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备课设计以及课堂导入设计
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
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是指在开展语文课程之前,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
课前导入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语文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文字的学科,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在开展课前导入时,可以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季节变化、节日庆祝、学校生活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和思考。
课前导入要注重情感的引导。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情感的表达和理解。
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话题,比如友情、亲情、师生关系等,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展示想法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课前导入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语文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在导入的过程中,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以愉快的方式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贴近生活、关注情感、培养思维和关注参与度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语文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
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做好准备。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下面我来谈谈我认为的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要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感受。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自己的生活范围里。
课前导入可从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出发,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合,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熟悉。
在学习《咏鹅》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鹅的印象,以及鹅的形象特点,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结合,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的引导。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稳定,容易分散。
在课前导入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多种引导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语文知识。
在学习《草房子》这篇课文之前,可以播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主题。
还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如猜谜、填词、连线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明显,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往往比学习的内容本身更重要。
在课前导入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让他们通过情感的共鸣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
在学习《小猪真乖》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讲述一段与小猪相关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小猪的认同和情感共鸣,然后再带领学生共同欣赏这篇课文,从情感体验中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要注重思维启发。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培养,课前导入可以通过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学习《画蛇添足》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画蛇添足的意思吗?为什么要画蛇添足?”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画蛇添足的成因和后果,并逐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
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并为老师教学内容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效的课前导入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修养以及文学鉴赏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比较逼真的课前导入法,它可以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从而使学习进程更加愉悦和高效。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铺设道具、模拟情境等方式,来营造逼真、有趣的场景。
例如,教授《红楼梦》中的“菜花奶奶被遣”这一段,可以通过巧妙的铺设道具和模拟情境,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菜花奶奶的伤心与委屈,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课前导入方式,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狗钱钱》这篇文章时,问学生“为什么爷爷不答应孙子要买小狗”,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主题、情节等内容。
三、图文导入法图文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图片和图文链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具体情境、人物形象和文化背景。
针对一些描绘比较复杂或涉及到历史文化背景的文章,使用图文导入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授《聪明的一休》时,让学生先看看大屏幕上呈现的一些动漫图像,了解一休和它的精神内涵,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故事中出现的物品、地方、行为等,让学生感性认识到课文中的意义。
四、个性导入法个性导入法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开展课前导入的教学方式。
这种导入方式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比较充分,能够做到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擅长的领域中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课堂中。
例如,教授《野猪森林》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森林动物,让学生在分享中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积极融入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石,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精神培养的重要使命。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新课导入呢?一、提前设计好导入环节在进行新课导入之前,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导入环节,确保导入的内容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入环节可以设置为课前练习、问题引导、图片展示、故事引入等形式,这需要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通过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二、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需要注意方式的多样性。
可以采用故事、游戏、歌曲等多种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生字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个生字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在学习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词知识。
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喜欢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多地接触到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
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共鸣,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在学习动物的故事时,可以将动物故事与学生在动物园或者家里所养的宠物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四、鼓励学生参与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参与到导入环节中来。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或者让学生观察、分析、解释一些现象和事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导入环节中。
在学生积极参与导入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更快地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环节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也逐渐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而新课导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准备工作、导入方式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谈一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导入课堂新课之前,要做好充分而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学情、熟悉教材内容和设计好导入方式等。
针对学生的学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入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熟悉教材内容是教师进行导入工作的基础,只有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导入方式。
设计好导入方式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制定清晰的导入步骤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反复思考和精心设计。
导入课堂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通过故事启发、通过问题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引起关注等。
故事启发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式,通过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兴趣。
在教学字母时,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引入字母,并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字母的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字母的兴趣。
问题激发兴趣是另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找到答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诗歌时,可以提问“你觉得诗歌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认识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图片引起关注是一种直观的导入方式,通过展示一幅引人注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在教学动物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有趣的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学习兴趣。
导入课堂新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在参与课堂新课导入的过程中,通过探究、实践等方式,发现知识点的意义与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
