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一课多案”的设计》素材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书面练
三、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现代文阅读练习广泛用于课文学习、单元小结、期中期末测试及中考与高考的复习备考,与阅读教学相依相伴,是阅读教学及其评价的极为重要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要非常关注它的设计技巧。
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然而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决非选到一篇文章就能成事。
练习设计的整个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很难说一个平素不积累、少思考和欠研究的教师能够熟练地进行高质量的命题。
优秀的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主要讲究三个方面的技巧。
技巧之一:提炼“考点”多年来的阅读训练特别是应考阅读训练都离不开“题海战术”。
这是没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组成以及阅读题的考查要点进行科学分析的缘故。
所以我们必须对阅读题的训练点或者说考点进行科学的提炼,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胸中有数,头脑清晰,有的放矢,知道应该怎么设计练习,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设计练习。
这种提炼应从已有的大量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练习题中立体地、多维地、有层次地进行。
第一,从基本的、通用的、管全局的角度提炼阅读训练点。
这些通用的训练点是:1.辨识表达方式;2.理清文章思路;3.概括文章要点;4.解说有关内容;5.品味关键字词;6.品析重要句段;7.探究文章难点;8.自由欣赏美点;9.进行迁移想象;10.表达阅读感受。
也可以将它们表述为如下10个方面的能力:1.文体辨读能力;2.整体把握能力;3.思路分析能力;4.提炼概括能力;5.词语品味能力;6.句子品析能力;7.文段品读能力;8.手法理解能力;9.自由赏析能力;10.迁移创新能力。
第二,从文体阅读的角度,提炼每种文体特有的阅读训练点。
以说明文为例——其常见的训练点主要有:1.抓住、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看出或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3.抓住、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4.熟练地给不同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5.快速地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6.简洁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7.对文段的内容、对事物的特点能够进行准确的概括;8.根据文章内容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诠释。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提问设计的艺术》素材
“提问”或者“问题”是组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主要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
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习惯于过多地提问,“碎问碎答”的危害年深日久,几乎所有的课文阅读教学都充满“问答”,甚至有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也显得提问过多,内容过浅。
提问作为“弊病”明显地表现于课堂的有:1.“步步为营”的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板书”设计靠近的阶梯。
2.“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绵延自己讲析的桥梁。
3.“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美感与激发力,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网络。
4.信口而来的“追问”在很多的时候窒息着课堂教学的气氛。
提问的繁杂细碎,成为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应有强烈的改革提问设计、研究提问艺术的意识,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下方面。
第一,要研究提问设计的丰富内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阅读教学新理念与新做法以蓬勃的生命力进入课堂教学,提问已不能简单地看作是那种“问学生问题”的事儿。
提问设计的研究已经大大拓宽了“领域”,研究的视野非常开阔,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
综合起来讲,除了设计的手法之外,有如下一些重要内容需要我们进行关注:1.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
要研究怎样设计出能在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的提问。
如下面的提问就能够从整体上将学生深深引进课文:(1)《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举例说明。
(2)《夏天也是好天气》这篇课文是怎样写夏天闷热的,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扣住标题写出了夏天的“好”?(3)《故乡》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怎样一幅图景呢?……2.精心设计以组织“比读”“联读”为目的的提问,以整合教学内容。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文学作
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艺术“文学”,人们往往称之以“殿堂”,可见其美好、高雅、神圣。
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其教育教学的功能主要有:①进行审美教育,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
②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③了解、积累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
④感受美的语言,积累美的语言,品味美的语言,学用美的语言,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语文的感情。
⑤在文学作品的朗读训练和朗读体味中尝试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从而提高修养,涵养心灵,培养气质,养成高雅的艺术趣味。
⑥在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领悟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的过程中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⑦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和评价能力。
关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在前面的“美文美教”与“文学欣赏课”中已有涉及。
