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01010010新课综合标下初中语文探究性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并了解更多的文学作品和知识。

它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更是学生个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课外阅读不受限于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自己的情感、思维和创造能力。

面对丰富的课外阅读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系统的阅读,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1.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并了解更多的文学作品和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多种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从而开阔眼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自主阅读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且亲自完成阅读、理解和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增强语文素养语文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本材料,从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

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课外阅读的实践与困境尽管课外阅读的价值重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课外阅读也有其困境和难点。

1.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不足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普遍不足,很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他们可能把课外阅读当做学习任务中的负担,而非乐趣和享受。

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佳,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抵触情绪。

2.缺少科学的指导和管理在许多学校,课外阅读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管理。

学校并没有建立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纲要和推荐书目,学生在选择和阅读书籍时缺乏方向和引导,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可以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不明显、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较弱等。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期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1.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和学校图书馆中悬挂书籍推荐展板,展示多种类型的书籍,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学校图书馆应该加强资源建设,购买丰富多彩的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

在家庭层面,家长也应该引导孩子多读书,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2.推广精彩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电子展示、视频播放等,向学生推广精彩的文学作品。

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阅读。

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学生,推荐不同类型的作品,如经典文学、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历史故事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3.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如朗诵比赛、读书分享会、书籍交流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和书店的合作,举办带有教育性质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4.鼓励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除了纸质书籍以外,学校还应该向学生推广电子书籍、有声读物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

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5.加强跟踪评估在推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试论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探究性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试论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探究性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探究性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语文科李蓓蓓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素质的高低同能否扩大阅读面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最感头痛和棘手的问题。

因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不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得可怜。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50个城市的学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见《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一期):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

如果考虑到这里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已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马以鑫教授在谈起这个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学生普遍地患了“拒绝阅读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想,如果语文的阅读教育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上,那么,即便是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背得滚瓜烂熟,而课外得阅读却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阅读教育其实等于是空的。

一、成因的思考中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下,已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偏重,往往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自愿阅读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素养提升的书籍的活动。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审美情趣。

对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进行思考和总结。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可以增加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感和修辞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知识。

2.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的情感、品德和人生观产生积极影响。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在悄然中获得快乐,提高自我修养。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

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源。

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提供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科普、历史、地理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在阅读指导中,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具有指导性的书目,帮助他们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3. 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心得分享、书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4. 注重阅读质量而非数量。

不要过分注重学生的阅读数量,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对书籍的理解深度,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

5. 设置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

在课后或周末,可以为学生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 联合家长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1.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提高渠道。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展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品格修养,开阔思维,提高文化素质。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

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情感,增长见识。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的文学作品,广泛了解社会风貌、人文历史、科学知识等。

在阅读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还可以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1. 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仔细选择国内外名著、优秀青少年文学作品、经典童话故事等丰富多样的作品,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个人兴趣,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比如《西游记》、《红楼梦》、《格林童话》等。

2. 引导学生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撰写读后感、心得体会,或进行阅读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相关的小活动和讨论环节,让学生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促进思想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料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资料,如图书馆的丰富藏书、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

以供学生选择,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

4.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名著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5. 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学生完成一本书后,及时进行阅读总结和成果展示。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励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1.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学生要培养通过课余时间主动阅读的行为,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逐渐形成,语文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对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阅读目标。

语文课外阅读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社科类书籍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第二,提供指导与辅导。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和思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导。

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作家的生平故事、阅读书评、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对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教师要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阅读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

第二,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

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阅读的积累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文字表达。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感悟。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审美品味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丰富的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的自主性较弱,往往不能独立选择和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

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课外阅读失却的后果分析1.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在闭塞中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抑制了学习的兴趣。

在许多地方和学校,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反感和最不受欢迎的课,这无疑为语文早早地判了死刑。

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2.语文素养的缺乏。

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

”忽略课外阅读致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大多患有“贫血症”,从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同样的答案,作文中总是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材料,甚至是同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孰不知这一恶果的酿造正是我们自身的失误。

二、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体验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

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如学习《伟人细胞》时,我给学生讲《男生贾里》其中的一些有趣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班级中顿时刮起了“伟人”风,生起了“秦文君”热,掀起了课外阅读的高潮。

再如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就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进行表演。

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

2.推荐优秀阅读书目,使学生乐读。

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推荐丰富的阅读材料,首先,用好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如学了朱自清《春》推荐学生读林斤澜的《春》,并将两课进行对比。

