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 科学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案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2. 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三、教学重点: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原理。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茶杯、笔记本、玩具响铃、音箱。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都听过声音吧?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适当给予肯定和引导。
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等工具,向学生介绍声音传播的方式。
2. 分析和解释空气作为声音传播的媒介,并通过示意图简单说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Step 3: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准备茶杯、笔记本、玩具响铃和音箱。
2. 教师将茶杯搁在桌面上,然后用笔记本轻轻敲击茶杯边缘,让学生观察茶杯是否发出声音。
3. 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
4. 教师示范使用音箱发出声音,学生集中听并描述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Step 4: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声音传播的要点:声音需要媒介,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
2. 教师带领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3. 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教师进行及时点评和指导。
Step 5:扩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媒介中声音的传播情况。
例如,声音在水中、木头中或金属中会有什么样的变化?2.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肯定鼓励。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情况。
写一篇关于观察结果和思考的小短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则应该如何写教案呢?下列是我收拾的《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异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下、产生的缘由等根底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索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识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究,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索、学习奠定感性根底。
学情分析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示例,声音的高下。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稳固即可。
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而我设计了试验,通过试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报,并设计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养成准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相同;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学会安宁地做声学试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试验证实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若,并设计相应的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仔细比拟。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懂得如何保护听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听力的意识,养成良好听力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的不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声音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明确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等2.实验器材:灵敏麦克风、音箱、零食袋等。
3.教学材料:声音传播的动画片、口哨声、手机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播放声音制造器,让学生猜测声音源。
(3)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振动越强,发出的声音就越响。
(4)介绍声音传播的两种方式: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片。
2.实验探究(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利用麦克风和音箱实验,展示音乐在空气中的传播。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将零食袋贴在眉毛上,模拟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不同。
3.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传播原理,探究声音传播速度和声音对人体的影响,懂得如何保护听力。
4.巩固与扩展(1)让学生用手机播放不同的声音,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等方面的差异。
(2)让学生互相模仿口哨声,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通过调整呼气流量、口形等方式,改变口哨声的音色。
五、总结与评价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理解声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爱护听力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和比较等方式,让学生获得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传播的具体条件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2.讲解法: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鼓等)、接收器(如耳朵、手机等)、介质(如水、气球等)、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声音传播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固体、液体、气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并且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声音传播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声音现象充满好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但对声音传播的原理还不太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实验和探究,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传播的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声音传播的规律。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管、桌子、铅笔等。
2.课件: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实验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声音传播的例子,如两个人对面交谈、电话通话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一:将气球放在桌子上,用塑料管对着气球吹气,观察气球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实验二:将塑料管放在水中,用同样的方法吹气,观察水的波动和声音的产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原理。
学生能够认识到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在真空中能否传播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声音的传播原理:介绍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的振动传播的。
2.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声音传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还需要通过实验和引导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传播现象已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玻璃杯、水、线、木棒等。
2.教学课件:声音传播原理的动画、实验操作步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声音传播的主题,如:“你们听说过‘隔墙有耳’吗?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墙另一边的声音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如声音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的。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让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巩固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声音传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我们在电话里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声音在真空中能否传播?”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本章节内容基于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五课时。具体内容包括:
1.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探讨声音是如何通过介质传播的,如空气、固体和液体等。
2.声音传播的速度:介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声音的反射与吸收:了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反射现象,以及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效果。
-声音传播的距离:理解声音传播距离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关系。
举例解释:
