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名师制作优质作业)
第3课宋明理学[基础达标]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 A解析由题干材料来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的相互交流,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合一”,可知选A项。
2.(2018·淄博高二月考)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据此可知,韩愈主张()A.援佛入法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D.三教合一答案 B解析由“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明显可以看出韩愈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故本题答案选B项。
3.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答案 C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反映了A,“为往圣继绝学”反映了B,“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D,C与史实不符,理学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
4.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B.“天理”C.修炼养生D.“致良知”答案 B解析程颢、程颐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的内容最有可能是理学方面的知识,故选B项。
A项是佛教主张;C项是道教主张;D项是王守仁的思想。
5.(2018·济宁高二质检)“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这副对联所赞誉的学者是()A.周敦颐B.韩愈C.王守仁D.朱熹答案 D解析“穷理致知”“传二程”(即:二程的传人)都点明了赞誉的对象是朱熹,故选D项。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不比古时,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A.致力于社会稳定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融儒释道为一体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2.王阳明说:“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完善儒学体系B.倡导废八股以消除科举制弊端C.认为理学传播导致空疏学风盛行D.意在倡导知行合一的经世之学3.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5.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6.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7.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2.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D3.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解析】民众崇拜的形成是民众自身的利益和政府的提倡有关系,不完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决定,故A项错误;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被世人称颂是其前提条件,不仅仅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B项错误;关羽因为被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与民众的信仰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4.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解析】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
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西方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而获得新发展解析:唐代出现了儒、佛、道并行的局面,到宋代,经过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儒学吸收了它们的合理成分而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故选D项。
答案:D2.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发端于宋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的学术环境比较宽松。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应是宋代()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C.统治者“以文立国”D.始终没有实现大一统解析:宋代统治者采取“以文立国”的治国策略,重用文官,文人有一定的讲学自由和著书立说的自由,这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答案:C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论述及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A.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B.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C.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D.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解析:B、C两项都在强调“心”的重要性,是心学的观点;D项是攻击理学的观点;A项强调格物的重要性,与朱熹的观点相符。
答案:A4.导学号1023400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历史解释受时代的影响。
孔子处在春秋时期,他主张恢复周礼;朱熹处在南宋时期,他主张克服人的私欲以满足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需要。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D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项正确。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测试题
专题一第三节测试题1.北宋理学家张载年少时,“学无所不窥,特别好讲究军事,华十八,当西夏用兵时,上书谒范仲淹。
仲淹一见,认为大器,却戒责他道:“儒者自有名教的乐地,何用谈兵。
并劝他读《中庸》。
”这说明A.宋儒学家歧视军人B.儒学重视道德修养C.范仲淹想培养张载D.宋统治者重文轻武2.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A.知行合一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3.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纲常伦理 D.天人感应理论4.“他”肯定理离不开物,认识事物之理就必须“与物接”,所谓的格物穷理也就包含了接触自然界具体事物而认识其规律之义,含有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他”是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王夫之5.“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
字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意指心是万物的本原。
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B.王夫之C.陆九渊D.李贽6.宋明时期,传统儒学汲取了佛教、道教的思想精髓,再次实现了理论上的升华。
理学在塑造民族性格方面,培养了国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对气节的执着追求,下列表述中与之无关的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7.汉儒称赞《诗经》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朱熹称《诗经》为“淫奔之诗”,认为《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互歌咏,各言其情者也”。
由此可知,朱熹A.宣扬《诗经》的教化功能B.否定《诗经》的经典地位C.比汉儒的看法更接近事实D.修正汉儒的纲常伦理观念8.宋代民间“尚讼”之风盛行。
统治者认为“市井小民、乡村百姓,本无好讼之心,皆是奸猾之徒教唆所至”,“皆是把持人操纵讼柄,使讼者欲去不得去,欲休不得休”,“尚讼”之风不利于社会稳定。
高中历史人民必修3同步练测:专题一 三 宋明理学含答案解析
三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2.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物致知”的含义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3.王守仁曾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地方平叛,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识到重树思想标准的重要性。
为此他主张()A.“存天理,灭人欲”B.“正君心”C.“致良知”D.“发明本心”4.王守仁与朱熹思想的主要区别是()A.对“理”的认识不同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C.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态度不同D.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态度不同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到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加强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6.《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
对此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7.《宋史》中出现了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
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8.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儒、释、道三教发展状况。
材料只是讲皇帝对各教的态度,并没有反映各教真实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武则天时,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同时也说明此时佛教影响相对较大,故B、D两项错误。
材料既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吹捧,也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打击,因此儒学地位相对较稳固,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2、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 ) 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其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
答案:B。
