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教学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其中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初中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关于内能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的相关知识。
一、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具有的总能量。
在微观层面看,物体的温度是由分子运动状态的平均值决定的。
其中,分子的运动包括平动、转动以及振动等。
这种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内能。
二、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热量是一种能量转移的方式,而内能则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能量。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物理学中,内能的增加往往与热量的吸收有关,即物体吸收的热量会增加其内能。
而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则会减少。
三、内能的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可以转化为物体对外做功和吸收的热量之和。
而温度变化则是内能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一定量的热量传递给物体时,其内能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反之,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减小,温度则会下降。
四、内能与物质状态的关系物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不同状态下的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所不同,从而对应的内能也不同。
固体状态下,内能较低,分子之间的排列比较规则;液体状态下,内能较高,分子之间的排列相对松散;气体状态下,内能最高,分子之间间距最大。
五、内能转化与守恒在物理学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内能也不例外。
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例如,当水在锅炉里加热时,水分子的内能增加,水开始沸腾并转化为水蒸气,内能就转化为了蒸发热。
在这个过程中,内能守恒的原则得到了体现。
六、内能的应用内能的概念和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中。
例如,热水瓶能够保持水的温度,就是利用了内能的特性。
热水瓶内部有一层隔热层,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传递,从而保持热水的温度。
七、内能的实验探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能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进行探究。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与阅读指导并行。
【实验器材】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2、内能有哪两方面的主要作用?新课引入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热机应用历史上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内燃机有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大多数交通工具,都使用它们。
我们有必要学习内燃机原理。
〖新课教学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燃气推动活塞而做功,燃气内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1)构造(图)。
(出示模型或挂图。
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单向运动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
如图(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
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
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这是第一个冲程。
2.〈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
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上册《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内能的应用,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4.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内能、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如热水瓶保温、冬天烤火等,创设与内能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话题。
2.讨论话题:
a.内能的转化与应用:请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转化与应用。
b.热传递方式的特点:分析三种热传递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3.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教师对内能的定义、内能转化与守恒、热传递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
4.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实例导入:教师展示一个热水袋,询问学生:“为什么热水袋能让我们感到温暖?”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
2.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生活中感受到的内能现象,如冬天烤火、热水洗澡等。
3.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内能是什么?它有哪些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上册《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内能》是初三物理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涉及到热力学基本概念、物体内能的转化与守恒等核心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教学案例将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操作,以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内能的本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计算:内能 = 3/2 * n * R * T(其中,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3.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高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引入内能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分别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讲解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6.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内能的变化等。
7.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的知识。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
2. 练习题: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加强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注意与热量和功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内能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8篇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
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较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讲解六、课前准备铁丝、布、酒精灯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基础知识提问: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内能教案《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了让您对于内能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12篇《内能》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物体的内能教材分析《内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
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
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科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科学知识、分析科学现象、归纳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内能的理解。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未开启的可乐、铁架台、大试管、软木塞、水、火柴、带活塞的厚壁玻璃圆筒、浸过乙醚的棉花、气球、充气筒、DIS实验装置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Flash课件。
初中物理术语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术语内能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改变物体内能有几种方式。
2. 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热情。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难点】1. 内能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掌握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烧水的情景,提问:“为什么水会热起来?水热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内能。
(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内能的概念1.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内能的概念,如:摩擦生热、热水沸腾等。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 教师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做功和热传递的原理。
环节三: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环节四:拓展与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冬天保暖、夏天降温等。
2.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物理内能教学教案
物理内能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理解物理内能的概念和应用;b.掌握计算物理内能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a.积极参与讨论,锻炼思维能力;b.运用物理公式进行问题求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10分钟)1.热身:回顾热量传递的形式,提问学生热传递的途径有哪些?2.激发学生兴趣: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茶水在保温杯中保温,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茶水能够保温。
二、呈现(20分钟)2.特点与表现形式:讲解内能的特点,包括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表现形式,如热能、化学能等。
3. 物理内能的计算: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物理内能,通过公式 Q= mcΔT 进行物理内能计算的实例分析。
三、深入探究(30分钟)1.实例探究:给学生一个物理内能计算的实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求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热容量,计算物体的内能变化,加深学生对物理内能计算方法的掌握。
3.拓展学习:提供一些拓展资料,如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内能守恒定律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内能的相关知识。
