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_马伟娜

合集下载

儿童孤独症的情绪管理与行为调节

儿童孤独症的情绪管理与行为调节

儿童孤独症的情绪管理与行为调节儿童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能力造成了困扰。

这些孩子往往难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有困难来适应变化和处理社交互动。

因此,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调节行为,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1.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对于儿童孤独症患者来说,保持稳定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为他们制定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和规律的活动安排,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可预测和稳定的环境。

这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和焦虑情绪,并提供一种积极的情绪管理方式。

2. 创造适合的情绪调节环境提供适合儿童孤独症患者情绪调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干净和有序的空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同时,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以及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测的变化,能够减少他们的不安和恐惧情绪。

3.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由于儿童孤独症患者在语言和社交交流上存在困难,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行为。

例如,使用图片和标志来表示不同的情绪和行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

同时,这些辅助工具也可以用来提醒他们完成日常任务和遵守规则,促进自我管理和行为调节。

4. 引入社交互动训练儿童孤独症患者往往存在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这对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引入社交互动训练对他们的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和游戏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些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情绪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水平。

5. 提供个体化的支持每个儿童孤独症患者都有其独特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需求。

因此,个体化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制定个性化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方案。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教育工具和策略,提供个体化的学习和训练,以及与专业治疗师合作,共同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
马伟娜;朱蓓蓓
【期刊名称】《心理学报》
【年(卷),期】2014(46)4
【摘要】研究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的特点。

各选取15名孤独症儿童以及作为对照组的智力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名,完成情绪共情实验,同时使用生物反馈仪记录自主生理反应,眼动仪记录眼动轨迹。

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对情绪表情的自动模仿及感知能力显著低于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对面孔的总注视时间、总注视点数均显著少于智力障碍儿童、普通儿童;对眼部、嘴部的注视时间比及注视点数比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对高兴和悲伤表情的注意较多而对恐惧则较少。

这提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不足、对情绪表情的注意方式异常。

【总页数】12页(P528-539)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情绪共情;眼动;自主生理反应
【作者】马伟娜;朱蓓蓓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
【相关文献】
1.图片与音乐改善孤独症儿童注意力与情绪的探索性分析 [J], 徐梦燕;黄辛隐;陆远;徐晓翠;唐玉;陆鹏娟
2.阈下情绪启动的共情能力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J], 潘少萍;黄晓旭
3.唐山市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相关性研究 [J], 赵阳;于晓宇;刘清洁;朱泽军;薛玲;苑杰;
4.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在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和流动儿童共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J], 吴丽芸;张兴利;施建农;张警吁
5.共情能力在血液科护士情绪管理和情绪智力间的调节效应 [J], 卢恺怡;乌丽帕西·哈巴斯;董正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孤独症儿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表现出与社交互动、语言和行为方面的困难。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调节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这些特殊需求的孩子。

1. 理解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特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往往与其对刺激的敏感性有关。

他们可能对噪音、视觉刺激或身体触感产生过度的反应,从而引发焦虑、恐惧或愤怒。

同时,他们可能缺乏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加重了情绪调节的困难。

2. 提供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是情绪调节的基础。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日常时间表和规则来提供预测性。

此外,避免突然的变化和噪音刺激,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家庭和学习环境。

3. 学习情绪识别和表达由于孤独症儿童对于情绪的识别和表达存在困难,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训练来帮助他们学习这些技能。

可以使用图片、社会故事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理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并引导他们学会通过言语、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推广使用情绪调节工具情绪调节工具是帮助孤独症儿童管理情绪的有效方式。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深呼吸、计数或与安抚玩具互动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和愤怒情绪。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和实践这些工具,并在需要时提醒和引导他们使用。

5. 培养适应性技能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也需要培养他们的适应性技能。

通过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应对策略等,提高他们应对不同情境的能力。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习这些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给予支持和鼓励。

6. 注重社交互动和支持尽管孤独症儿童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困难,但良好的社交支持对于他们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家长和教育者应着重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动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友善和尊重的社交环境。

7. 寻求专业支持最后,如果家长和教育者发现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问题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应尽早寻求专业支持。