3、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
这强调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答案:A4、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3宋明理学(测试)
第 3 课宋明理学(测试)1、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心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 ()A.经过自我反思就能达到本善B.要向外面世界探访真知识C.经过学习古代文籍增加知识D.研究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 A2.两宋期间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期间() A.尊道礼佛之风流行B.心学宽泛流传C.以“理”为中心的新儒学系统形成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分析】 A 项是隋唐期间的社会民风,清除;B项在明朝期间较为流行,清除; D 项是从西汉期间开始的,清除。
C项切合两宋期间思想发展的情况,这一期间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的新儒学思想系统。
【答案】 C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代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看法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施德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B.“万物皆只有一个公理”C.“心外无物”“心即理”D.“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分析】 A 项是孟子的德政思想; C 项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D 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均清除。
“ 二程”主张公理是宇宙万物的来源,万物不过一个公理。
【答案】 B4.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以为“此石即昔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表现了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致良心【分析】 A 项与题干资料没关,清除; B 项是心学创始者陆九渊的思想,清除; D 项是王阳明的思想,清除;资猜中朱熹对贝壳的研究,反应了其格物致知的理念,应选 C 项。
【答案】 C5.提出“致良心”、“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陆九渊B.王阳明C.朱熹D.董仲舒【分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致良心”、“知行合一”的主张,B 项切合题意。
【答案】 B6.南宋朱熹与明朝王阳明对比,二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B.只有研究万物,才能获得此中的“理”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人的善性或美德常常被欲念所蒙蔽【分析】 A 、 C 两项是王阳明心学的内容,故清除;研究万物才能获得此中的“理”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故清除B 项;两方都以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常常被欲念所蒙蔽,因此要截止人的私欲,以做到“存理去欲”,故 D 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作业专题一:3宋明理学
专题一:3宋明理学1.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2.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朝3.儒家学者倡导仁爱,但无法回避“仁缘何贪”。
朱熹对此解释为仁善之人秉性温和慈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
由此可见,朱熹将“贪”归因于( )A.监察制度的缺失B.人性的复杂微妙C.社会经济的发展D.社会风气的污浊4.“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的黄陂区鲁台镇鲁台山上,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克己复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6.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
”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
”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6.答案:B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追求天理7.有学者认为,理学“骨子里渗透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1.3 宋明理学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彼此之间的相互陈述与辩论。
这种现象的意义在于A.佛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B.道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C.促进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促进了无神论的发展【答案】C【解析】三教直接进行交流争论,促进了相互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秀成果,促进了三教合一,结合时代背景也可以得出三教合一的结论,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2.【题文】宋代程颐认为:“帝王之道,教化为本”。
这是强调A.以德教化天下B.应加强法制建设C.心学不如理学D.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要靠教化,而程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其所说的教化即指用儒家思想道德进行教化,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法制建设、心学与理学的关系,不选BC两项。
“格物致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题文】“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可知,材料表明获取“理”的方式是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故选B项。
AC两项是心学思想主张,不选AC两项。
D项是理学家朱熹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未涉及天理与人欲的观点,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题文】范文澜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
所谓本体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C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解析:材料反映出唐宋时期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就非常注重尊敬父辈、长者,即尊长,这明显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灌输。
答案:D3(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虽然并不反对通过外在的读书等手段明理,但是,更主张从内心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是“心学”正心诚意的主张,四个选项中只有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答案:D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要求“灭人欲”,就是要求人们服从封建统治,遵守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C5不同时代的人名往往蕴涵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 )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解析: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品质,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人的自然欲求被“三纲五常”所束缚,从“守节”“忠恕”等人名可以看出,这些名字是理学盛行下的产物。
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基础巩固1.魏晋时期,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的直接原因是 ( )A.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B.人们难以接受理学观念C.察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败D.陆王心学脱离社会实际,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
2.南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程颢和程颐的思想主张之一是( )A.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B.准确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C.率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D.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D项符合题意;A项是周敦颐的基本观点,B项是张载的思想主张,C项是唐代韩愈的主要观点。
3.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就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4.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将《大学》等儒家经典集为《四书》(《四书章句集注》)。
他是( )A.朱熹B.陆游C.杜牧D.韩愈5.“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似的是( )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D.经世致用,与陆王心学“发明本心”以求理类似,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6.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其思想主张包括( )A.无为而治B.中体西用C.经世致用D.格物致知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
新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三 宋明理学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基础巩固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直接原因是( ) 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答案 B2.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答案 B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荀子答案 A4.右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④理学对民族思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故④正确;再根据图中的“名家”,可推断①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排除③,选B项。
