅表现出了关怀,你能找到具体描写的文字吗?请读一读找出具体描写的文字,读一读•3摸索:鲁迅先生后来不学医了,什么缘故作为医专教授的藤野先生仍对他产生了深远的阻碍?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摸索并交流、拓展研读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组织学生阅读?〈呐喊〉自序?,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明白得到仙台学医对鲁迅走上文学道路的重要作用阅读?〈呐喊〉自序?,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
第 5 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2doc 初中语文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教学时,能够采纳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第一弄清文章的要紧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咨询题。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内容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引用?呐喊?中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把握不准确的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4.摸索讨论: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是按情况进展的时刻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三、研究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1.学生默读课文,采纳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
2.请学生依照所阅读的内容,在以下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填空题。
要想填写好,第一要准确把握好课文内容,然后选好填写的角度,概括好填写的内容。
学生发言时,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可放任自流。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填写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从肖像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
依据第6 段。
从生活适应的角度来考虑:生活俭仆。
依据第9、10 段。
从治学的角度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依据第16、17、23 等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依据第11—15、21、22 等段。
3.摸索: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不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得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12doc初中语文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12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①认识、经历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②理清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要紧特点,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④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重点①文章中〝无非〞〝竟〞等副词的运用的妙处。
②对〝我〞弃医从文的行为的明白得。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我们差不多学过的课文,引出本文。
〔学生以我所明白的鲁迅和我们差不多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为话题作介绍〕学生自主讲话课文讲解〔一〕学生自读课文,摸索:⒈本文涉及到的地点有哪些?⒉作者写了不同地点的哪些情况?⒊这些情况是依靠什么组织起来的?⒋具体写那与藤野有关的情况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括?〔二〕学生讨论以后回答:⒈东京、仙台、北京⒉①在东京看到听到的有关〝清国留学生〞的故事;②初到仙台我在吃饭和住宿上受到的〝优待〞③认识藤野先生,同时与之相识相处以及离不④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⑤在北京对藤野的怀念。
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法学生用〝从一句中我们能够看出先生的……精神〔或品质〕〞的句式讲话。
教师作出总结和点拨学生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个不回答。
⒊时刻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
⒋①修改我的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怀解剖实习④了解中国女的裹脚的情形〔三〕析四件事表现出来的腾野先生的品质:①正直热诚、工作负责、一丝不苟②热情关怀、严格要求③正直无私、真挚诚恳④认真求实,治学严谨〔四〕摸索藤野先生的品质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什么?明确: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五〕学生再读课文摸索: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是文章却写了专门多看似与先生没有什么关系的文字。
找出来,对其内容做概括。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
第五课藤野先生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线索,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没有狭隘性的民族成见的高贵品质,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
2. 难点:明白得鲁迅弃医从文的缘故。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俗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名老师,要求:能用比较简练的语言归纳他(她)的性格特点,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来印证你的结论。
对于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确实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重温一下,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极方正、质朴,博学,严格,有点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
那么藤野先生呢?2.走近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更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作品要紧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集结》《三闲集》《他心集》《罢了集》《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讲义,并有多部小说被前后改编成电影。
其作品关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阻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二>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
