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专题三 第8课 丰乐亭记(自读课)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理解《丰乐亭记》的背景和内容,了解唐代宴会文化;2.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唐代宴会的场景和风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丰乐亭记》教师分段讲解《丰乐亭记》,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宴会场合和举办背景;2.宴会的次序、菜肴和酒品;3.宴会上的音乐、舞蹈等节目;4.宴会的宗旨、意义和影响。

3.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通过对《丰乐亭记》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1.主题明确、篇章连贯;2.描写具体、感情真挚;3.巧妙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4. 阅读苏轼的《赤壁赋》教师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赤壁赋》。

通过对比《丰乐亭记》和《赤壁赋》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认识。

5. 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1.《丰乐亭记》的宴会文化对现在的社会有什么启示和借鉴?2.为什么苏轼的《赤壁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6.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如下练习:1.写一篇100字的小作文,对《丰乐亭记》或《赤壁赋》的阅读体会进行总结和评论;2.模仿《丰乐亭记》,写一篇描写自己喜欢的食物或场景的散文,突出主题和修辞手法。

7. 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课后认真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评估1.出一道选择题,测试学生对《丰乐亭记》的理解程度;2.评价学生写的小作文和散文,查看其对散文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唐宋8大家散文选读教 精品学案:专题3 第8课 丰乐亭记(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唐宋8大家散文选读教 精品学案:专题3 第8课 丰乐亭记(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 ⎦⎤《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届高中语文《丰乐亭记》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PPT共28页

届高中语文《丰乐亭记》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PPT共28页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届高中语文《丰乐亭记》课件苏教版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谢谢!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前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是一本经典的文学读物,是学习唐宋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本教案以《丰乐亭记》为例,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流程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丰乐亭记》的背景、文学特点和意义。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使学生:1.了解《丰乐亭记》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2.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风格;3.掌握文学批判的方法和手段;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丰乐亭记》的结构和主题;2.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研究《丰乐亭记》的文学特色和意义;2.探讨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手段;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介绍《丰乐亭记》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给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一下唐宋文学的特点;3.学生阅读《丰乐亭记》的课文,理解文本的主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第二步:分析文本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丰乐亭记》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研究文本的语言和结构,分析文本中的意象和象征;3.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小论文,分析文本中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第三步:展示作品1.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或小论文,交流个人观点和见解;2.教师针对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和改进之处;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步:总结评价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收获和体会;2.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3.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表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丰乐亭记》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了解了文学批判的方法和手段,探讨了唐宋文学的特点和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语文苏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丰乐亭记)资料

语文苏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丰乐亭记)资料

20
夫宣上恩德以与 民共乐,刺史之事 也。遂书以名其亭 焉。庆历丙戌六月日,
右正言、知制诰、知 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 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 内的事。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 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 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 记。
21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6
第三段介绍了滁州现今的情况。
作者是如何介绍滁州现今的情况的?
可分为三层:一是简要介绍目前的状况;二是交代自己生活 在此的心态;三是说明百姓愿意与自己同游的原因。
17
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 文章中的动词用的很传神举例说明: 句中的“仰”“俯”,不仅交代了观赏风景的 角度,而且也交代了观赏对象的远近, “望”“听”则准确地描写了观赏时的动作,这 番描写透着一份悠闲;“掇”字生动地描写了对 眼前绽放的鲜花的怜爱之情,“荫”字则流露了 休憩之时的惬意的情趣。这两句话用词准确传神, 显现了欧阳修驾驭文字的功底。另外,掇幽芳指 春,荫乔木指夏,风霜水雪指秋冬,秋冬草枯叶 落,山势蝇岩毕露,故日“刻露清秀”,作者仅 用十五个字就概括了四季景色的特点,尤其让人 钦佩。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 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 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 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 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 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 年之久呢!////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 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 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 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 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 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 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 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 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 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 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 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 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 事的时代。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 散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28页 0087页 0119页 0205页 0245页 0274页 0333页 0366页 0422页 0536页 0680页 0694页 0744页 0758页 0772页 0842页
辩论 *桐叶封弟辩 留侯论 进学解 *日喻 *丰乐亭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 游记 游褒禅山记 书序 《伶官传》序 赠序 送董邵南序 奏议 教战守策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辩论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原毁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桐叶封弟辩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朋党论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日喻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杂记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留侯论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杂说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进学解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名二子说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课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课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含答案

第11课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31)走近作者苏辙(1039-1112),北宋著名散文家。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与父苏洵、兄苏轼,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并称“三苏”。

