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咏煤炭精品教案 语文版.doc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30课 咏煤炭 (2)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 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 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 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 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 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 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 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以“乌金”称煤炭,以“阳和”借指煤炭,表 现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 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 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 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 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 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 比喻。
含义:朝廷必须依靠 臣民的忠心。
铁石犹存死后心。
└ 喻指甘于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
名句。寓意甘于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 牲的人,乃国之根本,民之福星。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
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 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 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表达了为了老百姓能享温饱, 愿意像“出山林”的“乌金”一样熊熊燃 烧自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诗人至死也要 为国家出力的志向。
前
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咏煤炭
咏煤炭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过程与方法:对照注解疏通诗意,不懂的地方同桌、小组讨论交流,疑而未决的由老师汇总,全班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教学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检测检查背诵诗歌情况一、导入新课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
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质疑释疑4、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
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要点如下:(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
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
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学案:第30课诗词五首
学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金樽.(zūn)投箸.(zhù)爝.火(jué)鼎彝.(yí)李煜.(yù)麾.下(huī)的.卢(dí)2.读准多音字(1)冰塞.川:sè其他读音:sāi组词:塞子其他读音:sài 组词:边塞(2)行路难.:nán 其他读音:nàn 组词:苦难(3)济.沧海:jì其他读音:jǐ组词:济南3.找出通假字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意思:菜肴。
直通值意思:价值。
二、重要词语1.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2.长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3.混沌:这里指大地。
4.爝火:小火把。
5.浩浩:本义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
6.麾下:部下、军队。
7.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三、作家作品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
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
他25岁继承王位。
15年后,宋师南下,他国破家亡,肉袒出降,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
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
三年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等几首词最为后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
李煜入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为是“神秀”之作。
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点拨: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①巧用历史故事、典故;②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③跳跃式的结构。
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2.“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点拨: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九年级语文下册30诗词五首教案新版语文版
30诗词五首本课的五首古代诗词,或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或倾诉了慷慨悲壮的情怀“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或抒发了失国的痛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豪放,或婉约,脍炙人口,感人至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
4.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第一课时学习《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咏煤炭》一、新课导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个人曾神思遨游于天地,用诗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间之景,他被人们称为“谪仙人”“诗仙”,他就是李白。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行路难》以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于谦的《咏煤炭》吧!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2作者名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多认为出生于碎叶(唐属安西都护府)。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他的诗继承和发扬了)楚辞》以及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著有)李太白集》。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文,又称韩文公。
唐代著名文学家。
文学上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钱塘 (今杭州)人。
明代政治家、军事家。
曾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与他有关的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
于谦的诗或关心百姓、忧国伤时,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或反映自己坚贞的节操,多具现实意义。
代表作品有,《于忠肃集》。
《行路难》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虽玄宗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
语文版九年级下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30 诗词五首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的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我们。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徜徉于此。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天,让我们跟随李白、韩愈、于谦、李煜、辛弃疾一起感受诗词的魅力吧!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赏读《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咏煤炭》一、新课导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个人曾神思遨游于天地,用诗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间之景,他被人们称为“谪仙人”“诗仙”,他就是李白。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行路难》以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于谦的《咏煤炭》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
樽.(zūn)箸.(zhù)歧.路(qí)爝.火(jué)鼎彝..(dǐngyí)2.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停顿。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大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金樽清酒..斗十千(古义:清醇的美酒;今义:酒的一种。
诗词五首教案18
《诗词五首》教案18学习内容:《咏煤炭》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在诵读中陶冶情操,背诵积累诗词名句。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赏析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2.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与他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
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19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
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4.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
