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合集下载

两点法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比较

两点法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比较
n =70。 i a r n,i ±s
1 1 一般 资料 .
择期妇 科 手术 患者 1 例 , 龄 2 0 4 年 0—6 0岁 。
A A I~Ⅱ级 , 高 15~10c 体重 5 S 身 5 7 m, 5~8 g 血常规、 0k , 出凝
血时间 、 心电 图正 常 , 除外 椎 管 内麻 醉禁 忌 , 既往 无麻 醉 手术 史, 局麻 药过敏史 , 心肺 疾患 , 代谢 性疾病 等。将患者 随机分 为
入复方氯 化 钠 注射 液 。患 者取 左 侧 卧 位 , 常规 消毒 铺 巾。A
组 : L 为穿刺点 以 1 G硬膜外穿刺针穿 刺成功后 置入 2 G 取 。 6 5 腰 麻针脑脊液 流 出后 2 0~3 0 s内缓 慢 注入 0 7 % 布 比 卡 因 .5
注 : A组 比较 , P <0 0 与 ‘ .1
3 讨 论
妇科 手术多数可以在椎管 内麻醉下完 成 , 与全麻相 比具 有
对生理 干扰小 , 恢复快 和节省 医疗 费用 的特 点。所 以我们 一直
2m , l置入硬膜外导管 向头侧 3 m, 卧位 。B : 平 c 组 分别在 T: 1一
L 及 L 行硬 膜外 穿刺成功后 分别 向头侧 和尾侧 置入硬 膜外 l 3 导管 3c 平 卧后分别 向两点注入 2 m, %利 多卡因 3m , i l5r n后 a 确认导 管未误入蛛 网膜 下腔 , , 点注入 0 7 % 罗哌 卡 因 T ~L .5 8r , 3 点 5r 口 。感 觉平 面达 后手术 开始 , 术开 始后 1L. n n l 手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1 2组麻醉起效时间及追 加麻药 时 间 比较 .
麻 醉 阻滞 起效
时间 A组短 于 B组 , 无统 计学 意义 (P > .5 。手术 中硬 但 00) 膜 外需 要追加局麻药的 时间 B组 明显长 于 A组 (P < .5 。 0 0 )

剖宫产中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剖宫产中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剖宫产中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在产妇分娩过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产妇可能无法完成顺产,此时就要选择剖宫产完成分娩过程。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前,需要对产妇进行麻醉,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包括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那到底什么是脊髓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两者的并发症有哪些?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剖宫产中的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进行论述。

1.什么是脊髓麻醉?脊髓麻醉是剖宫产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它属于局部麻醉中的一种,在临床上也称之为蛛网膜下腔阻滞。

在进行脊髓麻醉的过程中,会将药物注射到蛛网膜下腔部分,使其与脑脊液充分融合,达到阻滞脊神经根的作用。

神经阻滞的效果能够满足手术需求,对产妇的上腹部进行麻醉。

一般来讲,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直接影响着产妇神经功能,局麻药的浓度和分布直接决定着相关麻醉效果。

在进行脊髓麻醉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利用内置导管进行连续或不连续的麻醉药物注射,但临床上常常采用单次注射的方式完成脊髓麻醉。

1.什么是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内,对脊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进行麻痹的过程,又称之为硬膜外阻滞。

由于硬膜外腔与颅腔并不相通,所以注射的局麻药物不会扩散到脑组织当中。

一般来讲,硬膜外麻醉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是脊髓麻醉使用剂量的五到十倍,麻醉药物的浓度相对较大,所以,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如果药物不慎注射入蛛网膜下腔后,可能会引起呼吸与心搏骤停,全身脊髓麻醉等后果。

通常进行硬膜外麻醉时,会采用连续法或单次法进行给药。

硬膜外麻醉一般应用于下肢手术、泌尿系统手术以及妇科手术中。

1.脊髓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之间的区别对剖宫产中的脊髓麻醉来说,其主要原理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人体的蛛网膜下腔中,临床上也称之为腰麻。