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是指在课前阶段,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预习和即将学习的内容,为后续的授课做好铺垫。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兴趣是多样的,因此在导入教学内容时,能够运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导入课文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
二、通过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式,通过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
情境导入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根据不同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在导入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然后用鲜活的语言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热爱,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导入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在导入一篇关于家乡特色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家乡的特色,然后再与课文内容对比,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课文。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情感的体验。
在导入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材料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导入一篇感人的人物事迹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一段类似的故事,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以上就是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法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设计浅谈
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设计浅谈【摘要】导入也称之为“开讲”。
它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是开篇设计,非常重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入教学设计有很多方式方法,现结合教学实例择要介绍如下:1 巧借故事“故事是孩子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学生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
作为孩子,无论多大年龄,多活泼好动,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假如》这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讲述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贫穷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而且他画得画特别逼真。
有一天马良得到了一支神笔……”老师由娓娓动听的故事转到“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儿童诗《假如》。
”学生对于老师精心设计的故事有了强烈的探索欲,必然开动脑筋,想象自己神笔在握会实现哪些梦想,最终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2 创设情境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
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1 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设计的重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
教师如何开启知识宝库之门,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风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的导入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界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导语设计,能使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心设计导语,以言之有味、形式多样的导语把学生引入语文的殿堂,尽情享受文学的美妙。
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较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2 设计导入遵循的原则联系性原则。
.与教学目的相联系。
语文导入的设计一定要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
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老师每上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展开。
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目的。
无的放矢的导入,要么信马由缰,要么画蛇添足,最终必然弄巧成拙。
与旧知识相联系。
导入设计要注意学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
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拓展和深化。
另外,在导入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应,为课堂教学服务。
适应性原则。
好的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
所以,导入语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备课设计以及课堂导入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备课设计以及课堂导入设计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有机的统一、融合,再通过适当的教学情境进行讲授,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学尤其这样,通过我长期的工作经验,对语文教学备课的环节有一些体会。
一、首先要提炼文章中心内容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
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尝辄止。
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1、题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
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
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
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2、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归纳总结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二、其次要重视备课中的“六忌”1、忌简单照搬: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们通过网络就可以下载到优秀教师的课件、教案,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简单的照搬备课方案还往往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2、忌千头万绪:课堂教学的时间的有限的,需要教师将需要教学的知识融入到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将简单的知识复杂化,毕竟小学时期的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认真思量。
3、忌闭门造车:备课的过程其实需要教师处理多个方面的问题,既要认识到教学大纲要求,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等,也要根据本地的人文特色予以适当的改进,如果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全然不顾,势必降低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技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个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技巧。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产生联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布置古装道具等方式,营造古代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二、故事导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情节中自然地接触学习内容。
比如,在学习成语故事时,可以通过讲述成语的典故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图片导入利用图片或者幻灯片展示来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古代建筑时,可以通过展示古代建筑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问题导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提出“古人为何喜欢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人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
五、游戏导入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入学习内容,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学习内容。
比如,在学习词语辨析时,可以设计词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词语的魅力和巧妙之处。
六、歌曲导入通过播放相关的歌曲或者歌谣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接触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之美。
通过以上的课堂导入设计技巧,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习内容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环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之地。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课文导入与预习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课文导入与预习设计一、课程背景介绍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中设计适宜的课文导入与预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通过导入与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课文导入与预习设计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或与学生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小红帽》这篇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童话故事的喜爱,或者引导他们谈论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以此引入《小红帽》的故事背景和主题。
2.预测故事情节通过展示课文中的图片或关键词汇,鼓励学生预测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以《小红帽》为例,可以展示小红帽、狼和奶奶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通过此项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故事的发展,并对故事产生更高的兴趣。
3.背景知识了解在导入阶段,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小红帽》之前,可以教授关于森林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或者介绍欧洲的童话故事背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背景知识参考。
4.提问与讨论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
例如,在导入《成语故事》的课文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你们听说过哪些成语故事?”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讨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5.多媒体辅助在导入与预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或音频等,来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关注度。
例如,在导入一篇描写四季的课文时,可以播放有关四季变化的短视频,以便学生观察和感受四季的特点。
四、教学实施建议1.根据不同的课文主题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导入与预习活动。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浅谈小学语文课导入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课导入设计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
