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与神意气及凌空劲之关联
吾师对内家神意气劲的通俗解释
吾师对内家神意气劲的通俗解释吾师对神意气劲作出如下解释:神,一是指眼神,二是指元神。
眼神为心之苗,此“神”贵远贵专贵灵。
古人拳论中说眼要“毒”,实指专注,察言观色,秋毫无差。
元神古人称之灵魂,现代解释其实是一种基本的生命机能。
此“神”为心之使,贵静养。
所谓心神宁静,可以致远而万事无忧。
内家、禅宗对元神的静养都有特殊的修练功法。
这里的心实际是说脑,而不是心脏。
意,一是指意识,二是指意志。
意识是思想,是脑的思维功能或状态,为心之用。
意识贵专注,但须自然,故能清醒而灵活,能协调整合人体身体机能。
但由于人内在机体功能协调、气血自然运行而使内部几近失觉状态,唯有皮肤感应十分灵敏,故皮肤听劲为太极法门。
此意之反为无意,是功到自然而能应激反应的自动化状态。
显然,无意是以有意为始,要渐入有意无意、似有似无的状态,才能终成无意状态,此辩证法。
至于意志,则是精神意念的自由存在状态,意志贵坚强,对敌时毫不畏惧。
意志薄弱者,人不攻而自败。
气,一是指空气,二是指元气、真气、内气、精气。
人体通过气管、肺脏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而呼出二氧化碳,而吸入的氧经过转化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才能为人体吸收。
人体皮肤、食管、胃、肠道等都有空气,但其间会产生相对复杂的化学变化,如屁(臭气)的产生。
人体内脏隔膜间有无菌之气,有利于形成缓冲空间并保持内在气压平衡,是生命肌体的自然状态。
对于元气、真气、内气、精气,实则是一个东西,本是中医对人体无形能量的一种解释,而西医则否定其存在。
它们与普通的人体营养物质不同,由水、谷、食物之精转化而来,运行于人体经络系统中,自由自在,有其特殊的自然规律。
故不能主观导之,随意改变它们的运行路径,不然,人体将出现不适症状。
中医有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练拳时松顺,经络自通。
练拳实则练意道,非气也,专注于气则拘滞。
也就是说,练拳时执着于体内想气、求气、运气,则一无是处。
另外,气还有气节、骨气之意,实则是一种浩然正气,或者说是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的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
击人于无形之间——追寻“凌空劲”踪迹
传闻刚柔太极击人于无形之间——追寻“凌空劲”踪迹◎李通国有没有一种格斗,击人于无形之间,又体面又文雅,就能让对手俯首称臣呢?这似乎也不算是天方夜谭。
看看大师是怎么说的。
吴氏太极拳传人吴图南说:“太极拳接手的时候,大体上分两种接手:一种是两只胳膊跟对方接触,就像一般的打手。
如果两个人还没有接触就能够一方战胜另一方,就属于太极拳的高级部分,就是凌空。
”神奇吧?这就是传说中的“凌空劲”。
假如吴图南先生真的说过这样的话,那可能“凌空劲”也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从历史上追寻一下“凌空劲”的蛛丝马迹。
一 、最早言及“凌空劲”最早提到“凌空劲”一词的可能是陈炎林,至于用“可能”,也许还有更早的文献没有被我们搜寻到,那就要遍布四方、无所不能的读者朋友补充了。
陈炎林在《太极拳刀剑捍散手合编》中介绍凌空劲时写道:“此劲异常奥妙,近于神秘,而非目睹者所能信,实乃一种精神上之作用而已。
”此劲如此神秘,所以我坚信我和大多数像我一样平凡的人们,也一定会质疑这种近乎神秘的力量。
它是何等的神秘!文中继续写道:“艺高者发此劲时,仅须口中一‘哈’,对方即双足离地而后退。
”是否像是神功,我们也只是在影视作品中才能见到的现象。
不过,作者接着说了,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需要条件的。
“盖引被发者已为发者所吸引,无可抵抗。
然被发者必须明沾黏等劲,故一‘哈’之后,即由感觉而后退,否则发者仍无效。
”发放“凌空劲”要起到效用,必须针对的是那些同样通晓太极拳功夫中“沾黏”的人,如此被发者才能为发放者所吸引,感觉到后不自觉地后退。
不过,所有不会太极拳功夫的平凡人无须在意,你什么都不会,这种功夫对你也就不会起作用。
58少林与太极‖ 2021年第11期传闻刚柔太极作者陈炎林是个隐秘的人物,出版了这本风靡一时的著作后,其人就销声匿迹,不知所终。
太极拳名家吴文瀚介绍他:“作者陈炎林,名公,中医伤科医师。
他的太极拳是跟田兆麟先生学的,书中介绍的太极拳行功拳式,刀、剑、杆套路,都是田兆麟壮年时期的功架,拳理部分大半源于杨健侯赠予田兆麟的《太极拳谱解》,图例是按照田兆麟的弟子石焕堂等人的拳照勾描出来的。
凌空劲的实质
凌空劲的实质凌空劲,只是意与气和的副产品。
是意与气和的一种。
不等同于意与气和。
意与气和,是太极拳承始承终的内容。
不同的练法和目的,不同的资质会有不同的效果。
有些人练一辈子也未必练得出来。
有些人练二三十年,可能自然而然就有了。
道家很多功夫都是玄门功夫,所谓玄门走的练的就是意气的功夫。
有些玄门功夫是道家一些门派毕生都在练习的,我们还在争论有和无。
还有些不是玄门,只是正常养生练习的,一定的锻炼手段的副产品,自然得来的,不是追求得来的。
练习者都有意。