“美文美教”从教材处理的角度进行论说,“文学欣赏课”从课型设计的角度进行论说,本章将从文体教学的角度研究如下内容:一、现代诗歌的教学;二、散文的教学;三、小说的教学;四、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五、文言诗文的教学(上);六、文言诗文的教学(下)。
一、现代诗歌的教学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
诗歌的教学,不论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还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师,都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
教师的难处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关于诗的知识层面不宽;一个方面是关于诗的品析鉴赏的能力层次不高;一个是关于诗的教学设计缺乏诗味与艺术性。
由于它们的限制,诗歌的教学与诗歌本身的韵味之间有着很大的落差。
所以,必须加强对诗歌教学设计艺术的研究,以缩小这种落差。
就中外现代诗歌的教学与教学设计而言,从教师的角度,可进行这样一些探究:第一,全面理解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内容。
在课改的形势下,根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初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训练要求,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高质量地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并适当地进行诗歌联读与扩读。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材处理的艺术 《一课多篇》素材
一课多篇,也称一次多篇、多文联教,有时也称比读、联读。
简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或者是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
一课多篇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
它的设计目的,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二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
一课多篇教材处理的实质,是在分析某几篇课文组合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对它们进行教学的最佳角度,为顺利地实施教学迈开有指导的第一步。
一课多篇式的教学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学,从初中语文教材来看,每一册中都有“短文两篇”“诗词五首”之类的编排,表现出一种“微型教学单元”的态势。
就拿初中语文第一册来讲,第一课就是《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散步》),然后有《〈伊索寓言〉两则》《短文两篇》《诗五首》《诗词五首》等篇目,占第一册总篇数的16%左右。
根据对初中语文教材(试用修订本)1—5册的统计,平均每册课本内都有5课以上的此类课文。
从高中语文教材来看,第三册多次出现“中国现代诗四首”“中国当代诗四首”“外国诗四首”这样的课文,甚至还有《近体诗八首》《词七首》之类。
所以,对这样一个“教学群体”,必须进行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一次多篇教学对教材的处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课”之内的几篇课文如何处理,一是如何为单篇课文找到配读、扩读的教材内外的材料。
前者为“自然式处理”,也称“近距处理”,后者为“跨越式处理”,也称“远距处理”。
所谓自然式处理,就是依据教材的编排,自然而然地进行一次多篇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有众多的《短文两篇》之类,它们当中不乏硬拼硬凑的组合,但也有一些有着紧密联系的组合,这就为自然地处理一次多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那么,这些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课文组合,其联系性表现在哪里呢?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进行分析:1.两篇之间相互吸引。
如第二册的《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上可谓形影相随。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理读》素材 精品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中学语文教材阅读,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没有细腻深入的有见解的教材阅读,也许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
所以如果言及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艺术,第一步必须谈到教材阅读的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材阅读,指的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是对中学语文课文的阅读。
一般来说,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阅读应涉及如下层面的内容: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
特殊地说,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
下面从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创新的角度,介绍一个科学、实惠而又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教材的方法系列,那就是:1、理读;2、类读;3、品读;4、扩读;5、巧读;6、助读。
一理读理读要求一个“细”字,它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精华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
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把它们罗列出来,以便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
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一册教材,对每一学年的教材,对每一个学段的教材,也理应做这样的整理工作。
从理读的操作来看,理读有两个层面:一是专家阅读层面,是那些做教材分析工作的专家所进行的工作,他们用科学研究的思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编织出细致严密的教材分析提纲,对教材进行彻底的层次繁多的清理式阅读,对某一册教材的分析,甚至要细化到最长的课文有多少字、最短的课文有多少字。
全册共有多少字的程度。
对于这样的理读,一般的教师不大可能去做,但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理读的角度,学到一些整理、分析的方法。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
五、反复式思路请看《莺》以训练阅读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划:1.用“分层归纳法”概括第一段、第四段的大意。
2.用“借词组合法”概括第二段的大意。
3.用“抽取句子法”概括第三段的大意。
4.用“内容求同法”对课文第五六两段进行概括。
教学中所进行的,是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不是单一的、平面的、短暂的,而是多角度的、反复的、长时间的。
像这样围绕一个教学中心,用反复的手法组织起富有层次的阅读训练,就表现出教学设计中的“反复式思路”。
