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渗透到生活中
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学习生活中去
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学习生活中去
作为一位四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日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因此,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
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浅谈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浅谈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幼儿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渗透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幼儿
是天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他们的学习是通过探索和体验。因此,如何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将数学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幼儿在游戏和
观察中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一项需要思考和努力的工作。
首先,数学教育的渗透可以从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入手。幼儿园的环
境应该充满数学元素,给幼儿一个数学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园
的角角落落可以设置数学游戏区,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的概念
和技能。在各类教育玩具中,也应该有一定比例的数学类玩具。通过
丰富多样的数学玩具和游戏,幼儿可以在有趣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的基
本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数学应该贯穿于幼儿日常的活动中。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设置一些和数学有关的活动和任务。例如,在幼儿用餐时,可以
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食物的大小、形状和数量,培养他们的数学感知
和分类能力。在组织幼儿上体育课时,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计数、测量
和比较来探究运动的规律。在幼儿做手工艺品时,可以让他们通过几
何图形拼贴和图案设计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和几何思维。通过将数
学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幼儿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
数学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数学教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与家庭的合作实现。幼儿在家庭
中度过了很多时间,家庭是他们最早接触数学的地方。家长可以在日
常生活中,与幼儿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活动,如一起数数物品、
玩拼图游戏等。家长还可以与幼儿进行数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通过与家庭的合作,幼儿可以在亲密的环境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乐趣。
渗透式教学法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
渗透式教学法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而教学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传统
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多
的挑战,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和
研究者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其中渗透式教学法便是一种备
受关注的方法。
渗透式教学法强调教育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融入和贯通。它不再局
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将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它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不
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渗透式教学法的实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例如,教师可以通
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使学生
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效果。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在渗透式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
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中
的问题和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
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渗透式教学法也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渗透式教学法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
渗透式教学法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渗透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教育内
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触、理解
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并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在本文中,将探讨
渗透式教学法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
首先,渗透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
是将知识点孤立地传授给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的环节,导致学生对学
习的兴趣和动力降低。而渗透式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背景,
通过情景交互、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
习和实践。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并能够将其灵活
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其次,渗透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渗透式教
学中,教师会将教育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
实际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教
育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
参与学习。而且,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
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认知的建立
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渗透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渗透式教学中,
学生需要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够
掌握知识,还能够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合作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一日学习生活中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一日学习生活中
刘晓丽
作为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由于我所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一日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
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开学初,我结合学校的“雏鹰争章”活动和每周的“流动循环红旗”两项活动,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同时,还力争为班级争得荣誉章,很多学生询问老师争章的办法,我通过班会活动给他们讲解,捡到物品上交可以获得诚信章,主动捡起校园的垃圾等可以获得环保章等,孩子们听了,很受鼓舞,个个表现出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决心。那天会后,我送完孩子准备回到教师看一下门窗关好了没有,这时,我看到我班左斯玉的妈妈还在教室门口,我以为他是要找我,她说是在等孩子,孩子在打扫天井里的卫生,说是可以为班级争一枚章。看到孩子满头大汗的样子,我真的很感到,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那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精神。我还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如学校开展的“迎国庆队列礼仪”比赛”活动,引导孩子在训练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怕累,不怕苦,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动作不规范,就影响了整个班级体,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为争夺流动循环红旗,我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重仪表,每天佩带红领巾、校牌,讲文明,讲礼貌,早上及放学对校门口的值日师生主动问好、再见。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
3————6岁幼儿的教育,是一生教育的基础。有专家说过:“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教育”。的确,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仅扮演着照料者的角色,而且更重要的是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向幼儿进行体、智、得、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那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呢?