有意就会受到对方的干扰。
太极拳的高级理论就是意与气和。
初级阶段,那是肌肉收缩的力量,这个时候,主要是练明劲,也就是炼精化气,等到练到,肌肉收缩,能集中全身的力量的时候,气就已经练到筋膜贯通了,也是明劲练成阶段的标志,从而可以转入中级阶段。
全身的力量有了之后,中级阶段再练下去,这时,动作就比较小了,练习者打拳体会的是内部这个气了,不再有那个蛮力了,动作变的很柔,这样练习时,一直意与气合,慢慢意念就变得更深入了,随着意念的深入,慢慢气就会渗入骨头,全身会特别柔软,气已经内化到骨,神与气相合的更紧密了,也就是中级阶段练成,炼气化神阶段,这个时候打人不单纯是靠肌肉收缩的力量了,而是从肌肉到筋到骨由神统领全身的气,都化作打击力,动作虽小,但是伤人力度却极大,动作幅度小,但是随便一个动作,就可能造成对手内伤。
至次则进入高级阶段的练习,练到这个阶段,练武者已经脱离了具体的动作,而是站在那里意识和气一合,就在练功了,生活中,行住坐卧,洒扫洗漱都在练功了,神意一直默注在身体的空和虚上,这个时候就是练神还虚阶段,此时稍加时日,已经到了练气入髓了,以后整个用功都在炼神还虚阶段了,到了这个阶段之后,永远不再需要动作套路的练习。
炼神还虚阶段之后,还有工夫,要练虚合道,练武最终要悟道,如果不悟道,练出再神的功夫,仍未得根本。
到了高级阶段,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可以做到用意不用力。
不用力,怎么打人呢,因为太极拳认为,气就是力。
争鸣专注力与神、意、气及凌空劲之关联
s haol i nyut ai ji置于左肩上成弧形。
右手将扎平行打出(图16-2)(面向东目视前方)。
(未完待续)(编辑/张震)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缺陷通常是许多人一辈子一事无成的致命缺陷。
现代专家把专注力定义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心理能力之一,是排除干扰(感觉干扰和情绪干扰),构建新的神经联结的能力。
当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人脑前额叶皮层的关键回路与意识指向目标达到了同步,也就是此时人的前额叶皮层释放的电信号即脑电波与目标意向之间达到精确的一致,此时人的潜能及自身能量是最大的。
由此推断:太极拳的内外三合(即六合)、神意气的周身整合与人体的专注力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
太极拳讲求:先在心,后在身。
心理学讲:专心致志,思想意识不掺杂念。
打拳伊始,凝神、专注,心、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如此,虚实、阴阳分明,练拳效果最佳。
太极拳以阴阳五行为内核,互消互长,通过内功内力运转与外部身体扭转的活动调适人体内平衡,以圆弧、螺旋形的曲线运动为主调,将方正、圆融相结合,“四正”和“四隅”为走势导向,以腰为轴心,寓阴阳于拳法,变阴阳于其中。
文武相通,古有高手对决只在一念,这个“念”字很有深意,即专注,心念集中、心无旁骛。
故武功高强者定文才不俗,经年习武可益智健脑、增长才华,习武之人通体透出精明强干、生机勃勃的气机,内敛沉稳、大气安详的气势,非修炼不能得也。
太极拳内练神、气、意,故名内家拳、神意拳;外练筋骨皮,固本强源、祛除邪魔,演绎至美至真的艺术示境界。
真不知道在动静之间、刚柔之间、起承转合之间、攻防之间,又舒展、又起落、又张扬、又写意的太极拳运动是否似做文章一般。
一篇美文除却妙语连珠,总会在结构、立意、内容上标新立异,情理合乎规律,文理循循可察,不教一处不如意,不教一段空落无依。
古时遗世高手,早就明白了专注力的重要性,以至于练就武功绝学。
太极拳509个问题解答
太极拳509个问题解答1.练太极拳为什么不能自专自用?答:自专自用就是不学习别人的先进,仅凭自己有限的理解水平,固执的去看别人和自己,导致到情不通,理不通。
2,练太极拳为什么不能专求力和专求重?答:专求力会导致圆转不活,专求重会导致凝滞不灵。
3,练太极拳是否可用力?答:要用意不用力.4,劲和力怎样区别?答:全身肢的筋皮、肉骨,松开、伸拔,拉长而产生的弹簧劲就是掤劲,它在柔时有弹性,在刚时有韧劲;而力是鼓劲的,努责的,强为的,滞重的,也是人类在自然生活中,举重拿重物而养成的固有的力。
5,力和劲的内在质量怎样分别?答:劲是有弹性和韧性的,是在练拳中有方向又无方向的。
劲可以随着动作的变化而改变方向的,而力,除是努责,鼓劲的拙力僵劲外,它在运动作中是不会改变方向的。
6,力如果使过大对人体有没有危害?答:因为是努责强为的力,使力过大,超过自身的限度,会伤及自身。
7,掤劲在太级拳中站什么位置?答:掤劲以内意贯注即是内劲,它是太极拳的总劲,总纲,是练太极拳的核心,是统帅。
8,掤劲在练太级拳中充分展现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答:练拳者的精神充沛不充沛,内在的意气动荡不动荡,都跟掤劲有着极大的关系。
9,有了掤劲,练太级拳能发挥些什么?答:有了掤劲,两膊才能相系,两腿才能自然相随,太极拳的威力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10,有了掤劲,如果进行推手运动能发挥什么?答:有了掤劲,如果进行推手较技,就会叫他即来他不得不来,挥之他去他不得不去的主动地位。