《藤野先生》思路导航鲁迅的《藤野先生》是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目。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截取片段、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试图通过“鸟瞰全景(整体感悟)一扫描局部(分层理解)一定格焦点(语段品析)一评说人物(人物特写)”的步骤,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师:七年级时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幼年的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人”。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藤野先生》,来寻找答案吧!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的学习内容有:(出示课件)【学习内容】1.鸟瞰全景——整体感悟2.扫描局部——分层理解3.定格焦点——语段品析4.评说人物一一人物特写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鲁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文章,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位老师。
请看(出示课件):【课文链接之一】《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离别藤野先生已二十年,遭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迫害的他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时征求鲁迅的意见,他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目的是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
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告知鲁迅,藤野先生还没有下落,鲁迅慨叹道:“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师:可见,鲁迅是借文章来表达对自己尊敬的藤野先生的思念之情。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14doc初中语文(20200818042319)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 14doc初中语文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点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讲清课文以时刻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2 、弄明白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明白的句子。
[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要紧情况,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3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伙儿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⑴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
讲明那个集子的文章差不多上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那个集子的。
(2)讲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⑶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那么是在鲁迅离不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察的中国人的麻木表情给鲁迅以专门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斗争,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斗争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藤野先生》备课全方案 苏教版(通用)
鲁迅《藤野先生》备课全方案新课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都会对自己的老师有这样或那样的感情。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一向以犀利的笔锋、冷峻的文笔著称的鲁迅,在回忆他的异国老师——藤野先生时也是笔笔深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吧!积累整合宇词积累1.生字注音绯.红(fēi)烂熳.(màn)油光可鉴.(jiàn)发髻.(jì)驿.站(yì)芋.梗(yù)抑扬顿挫.(cuò)解剖.(pōu)畸.形(jī)匿.名(nì)诘.责(jié)杳(yǎo)瞥(piē)2.多音字yàn(咽下)hē(喝水)mó(模范)yè(呜咽)hè(喝令)mú(模样)sù(宿舍)wù(厌恶)xiǔ(住一宿)ě(恶心)xiù(星宿)è(恶劣)chāi(差使)chā(差别)chà(差不多)cī(参差)3.形近字髻jì(发髻) 倘chánɡ(倘若)驿yì(驿站)chàn(颤抖)zhàn(颤栗)咽喝模恶宿颤差鬓bìn(双鬓) 徜chánɡ(徜徉) 择zé(选择) 绯fēi(绯红) 鉴jiàn(鉴别) 概ɡài(大概)徘pái(徘徊) 签qiān(书签) 慨kǎi(慷慨)熳màn(烂熳) 梗ɡěnɡ(菜梗)漫màn(散漫) 硬yìnɡ(坚硬)慢màn(快慢) 哽ɡěnɡ(哽咽)瓣bàn(花瓣) 暮mù(日暮)辫biàn(辫子) 墓mù(坟墓)辩biàn(辩论) 幕mù(幕布)辨biàn(辨别) 慕mù(羡慕)4.词语释义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藤野先生》精品教案 苏教版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本文的结构。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1.迅速阅读,捕捉有关藤野先生的信息。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步骤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904—1906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来实现治病救国的人生理想。
鲁迅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可最终却“弃医从文”,成了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请翻开散文《藤野先生》,让我们从中探寻答案。
(板书课题)二、明确体裁,检查预习。
1.根据注释提供的信息,明确:《藤野先生》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自己早年生活的作品集,文中的“我”,就是作者。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
绯fēi红解剖pōu 畸jī形瞥piē见诘jié责匿nì名不逊xùn 油光可鉴jiàn 二次备课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绝杳yǎo无消息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自由朗读全文。
2.浏览全文,筛选出文中有关藤野先生的信息。
(此处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能会运用典型材料刻画人物形象)外貌描写(听说、亲睹)典型事例:(1)先生检查并修改“我”抄的讲义;(2)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3)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验;(4)先生为“我”诘责学生会干部写信;(5)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6)先生赠“我”照片。
以上事例中,(1)和(2)详写,其余几件略写。
3.通过这些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先生怎样的感情?明确:感激、怀念、敬佩、赞扬。
4.本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但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东京见闻(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匿名信事件(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看电影事件(弱国国民的辛酸和无奈)四、再次浏览,理清线索。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13doc初中语文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初三下)13doc初中语文1. 学习依照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明白得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把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点。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2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让学生讲讲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阻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