嘉祐进士,官尚书丞、门下侍郎。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

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自成一家。

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著有《栾城集》。

相关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十一月初一。

“乌台诗案”,苏轼被捕,辙上书朝廷,“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轼释放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这篇文字即是写于这次贬中。

在此前后,苏辙还写了《武昌九曲亭记》,这篇即是其姐妹篇,同为苏辙园亭记中的佳篇。

“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即张怀民,于元丰六年(1083)贬官齐安(即黄州),他不以政治上的逆境萦怀,于住处的附近,选地建亭,用以观览江山形胜,抒发情怀。

与张同命运的好友苏轼为亭取名曰“快哉”,是深知张梦得建亭的用意的。

江 出 西陵, 始得 平 地, 其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流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 奔放肆大;流才奔放浩大;⎣⎡⎦⎤奔放:疾驰。

肆大:浩大。

南 合 湘、 沅,(在)南面汇合了湘水和沅水,北 合 汉、 沔, 其势益 张; (在)北面汇合了汉水和沔水,水势更加盛大;⎣⎡湘、沅:湘江和沅江,都在湖南境内,⎦⎤北流入洞庭,合于长江。

汉、沔(miǎn ):即汉水,源出陕西,流经汉中,在汉口汇入长江。

至于赤壁之下,到了赤壁之下,波流浸 灌, 与海相若。

水流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大海无极。

⎣⎡至于:到。

赤壁:指黄州长江边的⎦⎤赤鼻矶。

相若:相似。

清河张君梦得,谪 居 齐安,即 其 庐清河张梦得君,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在他的住之西南 为 亭, 以 览观江 流 之胜。

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

高中语文杂记丰乐亭记课件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杂记丰乐亭记课件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写作背景 :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 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 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 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上《论 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于是 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在当地作者 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当地的生产得 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他们的爱戴。 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 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含蓄地抒发了 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
阅读第二段,讨论: 在这一节中作者介绍 了几个历史事件?他的目 的是什么?介绍历史事情 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 用?
明确: ( 1 )介绍了两个时代的历史事件: 先叙 (956)二月,殿前都虞候赵匡袭滁州 清流关,败南唐兵马15万人,攻占滁州城,在滁 州东门之外擒获皇甫晖、姚凤。紧接着,行文
分析课文:
第1节介绍了自己在滁州勤于政 务和丰乐亭的环境。
讨论:
“明年”“始”在文章中有什 么样的作用?和我们学习过的《岳 阳楼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
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 力用于公务,待到第二年,丰收在望, 才喘了一口气,句中“明年”“始”足 以显现欧阳公之勤于政务。虽然有清泉 只在“州南百步之近”,泉水是那样的 甘甜可口,他也无暇顾及享受。同时, 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里恐怕也包含了苦 尽甘来的意味。和《岳阳楼记》中的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相似。
失其政,政治混乱 ;分裂,四分五裂 ; 所在,到处,处处;为,是;敌国者,敌对政权; 胜,尽;受,接受。一,数词作动词,统一;向, 过去,从前;凭恃,凭借依靠; 刬削,被铲平,消磨;消耗磨灭;漠然,冷清寂 静地 徒,只;遗老,经历事变的老人;尽,都 死去,形作动。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三丰乐亭记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三丰乐亭记

刻画冬日的寒冷和清寂,如“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大雪压青松,青松挺 且直”等,展现冬日的静谧和坚韧。
空间转换中的视角变化
远观
通过远观来描绘景物的全貌和气 势,如“远望群山连绵”、“极 目远眺,天地一色”等,展现壮
阔的自然景象。
近看
通过近看来刻画景物的细节和特 点,如“近看湖水清澈见底”、 “细赏花木繁茂多姿”等,呈现
03 景物描写与意境 营造
四季变换中的景物描绘
春天
夏天
描写春天的生机勃勃,如“春风又绿江南 岸”、“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展现春天 的温暖和绿意。
表现夏日的热烈和繁茂,如“夏木阴阴正 可人”、“绿树阴浓夏日长”等,呈现夏 日的盛景和活力。
秋天
冬天
描绘秋天的萧瑟和寂寥,如“秋风扫落叶 纷纷”、“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抒 发秋天的悲凉和感慨。
亭子建于山腰之上,周围环境优美,山 水相依,景色宜人。
丰乐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 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和观赏 。同时,它也是欧阳修留给后人的文化 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02 文章结构与写作 特点
文章整体结构梳理
01
02
03
引言
简要介绍丰乐亭的地理位 置和建亭的缘起。
细节描写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丰乐 亭及其周围的景色和人文 气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 境。
语言风格及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明快
文章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能 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意境深远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 ,营造出一种深远而优美的意境, 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情感真挚
文章情感真挚而动人,表达了作者 对丰乐亭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的敬 畏之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三 杂记(4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三 杂记(4课时)