孤独症幼儿对面部情绪表情认知特征的初步研究

孤独症幼儿对面部情绪表情认知特征的初步研究

孤独症幼儿对面部情绪表情认知特征的初步研究李咏梅;静进;邹小兵;金宇;五十岚一枝【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09(4)1【摘要】目的探究孤独症患儿对面部情绪表情的认知特征.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发育行为中心诊断为孤独症的18~36个月患儿作为孤独症组,同期行健康查体的年龄、性别与孤独症组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被动观看电脑屏幕显示的高兴、悲伤、惊讶、愤怒和恐惧5种面部基本情绪表情图,观察比较两组幼儿对各种面部表情的视觉注意行为和自身情绪反应.结果研究期间孤独症组和对照组均纳入45例,两组幼儿对各种面部表情的初次注视时间组间效应不明显,而表情效应明显,两组幼儿初次注视高兴和愤怒表情的时间长于注视恐惧表情的时间.但孤独症组对各种面部表情图的回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注视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对不同的面部表情自身情绪反应评分明显不同,对高兴表情的积极情绪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表情,对高兴表情的消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愤怒和恐惧表情,对悲伤和惊讶表情的消极情绪评分也明显低于恐惧表情.而孤独症组对各种情绪表情的自身情绪反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患儿早期不仅对面部情绪表情的视觉注意减少,对面部情绪表情的感知也存在缺陷,尤其对各种负性情绪表情理解困难.【总页数】6页(P23-28)【作者】李咏梅;静进;邹小兵;金宇;五十岚一枝【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广州,51063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广州,51063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510630;日本白百合女子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眼动研究 [J], 马伟娜;朱蓓蓓;谢宇2.用于情绪障碍研究的面部表情系统的初步建立 [J], 刘明矾;武厚;崔瑜3.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面部表情认知特征研究进展 [J], 郭嘉;静进4.冲突情绪在学前教育阶段发展趋势研究:面部表情识别与情绪观点采择的作用 [J], 叶晓璐5.孤独症聋童手语沟通中面部表情加工的特征表现研究 [J], 邱岚珍;雷江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孤独症儿童情绪状态理解能力的实验研究

孤独症儿童情绪状态理解能力的实验研究
关键 词 : 孤独症儿童 ; 情绪 状态理解 ; 眼动
中 图 分 类 号 :R3 9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2 3 2 X( 2 0 l 4 ) 0 1 - 0 0 1 8 O 6
孤独症 , 又称 自闭症 , 是一种始 发于婴幼 儿期的广泛性 发育 障碍 , 主要特 征为社 会性交 往 障碍 、 言 语交 流
障碍 、 兴趣范 围狭窄与行 为刻板重复 ] . 情 绪 理解 即对情 绪加 工 过程有 意识 的了解 , 包 括 情绪 状 态 、 信念、 愿 望 等多个层 次 ] . 普 通儿童 4岁左右具 备情 绪理解 能 力 , 但 孤独 症儿童 却很 难理 解 他人 与 自身 的情 绪 ] . 关 于孤独症儿 童情绪理解 的研究多基 于心理理论 和错 误信 念 , 认 为他们 存 在心理 理论 和错 误信 念 障碍. S a s s o n 等以包括人 物在 内的社会 情境 为材 料 , 发现 孤独 症个 体 对社 会性 信 息关 注较 少 , 很 少 注 意 面孑 L 等社 会 性线 索_ 4 j ; 当 向孤独症 儿童呈现 人物相互辩论影 片时 , 他们 对眼睛 的注视显著少 于物体 、 身体 、 背 景_ 5 ] .
第 1 期
朱蓓蓓 , 等: 孤独 症儿 童情 绪状 态理 解 能力 的实验 研究
1 9
4 8 . 4 6 , S D=6 . 2 5 ) . 所有 被试 被临 床诊 断为 孤独症 , 排 除遗 传疾 病 、 重 大 身体残 障 等因素 . 从 特殊 学 校选 取 了智 力 障碍儿 童 (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d i s a b i l i t y , I D) 1 3名 ( 均 为男 孩) 作 为对 照组 , 年龄 1 0 ~1 5岁 ( M一 1 3 . 8 5 , S D 一1 . 5 2 ) , 智力 4 0  ̄5 5 ( M一4 7 . 6 9 , S D一3 . 8 8 ) . 经t 检验 , 两组 被 试在 智力 上 差异 不显 著 ( ) 一~0 . 3 8 , 一0 . 1 3 ) . 从杭 州某 学校 选取 普通 儿 童 ( t y p i c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 TD) 1 3 人 作 为对 照组 ( 均 为男 孩 ) , 年龄 1 3 ~ 1 4岁 ( M 一1 3 . 0 8 , S D=O . 2 8 ) , 智力 9 1 ~1 1 5 ( M一1 0 0 . 7 6 , S D=7 . 0 9 ) . 经 单 因 素方 差分 析 , 被 试 年 龄上 差 异不 显著 ( F ( 2 一2 ' . 5 7 , P 一0 . 0 9 ) . 所 有被 试视 力或 矫正 视力 正常 .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发展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

自闭症儿童常常面临情绪共情能力发展的困难,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造成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儿童情绪共情能力的发展,并提供一些促进其发展的策略。

情绪共情是指个体能够感知、理解和共享他人情绪的能力。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情绪共情能力的发展常常滞后或受限。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缺乏对他人情感状态的敏感性。

这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出现困难,无法准确地回应他人的情感需求。

情绪共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早期阶段,自闭症儿童可能缺乏对他人情感的认知,无法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

