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
克罗齐和海德格尔美学思想
克罗齐的美学是精神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研究的是作为精神活动最基本形式和出发点的直觉活动,美学就是关于直觉的科学。
因此,阐述克罗齐的美学思想首先必须从他对直觉的界定开始。
直觉的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
直觉作为克罗齐全部心灵活动的基础,是整个精神哲学体系的基石。
1902年,克罗齐《美学》一书出版,此书的核心命题就是“直觉即表现”。
克罗齐提出:“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总的来看,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内容广博,极具创造性,开阔了现代艺术理论的视野,进而实现了西方艺术理论的现代性转型。
他的直觉说把艺术从传统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摆脱了艺术依附从属的尴尬地位,使艺术在人类心灵中的独立地位得以确立,开辟了现代美学研究的新领域。
对海德格尔来说,艺术就像我们的存在一样既是如此的扑朔迷离、神秘莫测,又是那样的晶莹剔透、近在咫尺,艺术作品既建立一个世界,又锁闭一片大地,艺术的真理就是世界与大地的持续性争执。
他总是用我们难以亲近的、谜一般的晦涩语言,讲述人的存在的语言家园,用了无诗意的句子开启诗意的存在。
正是用这样一种难以接近而又富有诱惑的方式,他激进地改变了西方思考问题和研究哲学的模式。
像许多哲学前辈一样,海德格尔对西方思想源头的追溯,甚至比他的许多前辈都走得更远,他跳过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直追苏格拉底之前的赫拉克里特、巴门尼德和克拉泰勒斯,以揭示存在的本真之源。
而对存在的本真之源的思考,决定着海德格尔对美学的思考。
在美学问题上,他追溯到根本没有美学概念,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一种审美化生存的希腊艺术时代,并把存在的真理与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美在本源上就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存在之真理的显现。
海德格尔前期的着作较少讨论艺术和美学问题,在《存在与时间》这部最重要的着作中,只有第 34 节涉及诗歌问题。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刍议
海德格 尔美学思想刍议
。王 荣梅
( 安徽 粮食 工程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 3 0 0 1 1 )
[ 摘 要】 存在 主义是西方人本主义美 学思潮中一个 重要的流派。 海德格 尔作 为狭义存在 主义 的确 立者 ,
强调主客二分 , 认 同人 与世 界 的 统 一 , 并认 为 艺 术 应 当是 对 存 在 真 理 的揭 示 , 人 应 当诗 意 地 栖 居 在 大 地 上 。
重要的流派 。存在 主义 的产生 以存 在主义哲学 为基 础 , 并有
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 因。2 0 世纪 初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促使社会矛盾趋 于尖 锐化 ;帝国主义发动两次 世界大战 , 产 生 了灾难性 的后果 。人们 面对社会的痼疾 和残 酷的现实 , 感
义之在。对 “ 存 在” 的思考就是对“ 意义之在” 的思考 。要理解
程中, 但这种 生存和变化 却无规律 可循 , 并认 为个人 的存在
先于本 质。除此之外 , 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 、 叔本华和尼采 的 唯意志主义美学 , 都对存在主义产生 了影 响。“ 存在 主义” 这
一
地、 神、 人的结合所成 。他说 : “ 地和天 、 神和人之间的这种反 映
游戏我们称 之为世界。 ” 正如 , 希腊神殿拔地而起 , 它上承天、 下 履地 , 形 成的空间既有敞开性 , 又有遮 蔽性 , 正是敞开与遮 蔽 的共存 才造就 了神殿 的有用性 、艺术性 。就单纯的艺术品来 说,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品不能单纯归结 为物 , 它虽以物性 为前 提, 但其本身包含了天 、 地、 神、 人 的联系。他举 例说 , 壶 的性质 不应仅有壶 的底和四壁所 能说 明, 还应当看 到壶包含 的虚空 , 正是外在 的实在 , 和内在的虚空 , 才构成壶。而当壶 中注入水 ,
走向艺术作品本身——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及其对形而上学美学的克服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走向艺术作品本身——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及其对形而上学美学的克服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哲学、美学指导教师:***20030501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关于艺术与存在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探讨海德格尔现象学与传统形而上学美学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考察道路。
海德格尔在文中分三部分“物与作品”、“作品与真理”、“真理与艺术”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实际是通过三重追问:艺术作品之作品性、与艺术作品本性相关之真理、真理又如何通达现实的艺术作品,获得对艺术本质的规定:艺术的本质在于真理的发生,从而也获得对美的规定:美是真理的自行设入。
这一规定,是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在从传统思想的走出中获得的,具体而言,就是对于处于形而上学框架中的感性学美学,尤其是对于作为形而上学美学顶峰的黑格尔美学的走出,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美学道路的克服。
[关键词]现象学形而上学美学艺术本质真理AbstractThepaperattemptstolookintoHeidegger’smasterpieceTheOriginofArtWork,andbydoingso,exploresthedifferencebetweenHeidegger’sphenumenologicalmethodandWesterntraditionalones,whichforHeideggerareusuallyunderthename“metaphysical”.InTheOriginofArtWork,Heideggerdbcussestheessenceofartworkinthreeparts:“ThingandWork”,”WorkandTruth”and“TruthandArt",Thethreepartscanbeunderstandasthreequestions:whattheworknessofartworkis,whatthetruthconcerningartworkisandhowthetruthcomeintoartwork.Heideggerclaimsthattheessenceofartworkistruth,isthecomingbyandabidingoftruth,thatbeautyisthesettingupoftruthintoartwork.Toattainsuchadefinitionfortheessenceofartwork,Heideggermadeaconsciousdepartmgfromtraditionalaesthetics,especiallythatofHegel,whichhealsoclaimstohavebeenthemostcomprehensivethoughinWesternhistoryontheessenceofart.KeyWords:Phenomenology,MetaphysicalAesthetics,Art,Essence,Truth导言在蕊方现代思想史上,海德揍尔关于艺术敬本联所{乍懿艨考窝阐释以及遭际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