新课程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2013-10课改论坛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中学生阅读与鉴赏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要求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求学生在记忆的最佳时期,多读经典作品,背诵优秀诗文240篇,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明确中学阶段应完成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实践、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程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文学鉴赏能力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在阅读习惯方面,只有22%的学生有经常阅读的习惯,74%的学生有偶尔阅读的习惯。

按我校在校生计算,则只有约450人有经常阅读的习惯。

中学生对阅读的不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

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阅读课外书是为了缓解、释放学习压力,于是乎选择轻松的、贴近自己年龄的书籍也就顺理成章了。

很多学生认为:“中学生更愿意的是在书中寻找与自身共通之处,把青春的情感寄托于书中,想象着现实中做不到或不敢做的事。

这是一种寻求自由的方式。

”而对于名著,一些学生则认为读不懂,感觉很枯燥,没有阅读的兴趣。

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通俗文学和流行小说上,这个与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读物本身的趣味有关,也与社会上的风气有关。

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学校、家庭和社会。

(1)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够丰富,更新速度不够快,学生普遍反映借不到喜欢看的书。

(2)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尤其是毕业班学生。

很多学生只有在作业少时才进行课外阅读。

(3)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家庭和社会没有创造一个好的课外阅读的环境,真正支持孩子多借书、多看书,主动帮助学生选书并且加以引导的家长不多。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结合实际情况,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明确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

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课外阅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进行合理的阅读计划和方法指导。

在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和阅读能力进行分类,推荐一些适合的经典和优秀作品。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报告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指导他们读书,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学生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书评写作,让他们总结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并扩展自己的思维。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书中的内容,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还要注重阅读素材的选择和更新。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和认知发展的阶段,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兴趣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应该及时调整阅读素材,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关注热点的书籍。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阅读,如阅读名人名言、名著摘要等,扩宽他们的阅读领域。

我们要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反馈,同样也适用于课外阅读。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完成情况和阅读质量,给予鼓励和奖励。

我们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书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不仅仅追求书籍的数量,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能力评价题目,考察学生对书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找到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教学策略。

通过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评价,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和分析

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和分析

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和分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并阅读的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作品。

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外阅读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兴趣、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家庭环境、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并不容乐观。

本文将从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与分析可行的解决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课外阅读更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关键。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水平。

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能够增广见闻,积累知识,开拓眼界,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语言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养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虽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课外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大部分是由于他们对阅读的盲目排斥,对阅读的认识程度不够,想要改变他们的阅读动机和习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是家庭环境的问题。

一些家庭对于课外阅读并不重视,宁愿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成绩上,也不愿意在阅读上花费过多的精力。

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态度。

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当前的教育体制依然存在着偏重功利性的倾向,过分注重分数、考试,对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够,所以在学校里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指导。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与分析,才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们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学校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有关阅读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在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眼界,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我鼓励学生阅读多种类型的书籍。

在初中阶段,学生应当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历史传记、科普读物等。

这样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并培养他们对不同类型书籍的兴趣。

我在课堂上会介绍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引导学生去阅读。

我也会推荐一些优秀的科普读物,如《到底是为什么》《大国的崛起》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动态。

通过多种类型的阅读,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我提倡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鼓励他们制定阅读计划。

每个学期开始时,我会要求学生列出一个阅读计划表,包括计划读多少本书、读哪些类型的书籍、阅读时间和地点等。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并定期进行调整和总结。

这样,学生可以有目标地去阅读,并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

我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中来,我开展了一系列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

我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让他们将自己读过的书分享给其他同学,并进行交流讨论。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从彼此的经验和理解中获益,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阅读比赛和活动,在读书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写作能力。

我定期与学生进行阅读成果的总结和评价。

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我会要求学生写一份阅读总结,包括他们读了哪些书、喜欢哪些书、对哪些书的理解以及对阅读的感受等。

我会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并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在阅读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个人阅读选择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启发思维,培养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他们选择阅读材料的主观动机,只有真正喜欢读书,才能培养起持久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籍。

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理解、把握和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阅读策略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定位、理解和消化文章内容。

在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读题目和段落开头句,抓住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或者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关键词语进行逐步推测和整理。

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和读后感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阅读思考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进行理性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促使他们思考文本之外的含义和价值。

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阅读情感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产生的情绪体验和审美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核,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他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表达对作品的喜爱和感悟。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深入的阅读探究和思考,学生可以培养出持久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和分析