“反复式思路”也叫“整体反复式思路”“多角度反复思路”。
这是一种多向式、多角度的教学思路。
这种思路的特点是,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深入地学习、品读课文。
上面所谓“整体”,就是将一篇课文或课文的核心内容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板块”来处理,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之中都是以“全文”或“整个部分”的面貌出现;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
“反复式思路的设计对象主要是一些精美的短诗、短文及课文中的重点片断,强调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从教材处理的角度看,“反复式思路”可表现为“点式反复”与“篇式反复”“点式反复”起着“选点突破”的作用,用于教读课文精讲部分的阅读。
如《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的教学,可以朗读为线,组织起如下的活动步骤。
1.自由朗读,根据语境表达语气。
2.自由朗读,体味语境,读出情感。
3.听读体味,理解段中的描写层次。
4.轻声诵读,体味词、句的韵味和表达作用。
5.分层品读,品析段中的化静为动的描写技巧。
6.个性化演读,体味段中景物的柔美和作者的温情。
这样,全段的教学形成一种反复的多角度的格局,精段精读,学生在美好的语言与意境中徜徉。
“篇式反复”可以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要教学内容:角度一:反复朗读,理解诗的段意:秋风破屋的情景;对群童抱茅的喟叹;长夜沾湿的愁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教学细节的设计与研究,可涵盖很多很多的内容。
如:一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何规划,一节课怎样起始,一节课怎样收束,教学之中如何过渡,朗读教学如何具体地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如何生动地有序地一步一步展开,提问设计如何做到既有铺垫又突出主要内容,媒体手段如何有效有序地发挥其辅助功能,在某个教学片段中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与策略等等。
本章研究的是“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它包括:一、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二、提问设计的艺术;三、语言教学的艺术;四、课中活动的设计艺术;五、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
一、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朗读,是一种眼、口、耳、思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句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指导有方的朗读教学,能让学生在朗读之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朗读”作为一种基本课型,已在第三章中进行了介绍。
在本节内,将从教学细节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再对其进行深入的研讨。
第一,“朗读”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线索在教学中:朗读,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课中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即是指出声的朗读。
朗读能够训练普通话的发音技巧。
学生在一定的量的朗读训练之后可以达到吐字清晰,语音响亮,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能通过语音传达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
在反复的朗读吟诵训练之中,词、语、句、段、篇都能给学生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朗读是培养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对文章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也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来进行体会和品味。
朗读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情感、风格,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
四、课中活动的设计艺术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语文教师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一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践”一词出现了近30次,可见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强调。
对语文教学课中活动的设计,我们可重点了解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什么是语文教学的课中活动课中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
换一个角度说,课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体会,去进行,去完成。
我们应着眼于能力训练,着眼于方法培养,着眼于知识积累,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中的“课中活动”像一只美丽的万花筒,表现出丰富的艺术组合:1.从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有辅助性的课中活动,也有主体性的课中活动。
2.从训练的方法看,有常规性的课中活动,也有创造性的课中活动。
3.从课型的不同来看,有教读课文的课中活动,也有自读课文的课中活动。
4.从教学的手段看,有读、写、听、说等不同形式的课中活动。
5.从教学的目的看,有语言性活动、技能性活动、思维性活动、情感性活动、竞赛性活动等等。
6.从设计的形式看,有课中活动的形式,也有活动课的形式;有课文的阅读活动,也有生活或社会的活动;有班级活动,也有小组活动;有平实的活动,也有艺术性的活动等等。
以上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的,是第一点:即从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有辅助性的课中活动,也有主体性的课中活动。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
五、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确切地说,这里论及的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
所谓教学手段,就是组织教学、进行教学、深化教学的手法与工具。
对教学手段的理解,不同的角度会引出不同的看法。
从其涵盖的内容来看,有广义手段与狭义手段之分;从其使用与操作的状况看,有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之分;从对教学的作用来看,有主要手段与辅助手段之分;从手法与工具的角度看,有隐型手段与显型手段之分。
一般地,人们是将传统手段、现代手段、主要手段、辅助手段揉在一起来对“手段”进行定义,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
关于教学手段的研究,远不止本章前面的几节所谈到的朗读、提问等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有关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探究。
