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案粤教版教案

合集下载

科粤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

科粤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粤教版第三章第三节《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对之前所学过的“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基于此,本节课关于燃烧条件并未用学生实验探究的形式,而是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归纳探讨了燃烧的概念与特点。

对于燃烧所需的条件利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再利用实验探究进行验证,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在对燃烧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深层次认识的探究过程中。

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发生时的基本逃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较好渗透了“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的生命观。

上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从身边素材入手研究化学、从身边事件应用化学、让化学服务人类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有一定的接触,在之前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也对一些物质的燃烧情况有所了解,对于如何灭火也具备最初步的了解。

这些都对探究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有一定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趣、有效、有用的教学方法,实现最优化教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主要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燃烧发生的一般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通过视频材料还原危险火灾现场以帮助学生了解火灾及自救办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逐步养成关心科学、研究科学的态度。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第2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第2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
演示【实验3-7】。
结合阅读教材80~81页内容,学生讨论面粉爆炸的原因,得出爆炸的概念。讨论并举例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爆炸现象?说出哪些爆炸对人们有利?哪些爆 炸对人们有害?爆炸需要什么条件(同燃烧条件,另需要在有限空间内)?联系实际,如煤矿、加油站、工厂、仓库等如何防止爆炸发生等?
讨论和回答问题时,教师适时做好引导、点拨,简要板书爆炸概念等。
(在总结归纳灭火的每一项原理时,最好都能针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强调具备该一项,就可以灭火,这比全部总结出三项原理后再强调三 项中具备一项就可以灭火为好)
总结出灭火原理后,让学生指出教材4个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再安排几个有代表性的、能够把三项灭火原理都结合进去的失火实例,让学生讨论确定灭火方法和措施。加以巩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灭火方法、防火、防爆措施等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志向。
2.通过爆炸利与弊的讨论,增强学生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通过 防火、防爆和失火自救等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导入采取复习导入法,在复习燃烧条件的基础上,引出新课。
教师:我们知道了燃烧条件,就可以控制燃烧的发生,就可以控制条件,使已经发生的燃烧停止。本节我们学习灭火原理,板书标题。
引导学生针对燃烧的三个条件,讨论灭火原理。讨论后,学生回答,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归纳出灭火原理(三项),并板书。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有进一步了解,并从本质上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我们服务,一但遇到火灾,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减少损失。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题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对火已有一定的了解。

火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但火有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如火柴、煤炭或煤气的燃烧。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做了木炭、蜡烛等的燃烧实验。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板书]一.物质燃烧的条件(三个缺一不可)[探究活动]【实验3-6】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指导学生完成表中观察、分析和推断,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板书]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烧的起码温度)。

[阅读]课本80页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阅读]课本80页内容,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等有关知识。

[板书]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且为氧化反应(剧烈)。

(2)缓慢进行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

(3)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讲述]某些燃烧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认识了燃烧的条件后,会自然的联想到如果控制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能够灭火了。

那么,有哪些燃烧的条件可以人为的控制甚至消除呢?[讨论交流]完成课本81页讨论与交流[板书]二.灭火的原理1.燃烧物质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粤教版 粤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粤教版 粤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粤教版粤教版【教学内容分析】《燃烧和灭火》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利与弊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教学难点分析】本节的难点是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

通过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一段录像:(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2)放几幅火的画面【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1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1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3)知道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现象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2.灭火的方法。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烧杯、水泥块、木条【教学过程】一、提问1: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2:火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下来,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提问3: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问4:针对问题2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布置任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的灭火?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二、小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情景引入:蜡烛能燃烧,木炭也能燃烧,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共同特征:发光、放热,且为氧化反应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提问5:氧化反应都能发光吗?都很剧烈吗?教师讲解:缓慢氧化演示实验:1爆竹爆炸2.粉尘爆炸学生讨论:以上的两种爆炸都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些爆炸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什么?师生整理:可燃物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或周围的气体迅速猛烈地膨胀而引起了爆炸。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教学设计)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3.知道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灭火的方法。

播放一段录像:(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2)放几幅火的画面。

【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1.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的燃烧概念: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或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②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问题: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猜想_____、_____、______。

方案:根据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在对比实验中,观察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对燃烧有什么影响。

实验:火柴可燃吗?小石块呢?室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点燃后呢?在空气中,已点燃的用烧杯倒罩住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如下图所示):③燃烧中的火焰可燃物燃烧有的有火焰,如石蜡、硫粉、液化气、酒精等,有的没有火焰,如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

前者之所以有火焰,是因为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易汽化产生可燃性气体或本身就是可燃性气体,气体燃烧产生火焰,而碳、铁等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难汽化,无可燃性气体生成,故无火焰。