一般来讲,脊髓麻醉的麻醉程度比较高,会使人体的痛觉暂时消失,且见效快,基本上注射药物后立刻就会起作用。

同时,脊髓麻醉使用的穿刺针比硬膜外麻醉使用的穿刺针细得多,脑脊液的漏出量较少。

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比较

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比较

e c o ae i A gop necmprdwt E ru <0 5.na dt n C mp rdwt A go p C ru n S A go pcudepes h . )I d io , o ae i E ru , Sgo p adC E ru o l x rs 0 i h q ik r f c. eie,h p a onso e b rs m n eetrego p a os nf a t iee c >00 ) uc e f tB s s teA gr it f w on o gt s he ru sh dn i icnl df rne ee d p n a h gi y f .5,
【bt c O jc v oi eta eaet t fc yt e k d f p ua i etn adp v esm nw- A s at bet eT vsgt t ns e ceet b re i s i r j i , n r i o eko l r ] i n i eh hi f s h n o e d ln c0 od
硕 士研 究生 . 主任 医 师 。 醉科 主 任 ; 究 方 向 : 副 麻 研 I 麻醉。 临床
1 6 中 国 医药 导 报 CHIA DIALH A D O N ME C ER L
21 0 2年 6月第 9卷第 1 8期

麻醉 与 镇 痛 ・
观察 并 记 录 低血 压 、 心 、 恶 呕吐 、 战 、 痛 等麻 醉并 发 症 及 寒 头
不 良反 应 。 14统 计 学 方 法 .
均 能 耐受 . 三组 孕妇 均无 严重 不 良反 应发 生 。
【 yw r s S ia a etei; pd r n s ei; pn le iua a etei Ke o d 】 pn l n s s E iua a et s S ia— pd rl n s s h a l h a h a

关于麻醉的科普知识大全

关于麻醉的科普知识大全

关于麻醉的科普知识大全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使人体感觉疼痛或意识减弱,以达到手术治疗或病患舒适的目的。

下面将为您介绍有关麻醉的科普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麻醉的原理和常见类型。

一、麻醉的原理麻醉的原理是通过影响神经传递系统的功能,抑制疼痛的传入和传导,从而使患者处于无痛或意识状态。

麻醉药物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疼痛感受,或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导的途径来降低疼痛感。

二、常见的麻醉类型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疼痛感,达到无痛手术的目的。

全身麻醉可以分为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两种方式。

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局部给药,使局部神经阻滞,达到麻木的效果。

局部麻醉可以分为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3. 脊麻和硬膜外麻醉脊麻和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脊髓和脊鞘外膜的空腔中,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实现无痛效果。

4. 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的组织中,以达到麻木手术区域的目的。

三、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1. 过敏反应麻醉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和休克等。

在接受麻醉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过敏史询问和相关的预防措施。

2. 呼吸抑制麻醉药物会影响呼吸中枢,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并在需要时辅助呼吸。

3. 术后恶心和呕吐麻醉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术后恶心和呕吐的不适感。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四、麻醉中的麻醉团队麻醉团队通常由麻醉师、麻醉助手和监护员组成。

麻醉师负责制定并执行麻醉方案,麻醉助手协助操作,监护员负责监测麻醉中的生命体征和监控设备。

五、麻醉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1. 麻醉前禁食禁饮手术前一定时间内,患者需要禁食禁饮,以减少术中发生误吸的风险。

2. 麻醉前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麻醉师会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包括过敏史、饮食史和药物使用史等,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麻醉。

干细胞移植中麻醉与镇痛措施详解

干细胞移植中麻醉与镇痛措施详解

干细胞移植中麻醉与镇痛措施详解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技术,已经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然而,在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时,麻醉和镇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手术安全和缓解患者的疼痛。

本文将详细探讨干细胞移植中麻醉与镇痛措施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干细胞移植中的麻醉措施。

麻醉的目的是通过药物作用,使患者进入无痛无意识的状态,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麻醉方式: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通过静脉给药,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并进入深度麻醉状态。

在干细胞移植手术中,全身麻醉常常用于需要进行开放性手术或需要长时间操作的情况。

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选用合适的麻醉药物,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在手术部位进行局部药物注射,使局部神经传导中断,达到无痛的效果。

在干细胞移植手术中,局部麻醉常常用于表面性手术或需要较少痛觉阻滞的情况。

这种麻醉方式相对安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保持清醒,而且术后恢复较快。

3.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是通过在患者腰椎或硬膜外腔注射药物,使下半身或躯干一侧的神经传导阻滞,达到无痛的效果。

这种麻醉方式在干细胞移植手术中常常用于需要较高程度的痛觉阻滞和手术控制的情况。

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部位来决定使用哪种麻醉方式。

除了麻醉措施,镇痛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镇痛的目的是缓解患者术后或手术中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根据镇痛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镇痛方式:1. 非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主要通过物理疗法或心理疗法等手段来缓解疼痛。

例如,冰敷、热敷、按摩、放松训练等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或改变疼痛感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2. 药物镇痛:药物镇痛是通过合理选用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阿片类药物和神经阻滞剂等。

在干细胞移植手术中,镇痛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程度来确定,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

