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人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引言: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我国历史上大家名人之一,他是唐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同时出现在《全唐诗》和《文选》两部重大著作中的人物。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长于写意,他的诗歌多风味独特,意境深远,多富有象征意味。

这篇文章将会探究《李商隐诗两首》的导学案,以及其在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材中的重要性。

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作品;2. 理解李商隐作品中的意境及文化背景;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步骤1. 课堂导入学生可能对李商隐这个名字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导入,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成就,简单介绍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等。

也可以播放一段李商隐诗歌的朗诵或者配上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2. 研读《李商隐诗两首》本次导学案聚焦于《李商隐诗两首》,可以选用《无题》和《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进行研读。

在研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展开:(1) 教师给出诗歌的简要介绍和注释,并进行语段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注释和语段分析对诗歌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2)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字词和行文方式,尝试重组文本的意义。

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意义的分析和理解。

(3) 分享收获。

让学生进行分享,分析其对文本的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和互相启发。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少数派文化背景,尝试揣摩李商隐通过这些文化背景进行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3. 表现和评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李商隐的诗歌和他心灵世界的感受。

同时,应让学生进行个人写作,以其所读的诗歌为主题完成一篇有关李商隐诗歌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在文学鉴赏、文化理解、诗歌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高中语文《第7课 诗二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7课  诗二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李商隐诗二首》【使用说明】1、利用自习落实好基础知识。

2、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李商隐诗歌特点含蓄、华美、情致绵长的特点。

【自主学习】一、作者及诗作背景1.作者: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

父亲李嗣正任获嘉县县令。

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

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

公元835年,李商隐二十三岁,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毫无结果,这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李商隐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无题》诗,而最为人们所知,也最荡心动魄的《无题二首》即完成于此时。

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李商隐进士及第,但也就是这一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

李商隐一生的悲剧从这一年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二年的春天,李商隐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

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这时,李商隐26岁,婚后感情殊好。

李商隐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当时朝廷内部的朋党斗争十分激烈,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儒为首的牛党史朝廷里的两大对立的势力。

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令狐家的人对李商隐不满。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

7李商隐诗两首【学习目标】 1、掌握诗意,理解诗人的感情和诗的要旨。

2、训练诵诗能力,领会李商隐诗境界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背诵这两首诗。

3、理解《锦瑟》的典故和《马嵬(其二)》的对照。

【学习要点】 1、理解诗人的感情和诗的要旨。

2、表达技巧的运用及其作用【学习难点】领会李商隐诗境界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知人论世,借助“教材助读”对李商隐的作品特点及诗歌感情基调有整体性的掌握。

2、联合课下说明疏导文意,初步感知诗人的感情,能正确断句和有感情地朗读。

3、用 15分钟左右达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的题目,并对有关的知识进行频频记忆,仔细达成。

【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1、作者简介:李商隐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家境十分贫穷,作为长子,他还未成年就不得不与母亲一同担发迹庭的重任,19 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欣赏,引为幕府巡官。

25 岁进士及第。

26 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爱其才,招为婿。

他所以遇到牛党的排挤,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世都是郁郁不得志,贫病交迫,怀才不遇,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作品特点:①思想内容,一是反应残忍的社会现实,责备时政,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经过写爱情,揭露出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抒写诗人的理想、遭受、感触,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②艺术特点,一是构想周密,情致深蕴,较少采纳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批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点;二是精准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委宛的乐律,外形特别漂亮,意义常常隐晦;三是擅长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能够令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二、写作背景1、《锦瑟》大概作于作者暮年,是他回想旧事,对一世崎岖而发的感触。

只管描绘委婉,旨意模糊,但明显有其寄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二、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学习文言知识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学习重点】诗歌意境与诗歌情感【学习难点】诗歌意境与诗歌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锦瑟》一、预习案1、借助工具书,给重点的字注音。

未卜()马嵬()晓筹()驻马()惘然()沧海()琴瑟()宵柝()弦柱()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 )(2)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 )(3)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 ) 托()(4)此情可待成追忆可()(5)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6)海外徒闻更九州徒()(7)他生未卜此生休卜()(8)空闻虎旅传宵柝宵柝()(9)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10)此日六军同驻马驻马()(11) 如何四纪为天子如何()四纪()(12海外徒闻更九州更()(13)当时七夕笑牵牛笑()3、解释古今异义词语中的古义。

(1)一弦一弦思华年华年:(2)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3)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二、合作探究1.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锦瑟》每联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的?3.诗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三、当堂检测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 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方针】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安然平静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感情和浮现方式。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5.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安然平静创作特色。

2.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学习李商隐的诗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知人论世,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对李商隐的生平有个比力全面的了解,这对理解他的诗作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必需正确对待李商隐诗歌中的象征、比兴手法,防止穿凿附会式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鉴赏;三是不求对李商隐诗歌的字句上的甚解,重在领略他的诗作的通体之美,以得精神之享受。