11,练拳有句话叫着什么可有,什么不可丢?答:练拳时僵劲拙力不可有,掤劲时刻不可丢。
12,练拳者在身法上应注意什么?答:不可挺胸,收腹,突臀,耸肩和哈腰驼背。
13,练拳不注意身法会造成什么后果?答:会导致气滞不通,甚至气血逆上,全身拘谨,意气不能回归丹田,双脚似浮萍草,飘而无定。
14,练拳时全身肢应当做些什么?答:要全身放松,立身中正,脊柱竖直,松腰,敛臀,圆档,开胯,保持中正不偏,不倚,虚心实腹,上虚下实等。
凌空劲再辩难
凌空劲再辩难作者:邹雨君来源:《少林与太极》2014年第11期凌空劲是什么劲?不久前,听一位练家标榜其家师的绝世武学“凌空劲”,玄妙之极。
此前在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已相继领略过类似的大师、高人的精湛表演。
对一挥手徒弟就飞出丈余远,一个眼神就令人惊悚得步步后退、节节败北的操练深感困惑:难道凌空劲力便是这般?到底有没有“隔山打牛”似的凌空劲?这个论题让我想起了亘古传扬的飞檐走壁似的轻功劲力。
有的朋友在武侠小说中看到这样的描述:某大侠一个脚尖点地,人已飞过几十丈高的屋檐,呵,可了不得,如同神仙腾云驾雾般,那才叫一个“酷”,可以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媲美了。
到了近代,仍有人相信有一跃数丈高的“神人”。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
事实证明,世界上弹跳最好的人是20世纪初期,国际奥运会时一名美国运动员尤里。
尤里在立定跳高项目中获得最佳记录——冠军记录165米。
若按照某些人的谬论——人可以跳跃数丈,那么这项记录至少也得有二三十米的高度,绝不会是1米多。
由此可以想象,那些武侠小说里的夸张之辞绝不可信以为真。
所谓的身轻如燕,飞檐走壁等轻功,不过是文学化的艺术渲染与加工,不可凭空想象其真实性。
联想到杨氏太极拳中凌空劲的问题,许多人问“凌空劲”到底是一种什么劲力?世上有没有凌空劲?无论从字面含义还是具体操作看,或许有这种劲力,只是今人还未见到。
平素以讹传讹的“凌空劲”绝无可能,至于古之武学大师所说的那种凌空,是未达到至高境界的普通习练者很难理解到的一层的断语。
凌空劲是神明的高级层次。
老一辈武学大师之所以有较高造诣,皆系聪明人下笨功夫,勤学苦练的结果,譬如永乐年间杨露禅、武禹襄等诸多太极前辈。
今人由于客观因素、自身悟性悟力、生活条件各异、个体体质差异等诸多因素已很少有人能练到此类功夫的上层。
这种依据阴阳互根、互济之自然变化原理,应心应物,随心所欲,以至上升到空无虚无的境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在接触中调整周身劲力,使上下、左右、内外达到完整合一,并在一方僵劲、拙力出现时,占进先机,以混元气击打对方,使对方在全无知觉、意识懵懂不清时被弹出圈外。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凌空劲
叫失惊 手 .是双方刹那问劲 、气 、神的组 合 ,应用是有条 件的 ,抓 住时机 .在一瞬间用神 拿打 对方 ,方能奏效 ,若
你给 瞎子使 凌空劲就 没用。”从这段描述 中 ,可 以看到其
绝不像武侠小说描述或影视剧的表演那样夸张 。使片 { 者在
欲触及对方之际 ,迫使对方腾空跌 出或摔出 ,在技击过程
一
、
何为 “ 凌空劲”
描述凌空劲既 洋绌义生动形象的 ,还是 吴 南大l J l l i 嫡 传 徒孙太极功传 人李琏 先 的 《 畅少侯太极拳川
・
i 全》
凌空 劲 是太 极 拳劲的最 高阶 段 ,是劲气 神的 完美结
・
书 ,书中’ 兑: “ 至于师爷所 的神打 ,也就是凌空 劲
此 劲 虽 妙莫 测 ,但 学 卉 ” r / f : 必 深求 ,仅作 游 戏 u r ”从陈 炎林 先生这段 话u r 知的信息有 :其一 . “ 凌空 劲 ”承受 暂必须有武术 反应的意 识;其二 ,这个功 人 难 学 成上 身.即使深求也术必学到
也 不符 合太极拳那 引进落空 、拿引化发卡 L l 四两拨 干斤的 呀?我 L : u J 答 :但符合武术技击攻防的人 l 生原
,
属于太极拳神打范围 ,应 用者运 片 j 意 、气 可远距 离
有天凌空劲 说法 很多, ¨ 寸 也有人学着样子做 , F 称这 是 川 自己的意念控 制对 片意念 的打法 :我也看了 ・ 人的液 练 ,感到和师爷所演讲的人小一样 帅爷在近 年前 ,从
揽 去探 知对方的虚 实动态 ,使_ } } { 自 的呼吸 去控 制对方 孵 吸 ,然后冉顺 应彼势 ,用神 、意 、气芷 ・ 瞬间去榨制
功夫L } J 有凌空 劲 一 蜕吗 ?使 太极 拳打 人时 不接触 对
也谈意气力整体劲练太极(上)
吸就是顺 ,呼就是逆 吸是纳新空气 里的氧 ,呼是吐出体
量 ( 1 3 o ( ) 克左右 )只占体重的2 %,脑的耗氧量却 【 卜 人体总
耗氧量2 0 %,但脑组织本身 几乎 不储 备供能物 资A T P ( 能量
单位) ,全靠 血液循环带来 的氧合血红蛋 白里面的氧气 ,来 维持 生存和执行正常 的生理 功能 ,所 以脑组织对缺 氧的耐
二、气与血的问题
寸r 簧练剑时 .嘤把精 力 在打拳 、练剑上 ,_ l } { 意念 指导动作 , 吩骨 自然放松 .头 顶悬 ,沉肩坠肘 . ,思 想专 一,毫无杂念 .要做刮 :
心 ,后 身……” 达些 引, u J 郜足文字 写的心 ,实际 , J 是腑 .叫 人 听起 来总觉得 无所适从 心能静吗?
