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春酒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9课春酒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9课春酒
“家家”写出了乡亲们的热情好客。
乡邻——品出“乡情”
3.凡是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 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答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 厅。
4.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 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两句都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好客,和睦融洽的 邻里关系。
作用:突出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问题·探究
(4)“我” a.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
总是一马当先,不请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 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b.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 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作用:表现了我充满了童真童趣
2.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故乡的过年的生活细 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的那么细致呢?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 思乡之情。
问题·探究 3.说说作者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妇女?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 “母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 很强, 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慈爱温顺、性情坚强。
母亲的一言一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拓展·延伸
字·词·音
1.注音。 枸杞(gŏu qĭ ) 凑( còu )齐 家醅( pēi)
门槛( kǎn ) 酬( chóu )谢 煨炖( wēi dùn )
过瘾( yĭn ) 两颊( jiá ) 挑剔(tī )
字·词·音
2.理解词义。 •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 挑剔: 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 兴高采烈:兴趣高,情绪热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春酒》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春酒》
春酒
琦君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交流,解读语句, 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 浓浓的思乡之情。
和着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作者仅仅想念家乡的春酒吗?
醇厚的思乡之情
酒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作者仅 仅写了过春新年酒吗喝?春酒 喝会酒 作者如此怀念春酒,并自泡了八宝酒, 那思乡感情排遣了吗?为什么?
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 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
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自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后来呵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请同学们以《春酒》为题,写一
首小诗,或在下句的横线上填上
你认为合适的词句,来抒发你读
完此文的感受。
少了家乡味
过新年


喝春酒
风俗美
家乡味


人情美
喝会酒
怀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 说过:“像树木花 草一样,谁能没有 一个根呢?我若能 忘掉故乡,忘掉亲 人师友,忘掉童年, 我宁愿搁下笔,此
你有一双慧眼吗?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灵吗?
我们一起来品味本文的语言!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 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 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
春酒是



乡 色酒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也好 你圆
舒兰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春酒》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春酒》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相关课外阅读19* 春酒一、教材简析:本文选自《琦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

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

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

二、作者简介:四、思乡诗词积累: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18.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20.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春酒》》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春酒》》课件
请你试着写下一两句话,来为自己 编织一份美丽的故乡情。
乡愁
小时侯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知识与能力训练》: 基础题与课内阅读
“我” 母亲
乡邻
春酒
思乡酒 过新年
风俗美 人情美
喝春酒
喝会酒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 的春酒吗?
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 家乡浓浓的感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琦君心语: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 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 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 写。”
故乡情
是新年分吃贡品那份无忧无虑的 开心 是童年舔在嘴边那甜甜的滋味
是与乡邻喝春酒那生命中的印记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 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 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 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体验反思,理解春酒〕
琦君
现、当代女作家。被誉 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 星”。原名潘希真,1918年 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 居杭州,毕业于杭州之江 大学中文系。 1949年迁至 台湾,曾任台湾中国文化 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 授。后定居美国。自去台 湾以后,50多年了琦君就 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温州。
——琦君(台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元xiāo( )节②lì( )枝 ③枸qǐ( )④门kǎn( ) ⑤脸jiá( )⑥páo( )制 ⑦挑tì( )⑧家pēi(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马当先:____________ ②顾名思义:____________ ③家醅:____________ ④酬谢:____________
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4,“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 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 宝酒了。” 5“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 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 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 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 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拓展训练
1.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2.课外选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并把它推荐给班里的同学。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课堂练习
1、①宵②荔③杞④槛⑤颊 ⑥炮⑦剔⑧醅 2、①形容领先。②看到名 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③自家酿的酒。④用 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小结: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 这一点,必须做到:平易、净化、蕴藉、真挚。我们在 《春酒》一文中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琦君善于使用叙事抒 情并行的方式;善于设喻,平易又蕴藉;善于刻画鲜明生 动的人物形象,细腻又传神;善于运用细节,随意点染, 意境浑然天成。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 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热情助人的阿标叔栩栩如 生,形神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 节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 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 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19《春酒》

19《春酒》
山西民歌: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曹操:曾将家乡亳州产的“九坛春酒”进献给汉献帝。
喝春酒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为了使春节更加欢 庆的一种民俗。
听读课文
标注不会读的音,朗读
枸 杞 gǒu qǐ 薏 仁 yì n ré 门 槛 kǎn 衣 襟 jīn 酬 谢 chó u 两 颊 jiá 挑 剔 tī 家 醅 pēi 如法炮制 pá 煨 炖 wēi dù o n
“我” 思乡酒
母亲 乡邻
风俗美 人情美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 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之情。
拓展延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 情。现代也有许多游子思乡的文学作 品,你读过这些作品吗?(P151练 习三)