他们可能无法分辨不同的情绪,例如高兴、悲伤或愤怒。

这使得他们在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时感到困惑和不安。

在中期阶段,自闭症儿童开始展现出对情绪的一些理解。

他们可能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来推断他人的情感状态。

然而,他们仍然可能缺乏对情绪的准确理解,常常将自己的情绪状态投射到他人身上,导致误解和误读。

在后期阶段,自闭症儿童逐渐发展出更高级的情绪共情能力。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并能够适当地回应他人的情绪需求。

然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支持。

为促进自闭症儿童情绪共情能力的发展,以下是一些策略和建议:1. 提供情绪识别的训练:通过使用图片、视频和绘画等媒介,帮助自闭症儿童识别不同的情绪表达。

可以使用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来加强他们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

2. 强调非语言交流:自闭症儿童通常对非语言交流更敏感。

鼓励他们注意他人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非语言信号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 培养情绪表达的技巧:通过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提供一种安全和支持的环境,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4. 建立情绪共情的模型:在自闭症儿童的生活中引入具有良好情绪共情能力的角色模型。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题目: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作者:马伟娜,朱蓓蓓第一轮审稿人1意见:意见1:文中部分引用他人的表述缺少文献来源,请增加。

回应:已在文中和参考文献中列出意见2:文中文献综述部分对前人的相关研究回顾得不够,建议补充。

此外,建议进一步增加引言部分的逻辑性。

回应:已对文献综述进行了补充,具体见文中红色字。

文献综述的思路为:孤独症与情绪共情的概念——情绪共情如何测量——孤独症儿童情绪共情的研究现状——孤独症儿童的相关眼动研究——情绪共情与眼动研究的关系——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研究假设等。

意见3:请阐述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理论贡献。

回应:已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进行补充(红色字)。

意见4:实验程序部分“实验共包含4个block,每种情绪表情为1个block,每个block中含有10张某类表情的面孔图片,所有图片随机呈现两次。

”有些不太明白,每种表情有10张,但图片随机呈现两次后,每个block中的图片应为20张?回应:已在文中进行了具体的修改,说明了图片的来源与构成。

每个BLOCK中确有20张图片,但因是10张图片重复后构成20张的,因此原文的“每种表情有10张”指从图片库中选取的10张。

意见5:结果部分建议对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而不仅仅是统计结果的简单罗列。

此外,建议对生理指标和眼动指标说明了怎样的心理含义进行阐述说明。

回应:已在每个结果之后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生理指标的心理含义在文献综述部分进行了补充。

意见6:在表和图的呈现的格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是标准的三线表,图的外部方框等。

回应:图和表的格式已修改意见7:正文中的参考文献并没有按照APA格式进行索引,请通篇检查和修改。

回应:参考文献已按照APA格式进行修改意见8:按照APA格式,文后的参考文献不需要在其前面列序号。

此外,也有一些地方单词拼写错误或单词间没有留空格,请检查并修改。

回应:已检查并修改审稿人2意见:意见1: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如对不同测量做相关,分析瞳孔大小等(详情见评论)。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达问题及情绪调节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达问题及情绪调节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达问题及情绪调节方法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影响儿童的社交互动和情绪表达能力。

自闭症儿童往往面临着情绪表达问题,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导致沟通困难和行为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达问题,并提供一些情绪调节方法。

一、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达问题1.1 语言和沟通障碍自闭症儿童常常面临语言和沟通障碍,他们可能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有些自闭症儿童甚至完全缺乏语言能力,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哭闹、手势或肢体动作。

1.2 情绪识别困难自闭症儿童往往难以准确地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

他们可能无法分辨出他人的喜怒哀乐,导致在社交互动中出现困难。

这也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社交环境,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1.3 情绪调节困难自闭症儿童常常面临情绪调节困难,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情绪爆发或情绪退缩的行为。

这种情绪不稳定性不仅给自闭症儿童本人带来困扰,也给他们的家庭和教育者带来了挑战。

二、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方法2.1 提供情绪识别训练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情绪识别能力,可以进行情绪识别训练。

通过使用图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学习识别和理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提高社交互动的能力。

2.2 使用图示和视觉辅助工具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图示和视觉辅助工具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以使用图片卡片或情绪表情图示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可视化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减少沟通障碍。

2.3 提供情绪调节策略自闭症儿童需要学习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以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和应对挑战。

例如,可以教他们深呼吸、数数或使用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和愤怒。

同时,也可以教他们使用适当的沟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如使用简单的语言或手势。

2.4 提供情绪支持和理解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情绪支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孤独症是一种儿童早期发展障碍,常常伴随着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理解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困扰孤独症儿童在情绪调节方面存在许多困扰。

他们可能因为难以理解情绪表达或缺乏言语能力而感到沮丧和沮喪。

此外,他们可能面临社交挑战,害怕与他人互动,往往表现出孤独和社交封闭。

这些困扰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支持。

二、情绪调节策略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情绪调节,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策略:1. 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尽量理解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

通过表达理解和关心,帮助他们建立情感联结。

2.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由于许多孤独症儿童缺乏言语能力,可以利用图表和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情感。

