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胡林翼:时人评价远胜曾国藩和左宗棠
“中兴名臣”胡林翼的军事思想与战斗经历
以湖林翼极力反对死攻坚城。也反对据城池土地。他认为,得城池
土地与否及多少不足以让兵家介意,将帅之上策乃审度兵机、顾全 大局。胡林翼甚至说过:“即便一年都得不到一座城池,只要于大局 无碍.就不为过;即便一年攻占数座城池,但与贼人缠斗不休,城内 外安宁不得,就不可为功。”胡林翼在战术层面把握住战争最重要的 目的,即“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具有很高的军事战术思想素养。 四、军队管理重权衡 在湘军组建初期,军队内部关系复杂、矛盾凸显。时任湘军将领 的胡林翼在这一紧要关头起到了协调内部矛盾、增强军队战斗力的 作用。在胡林翼的努力下,湘军将领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从而避免 了战争过程中内讧的发生,极大提升了湘军的作战实力。胡林翼将 全部精力投入到湘军的发展壮大事业中,他除了潜心经营湖北湘军 外,还成功调和了湘军马队的内部矛盾。马队原来由多隆阿率领,是 湘军的一支劲旅,但鲍超等湘将对多隆阿意见很大,随时可能独立 门户。这时胡林翼出面安抚马队各将领情绪,协调多隆阿与诸湘将 之间矛盾,促使湘军在最短时间内攻克了安庆。 1859年9月,湘军在胡林翼和曾记的率领下进攻安徽北部。胡 林翼向朝廷上奏了兵分四路进攻之策。他一个月内夺取了天堂、潜 山两地,准备在皖北与安徽的太平军决战。胡林翼命多隆阿为阵前 统领,命蒋凝学、唐训方、鲍超等为副统领。胡林翼的这一人事安排 遭到了曾国藩的明确反对,曾国藩认为鲍超才是阵前统领的最佳人 选,多隆阿顶多只能胜任副统领之职。多隆阿是正白旗,世袭骑都 尉,曾随僧格林沁卫戍大军南征北战,立下过赫赫战功。1855年,朝 廷钦令多隆阿进援湖北,在胡林翼攻克武汉的战事中,他协助胡林 翼以副都统之职指挥得当。在皖北战役中,胡林翼命多隆阿为阵前 统领,一方面是鉴于多隆阿之前的表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朝廷 早有官文授意,暗示应重用满族八旗将领。胡林翼非常清楚阵前满 汉畋域之分,尽管心知肚明这样的军事管理格局并不合理,但也意 识到可以利用这种格局留下的有利空间而知人善用。此外,胡林翼 深知满族八旗将领对湘军由弱变强起到过关键作用,他们能比汉族 将领更顺畅地获得朝廷粮饷划拨。所以胡林翼从人事大局出发,不 顾曾国藩的反对,命多隆阿为统领,也得到了朝廷的支持阳。当然. 胡林翼也竭尽所能安抚鲍超。他曾在曾国藩面前立下誓言,一定全 力支持鲍超带领的分队。他还在成全多隆阿之后多次告诫他,要以 大局为重,不能炫耀己之长、怨他人之短.多协调好与鲍超的关系。 胡林翼的权衡之计,非但没有招来多隆阿的不满,而且鲍超也对他 感恩戴德。相反,曾国藩多次在鲍超和多隆阿之间厚此薄彼,使满汉 之分的迂腐论调多少影响了湘军内部的和睦与士兵的气势。与曾国 藩相比,胡林翼兼顾军中大局,可谓煞费苦心。
中兴名臣
8/11/2013
研究动态
1.
2.
3.
4.