如:1.媒体手段的运用。
通俗地讲就是音像手段、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
2.语言手段的运用。
也就是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激发力与其他方面的表达技巧,如教师的朗读、讲析,过渡语及课堂评价语言的生动运用,教师的语言的美化与优化等。
3.组织手段的运用。
即教师的调动手段,或者说是课中活动形式的组织与安排,如独立阅读、小组交流、分组辩论、师生共议、集体朗诵等等。
4.资料手段的运用。
就是用扩展的方式、引入的方式、穿插的方式,引进课外文字、挂图资料及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资料,以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学发展到了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进入了议事日程,而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曾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必要的教学挂图和教学辅助资料,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一定数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还可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
2.自读课自读课,日常教学中开放、生动、活泼的最能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的课型。
与讲读课型一样,自读课型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
它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完成自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自读课型与教读课型紧密相依,各司其责,相互配合,有机地协调着阅读课堂教学的课型变换。
设计、运用自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不同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诸如“阅读课文”“自读课文”“非基本篇目”“略读课文”之类不需要进行比较细腻地讲析的课文。
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此类课文的比例占全部课文的30%一50%,在初中语文试修订本大纲中,曾要求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
因此,阅读教学中必然要使用自读课型。
但在日常教学中,自读课往往没有表现出本身的课型功能,自读课型有时被借用为讲读课,有时被变形为作业课,有时被淡化到没有教师的教学指导,其主要问题仍然是缺乏学生的各种充分有效的课堂活动,缺乏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与点拨,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所以,我们对自读课的性质、作用、设计技巧等还要继续加深体验,加强研究。
从新理念的角度看,所谓“自读课”,是教师少讲析或不讲析的课,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主人的课,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的课,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课,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课,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课,是学生进行自主的、在学习过程中的追求独特体验的课,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探讨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课,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是学生自主地组织学习活动,在论辩、讨论、创编、演读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喜悦的课,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学法实践的课,是提出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课,是利用媒体手段交流自己学习心得的课,是学生活动方式五彩缤纷的课……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策划与参与者。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语文教
六、助读助读,就是利用资料来读书,这是一种阅读理解教材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治学方法。
助读,要求一个“勤”字。
它解决的是教师见多识广的问题,教师科学地进行学习的问题,教师知识更新的源头活水的问题。
教材阅读中的“助读法”,指的是利用中学语文书籍、专业报刊、光盘上的精美资料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课文的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向别人“借脑袋”“借智慧”的有效阅读方法。
我们既能借此高效、深刻地理解课文,又能受到教学论文写作方面的熏陶,还能积累课文教学的详细资料。
相比而言,最为活泼有力的助读资料是中学语文专业报刊,因为它们每“月”都是新的,是教学新信息永远生动的源头活水。
助读法其实只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高雅的学习习惯。
如果我们都像初中语文学习一样,真正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方法,我们恐怕都是知识积淀丰富的学者。
助读的秘诀在于——对你手中的书籍、报刊进行深加工与精加工——做读书笔记和做目录索引卡片,也可使用复印和扫描的手段。
“助读法”的操作过程是:第一,在阅读手头的语文书籍、报刊时,注意作好有关课文的资料目录索引;第二,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这些目录索引找到有关课文的论文资料;第三,有选择地阅读论文资料,看别人是如何理解某篇课文的;第四,择其最精美、对教学最有用的材料作一些读书笔记。
下面以课文《春》为例,看如何积累能够帮助我们阅读《春》的资料。
1.做课文赏析笔记①《春》的语音美本课课文是体现语音音乐美的典范之作。
开头以反复句“盼望着”启始,而后长短错落,平仄自然变化,音调抑扬有致,节奏舒缓自如。
一串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而且也将作者盼来春天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文中运用了大量叠字,全文630多字,叠字词共约20个,40余字。
课文还大量运用轻声、儿化以及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的字,轻柔优美,有如缕缕春风。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全文80多句,最短的两个字,七个字以下的句子有60句左右。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
下面是笔者对《白杨礼赞》朗读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写法。
2.品析课文美点。
二、课型与课时朗读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读课文,了解课文IRt的脉络。
3.你觉得文中第七段有哪些美点,也就是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四、主要教学过程第一步:读与感(这一步的创意是:上课之初就让同学们读起来,让同学们感受课文中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