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总体构思这篇课文集录的五首古代诗词,作者涉及唐宋明三代,风格各不相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悠远。
从不同角度表述了作者的心志,抒发了人生情怀。
课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引用的典故较多,音韵铿锵有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立足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而培养学生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
同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计划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古代诗词节奏明快,音韵优美,很适合朗读。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宜以学生的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点批注,思考、联想,讨论交流,进而深层次挖掘古代诗词丰富的内涵。
教师可用录音或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对疑难处加以点拨。
由于课文容量较大,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
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诗词五首二、检查预习: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箸爝火彝虞煜砌麾炙(答案略)三、导读〈行路难〉:1.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1)李杜诗篇万古传。
(赵翼《论诗》)(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C.你对李白的评价。
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咏煤炭》教案
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
《古诗三首》+图书《咏煤炭》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有声有色,揭示课题
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词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1.教师播放朗读视频,学生听读古诗,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自读诗句,说说大意。
自学要求: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集体交流。
注意“金络脑”“浑”“任”的意思。
(三)对比阅读,感受不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虽然三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各不相同,但通过诗人的细致观察,均借助景物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每首诗前两句以写景为主,后两句以抒情为主。
1.教师补充介绍李贺、于谦、郑燮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
(五)整合阅读图书“成长风向标”中《咏煤炭》
1.结合注释和译文,读懂诗意。
2.思考:《咏煤炭》和《石灰吟》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3.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30《诗词五首》教案(新版)语文版.doc
30.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咏煤炭》【学习目标】1.朗诵并默写《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咏煤炭》。
2.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难点)3.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名句。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老的中国是个诗词的国度,推开朝代的大门,就好像打开了诗词的窗。
在这扇窗里, 闪过了无数熟悉的脸庞。
今天,就让我们推开唐代的窗,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触摸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跨过明代的门,感受于谦的《咏煤炭》。
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杰出的诗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与他有关的最有名的事是“土木之变”。
2.读准字音。
金樽(zun)珍羞(xiu)投箸(zhii)弊事(bi)爛火(juQ)瘴江(zhang)三、合作探究(一)赏析《行路难》。
1.反复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血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明确: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食,由于朝屮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明确: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明确:诗屮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白己有朝一H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明确: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咏煤炭精品教案 语文版
《咏煤炭》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于谦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
2、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托物言志、为国为民的抱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
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
永乐进士。
任监察御吏,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敌军。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诬以“谋逆罪”杀之。
2、背景资料:于谦少年时代,就以“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
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
”的诗句抒发过自己的襟怀。
之后历任官职,都为百姓办实事,百姓视他为当代的“包公”,称他为“于龙图”。
他的清廉刚正也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证。
于谦的一生,诚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诗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毕生的心力、年华化作了熊熊的炭火,发散着光和热。
骨气、灵魂经受烈火的考验,在天地间留下一片清白。
于谦的诗,汲取了历史对于自己时代的要求。
时代的要求,蕴藏在万千百姓的愿望里。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4、翻译:深深的土层凿开了才能挖到煤炭,黑黑的煤炭中储存着极大的热量。
小小的煤块能让人感受到春之暖,沉沉的黑夜也竟被那炉中煤照亮。
鼎彝这类器具,要依赖煤炭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这般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
只希望百姓都能享温饱,所以我不辞辛苦出山林。
三、品味赏析:1、前四句:人们向地下开采,采到了这乌金般的煤,它墨黑表里,浑身蕴藏着巨大的热能。
一块煤燃烧起来,如同春风,可以让人感到暖意融融;一炉煤燃烧起来,火焰升腾,华光四射,能够照亮沉沉黑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咏煤炭精品教
案语文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于谦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
2、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托物言志、为国为民的抱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
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
永乐进士。
任监察御吏,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敌军。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诬以“谋逆罪”杀之。
2、背景资料:于谦少年时代,就以“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
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
”的诗句抒发过自己的襟怀。
之后历任官职,都为百姓办实事,百姓视他为当代的“包公”,称他为“于龙图”。
他的清廉刚正也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证。
于谦的一生,诚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诗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毕生的心力、年华化作了熊熊的炭火,发散着光和热。
骨气、灵魂经受烈火的考验,在天地间留下一片清白。
于谦的诗,汲取了历史对于自己时代的要求。
时代的要求,蕴藏在万千百姓的愿望里。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4、翻译:深深的土层凿开了才能挖到煤炭,黑黑的煤炭中储存着极大的热量。
小小的煤块能让人感受到春之暖,沉沉的黑夜也竟被那炉中煤照亮。
鼎彝这类器具,要依赖煤炭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这般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
只希望百姓都能享温饱,所以我不
辞辛苦出山林。
三、品味赏析:
1、前四句:人们向地下开采,采到了这乌金般的煤,它墨黑表里,浑身蕴藏着巨大的热能。
一块煤燃烧起来,如同春风,可以让人感到暖意融融;一炉煤燃烧起来,火焰升腾,华光四射,能够照亮沉沉黑夜。
2、后四句:写煤炭的色泽以及功用。
表面上写煤炭的愿望:苟生俱饱暖。
实际表达了作者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
四、合作探究: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明确: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
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
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明确: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
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五、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
通过对煤炭品质色泽的高贵及其种种功用的歌颂,表现了作者自己坚忍不拔、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
诗中物我融合,寄托深远,语言质朴明快。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