军事思想
论胡林翼经济思想的特点----凌兴珍
• 整顿市场经济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胡林翼主张“运盐、通商、惠工,以阜财活,从而发展工商业,搞活经济
• 整饬盐政中照顾盐商的利益
提出了有利于食盐贩运者的政策
胡林翼研究资料与论著
• 1999年岳麓书社出版了五卷本《胡林翼集》
人物生平
1836年(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1840年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1846年胡林翼 以知府分发贵州。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在任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 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后总结战争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1854年(咸丰 四年)春,出黔抗击太平军;7月,升四川按察使,仍驻防岳州;9月调湖北按察使,赴援九江。 1855年3月,升湖北布政使,率大军回援武昌;4月,武昌失守,奉诏署湖北巡抚,负责南岸军事, 与曾国藩策划围攻武汉。次年12月,破武昌城,实授湖北巡抚。此后,援赣、谋皖、图江南,全力 支持曾国藩。1857年派兵援庐州。1858年攻陷九江。次年谋划攻取安庆。1860年移营莫山。次年进 驻太湖,调兵遣将,出谋划策,并大力筹饷,以厘金、盐课为主,兼行各种捐输。注意整饬吏治, 引荐人才,调节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因镇压太平天 国革命有功,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被史学家并称为“中兴四名臣”。1861年春,太平天国西 征军入湖北,武昌势危,他急回援。9月5日,所遣之军会同曾国荃湘军攻陷安庆。同月30日,因病 呕血死于安徽军中。谥文忠,追加太子少保,兵部侍郎。所著《读史兵略》46卷,奏议、书牍10卷 等,辑有《胡文忠公遗集》。曾绘制《大清一统舆图》,为我国早期较完整的全国地图。胡林翼为 人文武双全,且能诗能文,为官清廉,且重视教育,生前倾其所有,在益阳石笋瑶华山,修建了箴 言书院“以公邑人”,培育人才,造福桑梓。后人蔡锷特别崇拜胡林翼的军事才能,把曾国藩、胡 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治兵语录》,蒋介石把这本书作为黄埔军校学生的必读教材,并签 名题词赠给学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阅读了《胡文忠公全集》,也十分钦佩胡林翼的文韬武略和 做人为官之道,遂把他当成学习的楷模,把自己的字也改为“润芝”或“润之”。胡林翼虽早殁, 但生平推功让能、调和诸将之力甚强。咸丰六年,胡林翼升为湖北巡抚,极力笼络时任湖广总督的 满洲权贵官文,其母收官文之妾为义女,又处处让利给官文,故胡林翼所言,官文无不言听计从, 为平定太平天国奠定良好基础,史载“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不及,思假以为重,林翼益推诚相 结纳,于是吏治、财政、军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不数年,足食足兵,东南大局,隐然 以湖北为之枢。”。曾国藩说:“林翼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 其进德之猛。”他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中兴名臣”,赐谥号文忠。
中国历史故事-同治中兴之臣胡林翼生平简介 胡林翼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同治中兴之臣胡林翼生平简介胡林翼是怎么死的?胡林翼是晚清重臣,字贶生,号润芝,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虽然胡林翼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共称,但实际上相比于其他三人,胡林翼并不为人所知,这是一个被历史遗忘了的人物。
公元1812年7月14日,胡林翼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其父为四品京堂胡大源。
胡林翼的父亲胡大源本身便有很高的学识,当年科举考试,曾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直接入翰林院,授编修。
因此对于自己儿子的教育,胡大源极为重视,使得胡林翼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年幼的胡林翼跟随在自己的爷爷身边读书,六岁的时候开始习字,他的爷爷教他读《论语》。
八岁的时候,胡林翼随同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
正巧当时将要赴任川东兵备道的陶澍顺路回老家益阳探亲,一下子便看上了胡林翼,说:“我已得一快婿”,并随之将自己年仅五岁的女儿许配给胡林翼,订下娃娃亲。
陶澍是清朝经世派的代表人物,为人办事干达,是促成嘉道年间经世之学重新活跃的代表人物,政声极佳。
有这样一个岳父,不仅仅是在对胡林翼的仕途上有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岳父的为官之道让胡林翼受益良多。
在写给自己父亲的信中,提到自己的岳父,胡林翼说道:“岳丈公退之余,辄与男长谈。
岳丈胸中本极渊博,加以数十年来宦途阅历,上下古今,融会贯通,每及一事,旁证曲引,判断洞中窃要,于男进益,非浅鲜焉。
”受到岳父感染,他“于书无所不读,然不为章句之学,笃嗜《史记》、《汉书》、《左氏传》、司马《通鉴》暨中外舆图地志,山川厄塞、兵政机要,探讨尤力”。
胡林翼十九岁的时候,与自己的未婚妻陶澍之女琇姿完婚。
婚后跟随在蔡用锡前辈身边学习,收获加大,“师事两年,涵濡渐渍,服膺终身”。
胡林翼不是一个除了读书,便一无是处的书生。
在还没有进士及第,只是一个秀才的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学识付诸于实践,造福百姓。
道光十五年,沅湘大水,益阳受灾严重,饥民流离失所。
当时在家读书的胡林翼见着灾民广布,官府却没有拿出相应的应对之法,害怕灾民因为没有食物,到时候铤而走险,发生叛乱。
《左宗棠传》阅读练习
《左宗棠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
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
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
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
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
林翼敦劝之,乃出。
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
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
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务,倚之如左右手。
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