2.缓慢氧化、自燃(1)缓慢氧化:进行速度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

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败等。

物质缓慢氧化时也会放出热量!(2)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如果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开,造成热量积累,就会越积越多,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便会发生自发燃烧。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 (新版)粤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 (新版)粤教版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讨过程。培养学生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学会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
课标依据
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有进一步了解,并从本质上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我们服务,一但遇到火灾,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减少损失。本节课的实例都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为学生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五、教法学法
演示实验法、讲解法、提问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示:奥运“圣火”点火仪式,60周年国庆晚会焰火,
煤炉烧饭,篝火晚会,你看到什么?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摇篮,火给人类带来光明,供给能量,但火使用不当,给人类来巨大损失和灾难,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新课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和前面所学的知识中,举例说明你见过那些燃பைடு நூலகம்事例?
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实验1结论:燃烧与物质本身有关,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实验2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3结论:(1)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最低温度(着火点)

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粤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粤教版九年级上)

粤教九上《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 了解爆炸的相关知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 通过对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4. 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奇妙现象。

教学重点:爆炸、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燃烧、缓慢氧化、爆炸、自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法指引:1. 引导学生做好面粉爆炸的探究实验,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断,深刻理解爆炸的原因,然后通过阅读、讨论、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以及自燃的联系和区别。

2. 做好面粉爆炸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面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引起爆炸,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爆炸的概念,原因,利用爆炸为人类服务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知识。

教材与学情分析:调查表明,学生对面粉爆炸的实验充满了憧憬和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此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因而,作好实验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 1.讲评作业:检查站。

2.引导学生回忆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缓慢氧化、自燃以及灭火的原理等有关知识。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爆炸”一词的含义,知道某些物质点火就会发生爆炸,如:鞭炮。

我们常常看到油库、面粉厂、锯木厂、纺织厂、矿井、煤气站等地要悬挂“严禁烟火”的警示牌,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活动][实验3-7]面粉爆炸。

可燃性粉尘爆炸实验[问题的提出]粉尘爆炸实验的一般方法难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问题分析与实验设想]1.问题分析可燃性粉尘爆炸实验的原理是:可燃性粉尘具有很小的直径和大的表面积,与空气有着极大的接触面积,因而特别容易着火。

当一旦有火焰或火星存在时,靠近火源的粉尘首先受热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的热,所产生的热又使附近的粉尘迅速燃烧起来,产生更多的热。

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学案(1)(粤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学案(1)(粤教版九年级上)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化学实验,并分析归纳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学生能针对不同物质失火,选择不同灭火方法,处理一些突发燃烧失控情况。

③学生了解常见的家庭防火知识,并学会火场逃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合作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学生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燃烧的利弊分析,学生逐渐树立“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的观念,并感受到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要点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亲身体验,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学会如何在火灾中自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教学方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合作、尝试等方法获得新知识,本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四、教学用品酒精灯、镊子、坩埚钳、火柴、烧杯、棉花、小石块、纸片、木条、小煤块、蜡烛、棉手帕、水、酒精等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观看火烧赤壁的一段视频,向学生指出周瑜希望火烧的更旺一些,而曹操却要火快速熄灭,从而引出课题。

【活动与探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一、把一块小石头和一团棉花分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实验二、把蜡烛点燃,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实验三、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纸片、小木条、煤块,观察现象。

【结论】:条件一、物质具有可燃性条件二、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条件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特别提示】向学生介绍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强调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新版)粤教版
(5)拓展讨论: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拓展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交流。
(6)请教教师: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教师请教,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7)作业反馈: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拓展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如,准备一些燃烧实验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灭火方法的效果对比图表,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意外。对于涉及实验的课程,教师应提前检查实验器材的状态,确保所有设备都能正常运行。
(3)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进行燃烧实验,如不同物质的燃烧速度实验、自制灭火器实验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闻案例:让学生收集近年来发生的火灾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燃烧原因及灭火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要求:
(1)阅读理解:学生需撰写阅读材料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以检验学生对拓展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八、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和灭火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火灾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九.板书设计
①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3.3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 课题3.3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解释燃烧与灭火的联系,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概述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锻炼观察、比较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演示实验、生活常识来分析现象,同时还应该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些灭火小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以及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重点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点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型新授课教法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演示物质燃烧实验→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我们都知道氧气和水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种物质,它不是我们必需的,但却对我们很重要。

它的发现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家想一想这种物质是什么?回答:这种物质是火提问:火的发现对于人类的进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直到现在火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想想火的作用?回答:或可以做饭、取暖、发电、冶金等提问:火是如何产生的?思考、回答:物质燃烧产生火导新:那么物质的燃烧又是如何发生的?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个性化设计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1)木材、煤可以燃烧吗?(2)如果将木材、煤放在空气中不去管它们,会燃烧吗?说明什么?思考、回答:(1)它们会燃烧(2)不会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有条件的陈述:物质的燃烧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那么这些条件是什么?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