)1.同学们朗读课文。
2.议一议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步:读与思(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生长的环境之美”这一部分。
用朗读与思考的方式,理解作者的用笔之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1.同学们朗读课文“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行驶”这一部分。
2.教师点示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同学们再读。
3.同学们思考:①这一部分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有:②这一部分突出的内容是:③这一部分为什么不写白杨树的“出场”?④议一议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教师的点拨、讲析穿插其中)4.女生再朗读这一部分,男生朗读白杨树“出场”那一部分,体会作者笔法的高妙。
(过渡)第三步:读与悟(这一步的创意是:悟读“白杨树的形神之美”这一部分。
用教师不讲析的方式,巧妙设计问题,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
)1.同学们自由朗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一段。
悟一悟这一段的层次划分的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语文教
四、扩读扩读,要求一个“配”字,一个“补”字,它解决的,是为配合课文教学而找到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材料或其他语言材料。
扩读,是为了增加课文阅读容量、从课文内容出发“为课文找朋友”的阅法。
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阅读,但却与教材阅读息息相关一没有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刻了解,就难以找到与课文相配读的义章。
所以,扩读法对阅读教学的直接的有显性作用的阅读。
扩读,实际上是教材阅读中的一种板块粘连式的艺术,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种角度出发,进行扩展式阅读,为课文找到扩读、比读、衬读、助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连类而及,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在一起来读,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扩读需要教师花费比较大的劳动,但同时也丰厚了教师自己的积累。
这样既可以为这“某一篇”课文找到充足的资料,又能让我们对所选文章的选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行品评鉴赏。
所以,用“粘连”的眼光,以相互映衬或相互补充为目的,由教者自己去为课文寻找能够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文章,就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工作。
扩读要有眼光。
这是指教师要有较高的欣赏水平,能够真正为课文找到文质兼美的适于教学的“朋友”。
当课文的美丽的朋友出现时,课文教学的容量就被增大了,“课堂积累丰富”的目的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所以,“扩读”也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
将这种方法用于研读课文,会有一种特别的乐趣。
而且,为课文找“朋友”也可以说是一种语文活动,也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
不管怎么说,对学生而言,这种活动应该是语文学习中的快乐。
扩读的角度丰富多姿,如:可以从渲染主题的角度进行扩读。
如教学《乡愁诗两首》,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我们可以进行扩读,找到如下以“乡愁”为主题的诗进行配读:台湾诗人彭邦帧的《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如果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内容丰满的联读,加上一定教学手段的运用,这样的课一定很美,很动人。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
4.说读课说读课,一种最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创新课型。
说读课型是朗读课型的一种变式,其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即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说读课中的“说”,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对老师的那种简单的“回答”。
而是一种有较大的“说”的“量”和较长的“说”的“时”的课堂活动。
在这种课型上,在朗读训练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平实的与生动的、概括的与描述的、形容的与评议的、理解的与品析的、感悟的与鉴赏的、真实的与想象的、模仿的与创造的等等各种形式与内容的“说”。
这多姿多彩的“说”的活动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析,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从立足长远来看,它极有助于学生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
说读课中的“读”,大量地有机地出现在课文教学之中。
通过朗读,可以实现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对课文情感的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的体会和品味,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通过朗读吟诵,可以让课文的词、语、句、段、篇顺利进人学生的语言仓库,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从长远来看,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一般也比较有感染力。
而且朗读讲究节奏、停顿,讲究吐字、发音,讲究语流、语态,对于养成学生高雅的气质能起一定的作用。
说读课型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1.朗读课文,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和对课文脉络的大体分析;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编;4.对课文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补说与续说;5.用“说”的方式学用课文中的语言模式;6.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表达对课文美词佳句精段的揣摩品味;7.从课文内容出发,表述自己的联想或想象;8.感悟课文,交流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表达个性化的创见;……说读课的教改意义首先在于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地读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品起来,背起来,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
最新-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书面练