义的感性把握 的对象 。 今天我们称这种把握为体验 。 人们 体验 艺术的方式应 当启示艺术的本质。 体验不仅对艺术享受 , 而且 对艺术创造都是标准的来源。 一切皆体验。 然而体验或许 就是
艺 术 在 其 中终 结 的那 个 因 素 。 终 结发 生得 如 此 缓 慢 , 这 以致 它
L。 丌ERAR GAL E Y L RY
文 海 艺 苑
世 界 文 艺
浅析 海德格 尔的存在美 学思想
孙 传 山 刘 新 玉
( 汉理 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 学院 , 武 湖北 武汉 4 07 ) 30 0
摘 要 : 美学界 , 在 海德格 尔建 立了一个独特 的以存在 为基础 的美学思想体 系, 关学奠定 了一个存在论 为 的基础 。 存在之 美在本性上关切 于在世界之 中存在和存在之 无 , 而且 , 海德格 尔用此在代 替 了近代 的存在
“ 学把 艺 术 作 品 当 作 一 个 对 象 , 且 是 at s 美 并 s ei h s的对 象 , 广 即
提醒我们 , 存在具有着概念的不明晰性 , 存在不是具体 的物象 可以表现 出来 的, 也不是某种物体可 以相 以代替的。 在海德格尔看来 , 存在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 , 存在是 普遍 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 但是又不具有一般的普遍性 , 海德 格尔 的存在是不分 区域 的存在 ,他 的存在是超越一切种类特 性 的普遍存在 。一般的存在往往是很 明确 的, 但是 , 存在 的普
来批判传统美学思想 的法宝 ,又是他发展 自己美学思想理论 的依据 。 他消除了西方美学一直在寻找的美学 的本质问题 , 西
论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存在之思
论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存在之思彭立勋【期刊名称】《《艺术百家》》【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6页(P15-20)【关键词】艺术理论; 存在; 真理; 艺术本质; 创作; 保存; 诗意【作者】彭立勋【作者单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广东深圳518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02海德格尔作于上世纪30年代的《艺术作品的本源》(1950年收入《林中路》正式出版),是他美学思想的代表作,集中而完整地表达了他对艺术本质问题的看法。
他在这部著作的开头说:“对艺术作品之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
” [1]1这是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主题。
通过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去思考和认识艺术之谜,是他在这部著作中所要达到的目的。
海德格尔对艺术问题的思考是从他的存在论哲学和真理观出发的,他探讨艺术本质问题的思维方式迥异于西方传统美学,所提出的艺术本质的理论几乎前所未有,可以说为艺术理论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视野,因而在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学和艺术学发展史上,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
但是,他的艺术本质论本身的片面性和论述的内在矛盾,也让人产生了诸多理论困惑。
从美学和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历史研究看,对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论进行认真审视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异于传统美学的艺术探索路径海德格尔为什么要探讨艺术问题?他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基本思路是什么?他探讨艺术问题的路径和传统美学有什么根本区别?要了解这些问题,必须首先了解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哲学以及后期哲学思想的转向。
海德格尔在其前期哲学代表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建立了基础存在论。
他认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仅仅将目光聚焦于存在者,而遗忘了存在是什么,致使存在的意义仍然隐藏在晦暗中。
而存在论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澄清存在的意义。
它不是追问存在者是什么,而是追问存在者怎样存在。
如何去掇取存在的意义呢?海德格尔认为必须从“此在”出发。
“此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独特的、关键的术语,它其实就是指人这种存在者。
康德的美学思想及教育启示
康德的美学思想及教育启示你好,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对艺术创作的意义?海德格尔(1889-1976)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什么是形而上学》、《真理的本质》、《林中路》等。
其中《林中路》所收入的一篇论文《艺术作品的本源》,被公认为他的美学代表作,集中表达了他的美学思想。
一、海德格尔的哲学主题及其对美学的认识海德格尔的美学是建立在他的哲学基础上的。
在哲学上,他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者。
他把现象学与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孤独的个体结合起来,形成了以个体存在为核心的“此在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现象即意识,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即存在,他认为,艺术在这一伟大斗争中负有重大的责任,这也正是他的美学的社会主题。
二、反对传统美学海德格尔认为,要研究艺术本身的本质,应当有正确的方法。
他首先反对传统的经验比较的方法。
这种方法把各种艺术作品搜集到一起,通过比较找出共性,就把这共性当作艺术的本质。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并非现实的艺术品的特性的集合,而且这种比较应以事先懂得何为艺术为前提,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能达到艺术的本质。
他提出要找到艺术的本质只能用一种循环的方法,即艺术是什么应从作品推断,艺术作品是什么只能从艺术的本质得知。
三、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那么,到底什么是艺术的本质呢?海德格尔的考察首先从人人都熟悉的艺术作品开始。
通常人们都把艺术作品看作物,一幅画可以挂在墙上,一件美术馆里的艺术品可以运输,贮存,包装。
不仅如此,建筑中有石质的东西,木刻中有木质的东西,绘画中有色彩,音乐中有声响。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确具有物的特性和物的要素,但是艺术作品中还有超出和高于物性的东西,正是它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本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艺术高于技术,艺术家高于工匠,但对于伟大的艺术和作品,艺术家无足轻重。
在他看来,艺术创造活动就是“汲取”。