首先,幼儿园教育有其多样性。
各种活动都具有教育的因素,丰富的生活、有趣的游戏是幼儿有效的课堂。
1、在每天的早锻、户外活动和早操中加强幼儿的锻炼,给幼儿一个健康的身体。孩子多少会有点惰性,有时对运动缺乏热情,作为老师这时候就应该向幼儿讲清楚锻炼的好处,鼓励孩子参与锻炼。还有教育幼儿注意运动的安全,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懂得简单的卫生常识。
2、可以通过每天的起居饮食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盥洗、大小变、用餐、睡觉、自己物品的管理都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提醒、督促中培养起来。
3、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聪明才智。老师要不断地发现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培养其观察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五爱”的教育、尊重长辈、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勇敢诚实、文明有礼都是、幼儿一日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5、给孩子美的熏陶。让美充满孩子的生活,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感受,认识自然美和社会美。
第二,幼儿园教育有其系统性、计划性、有序性。
幼儿园教育的系统性、计划性、有序性及集体主义教育和纪律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代替的,因此要承认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主导作用。教育的系统性、计划性、有序性体现在从幼儿园的学期计划到本班的月目标、周目日安排,教师都心中有数,并根据工作的重点展开主题工作。
在点滴中渗透养成教育闫强(共五则范文)
在点滴中渗透养成教育闫强(共五则范文)
第一篇:在点滴中渗透养成教育闫强
在点滴中渗透“养成”教育
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我们注重狠抓养成教育、及时纠正队员不规范言行。一是要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队员记清记牢,做到淳淳教导,坚持不懈;二是要规范队员行为采取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值周干部每日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通过广播及时表扬、批评、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考评。
一、以常规教育为主线,结合校本特色活动为辅线,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1、坚持民主选举制度
坚持少先队中小干部民主选举和小干部轮换制度,积极帮助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生活中从小培养和树立民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在民主投票选出新一届大、中队委后,进一步加强队干部的培养,经常性地开展培训,使队干部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坚持大队委干部例会制,对工作定期进行布置、总结、评比,使少先队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坚持规范的国旗下的教育
国旗下教育是德育建设的主阵地。我校每周一师生都肃立在鲜艳的国旗下,唱响庄严的国歌,聆听国旗下讲话,接受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教育。此外还通过班会课、中队活动和邀请当地派出所人员作法制、安全教育专题报告等形式,组织队员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1
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交通安全法》。强化队员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观念,培养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使队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坚持良好的“循环红旗”评比制度
“循环红旗”评比制度担负着我校一日常规考核工作。参加检查
浅析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生活教育
浅析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生活教育
山东省章丘市福泰小学刘宗虎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确定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理念事关学校发展的方向,建设一个和谐的集体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教育工追求的目标以及管理艺术的体现。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确立了生活教育的原则为学校建设的理论基础,坚持"热爱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价值取向,用生活教育理论来教育和引领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从而建立民主、平等、积极、活泼、和谐、上进的集体。
一、确立生活教育理念,搭建教育基石
今天的教育将决定着学生明天的素质,影响着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未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听到诸如学生自杀、伤害、缺乏抗挫折能力等漠视生命、缺乏生存能力的事件。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在生命、生存和生活面前我们的教育有没有缺失?我们缺失的这些教育,难道要等到孩子们在长大之后再去学习和掌握?难道要等到他们用痛苦的人生教训去补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对人才的培养,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活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那么,学生怎样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学会生活?除去知识性传递的课程,我们还可以教学生什么呢?基于现实的需要和教育理念的启
将品德教育渗透到生活中
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中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素质教育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从孩子呱呱坠地后,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他充足的营养,给他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却考虑不多,从而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德,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可见,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品德教育渗透生活游戏家庭
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将品德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发挥各种教育手段,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教育,促使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利用主题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结合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品德教育。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非常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品德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结合各种重要节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阿姨们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把亲手做的爱心卡片献给妈妈,并说:“妈妈,您辛苦了”。同时,教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家长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大家拿回来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让幼儿从小养成尊敬老人的道德品质,在“重阳节”活动中我们将老年朋友邀请到了幼儿园和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一起过节。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通过给爷爷、奶奶送上“一句甜甜话”、“一个贴心的动作”、“一件神秘的礼物”和“一件难忘的事”这四个一的活动,强化了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点滴
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的实践点滴
一日活动中贯彻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践点滴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教育环境和活动内容的设计对于
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生活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培养儿童生活技能
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核心的教育方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通
过有意识地渗透生活教育理念,可以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成长,本文将具体阐述实践中的几个点滴。
一、日常护理活动中的关注
在幼儿园的日常护理活动中,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
协作意识。例如,我们可以设置每日早晨的自助早餐时间。这样,孩
子们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摆放餐具、选择食物和清洁餐具等活动,培养
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相互
帮助和合作,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游戏活动中的生活情境设置
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模拟和体验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加深他们
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角色扮演游戏,
让幼儿们扮演店主、顾客等角色,他们可以购物、结账、找零等,体
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在游戏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们讨论如何做出
合理的购买决策,学习如何储蓄和管理零钱,这些都是生活教育的重
要内容。
三、户外活动中的自然观察与探索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幼儿亲近自然,
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然观察能力。在户外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
观察不同季节的植物、天空、动物等自然现象,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种植小花盆,让他们亲自参与植
物的生长过程,并教育他们如何爱护和保护植物。通过这样的活动,
如何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如何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摘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
【关键词】
幼儿品德渗透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使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一、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因此,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应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
把幼儿养成良好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
把幼儿养成良好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
袁利华
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人一生中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幼儿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孔子教育思想中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中养成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要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如果说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是高顶点的话,培养良好的习惯则是藉以攀登的阶梯。
1、与幼儿一起制定合理的行为准则