二、语言实践练习的设计艺术语言实践练习,是让学生动脑想、动笔做的语言练习,它千姿百态,韵味无穷。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语言实践练习是天然的、合理的,理应占有基础练习中大量的“股份”,理应非常灵动,非常活泼,非常可爱。
然而,这却是练习设计研究中的一个盲点。
在客观题泛滥时,语基练习中频率极高的一道废题就是“选出是(或“不是”)比喻的一项”;在主观题盛行时,最随意的题就是“解释下面的词语”。
即使在高考语文卷中,本来极富美感的成语题也陈旧得像一位老翁,好像永远都是四选一的标准化题,不让考生一试“运用”的身手。
所以我们应学会研究、设计、鉴赏与评价语言实践练习,让同学们有着生动扎实的语言训练,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
语言实践练习的设计,需要我们掌握三个方面的技巧。
一要做到“材料精粹”——撷取、整合精致的训练材料,使之能成为语言实践练习。
如:1.将“不少、大量、无数、各种”还原到语段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的石拱桥。
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类型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石拱桥。
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答案:无数各种不少大量)2.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轻捷轻快轻灵轻盈①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 )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
②盘旋的圆形队和( )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
③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 )、好动。
④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答案:轻灵轻快轻盈轻捷)题1的语段是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应做到准确而变化有致的极妙的材料,题2的4个句子是充满雅趣的让学生品味、理解词义细微差别的极美的材料。
没有教师的体味与整合,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练习。
二要做到“角度多样”——变换形式、角度与难度,使之成为不同层次的语言实践练习。
如:1.造句。
①流光溢彩:②不言而喻:2.造句。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2)素材
二、板块式思路(下)“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
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
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
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
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
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
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下面请看两个教学设计实例。
例一:《论求知》教学简案。
课的总起: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述阅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分层推进:有如下四个教学板块。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备课策略》素材
备课策略教学这篇课文,可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主要过程大致如下:l.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
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
这个步骤的教学,主要完成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讨论。
2.认识文中的人物。
主要是认识文中的“我”,时间大约12分钟左右。
这个步骤的教学,主要完成对课文主体部分的品读。
在角度处理上,通过对“我”的品读来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理解课文对“我”的描写作好铺垫。
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
3.品味文中的描写。
主要是品味对“我”的心理刻画,时间大约18分钟左右。
这一个步骤的教学主要完成教学目标之二、之三。
视野拓宽建议同学们课外选读下面的文章。
1.(美)克马·黑格《第一次挣到的钱》(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在北极光下》)2.张艳梅《千金一诺》(《读者文摘》1994年第7期)3.林清玄《和时间赛跑》(《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2年第1期)第二,教师要讲究治学方法,提炼对课文教学确有见解的教学资料。
这里指的是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要进行资料性阅读。
资料性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门基本活路,在现时来讲,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的提出,教材的深刻变化等等,都对资料性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于这一点,已在第一章“助读”这一节中作了说明。
现在从更高的层面上进行一下再说明,那就是不仅要乐于积累,还要善于提炼。
所谓提炼,就是面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的筛选,进行分门别类的组合,进行事物规律的发现:这就是“分析提炼”的技巧。
运用“分析提炼”之法积累资料,是教师善于训练自己的表现,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积累。
因为:“分析提炼”本身就是研究。
“分析提炼”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梯。
拥有“分析提炼”的手段,能够让我们在做学问上成为一个清醒的人。
“分析提炼”的基本手法可以是三步走:第一步,积累;第二步,挑选;第三步,提炼。
第一步,积累:1.做课文赏析笔记。
2.做课文教例及教例分析笔记。
3.做课文资料目录卡片。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学法指导课》素材
7.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课,有效地训练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的高层次课型。
学法指导课,不论是指导学习方法,还是培养操作技能,实际上都是着眼于思维方式的训练。
学法指导课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它是以阅读材料作为载体,在完成文本阅读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突现方法训练的课型。
因此,它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多维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从理论上看,从现实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求看,从新教材的使用看,技能训练课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强势群体”。