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
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
沈葆桢尼其议,诏曰:“宗棠以西事自任,国家何惜千万金。
为拨款五百万,敕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出塞凡二十月,而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
初议西事,主兴屯田,闻者迂之。
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既入觐,赐紫禁城骑马,使内侍二人扶掖上殿,授军机大臣,兼值译署。
国家承平久,武备弛不振,而海外诸国争言富强,虽中国屡平大难,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
及宗棠平帕夏,外国乃稍稍传说之。
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
穆宗尝戒其褊衷。
始未出,与国籓、林翼交,气陵二人出其上。
中兴诸将帅,大率国籓所荐起,虽贵,皆尊事国籓。
宗棠独与抗行,不少屈,趣舍时合时不合。
国籓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士论以此益附之。
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籓之盛。
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
廉不言贫,勤不言劳。
待将士以诚信相感。
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徠抚绥,众至如归。
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宗棠初出治军,胡林翼为书告湖南曰:“左公不顾家,请岁筹三百六十金以赡其私。
”曾国籓见其所居幕小,为别制二幕贻之,其廉俭若此。
初与国籓论事不洽,及闻其薨,乃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志益远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试礼部不第第:科举考中B.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擢:提拔C.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颖:聪明D.及闻其薨薨:去世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左宗棠善于谋划的一项是()①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
胡林翼的传奇人生
胡林翼的传奇人生作者:杨萌芽来源:《领导文萃》 2019年第12期引言让曾国藩和毛泽东这两位伟大人物都折服的人,该是何方神圣?胡林翼去世的时候,曾国藩说:“润芝进德之猛,吾不如也。
”也就是说,胡林翼追求道德的完善,连曾国藩都自愧不如。
“润芝”是胡林翼的号,而毛泽东将自己的字也取为“润之”,就是为了表达对胡林翼的仰慕之意。
能拥有这两位超级大粉丝的胡林翼有着如何传奇的人生呢?仕途的挫折,让他沉潜内敛;基层的历练,让他沉稳厚重,具备了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战火和硝烟又让他迅速成长,并最终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临危受命,忍辱负重胡林翼带着600条好汉前往湖北前线,刚到离武昌城几十公里的地方,便听到了湖广总督吴文熔战败身亡的消息。
不久之后,他的好友,湖北布政使唐树义也战死疆场,胡林翼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境地。
得知好友曾国藩在衡阳练兵,他便修书一封向曾国藩求救。
曾国藩得信大喜。
太平军即将挥师南下,湘军正值用人之际,胡林翼这样的人才岂可错失。
于是,他一方面派人送去粮饷,一方面向朝廷举荐胡林翼,说胡林翼才华胜过我十倍,请朝廷重用。
咸丰四年(1854)四月,曾国藩遭遇出山后第一次军事上的惨败——靖港之战。
失败后,他退守长沙。
胡林翼也来协防,两个好朋友多年后再次聚首。
咸丰四年下半年,太平军在英王陈玉成的率领下杀入湖北。
湖广总督杨霈一退再退,武昌大震。
胡林翼这个时候已经担任湖北布政使,有守土之责,所以请求回援武昌。
不久之后,武昌第三次被太平军攻克。
武昌沦陷后,朝廷让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
名为巡抚,实际上湖北连省会都沦陷了,他的号令“不出三十里”。
此时,湖北境内还有两支清军主力,一支是湖广总督官文的部队,在长江以北;另一支是前湖广总督杨霈的部队。
对太平军他们基本都是观望的态度,随时准备坐收渔翁之利。
胡林翼打了胜仗,他们就马上过来接收,不敢和太平军正面作战。
运筹帷幄,登上巅峰这次武昌失陷和前两次的情形大不相同。
中国历史故事-胡林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胡林翼轶事典故
中国历史故事-胡林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胡林翼轶事典故胡林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公元1812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是湘军的重要首领,父亲胡达源曾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后做到四品京堂。
历史对胡林翼是轻视的,尽管他一生功绩不少,但是却没有留下极重的声名。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在后世都留有极大的名声,只有胡林翼并不为人所熟知。
曾国潘创办湘军,一生以经世致用的准则,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有人赞叹他以一己之力,为大清朝续命五十年。
李鸿章,创办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后于西方列强周旋,创办中国近代海军北洋水师,而他代表大清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也成为被世人所记住的地方。
左宗棠,老骥伏枥,一生戎马征战,在年迈之时抬着棺材上战场,收复新疆。
但是胡林翼呢?他一生所做不少,但却因为英年早逝,所以并没有像其他三人般留下威名。
就连历史书中提及,也只是将他与三人共称,但笔墨远教其他三人少的多。
这个被历史遗忘,对于后世许多人都很陌生的大臣,他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呢?读胡林翼的历史事迹,首先认识到的就是胡林翼是一个少聪慧,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胡林翼的父亲是胡大源,胡大源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受到很好教育的人,所以才能中一家进士第三。
所以胡大源对于胡林翼的教育极为重视,胡林翼六岁的时候就跟随自己的爷爷读书识字。
他八岁的时候,就与陶澍之女定下娃娃亲。
这门亲事极为传奇,陶澍当时正好去赴任,顺路到益阳探亲,而胡林翼当时在正在益阳编书的爷爷身边随侍。
陶澍与胡林翼的爷爷会面时,看见胡林翼便认为他将来定有一番作为,因此将自己年仅五岁的女儿许配给了胡林翼。