心能半l J L 5 7 不妄想是心功i l u  ̄ - ? 人都簧 ¨ 道心脏 是人体供
系统 的 动 力 人 的 生 q J 心 眦 要跳 动 3 1 ) 亿 次 ,每 天能
意动作 f u l 呼【 J I 乏 r I 然
“ 必脚 ,心必纯” ,即意静
但代代相传 的太极拳f 譬 统
中的赤色 、潋 音 、火 、夏 、热 、南方 、苦味 、七数 、羊 、
含氧的血是肺功能所造 其真实 的过 程 : “ 血红蛋 白 与氧有 重婴的生理关 系 在红细 胞通过 肺部毛绌血管的时
候 .血红 蛋白与氧结合生 成氧 合血红 蛋白 ,氧合血红蛋 白
在经过 身体 各处的毛细血管时 ,把结 合的氧传给 各组织 , 再 变成血红 蛋 白 在适宜的 条件下 ,这些 反应是迅速进行
f 三)“ 象”思维方法
“凌空劲”——太极拳高级阶段的必然属性(一~二)---
“凌空劲”——太极拳高级阶段的必然属性(一~二)--- 2022-3-7 20:48 太极大师兄(一)一、“凌空劲”的科学原理太极拳真有凌空劲吗?答案是肯定的。
无论是知觉感应层面,还是经典物理学层面,都完全可以进行实验性佐证和体验性验证。
所谓凌空劲,就是在太极拳推手中,表面上看不到用力,似接触非接触,微动或不动,而对方猝然弹出、跌出的情况,均统称为“凌空劲”。
凌空劲,是太极拳神意气和松柔内劲的具体体现,是太极拳练到高级阶段后,修炼者对人体生理构造、自然力学原理、精神意识甚至生命潜能的认知和卓越掌控能力。
至于隔空打牛或装模作样,纯粹演戏的江湖骗术,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如果要把凌空劲解释清楚,就必须从身体物理、精神意识和艺术表演三个层面来剖析。
1、身体物理层面凌空劲原理其实很简单,生活中的例子不胜枚举,诸如:抖被单,你虽捏着被单的一头抖动,意念和作用力会让另一头也随着你的节律而抖动。
离你一米处放一只篮子,你手拎一条湿毛巾向篮子的把手抽过去并顺势往怀里一带,就能把篮子提过来。
你与几人一道站在游泳池水里,你大幅晃动身体,浪涌就能让离你不太远的人站立不稳。
平准的一杆称,即使称盘托有千斤重,但只需移动称砣一点点,或者变换提纽的位置,就能轻易让平衡倾覆。
骑自行车的时候,龙头一侧的把手忽然断了,就会连人带车重重的摔倒,你越用力,摔的就越狠。
车没有对你做什么,是你自己摔的自己。
你背一块石头与背一个水袋,那个更省力、更易稳定重心?与你推手,我永远都是你意想不到却处处让你别扭的物体。
人总是喜欢与外力过不去,喜欢顶牛。
太极拳练的是思维,是智力烧脑游戏,是神意气与身体的高度统一,是借假以修真。
练到一定程度,心脑智力似较常人能多出一维空间。
人说外家拳与内家拳练到一定境界便会殊途同归,这话不假,但前提是得真的到了一定的境界,不然别说外家拳,就是内家拳也依旧是在后天的肌肉之力上转圈圈。
殊途同归,是说外家拳练到一定阶段后,终于明白了劲与力、松与紧的实质区别,不光是换劲,心与身皆有脱胎换骨之感悟,方可与道合。
深度揭秘太极拳“凌空劲”现象
深度揭秘太极拳“凌空劲”现象文/ 唐才良《不用接触就能将人击倒?话说拳势与凌空劲》在漾太极平台发表后,得到不少读者的点赞与鼓励,也有读者留言谈他的看法,编辑希望我能对读者作解答,那就恕我再罗嗦几句吧。
作者本人一、凌空劲是太极拳研究的课题凌空劲的怪现象经常会沉渣泛起,不时搅动武术界的好奇,赢取眼球,网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太极拳究竟有没有凌空劲?如果有,应该研究总结,并很好地去传承;如果没有,应该理性地去剖析,揭穿真相,以免谬种流传歪曲了太极拳。
笔者以为凌空劲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心理畏惧而产生的异常反应。
笔者对凌空劲持怀疑批判的态度,因为它违反物理学基本原理。
当然这样批判不足以说服人,简单粗暴的否定,与盲目迷信的肯定一样,都不是探索真相积极的态度。
如果太极拳确实有凌空劲,我们应该在技术上研究它、从理论上去总结它,这是关系到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件大事。
如果太极拳不存在凌空劲,那么也应该从道理上分析清楚,让人们明白地了解凌空劲的虚假,以免误导他人;以免由于过度神化而戕害了太极拳;以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欺骗的工具,所以凌空劲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课题。
有人或将某些奇特的自然现象,或气功、特异功能,甚至某种巫术来论证凌空劲的存在,这是不对的。
因为,我们讨论前提是“武术”与“凌空劲”,首先要限定在“武术”与“凌空劲”的范围内。
不所属于武术范围里的东西,如特异功能、魔术杂技、瑜珈气功、宗教巫术等等,暂且不要一锅粥地混在一起讨论,否则只是鸡鸭对话,毫无意思。
作者拳照二、凌空劲曾经时髦过上世纪六十年代,乐奂之、尤彭熙的凌空劲表演,曾经极为时髦地炫耀于上海滩,吸引了许多粉丝。
当年褚桂亭、濮冰如、张玉、顾留馨等著名的武术家,认为耍把戏的凌空劲只会歪曲太极拳,误导武术爱好者,所以他们挺身而出抵制这股歪风,周元龙甚至带人到人民公园,去公开挑战凌空劲。
褚桂亭当着自称有凌空劲的拳师面,把火柴合子放在茶桌上,让他隔着桌子发劲,看能不能凭空把火柴合刮倒;濮冰如也说“在我们中间悬挂一张宣纸,你们隔着纸发劲,只要不破这张纸,即使你发劲打伤我,我也就认了”。
解析“凌空劲”(还原太极拳)
解析“凌空劲”(还原太极拳)阎芳的“凌空劲”惊动朝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其进行了抨击,可见国人对太极拳的重视与关心。
近几个月来,不少拳友向我问询,“你见过李经梧,凌空劲存在吗?”“不挨着对方太极高手可用内气将人放出吗?”上世纪,受朋友之邀,我带着几位武术同好,来到北京,亲眼目睹了太极拳传人“凌空劲”的现场表演,很有轰动效应。
主持人介绍,被发放出的三位壮汉是国家武协的,他们都会太极拳,绝不是在“打托”。
当时,同去的有一位是韩国人李承宰,是天津“武德跆拳道馆”馆长,黑带9段,他向我师兄弟学习太极拳和推手已有数年,提出要试试身手,让我转达此意,我前去把他这个意思重复了一遍,得到答复,他内气还没通,没资格较量。
出于礼节,让我告他,下次有机会再“比划”。
在回津的汽车上,大家对“凌空劲”的看法不同,各执其词,我就打圆场地说“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咱们学习他们的长处。
”一、现实存在“凌空劲”它不像武侠小说所描述的那样神乎其神,也不同影视剧的表演。
凌空劲确实是太极的上乘功夫,发人方在欲触及对方之际,迫使对方腾空而出。
其实,被发放方,也需有一定功底,才能在化解不开眼前的攻击,通过弹跳退出圈外。
这种避过被打击距离,在空中调整重心和身体的平衡的技法,在拳谱中谓之“跌前有一跃”。
由此可见,在真打实斗中,如果功夫悬殊,不会闪、展、腾、挪,就难逃挨打。
但是,以此偶然现象,作为训练方式,长期仿效,最多只能达到有其形,无其实,没有实际意义。
只有,从基本功练起,循序渐进才能得到太极真谛。
如何能够将武林人逼到腾空而起的地步,这是当下要研讨的内容。
二、将人放出的原委1、发放人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太极高手的实战没有过多的纠缠,往往搭手见输赢。