〔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然相识的生疏人〕再让学生讲讲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缘故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缘故是不是一样呢?带着那个咨询题,我们来看课文。
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
让学生讲出差不多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
然后讲讲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咨询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摸索咨询题:〔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情况?〔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情况?此外还写了什么地点的情况?你能讲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 明确:〔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怀,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情况。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情况,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情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
学
感
悟
组长查阅
学 科
语 文
授 课 时 间
设计者
授 课 班 级
教授者
课 题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四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板
书
设
计
一、作者二、背景三、字词:
四、顺序: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五、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情感目标
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藤野先生》教案 (新版)苏教版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
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二、预习巩固1。
作家作品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
1936年病逝于上海。
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2。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
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江苏版
《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2.理清全文的线索3.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4.品位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理清全文的线索3.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教学难点:1.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品位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朗读,掌握大意 2明确体裁及特点 3能够复述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
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
二、简介1、作者2、写作背景3、散文三、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 [2、听录音,正音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不能自行解决的句子与词语四、整体感知文章篇幅较长,事例较多,请学生在朗读后复述或者概括文章大意。
五、教学小结六、作业读一读写一写拼音七、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2理清全文线索 3结合事件,分析人物品质一、导入二、理清全文结构层次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相识前相识相处别后怀念东京见闻仙台生活离开仙台初到仙台:受到优待(正衬)仙初识先生:肖像举止声调(白描手法)台交往过程:四件事例生惜别原因:两件事例活惜别:送照片离开仙台后怀念:①珍藏讲义②悬挂照片③多写文章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明线。
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三、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学习的目的是“欣赏散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文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本文的重点是抓住典型事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对恩师深深感激之情。
2、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
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3、学生分析:
经过进三年的学习,初三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
不过,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
具有好强,好胜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
因此教学中,我以讨论交流为主,“还政于民”适时引导,这样学生会更易接受。
二、课堂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因素,而老师又是其中很重要的角色.大家所熟悉的鲁迅先生也是这样.
师: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三味书屋中老先生的名字吗?生:寿镜吾
师:今天,我们再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的另一位老师藤野先生。
去看看这位洋老师给了鲁迅怎样的印象和影响。
(导语的设计,抓住学生初读中的漏洞,许多学生读后并没想到 ,鲁迅先生在私塾中的启蒙老师.导语的设计意在“温故而知新”。
既简洁,节省时间,又能一下子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了解鲁迅先生的洋老师,激发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的欲望。
)
(二)引导学生将事件归类,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课文要求一边细读,一边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都快速读起来)
师:时间到,现在谁能概括?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针对文中所写内容可以加以补充更正。
生1:1)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很“标致”
生2:2)“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还有3)“作者在仙台受到优待”
师: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出两个,表现很不错的,谁还能概括?积极发言
生3:4)初见藤野先生,5)留级生介绍藤野先生
(生情绪气氛渐渐高涨,进入思维状态,举手同学也多了起来)
生4:6)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7)教“我”改解剖图;8)担心“我”怕鬼;9)问“我”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师:这位同学一次概括出四个事件,真的很棒,给些掌声作为鼓励。
(生齐鼓掌)
生5:10)匿名信事件;11)看电影事件