八岁的时候就被陶澍看中,不是早慧有志,又有什么其他解释呢?总不能说,陶澍看见胡林翼长的挺乖巧伶俐的,然后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了吧!胡林翼是一个极有志气的人,他在道光十六年时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后来家中长辈过世,胡林翼归家守孝,丁忧起复后以知府分发贵州。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训——上部一、谁来拯救笨小孩——最后一位大儒。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蒋介石——圣经、曾国藩家训靖港之战——过令旗者斩。
自杀。
塔齐布大胜太平军(湘潭大捷)。
天津教案——时任直隶总督。
王三----天津天主教堂教民。
对峙情绪失控。
国际政治事件。
当时曾国藩领导洋务运动,不愿意与洋人对峙,处理了犯案的民众。
弥留之际,他也后悔了,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天津教案。
(跟大儿子曾纪泽说,面对洋人,一定要不卑不亢——成为中国外交史上伟大的外交家,从沙俄手里谈回了新疆伊犁)自我教育——正是因为有这样反思和反省、自我教育,才有这样的华丽转身。
正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天资愚钝,所以才彻夜读书,弥补不足。
在家书里反思最多的,便是自己气量狭小(老师撑伞)。
彻底地反思、反省,以至于后来,心胸越来越豁达。
正是因为有这种反思和反省,才能有华丽的转身。
——梁启超2. 无一日不读书我这一生,无一日不读书进德(以图无忝所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修业(以图自卫其身)——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曾爷爷,纨绔子弟,培养曾麟书。
——耕读传家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曾国藩曾纪泽:考完一次之后便去研究西学。
曾纪鸿:研读数学——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100多位,中国第一部电学著作。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1.要读经典(经过岁月、时间、实践检验的思想智慧);2.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先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做札记3.培养读书兴趣和方向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3 撑起两根穷骨头做官以守穷为本穷是保身之道;穷是善身之道:给9岁的曾纪泽写信:做君子(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给曾纪芬一条绸缎裤子“一品宰相”——只吃眼前菜。
一食千金,吾目不忍睹,口不忍食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4 他有说到做不到的时候吗?节欲节劳节饮食色欲浮夸戒多言戒戒唐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倭仁:1.记日记:.人最容易原谅的人是自己(错事容易忘)-真正有勇气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2.要敬、要慎独做法:1.静坐;2.临事淡泊守志(能甘淡薄便有几分真学问)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学创始者)把简单做到纯粹,自然能有成就5. 最败人的两个字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湘军大佬”胡林翼
二人相 比, 学术造诣 , 论 胡不及 曾, 但天分强一些; 论埋 头苦干 , 胡不
及 曾, 比 曾会变通 ; 坚忍不拔 的 但 论
人, 此人吃喝玩 乐样样 精通 , 粮刑 钱 名、 带兵打仗却样样 不懂 , 占着湖广 总督的高位 , 出于满洲权贵 防范汉人 的本性 , 对胡林 翼事事 横加干 涉, 弄 得胡左右 为难。胡林 翼也非 常不满
年就 溘然长逝 , 年仅 5 岁 。他不 0 是战 死沙场 , 但却 更加 悲壮 : 那年 8
术 的, 续宾就对 曾国藩说 , 李 胡林 翼 待人 多血 来自, 但往往掺 杂权 术 , 曾国
于是 , 为取得 官文 的信 任 , 他 认 了官文一个 小妾做干妹 , 又尽量满足 官文 的贪欲 , 胡林 翼拉拢 官文 的办 法, 正是 曾国藩这样的老 学究办不来
’ 其次 , 胡林 翼会做人。表现在他
对湘军部将格外信赖和亲热, 如对 罗
后世之名
在历史上 , 胡林翼是 与 曾国藩并 称“ 曾胡” 。虽然胡林 翼不为 大众 所
熟知, 但他 的影响却不弱于 曾氏。
泽南 , 言必称“ 先生” 遇事言听计从 ; , 对其部属李 续宾 、 李续宜兄弟也格外
而, 胡林翼出师多凯旋而归。
还几次要跳河 自杀 ; 胡林翼却每每事
半功倍 , 重若轻。要不是胡林 翼死 举
得太早 , 他们俩谁 能成为“ 中兴第一
名 臣”还 真 是 不好 说 。 ,
当时的人 也有讥讽 胡林 翼好权
系, 这样 一来更 有利于 湘军, 有利于
江 南战局 。
一
然而, 中龙凤胡林 翼在咸 丰十 人
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
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为什么天才失败了,而庸才成功了?分享曾国藩的成功故事,来看看曾国藩关于成功的答案。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了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曾国藩的成功故事篇1一曰身勤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
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二曰眼勤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
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
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
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
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从细微之处识人,练就了他的一双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时,幕僚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勋。
三曰手勤曾国藩所说的“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曾国藩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历史趣谈晚清四大名臣 除了张之洞 为何都被骂得狗血喷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四大名臣除了张之洞为何都被骂得狗血喷
头?