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创造,它还是一种保存,是真理在作品中的创造性保存。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观及对西方美学的拓展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观及对西方美学的拓展肖朗【摘要】柏拉图首次提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从此拉开了西方二千多年来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史,但是到了海德格尔这里,美的本质这个问题被消解了,也就是说美是自身生成和显现的,美自身以自身作为根据,而不是被另外的东西规定的.西方传统美学的根本特征是理性,现代美学的出发点是存在,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在对传统的反动和超越中大大推动了现代美学的发展.【期刊名称】《科学·经济·社会》【年(卷),期】2013(031)002【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海德格尔;美;存在;理性【作者】肖朗【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重庆401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中,首次提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从此拉开了西方二千多年对美的本质的追问历史,但是到了海德格尔这里,美的本质这个问题被消解了,也就是说美是自身的显现和生成,这也正是海德格尔现象学事物自身显现之意,因此海德格尔的美学可以称为现象学美学。
①海德格尔在其思想开端的1923年夏季学期讲稿、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早期代表作《存在与时间》等地方都明确地根据古希腊词义将现象学一词解释为:让人从显现的事情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
海德格尔现象学美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中期谈艺术,是真理的生成和显现,晚期谈诗意居住,是天地人神四元世界的生成和显现,这里的显现的美都不需要设定外在的根据。
在海德格尔这里,美学或艺术就不再是被理性所规定,但也不是非理性去规定,而是由存在自身的显现。
海德格尔的美学大大推动了现代美学的发展,并且是在对传统的反动和超越中完成的。
一、海德格尔对美学史的现象学解读海德格尔在《尼采》中也认为柏拉图带出了美学问题,不同的是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对艺术问题的探讨带出了美学问题。
传统的看法是以本质和现象的视角去看柏拉图,海德格尔则是分析柏拉图艺术是理念的显现问题来入手,海德格尔主要以外观和光亮为中心分析了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因此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理解套路是现象学的显现,而非传统形而上学现象和本质二分的套路,海德格尔将现象学的理解为事物自身的显现,并且海德格尔用此方式分析了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和尼采等西方历史上重要的美学家。
论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艺术真理——解读《艺术作品的本源》
学 、 艺 美学 的根基 , 这 一 “ 源 ” 想 的关 文 在 本 思
么 , 如 何 成 其 为作 品。关 于媒 介 材 料 在 艺 它
术作 品和 艺 术 创 造 中 的运 用 , 不 是 海 德 格 并 尔 的 首 次 发 现 , 氏 的 创 新 在 于 用 现 象 学 的 海
直 观法 , 到事 物 本身来 寻找 物性 , 为 长期 回 因
们重新思考艺术的真实魅力 。
[ 关键词 ] 品的作 品性 存在 ; 作 存在 ; 作品的被创作性 ; 艺术的历史性 [ 中图分类号 ] 5 6 5 B 1.4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0 4—77 ( 06 0 00 0 10 0 7 2 0 ) 6— 0 8— 4 为 本 源 的 第 一 个 循 环 中 , 术 的 本 质 代 替 了 艺 作 品 的本 源 之 问 , 艺 术 的 本 质 又 是 建 立 在 而
作品的非物性存在 : 真理的产 生
“ 源 ” 海 德 格 尔 美 学 思 想 的 逻 - 起 本 是 * N
点 和 核 - 在 , 试 图 以 . C所 他 t i t建 立 整 个 艺 术 哲
艺术 作 品之 中的 , 就 产生 了第二 个 循环 : 这 艺
术 和 艺 术 品 互 为 本 源 , 题 变 成 了 : 品是 什 问 作
直 萦 绕 器 具 的 周 围。 在 可 靠 性 中 , 作
在海 德格 尔设 置 的艺术家 和艺 术作 品互
品— — 器 具 — — 物 实 现 了 它 的 普 遍 本 质 , 也
[ 收稿 日期 ]0 6—0 20 4—2 8 【 作者简介 ] 黄皎碧 (9 8一) 女 , 17 , 江苏溧 阳人 , 盐城师范学 院中文 系教师 , 主要从事西方美学研究 。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作者:叶婷玉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2期摘要:存在主义是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回应并推动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存在论、语言学转向,继承并发展了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美学思想,而且还继承并创新了古希腊、中世纪的神性美学传统。
同时,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之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性还在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揭示了了现代美学。
首先对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进行介绍,并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的内容。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最先提出的是尼采.索伦·克尔凯郭尔、叔本华、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
存在主义发展于德国到法国,德国以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为代表,法国以萨特和加缪为代表。
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
颠覆传统本质观本质决定存在,本质第一性,存在方式第二性。
存在主义认为,首先,个人存在是世界的本质。
第二,存在是存在的方式和状态。
第三,人的存在方式和状态高于人的本质。
第四,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在历史中建构的,而非永恒的,先在的。
本质意味着意义和价值或“身份”,人是最基本的存在,以物质性存在为前提,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物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过程显现。
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之一海氏以其对存在的独特追问,开始了自己的思想道路,并在西方现代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美学与哲学思想的根本问题,因此,海德格尔思想与现代思想的根基息息相关。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凡·高的作品《农鞋》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诗意性的现象学阐释:“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凝聚着那双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