清末民初大学者梁启超的读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感觉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浮现的感情》)【知识链接】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保举,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暗中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分外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学习过程】一、实词1.一词多义①迷⎩⎪⎨⎪⎧ 庄生晓梦迷.蝴蝶 迷.不知吾所如 棋迷. 以迷.天下之主②莫⎩⎪⎨⎪⎧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提示:①迷恋,沉醉/分辩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②不能/没有谁2.古今异义①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诗两首》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重点难点:1、领会诗的意境、情感、主旨2、体会诗的艺术技巧预习任务:一、名句填空1、夕阳无限好,2、身无彩凤双飞翼,3、何当共剪西窗烛,4、春蚕到死丝方尽,二、文学常识李商隐(约813—约858),诗人,字,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诗集,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探究案一、阅读鉴赏《锦瑟》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马嵬》: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3、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4、“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5、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6、对于这些,诗人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7、《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王丽。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商隐的诗歌一直是必修内容之一。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审美意味,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便是一篇关于《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探讨李商隐的作品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辞藻表现技巧。

2. 通过《无题》和《锦瑟》这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理解其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教师先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的生平是什么?2)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李商隐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习《无题》教师先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无题”指什么意思?2)探讨“深院静,春莺噪”的意境。

3)分析“寂寞”这个词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4)“一年就只有今宵”的现象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是否常见?这种现象具有什么深层内涵?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3. 学习《锦瑟》教师再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探讨《锦瑟》中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的意境。

2)分析诗中描写的“频频动”这个形象,传递给人的情感有哪些?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探讨诗中使用的乐器“锦瑟”,它对整首诗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教师集中讲授的方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第2课时)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前预习【教材助读】一、写作背景《马嵬(其二)》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促逃往四川避祸,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

唐人写马嵬之变,常常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

李商隐却把锋芒指向了唐玄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导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抒写诗人对这一历史惨剧的认识,从而嘲讽现实政治,以古鉴今。

【预习自测题】一、文学知识( 1)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他的诗艺术成就较高,因此他与杜牧一同被人称为“”。

( 2)我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两种,格律诗又包含和;律诗共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一定是句,绝句共句;律诗句押韵,绝句句押韵。

二、整体感知联合说明,试着翻译《马嵬(其二)》全诗,认识粗心。

写出诗眼句。

译文:诗眼句:课内研究【学始于疑】——我思虑,我收获《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怀疑研究】——怀疑解疑,合作研究一、文本理解2、联合详细诗句剖析《马嵬(其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诗句表现手法作用国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这天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精句赏析剖析“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的内涵三、综合研究剖析《马嵬》章法结构的特别之处。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应改正达成课后 p44 第 2 题第二题:【课后反省】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整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琴弦船舷谄谀垂涎三尺不为人知B、沧海......目疮痍.C、宵柝拓展潦倒拓扑学手到擒来D、畴昔......躇满志2、以下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缘分凄婉意蕴绘声绘色B 、难过C、消失蝴蝶住军白雪皑皑D、决别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出处地,平白无故地..空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光,这里指一世..纪:四十年苍莽怆然创巨痛深满...胡扯雏形防患未然踌....苍海逍遥寡廉鲜耻哀悼缠绵面面相觑C、国外徒闻更九州徒:.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4、以下诗句中没实用典的一项为哪一项()A 、庄生晓梦迷蝴蝶B 、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宵柝 D 、不及卢家有莫愁5、默写。

新人教版必修3陕西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李商隐诗两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陕西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李商隐诗两首 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目标
1.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

2.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重点掌握诗歌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我的问题难点掌握诗歌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1.参见课文注解,了解写作背景。

精讲互动1. 《马嵬(其二)》一诗中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的事件?
2.《马嵬(其二)》一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3.《马嵬(其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4.本诗的章法结构如何?
达标训练阅读下面这两首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画菊③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

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

③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

1.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①《菊》:
②《画菊》:
2.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

作业背诵全诗。

小结。

《李商隐诗两首》三步两学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三步两学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三步两学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把握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的主旨。

2、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背诵这两首诗。

3、理解《锦瑟》的典故和《马嵬(其二)》的对比手法。

【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著《李义山诗集》。

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寒,作为长子,他还未成年就不得不与母亲一起担起家庭的重担,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

25岁进士及第。

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爱其才,招为婿。

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贫病交迫,怀才不遇,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作品特点:①思想内容,一是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批评时政,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写爱情,揭示出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抒写诗人的志向、遭遇、感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②艺术特色,一是构思缜密,情致深蕴,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二是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三是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二、语法视窗: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三章)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7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7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5)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基本文意。

3.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4.最好能熟读成诵。

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2.问题合作探究: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

3.启示法: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4.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锦瑟》中作者的情感。

2.《马嵬(其二)》篇中作者的兴亡之叹。

二、教学重难点1.《锦瑟》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对诗意的理解存有分歧。

2.理解《马嵬(其二)》“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写作特色。

三、课型略读课。

四、课时1课时。

五、课文概述《李商隐诗二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

第六课是由李商隐的两首诗《锦瑟》和《马嵬(其二)》组成,这两篇都属于略读课文,所以作为略读课文,本课的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教师只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提示,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课后练习虽然没有做朗读和背诵的要求,但最好能熟读成诵。