导语: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两种说法,前者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后者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史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曾国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两种说法,前者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后者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史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下面就谈一谈后者四大名臣被世人骂得狗血喷头的原因:
第一位: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被视为“古今第一完人”。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后世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斥骂者也不乏其人。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
再加上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而且以汉族为主,所以许多人更是把视为满清的鹰犬,骂他以血腥的手腕暂时扑灭了汉族人民的大反抗,暂时拯救了清朝的大危机。
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外惭清议,内咎神明”,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偶。
当代学术界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被遗忘的胡林翼:时人评价远胜曾国藩和左宗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被遗忘的胡林翼:时人评价远胜曾国藩和左宗棠导语: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但与曾、左比较而言,他受后人关注和研究的程度相对不足。
其实,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但与曾、左比较而言,他受后人关注和研究的程度相对不足。
其实,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
李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
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但与曾、左比较而言,他受后人关注和研究的程度相对不足。
自1980至2000年,有关胡林翼的论文不到四十篇,其传记也仅一本,即团结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董蔡时、王国平著《胡林翼评传》。
近两三年来,胡林翼渐受学界重视,至少已出版邓亦武等著《天下巡抚胡林翼》(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陶海洋著《胡林翼与湘军》(广陵书社2008年版)和刘忆江著《胡林翼评传》三部著作。
然而,正如刘忆江先生所言,“海内外至今尚无一本像样的胡林翼传记”(见刘著“前言”及第388页),已有的传记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风格与个性。
这当然与胡林翼去世较早、没有机会像曾、左那样由统帅转为洋务重镇有关。
其实,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
李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王闿运曰“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而沈卓然认为胡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指出“世徒知曾、左之贤,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
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而于政治、文章、经济、军事,固无所不学,无所不致其用也。
更考其生平,不独坐镇武昌,坚守不摇,以扼形势之要;且于课厘馈饷,擘画尽善,遂使当时诸军无饥馁之扰,克奏中兴之业。
生活常识分享。
忠勇罗泽南战死武昌城下,临终写大义大智两句话,不愧是湘军之父
忠勇罗泽南战死武昌城下,临终写⼤义⼤智两句话,不愧是湘军之⽗李商隐有⾸《忆梅》的名诗: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这后两句⼏乎就是“湘军之⽗”罗泽南⼀⽣的写照。
在那个风云压顶,注定英雄辈出的时代,罗泽南早占乱世春意,却⼜在跃上潮头时早早地凋谢在了历史的尘埃中,真真是⼀位”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物。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位尘封在历史中的湘军开⼭英雄——有的⼈在苦难中⿇⽊地活着,有的⼈在苦难中倔强地站着嘉庆⼗⼆年⼗⼆⽉,罗泽南⽣在湖南双峰⼀户家徒四壁的⼈家,幸运的是他有⼀位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的祖⽗,罗拱诗。
那时的罗家经常断粮,但祖⽗坚持把罗泽南送进私塾读书,宁愿饿死,不断⼉孙读书路。
和曾国藩幼年时的呆笨不同,罗泽南打⼩就显得才情奇异,有春秋格局。