腰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缺点是什么

腰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缺点是什么

腰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缺点是什么腰麻起效快,效果确切,作用时间短。

硬膜外起效慢,效果有时不太确切。

腰硬弥补了腰麻的
不足。

腰硬联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使操作技术水平增加。

其发扬了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了两者的缺点和不足。

硬联合麻醉的优点和长处:
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术后硬膜外镇
痛;真正的腰麻“不接触”技术。

腰-硬联合麻醉的缺点是:
(1)手术范围限于下半身(受到最高安全穿刺点的限制);
(2)因为两种麻醉方法的叠加,对病人的干扰也会增加,因此用药更需小心;
(3)两种麻醉方法应用后的“并发症”都有可能出现;
(4)麻醉的效果和范围不会一直保持开始的时候那样的状态(会更加趋于硬膜外麻醉)。

(5)CSEA的阻滞范围较一般腰麻或硬膜外阻滞范围广,其原因:
①硬膜外腔局麻药经硬脊膜破损处渗入蛛网膜下腔;
②硬膜外腔压力变化,负压消失,促使脑脊液中局麻药扩散;
③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液,容积增大,挤压硬脊膜,使腰骶部蛛网膜下腔压力增加,促使局
麻药向头端扩散,阻滞平面可增加3~4个节段;
④脑脊液从硬脊膜针孔溢出,使硬膜外腔的局麻药稀释,容量增加和阻滞平面升高;
⑤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因体位改变而向上扩散;
⑥为补救腰麻平面不足,经硬膜外导管盲目注入局麻药。

因此,CSEA期间要加强麻醉管
理,合理应用局麻药,密切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加快血容量补充和适当应用升压药物。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麻醉是在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使患者在手术或其他疼痛敏感的过程中感觉到最小或没有疼痛。

麻醉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手术复杂性和患者需求的不同程度,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麻醉等级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一般来说,麻醉等级分类标准根据麻醉的深度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意识程度来划分。

下面是常见的麻醉等级分类:1.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局部麻醉是一种较浅的麻醉形式,用于疼痛控制和局部麻醉区域的无感。

在局部麻醉中,麻醉药物被注射到特定的区域,例如皮肤或组织,以阻断疼痛传导。

患者在局部麻醉下保持清醒。

2. 区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区域麻醉是一种较深的麻醉形式,用于通过麻醉一个大的区域来控制疼痛。

区域麻醉可以分为脊麻(Spinal Anesthesia)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脊麻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脊椎液中来实现的,而硬膜外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来实现的。

在区域麻醉下,患者的大部分感觉都会被麻醉,但意识仍然保持。

3.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全身麻醉是一种最深的麻醉形式,用于全面控制患者的意识和疼痛感受。

在全身麻醉中,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的方式给予患者。

全身麻醉会导致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并且无法感受到任何疼痛。

这种麻醉形式通常用于复杂手术或需要深度失去意识的情况。

麻醉等级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复杂性、手术部位、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医生的临床判断。

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手术的需求来确定最适合的麻醉等级。

总而言之,麻醉等级分类标准是根据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的需求来划分不同的麻醉形式。

局部麻醉适用于小型手术或需要在麻醉区域内进行疼痛控制的情况。

区域麻醉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手术,可通过麻醉一个整个区域来控制疼痛。

全身麻醉适用于复杂手术或需要完全失去意识的情况。

麻醉中的“腰麻”指什么?

麻醉中的“腰麻”指什么?

麻醉中的“腰麻”指什么?
通俗的讲就是“半麻”,也就是麻醉你的下半身,当然医学中没有“半麻”这个名词。

(“半麻”因该是相对于全麻所说的吧。

)“半麻”包括两种,一种是腰麻,一种硬膜外麻醉(当然这是我自己给他们分的类)。

腰麻时你的下半身毫无感觉,当然医生可以大体控制麻你多
么大的一块,一般最高处只能麻到胸部,再高了就不安全了。

它与硬膜外麻醉不一样,硬膜外麻醉效果稍差一些,麻你身体中某些节段,麻醉的位置可以高一些,比如可以高过胸部到上肢,术后头疼等并发症少一些。

它们两种麻醉实施时没多大区别,病人有点痛苦,至于痛苦大小与实施者的手法以及病人的身体结构关系很大,手法纯熟又会体谅人的医生对于一个身体结构正常的病人实施腰麻的话,病人所要经受的痛苦应该不会比打静脉输液更多。