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律诗的自然节奏虽然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

《锦瑟》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让学生回忆学过李商隐的哪些诗。

2.借用PPT展示《嫦娥》及相关注释。

3.找同学说说对诗作及作者的了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李商隐的诗歌《嫦娥》,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与高中不同,高中生再次面对此诗,能够有理性的认知,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特点,为体会《锦瑟》的朦胧之感和《马嵬(其二)》的兴亡之慨做准备。

高一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1)本诗是以马嵬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主要内容,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这一事件?
(2)杨妃被“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3)对于以上内容,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感慨?
三、预习自测
1、字音识记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李商隐诗歌的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写作技法比比皆是;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繁艳;三是构思严谨,意境含蓄隽美。
二、整体感知
1、《锦瑟》
(1)自由诵读,体悟节奏与情感基调,把握诗作内容,找出能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
(2)找出表明情感的两个字。
2、《马嵬(其二)》
【学习反思及总结】
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新人教版必修3陕西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李商隐诗两首1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陕西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李商隐诗两首1 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目标
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我的问题难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

2.解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

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斯芬克思之谜”。

3.朗读诗歌,并将自己不认识或易写错的字写下来。

精讲互动1.组内译诗。

2.品典。

(1)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2)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3)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4)品典四:蓝田日暖玉生烟
3.本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4.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作业背诵全诗。

小结。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诵读探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任务一
阅读诗歌和《红对勾》【相关知识链接】,完成下面练习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3.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导学案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赏析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悟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知识链接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第一课时锦瑟自主学习一、查找有关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的资料。

二、参考文下注释,理解《锦瑟》诗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一、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起联两句,“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不是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

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

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二、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却又虚渺的梦境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意境:朦胧,凄怨,迷离三、你对《锦瑟》一诗的主旨怎样理解?参考:《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缠绵,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引言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之一,曾在唐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影响下,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歌。

他的诗歌以清丽、婉转、舒缓为主,充满着对爱情、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本导学案将针对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了解《李商隐诗两首》的背景和内涵;3.能够分析《李商隐诗两首》的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预习1.阅读李商隐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阅读《李商隐诗两首》,理解诗歌的内涵;3.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四、课堂学习1. 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唐代著名诗人,广州番禺人。

他十分聪慧,善于诗词和歌赋。

在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影响下,李商隐成就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并多次在诗社中获奖。

2. 《李商隐诗两首》的背景和内涵《李商隐诗两首》分别是《无题》和《锦瑟》。

这两首诗都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品,文学价值极高。

《无题》表达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的句式简洁,意境深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十分强烈。

《锦瑟》则是李商隐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所描述的锦瑟,代表的是人生的美好和艰辛,是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活的赞叹。

3. 《李商隐诗两首》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清丽、婉转、舒缓为主,充满着对爱情、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他擅长用意象手法,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和深刻。

4. 分析《李商隐诗两首》的艺术特色•《无题》:这首诗用到了寓意和形象的手法,通过“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锦瑟》:这首诗用锦瑟作为意象,描绘了人生的风雨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命的赞叹。

同时,李商隐巧妙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锦瑟比喻成女子,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二首
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赏析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悟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知识链接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第一课时锦瑟
自主学习一、查找有关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的资料。

二、参考文下注释,理解《锦瑟》诗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
一、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起联两句,“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不是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

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

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
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
二、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
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却又虚渺的梦境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三、你对《锦瑟》一诗的主旨怎样理解?
参考:《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缠绵,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咏瑟诗、悼亡诗、政治诗、爱情诗、伤世诗、理想诗
这首诗应该是感时伤世诗。

《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

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

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三、试归纳本诗的艺术特色。

朦胧的意象(《锦瑟》一诗,无论是“锦瑟”,还是“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心知肚明,完全意会,但究其具体,却云雾遮目,不甚明了。

虽不能说李商隐开启了朦胧诗的先河,但这种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华美的语言象征的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锦瑟”“蝴蝶”“杜鹃”“珠”“玉”象征着美好事物。


课堂检测默写《锦瑟》
课外延伸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提示: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蕴;还可以借题发挥,创造出古典新义来。

第二课时马嵬(其二)
相关链接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

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题解《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自主学习
李商隐名句集锦。

(),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

春心莫共花争发,( )。

天意怜幽草,( )。

( ), 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 )。

桐花万里关山路,( )。

合作探究
一、<<马嵬>>诗哪几句诗写了一马嵬之变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二、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
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三、《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四、有人评价本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能否说出这两点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讽意: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倒叙的方法;措辞的委婉;立意含蓄。

五、分析《马嵬》(其二)的巧对。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

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

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

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

”(《围炉诗话》)。

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

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课堂检测
1、下列诗句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B )
A 锦瑟无端五十弦
B 只是当时已惘然
C 海外徒闻更九州
D 不及卢家有莫愁
2、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

“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

“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课外检测鉴赏阅读李商隐的《风雨》《晚晴》两诗。

(名师一号能力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