⼗⼀岁时,所居之地有⼀药房,药房隔壁是染坊,罗泽南为之撰写对联:”⽣活万家⼈命,染成五⾊⽂章“,世⼈听闻此联,⽆不为之赞叹。
⼗四岁时,罗泽南读《左传》,竟能仿先贤智谋格局,做出相近⽂章,尤其是⽂章的义理,不点破,⽆⼈敢相信,⼗四岁少年竟有如此造诣。
然⽽就是这样⼀位不世出的少年⼈物,接下来却⾛进了让⼈难以置信的苦难。
道光五年六⽉,丧母;道光六年五⽉,丧嫂;道光六年七⽉,丧兄;道光七年,侄⼥早夭;道光⼗年,丧祖⽗;道光⼗⼆年,长⼦、次⼦早夭;道光⼗三年,丧妹;道光⼗五年,三⼦、侄⼦早夭。
⼗年,家中死⼗⼈。
因为承受不了接连丧⼦的打击,罗泽南妻⼦哭瞎了双眼,哭聋了双⽿,重病缠⾝,成了⼀个在⽣死边缘痛苦挣扎的废⼈;罗泽南本⼈亦被打击成重病,因为没钱买药救治,也是在苦难的沼泽中苦撑。
由此,罗泽南曾写下《殇侄殇⼦哀辞》,其中有这样的句⼦——”恍恍惚惚,迷迷离离,是⾎是泪,终莫能辨。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但在让⼈窒息的“呜呼痛哉”中,罗泽南没有垮掉,他坚持⼀⾯教书谋⽣,⼀⾯夜以继⽇地埋头苦读。
很多⼈劝他,不要再捧苦寒之书了,去打打零⼯,或者凭⾃⼰的才学去帮⼈打理打理买卖吧,但罗泽南不为世俗所动,始终倔强地在苦难中站⽴着,坚持着。
《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
《战天京》读后感3000字沈阳烟草刘博这是一篇迟来了很久的书评,是对半年前读过的一本书《战天京》的一些感想,虽然迟来了很久但每当自己想偷懒不写读后感时对这本书的推荐欲望便告诉自己:不行!不管什么时候也一定要写完。
以至于当时看书时在空白处写的评语都一直留存在手机里不愿删除,一直到写完这篇为止,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在飞机上看完书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写读后感时的场景还觉得似乎就在眼前一样,足见此书甚好,值得一读!此书作者谭伯牛,最早于2004 年出版,从豆瓣书评来看,此书出版后似乎获得过不错的反响。
只是我之前孤陋寡闻,一直未曾听说,只是一年前在听“罗辑思维”音频时老罗推荐便毫不犹豫花钱买下,罗辑思维说这是一本硬书,按传统图书的法子出版是卖不动的冷门硬书,非常小众的书如果没有包装和市场营销手段是不可能被大众发现的,这年头粉丝经济的威力是无穷的,借助罗辑思维的平台发布的定制版很快就在网上卖完了,比很快更快的首版售罄。
其实开始并没对本书抱多大希望,以为不过营销推荐,故事内容估计也在节目讲差不多了,然而开卷试读,却给了我相当的惊艳。
就书而言,阅读体验着实不错,作者写的任性,我看的自在。
书中所引古人奏折、笔记之出处俱有评注,此举已甚难得,更为难得的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作者还加以钻研求证,明辨是非,杜绝道听途说。
其中对于大人物的一些小伎俩也毫不讳言,曾公那些见不得人的“不可录不可录”信件日记一一摊开,总还是回归人性的“了解之同情”。
晚清因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常常被世人置于丧权辱国,不喜多谈之地。
从历史课本中我们看到的晚清就是一场不堪回首的悲剧,外有八国联军侵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内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内忧外患,动荡已极。
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个烽烟四起的时代,《战天京》这本书讲述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郭嵩焘等晚清军政名人的故事。
作者在充分了解正史的基础上,大量利用书信、奏折、笔记等史料,抱“同情之理解”的态度,鲜活再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晚清名臣之间的恩怨冲突。
胡林翼:乱天下者,不在盗贼,而在人才不出【总第62期】
胡林翼:乱天下者,不在盗贼,而在人才不出【总第62期】胡林翼引言:道咸年间,天下大乱,盗贼蜂起,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缺乏人才上升的通道,胡林翼有一句名言:“天下以盗贼为患,而乱天下者,不在盗贼,而在人才不出,居人上者,不知求才耳。
”有才能的人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就会在特定时间里揭竿而起,太平天国之所以轰轰烈烈,也在于很多草莽英雄、失意文人的加入。
这也就是胡林翼所说的:“古来成事败事之人,必在尘埃草野中,用之则为臣仆,弃之则为盗贼。
”因此,处于大清核心管理层的胡林翼非常重视人才,可谓求贤若渴,同时,他在人才选拔和维护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1人才甄选与人才库的建立早年的胡林翼就已经对人事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总结出了一套辨别人才的办法。
胡林翼父亲的好友王植出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当时只有20多岁的胡林翼就写信给王植做参谋,其中就谈到了用人的问题。
他后来给湖南巡抚骆秉章的信中说,一定要“视民如官,视官如民”,无论官职大小、出身如何,都要推心置腹,遇到麻烦咨询他来看此人是否有见识,遇到灾祸告诉他来看此人是否有勇,遇到好处试探他看此人是否廉洁,遇到事情观察他看此人是否诚信。
胡林翼用人。
第一,强调气节。
他非常欣赏有气节、能干实事之人。
他认为天下贫弱,是因为正气不伸。
“得一正士,可抵十万金”,所谓“正士”就是那些有气节、有道德操守而又能办事的人。
第二,脚踏实地。
他认为最杰出的人才,也不外乎能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事情,而国家的衰落,也正是由于大小官员们不能实实在在做事情。
第三,任人唯贤。