5.古今异义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古义:__第__二__年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②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古义:_原__因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古义:__静__静__地__。____ 今义:冷漠的样子。
6.文言句式 (1)___判__断__句______ ①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也,表判断) ②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也,表判断) ③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矣,表判断)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朋党论》” 2.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所谓“庆历新政”,仅经过 一年多时间,就在庆历五年春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 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疏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 贬于滁州。滁州五代时为争战之地,深受破坏,经过宋初近百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专题三 杂记
第 1 课 *丰乐亭记
专题三 杂记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四篇文章。《丰乐亭记》歌颂了宋王朝统一中国,
结束战乱,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木假山记》表现苏氏父子 凛然不屈、岌然不阿的风骨;《越州赵公救灾记》展示了赵抃的 品德;《黄州快哉亭记》反映了苏辙的旷达胸怀及牢骚与不平。
⑤诸君而.有意,唯马首是瞻 _连__词__,__表__假__设___ (8)于是① ②于 然.后 是.知疏吾泉向凿之石未,始辟游地以,为游亭于.是._乎_由_始_于__这__从__样__这______
③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__在__这__时___
4.词类活用
①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每__天___ ②圣人出而四海一. _数__词___活__用__作__动__词__,__统__一____ ③遂书以名.其亭焉 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命__名___ ④以乐生.送死. __动__词__作__名__词__,__活__的__,__死__的____ ⑤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_形__容_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 _以__…__…__为__乐_____ ⑥始饮滁水而甘. 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感__到__甘__甜___

2018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word教案

2018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word教案

《丰乐亭记》教案教学目标:1.训练杂记类散文的阅读.2.鉴赏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教学重点:杂记类散文的阅读训练教学难点:景(事)物特点,思想情感时刻:二教时教学进程:一.导入:1.自读<<“唐宋八大家”的由来>>(P111),明确: 唐宋八大家.2.自读<<唐宋八大家小传>>之“欧阳修”(P113),了解作者。

二.阅读、鉴赏:(一)指导方式:一、通读杂记,勾划专出名词,把握线索、景(事)物特点、思想情感。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线索是“丰乐”。

(2)文章描述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还写到了什么事物的美?明确:刻露清秀的山川美。

滁州的风俗美。

(3)文章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明确:安不忘危,乐不忘忧。

二、再读杂记,推断实虚词义,分析题目,理解内容、语言艺术(特色)。

(1)文章在语言艺术上有什么特色?明确:叙事、描述、议论熔为一炉,涉笔成趣。

(3)你体悟到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什么?明确:婉曲平易,妙丽轻柔。

3、仔细答题,斟酌文言翻译,准确畅达,书写工整、美观大方。

(二)阅读训练:1、阅读《丰乐亭记》,完成(1)-(4)题.(18分)⑴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又幸其其岁物之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人穷则反本.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能以.足音辨人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A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为动用法,可译为“为•…而乐”。

B动词“按照”,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断,可译为“推求”;名词,可译为“根本”。

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率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凭借”“依据”。

)】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非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杂记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杂记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8课丰乐亭记专题导航专题解说杂记类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形成较晚,内容也颇为驳杂。

记人记物,记亭台名胜,记游山玩水等等,皆属于“记”的范围。

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的《醉翁亭记》就是这类文体。

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致‘记’者,盖所以备不忘”,比力准确地指出了杂记的功能。

因为所记事物具体可感,此类文章中便多有记叙周详、描写细致的佳作。

总体来说,宋人杂记无论在结构还是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完善,成就要高于唐人。

而且宋人善于从所记事物中抽绎出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

这一特点在本专题选录的文章中非常显著。

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杂记,了解杂记的内容、特点及源流,分明该文体的特征。

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触感染杂记中精彩的记叙描写,学习古人善于从记事中抽绎出人生哲理的写法。

4.学习本专题时,要尽量结合注释提高本身阅读理解的能力,注意加强诵读。

庆历五年(1045)春,欧阳修上书为杜衍、范仲淹等辩诬,触怒了保守派,降职滁州。

作者到任后的第二年就作了《丰乐亭记》。

丰乐亭建于庆历六年(1046),当年五谷丰登,万民欢乐、故而命名丰乐亭。

全文围绕一“乐”字而写,其主题却是歌颂北宋初期奉行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章在记叙中插入议论,回顾战争年代,对照当前的和平景象,从而要求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激发起感恩报德的思想,最后归结到亭子命名的原因。