故乡是母亲酿造的一杯香醇 的美酒,浓香中飘出了情丝 悠悠;
故乡是弯弯小巷的尽头 ,路 途中我们不停地回首;
故乡是……
〔 解春酒 晓作者〕
关于春酒
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
春酒 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
八宝酒是其中的一种
诗经: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雒南县志· 民俗》:立春之日,人饮春酒。
“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 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 了。”——琦君《乡思》 故乡,我们哪一天能回去?家乡味,我 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琦君《家乡味》
〔识春酒,知文意〕
思考: 能否取一个合适的酒名,来体现作者寄 寓在春酒中美好丰富的情感? 这是一杯
思乡 酒
〔品春酒,懂琦君〕
快速浏览课文,讨论思考
[整体感知]
想一想,琦君怀念的仅 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 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 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 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 的深情怀念。

人教版小学课本四年级下册第84 85页答案

人教版小学课本四年级下册第84 85页答案

人教版小学课本四年级下册第84 85页答案上课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自读课文上课教师:邓厚甜19.春酒(原文)琦(qí)君(jūn)①农村的新年,就是非常短的。

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全然拉开帷幕。

除了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发高潮。

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冷清,有时还少于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就是:新年时,著重祭礼拜佛,大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怕撞去撞来,碰碎碗盏。

尤其我就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放在灶孔边,喝东西不许随便揪.因为许多都就是必须先可供(gòng)佛(fó)与祖先的。

说道活尤其必须小心,必须多讨吉利,因此真的很受到束缚。

过了元宵,小人们真的我们都乖乖的,没闯进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屋旁满满的两大缸,都让给我们利沙(sā)上开(kāi)地喝了。

尤其就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就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喝得鼓鼓的跟蜜蜂似(shì)的(de),手里还追捧一大包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顾名思义,就是八样东西浸的酒,那就是黑枣(无人知晓就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gǒu)杞(qǐ)子(zǐ)、薏仁米,再提两粒橄榄。

必须浸一个月,关上去,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好像一点点,我端的着、言着,走来走去,存有一次一不小心,横跨门槛时涨了风卷,杯子揉在手里,酒却全系列淋在衣襟上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9春酒》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9春酒》 (1)

童年 “我”
天真可爱、纯真快 乐
童年纯真的欢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 美好的怀念!
赏析细节:品春酒,懂琦君
思考:我们又能从文中读出一位怎样的母亲 呢?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提示:文中母亲的哪个动作,哪些话语,哪 些情态触动了你的内心?
酒春
母亲
热情好客 勤劳能干 慈祥善良 朴实大方
母亲的一言一行,“我”耳濡目染,母 亲做人的准则深深的影响着“我”。作 者深深地怀念着母亲,浓浓的母女之情 道也道不尽啊!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遥借知背兄影弟表登现高了处对,父遍亲插无茱限萸的少爱一和人怀。念(。王 (维朱)自清《背影》 ) 母亲,倘若你梦 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 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纸船》)
乡邻
淳朴好客 友好善良 热心大方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怎能忘记淳朴的故乡亲友啊!那其 乐融融的家乡生活多么温馨、快乐 啊!
•文中还写了哪些家乡风俗?这些 当地的风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原名潘希真。一位
堪称写童年故乡的圣 手。1917年出生在浙 江温州。1949年赴台 湾,1977年旅居美国。
永远的记忆
春 酒 ( 琦君)
枸杞( gŏu qĭ) 薏仁( yì) 斟酒( zhēn) 家醅 (pēi ) 炮制( páo)煨炖(wēi dùn)
一马当先: 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
先、带头。
顾名思义: 从名称上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如法炮制:
自家酿的酒。醅在这指酒
赏析细节:品春酒,懂琦君

人教语文八下19《春酒》实用教案1

人教语文八下19《春酒》实用教案1

《春酒》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作者故乡——浙江一带的春节习俗,感受其中蕴涵的风俗之美和人情之美。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赏析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感知人物形象,感受文章的意蕴和作者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诗意,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赏析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感知人物形象,感受文章的意蕴和作者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2.难点:体会本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写作特色。

3.关键:体会本文严谨的散文结构和托物言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教学法。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明月几时有》(放幻灯片)一,导入新课。

参加本次民风民俗一路游,可谓收获颇丰。

跟着沈从文先生,我们欣赏了云南歌会的精彩;到汪曾琪的家乡,我们品尝到了高邮咸鸭蛋的美味;一路北上,我们来到北京,在萧乾的回忆中,我们再次领略了老北京街头巷尾那一声声余音饶梁的吆喝,这一幅幅充满着浓郁民俗风情的画卷,让我们品尝了一道道地道的民俗大餐,而说到民风民俗,我们就不能不来说一说过年。

过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年糕、春馍、春酒,那么大家也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新年,咱们本地有哪些习俗呢?(大家都来说过年。

)是呀,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东南西北、村村寨寨,到处都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今天我们的民风民俗之旅,又要转战南方,去拜访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去听琦君为我们讲述她的家乡——浙江一带过年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学生集体朗读。