例如,使用情绪图表来让孩子选择自己的情感状态。

3.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向孩子传授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数数或者找到安静的地方冷静下来。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在情绪激动时更好地控制自己。

三、应对策略除了情绪调节,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应对策略来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1. 建立结构和规律:孤独症儿童通常对结构和规律有着特殊的需求。

提供明确的日常安排和活动计划,可以帮助他们感到安全和自信。

2. 创造安全、亲密的环境:孤独症儿童往往需要一个安全、亲密的环境来支持他们的发展。

创造一个稳定的、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心和放松。

3. 提供社交技能培训: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社交技能,如目光接触、共享兴趣和合作。

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际情境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社交挑战。

四、家庭和教育支持除了以上应对策略,家庭和教育支持也非常重要。

1. 家庭支持:家长应该尽量了解孤独症,与专业人士合作,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发展。

2. 教育支持:教育机构应提供适合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认知和社交技能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认知和社交技能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认知和社交技能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困难、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问题以及刻板和重复行为。

孤独症儿童在情绪认知和社交技能方面存在着独特的挑战,但通过适当的干预和支持,他们可以获得显著的改善。

一、情绪认知情绪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识别、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常常面临以下困难:1. 面部表情理解困难:孤独症儿童往往难以准确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并理解其含义。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出现误解或困惑。

2. 自己情绪的表达和调控问题:孤独症儿童可能难以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也缺乏有效的情绪调控策略,这可能导致他们的情绪过度激动或无法应对适当的情绪反应。

针对上述情绪认知困难,有以下干预方法可供参考:1. 面部表情教育:通过使用卡片、绘本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孤独症儿童准确理解和识别不同面部表情的含义。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情绪交流。

2. 情绪教育和调控:通过情绪图表、情绪日记等工具,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同时,可以教授一些情绪调控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提高他们应对情绪困难的能力。

二、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所需要运用的技能和能力。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由于存在社交障碍,他们往往面临以下挑战:1. 社交互动困难:孤独症儿童常常缺乏与他人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社交关系的能力。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并缺乏适当的回应和互动行为。

2. 社交沟通问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表达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受限。

这使得他们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以下是可用于提升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的干预方法:1. 眼神接触训练:通过游戏和练习,帮助孤独症儿童培养与他人建立眼神接触的能力。

这是社交互动中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

2. 对话模型训练:使用具体场景的角色扮演,引导孤独症儿童学习适当的对话模型,如回答问题、提问和倾听等。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表达和理解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表达和理解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表达和理解能力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影响儿童的社交交往和情绪表达能力。

与其他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通常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需求,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

本文将分析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表达和理解能力,并讨论如何帮助这些儿童在情绪沟通方面取得进步。

一、情绪表达能力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表达常常受限。

他们可能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不同情绪的词汇也较为简单。

同时,孤独症儿童在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其他非语言交流方面也存在困难。

这使得他们的情绪表达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情绪表达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情绪词汇教育: 通过教授孤独症儿童不同情绪的名称和特征,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可以通过游戏、图片和书籍等多种途径来实施。

2. 使用图像辅助工具: 图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可以制作一个情绪图谱,孩子可以用指向的方式来指示他们当前的情感状态。

3. 建立情绪表达的日常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鼓励孤独症儿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在情绪高涨时,他们可以鼓励孩子说出“我很生气”,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应对策略。

二、情绪理解能力孤独症儿童在理解他人情绪方面通常也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语调和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信号。

这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的困扰和障碍。

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情绪理解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视觉辅助材料: 在教学中使用视觉辅助材料,如图片、漫画和视频,来帮助孩子学习他人的情绪表达。

通过观察这些材料中的人脸表情和身体姿势,孩子可以慢慢学会识别他人的情感。

2. 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模拟他人的情感状态和表达方式。

通过扮演其他人物的角色,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情绪和情感表达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情绪和情感表达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情绪和情感表达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到孩子的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能力。

孤独症儿童通常面临着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沟通的困难,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情绪和情感表达,并探讨一些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一、社交情绪表达社交情绪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常常难以适应社交环境,很难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下是一些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社交情绪表达的方法:1. 提供语言和情感支持:孤独症儿童常常面临语言和沟通困难,可以通过提供语言和情感支持来帮助他们。

例如,给予他们更多时间回应,用简单的语言和亲切的声音与他们交流,以促进他们的社交互动。

2. 创造友善和亲密的环境: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个友善和亲密的环境,可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并激发他们的社交表达。

例如,提供具有可预测性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避免太多的噪音和刺激,以减少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3. 结构化社交活动:组织结构化的社交活动,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其中。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指人通过言语、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来传达情感和情绪。

孤独症儿童通常在情感表达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可能缺乏表情或面部表情呈现的范围有限。

以下是一些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情感表达的方法:1. 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求,鼓励他们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来传递情感。