这种功夫缘于长期运用太极拳的进、退、左顾、右盼、中定的步法,通过虚实变化的身法,在“沾、粘、连、随”中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行推手的结果。
通过站桩和打拳等训练,逐步练出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持满御神,专气抱一译文
持满御神,专气抱一译文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力量和潜能。
有些人时刻保持着对自己的信心,他们拥有被称为“御神”的高度专注和专注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持满御神,专气抱一”的含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原则。
御神,指的是我们的内在力量和能量,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灵之中。
它是我们的生命力和意志力的集合体,当我们充满御神时,我们将变得无比强大。
持满御神意味着时刻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和专注,就像你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一样。
这种信心和专注将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
专气抱一,则是我们在运用御神时应该注意的态度和方法。
专,表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专注于当下,不能分散注意力。
我们经常在做事时陷入分心的状态,思考过去或担心未来。
然而,持满御神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地关注当前的任务和责任。
专注于当下,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应对挑战,并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只有专心致志,我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气,指的是我们的精力和活力。
保持饱满的能量是持满御神的关键。
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是我们能够持续专注和发挥潜力的基础。
通过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我们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来面对各种挑战。
此外,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精力状态。
抱一,意味着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和谐和平衡。
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压力和干扰所困扰,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不安和不平衡。
然而,持满御神需要我们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平静。
通过冥想、呼吸练习或其他心灵平静的技巧,我们可以使自己回归内心的宁静,并在外界的喧嚣中保持冷静。
当我们持满御神,专气抱一时,我们将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机会。
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持满御神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和坚定的决心。
同时,它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因此,让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内在的御神力量,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剑术心法修炼心境的关键要素
剑术心法修炼心境的关键要素修炼剑术心法的心境关键要素剑术作为一门古老而尊贵的武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动作的堆砌,更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修炼过程。
在修炼剑术的过程中,心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修炼剑术心法的关键要素。
要素一:专注力专注力是修炼剑术心法的关键要素之一。
修炼者需要全神贯注地聚焦在剑术动作和技巧上,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
只有在完全专注的状态下,修炼者才能真正掌握剑术的精髓。
无论是练习基本动作还是进行实战演练,专注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要素二:冥思静虑冥思静虑是修炼剑术心法的关键环节。
只有在平静的心境下,修炼者才能真正感悟到剑术之道。
通过冥思静虑,修炼者可以接触到剑术的深层次意义,洞悉刀剑之道的奥妙之处。
冥思静虑可以通过坐禅、闭目养神等方式来进行,它可以帮助修炼者平复心绪,提高对剑术的理解和领悟。
要素三:坚毅的意志力坚毅的意志力是修炼剑术心法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之一。
修炼剑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修炼者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修炼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只有拥有坚毅的意志力,修炼者才能迅速克服这些问题并取得进步。
坚毅的意志力也是修炼者体现内在品质的重要标志。
要素四:平衡的身心状态修炼剑术需要修炼者保持平衡的身心状态。
只有身心平衡才能使修炼者在剑术的修炼中达到最佳状态。
为了保持身心平衡,修炼者可以通过运动、冥想、休息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身心平衡可以提高修炼者的感知力和反应速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剑术场景。
要素五:自律与纪律在修炼剑术的过程中,自律和纪律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自律是指修炼者对自己的要求和规范,而纪律则是指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则和约束。