海德格尔在众多学术领域 中都具有重要的地 念》 中则明确地认为语言学转向与哲学史上 有过的 认识论转 向同等重要 。 l语言学转 向表 1 J 位 。仅就其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而言 , 可以说 , 他 本体论转向、
的美学思想几乎达到了可以与任何时代的美学思想 征了哲学之以语 言为研究的 中心课题 , 或说 以语 言 相对话的境地。简单地说 , 其一, 它回应并助澜了西 为根本范式。然而 , 哲学的语言学转 向又为何发生? 方现代美学的存在论 、 语言学转向。其二 , 它继承并 我们仅就一个角度来对此作答。我们知道 , 无论是 发展了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美学思想。其三 , 它赓 柏拉图时代的本体论 , 还是笛卡尔 以后的认识论 , 甚 都被海德格尔看成是形而上学, 续并创新了古希腊 、 中世纪 的神性美学传统。下 面 至胡塞尔的现象学 ,
统。这对致 力于创新 的当下中国美学研究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关键词 : 海德格尔 ; 德; 康 存在论美学 ; 语言学转 向 ; 神性美学传统
中图分类号 : 1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9 58 20 )l 0 1 3 10 一l4 (I 60 一0 1 —0 】
维普资讯
第 1 6卷 第 1 期 2 06年 第 1 0 期
兵 团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瓜 NA OF I 0I I B NGTUA E N DUCAT ON NS TUTE I I TI
v 1 1 N . 0.6 o1 Fb 2o e .0 6
Roeo l fExse c sh t so Ha eg l n teW etr sh t s itn eAetei c f d aei h se n Aetei c
Xn 0 n Mi g—h a A h i i g u .T O S u —p n
“建立世界”与“制造大地”--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思想新释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19No.10 Oct.2019第19卷第10期2019年10月文章编号:2096-3874(2019)10-0120-04“建立世界”与“制造大地”——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思想新释康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艺术作晶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晶”。
探究观点背后的思想根源,会发现海德格尔之意乃是托借艺术之名,叙述其存在论思想。
对《艺术作晶的本源》一文的讨论,自其发表之日起就从未断绝,或针对文中作晶考证,或针对文中观点可能隐含思想进行推断。
“百家争鸣”当然好,但是不要忘记,此《艺术作晶的本源》一文的目的不在于得出一个“完美无瑕”的结论,而在于通过艺术之思帮助人类解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枷锁,最终栖居于存在本源的近旁,叩问人生真相。
关键词:海德格尔;大地;世界;艺术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识码:A《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方面的重要论文。
他在文中不但否定了“模仿论”“表现说”等西方传统艺术论,还通过对梵高绘画、希腊神庙的分析得出结论:艺术是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
该文发表至今引发论争不断,著名的海德格尔一夏皮罗一德里达之争自不必说,文中关于民族、历史方面的观点也是当今学界还在争论的焦点。
想要对这些争论有所判断,只了解海德格尔有关艺术方面的观点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观点和他的存在论思想以及后期诗学思考密切相关。
一、追问艺术作品本源的起点艺术作品的本源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开篇给我们做了两个循环论证。
第一,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互为本源,任何一方都不能全部包括另一方,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它们共同的本源——艺术,才能解决艺术作品本源的问题。
第二,要对艺术概念有所把握,需要我们重新面对艺术作品;然而为了确定艺术作品,我们又需要清楚艺术的概念。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和美学的认识与评价问题
意 义仍然 隐藏在 晦暗 中。而存 在论 的基本任 务 ,就是 要 澄清存在 的意 义 。因为 “ 使 存在 者之 被规定 为存 在者 的就是 这个存 在” 。_ 5 _ 但 是 ,存 在又 总是意 味着存 在者 的存 在 ,要掇取 存在 的意义 ,还 是要从存 在者 出发 。那么 应 当把 哪种存 在 者作 为 出 发点 ,好 让存 在 的 意 义开展 出来 呢?海 德 格尔 说 :“ 这 种存 在 者 , 就是 我们 自己向来 所示 的存在 者 ,就是 除 了其 他可 能 的存 在方式 以外还 能够 对存 在发 问的存 在者 。我们 用此 在 『 d a s e i n ]这个 术语 来称 呼这种 存在 者 。 ”[ 6 1“ 此在 ”是海 德格 尔存 在 主义哲 学 的独特 、关 键术 语 ,
[ 中图分类号]B 8 3 — 0 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一、海德格 尔 “ 存在”论与 马克思 实践观 的区别
近年来 .在我 国美 学界 围绕 “ 实践存 在论 美学 ”展开 的争论 中 ,涉 及到 对海德 格尔存 在 主义哲学 和 美学 究竟应 当如何认识 及评 价问题 。主张 实践存在论 美学 的论者认 为 ,海德 格尔 的存在论 和 马克思 的实
它指 的就是人 这种 存在 者 。为什 么此在 能够成 为领 会 和解 释存 在 的出 发点 呢?海 德格 尔 的解释 是 :“ 此
在在 他 的存在 中总 以某种 方式 、某 种 明确 性对 自身 有所 领会 。 ” “ 对 存 在 的领 会 本身 就是 此在 的存 在 的 规定 。此在 在存在 者层 次上 的与众不 同之处在 于 :它在存 在论层 次上存 在 。 ” 由此 ,海德 格尔确立 了此 在具 有优先 地位 ,也确 定 了通 过对此在 特加 阐释这样 一条途 径突 入存在 概念 的基 本思路 。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摘要】本文旨在比较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对艺术作品本源的理解。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在于其揭示出世界的意义和真理,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而马克思则将艺术作品本源置于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中,视之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通过对两者思想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二者在对艺术作品本源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差异与共通之处。
海德格尔注重艺术作品的存在意义,马克思则更侧重于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最终,本文得出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对艺术作品本源有着不同的视角和启示,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海德格尔、马克思、艺术作品、本源、美学思想、比较、分析、异同点、启示、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结晶,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内涵。