除了肢体语言外,还可以鼓励他们使用图片、符号、笔画或电子设备等进行情感表达。

2. 视觉支持工具: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些视觉支持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例如,情感图表、情感记号牌等,可以帮助他们识别不同的情感,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感培训和训练: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情感培训和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学会适当地表达情感和情绪。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情感支持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情感支持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情感支持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对儿童的情绪调节和情感支持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孤独症儿童往往面临着与他人交流和理解的困难,因此,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能力需要得到特殊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情感连接和提高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一、了解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特点孤独症儿童往往在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缺乏应对刺激的能力,出现焦虑和冲动等情绪问题。

此外,他们可能对社交互动和情感交流缺乏兴趣,不善于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帮助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情感支持至关重要。

二、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性情感连接是孤独症儿童情绪调节和情感支持的基础。

通过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我们可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促进他们的情绪发展和自我调节能力。

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建立情感连接,例如:1. 创造亲近的互动时刻:与孩子亲密互动,如轻轻拥抱、握手或注视他们的眼睛,以建立情感连接。

2. 使用肢体语言:通过触摸、拥抱和身体接触等方式表达情感,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的关爱和支持。

3. 以孩子的方式参与游戏和活动:与孩子一起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这将有助于建立情感连接并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情绪自我调节的培养帮助孤独症儿童培养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1.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为孩子提供情绪指示图表或使用情绪感知卡片等视觉工具,让他们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2. 教授情绪管理策略:教育孩子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数数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冷静下来。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在情绪激动时更好地自我调节。

3. 提供情感支持:与孩子建立情感支持的关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四、与专业人士的合作除了家庭的支持,与专业人士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儿童孤独症的观察与行为记录方法

儿童孤独症的观察与行为记录方法

儿童孤独症的观察与行为记录方法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孩子们在社交互动、语言和情绪交流等方面存在困难。

对于家长、教师和医生来说,观察和记录儿童孤独症的行为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

本文将介绍一些观察和行为记录方法,以帮助家长和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孤独症儿童。

一、观察方法1. 观察社交行为:注意孩子是否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互动,例如通过眼神交流、笑容、招手等方式。

观察他们是否在参与小组活动、玩耍或对话时表现出兴趣和积极性。

2. 观察语言能力:注意孩子是否能够使用适当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并能否理解别人的语言。

观察他们是否有词汇量的延迟,是否存在重复语言和独特的语音模式。

3. 观察情绪表达:注意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包括愉快、沮丧、焦虑、恐惧等。

观察他们是否对情绪变化有适当的反应,以及是否存在刻板重复的行为或强烈的兴趣。

4. 观察感官特点:注意孩子的感官敏感度,包括对声音、光线或触觉的反应。

观察他们是否对某些刺激反应过强或过敏,或者是否对一些刺激缺乏反应。

5. 观察示意行为:注意孩子是否能够使用手势、表情或其他非语言方式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观察他们是否理解和使用示意物品或符号。

二、行为记录方法1. 记录孩子的日常活动:详细记录孩子的日常活动和行为,包括饮食、睡眠、玩耍和学习。

通过记录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以及特定活动对其行为的影响。

2. 记录社交互动:记录孩子与他人的社交互动情况,包括语言交流、各种参与度和合作行为。

对于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也要记录他们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情况。

3. 记录情绪表达:记录孩子的情绪变化,包括愉快、沮丧、焦虑等。

记录具体的情境和触发因素,以及孩子对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帮助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

4. 记录重复行为和刻板习惯:对孩子的刻板重复行为进行记录,包括重复的言语、动作、兴趣和日常习惯。

记录行为的频率、时长和触发因素,有助于理解并控制这些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培养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培养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培养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受损。

自闭症儿童通常面临着情绪共情能力的困难,即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闭症儿童情绪共情能力的培养方法。

1. 情绪识别与表达训练情绪识别是情绪共情的基础,因此,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使用图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儿童学习情绪表达和识别。

例如,给儿童展示不同的表情图片,让他们猜测对应的情绪,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2. 情绪共鸣与模仿情绪共鸣是指能够感受到他人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

自闭症儿童通常缺乏这种能力,因此需要进行情绪共鸣的训练。

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表达,并模仿他们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来帮助儿童学习情绪共鸣。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可以通过与儿童一起玩游戏、看电影等方式来引导他们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

3. 情绪共情的认知训练情绪共情不仅仅是感受到他人的情绪,还需要理解和解释这些情绪。

因此,进行情绪共情的认知训练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阅读绘本、讲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儿童理解不同情绪的原因和后果,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育者也可以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儿童学会应对不同的情绪。

4. 社交技能培养情绪共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社交技能。

自闭症儿童通常面临着社交交往的困难,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社交技能培养。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等方式来帮助儿童学习社交技能,例如如何与他人进行问候、如何与他人进行对话等。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应该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社交态度。