要是新手、猛将打麻醉,病人腰椎结构又不正常(比如:腰椎硬化、骨质增生、过于肥胖等),
那就麻烦了。

可以说比较痛苦吧。

1。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同属于椎管内麻醉,局部麻醉的一种。

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简称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将局麻药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实体腔隙,充满脑脊液),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由于此腔隙与脑室相通,麻醉平面过度上升将会导致延髓生命中枢麻痹,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腰麻时,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也常伴有血压下降,可用麻黄碱预防。

此外由于硬脊膜被穿刺,使脑脊液渗漏,造成压力降低,易致麻醉后头痛。

药液的比重和病人体位将影响药液的水平面,如用放出的脑脊液溶解药物,则比重高于脑脊液。

用蒸馏水溶解,则比重小于脑脊液,高比重液用于坐位病人,药液下沉至马尾周围,将安全有效。

硬脊膜外腔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是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于硬脊膜和黄韧带之间的潜在腔隙),扩散的局麻药将此腔内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麻醉。

用药量比腰麻时大5~10倍,起效较慢(15~20分钟),对硬脊膜无损伤,不引起麻醉后头痛反应。

硬脊膜外腔不与颅腔相通,注药水平可高达颈椎,不会麻痹延髓生命中枢。

如果置入导管,重复注药可以延长麻醉时间。

硬膜外麻醉可以将交感神经麻醉,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心肌抑制,引起血压下降。

体位图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示意图
硬脊膜外麻醉示意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小儿硬膜外和腰麻的麻醉药给药剂量?-麻醉的心的日志-网易博客

小儿硬膜外和腰麻的麻醉药给药剂量?-麻醉的心的日志-网易博客

小儿硬膜外和腰麻的麻醉药给药剂量?-麻醉的心的日志-网易博客我们小儿腰麻一般常用丁卡因、布必卡因,用药量有两种计算方法:1.按脊校长度(第7颈惟一骶裂孔距离),丁卡因用0.15mg/cm;可维持麻醉1.5—2小时;布比卡因下腹部手术用0.15mg/cm.下肢手术用0.12mg/cm,可维持麻醉2小时。

2·按年龄体重计算毫升数(重比重)体重(k g)×0.05(<6岁)[体重(kg)×0.05十年龄×0.2]/2(>6岁)轻比重(ml数)体重(kg)×0.15(<6岁)体重[(kg)×0.15十年龄×0.5]/2(>6岁)————————————————————————————————————————小儿从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较短,新生儿 0.5一1.ocm1—3岁 1.2—2.3cm4—6岁 1.4—2.6cm7—10岁 1.8—3cm11—14岁 2.2—3.5cm小儿硬膜外阻滞常用药物为:0.7%一1. 5%利多卡因8—10mg/kg0.2%一o.5%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2mg/kg,0.1%一0.2%丁卡因1.2—1.5mg/kg用药浓度可按年龄选择,用药容量公式如下:用药量(m1)=0.05mI×体重(kg)x阻滞节段小婴儿可单独用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较年长的小儿多与利多卡因合用.否则肌松作用不满意。

各年龄组用药配方:(1)单用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未成熟儿用0.2%浓度,新生儿用0.25%浓度.较大儿童用0.375%一0.5%浓度,用量2—2.5mg/kg。

(2)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混合液:2%利多卡因5ml十0.75%布比卡因或罗哌5ml.0.5一0.6m1/kg,适用于1岁以上的小儿2—3小时以上的手术;2%利多卡因5mI十0.75%布比卡因或罗哌5ml十注射用水5ml 0.7一0.8m1/kg用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2—3小时以上的手术。

硬膜外麻醉是怎样的?

硬膜外麻醉是怎样的?

硬膜外麻醉是怎样的?硬膜外麻醉指的是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通过向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物,能对脊神经根予以阻滞,暂时麻痹支配区域。

经简要阐述什么是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副作用和禁忌症、适应征和操作规范等,能进一步阐明表现出硬膜外麻醉是什么样的。

1什么是硬膜外麻醉一般普通的腰麻均是以腰椎穿刺的方式进行,向脊髓腔内注入麻醉药物,能起到麻醉的目的。

而硬膜外麻醉的开展则是在以往腰麻的基础上进行穿刺,但穿刺深度直达脊髓腔平面,不会进入脊髓腔,通过在脊髓腔外的间隙中注入麻药,能起到麻醉的目的[1]。

持续给药为硬膜外麻醉的优势,能对置管予以保留,将麻醉时间延长,使感染及受损情况的发生降低。

2硬膜外麻醉的副作用是什么,会对大脑产生影响吗?硬膜外麻醉后的并发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将硬膜穿破。