海德格尔和马克思作为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在对待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上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
海德格尔强调艺术作品的本源源自于其与人类存在的关系,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揭示人类存在意义的方式;而马克思美学思想则更注重艺术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联,将其视为反映社会矛盾和批判现实的工具。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美学思想在艺术作品本源上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二者所呈现的异同点,并从中寻找对我们当代艺术审美与人类存在意义的启示。
通过对这两位思想家的探讨,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奥秘所在,以及人类对于美与存在的永恒追求。
2. 正文2.1 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理解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在于它的“真相性”或“真理性”。
他将艺术视为一种揭示真相的方式,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对世界的解释和揭示。
在他看来,艺术家通过作品所展现的世界,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现实并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强调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揭示性”,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为了美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所呈现的真理和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美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与美【摘要】海德格尔的文艺美学理论,是在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展开的。
他对存在做了大量的阐释,在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我们可以从他对艺术与真理联系的重新诠释中找到他对美、对艺术的看法和观点。
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的发生,是对存在的显现、澄清和去蔽。
同样,这也是他所追寻的——“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在他看来,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唯有语言才能使存在者作为存在者进入敞开的领域。
【关键词】海德格尔;美学理论;存在主义;本源;诗语言一、海德格尔对美学的观点对于什么是美学这个问题,是古今无数哲学家所探讨的永恒话题之一。
而对于美的认识有无数的观点存在,然而当海德格尔思考这个问题时,他对美学的解释是与存在结合在一起的。
向人们阐释着另一个新的美学定义。
“美学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自始就把艺术置于对一切存在着的传统解释的统辖之下”“美学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对象,而且把它当作广义上的感性知觉对象。
现在人们把这种知觉称为体验,人体验艺术的方式,被认为是能说明艺术之本质的。
”“艺术进入美学的视界里,艺术就成了体验的对象,艺术因此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表达。
”①我们可以借用一个观点来将这种对海德格尔的反传统美学观点进行总结:他把艺术作品表现化,并使之成为体验的对象,这就是美学对艺术作品的考察方式,也是美学的根本性的起点。
②在这个问题上,他将美建立在人与艺术作品的表现关系上,当人对艺术美的追求时,就意味着艺术将“物化”为艺术品,人们在艺术物化的艺术品中去追求艺术的发生。
从而找到美的真谛,由此可知,人找寻美学的存在必须进入物化艺术品的存在中,进行体验。
从而艺术品将去蔽,真理便得到自行置入和显现。
而美就在这瞬间得以阐释。
“鞋具愈单朴、愈根本地在其本质中出现,喷泉愈不假修饰愈纯粹的以其本质的出现,则伴随它们的所有存在者就愈直接有力地变得更具有存在者特性。
于是,自行遮蔽的存在便被澄清了。
这种被嵌入作品中的闪耀就是美。
最新-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一海德格尔在其著名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载《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中,提出了一个既是美学的、在他看来根本上又是哲学的最深层次的问题,即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然而,经过绕圈子的一场讨论,他在文末的后记中却承认这个问题是一个艺术之谜,这里绝没有想要解开这个谜。
我们的任务在于认识这个谜第63页;而在附录中也谈到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是本文中没有给出答案的诸种问题之一。
其中仿佛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而其实乃是对追问的指示第69页。
在这里,我试图通过将海德格尔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作一个比较,来说明海德格尔为什么最终未能解开这个艺术之谜,并对海德格尔的一般美学的思路作出一个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海德格尔在这篇文章中,开宗明义就说道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
……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并提出,既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互为本源,那就必须为双方寻求一个第三者,即艺术,作为两者的共同本源,艺术以另一种方式确凿无疑地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第1页。
但由于艺术这个词太抽象,它的意思恐怕也只能在作品和艺术家的现实性的基础上存在同上,他又许诺说,他将在艺术无可置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第2页。
由此观之,读者一定会以为他将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讨论艺术本身的本质问题。
然而接下来,他一直讲的只是艺术作品是什么的问题,而对艺术家如何体现艺术这个本源的问题置之不顾。
在他看来,艺术作品是一独立自存的纯然物,作为物,它物着,或译物起来;固然,作品要通过艺术家进入自身而纯粹自立,但正是在伟大的艺术中本文只谈论这种艺术,艺术家与作品相比才是无足轻重的,为了作品的产生,他就像一条在创作中自我消亡的通道第24页。