只有通过自律和纪律,修炼者才能保持对剑术修炼的高度自律和专注。
自律和纪律可以让修炼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一步提升修炼效果。
结论:在修炼剑术心法时,专注力、冥思静虑、坚毅的意志力、平衡的身心状态以及自律与纪律是关键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修炼剑术心法的基础。
【第306期】庞明先生讲解太极经典四篇
【第306期】庞明先生讲解太极经典四篇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妄费功夫贻叹息。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这句话是全歌的关键。
一般解释为意念要注意腰那个地方。
吾师在讲解《心会论》时提及“十三势歌”,说:这么解释也不能算错,因为练太极拳关键在腰,但就不够深刻了。
有的拳谱讲“命意源头在腰际”。
从文字上来说只是一字之差。
但具体到练习上就有区别了。
“腰际”,腰那一片。
范围已经很大了。
究竟在哪儿啊?我所得的师传真谛是“腰隙”,腰的缝隙,腰椎当中那个缝隙。
它的精确位置就在(从解剖来说)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之间。
(从气功和中医来说)即“命门穴”,那个地方是人的元气生发的地方。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难经》中都有详细的论述。
我在随师学习的时候,恩师曾明确指出:人体里面先天气场在肚脐后面,两肾当中,后天气和先天气在那儿混合,变成人体生命的整体的气。
“命意源头在腰隙”关键是这个“在”字。
简单点说,就是我们人的气和神意的发源地在“腰隙”——命门。
练十三势要从那儿发出“意”和“气”。
要特别特别注意:不是想到从命门那儿出来得是真真正正从命门那儿出来才行这才叫“命意源头在腰隙”可能有人要问,意识不是在脑子里吗?怎么能跑到那儿去呢?这就需要练。
练太极要练气,太极之气得从丹田出来。
《心会论》里讲有三主三宾。
腰为第一主宰,喉头为第二主宰,神意为第三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手为第二宾辅,足为第三宾辅。
一般对《心会论》解释不够全面,就以为“主”是重要,解释为:第一重要是腰隙,第二重要是喉头,第三重要是神意。
专注力与神意气及凌空劲之关联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缺陷通常是许多人一辈子一事无成的致命缺憾。
现代专家把专注力定义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心理能力之一,是排除干扰(感觉干扰和情绪干扰),构建新的神经联结的能力。
当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人脑前额叶皮层的关键回路与意识指向目标达到了同步,也就是此时人的前额叶皮层释放的电信号即脑电波与目标意向之间达到精确的一致,此时人的潜能及自身能量是最大的。
由此推断:太极拳的内外三合(即六合)、神意气的周身整合与人体的专注力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
太极拳讲求:先在心,后在身。
心理学讲:专心致志,思想意识不掺杂念。
打拳伊始,凝神、专注,心、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如此,虚实、阴阳分明,练拳效果最佳。
太极拳以阴阳五行为内核,互消互长,通过内功内力运转与外部身体扭转的活动调适人体内平衡,以圆弧、螺旋形的曲线运动为主调,将方正、圆融相结合,“四正”和“四隅”为走势导向,以腰为轴心,寓阴阳于拳法,变阴阳于其中。
文武相通,古有高手对决只在一念,这个“念”字很有深意,即专注,心念集中、心无旁骛。
故武功高强者定文才不俗,经年习武可益智健脑、增长才华,习武之人通体透出精明强干、生机勃勃的气机,内敛沉稳、大气安详的气势,非修炼不能得也。
太极拳内练神、气、意,故名内家拳、神意拳;外练筋骨皮,固本强源、祛除邪魔,演绎至美至真的艺术示境界。
真不知道在动静之间、刚柔之时、起承转合、攻防之间,又舒展,又起落,又张扬,又写意的太极拳运动是否与做文章一般同?一篇美文除却妙语连珠,总会在结构、立意、内容上标新立异,情理合乎规律,文理循循可察,不教一处不如意,不教一段空落无依。
古时遗世高手,早就明白了专注力的重要性,以至于练就武功绝学。
由此猝然想到多少年来太极拳界大师们争论的凌空劲,甚至很多名师大家尊奉为太极先祖宗师们曾经练达的武功绝学,究竟可不可能呢?若按照以上论述,笔者以为这种武功是可能的,至于达到何种高度和玄妙程度,不敢苟同。
专注力与神、意、气及凌空劲之关联
专注力与神、意、气及凌空劲之关联
邹明君
【期刊名称】《少林与太极》
【年(卷),期】2016(000)006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邹明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太极难练神、意、气--与太极痴练者对话 [J], 翁心诚
2.论陈式太极拳演练中的“静、气、意、神” [J], 郝帅
3.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中"形、神、意、气"整合的应用 [J], 李勤
4.生命的节奏——读《历代名画记》从唐代绘画艺术中感受中国画的"气、意、神" [J], 韩笑
5.试论南拳的“内合一”─—对南拳中的“心、神、意、气、力”初探 [J], 郑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成拳的形、意、气、力、神
大成拳的形、意、气、力、神形、意、气、力、神是大成拳主要训练的内容,在练功当中要求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协调好坏关系到练功的运动量以及练功的质量。
一句话概括:练习大成拳自始至终都要注意对形、意、气、力、神的研究!先说“形”,形指的是姿势角度。
不管站桩还是试力、走步、推手等,对于肢体的“形”上至头顶下至脚底,四肢百骸均有相应的要求。
从技击上讲,尽管“形”做对了,如果没有其他四个方面,充其量只是一个“空架子”,就像开着货车到处跑,没有载货,浪费时间。
从养生角度,因为其运动量小,对身体健康的人锻炼效果不明显。
再说“意”,意为意念活动。
它是人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的思维活动,是训练休息肌产生第二随意运动的特殊训练(于永年先生语),站桩当中,这种训练到高级阶段时,肢体在外形上没有较大的位置移动。
芗老讲:“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己之动”,可见这种“蠕动”正式大成拳习练的高级形式。
“气”指的是呼吸。