师:文章结尾部分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6:12)“我”与藤野先生惜别;13)回国后,忆藤野先生;14)丢、寻藤野先生添改过的讲义
师:(小结)同学们带着要了解藤野先生——鲁迅的洋老师的想法查找并完成了事件的概括,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仅抓住了直接或间接写藤野先生的事,其余的事件则忽略掉了,也有学生抠得过细,经过全班讨论后,归并到此14件事中学生在此过程中带着要了解藤野先生——鲁迅的洋老师的想法,去查找概括事件,既完成了事件的概括,又再次细读了课文,达到了自主阅读的目的。
)
师:我们根据这14件事与刻画人手的关系,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
(幻灯片放出)
第一类: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
生7:第4件事是见藤野先生的印象,从初见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中可见学者形象。
师:那么你把外貌描写读给同学们听,我们可见翻到前面彩图看先生的画像。
生8:第5件事是耳闻藤野先生逸事,属于侧面描写,既增加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又使写法灵活多变。
生9:第6~9件事是正面描写,刻画藤野先生的极具特色的4个典型事件,准确、传神地刻画了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形象。
人物形象地塑造,主要借此完成。
(将阅读教学与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联系在一起,是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目标的第一点相对轻松的完成了,且基本上是学生自查自找自行归纳的,效果较好。
)
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生10:第12~14件事写惜别,不舍之情,回忆亦可见师生情深。
丢讲义的自责,寻讲义的诚恳从独到的角度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恩师无言的感激与思念。
师:由此可见,叙事不仅是为刻画人物服务,变可饱含深情,抒发情感,从而直奔主题,使主题含蓄深刻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了解第二类事件的作用,学生稍费周折,但一经点拨,很快就明白。
尤其惜别几节中,比较直白的感情流露,鲁迅善意的谎言,学生还是能理解的。
而“丢”与“找”经过比较分析后,学生则明白“找”是重点,也是生对师情深的间接表现。
这样,让学生逐事细究,使学生不仅明白事件的作用,也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原因——都为抒发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一片无法言表的真情。
)
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末写藤野的事件
生11:第1~3件事虽末写藤野先生,但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
生12:第10~11件事也末写藤野先生,但讲清了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
师:这也是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类事件末写藤野先生,似多余之笔。
我给同学们介绍当时的背景:(幻灯片展示)
鲁迅于1902年被公派留日就读东京弘文学院学习,而鲁迅对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的实质看得非常清楚,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
鲁迅学医,既是因为想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又是因为对洋务运动的失望。
而后弃医从文则因为发现救助国人的灵魂比救助国有的身体更重要。
否则,“尽管体格健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令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即为文中提到的看电影事件。
(学生立即活跃起来)
师:第三类事件的作用亦明朗化了。
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
至此,我们对作者选材及其作用已基本理清。
那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生12: 我认为:以藤野先生其人为线,全文写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生。
师:支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请举手(学生过半)
生13:我反驳,我认为以爱国的情感为线索,学医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爱国。
(赞成这一观点的举手近半,有些同学已开始争议、犹豫)
师:写藤野先生与写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
生14:二者并不矛盾,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
(学生们立刻明白了二者的关系)
师:这位同学反应特别快,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
至此,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
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师: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
生:东京——仙台——离开东京
师:通过这些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生:一个有高深学问,严谨认真,外表质朴富有人情味,尊重人,有平等意识,关心异国青年的人。
师:结合事件概括鲁迅的思想历程。
生: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
(学生一边回答问题,教师一边板书总结)
师总结:本文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主的散文,生动形象地记述了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如何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耐心的对待一个异国学生;并深刻地写出作者自己思想历程上的重要选择。
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佩服之情。
时隔20年,作者仍“时时记起他”,足见藤野先生对他的人生的影响之大。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象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的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恍然大悟的感慨声中结束的。
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是成功的。
我以前教过此文,感到难度极大。
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文篇幅较长(4000字左右,)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
这样长且难的课文,多讲只会造成师生双方的疲惫,费时而难见实效。
所以我反复思量,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首先,将此文压缩为两课时(以住多为4课时完成。
)在此次教学中,熟悉、解决字词疑难,了解基础事件为一课时,阅读分析一课时,实现了长文短教。
其次,我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以前曾直接从事件入手、引到鲁迅的爱国之情,自感牵强,所以此次作了改动),使学生自长事例自行剖析。
分析单一事例与理解主题相以而言难度大大降低。
这两点设计是在研读课文,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的。
如此,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典型事例)理清了全文的脉络,才实现了长文短教;巧设并巧解了线索的悬念(两条线索),明白了文章的明暗相辅,才化难为易。
实现了难文浅教;而短教不等于只抓一点忽视全面,恰恰是以点带面,浅教变不是忽视课文的深度而是由浅及深,深入浅出地从微言看大义,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且关于文章的线索之争是学生自发的真理愈辩愈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后的收获可以从恍然大悟的感叹声中听出,这正是我孜孜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