-通过实验演示,如敲击音叉,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中的传播情况,强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比较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在不同温度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使学生理解速度差异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声音传播的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感到好奇,这也正是我们本章节的重点之一。在讲授理论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似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注意到,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参与度非常高。他们通过亲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到了声音传播的原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内化知识。不过,我也观察到在一些小组中,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稍显混乱,这时我适时地介入,引导他们更加有序地思考和表达。
-设计实验,记录声音在固定距离下的强度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使学生理解声音强度与传播距离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声音在房间内回响或者在不同季节声音传播距离似乎有所不同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声音传播的奥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章节的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主要介绍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培养对声音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理解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机械波。
b.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声、固体传声和液体传声。
c.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声音的传播过程。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并总结规律。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声音的产生和听觉器官的结构。
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楚。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声音的产生和听觉器官的结构。
b.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吗?有没有听说过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第二环节:呈现新知a. 准备一段录音或演示声音传播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听取。
b.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什么特点?c. 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示例:教师播放一段录音,例如钟声。
学生观察并描述声音是如何从扬声器传播出来的,声音的传播路径是什么,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吗?学生可以提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观点。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a.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空玻璃瓶和一根细棍。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传播的原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泡沫、硬纸板、尺子等。
2.课件:声音传播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扬声器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
提问:“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呈现(10分钟)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 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一:将扬声器放在泡沫上,让学生听到声音,然后将扬声器放在硬纸板上,再次让学生听到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实验二:让学生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声音的传播。
4. 巩固(5分钟)讨论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提问:“你们观察到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状态有关。
5. 拓展(5分钟)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第1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教学流程】
学生励志寄语: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全国科学年会课堂教学观XXX一、研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声音能传向四面八方,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②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和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②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实验及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声学道理。
二、研究重点声音的传播途径。
三、研究难点声音的传播形式。
四、研究器材水槽、水、石块若干枚、鼓、鼓糙、拴有泡沫塑料小球的纸屏、“土电话”、带胶管的漏斗。
五、研究课时:1课时。
六、研究过程:(一)引入1、教师介绍器材超市。
2、学生观察、试用器材,对于不晓得名称和操纵方法的,可以问教师。
3、教师:在研讨了声音的产生之后,我们接下来该研讨什么呢?4、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破题1、教师:要研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小问题来研讨。
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哪几个小问题呢?2、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及提示学生讨论时要不影响其他小组。
)3、学生报告。
(教师按照学生报告板书:方向?能在?传播方式?)(三)选题1、教师:每个小组选一道问题进行研究,好吗?我觉得在选题时应该选得题要小组同学都有研究兴趣,并注意所选的题我们是否有器材来研究。
可以吗?2、学生小组讨论选题。
(教师巡视。
提醒学生考虑准备用哪些器材来研究。
)3、教师:各小组根据所选的题选取需要的器材。
4、学生选取器材。
(四)解题1、教师:选取了器材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呢?2、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方案的探讨。
)3、教师讲述:研究问题时可以有一个方案,也可以有多个方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
教材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
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观察鼓面振动,提出今天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二部分:探究。
通过对比真空和空气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通过比较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通过观察音叉在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璧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
第三部分:研讨。
通过几个小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理解。
第四部分:拓展。
通过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可以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2.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
3.了解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22.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23.汇报活动:学生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24.设计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其他因素。
通过以上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材,以实验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我采用了实验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教学。以下是课堂实录:
一、导入(5分钟)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个声音传播的生活场景,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二、呈现(5分钟)
我向学生介绍了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三、操练(10分钟)
八、板书(5分钟)
我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方法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验前对实验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我还让学生重复实验,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实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4.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5.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四年级上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三)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实验材料:音叉、小锤、水槽、水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装一半的水,等待水面平静。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慢慢将敲击后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2)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一部分,让另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观察是否能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聚焦问题