大成拳训练当中,“松紧紧松”贯穿整个功法训练过程,如果不配合适当的呼吸运动,由于肌肉的收缩,增加了体内氧气的消耗量,换句话来讲,人体对氧的需求量相对增加,要想达到平衡,不产生“氧债”现象,只有随时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方可予以补充。
所以“气”在大成拳功法训练中同样起到关键作用。
“力”指的是“劲”,也就是我们要的“物”、“东西”。
其来源于浑身各关节之间的相争,训练有素者,在肢体没有移动的情况下,就可以产生这种力,它区别于搬重物的“掘力”,散打、拳击中通过动作、路线、速度所产生的“力”。
这种“力”在技击中由于“虚”点少,处处得力,故不易被对方所乘,在养生上,养气、血,促平衡,增加人机体抵抗力,可抵抗各种病毒与病菌的侵入。
“神”指的是练功者的精神状态,是意、气、力外在的体现。
练功者在正确掌握意、气、力之后,随着练功时间的深入,练功者就会表现一种舒展大方、雄伟宏阔的精神气魄,这就是所谓的“神”,其可贯通形、意、气、力,使练功者达到更高级的阶段。
神意气内功理法
神意气内功理法神意气是构成传统太极拳艺之内功的三要素。
通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途径和方法训练、积储而成内功。
太极拳内功蕴藏在拳架之中,主导、催促着形体产生与内功变化相关的动静、开合的运动姿势。
这是太极拳阴( 内功)阳(拳架)相生,内外相合之基本规律的体现。
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神意气内功理法。
供您阅读!神意气内功理法以下披露的神意气内功理法是杨家先贤在积年累月的修炼和教授拳艺的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其间蕴藏着无穷智慧与奥妙玄机。
学者由此而入可知修炼太极拳之门径,细心揣摩体验,不难得太极拳艺的精髓。
现就太极拳的运用注释如下:神意气内功理法一、神:是自身精神力量的凝聚和积累在行拳和揉手中的体现,由积功日久始得之。
惟拳艺进展到中级阶段才对拳中之“神”的运走有所感知。
最早是在盘拳过程中意识到的忽隐忽现,进而神的显现对行拳、揉手的助益非同寻常,令人兴奋而又不可思议。
待真正掌握了行拳之规律以后,人的理解力与反应速度会大大提高,处变不惊,应对自然。
外在气定神闲,内在聚精会神,可在瞬间与意念、内气的行止相契合,支配调动内功的运走于无形。
在行拳与揉手中,“神”所表现出的奥妙与威力超乎想象,生机勃勃、变化莫测。
神的运用不受身体内外所拘,亦不受时间、空间所限,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发挥其养生和技击作用,不受外物干扰,亦无阻碍。
神意气内功理法二、意:太极拳对意的运用发自内心。
所谓“心诚于衷(中)而显于外”之中位于胸部正中、两乳之间。
此处亦是中丹田的所在。
前人围绕着胸部十字中心这个点在太极拳论中做过许多文章,譬如:“手从口出、手从口收”“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围”“有心不用何时哓”“运用在于心”等等都指明了心意在太极拳修炼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性。
“意在先”“重意不重形”是初学阶段由用力做势向“意领招出”过渡的思想基础。
从一开始学拳就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用意识引导动作上,一招一式都要以意识引领着形体的运行,从而逐步进入“招中有术”的阶段。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神”的训练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神”的训练“神”即神韵,心意,是表达情感的手段,在身韵训练中起主导支配作用。
神韵是身韵训练的本质,是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精要所在。
基于此,“神”的训练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身韵训练中,“神”贯穿始末,所以需要在最细微的过程,最简单的动作中去训练,以深化身韵的艺术内涵,使之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上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中国古典舞身韵作为一门体现民族精神的风格训练主干课,在继承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的基础上根据舞蹈自身规律创建而成,以体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精髓和整体风貌。
身韵课的艺术特征是以“神韵”带动形体,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体现中华民族“形神兼备”的审美特征。
神韵是本质,也是精要所在,所以“神”的训练至关重要,它应该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真正的将其作为古典舞的“核”来准确对待。
一、身韵中“神”的特点“神韵”二字乃上古篆书,代表了虞舜时代的整个中华精神图腾文化,它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长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
通俗地说,神韵就是传神或有味。
(一)“神”是不能独立存有的,它与形、劲、律有机结合,不可分割“形”与“神”概念相对,指动作的内与外,在舞蹈的身体中能够将其视为身与心,通过一些词句来解释身韵中形神的关系,“形神兼备”、“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变其形,扬其神”等等,这些话语表明形神密不可分,同时也突出了神的重要性,是舞蹈身体上的升华。
“劲”有灵肉合一,身心合一的概念。
它在一种特定的力的样式中,表现着某种生命运动的质感,它带有中国人对力的理解和感觉,在与“律”相关的词中应注重的是:“韵律”、“劲律”、“动律”、“节律”、“规律”,这种“律”中都体现中华民族的情感、性格、气质,也是神韵的深刻体现。
可见,形、劲、律与神不可分割,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舞蹈语言体系的基础。
(二)“神”是审美精髓所在,与精、气共同构成中国古典舞的美学核心“精、气、神”是体现古典舞主体的精神气质和舞蹈的情韵的表现手法,所以在教学和表演中随时都会涉及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缺陷通常是许多人一辈子一事无成的致命缺憾。
现代专家把专注力定义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心理能力之一,是排除干扰(感觉干扰和情绪干扰),构建新的神经联结的能力。
当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人脑前额叶皮层的关键回路与意识指向目标达到了同步,也就是此时人的前额叶皮层释放的电信号即脑电波与目标意向之间达到精确的一致,此时人的潜能及自身能量是最大的。