听讲、思考演示实验:课本P75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思考、记录讲解:“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所以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听讲、做记录提问:燃烧究竟是什么?举例说明。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学案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学案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2.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概念的理解。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写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回忆反应现象。

2.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80—85页,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3.应知应会:1)燃烧的三个条件是,,;这三个条件应。

2)灭火的原理是,,。

3)试举三个缓慢氧化的例子:、、等。

4)自燃是。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探究一: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教材80—81页实验,且完成81页所列表格归纳总结:物质燃烧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

探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个人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教材82页“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燃烧的条件总结灭火的原理有哪些?那么灭火是否需要同时消除燃烧的三个条件呢?(2)依据灭火原理,举三种生活中常用的灭火实例。

、、。

探究三: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1.阅读教材82页初步了解缓慢氧化、自燃的定义,阅读教材84页了解爆炸的定义。

2.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吗?3.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区别与联系分别是什么?【跟踪练习】见教材86页3.3习题第3、4、5题【达标检测】1.炒菜时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A.向锅里泼水 B.端下油锅 C.盖上锅盖 D.向锅里撒沙土2.对铁器生锈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前者是缓慢氧化,后者是剧烈氧化B.在变化过程中都出现明显现象C.在变化过程中都有热量放出,且后者显著D.前者无氧气参与,后者则有。

3.红磷与白磷的对比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如右图所示)在烧杯中放置开水和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放置一簿铜片,在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块白磷,在另一端放一小块红磷,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0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0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三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了解二者的条件。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然的区别。

【教学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引导学生做好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断,深刻理解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然后通过阅读、讨论、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燃烧、缓慢氧化以及自然的概念和相互区别,最后得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课题】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思路】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你遇到过火灾吗?如果遇到火灾应如何逃生?【情景】模拟火灾现场,播放警报,请5位同学演练如何逃生、自救提供的器具:干毛巾,水,绳子、剪刀,抹布,报纸教师评价: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做法进行评价,引出新课:燃烧条件与原理【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

3.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三、教学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谁能举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燃烧现象?引导学生广泛举例。

学生举例后,让学生说出这些例子中,哪些对人有利?那些不利或有害?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碳、铁、硫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及现象)来建构新知识,并引导学生来列举生活中燃烧的例子,并说出他们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从而得出燃烧的概念。

(二)、探究物质燃烧条件1、可燃物【提问】哪些物质可以燃烧?课件出示图片【追问】其它物质为什么不燃烧?燃烧的一个条件是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板书】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提出问题】让学生说出教室中是可燃物的有哪些物质2、着火点【追问】那它们现在正在燃烧吗?怎样才能使它们燃烧呢?以蜡烛为例引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板书】2、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教师演示】不同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相同(蜡烛与煤块)。

用烧杯隔绝空气使蜡烛熄灭。

【强调】着火点: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着火点是一定的。

最新秋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doc

最新秋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doc

教学方案
D
Na
C
B.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4.(2014•江西)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 B. C.
D.
15.(2014•东营一模)“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6.(2013•重庆)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能燃烧的是(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17.(2014•荔湾区模拟)据澳大利亚媒体2013年8月13日报道,印度一名3个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难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教学准备】(1)500 mL烧杯,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

[学生提出问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设问]问得好。

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

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一艘宏伟的战舰在大火的作用下付之东流。

2.能够想象出全舰官兵、战马当时的求生欲望有多强。

3.想知道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4.想到大火是多么的无情。

二、通过刚才的故事,大家感觉火是无情的,但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化。

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

我们现在就给大家介绍“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三、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设问]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交流][小结]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燃烧的必要条件和不必要条件;2.理解燃烧产生的能量守恒定律;3.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燃烧条件1.燃料:可燃物质;2.氧气:氧气是使燃料物质燃烧的气体;3.点火能:引起燃烧的必须的最小能量。

2.2 灭火原理和方法1.降低温度: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无法达到燃烧点,阻止燃烧的发生;2.隔绝空气:消除空气,燃烧就无法继续进行;3.阻止链式反应:断开产生燃烧的链条,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

三、教学重点1.燃烧的必要条件和不必要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燃烧产生的能量守恒定律;2.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归纳总结法:通过学生自主发言、多角度讨论、慢慢总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帮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整合成体系;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点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3.合作探究法:通过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合作完成实验和场景案例,建立起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过程6.1 燃烧条件1.案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2.实验演示——燃烧不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3.讲解——燃烧产生的能量守恒定律。

6.2 灭火原理和方法1.示例——火灾事故的现场;2.案例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灭火经验;3.分组探究——调查不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及适用场合;4.考试——小测验。