5. 家庭支持与专业干预家庭支持是自闭症儿童情绪共情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儿童的情绪共情训练,提供情绪识别和表达的机会,并与专业人士合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此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技巧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技巧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技巧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患儿在社交互动、语言交流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困难。

其中,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是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有效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技巧对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适用于儿童自闭症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技巧。

一、情绪管理技巧1. 观察和分辨情绪信号自闭症儿童常常难以准确地辨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表达。

鼓励家长和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等信号,以及从环境中获取线索,帮助他们更好地辨认和理解情绪。

2. 注重感官刺激的管理自闭症儿童对于感官刺激的过敏反应较为常见,这可能会引发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和行为问题。

因此,提供一个相对平静和有秩序的环境,减轻儿童所面临的感官刺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

3. 制定清晰的规则和结构自闭症儿童倾向于喜欢固定和结构化的环境。

通过提供清晰的规则和指导,以及建立日常生活的结构,可以帮助他们预测和适应环境变化,有效管理情绪。

二、情绪表达技巧1. 使用图片和图示自闭症儿童往往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困难,因此使用图片和图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例如,制作一个情绪表情图,让儿童选择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或者用图示表示自己的需求。

2. 创造安全的表达环境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表达情绪,家长和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安全、支持和理解的环境。

这包括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3. 鼓励情绪表达的绘画和角色扮演绘画、角色扮演等非语言形式的活动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表达情绪。

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扮演、模仿等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绪,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表达的能力。

通过上述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技巧,我们可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社交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实施这些技巧时,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个性来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支持。

儿童自闭症的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训练

儿童自闭症的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训练

儿童自闭症的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训练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常常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

儿童自闭症患者在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能力方面存在困难,这对他们的社交发展和人际交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针对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背景介绍自闭症患者的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

他们常常无法准确感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也无法适当地回应他人的情绪表达。

这使得他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感到困难和不适应。

因此,提高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能力,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训练的目标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训练旨在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提高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增强他们与他人的共情能力。

训练的目标包括:1. 提高情绪表达和情绪识别能力:训练儿童自闭症患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够理解和识别他人的情绪表达。

2. 培养情绪共鸣能力:训练儿童自闭症患者能够理解并与他人共享情绪经验,增强他们对他人情绪的共情能力。

3. 改善社交技巧:训练儿童自闭症患者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包括目光接触、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三、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训练的方法社交情绪理解和共情训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儿童自闭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训练方法:1. 观察和模仿: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表达和社交行为,鼓励儿童自闭症患者模仿并学习。

可以使用视频材料或真实情境进行训练,帮助他们理解和模仿他人的情绪和行为。

2. 情绪标签游戏:利用图片或卡片,让儿童自闭症患者标记不同的情绪表情。

通过与实际情境的联系,帮助他们学会识别和理解不同的情绪。

3. 情绪角色扮演:设置情景并让儿童自闭症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绪,提高共情能力。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感知和表达问题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感知和表达问题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感知和表达问题引言: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

在这些缺陷中,情绪感知和表达问题是最常见的。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患者在情绪感知和表达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干预方法。

情绪感知问题:儿童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情绪感知问题。

他们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语言语调。

这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经常出现误解和困惑。

例如,他们可能无法分辨出他人的愤怒或悲伤,从而无法适当地回应。

这种情况使得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感到困难,也导致了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的孤立感。

情绪表达问题:除了情绪感知问题,儿童自闭症患者还经常遇到情绪表达问题。

他们往往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无论是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还是语言表达。

这使得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难以传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爆发或沉默的行为,而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状态。

这种情况不仅给他们自己带来困扰,也给他们的家人和教育者带来了挑战。

干预方法:针对儿童自闭症患者的情绪感知和表达问题,有一些干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这些困难。

1.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儿童自闭症患者可以学习如何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

这包括教授他们识别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语言语调的技巧。

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他们可以学习适当地回应不同的情绪,并提高与他人的互动能力。

2. 情绪识别工具:使用情绪识别工具可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绪。

这些工具可以包括图片、卡片或电子设备,用于展示不同情绪状态。

通过与这些工具进行互动,他们可以学习将自己的情绪与特定的情绪标签联系起来,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绪调节技巧:儿童自闭症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情绪调节技巧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情绪识别技巧。

通过这些技巧,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情绪激动或焦虑,并找到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结论:儿童自闭症患者在情绪感知和表达方面面临着挑战,这给他们的社交互动和生活带来了困难。