(2)导管或穿刺针误入血管,此情况通常都会被及时发现,然而有时小血凝块堵塞导管开口回吸无血,局麻药物会向血管内直接注入出现毒性反应。

(3)空气栓塞,其原因是硬膜外血管受穿刺针影响,注气试验为气体进入循环提供了途径,但若进入量不低于10毫升,则容易引发患者死亡[2]。

(4)导管折断。

(5)将胸膜穿破。

(6)全脊麻:未及时发现导管或穿刺针误入蛛网膜下腔,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入不低于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物,从而易导致异常阻滞情况发生,具体表现包括低血压、全身脊神经支配区域未出现疼痛感、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等。

在注药后上述症状均会出现,如果未能予以及时有效处理,则易导致心脏骤停情况发生。

(7)异常广泛的阻滞:并不是全脊麻阻滞有交广范围,然而仍有节段性。

(8)脊髓或神经根受损。

(9)硬膜外血肿,此情况虽然并不多见,然而其是导致硬膜外麻醉伴截瘫发生的主要因素。

(10)蛛网膜下隙感染与硬膜外间隙感染。

对大脑影响方面,若硬膜外麻醉开展正确,且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情况,则不会对大脑产生影响。

3硬膜外麻醉禁忌症、适应征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行硬膜外麻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禁忌症如下:(1)若患者伴低血容量、休克等症状,则不建议实施硬膜外麻醉,能进一步加剧病情恶化。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及会A组。

P<0.05。

腰—硬联合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适于高龄患者下肢及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120例70~90岁ASAⅣ级、心功能Ⅱ~Ⅲ级的行择期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组(CSE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A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

结果麻醉起效时间CSEA组明显短于EA组。

P<0.01;麻醉效果CSEA组优者明显多于E阴部手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高龄一般人认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是高龄患者行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良好选择,而腰麻则平面不易控制,易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和呼吸抑制,不推荐用于高龄患者。

我们采用了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别用于高龄患者下肢及会阴部手术,并进行了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行下肢或会阴部择期手术的高龄患者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70~90岁,体重40~70kg,ASAⅣ级;心功能Ⅱ~Ⅲ级,术前多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肺疾患等,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控,所有病例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

1.2麻醉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前用药相同,入室后均已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Bp、RR、ECG及SPO2,麻醉前静脉滴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盈源),6~8ml/kg。

CSEA组选用一次性腰—硬联合包(驼人公司生产),经L3-4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25G腰麻针刺入蛛网膜下腔,确认脑脊液回流后注入布匹卡因5~7.5mg,具体配方是0.75%布匹卡因2ml+10%葡萄糖1ml,混合液3ml中取1~1.5ml,注入速度1ml/5秒,拔出腰穿针后经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备用。

EA组经L3-4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端置管,硬膜外用药配方均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耐乐品),CSEA组根据术中腰麻作用减退情况补充硬膜外用药。

硬膜外系的名词解释

硬膜外系的名词解释

硬膜外系的名词解释硬膜外系是指脊髓膜的外层、硬脑膜与骨性硬脊膜之间的一系列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

在医学领域中,了解和理解硬膜外系对于许多临床操作和疾病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硬脑膜(Dura Mater)硬脑膜是脑和脊髓表面的最外层膜,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撑脑和脊髓,并将它们与颅骨和脊椎骨相连。

硬脑膜还通过分隔脑和脊髓的不同区域,防止疾病的扩散。

2. 骨性硬脊膜(Periosteum)骨性硬脊膜是脊髓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着脊椎骨的内层。

它不但保护了脊髓,还为脊椎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骨性硬脊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防止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外界压力和损害。

3. 硬膜外腔(Epidural Space)硬膜外腔是硬脑膜和骨性硬脊膜之间的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中充满了脂肪和血管,并且与全身的血液循环相连。

临床上,医生常常通过在硬膜外腔注射药物来治疗疾病或者进行镇痛操作。

4. 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硬膜外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用以局部麻醉某一部位的手术操作。

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具有精确、迅速、副作用少等特点。

它在临床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分娩镇痛、腹部手术等。

5. 腰麻(Spinal Anesthesia)腰麻是一种通过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使全身下半部分麻醉的方法。

腰麻常用于盆腔手术、下肢手术等需要在脊髓下方进行麻醉的手术过程中。

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麻的药物注射点更为靠近脊髓,麻醉的范围更加明确。

6. 病理性硬膜外腔积血(Epidural Hematoma)病理性硬膜外腔积血是指由于外力撞击或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引起的硬膜外腔内出血的现象。

