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交流点拨】 (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3)关心实习——热情诚恳;(5)询问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二)交流读后感受
从对人物的认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自读第24~3l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生活俭朴、为人正直,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的人。
(三)赏析语言特点
1.朗读课文1-3段,说说 这三段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地描写的基础上,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却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等手法,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2.朗读第5段,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大概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5《藤野先生》精品教案(第2课时)

5《藤野先生》精品教案(第2课时)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走进文本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1)浏览第6〜10自然段, 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2)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 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 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明确: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

2.学生再根据课文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

课文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 请你w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

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 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思考, 发言。

教师引导、提示:(1)特点鲜明的肖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2)生活习惯角度: 生活俭朴。

(3)治学角度: 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4)对待学生角度: 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人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4.学生朗读第11〜23自然段,并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 教学认真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 而且给以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前两件事是详写, 后两件事是略写。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 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第6课《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第6课《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第6课《藤野先生》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藤野先生单元第二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阅读本单元,主要是回忆性散文与传记,包括教读课两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自读课文两篇《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

第二部分是写作。

作文写作训练的要求是学写与单元选文内容紧密相扣的传记。

第三部分是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阅读与作文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综合性学习属于传统文化范畴。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

鲁迅在写作时,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说的与他想的往往不同。

鉴于以上原因,课上要多用阅读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师的讲授引好卜‘看清文中的鲁迅。

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归纳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点。

二课时归纳主题,解决句义,突破难点。

实际操作时,目标重点难点是交融的。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作者笔下的人物,理解作者对所描绘人物的情感。

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精彩语段,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学习描写人物。

审美创造:品味文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2.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他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

3.了解“我”在日本的求学经历,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4.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他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我"在日本的求学经历,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

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

教学难点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2、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方法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

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藤野先生1.交流相关资料。

2.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1)人物身份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2)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3)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3、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4、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藤野先生》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结构导入复习生字词、成语人物描写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总结评价黑板展示复习导入小组展示总结师生互动课前导学外貌对照描写事例展示成果课后作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f ēi) 解剖.(p ōu) 诘.责(ji é) 寒颤.(zh àn) 发髻.(j ì) 芋梗..汤(y ù g ěng) (2)根据给出的读音写出汉字杳.无音信 (y ǎo) 匿.名(n ì) 瞥.见(pi ē) 畸.形(j ī) (3)根据给出的意思写出成语①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油光可鉴②(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抑扬顿挫③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深恶痛疾(4)请用“抑扬顿挫”造句(5)本文选自 《朝花夕拾》 ,是一篇 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 。

【评价内容】目的是什么巩固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理解并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与现代文基础知识。

【方式方法】做题核对答案完成题目,核对答案。

1.回忆已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

2.阅读文章第6段,找出第6段中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找出鲁迅抓住藤野先生的哪几个典型特征。

3.阅读文章6-9段,找出本部分中对藤野先生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及侧面描写。

综合外貌描写,探讨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阅读文章1段,找出1段中的外貌描写。

谈谈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描写和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有何区分?作者对两者分别持什么态度?5.阅读文章中的典型事例2,谈谈这部分塑造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

【评价内容】分析《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刻画,学习写人的技能,进行写作训练。

【方式方法】通过反复研读、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出人物描写体现出的人物形象,分析能够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事例,由此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感。

请大家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以他的性情特点为中心,以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为半径,完成一个刻画人物的段落。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探究其他事件,理清暗线索提问;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地概括。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来吗?明确:事件: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二、结合分析,主动质疑反复阅读精彩语句段落,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理?明确:表现了作者对东京的美好憧憬和顿生失望的心理落差。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

“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污浊腐朽气氛的厌恶和对东京失望的感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丑行的描写,也为后文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

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这句话揭示了什么?明确:揭示其心理状态: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

他们的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

这句话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状态。

3“实在标致极了”在文中指什么?明确:“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

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4鲁迅为什么一直记得“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明确:日暮里:(1)“日暮乡关何处是”——思乡之情,心境落寞凄凉;(2)当时,日本轻蔑地称呼中国为“日落之国”清朝也确已日暮途穷—忧国忧民。

水户:朱舜水反清复明客死的地方——敬仰他的爱国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对满清统治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5“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鲁迅怎样看待日本友人的关心?明确:“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自学本文把握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领会各组织材料之间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脉络文明、记叙有序的方法。

2.自学使用白描手法,把握住特征刻画人物。

(三)智育渗透点通过自学本文,体会鲁迅先生猛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自学鲁迅先生“我以我故乡情”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融合课文内容自学,使学生践行猛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查询有关鲁迅先生资料。

2.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找出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语言、行动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学习精选若干片段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2.通过语言行动认知人物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找到课文中描绘先生的语言、行动的语句。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认知课文。

2.结合背景介绍,壹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3.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问题的思索、探讨,化解本课的难点”、“疑点”。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并作介绍性写作,整体认知课文,介绍课文的线索;展开认知性写作,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层。

(二)整体感知课文就是鲁迅先生回忆起早年游学日本生活的散文。

事隔20多年,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应该回忆起的,就是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由此可见藤野先生师德的感人。

藤野先生少年时期研习过汉语,对中国怀着崇高的谢意。

尽管时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颇受肤浅民族主义的毒害,但是蘑野先生丝毫不受到严酷空气的影响。