因为教学新理念中,有太多太多的理由需要我们运用这种课型,如:l.语文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而在人的终身发展中,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2.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中除了“方法训练”成分外,更多的是表现在对人的培养上,表现在语文教育在为造就一代新人而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3.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4.现代语文教学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但从实际上看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学法指导课却实实在在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教师,重在教师的讲析,重在知识的系统性,重在语文知识的考查,由于这种传统的观念与作法的巨大惯性,以及由于这巨大惯性导致的语文教师的观念、视野与技能的狭窄,大面积的语文教学基本上不运用这种课型。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尽快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是时不我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课多案”的设计教案,课堂教学的蓝图。
好的教学方案,应该是一种创造,“一课多案”就是这样。
“一课多案”,指的是教师本人对一篇课文设计多种可运行的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一课多案”的探索,更谈不上有“一课多案”的设计习惯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的研究。
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上就开设有《教学设计ABC》这一个栏,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课三案”。
研究“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在现实的教改前景下,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其关键是它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艺术,养成教师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同时使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宏观构想的水平,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调控、应对、引导、撩拨、激励的微观操作水平,一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之中对教学内容恰到好处的处理。
“一课多案”的设计,能立体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视点的变换、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教学角度的创新。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表现出很大的牵引力,使得教师要关注很多方面的问题,如:1 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多维地表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新要求,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
2. 教师要感悟诸如活动式、学长式、训练为主式、自学辅导式等有影响的教学实验与教学风格给自己以启示并进行实践与探索。
3.教师要注重对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教学风格的前沿研究”,尽可能地吸收其新的美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设计手法。
4教帅应在不同教学方案的对比施教中体味最优的设计角度和最好的课中活动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设计水平。
5.教师要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设计的视点。
根据时代的进步与形势的正确发展,努力创新自己的阅读教学设计。
6年轻的语文教师要追求变化,拓展思维,经受磨练,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素质,使自己有一些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艺术的学术背景。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并不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设计出几种详案,也并不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来进行“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
我们应当从教学科研的角度,从教学艺术的角度,从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角度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表现形式:1、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详案。
2、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简案,乃至多种微型教案。
3、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详案,其他的为简案。
4、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为主要方案,其他的为预备方案。
5、勾勒出多种教学设想,优化其中的一篇。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思考角度:l、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
2、不同教材处理的“一课多案”。
3、不同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
4、不同教学手段的“一课多案”。
5、不同执行对象的“一课多案”。
下面是《散步》“一课两案”的教学设计。
教案一:设计角度: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
课型设计:自读课。
课中活动:一读,二背,三写。
教学过程:l、学习内容之一:整体理解课文(理解一篇)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家庭生活、表现亲情的美文。
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②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介绍课中的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
③教师指出: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如: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⑤教师完成板书:成熟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责任…2.学习内容之二:品读记诵文段(记诵一节)①导入:刚才我们说课文中写了景,写了情,写了事,写了意。
在写事之外,有两段文字十分重要,它们是……②教师指导从不同角度品读下面两段文字: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学生自由背读这两段文字,老师对这两段文字“由实到虚”的结构略作讲析。