它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例如肢体无力、感觉丧失等症状。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硬膜外系是人体神经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涉及到多种医学操作和疾病的研究。

通过了解硬膜外腔、硬脑膜、骨性硬脊膜以及相关的麻醉和病理性病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解剖学结构和生理学功能,为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

在硬外穿刺到硬膜外间隙
①穿过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回抽 无脑脊液。 ②负压试验:用一带水柱的细玻璃管, 接上穿刺针,穿过黄韧带进入硬膜外 腔,玻璃管内的液体被硬膜外腔负压 吸入。
在硬膜外穿刺针针管置入腰麻穿刺针, 到蛛网膜下腔,给药。
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进入蛛网膜下 腔。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常有明显
5.神经并发症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1.全脊髓麻醉;2.截瘫;3.异常广泛阻滞;4.脊神经根损伤;
5.神经并发症;6.硬膜外血肿
禁忌症: 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结核及肿瘤等。
②穿刺部位感染或败血症。 ③心血管功能不全,如严重贫血、休克、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 ④腹水或腹腔内巨大肿瘤。 ⑤凝血机能障碍。
腰麻穿刺针相对细小对
蛛网膜损伤小,减少脑脊液 外漏,防止术后头疼
定位
穿刺体位有侧卧位及坐位两种,临床上主要采用侧卧位
腰麻穿刺点选择第二腰椎以下,避免损 伤脊髓,属于低位穿刺而硬膜外低中高位
均可以进行穿刺。
消毒 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后 铺消毒洞巾。再次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 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 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
腰硬联合是指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技术两者
结合,发挥各自的优点,既保留腰麻起效快速, 阵痛肌松完善的特点,又可经硬膜外道导管按 需加局麻药,完成长时间手术
2 麻醉适应症
腰麻适应症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不宜实施全身麻醉的病人
Thank you!
的突破感。拔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便
可注入局麻药2-3ml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比较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比较

的过敏反应 , 综上所述 , 剂量 咪唑安定 加芬太 尼用作 无痛 小
人流是 安全 的、 有效 的, 对患者 呼吸 、 环抑制 作用轻 , 循 对局
部血管无刺激作用 , 轻 了患 者 的痛苦 和紧张 , 减 易于 患者接 受, 尤其适宜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推广应用 。关 于少 部份紧张 患者是不是可 以将氯胺 酮改 为其 它药物 我们将 作进一 步 的
探讨应用 。
参 考 文 献
用氯胺酮 2 ~ 3ng 苏醒时间有所延长 (  ̄2 mi)余 1 4 O O l, 5 0 n , 3 例术毕 即清醒 , 完全 可 以配 合医生 完成术后 指令 性工作 , 并 可立即下手术床 ; P组术后 清醒时 间为 3 1mi( 醒时 间 ~ 0 n清
3 钱柯 , 李淑琴. 眯唑安定 镇静在神外 术后躁动病 人的应用 CD 首 J.
都 医科大学学报 ,0 1 2 ( ) 3 7 5 . 2 0 ,2 4 :5— 8 3
2 讨 论
4 孙 志华 , 赵双平. 小剂量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在 IU病 人 中的应用 C一般情况 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 方 法
12 1 药 物配 制 : 组 咪唑 安定 5 g用 生理 盐 水稀 释 至 .. M m 1fl芬 太尼 0 1 On, . mg稀 释至 5 ( 1 0 ml将 0 mg氯 胺 酮稀 释 至
中有 3 4例术 中加用氯胺酮 2  ̄3 mg可 能原 因为 : 1 患 者 0 0 ()
与血流动力学影 响[] 实用麻醉杂志 ,9 7 1 ( ) 1. J. 1 9 ,0 4 :3 2 吉延 , 方启慧 . 小剂量咪唑安定 、 氟芬合剂 在无痛 胃镜检查 的应用
[] 四 川 医 学 ,0 7 2 ( )3 4 J. 20 ,83 :0 .

