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课时训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课时练

年级:八册次:上单元二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

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系.住(jì)

D.匿.名(nì)霉菌.(jūn)畸.形(qí) 诘.责(jié)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定正。

B.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祥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

C.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

宜的住处了。

D.他们的话大慨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别.寻去处别.有用心别.开生面

B.深恶痛疾.讳疾.忌医痛心疾.首

C.好意难却.望而却.步却.之不恭

D.勿漏为.要鲜为.人知为.期不远

4.下面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

....也愤然。

B.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

....,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C.实在标致

..极了。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请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2)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我就是叫做藤也严九郎的……”()

(3)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6.对“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

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

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

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

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8.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叉愚昧落后。

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研究依据】

【我的发现】

二、课内阅读理解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

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9.这段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在文中的作用如何?

10.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和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的

的思想感情,其中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

11.这一段除了比喻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出例句说明,并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章?

三、课外类文阅读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

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

不适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

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

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

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

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

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

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

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

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