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眼动研究

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眼动研究

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眼动研究
马伟娜;朱蓓蓓;谢宇
【期刊名称】《应用心理学》
【年(卷),期】2015(021)001
【摘要】探讨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及其注意方式.选取孤独症、智力障碍和普通儿童各13名,让他们完成情绪表情匹配任务,用眼动仪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存在面部情绪表情识别障碍,他们完成匹配任务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孤独症儿童对面孔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数均显著少于普通儿童,表明孤独症儿童对面孔的觉察速度较慢,难以持续保持对面孔的注意,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存在异常,倾向于回避情绪表情.这提示,可通过对孤独症儿童面孔注意力的训练来增强其对面部情绪表情的识别能力.
【总页数】11页(P76-86)
【作者】马伟娜;朱蓓蓓;谢宇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311121;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311121;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311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
【相关文献】
1.材料呈现方式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 [J], 丁芳;龙曦;陈冰月
2.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干预个案研究 [J], 胡妍妍
3.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与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的关系 [J], 齐军慧;刘靖;李雪;张晓丽;杨文;周娱菁;王慧
4.基于奖励原则的趣味互动游戏对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的影响 [J], 张晓玲
5.基于奖励原则的趣味互动游戏对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的影响 [J], 张晓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报 2014, Vol. 46, No.4, 528 539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4.00528收稿日期: 2013-04-0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NDJC066YB)、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2&ZD229)。

通讯作者: 马伟娜, E-mail: mwn505@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马伟娜 朱蓓蓓(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杭州 310036)摘 要 研究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的特点。

各选取15名孤独症儿童以及作为对照组的智力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名, 完成情绪共情实验, 同时使用生物反馈仪记录自主生理反应, 眼动仪记录眼动轨迹。

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对情绪表情的自动模仿及感知能力显著低于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 对面孔的总注视时间、总注视点数均显著少于智力障碍儿童、普通儿童; 对眼部、嘴部的注视时间比及注视点数比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 对高兴和悲伤表情的注意较多而对恐惧则较少。

这提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不足、对情绪表情的注意方式异常。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情绪共情; 眼动; 自主生理反应 分类号 R3951 引言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一种始发于婴幼儿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社会性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及兴趣范围狭窄与行为刻板重复为其主要特征(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1994)。

其中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 他们很难理解和感知社会性线索, 在分享经验和情绪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情绪共情即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替代性分享及自动模仿, 可使个体快速地感知他人的情绪, 是个体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包括对他人情绪状态的自动感知和自动模仿两方面。

面部情绪表情能诱发个体对他人表情的自动模仿(Dimberg, Thunberg, & Elmehed, 2000)和对他人情绪状态的自动感知, 使个体产生情绪共情(Stel, van den Heuvel, & Smeets, 2008)。

对他人情绪表情的自动模仿可通过测量肌电的变化率来获得。

由于很难直接观察到个体对他人面部表情的模仿, 因此可通过表情肌的肌电变化率来衡量。

肌电是反应肌肉变化的灵敏指标, 可反映个体对表情的自动模仿能力(Dimberg, 1982; Cacioppo, Petty, Losch, & Kim, 1986; Lang, Greenwald, Bradley, & Hamm, 1993)。

Ekman 和Friesen (1978)发现高兴表情会引起脸颊部位即颧肌肌电水平的变化, 悲伤表情能够引起嘴角部位即提肌肌电水平的变化, 恐惧表情会出现眉毛上挑即额肌中部肌电水平的变化, 生气表情会导致皱眉的反应即皱眉肌肌电水平的变化。

对他人情绪状态的自动感知可由自主生理反应来获得(Lang, Bradley, & Cuthbert, 1990; Lang, 1995)。

自主神经系统对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不同情绪状态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心跳、皮电等自主生理反应(Bradley, Hamby, Löw, & Lang, 2007; Riby, Whittle, & Doherty-Sneddon, 2012)。

由情绪表情所诱发的生理反应(如皮电、皮温、指脉)同样能够较好地反映个体的情绪共情能力:皮电反应与刺激图片的效价和唤醒度密切相关, 刺激物的情感唤醒度和效价越高, 其所诱发的皮电水平则越高(Bradley, Codispoti, Cuthbert, & Lang, 2001), 消极表情所引起的皮电变化率显著高于积极表情(Bradley, Moulder, & Lang, 2005)。

皮温是通过手指血流量的变化来反应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 在心跳变化方面, 当个体紧张时, 皮温降低, 当个体放松时, 皮温升高(李京诚, 2002)。

在指脉方面, 与中性刺激相比,4期马伟娜等: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529情绪刺激能使心跳加快, 其中消极刺激比积极刺激对心跳的影响更大(Bölte, Feineis-Matthews, & Poustka, 2008)。

van Hecke等 (2009)认为在受到一个情绪性刺激时, 孤独症个体的心跳反应与常人不同。

目前关于孤独症情绪共情能力的状况分歧较大。

Dziobek等(2008)、Oberman, Winkielman和Ramachandran (2009)、Press, Richardson和Bird (2010)均认为孤独症个体的情绪共情能力与常人没有显著差异, 他们能够自动模仿他人的面部情绪表情, 不存在情绪共情障碍。

但McIntosh, Reichmann- Decker, Winkielman和Wilbarger (2006)以及Beall, Moody, McIntosh, Hepburn和Reed (2008)研究了孤独症个体在观看生气、高兴和害怕三种表情时的肌电反应, 发现孤独症个体对三种表情的自动模仿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