要求:边读边思考:(1)琦君为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2)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文章的文眼在哪里?2.朗读后自由发言,并整理明确:提示:教师示范:老师在过新年的故事中品出了神秘的味道,这神秘的味道从那里来?学生帮助老师寻找:在蒸年糕时脚不能放在灶火边……(1)儿时三件事: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一件事:自泡八宝酒(2)文章的文眼是“家乡味”,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然后把作者回忆家乡过年时有关习俗的几个故事汇集在“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层层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琦君
“琦君”笔名是因词学大师 夏承焘取“希世之珍琦”的 “琦”字来称呼她,再加上 “君”字的敬称。
•琦君 (1917~2006) 台 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 祖籍浙江温州。1949年 赴台湾,后定居美国。 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 及儿童文学30余种。代 表作品有《烟愁》《三 更有梦书当枕》《琦君 寄小读者》《橘子红了》 《细雨灯花落》等。 《桂花雨》选入人教版 语文五年级上第7课。
1、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 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 家交流一下。 2、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游子 思乡的文学作品,你读过这类 作品吗?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精读课文
反复阅读课文最后两段,揣摩作者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同学交流。
1、朗读技巧指要。
重音的把握、反问句表现的悠长的惆怅。
2、如今我炮制的八宝酒与儿时喝的有何不同?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浓浓的思乡之情
知人论世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 说过:“像树木花草一 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 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 亲人师友,忘掉童年,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 不再写。”
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 得要命。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 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 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小结:突出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4、“我”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 包回家。 (2)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 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 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 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
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
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 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 遥”。(琦君《乡思》)
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
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
过瘾( y ĭn ) 两颊( jiá) 炮制( páo)
3、作者儿时在故乡过年时有哪些习 俗? 3 1、作者儿时在故乡过年时有哪些习俗?
4、文章围绕“家乡味”叙述了儿时在故 乡的几件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过新年 • 喝春酒 • 喝会酒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哪 怕 是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指 甲 缝 的 春 酒
清 清 的 香 香 的 沾 着 母 亲 味 道 的
到而 哪如 里今 去 找 我 家 乡 的 春 酒
酒 回长 杯 忆大 载 是后 着一 我杯 满苦 满涩 的的 情春 与酒 愁
酒过小 中年时 浸是侯 润一 着杯 我甜 的甜 幸的 福春 与酒 娇 羞
春 酒
.
同类品读
乡 色 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林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收集中国古代诗词曲中有关 表达乡情、乡愁的句子,并 进行分类整理。 • 作品推荐: •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 萧乾《枣核》
初读课文
1、识音知形:
枸杞(gŏu qĭ) 门槛( kăn ) 凑( cò 酬(chó u)齐 u )谢 煨炖( wēi ) 家醅( pēi )
2、知意会用:
家醅: 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顾名思义: 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 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 的方法办事。 一马当先: 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 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再读课文
1、读完全文,我最喜欢的句子 是 。
2、读完全文,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是 。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余光中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出朋 门友 在 外别 也忘 给了 自 己 斟 一 杯 人 生 的 春 酒
故 乡 的 酒 过 年 的 酒 游 子 心 中 醉 人 的 酒 哟
小结:表现了我充满了童真童趣
人 事 物
我(儿时) 母亲
天真调皮可爱 善良勤劳热情 热情亲密温馨 可爱
人性之美
过新年
吃会酒 小花猫
紧张忙碌兴奋快乐 民俗之美
人情之美 风物之美
八宝酒 印花手帕
香甜 漂亮
春 酒
过新年 喝春酒 (1~4) 喝会酒 的风俗 (5~8) 思乡
怀旧
酿春酒 思家乡 (9~10)
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2、花匠阿标叔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 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 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 外的兴高采烈。
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
3、乡亲乡邻
(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 就“我请你吃十二碟”。
(2)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
酒 是 水 中 诗
酒诗
春 酒
----琦君
是 水 中
关于春酒
正月所酿的酒
春酒
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 八宝酒是其中的一种
诗经: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曹操:曾将家乡亳州产的“九坛春酒”进献给汉献帝。 《雒难县志· 民俗》:立春之日,人饮春酒。 山西民歌: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喝春酒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为了使春节更 加欢庆的一种民俗。
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描写风俗。找出并谈谈这些细节 描写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对 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 生动细致的描绘.)
细节描写
•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 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
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如何做到:观察细致、真实呈现、锤炼 精心、刻画生动。
3、讨论:文中着重写了哪些人?他 们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句子简 要分析。
1、母亲
(1) 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 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 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 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 (2)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 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
作者简介
• 琦君,1917年7月24日出生于浙江永嘉县林垟庙后 村(今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庙后村)。其伯父潘鉴 宗为北洋政府时期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与蒋介石 是同窗。琦君幼年受教于家庭教师叶巨雄,研读诗 经、唐诗、孟子、论语、唐宋古文等中国古典文学 数年。1930年,考入弘道女中;1936年考入之江大 学中文系(后并入浙大),师从一代词宗夏承焘, 饱读中西文艺作品,毕业后曾一度任教于永嘉县中 (今温州二中)。1949年赴台,在司法部门工作了 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 授,后定居美国。2006年病逝于台北。 • 琦君的小说《桔子红了》曾拍成电视剧,里面的桔 园,即潘宅,现在是三溪中学所在地,而原潘宅 “养心寄庐”,现在改称为“琦君文学馆”。 • 《外婆的澎湖湾》的演唱者潘安邦,是琦君的侄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