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
2.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
二、科学探索
(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
结论: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可以在液体、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能够借助实验和详细,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板书设计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反思
播放实视频《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
实验结论: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三、拓展延伸
1.做一个土电话
播放视频《做一个土电话》
播放视频《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现象:
直接听或者在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松弛状态下听,都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内容,将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拉直后听,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的内容。
(二)比较耳朵贴在桌面和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学目标】第五课时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要求:)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K12学习】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当一根针落到地上、当我们朗读课文、当一架飞机急速划过长空,就会将声音一波一波地发送出去,就像一块石头被扔进池塘引起的波纹一样,我们把这称为声波。
我们看不见声波,但是我们的耳朵可以探测到它们,我们的大脑能将它们加工成声音。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
尽管声音能够穿过各种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但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每小时约1224千米)。
声音传播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在短距离内,声音对发出者与接受者来说似乎是同时发生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雷雨天,我们经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的经验会让他们逐渐理解这一现象。
学情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目标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3.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四年级科学上册3_5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五课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址传到另一个地址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形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熟悉世界的大体方式。
【教学重点】明白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预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一、师:同窗们,今天来到这里上课快乐吗?生:快乐。
二、师:那咱们先来听一首歌曲,轻松一下心情好吗?(师播放《假设幸福你就拍鼓掌吧》,师生边欣赏边随着做动作。
)3、师:同窗们,咱们从走进那个教室到此刻,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唱歌时鼓掌的声音。
生:走路的声音。
生:同窗们唱歌的声音。
生:唱歌时同窗们跺脚的声音。
生:老师讲课的声音。
4、师:同窗们,其实咱们天天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不论何时,什么地址,咱们总能听到各类声音。
白天咱们能听到汽车的叫声,同窗们的念书声;夜深人静的时候,咱们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自己的心跳声,甚到能听到骨骼运动发出的声音。
那这些声音是怎么传到咱们的耳朵里的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路来探讨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板书课题)二、研究声音的传播(一)音叉声音的传播1、师:(出示音叉)能使音叉产生声音吗?(会)如何让它产生声音呢?(敲一下)你能示范给大伙儿看一下吗(学生上台示范)二、师:看来同窗们让音叉发作声音都没问题,此刻我可要加大难度了。
咱们要用击打过音叉轻轻地触及水面,看水面有什么现象显现。
怎么做,小组讨论一下吧。
3、小组讨论4、交流讨论:你们是怎么做的?(用小锤击打音叉,把击打过的音叉轻轻地触及水面,看水面有什么现象显现)五、有不同意见吗?六、为了保证明验的成功,你还什么要提示大伙儿的吗?(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六、分组实验7、交流:师:水面有什么现象显现?(生: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发了水的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传播方式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驟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认识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
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別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科学是什么?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那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科学那就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玩具,见过吗,你们都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个发现和疑问做一个小游戏(打土电话)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
1.游戏方法:全班保持安静,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
游戏一:全班安静,不捏住棉线绳,说话是否能听见。
游戏二:全班安静,捏住棉线绳,是否能听见
2.游戏注意事项: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声
3.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
4.发现一:捏住棉线绳,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发现二: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一一棉线绳一一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声音无法传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板书:声音的传播)
二、探究问题
师:哎!同学们!刚才我们说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思考一下声音还能从哪些物质中传播呢?(鼓励同学举手发言)
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是沙子、水、和空气。
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
(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朱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
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
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
其中,沙
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
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而且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板书)
活动(二)真空能传播声音吗?
师:同学们下课吧!啊还没有打下课铃就要出去玩了吗?那你们思考
一下你们是通过什么听到老师的声音的呢?没错是空气传播!那么真
空的环境下能传播声音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视频思考:真空中能传播声音吗?
看完视频,小组合作交流,老师总结: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三、实际应用、拓展活动
(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
(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
(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
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
(6)出示图片。
(水下声纳捕鱼)
(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的办法来捕鱼的。
(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的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寂静无声,
反而热闹得很呢!
(9)学生发表意见:対,海里一定有各种鱼的叫声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声音( )在空气、水或木头等介质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水中第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3.()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 )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4.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 )从话筒传到简里
A空气B棉线C纸杯
5.思考: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答案:
1可以不可以
2不同第一第三
3空气空气
4.b
5.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介质。
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须借助无线电
五、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科学,这就需要我们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多思考,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