Clark, Winkielman和McIntosh (2008)研究了孤独症个体从快速呈现的面部情绪表情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发现孤独症个体对情绪表情的提取能力有明显的缺陷。

在以皮电为指标的研究中同样发现面部情绪表情不能很好地唤醒孤独症个体的情绪, 在观看面部情绪表情图片时他们的皮电反应显著低于常人, 由此推断孤独症个体的情绪共情能力存在缺陷(Hubert, Wicker, Monfardini, & Deruelle, 2009)。

Blair (1999)以皮电为指标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进行研究, 发现孤独症儿童所表现出的情绪共情比普通儿童更为强烈, 认为孤独症个体存在情绪共情过度的情况。

在情绪类型上, Magnée, De Gelder, van Engeland和Kemner (2007)认为孤独症个体对不同情绪类型的情绪共情反应有所不同, 高功能孤独症个体对高兴和害怕表情的肌电反应较普通个体而言更为强烈。

孤独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注意方式的异常已成为他们的特征之一。

当向正常个体呈现面部表情图片时, 他们往往首先注意到眼睛, 其次是嘴部(Caldara et al., 2005); 当让正常个体判断所呈现的图片是何种表情时, 他们总是利用眼部信息或者综合面部表情特征区(眼部和嘴部)的整体信息进行判断(Barton, Keenan, & Bass, 2001; Rutherford, Clements, & Sekuler, 2007)。

但孤独症个体对面部特征区的注视时间显著少于非特征区, 其中对眼睛的注视时间最少(Trepagnier, Sebrechts, & Peterson, 2002; Pelphrey et al., 2002; Dalton et al., 2005; Klin, Jones, Schultz, Volkmar, & Cohen, 2002), 他们的注意方式差异在婴儿时期就已显现, Merin, Young, Ozonoff和Rogers (2007)就发现患有孤独症的婴儿(或日后发展为孤独症的婴儿)对他们母亲眼睛的注视时间显著低于普通婴儿。

Itier和Batty (2009)发现在向正常个体呈现情绪表情图片后, 他们对于眼睛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面部其他区域, 而孤独症儿童对眼睛的注视时间最少, 更多地注视嘴部及面部其他区域。

Speer, Cook, McMahon和Clark (2007)认为与正常儿童相比, 孤独症儿童在观看社会交往的视频时更多注视人物的身体而非眼睛, 他们更多地从嘴部(普通人从眼部)提取相关的表情信息, 对眼部区域的注意保持存在困难(Spezio, Adolphs, Hurley, & Piven, 2007); Dalton等(2005)认为孤独症儿童注视眼睛的时间显著低于普通儿童, 他们更多的注视嘴部、身体及背景区域,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消极情绪的识别障碍。

上述对孤独症儿童面孔注意方式的研究多是以中性面孔为实验材料, 均认为孤独症儿童对眼睛的注视较少, 对嘴部的注视较长。

关于孤独症儿童对基本情绪面孔注意方式的研究却较少, 虽然Bal等(2010)研究认为孤独症儿童在观看不同表情时的注视时间具有显著差异, 但是因样本量较小并未对不同表情间的差异做进一步的分析, 因此有必要以不同性质的基本情绪面孔为实验材料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个体对面部特征区域的注视时间与情绪表情识别正确率有密切关系(Morrison & Bellack, 1981), 可借助眼动仪来分析个体在观看面部情绪表情时的注意策略。

Bal等(2010)研究发现正常个体对眼部区域的注视时间与表情识别速度呈显著正相关, 而孤独症个体对背景区域的注视时间与识别速度呈显著负相关。

Back, Ropar和Mitchell (2007)发现孤独症个体对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与他们注视眼睛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个体对面部不同区域的注视时间对其情绪感知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面部肌肉传达了不同的情绪表情, 因此个体对面部特征区域的注视时间与情绪感知似乎也有密切关系, 例如消极情绪更多通过面孔的上半部分表达; 而积极情绪则更依赖于下半部分面孔(Dimberg et al., 2000)。

目前一些研究认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识别准确率与对不同面部区域的注视有一定关系(Back et al., 2007; Bal et al., 2010), 情绪识别与情绪感知都属于共情能力的一部分, 其中情绪感知是情绪识别的基础, 那么孤独症儿童的情绪感知与他们对不同面部区域的注视时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即注意方式是否与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有关成了可探讨的内容之一。

530 心理学报 46卷研究对象、实验材料的差异可能导致了孤独症儿童情绪共情能力研究结果的不同。

孤独症谱系障碍包括普通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具有较高的言语能力或思维能力的孤独症患者)等不同人群, 他们的言语能力及智力水平有很大的差异, 这可能导致以不同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结果的差异。

持孤独症个体情绪共情能力正常观点的研究多是以孤独症成人或阿斯伯格症为被试, 他们往往已接受了许多社会训练或拥有较高的语言能力, 而其它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如何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