”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同样适用。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
”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
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發学生的情思。
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能认真推敲一下这堂课开始的三言两语,那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观众多语文教育名家,无不在导入的设计上精益求精。
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调集学生的注意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
大脑皮层上的相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活动中心,对所注意事物专心致志。
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这时人对事物的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靠。
2、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性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3、引学生上正轨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它好比通往正题的桥梁,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课堂导入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课堂导入的设计与实施【教学备课教案】【课堂导入的设计与实施】一、导入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导入环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中导入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二、导入设计1. 身体活动导入通过身体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作游戏或小游戏,例如,在学习古诗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行走的方式,体验古人的生活风情。
2. 图片导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文或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探索欲望。
在展示图片之前,可以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图片的看法,进而引导他们进入课文的学习状态。
3. 问题导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猜测的能力。
通过问题引导,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可以提问:“你们认为寓言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三、导入实施1. 创设良好的氛围在导入环节开始前,教师需要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可以通过放松的音乐、亲切的问候语或引人入胜的故事等方式,为学生打开心扉,进入学习状态。
2. 整体导入在引入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整体了解的机会。
可以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相关故事的讲述等方式,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文的内容。
3. 渐进导入在整体导入之后,教师可以采用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课文内容。
先从简单易懂的部分开始讲解,再逐渐深入,直至引入核心内容。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难度太大而失去兴趣,也便于学生逐步接受和理解。
四、导入评价通过导入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了解学生对课堂导入环节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导入效果的最大化。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指导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备课中,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教案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指导两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教案的设计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计教案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要求,结合课本内容,确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可以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选择适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科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难度。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问答、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
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特点。
可以通过导入、展示、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教案的实施指导1. 注重兴趣引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引导思维发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3. 注意巩固与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简单介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希望对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一、导入的重要性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导入的方法1. 故事导入在讲解课文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课文的内容。
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一定要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联,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产生联想,引发兴趣,为学习打下基础。
在讲解《小石潭记》这篇课文前,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小石潭的传说故事,来引入全文的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2. 视频导入借助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利用视频来进行课堂导入。
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将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学习民歌《茉莉花》的课堂中,老师可以播放茉莉花开放的视频,让学生在观赏茉莉花的美丽画面后,进一步的带入到歌曲的学习当中,从而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3. 图片导入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图片进行导入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来感受课文内容,达到引起学生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春晓》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春天的美丽图片来引入,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感受诗歌所描述的春天美景,从而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4. 身临其境导入通过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的情境当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环境和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荷塘月色的环境,给学生营造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感受课文所描述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
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导入课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课,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的运用十分重要。
下面就谈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让学生通过创设一个具有相关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情境,使学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在学习《白鹅》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先引入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围绕“白鹅”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经过情境导入后,会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观察导入法观察导入法是通过学生观察一定现象,产生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在学习《小草》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带学生走进校园或者周边的草地,让他们观察周围的小草,然后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例如:“草是怎么长大的?”“为什么草是绿色的?”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以作为新课的引子,从而引出课文中关于草的奇妙之处。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或多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入新课。
在学习《星星》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晚上看见过星星吗?星星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通过讨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星星的兴趣,然后再引入相关的新知识。
四、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然后引入新课。
在学习《小狐狸和葡萄》这篇课文之前,可以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比如“小狐狸为了吃到树上的葡萄,尝试了很多方法,最后却说葡萄不好吃。
”这个故事引发学生对“为什么小狐狸觉得葡萄不好吃?”的思考,然后再引入课文的内容。
五、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通过展示一张具有亮点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该图片的关注和思考,然后引入新课。
在学习《小狗下楼梯》这篇课文之前,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只小狗蹦蹦跳跳地下楼梯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想象小狗下楼梯的样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引入课文内容。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教研学习——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设计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教研学习——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设计新课的导入对于一堂新授课起着重要的作用。
好的导入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
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下面就粗浅地谈谈如何来导入新课:1、直观形象导入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用具来进行。
这样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练习3》字词句的教学时,由于出现的是一段歌词,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导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听完以后,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想想这段歌词描写的是谁。
接着,可以通过图片来展示边防战士的英姿,从而感受边防战士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以及不怕一切艰难险阻驻守祖国边疆的坚定决心。
使学生受到感染。