5.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此人应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关键信息是“穷理致知”“传二程”,据此可判断应为朱熹。
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 B解析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明显带有科学性,故选B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
选择题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
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
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反映了传统婚俗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B. 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C. 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娶妻不顾门第,只求资财”、“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等信息可以看出宋代的婚嫁过程中对财富的重视程度很高,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就是对财富的追求,而这种风气和观念一定取决于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说明婚俗虽有变化,但传统婚俗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古人认为:“天高不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
于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泰山封禅大典。
但是宋代以后,泰山神渐渐被碧霞元君所取代,封山告天成了祭神求福。
这一变化说明()A.泰山神已不被帝王所重视B.泰山封禅大典变成了封建迷信活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D.泰山成了五岳之首【答案】C【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封建帝王的封禅活动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实际是要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
泰山碧霞祠是泰山圣母碧霞元君的祖庙,位于泰山极顶,是信众朝拜泰山奶奶的圣地。
泰山圣母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娘娘,老奶奶等,中国深受尊崇的女神之一。
所以泰山神渐渐被碧霞元君所取代实际反映了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故选C。
A不符合题意,排除。
B 不符合题意,排除。
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选择题人们往往引用“程门立雪”这句成语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的行为,成语典故中的“程”是指A. 程颐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答案】A【解析】“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是向北宋的程颐求学,A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2.主要著述:朱熹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3.历史地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1.(1)气(3)正君心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代表人物:南宋思想家________是心学的开创者。
明朝思想家________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
(1)陆九渊心学核心命题:“________”。
陆九渊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发明本心”。
(2)王守仁进一步论证了“心即理也”命题,并提出了“________”和“知行合一”。
(3)都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3.意义:(1)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2)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四、1.陆九渊王守仁2.(1)心即理也(2)致良知♨应用思考1.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应用思考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人生修养方面,他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以穷各种事物的原理,最终通晓和把握天理。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强调本心体悟,以探索自我内心,并通过道德自省和知行合一来实践天理。
►应用示例1.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兄弟的思想分歧,使之“会归于一”,特邀朱熹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等到信州铅山鹅湖寺相会,讨论学术问题,史称“鹅湖之会”。
在这次著名的学术聚会上,朱、陆双方就“为学之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这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A.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C.探究获取“理”的途径问题D.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应用示例1:C♨应用思考2.如何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应用思考2:(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2)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如清代学者戴震所抨击的,“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3)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出认识历史现象要采用辩证的观点,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任何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应用示例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应用示例2:D⊙课堂点睛试用“一、一、二”(即一个源头、一个核心、两个世界观)归纳宋明理学。
1.一个源头:都以儒学为基础。
2.一个核心: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3.两个世界观: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C2.(2014·佛山市质检)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
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 B.董仲舒、主父偃C.朱熹、王守仁 D.李贽、王夫之2.解析:d点是宋明时期,可知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答案:C3.(2014·顺德市质检)“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3.A4.(2014·北京市丰台区期末)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第一个人”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黄宗羲4.解析:此比喻意在说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论的不同。
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符合第一人的举动,故A项正确;陆王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符合第二人的举动,故B、C项错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4·揭阳市模拟)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具体应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
“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口容止,气容肃。
”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5.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内容看,“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精神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便自然内无妄思”等都体现了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思想。
答案:C6.(2014·肇庆市检测)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的“□□”指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6.解析:本题考查对程朱理学思想的理解。
从材料“要做的只是实践”体现了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
A项董仲舒不能称哲学家,C项王阳明强调的不是实践,而是内心的自我反省,D项李贽是反对程朱理学的。
答案:B7.(2014·北京市石景山区期末考)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7.C8.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8.D9.(2014·开封市模拟)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9.C10.(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
”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 ) A.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消极的C.能推动社会进步D.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10.解析:本题考查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认识。
A项太绝对;B、C两项只是从某一个方面分析,不全面;D项从文化对社会的反作用看,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答案:D二、非选择题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问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11.(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
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