以“乐”开篇,以“乐”结终,“乐”贯穿始终,景宜人,感情人,理启人,《醉翁亭记》让人跟着醉,《丰乐亭记》让人跟着“乐”,真不愧为传世的姊妹篇。

薛时雨与欧阳修1.醉翁亭坐一知己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又字澍生,号桑根白叟,安徽全椒人。

清咸丰进士,做过嘉兴、嘉善知县和杭州知府。

十分热爱家乡,年轻时经常到琅琊山赏景作诗,写下了许多楹联诗词,尤其是对琅琊山的醉翁亭情有独钟。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丰乐亭记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丰乐亭记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丰乐亭记测试题 2019.91,阅读下文,完成:醒心亭记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③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作者是(人名)。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2.在本文的第二段中,能与《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呼应的语句是:“”。

3.本文第②段可分为两层,请概括层次大意:①;②。

4.下列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⑥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

A.①②⑤B.②④⑥ C.①③④D.③⑤⑥5.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欧阳公为人做官的看法。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

杂记的内容很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记亭台名胜
这类记文以某些历史名胜或建筑物为描写对象,篇幅短小,表现方式也较为自由,在形象生动地记叙的同时或发表议论,或借题发挥,或抒写情怀,将写景、状物、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丰乐亭记》属于台阁名胜记。

二、记书画器物
这类记文一般篇幅短小,其内容有两大类,一类是以书画的内容及艺术特点为记述对象;一类是以某些物件的形
状、特点和制作工艺为记述对象。

在写法上,这类文章有的
偏重于记述、描写,有的则是由记述而生发开去,借此怀人
或抒发感慨,议论事理。

《木假山记》属于书画器物记。

三、人事杂记
人事杂记以记人叙事为主,其中部分记文以“志”名篇,这里的“志”与“记”同义。

人事杂记文与其他记文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更显得丰富多彩。

南宋之前,这类记文往往重视记人叙事的周详和声色的描绘。

南宋之后,人事杂记的数量增多,而且多在记人叙事的同时寄寓感慨、抒发情怀、针砭时弊,其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越州赵公救灾记》就属于这种体裁。

还有记游山玩水类文章,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

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即目的就是以备忘记。

“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多种多样,有的重记叙,有的重议论,有的重抒情,有的重描写。

宋代“杂记”在结构和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和完善,宋人善于在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

因此,宋代散文有强烈的主体精神、个性化的性情感受和深邃的哲思意蕴。

第8课丰乐亭记(自读课)
(对应学生用书P22)
走近作者
欧阳修(见《朋党论》)
相关背景
本文作于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40岁,在滁州任上。

庆历五年春,朝廷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因行“新政”触犯保守势力的旧官僚,因此被斥为“朋党”而相继罢去。

这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的欧阳修上书极谏:“夫正士在朝,群邪所忘,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御史中丞王拱辰等素来忌恨欧阳修,企图加害而未找到把柄,恰巧这时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犯法,欧阳修因财产牵连而吃官司,虽经查验无涉,“群邪”仍以此加罪欧阳修,罢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为知制诰,谪为滁州知州。

滁,水名,因水为州,宋代属淮南东路,州治在今安徽省滁州。

丰山,在滁州西南五里,以幽谷中有泉,名幽谷泉,一名紫微泉,泉旁有丰乐亭。

欧阳修《与韩忠献王书》中有所描写:“山川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

”《滁州志》中也有记载:“欧阳修谪守滁上,明年得醴泉于醉翁亭东南隅。

一日,会僚属于州廨,有以新茶献者,公敕吏汲泉,未至而汲者仆出水,且虑后期,遽酌他泉以进。

公已知其非醴泉也,穷问之,乃得他泉于幽谷山下。

文忠博学多识而又好奇,既得是泉,乃作亭以临泉上,名之曰‘丰乐’。

”欧阳修这篇《丰乐亭记》,经苏轼书写,刻石三块,立于泉上(见《金石萃编》)。

修既治滁 之明 年夏, 始饮 滁 水而甘。

我治理滁州的第二年夏天,才喝着滁县的泉水很甜美。


⎢⎡⎦⎥⎤治:治理。

问诸滁人, 得于州南 百步之
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在州城南面不到百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