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来读歌词,学生就读出了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深情,受到了教育。
2、前后联系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个顺利过渡的过程,从而学好知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新课《海底世界》的导入,可以这样开头:这学期,我们学过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赶海》这两篇课文,它们都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海边的美景。
那儿的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每当夕阳西下,海边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海的文章,不过它描绘的可是海底奇异的景象。
从而揭题《海底世界》。
3、情感感染导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设计教师课前的导入,是给学生学习留下的“第一印象”。
从心理学角度去看,这“第一印象”极大的制约着学生的课堂情绪以及学习兴趣等。
导入艺术的魅力能延续小学生兴趣高峰的时值,导入艺术的优势,往往潜在地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时,常常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具体说来,我采用过以下几种方式: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用音乐激趣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欢庆》这一课时,用《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导入,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随着优美的旋律跟着唱了起来。
唱完之后,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余音缭绕中水到渠成的很快进入诗文。
二、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精彩的导入就如同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样感人至深,像精彩的戏剧、电影一样引人入胜。
如我在教学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时,就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某县有一个厨师很善于给诗配菜。
刚上任的县官闻知后,命令下属叫他来做菜。
厨师来后,县官故意刁难,只拿两个鸡蛋和一撮葱给他,要他立即做成4个菜,否则给予惩罚。
厨师接过鸡蛋和葱,思索片刻,就到厨房去了。
县官看到厨师的背影,心里暗想,巧媳妇怎能做无米之炊,你再有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
不久,厨师端出了3盘1碗象征性的菜:一盘是蒸蛋黄两个,旁边竖有几根去掉葱白的葱:另一盘是蒸熟的蛋白刻成象征性的“白鹭”,它的下边放着几根去掉葱白的葱:第三盘是用青葱编织成的山岭,再把蛋白和葱白切成颗粒撒在山岭上,最后是把蛋壳做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县官笑道:“真是名不虚传!”这才把厨师放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它一般出现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通过一系列的导入活动,将学生从课堂之外的世界带入到课堂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设计目标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目标有三个方面: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从生活中出发导入活动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身边的事物和关心的话题作为导入材料,引起学生共鸣。
3.引起思考导入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导入方式1.故事导入故事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传统叙事形式,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主题。
可以选择一些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名人故事等,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可以通过讲述李白“静夜思”的故事来导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对后续学习诗歌产生兴趣。
2.图片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或者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图片可以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也可以是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场景。
在讲述物理量的计量单位的时候,可以先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人物等,并与物理量的计量单位进行联系,引发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思考。
3.问题导入在讲解作文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帮助他人的经历?请用一个段落写出这个经历。
”让学生先思考,然后组织语言,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作文学习的状态。
4.游戏导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设计,将课堂内容融入到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可以是团队合作的游戏,也可以是个人竞争的游戏,通过比赛、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参与。
在讲述地理知识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地理知识竞答游戏,分成小组进行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关注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备课设计以及课堂导入设计
作者:杨丽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6期
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有机的统一、融合,再通过适当的教学情境进行讲授,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学尤其这样,通过我长期的工作经验,对语文教学备课的环节有一些体会。
一、首先要提炼文章中心内容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
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尝辄止。
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
1、题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
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
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
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2、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归纳总结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二、其次要重视备课中的“六忌”
1、忌简单照搬: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们通过网络就可以下载到优秀教师的课件、教案,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简单的照搬备课方案还往往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2、忌千头万绪:课堂教学的时间的有限的,需要教师将需要教学的知识融入到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将简单的知识复杂化,毕竟小学时期的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认真思量。
3、忌闭门造车:备课的过程其实需要教师处理多个方面的问题,既要认识到教学大纲要求,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等,也要根据本地的人文特色予以适当的改进,如果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全然不顾,势必降低教学效果。
4、忌琐碎设问:有的教师一问到底,不管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在不该设问处滥问,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5、忌盲无目的:如果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就会在备课时毫无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很难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对于课堂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应对,影响教学的进行。
6、忌程式定势: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好奇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在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富于变化,努力寻求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另外要做好“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
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
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
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
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
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这是值得提倡的。
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在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
四、再者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设计
1、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
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第二,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
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
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其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也可以从他们的关联中寻找线索。
第三,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
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
第四,导入的形式要丰富多彩。
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导语也不例外。
2、导入技巧的运用
提问议疑导入。
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
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叙述故事导入。
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老师就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一定会很浓。
歌谣导入。
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
课堂教学中也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
谜语导入。
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有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
游戏导入。
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
图画导入。
通过图象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
无疑此时被画震惊了的孩子,情绪是异常振奋,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
音乐导入。
多用于音乐渲染气氛的课文和直接是音乐歌词的课文。
如《鸟的天堂》,教师可先放《百鸟朝凤》的乐曲。
如上作文课,作文题为《我所喜欢的一只歌》,教师可在学生动笔之前先放几只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加以适当的点评。
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观察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珍闻导入法等等。
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张立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陕西教育》,2010 第10期
[2]段云锋.小学语文如何设计新课导入《教育艺术》,2008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