幼儿刚入园,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很陌生。特别是对集体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难以接受和适应,我们就结合具体事物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说明应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洗手的时候告诉幼儿: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好水龙头,把手擦干。每次洗手时,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这样,在师生关系特别融洽的气氛中,孩子感到了教师是可敬可亲的,更加明白了行为规范,愿意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逐渐从“知道”到“做到”。
2、设计活动,使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他们的自控力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常常要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
如何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如何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阐述“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在远程培训的专题08:《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的语言领域教育模块学习中我的感悟更是颇深,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现谈谈如何将语言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一、在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谈话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语言交往,即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或讲等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充分利用晨间活动中的谈话、生活中的谈话活动,教师有针对性的和孩子进行一些谈话互动,鼓励幼儿在常规秩序井然的情况下,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在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学习仅靠语言课及相应的语言活动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项课程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提示,帮助幼儿更多的运用语言进行讲述,促进幼儿想说、敢说、愿说,从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还可以在音乐活动中、美术活动中、科学领域等学科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幼儿自己作品的讲述和评价同伴的作品等方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即培养了孩子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渗透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各个学科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知学科乐趣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把实践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通过探究、思考、尝试,在活动中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体验,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他们各抒己见,互相争论,与同伴进行着语言的交流和分享,在老师的启发下把探究过程和发现经过梳理并用连贯完整的语句表达出来,思维清晰,逻辑性也很强。
渗透式教育解释
渗透式教育解释
渗透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将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渗透式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即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在渗透式教育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应用者。
渗透式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渗透式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渗透式教育的实施可以带来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其次,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最后,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渗透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将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渗透式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渗透安全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渗透安全教育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安全教育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应将安全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效渗透安全教育。
晨间接待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晨间接待开始。教师应在迎接幼儿入园时,通过问候和简短的交流,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不乱摸眼口鼻等,从早晨开始为一天的安全教育奠定基础。
晨间活动
晨间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如通过儿歌、故事、动画片等形式,向幼儿传授防火、防电、防拐骗等知识。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游戏,让幼儿在互动中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如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正确使用电器等。
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应首先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如地面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等。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监管,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追逐打闹、
不攀爬危险设施。此外,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安排一些与安全相关的游戏,如“交通规则赛跑”,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比如,在科学课上讲解火的性质时,可以顺带讲解火灾的预防和逃生方法;在社会课上讲解家庭成员时,可以介绍家庭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预防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安全教育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渗透教育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培养幼儿园学生的综合能力
渗透教育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培养
幼儿园学生的综合能力
引言: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之一,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起点,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使命。渗透教育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将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促进幼儿园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探讨渗透教育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渗透教育内容来培养幼儿园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渗透教育法的重要性
渗透教育法是指将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方法。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渗透教育法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它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以下重要性:
1.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通过渗透教育法,教师可以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学习。例如,在户外活动中教授学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亲手种植和照料植物,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1.2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渗透教育法,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知识的应用场景。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
增加学习内容的记忆度。例如,在学习数字和计数的过程中,可以和
学生一起去超市购物,让他们亲身体验使用数字和计数的实际场景,
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1.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渗透教育法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社
交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通过与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日常生活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同时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育渗透到生活中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的总要求是: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要社会大课堂,教学合一。“活到老,学到老。”
关键字: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
正文: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动荡,积弱的旧中国,为了谋求富国强民之道,他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曾被誉为“万世之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当代的孔子”等多个荣誉称号。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研究中国教育问题,亲自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为中国培养造就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不论是他的教育理论,还是他的教育实践,陶先生始终坚持的一个核心就是他的生活教育。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必需的教育。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含义有三:一是教育的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二是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是相对应的,教育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才能达到效果;三是教育是一种终身性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教育是终身的。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
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三)“教学合一”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其含义包括三点: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树立经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先生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三、“老师须一面教,一面学”。好的先生必须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生。“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
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四)、“先扬后抑”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他提倡老师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那么,何不将批评寓称赞之中?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的总要求是: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要社会大课堂,教学合一。“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