3.学习内容之三:学用文中句式(突破一点)①导入:文章的情感,文章的情意,要靠作者的语言来表达。
这篇课文之所以人们觉得它“美”,就在于语言文字中渗透着“情”,在表“情”上,作者注意选用了精美的句式。
②讲析:如比较句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如反复句式: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③请同学们重点学习对称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上面这些句子的特点有:第一,每个句了中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显得特别精练、精神,形式美观,是句式中的精品。
第二,这种句式讲究对称。
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传达出一种音乐美。
第三,它们除了用于记叙之外,还可以用于议论,用于写出精辟的警句、格言。
④请同学们学用“对称句”,以“亲情”为话题,每人写几个这种形式的句子。
教案二:教学创意:对学生进行审美阅读的启蒙。
设计角度:学生的学法实践活动课中活动:品读文章,美点寻踪。
教材处理:联读课外美文《送小龟回家》。
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①导入: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中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
进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
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②同学们听读课文,感受体味文中的美。
③同学们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再进行体味。
④师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2、品读课文,美点寻踪①点拨: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
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等等内容。
②教师举例说明对课文美点的寻踪: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
③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美在文中对春景的生动描写;美在“小家伙”的话表现出儿子的天真可爱;美在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美在文中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美在文章的语言:美在结尾段的最后一句话。
……3、迁移阅读,学法实践①同学们轻读《送小龟回家》(作者:杨进):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
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
街上,流动着七色伞。
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
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
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
”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到了。
我们站在河岸。
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
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
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扩的脸。
他们在喝酒哩。
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
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儿子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龟放在河边,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
我们耐心地等着。
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
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我和妻相视一笑。
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
而妻,真的流泪了。
②同学们进行自主的合作的学习,寻找《送小龟回家》中的美点:美在一把花伞下的温情的世界;美在微风、秋雨、夜色中的一片秋意;美在秋雨纷纷的夜晚表现出一种思家的氛围;美在对河上情景的描写;美在“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美在“水面上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美在儿子的欢呼;美在我的感动和妻子的流泪;美在故事的童话色彩;美在美丽的童心;美在爸爸妈妈理解孩子的童心;美在文中有一种思家之情、团聚之情;美在文章告诉我们从幼年起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善良……③同学们进行课堂学习交流活动。
④教师进行教学小结,总说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的角度。
如果要设计教案三,可用人教版课标教材中的建议,将《散步》与《三代》进行联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自己更喜欢哪篇文章。
如果要设计教案四,可以摘录语文报刊中对《散步》进行品析欣赏的文章片断,用“资料助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品析。
5、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在教学艺术的海洋中,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永远是一片激荡美丽浪花的水域,奔涌的浪花永远不会平息。
可以说,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大多数内容,都与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有关,然而在即将结束全书的这一讲中,就此内容还可以再一次展开话题。
这是因为,在本章开始的时候说过,“教案,是从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角度来表现时代教改意志的一种载体。
”试想,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连教案的设计都不能进行创新,那么改革还有什么力度?所以,应该从表现新课程深度与广度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案创新的问题,让教案成为落实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创新的真正载体。
在这个方面,没有更多的原则可言,也不必用大多的原则来限制教师的创新精神,总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笔者认为,进行教学方案的创新,除了理念的更新之外,除了手法的变换之外,更应以思维创新为先行,用开放、灵活、深层的思维来引领教案设计的创新。
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下面一些角度来进行教案创新的思考与尝试:l、从学习与实践的角度编写“学案”。
2、为学生自主的阅读出“金点子”。
3、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
4、进行“师生对话型”语文教学新方案的设计。
5、从“实践活动课”的角度来设计教案。
6、从“课文内容整合”的角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