七、教学评价1.课上学生的性格、兴趣、知识点是否与教学内容相符,能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能独立运用所学知识;3.教师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沟通是否清晰,教学灵活性是否突出。

本次课程因为燃烧和灭火实验的环节切实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现代化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课程整体内容过于宏观,没有深入的剖析燃烧产生的物质变化,建议后续加强对化学的扎实教学,便于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化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课目标【知与能力】1.初步认识燃、自燃和爆炸的看法。

2.燃的条件和火的原理。

【程与方法】1.通研究燃的条件,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量法。

2.通研究燃需要具的条件,领悟得的事运用比等方法行解析从而得出的科学方法。

【感情度价】通学有关燃可能致的火灾,用火安全意和理火灾的措施,能用所学的燃和火知正确理火灾;学防火、失火自救的方法;在生活中极宣火灾常,珍惜生命,保安全。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燃的条件和火的原理。

【教课点】燃条件的研究。

教课过程入新[ 情境入 ] 以“兴趣” 例,通新旧知的系,情境。

大家注意看老大家来的一个魔——不坏的手帕。

新解[ 演示 ] 用品:酒精灯、子、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分数70% )。

步:用一棉手帕 (不要用合成的) ,在盛有乙醇的体分数70%酒精的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拿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睁开,用子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后,察象。

[] 同学看到了什么象?[ 回答 ] 火焰熄后,手帕完满无。

[ 追 ] 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会出的象呢?[ 解析 ] 因手帕上沾有酒精,我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

在整个燃的程中,于手帕来,并无达到它的着火点,因此手帕并无燃。

[ 充 ] 酒精在燃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因此手帕是完满无。

[ 引入新 ] 燃的条件有三个,分是⋯⋯(学生接着表达 )可燃物、氧气 (或空气 )、达到着火点。

[ 提 ] 以上条件能否需要同足,是只需要部分足?[ 思虑、小 ] 燃的三个条件缺一不行。

[] 在平常状况下,燃是可燃物与氧气生的一种光、的烈氧化反。

慢氧化:有的氧化反行比慢称慢氧化,比方金属生、呼吸作用、食品腐、堆肥腐熟等。

自燃:假如缓慢氧化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造成热量累积,最后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便会发生自动燃烧。

这类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

[ 发问 ] 依据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我们应如何灭火呢?[ 解析 ] 反推理解知新,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案2.doc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案2.doc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爆炸的概念、危害和作用,掌握防爆安全知识。

【旧知回顾】1.人类祖先砖木取火的过程是_________变化。

2.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1.燃烧:可燃物与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反应。

2.缓慢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通过P-81页探究出燃烧的条件燃烧的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②可燃物与接触,③温度必须,物质燃烧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着火点: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P-82页探究出灭火的原理灭火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应用】由下图中的火三角回答问题: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火三角知,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

2.你如何熄灭蜡烛?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5.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6.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安全常识】爆炸和防爆安全阅读课本第三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爆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2.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概念的理解。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自主探究】
1.旧知回顾:写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回忆反应现象。

2.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80—85页,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3.应知应会:
1)燃烧的三个条件是,,;这三个条件应。

2)灭火的原理是,,。

3)试举三个缓慢氧化的例子:、、等。

4)自燃是。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探究一: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完成教材80—81页实验,且完成81页所列表格
归纳总结:物质燃烧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

探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个人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教材82页“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燃烧的条件总结灭火的原理有哪些?那么灭火是否需要同时消除燃烧的三个条件呢?
(2)依据灭火原理,举三种生活中常用的灭火实例。

、、。

探究三: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1.阅读教材82页初步了解缓慢氧化、自燃的定义,阅读教材84页了解爆炸的定义。

2.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吗?
3.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区别与联系分别是什么?
【跟踪练习】见教材86页3.3习题第3、4、5题
【达标检测】
1.炒菜时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A.向锅里泼水 B.端下油锅 C.盖上锅盖 D.向锅里撒沙土
2.对铁器生锈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前者是缓慢氧化,后者是剧烈氧化
B.在变化过程中都出现明显现象
C.在变化过程中都有热量放出,且后者显著
D.前者无氧气参与,后者则有。

3.红磷与白磷的对比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如右图所示)
在烧杯中放置开水和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放置一簿铜片,
在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块白磷,在另一端放一小块红磷,过一
段时间后观察。

(红磷的着火点240℃左右,白磷的着火点40℃左右)
(1)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解释:。

(2)有什么办法能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

(3)想一想,我们该怎样保存少量白磷,方法是。

【化学用语天天练】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与符号表达式:
高锰酸钾法:,。

氯酸钾法:,。

过氧化氢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