这种没有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的观点对后来的现象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的?跋,亦可译作被创作,毕竟也是一个撇不开的重要问题。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考:诗与思,艺术与家园感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考:诗与思,艺术与家园感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最有创见的哲学家,他主张无神论存在主义,他在《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 ,1927)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明确化。
对于“能是如何存在”这一20世纪的哲学热点问题,海德格尔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人活在世,孤独无依,永远陷于烦恼痛苦之中。
而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人所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
而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
他提出,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体用到存在,而只有存在,才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有自我选择才有光明和快乐。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受尼采的影响,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呼号。
”(参看海德格尔:《筑·居·思》的演讲)尼采的思想启发海德格尔对存在的重新思考,让他确定了“此在的存在”。
在他看来,全部西方思想史只关注存在着的事物,而遗忘了存在着的事物的存在。
他采用了他的老师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用以分析“此在的存在”。
“现象”这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基本含义是“自行显现”,因而,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即意味着让事物自己说明自己的企图。
于此,他表达了与尼采完全不同的看法,他批驳了尼采关于知识是权力意志的表现的观点,知识不是靠强力、靠征服来认识客体,而是让客体任其自然,自己展示自己究竟是什么。
人的基本特征在于他是世界中的存在,人完全处于存在之中,人在存在的场中,但场的中心并没有所谓的“精神实体”或者“自我实体”。
海德格尔的这一基本思想是对古希腊以来的哲学理念进行反思所得出的结论。
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有了“现象”和“实在”的区分,但直到近代,这种区分才突显出来,近代哲学一直是传统认识论占据主导地位,其基本理论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象性思维、主体性原则和本质主义等方面。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精)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作者:邓晓芒(一)海德格尔在其著名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载《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中,提出了一个既是美学的、在他看来根本上又是哲学的最深层次的问题,即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然而,经过绕圈子的一场讨论,他在文末的“后记”中却承认这个问题是一个“艺术之谜”,“这里绝没有想要解开这个谜。
我们的任务在于认识这个谜”(第63页);而在“附录”中也谈到:“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是本文中没有给出答案的诸种问题之一。
其中仿佛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而其实乃是对追问的指示”(第69页)。
在这里,我试图通过将海德格尔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作一个比较,来说明海德格尔为什么最终未能解开这个艺术之谜,并对海德格尔的一般美学的思路作出一个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海德格尔在这篇文章中,开宗明义就说道:“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
……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并提出,既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互为本源,那就必须为双方寻求一个“第三者”,即“艺术”,作为两者的共同本源,“艺术以另一种方式确凿无疑地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第1页)。
但由于“艺术”这个词太抽象,它的意思“恐怕也只能在作品和艺术家的现实性的基础上存在”(同上),他又许诺说,他将“在艺术无可置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第2页)。
由此观之,读者一定会以为他将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讨论艺术本身的本质问题。
然而接下来,他一直讲的只是艺术作品是什么的问题,而对艺术家如何体现艺术这个本源的问题置之不顾。
在他看来,艺术作品是一独立自存的“纯然物”,作为“物”(Ding),它“物着”(dingt,或译“物起来”);固然,“作品要通过艺术家进入自身而纯粹自立”,但“正是在伟大的艺术中(本文只谈论这种艺术),艺术家与作品相比才是无足轻重的,为了作品的产生,他就像一条在创作中自我消亡的通道”(第24页)。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摘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海德格尔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哲学家,也是一名美学家,其美学思想在近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不可忽略,实现了对传统美学主体主义特性的超越。
海德格尔的美学如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带有明显的反主体性色彩,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弊端使艺术逐渐堕落成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艺术的本质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海德格尔试图用其对艺术的独特思考方式唤醒迷失的艺术家,试图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他美学思想中最伟大的一点。
关键词:主体性;美学;存在;艺术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的哲学基础之上,了解其哲学思想是通向美学思想的必经之路。