由此推断:太极拳的内外三合(即六合)、神意气的周身整合与人体的专注力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
太极拳讲求:先在心,后在身。
心理学讲:专心致志,思想意识不掺杂念。
打拳伊始,凝神、专注,心、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如此,虚实、阴阳分明,练拳效果最佳。
太极拳以阴阳五行为内核,互消互长,通过内功内力运转与外部身体扭转的活动调适人体内平衡,以圆弧、螺旋形的曲线运动为主调,将方正、圆融相结合,“四正”和“四隅”为走势导向,以腰为轴心,寓阴阳于拳法,变阴阳于其中。
文武相通,古有高手对决只在一念,这个“念”字很有深意,即专注,心念集中、心无旁骛。
故武功高强者定文才不俗,经年习武可益智健脑、增长才华,习武之人通体透出精明强干、生机勃勃的气机,内敛沉稳、大气安详的气势,非修炼不能得也。
太极拳内练神、气、意,故名内家拳、神意拳;外练筋骨皮,固本强源、祛除邪魔,演绎至美至真的艺术示境界。
真不知道在动静之间、刚柔之时、起承转合、攻防之间,又舒展,又起落,又张扬,又写意的太极拳运动是否与做文章一般同?一篇美文除却妙语连珠,总会在结构、立意、内容上标新立异,情理合乎规律,文理循循可察,不教一处不如意,不教一段空落无依。
古时遗世高手,早就明白了专注力的重要性,以至于练就武功绝学。
由此猝然想到多少年来太极拳界大师们争论的凌空劲,甚至很多名师大家尊奉为太极先祖宗师们曾经练达的武功绝学,究竟可不可能呢?若按照以上论述,笔者以为这种武功是可能的,至于达到何种高度和玄妙程度,不敢苟同。
这是一种高质量的透体虚无、凝练、神意气、内外完美相合的奇妙劲力,超乎想象的微磁场、浑圆劲,接触之人仿佛被微波电到,周身飘逸轻松无不适感,舒服惬意地被弹出圈外。
进入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出神入化境地。
练得是神意,不在走架练式上了,这种阴阳互济互根、自然互化的高层次功夫,非平俗之人可以理解的,这种应心应物、随心所欲,空无虚无的境界,非上下、左右、内外、头脑的高度完整合一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知道,人体专注力的产生有两种:一是头脑神回路额叶区;一种是肌体的“认知肌肉”,即腹腔神经丛回路。
古代赞赏一个文韬武略的骁将为“肚子里有谋略”,这里的“肚子”系指肌体神回路的感知神经丛组群。
人体的凝聚力越好,认知事物、学习事物的能力就强,那些不经意的走神和漫不经心,会让人精气神凝聚不起来、不再专心,故认知力薄弱,头脑不再关注眼前的事物。
既然腹部在人体的潜意识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练武之人重视的“丹田”处亦在此间,绝非凭空想象,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这个功亦指内功,练的亦是这丹田处(气海),当然这里是下丹田,还有中丹田、上丹田,没有这伊始之处,根本不可能有中、上层之修炼。
我们知道,凌空劲是神明的高级阶段,是有武功造诣的先辈们勤学苦练的结晶,系诸多太极名师倾尽毕生精力追求的境界,练到这种上层功夫的人少之又少,这种阴阳互根、刚柔相济,应心应物,随心所欲的态势,须调整周身劲力,使上下、左右、内外达到完整一气,在感知对方的身体变化时,占进先机,以浑圆气击打对方却使对方无知无觉、懵懂不清、无
意无识地被弹抖出阴阳圈的功夫,如此高质量、高敏感、通体上下松透自然的状态,通过人的有意识专注凝练到排除任何一丝一毫的杂念,保证身体的内功内法、头脑神经系统、肌体认知肌肉神经系统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方能打出超乎语言、文字说明的高级内劲功夫,这也是地磁场、人体本身微磁场高度融合、高度敏锐地的结果,仿佛是每一块肌肉、每一组神经都能读懂他人身、心密码后产生的神明之举。
不可思议,然而却是真实存在的感应,是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凝炼,周身通体合一而整合出来的神意,打出来的内功心法,它不是拳架子,也无法用肢体来解释和阐释。
高妙的凌空劲,是几个世纪以来武学的神秘奇迹,什么是凌空?通体达到透空,不用粘黏连随的刻板揉手,便可果敢地打出断劲,这种断劲就是浑圆劲,是高度凝炼的内气催生出来的,当这种内气功的物质透出体外,达到虽无体物的粘着,而致物体如弹球般飞离,这是种什么劲?不可理解、求之不得、神秘莫测,可能还会被众人诟病的劲力,修炼到如此仙境,须具备非凡之毅力,高强度的专注力,丝毫不分神的全然贯注。
曾听先辈传说杨露禅与班侯对枪,当时,年青气盛的班侯丝毫不把父亲放在眼里,一趟枪下来,他有些不屑,傲慢地说:“爹爹之功力,不过如此尔!”露禅并不搭话,微微一笑,疾速进屋而去,走到屋内,转头道:“换件衣服罢……”。
班侯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的棉袄襟子扣子全被挑开,肩部己露出白棉絮了。
他惊悚异常,因为至始至终他都不曾感觉到被枪扎。
杨露禅之高妙,非语言可表。
今人不曾见识到,或许已经失传,或者根本就传授不了,这是因为高师也要英才配。
那些功夫高深的人,必须具备与生俱来的天赋秉性、灵慧冰雪的悟性,刻苦不缀的内功修炼等等,内外各个方面的条件。
露禅爱子,相传甚笃,他的儿子们又有哪个能够超越他的父亲?故太极拳不是蠢人的拳,也不是聪明人的拳,而是那些有着顽强意志力,经年不歇地苦修苦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韧劲十足的人的拳,也只有他们才可以炼达至高境界。
实质上,太极拳内功功法的修炼有很强的技击作用,它是以意气为主导,即以意为诱导贯穿于每一个起落、进退、动静转换动作中。
气是肌肉、血液、内在脏腑运行的介质,以此疏通筋骨、收缩肌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气生力,气运意”,拳论中也讲“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也有“意气君来,骨肉臣”之说,把气的重要性阐述得再明白不过了。
从中不难看出,意为第一君,负责发号施令,气为第二君,专职气机的导引,在大脑、神经系统的号令下,执行对骨骼、肌肉、筋键、韧带等臣属的动作。
鉴于人体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劳逸结合必不可少,该休息的时候必须休整,紧绷的神经易断,超负荷的劳作易损害健康,适度地放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极松透才极坚刚,没有松沉毋谈刚韧。
太极拳的放松、舒缓、绵绵不断、透空,完全顺应人体的自然规律。
因而,专注力是修练太极拳不可或缺的精髓。
太极拳是老祖宗留给后代的珍贵财宝,在养生保健、强健体魄上有百益而无一害,综上所述,只要人体提高全神贯注的意志力,相信凌空劲力的练成极具可能,愿武林界的同仁们能够开动脑筋发掘到这上乘功夫的秘诀,精研太极拳的真谛,以此为佐证,使人类子子孙孙受益百代千代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