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比

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比
显 著 高 于 对 照组 ( 8 6 ) , 两 组 产妇 麻 醉效 果 较 为 显 著 (P< 0 . 0 5 ) ; 试 验 组 产 妇 麻 醉 阻滞 完善 时 间 、 麻 醉 起 效 时 间
以 及麻 醉 至胎 儿娩 出时 间等 均 明 显 短 于对 照 组 (P < O . 0 5 ) ; 试 验 组 产 妇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 4 ) 显 著低 于 对 照 组 ( 1 4 ) , 两组 差 异 对 比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0 . 0 5 ) 。 结论 : 剖 宫 产 手 术 采 用腰 硬 联 合 麻 醉 的 效 果 明 显优 于 单 纯 硬 膜外麻醉 , 有 利 于 改善 产妇 预 后 , 降低 产 妇 相 关 不 良反 应 发 生率 , 值得推广应用。 【 关 键 词】 单 纯硬 膜 外麻 醉 ; 腰硬联合麻醉 ; 剖宫产手术; 对 比分 析
2 O 1 4年 1月 至 1 2月在 我 院 顺利 分娩 的 1 0 0例 剖 宫 产 产妇 按组 ( 5 0例 , 采 用腰 硬 联 合 麻 醉处 理 ) 和对照组( 5 0例 , 仅 仅 采 用单 纯硬 膜 外麻 醉 处理 ) , 对 比分 析 两 组 产妇 麻 醉效 果 、 麻 醉起 效 时间、 麻 醉 至胎 儿 娩 出 时 间、 麻 醉 阻 滞 完善 时 间 以及 术 中不 良反 应发 生 率 。结 果 : 试 验 组 产 妇麻 醉 优 良率 ( 1 0 0 )
而 且 肌 松 较 为 良好 。 良 : 术 中 产 妇 存 在 轻 来 越 多 。剖 宫 产 术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个 环 节 是 麻 醉 , 为 剖 宫 产 术 手 术 过 程 表情 轻松 , 但仍然 在产妇 可忍受 范围 , 肌松程 度一般 , 对 整 中选 择 恰 当 的麻 醉 方 式 , 保 证 达 到 预 期 的麻 醉 效 果 , 对 有 效 保 度 疼 痛 症 状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龄、 药物及外伤影响。刘 瑛 等用红外线 瞳孔测试 仪测量 9 3 例正常人 (8 ) 暗环境 下 的瞳孔 大小 , 16眼 在 暗适 应 下右 眼瞳
孔平均直径为 7 0 i±0 9 m( .5 .9rn ; 眼瞳 .4rn .3r 4 8 ~8 8 i)左 a a a 孔平均直径为 7 1 i±0 8 m( .9~9 1 i) . 1 n .6r 4 9 a r a .3rn 。同时 , a
维普资讯
2O 年 5月 O7
中国民康 医学
Meia Jun lo hn s e peSHel dcl o ra fC ieeP o l at h
Ma 2 0 y. 0 7
第 1 9卷
下半月
第5 期
vo .9 S 1 1 HM No 5 .
效果 满意 , 现报道如下 :
1 一 般 资 料
内注完 , 同时加快输液 速度 。经硬膜 外腔置管 3~4m, c 平卧
位后通过调节手术床来调整阻滞平面达 到手术 要求 , 要时 必
吸氧。
3 结 果
8 0例均术 中过程平稳 , 各项监 测指标 正 常, 明显 的血 无 压、 心率波动。术毕需要 镇痛 者在术 毕 1 0分钟 内硬膜 外推

钟点式角膜定位法 是用 一个或 两个钟 点数来 记 录异物
的确切位置 , 根据两个钟点数 的差值将 角膜划分 中央区和周
边区 , 国 内外 未 见 类 似 报 道。正 常 角 膜 直 径 为 1. 在 0 5×
1 5 1. mm _J 钟点式 角膜定位法 的中央区的直径 是角膜直 径 的 7
多只描述顶端 的位置 , 法对 角膜 异物顶端和尾端 的深度都 本 进行 了描述 。② 记 录方便 : 录一 个或 两个 钟点 就可 以确 记 定异物的角膜表面位置 , 录一个或两 个度数就可 以知道异 记 物的深度。③便 于统 计 : 异物 累及 的位 置进行 分 区和 分 将 级, 即将角膜异物在 表面 的位置分 为 中央 区和周边 区 , 度 深 分为 A、 、 B c和 D 4个 级别 , 样就 容 易统计 ; 不受 瞳孔 大 这 ④ 小 的影 响 : 由于瞳孔受暗适应 、 物、 龄和外伤等多种 因素 药 年