他说:“苟其才也,虽疏必举;苟非其人,虽亲必斥。
”只要是个人才,哪怕他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也要保举他;否则,哪怕是自己的亲属也坚决不用。
他从严要求部下,严令禁止推荐各自的亲戚家丁给下级部门,也严令禁止知府、县令用自己的子弟。
咸丰十年(1860),他在写给李鸿章的信中说:做地方官,幕府中可以请朋友,但尽量不要让家里亲属来干预工作,你就是对他们好也会落下埋怨,更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旷代硕儒曾国藩
旷代硕儒曾国藩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坪村。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
父亲曾麟书为塾师秀才,饱读诗书。
近代湖南极奉行耕读传家,曾国藩家亦如此,以"富不丢猪,穷不丢书"为丕振家风的法宝。
曾国藩6岁入塾,8岁能诵四书、五经,14岁已读周礼、史记、文选,21岁考取秀才,28岁考中进士。
从此踏入仕途,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官至二品。
1852年回藉奔母丧,奉旨在家乡创办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授光禄大夫、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勇毅侯,成为文人封武侯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1872年3月病逝两江总督督署,追赠太傅,谥文正。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晚清第一名臣,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传奇人物。
清政府赞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门生故吏颂他德埒诸葛,功迈萧、曹,文比韩、欧。
也有人骂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当代两个政治对立的"巨头"毛泽东和蒋介石对曾国藩又都持推崇态度。
毛泽东认为曾国藩为"大本大源"之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奉曾国藩言行为圭臬,"要救国复兴就不可不效法曾、胡"。
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悉心增补。
拔开历史的云雾,曾国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勇猛精进,卓绝艰苦,其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的精神无不令后人叹绝!征剿太平天国,曾国藩其功在此,其毁誉也在此。
象满怀"忠君报国"思想的中国传统士大夫一样,曾国藩一旦受命,他就得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略谈曾、胡处理湘军内部人际关系之不同
略谈曾、胡处理湘军内部人际关系之不同吴梅【摘要】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胡林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二人处理湘军内部关系时,在驾驭湘军幕僚、对待湘军将领、笼络湘军内部人心方面有许多不同点,正是这些不同点反映了当时他们不同的地位.【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05(020)005【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曾国藩;胡林翼;湘军内部;人际关系【作者】吴梅【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6.9曾国藩、胡林翼被时人誉为“中兴名臣”,并称曾胡,二人在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共同的阶级地位,类似的经世之志思想,使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军事行动中能够合作无间,在维护湘军集团利益方面能够采取完全一致的立场。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典型人物方面分析,略谈二人处理湘军将领内部关系的不同之处。
1 驾驭湘军幕僚的不同风格曾国藩是以丁忧在籍侍郎的身份奉旨帮办练,创建湘军,因此在地方上无权无势,尤其咸丰十年以前,忽而援东,忽而援西,历经坎坷,困难重重,此时追随他的幕僚可以说是患难之交,特别是象李元度这样对他确有救命之恩的人,曾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李元度,字次青,湖南平江人,号称“平江才子”,咸丰三年,曾国藩在籍团练,李元度闻讯,隐其名以“罗江布衣”上书千言讨论军事,“国藩壮之,招入幕”[1],自此,曾李二人开始了密切的交往,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咸丰三年至十年,在曾国藩最为艰苦的岁月里,李对曾表现出极大的忠心、支持和帮助,且对曾有救命之恩。
曾对李的感激之情也多次在家书、日记等处流露出来,其中有著名的“三不忘”之说:“足下当靖港败后,宛转扶持,入则欢愉,出则雪涕鸣忿,一不忘也。
九江败后,特立一军,初志专在护卫水师,保全根本,二不忘也。
樟树败后,鄙人部下别无陆军,赖台端支持东路,隐然巨镇力撑绝续之交,以待楚援之至,三不忘也,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此三不忘,“鄙人盖有无涯之感,不随有生以俱尽”[2],并提出与李家“缔婚姻而申永好,以明不敢负义之心。
“我忧何诉,我喜何告”:论左宗棠与胡林翼的三十年君子之交!
