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渗透到生活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育渗透到生活中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的总要求是: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要社会大课堂,教学合一。“活到老,学到老。”

关键字: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

正文: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动荡,积弱的旧中国,为了谋求富国强民之道,他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曾被誉为“万世之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当代的孔子”等多个荣誉称号。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研究中国教育问题,亲自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为中国培养造就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不论是他的教育理论,还是他的教育实践,陶先生始终坚持的一个核心就是他的生活教育。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必需的教育。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含义有三:一是教育的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二是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是相对应的,教育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才能达到效果;三是教育是一种终身性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教育是终身的。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

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三)“教学合一”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其含义包括三点: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树立经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先生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三、“老师须一面教,一面学”。好的先生必须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生。“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

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四)、“先扬后抑”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他提倡老师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那么,何不将批评寓称赞之中?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的总要求是: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要社会大课堂,教学合一。“活到老,学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