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和分析

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和分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旨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和分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阅读的意义、阅读的方法和策略、阅读的核心要素、阅读的评价方式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我们来谈谈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并增加自己的见识。

阅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我们来讨论一下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是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既能够挑战自己,又能够理解和享受其中的内容。

其次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应该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提问和总结。

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阅读俱乐部或者阅读比赛,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阅读的核心要素。

阅读的核心要素包括阅读能力、阅读理解、阅读鉴赏和阅读批判。

首先是阅读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识字能力和阅读速度,能够顺利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是阅读理解。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能够进行准确的推理和判断。

然后是阅读鉴赏。

学生应该能够欣赏文章中的美感和情感,领会作者的意图和形式。

最后是阅读批判。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我们来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是选择适合学生兴趣和水平的阅读材料。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往往更愿意去阅读和探索。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中之一便是增加课外阅读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课外阅读却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实现课外阅读的有效推行。

一、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天然存在,而且在认知、态度和兴趣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必要。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选择相对简单、生动有趣的读物,以加强阅读兴趣和自身文学素养。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关于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经典名著,以提高阅读深度和广度。

二、丰富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具体内容应多样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可以选用传统文学经典名著、现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旅游攻略、自然科学类阅读、人文学科类阅读等多种类型,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盆地。

此外,阅读材料可以与当前社会、具体时代环境、学生身边人物等相结合,以拉近学生与读物的联系。

三、鼓励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过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更多采用线性阅读方式,即一页一页地阅读。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例如网络阅读、平板电脑阅读、有声音频阅读、图书馆阅读等等。

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进行阅读,对于整合各种信息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强化阅读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推动课外阅读实践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此外,通过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如课外阅读分享课、文学创作比赛、阅读心得体验等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读物的内容、结构、主题等,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推行课外阅读需要多方面的重视和努力。

要通过针对个体差异的指导、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高质量的阅读教学等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节奏,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课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这个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需要明确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

一方面,要继续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内容深入、思想性强的作品,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作品,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课外阅读指导机制。

在学校层面,可以设置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班,由资深教师进行指导。

在班级层面,可以设置阅读小组,由同学们相互交流和监督。

在家庭层面,家长可以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学校和家庭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然后,我们需要针对初中生的阅读特点,采取相应的指导方法和策略。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

可以提问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意义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的方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预选一些经典的或者是与当前时事相关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更好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

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是促使他们阅读的内在动力,也是保持长期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

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尽量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需要明确目标,建立完善的机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动机和兴趣。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语文教师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语文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应该明确目标,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评估和调整。

计划涵盖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既要有经典名著,也要有现代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非虚构类作品等。

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培养多元思维,拓宽视野。

语文教师需要制定适应学生能力和兴趣的阅读任务。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参考因素,在安排阅读任务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于阅读兴趣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有趣的作品,增加阅读的乐趣;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洁明快的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自信。

语文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仅仅让学生单纯地阅读作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可以组织班级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可以开展阅读感悟的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进行阅读展览,让学生自己创作展示作品。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动、活泼、有趣的过程。

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和文字表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社会问题等,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潜能。

可以通过讨论、写作、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需要教师制定合理的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应能力的阅读任务;要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001010010新课综合标下初中语文探究性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11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探究性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语文科李蓓蓓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素质的高低同能否扩大阅读面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最感头痛和棘手的问题。

因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不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得可怜。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50个城市的学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见《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一期):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

如果考虑到这里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已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马以鑫教授在谈起这个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学生普遍地患了“拒绝阅读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想,如果语文的阅读教育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上,那么,即便是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背得滚瓜烂熟,而课外得阅读却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阅读教育其实等于是空的。

一、成因的思考中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下,已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偏重,往往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以初三学生为例,他们的时间早已被考试科目排得满满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少,围绕考试的教辅书籍还大行其道,又哪有时间去翻阅厚厚的名著?而且,由于学习压力,一些学生已经见书就烦,有了较深的抵触心理。

而且,对于少数喜欢阅读的学生,家长、老师还不时出来反对,禁止他们读“闲书”,这使得他们的读书热情遭到了抑杀。

2、与阅读兴趣缺乏有关。

中学生阅读面狭窄,除了缺少时间以外,还与缺乏兴趣有关。

所以,即使是在较为空闲的寒暑假期间,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也仍旧很少。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没有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和良好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丧失阅读兴趣。