鲁迅先生诚挚感受到蘑野先生人格的了不起,怀著敬佩的心情,歌颂了藤野先生的师德,歌颂了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亲善感情。

写作时必须特别注意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抒发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人课文,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线索。

第6课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教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6课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教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教案名称
藤野先生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八年级
课时
2
本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制作人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言,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明确:在“离开东京之缘由〞这一事件中,“我〞眼见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丑态百出,表现极度令“我〞失望,这成了“我〞离开东京去仙台的主要原因;在“仙台求学受优待〞的过程中简单提到“明的遗民朱舜水〞,有意无意地表现着“我〞的忧国之心;在与藤野先生来往的过程中,“我〞尚未体会到藤野先生的良苦用心,而在他人侮辱“我〞受到特殊照顾时,“我〞竭力维护“我〞的尊严,在一次观看枪杀中国人电影的过程中,“我〞萌生了弃医从文的念头,爱国之情愈发浓郁。
高度赞美了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对弱国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帮助的高尚品格。
〔2〕语言表达精确,意蕴深刻
品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明确: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唐的。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极端愤慨的情感。
明确:“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挖苦,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作者的极端厌恶之情。

《藤野先生》教案 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 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多朗读,以读促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2、从典型事例中分析人物精神品质;(重点)3、理解来自弱国的“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藤野对它的尊重,是我俩感情联系的纽带,也是文章的暗线。

学会紧抓这一“辔头”读散文。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当年曾对读到《朝花夕拾》初稿的青年说过,要锻炼着撒开手,只要抓紧辔头,就不怕放野马。

联系散文写作解读“放野马”“抓紧辔头”。

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藤野先生》就能很好的印证这一理论。

二、知感激之情1、扫读全文,从文章中找一个情感性的词语填入横线。

鲁迅藤野先生2、齐读第37 段,说说感激的原因。

为中国,为学术。

三、析感激之情1、同学们,教鲁迅医学的只有藤野先生一人吗?从哪里可以得知?速读初识藤野的第6~10段,说说为什么鲁迅只记住了他,以致后来还感激他?——第六段第一、二句。

不拘小节,潜心研究。

2、四人分故事读11~23 段。

藤野先生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为什么让鲁迅心存感激呢?——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问理。

四、究感激之情1、学到这儿,我就联想到我们的老师也兢兢业业,关心热爱学生,但同学们写给老师的贺卡、信件,多数用的词语也就是谢谢老师、感谢老师,如果鲁迅是日本学生,恐怕也写的是感谢。

为什么此处用“感激”一词呢?——第29 段第一句话交代,中国是弱国,“我”是“弱国”子民。

弱国子民收到一视同仁的对待,甚至优待,自然是意想不到的,心存感激也是必然了。

2、补充:《谨忆周树人君》——藤野严九郎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

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精品教案】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2课时

【精品教案】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2课时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品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析多余之笔,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

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慢慢拾起细细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朝花夕拾》。

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先生心头的“藤野之花”。

二、初识先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展示: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第37自然段(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伟大”这一段是鲁迅先生情感的升华,是对藤野先生难忘原因的总结。

请读倒数第2段。

(生再读第37自然段)写人离不开事件,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他的鼓励和教诲的?请看第二个问题: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上节课已经有讨论:1、藤野先生给鲁迅改作业,非常认真2、藤野先生向“我”打听中国女人裹脚,为“我”改解剖图3、藤野先生问“我”是否怕鬼。

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呢?4、关心鲁迅的实习情况(师小结,课件展示: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三、品读镜头这些事不是写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平凡细碎的琐事,这些平凡小事在鲁迅的记忆中,定格成一个个难忘的镜头。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这是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第1篇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内容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引用《呐喊》中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把握不准确的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4.思考讨论: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三、研究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1.学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

2.请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下列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填空题。

要想填写好,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文内容,然后选好填写的角度,概括好填写的内容。

学生发言时,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可放任自流。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填写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从肖像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

依据第6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俭仆。

依据第9、10段。

从治学的角度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依据第16、17、23等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依据第11—15、21、22等段。

3.思考: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

如果前一环节(即填空)解决得比较好,则此处只要稍做归纳即可。

参考答案如下: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4.学生再次速读课文,思考:“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6《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6《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感受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的思想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3.揣摩鲁迅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1.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

2.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难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揣摩鲁迅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学医时的一位老师,全名叫做藤野严九郎。

)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身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和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鲁迅在离开仙台二十年后写下这篇文章。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对于一位异国的老师,时隔多年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往事。

二、划分层次,梳理内容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主要回顾自己哪一段时期的人生经历?明确:回顾20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2.全文共三十八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文章可以大体分成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联系预习单)追问: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仙台——离开仙台)明确: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东京印象,交代作者前往仙台求学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离开仙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3.这节课,我们重点关注“我”与藤野先生相关的事例。

设计说明: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借助预习单了解通过时间、地点的变换来叙述事件,构思布局的写作方法,进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分析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

3、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问题与答案参看第一课时)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三、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

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1.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

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

“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

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

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3.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一、检查作业 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导入新课是什么直接使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 思 议 展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 2.在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1.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2.“我”看到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为什么会吃惊、不安、感激?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如何表现的?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照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照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污浊庸俗的生活。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
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

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

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

那么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
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

作者把初
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
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而改用“因为”则
展 议 思 导 练 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