“我忧何诉,我喜何告”:论左宗棠与胡林翼的三十年君子之交!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出身贫寒的左宗棠,以一个举人身份做到封疆大吏,以至立下收复新疆的不世之功,固然离不开他经世致用的真才实学,更离不开能够充分认识到他的才华并加以举荐的伯乐。
左宗棠的一生,贵人不少,从人称“徐天眼”的恩师徐法绩,到自己的老师贺长龄、贺熙龄,再到慧眼识珠的两江总督陶澍,以及将西北重任托付于自己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两任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于自己有救命之恩的皇室重臣肃顺,还有与自己“相期无负平生”的曾国藩。
可以说,那个时期接近一半的能臣名吏,都或多或少地对左宗棠的成长和仕途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晚晴中兴大臣,对左宗棠的一生起到了及其关键的作用——这个人就是胡林翼!胡林翼,出身官宦的官二代、高富帅,有名的花花公子。
与一般的空有其表败絮其中的公子哥不一样,胡林翼有大才,习孔孟、知兵法,文武双全,不光如此,他还将经世致用之学融会贯通,且处事圆滑、能屈能伸,是一个难得的全才!除了出身不凡,胡林翼还攀上了两江总督陶澍的高枝,成了陶澍重点培养的得意门生和女婿。
二十四岁,高中进士,步入仕途。
凭着自己的出色才华、左右逢源的处世之法和深厚的关系网,胡林翼的仕途顺畅,四十三岁做到了湖北巡抚。
自从中了举人,左宗棠屡试不第,一直无法再进一步,一气之下干脆破罐子破摔,从此绝意科考。
是胡林翼,一而再再而三的举荐左宗棠,向朝廷、向高官、向朋友,反正是一有机会就向人推荐左宗棠,再加上左宗棠的“自比今亮”,从而使得左宗棠的名气越来越大。
直到长沙告急,胡林翼再向湖南巡抚张亮基举荐左宗棠,左宗棠以一个师爷的身份出山,凭借长沙保卫战一战成名,从而开启了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之路。
此后,当左宗棠身陷囹圄时,是胡林翼第一个冲出来四处奔走、全力营救。
当曾国藩和左宗棠意见相左、互生矛盾时,也是胡林翼充当和事佬,从中协调,尽力化解。
可以说,没有胡林翼,就不会有功成名就的左宗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被遗忘的胡林翼:时人评价远胜曾国藩和左宗棠
导读: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但与曾、左比较而言,他受后人关注和研究的程度相对不足。
其实,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
李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
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但与曾、左比较而言,他受后人关注和研究的程度相对不足。
自1980 至2000 年,有关胡林翼的论文不到四十篇,其传记也仅一本,即团结出版社于1990 年出版的董蔡时、王国平著《胡林翼评传》。
近两三年来,胡林翼渐受学界重视,至少已出版邓亦武等著《天下巡抚胡林翼》(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陶海洋著《胡林翼与湘军》(广陵书社2008 年版)和刘忆江著《胡林翼评传》三部著作。
然而,正如刘忆江先生所言,“海内外至今尚无一本像样的胡林翼传记”(见刘著“前言”及第388 页),已有的传记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风格与个性。
这当然与胡林翼去世较早、没有机会像曾、左那样由统帅转为洋务重镇有关。
其实,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
李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王闿运曰“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而沈卓然认为胡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指出“世徒知曾、左之贤,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
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而于政治、文章、经济、军事,固无所不学,无所不致其用也。
更考其生平,不独坐镇武昌,坚守不摇,以扼形势之要;且于课厘馈饷,擘画尽善,遂使当时诸军无饥馁之扰,克奏中兴之业。
由此而论,允推功首。
即其察吏安民,兴利除弊诸政,亦皆大端,足为后世之法式”。
可见,胡林翼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是一个复合型人才。
众所周知,清代以八股取士,迫使读书人专注于空疏无用之学,而不涉猎其他学问,严重削弱了他们的行政能力和整体素质。
因而有人作诗讽刺说:“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