长期以来,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在教师限定的思维中去接受,不敢有自己的见解,这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自主创造性。

而其实,文学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的主体性和作品作为阅读文本的多解性,从而讲有余而悟不足,析有余而辩不足,学生没有充分的机会去体会、感悟、想象、创造,那么也就不会有主动阅读的欲望,慢慢地就对阅读泯灭了兴趣。

3、与社会文化氛围有关。

毋庸讳言,现在我们的社会文化读书风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于是向学生们完全开放了整个世界。

过去,书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光盘、录象、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而且直接作用于视听,相比之下,书籍阅读就显得枯燥乏味。

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使我们的学生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并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这些信息源好比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缺少文学阅读时的感受、想象、审美和创造,因而是无法替代文学阅读的。

这些社会现象凭个人的努力或许一下子无法改变,但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做的是引导学生走一条正确的阅读之路。

二、对策与理论依据面对这样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大叹苦经,而应该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出学生的阅读潜力,从而把学生变得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那么才是我们的根本愿望。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对学生深入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探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看,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如果能贯彻到语文阅读方面,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新课程学习方式最强调的是“主动、探究、合作”六个字。

这与原来的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是完全不同的,学生成了课堂的参与者。

教育学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中学生由于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和个体身心走向成熟,因此他们已不愿意做被动的适应者、服从者、模仿者、执行者,而是力求成为生活中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他们对世界、人生和自己都有了一定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尤其是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社会的各种层面、各种价值观、各种知识结构和各种生活方式以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流行的任何东西,学生都有可能知道。

所以“我教你学”的专制式教学模式必将被淘汰,我们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还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权利。

实际上,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改变,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密切相关。

如果教师在课堂内能做到适时开启,及时点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做到这,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改变陈旧的观念,在新课程标准下,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参与课程开发,学会重构教材。

新课程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有的甚至没有教学参考书,这是增进教师专业化,对教学肩负起责任的一个重要的起点。

教师在课程问题上要做到两个“学会”。

一是学会重构教材,学会对课程进行二度加工,通过加工呈现出新的课程,即课程的重构。

课程是自上而下的,需要教师的创造。

课程脚踏三只船:学生、社会和知识;教师通过重构,在课程、教材、学生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是学会批判。

即不迷信、不崇拜,学会用批判的精神对课程进行改造。

语文教材其实有着广阔的留白空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资源,需要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和创作。

这个开发和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究性学习在阅读过程中的体现。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发动学生进行再创造,或查阅大量的课外读物,那么其实就是一个探究和课外阅读的过程。

所以,教师一定要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只做一个引路的人,而不是操作者。

如果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有了阅读的欲望,那么教师已经完成了至少一半的工作。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书阅读,我们教师能做的大量工作其实是在课内的。

所以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堂真正变成文学阅读的天地,改变那种以教科本、教参和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真正变革课堂的不是理论工作者的事,而是教师的事。

教师应以新课程为标准去寻找研究的课题。

目前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长于考试,不会独立思考,缺乏创新能力。

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敢于独立思考。

要做到这,教师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要求教师用新的理念审视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自主互动,教师退居为引导者。

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应和学生共同探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如果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开始了。

3、学会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确认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的“话语霸权”。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强化两种意识: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

教师应创设一定的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

加拿大著名的课程专家史密斯教授说:“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

”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应淡化课程教学的统一性和唯一性,不应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就象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生个体具有差异,他们对于文章的体会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教师所要做的,是要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不同的感悟力,而不能只求一个千篇一律的统一的答案。

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这样,教学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从而抵达人性深处,使灵魂得以净化和优化。

如果教师在思想上做到了更新观念、明确方向,那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语文阅读来说,就再不仅仅只是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学生就会自主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并期待从阅读中获取教科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课外阅读也就走上了一条阳关大道。

三、设想与尝试针对上述现象,笔者从教上一届学生开始,就注意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有关理论知识,关注这一问题,并着手改变教学方法,以期达到一定的功效。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思考,有了一些设想与尝试。

1、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探究性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要明确课外阅读的大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便于具体落实,可以把这两个大目标再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

这些小目标可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抓关键句分析文章,提取文章信息,鉴赏文学作品(又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等等。

这样,目标明确了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并且,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化整为零,就像把西瓜切成瓜瓣,学生才能吃得着,啃得透,有兴趣,有信心,乐意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

我们所要提高的虽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课外要在课内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