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美学和形而上学一样存在着主客二分的弊病,且艺术的美学化倾向日益加深,艺术品变成人们的审美对象,被人任意评判,但艺术本来并不是作为一个对象被人们所感知经验的,所有的艺术品都是某一特定世界的显现和象征,在这一特定世界中它通过与人的相互联系而作为存在者存在。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超越,而且也为近现代中西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要想了解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便首先要深入其哲學世界,尤其是他对形而上学的追问和研究,不夸张的讲海德格尔全部哲学是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的,。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理论的确立,使得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与客体有了明确的区分,与此同时笛卡尔的哲学理论不仅为他自己的哲学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确立了基调,人们开始把一切与人无关的事物当作是认识的对象,试图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观看本质,人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而后康德、黑格尔的哲学发展并没有在笛卡尔奠定的哲学线路中有大的突破,直至尼采提出超人哲学的提出,需要注意超人并不是指神人或者非寻常人,所谓的超人指的是对以往的人的超越和克服,他颠覆以往哲学家对理性的重视,表示人应该忠实于自己身体的本能和欲望。
海德格尔受尼采哲学的启发,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已经彻底远离了真正的形而上学,甚至声称传统形而上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遗忘史,他提出要回归原始的形而上学,从此在入手对存在的意义进行追问,他认为把这个在作为最值得追问者来经验并理解,专为这个在来追问,这就不折不扣地叫做:追问在的意义。
从此在到物:海德格尔对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
从此在到物:海德格尔对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从此在到物:海德格尔对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美学的基本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对待艺术与美这些概念。
而在许多哲学家的思考和研究中,美学常常被视为是二元对立体系中的一个方面。
但是,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则认为我们需要超越这种二元对立思维,以便更好地理解美学。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需要摆脱旧有思维范式中的二元对立思维,以便真正理解美学。
对于海德格尔而言,这种二元对立体系忽略了美学的本质,而海德格尔认为这本质就在于我们对属于我们自身的存在的关注和焦虑。
在他的一些著名著作中,比如《丑陋的善》和《鞋匠的工作》,海德格尔试图解释为什么我们对芸芸众生中的某些艺术作品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以下是五个例子,证明海德格尔对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例子一:意义在于目的还是本质在美学中,我们往往认为艺术作品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目的或者其所象征的概念,比如一座雕塑的目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美感或者思想。
而对于海德格尔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本质。
当我们思考一幅画或者一个雕塑时,我们不应该只看它所象征的概念,而应该看作品的本体。
例子二:探讨艺术品的存在方式我们也可以探讨艺术作品以怎样一种方式存在。
这种存在方式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重要性。
这也是海德格尔所强调的“存在方式”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他的《存在与时间》这本书中有所体现。
例子三:美学与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思想确立了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流派。
除了美学以外,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还包括人的存在、思想和信念。
在这些方面,存在主义的基本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存在。
例子四:让哲学回到存在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哲学被认为是一种纯知性的追求。
然而,对于海德格尔而言,哲学实际上应该回归到存在本身。
他不仅在他的美学研究中发掘了存在的关键价值,而且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强调了这一点,指出哲学应该深入到存在本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想象的抽象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03-0088-04现代思想源于一种反的经验,尼采说上帝死了,超人尚未诞生;马克思讲人的异化;海德格尔则是基于无家可归的经验,无家可归在海德格尔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就体现在人的被抛状态。
“在世间无呼唤者被虚无规定为谁。
他是无家可归的此在,是源始的、不在家的被抛在世的存在,是在世界之无中赤裸的存在。
”[1]276-277海德格尔将无家可归的状态归结为现代社会的技术化。
人不断地用技术改造了人的居住,反而使得居住的本性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一点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化中表现的很明显,居住本是自然的东西,这里的自然是古希腊原初意义上的自然,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它是生成性的涌现之意。
这种自然中的自然性便是太阳的升沉、月亮的起落、星星的明灭,当然也包括了人的居住,家园的“园”本身就有自然田园之意,给人的直观是小桥流水、蓝天白云、农舍炊烟、鸡犬相闻。
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却使人同其自然性越来越分离,以至于人的居住和自然界成了相互分离的领域,并且还以不断加速的方式越离越远。
人既不是欲望的生物性的存在,也不能沦为科学技术的奴仆,人的居住,用荷尔德林的话来说应该是:“诗意地居住在这大地上”。
因此,海德格尔从人的存在角度提出了诗意居住这样一种广义的建筑美学观。
①一、建筑与居住要弄清楚居住,海德格尔首先从建筑入手,海德格尔首先批评了建筑是居住的工具,居住是建筑的目的这种日常看法。
然后海德格尔从词源入手得出建筑自身就是居住,也就是说建筑本身是居住的一种方式,更进一步讲就是建筑本身应该是诗意居住。
海德格尔说:“那么,什么叫建筑呢?古高地德语中表示建筑的动词,即buarn,意味着居住。
这意味着保持、逗留。
动词建筑即居住的真正意义对我们来说已经失落了。
一丝隐蔽的痕迹还保存在德语记单词邻居一词中。
邻居就是Nachgebur,Nachgebauer是在切近处居住的人。
”[2]324-352海德格尔认为古高地德语中建筑bauen一词其实就是现代德语中的是bin,因此在下列说法中:我是ich bin,你是du bist,实际意味着我居住,你居住。
我是和你是的方式,即我们人据以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乃是居住。
古词bauen表示:人居住,人据此存在,但这个词同时也意味着:爱护和保养、保存和照料,尤其指耕耘土壤、养植葡萄。
因此,“这种建筑只是守护着植物从自身中结出果实的生长。
在爱护和保养意义上的建筑并不制造任何其他东西。
相反,船舶建筑和寺庙建筑却以某种方式置造出它们的作品本身。
这里的建筑是与保养对比乃是一种建立。
这两种建筑方式――作为保养的建筑和作为建筑物的建立的建筑组成了真正的建筑,即居住。