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中的比较

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中的比较

80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2020年11月第6卷第32期No.6 roll up No. 32 Issue, November, 2020健康科学_临床医学工程DOI:10.19335/ki.2096-1219.2020.32.031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中的比较孙红艳(阜宁县人民医院 麻醉科,江苏 盐城 224400)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剖腹产的产妇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30例接受腰麻的产妇纳入麻醉A组,另外30例接受硬膜外麻醉的产妇纳入麻醉B组。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感程度、麻醉起效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3 h、6 h以及12 h,麻醉A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低于麻醉B组(P<0.05);麻醉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均短于麻醉B组(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给予剖腹产产妇腰麻,能够促进麻醉药效的发挥,且对术后阵痛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率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麻醉;剖腹产;术后镇痛本文引用格式:孙红艳.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中的比较[J].智慧健康,2020,6(32):80-81.Comparison of Spin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Postoperative Analgesia Effect of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SUN Hong-yan(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Fun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Jangsu 2244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lumbar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Methods Sixty cases of caesarean se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Among them, 30 women who received lumbar anesthesia were included in group A, and 30 women who received epidural anesthesia were included in group B. The degree of pain, the time of anesthesia onset, the time of pain disappearance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At 3, 6 and 12 hours after operation, the pain score of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5). The time of onset and disappearance of pain in group A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t can promote the effect of anesthesia, and has good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pain, low adverse reaction rate, and has a high promotion value.KEY WORDS: Lumbar anesthesia; Epidural anesthesia; Caesarean secti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0 引言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孕产妇数量逐年上升,加之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研究、发展以及在经济收入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剖腹产例数逐渐增多[1-2]。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官产手术效果的比较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官产手术效果的比较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官产手术效果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150例无麻醉禁忌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观察两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血压变化等指标。

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在娩出时间、健康情况上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麻醉效果上优于硬膜外麻醉,对孕妇、胎儿的影响也较小,是比较理想的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166-02剖宫产术成败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危。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选择150例无麻醉禁忌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探讨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

现将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150例无麻醉禁忌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

全部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等。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28.5岁,观察组年龄:26~37岁,平均年龄:28.9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观察患者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检测其血压变化、在术中的各项情况,并对新生儿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

1.2方法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取平卧位,测BP、HR、SpO2作为基础值,常规鼻导管吸氧。

用18~20G贝朗留置针、输血管、林格液,选择开放静脉上肢通路,麻醉前输入300~500mL。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应。

方法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70—93岁,ASA分级Ⅰ—Ⅲ级,分为CSEA组(Ⅰ组)和CEA组(Ⅱ组)两组,每组30例,CSEA组以0.1ml/s速率蛛网膜下隙注0.5%布比卡因1.5—2.0ml,手术1.5小时后硬膜外追加局麻药。

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麻醉平面出现后,无脊麻现象,再注入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混合液5—8ml,比较两组患者痛觉、运动阻滞的异同及不良反应。

结果 CSEA组,注药后2—4min出现麻醉平面,20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3例(占10%)血压下降,给予麻黄碱纠正,CEA组6例(占20%)出现痛觉阻滞不全,9例(占30%)出现麻醉平面超过T10,血压下降。

结论 CSEA、CEA均可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但CSEA术中镇痛起效快,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 0.5%布比卡因 2%利多卡因老年【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12-02随着损伤更小的腰硬联合麻醉(CSEA)穿刺针的问世,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应用有増多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价CSEA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应,并于CEA做比较。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股骨颈骨折38例,转子间骨折22例,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70—93岁,身高150—178cm,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将患者分为CSEA组(Ⅰ组),CEA组(Ⅱ组),每组30例,术前Ⅰ组有12例,Ⅱ组有19例患者合并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术前均不用药。

方法患者入室后用监测仪监测ECG、BP、HR、SPO2,建立静脉通路,在30min内输入复方乳酸钠200-400ml。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同属于椎管内麻醉,局部麻醉的一种。

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简称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将局麻药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实体腔隙,充满脑脊液),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由于此腔隙与脑室相通,麻醉平面过度上升将会导致延髓生命中枢麻痹,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腰麻时,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也常伴有血压下降,可用麻黄碱预防。

此外由于硬脊膜被穿刺,使脑脊液渗漏,造成压力降低,易致麻醉后头痛。

药液的比重和病人体位将影响药液的水平面,如用放出的脑脊液溶解药物,则比重高于脑脊液。

用蒸馏水溶解,则比重小于脑脊液,高比重液用于坐位病人,药液下沉至马尾周围,将安全有效。

硬脊膜外腔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是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于硬脊膜和黄韧带之间的潜在腔隙),扩散的局麻药将此腔内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麻醉。

用药量比腰麻时大5~10倍,起效较慢(15~20分钟),对硬脊膜无损伤,不引起麻醉后头痛反应。

硬脊膜外腔不与颅腔相通,注药水平可高达颈椎,不会麻痹延髓生命中枢。

如果置入导管,重复注药可以延长麻醉时间。

硬膜外麻醉可以将交感神经麻醉,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心肌抑制,引起血压下降。

体位图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示意图
硬脊膜外麻醉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