”[2]325 当建筑慢慢演变为后来的建立,它的自然的保养的源始意义就陷于被遗忘状态中了,由此建筑变成了建立和制造而遗忘了居住。
海德格尔认为这样一种改变表面上看来只是字义的改变,而实际上是隐蔽了某种决定性的东西,那就是居住还没有被人思考为人存在的基本特征。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语言的改变也并非完全被动的,而是语言自身收回了它的真正意义,从而成为隐匿的在场。
海德格尔说:“语言在某种意义上把建筑即居住的真正意义收回去了,但这却证明了此类意义的原始性;因为在语言的根本话语中,它所真正要道说的东西很容易为了那些浅易的意思而落入被遗忘状体之中。
人们几乎还未曾思索这一过程的奥秘。
语言从人那里收回了它的简朴而主要的言说。
不过,语言的原初呼声并没有因此而暗哑,它只是陷入沉默而已。
而人却不去留意这种沉默。
”[2]325 海德格尔认为后世用“技术”一词来翻译希腊词语technē实为大错,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生产变成了狭义的技术制造,事情本身变成了人的主观设立。
海德格尔这里指出建筑的本性是让居住,建筑是有所带出的生产,如同海德格尔论述艺术家和诗人的生产是让,让存在,让显现。
“带出来或者生产在希腊语中被叫做τχνη。
词语technē,technique,都带有前面这个动词的词根tec。
对希腊人来说,technē的意思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手工艺,而是:通过各种的方式是某物作为这个那个物在它的在场中显现出来。
希腊人是从让显现的角度来思考technē即生产的。
” [2]337因此,在海德格尔看来,古希腊意义上的建筑和生产本意是让显现,让在场,具有很强的现象学意味,但是这种建筑的源始意义被遮蔽在后来形成的建筑的构造因素中了,并且在现代技术中更加遮蔽,以至于我们不能再思考建筑的本性了。
其实,无论中西方,技术和艺术开始都不是截然分开的,随着现代技术发展,技术的艺术化色彩越来越强烈,这无疑是技术摆脱现代科技的狭窄性向其原初意义的回归的一种表现。
建筑的本性是居住,在这里不是因为建筑才居住,而是因为居住才建筑。
海德格尔用一百年前德国黑森林农家小院为例来分析在这一建筑所显现的事情,房屋院落安排在山坡上,靠近泉水,倾斜的屋顶抵御风雪,屋里有圣坛,屋里居住着老老少少一代一代的人,综合起来就是天地人神纯一地进入物中,聚集在房屋中。
其实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现在部分乡村农宅也有类似的结构。
另外海德格尔举一个一百多年前的农舍作为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建筑了这个农家院落的手工艺本身起源于居住,虽然他本人晚年隐居在黑森林的小木屋中,但是并非说要现在的人们简单地回到过去,回过头去住进农舍,而是思考如何克服现代化的弊端。
海德格尔这里强调了建筑和居住的同一性,但也不是混淆二者,他也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海德格尔通过对古萨克森语和哥特语分析,得出居住的本性是守护某物,使其处于和平和自由中:“但居住的本性何在呢?让我们来倾听一下语言的呼声:古萨克森语中的wuon和哥特语种的wunian,就像bauen这个古词,也意味着持留、逗留在某地。
” [2]326海德格尔认为,在哥特语中的wunian意味着满足和被带向和平,在和平中持留,而和平Friede一词意味着自由,而自由意味着防止损害和危险,自由的真正意思是保护,而真正的保护是发生在我们保留物的本性的时候,即保有物的本性,也就是我们使某物自由,这种自由把一切都保护在其本性之中。
一旦人们考虑到人的存在基于居住,并且是作为终有一死者逗留在大地上,居住就发生为对天地人神四元世界的保护,而保护意味着守护四元世界的本性。
二、四元世界的审美生成海德格尔通过语言的经验揭示了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居住,即建筑是让居住,居住是守护。
守护不仅仅意味着让一个事物不受伤害,而且还意味着让它逗留在自己的本性中,就是自由和解放。
因此,建筑和居住是关于人的存在以及人的存在方式。
居住的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守护,人的本性是居住,人要守护居住,并和天地人神四元相关。
人居住于家园之中,却借助于他守护居住,守护居住是守护事物之本性,即要死者守护了四元。
守护四元也就是居住于天地人神四元中,居住于人的家园。
因此海德格尔的居住是从四个维度展开的,人的居住就是人在大地上,在天空下,与其他人为伍,同时等待神灵。
为了使意思更明晰化,除了前面理论上的阐释和说明,海德格尔还让我们去看一座具体的建筑物:桥。
通过对桥的直观,海德格尔描述出桥的显现如何作为天地人神的聚集。
这里的“天”是阳光、风和雨,是天气;这里的“地”是河流及其河床,是水;这里的“人”是过桥者,行走在道路上的人,人从此岸走向彼岸,人要走路,走路就是要过桥,并且各种各样的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伴随着终有一死的人;这里的“神”可以说是一个桥神,它庇护了过桥者,同时此岸和彼岸说地更广一点是生和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桥梁作为一条道路,把人引到神的面前。
在这里,桥是一个物,同时也是一个世界,它同时也聚集了起四元。
海德格尔这里将天地人神四元的游戏称为世界,从而将四元归为一体,天地人神是互相映射的游戏,海德格尔称之为圆舞,在圆舞中四者相互映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对方能看到自己的本性,但四者都能保有自己的纯一性。
人的认知想要解释世界,但世界不需要其他原因和根据的解释,人的认知不但不能超越世界的本性,而且也达不到世界的本性,而当我们把这四元看成相互个别的实在时,这统一的四元世界的本性已被扼杀了,因为它们互为根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海德格尔那里,此圆舞构成一个圆环,四元相互映射也是相互照亮,使得四元都进入光芒中,此圆环的光芒便是美,正如海德格尔说美是存在的光芒。
海德格尔通过桥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桥聚集了天地人神,而此种对四元世界的保有就是逗留于物,因此,海德格尔最后又回到了物。
桥聚集了世界,但是根据物的古老含义,聚集本身就是物。
“桥以其方式把天地神人聚集于自身。
按照我们语言中的一个古老词语,聚集被叫做“物”。
桥是一物――而且是作为前面所述的对四元世界的聚集。
” [2]331物之发生,来自于世界之映射游戏,天地人神在此游戏中自由地取得了自身,从而进入它本己的存在,由此居住就是逗留于物。
“倘若居住仅仅是一种在大地上、在天空下、在诸神面前和与人一道的逗留,那么,终有一死就决不能实现这种作为保护的居住。
毋宁说,居住本身始终已经是一种在物那里的逗留。
作为保护的居住是把四元世界保藏在终有一死所逗留的东西中,也就是在物中。
”[2]329因此,逗留于物并非与前面所说的四元世界的聚集并不是分开的,或者依附于四元世界,相反,逗留于物与四元世界的聚集本是一体的,居住通过把四元世界的本性带入物中而保护着四元世界。
海德格尔对桥的分析正是为了显示桥作为物的本性。
建筑的本性诸如桥的建筑在于它应和于这种物的特性,即腾出空间,为四元世界提供一个庇护之所,这个庇护所就是家园。
因此,这里的空间和建筑并不以几何数学意义上的空间和位置作为自己的测量标准,而是一种生态美学意义上的空间,“没有抽象的“空间感”,而只有具体的审美生活。
”[3]178在海德格尔这里,则是保藏着四元世界。
“它们乃是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四元世界的物。
保护四元世界――拯救大地,接受天空,期待诸神,接纳终有一死者――这四重保护乃是居住的素朴的本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建筑物给出居住的本性,并且为这种本性的敞开提供住所。
” [2]336-337家园并不一定是住所,但是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我们居住的家,但如果我们仅仅把家视为人的生命每天都在其中消磨的空间,那就是没有领悟空间的含义,家也变成了一种仅供居住的容器。
只有通过居住,家才首次成为家。
桥是一个物的生成,可以说,没有这个物的生成,空间、场所和地方都是不存在的。
当桥成为桥时,桥自身就是一个地方,然后地方提供一个场所,有了场所然后就有空间,形成一个庇护之所,就是一个住所,也就是广义的居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