四、交流讨论(20分钟)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对物理内能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总结发言: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总结讨论的要点,进一步强化对物理内能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0分钟)1.完成预习作业: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扩展学习做准备。
2.独立思考:提出一个与物理内能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解答,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课堂总结(5分钟)1.总结回顾: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和回顾。
2.鼓励表扬:对本堂课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七、拓展延伸(根据教学进度决定时间)1.学科整合:结合化学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物质转化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板书设计】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内能的利用2.环境保护的问题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教案: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3.理解内能转化与守恒的概念。
4.了解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并能够应用其实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计算。
3.内能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1.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
2.内能守恒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内能的概念,提问学生物体内部是否存在一种能量,并与热相关。
学生可能会提到热能、温度等概念。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
然后,进一步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实验示范(15分钟)教师进行一个与内能相关的实验示范,例如将一杯温度较高的水倒入另一杯温度较低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高的物体冷却时热量的减少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同时,提出进一步思考:这其中是否存在能量守恒的现象?4.计算公式(10分钟)教师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即内能等于物体的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
同时,向学生解释热容量的概念,并进行例题演示。
5.内能转化与守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的问题,例如物体的内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然后,介绍内能守恒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际应用。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内能计算、内能转化与守恒的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拓展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拓展讲解。
然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课堂作业1. 计算题:如图所示,有一块质量为5kg的铁板,温度由25°C升至75°C,请计算铁板的内能变化量。
2.应用题:请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其内能转化与守恒的过程,并写下你的思考与分析。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块、木块、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对内能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内能”一词。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演示实验:热水和冷水混合,观察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4. 讲解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的一种能量。
3. 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实际应用,如保暖衣物、热水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等。
2. 教师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利用内能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此外,对于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初中物理认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内能教案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变化规律。
3. 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内能变化规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是因为物体的温度高低不同,温度高的物体具有能量,温度低的物体缺乏能量。
(二)新课讲授1. 教师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学生通过微观粒子模型,理解内能的概念。
3. 教师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a. 内能与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b. 内能与质量:质量越大,分子数量越多,内能越大。
c. 内能与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的内能不同,气态内能最大,液态次之,固态最小。
4.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1. 教师安排实验:比较不同温度、质量、状态的物体内能的大小。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内能变化规律。
(四)应用拓展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3. 教师讲解做功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暖气、空调等。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内能的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的思考并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初中内能 热传递教案
初中内能热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原理,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3. 让学生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热传递的原理及三种方式3.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4.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 previous knowledge关于动能、势能的概念,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 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及三种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介绍传导、对流、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通过演示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
5.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热传递的效果,进一步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实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内能讲解
初中物理内能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为初中物理内能的讲解。
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体现,是物体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桥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
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微观现象方面仍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2)掌握内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了解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3)学会运用内能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内能知识;(2)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内能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5)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内能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2)通过内能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使其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4)强调内能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培养环保观念;(5)通过学习内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通过演示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利用内能知识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请学生与同桌交流分析,尝试说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补充。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蒸气可以带动火车前进,其能量来自于哪里。
进而引出课题《物体的内能》。
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体的内能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通过回顾之前的知识后可以快速给出结果。
接着教师多媒体出示运动着的足球和弹簧被拉伸的图片,提示学生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进而提问学生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两个问题。
学生根据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的知识,得出分子具有动能。
通过类比弹簧的例子在交流探讨后得出分子之间具有势能。
从而教师总结得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以及内能的概念。
之后展示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通电前后的灯丝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且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首先演示硝化棉燃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原因。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弯折一根铁丝数十次后感受弯折处的温度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出是因为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事例思考还有没有其它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教师展示一些事例帮助学生分析。
内能教学反思 物理认识内能教学反思优秀6篇
内能教学反思物理认识内能教学反思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勤劳的小编枫给大伙儿找到的6篇物理认识内能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反思篇一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摩擦力这一节,摩擦力是我们初中阶段也是这一章要学习的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一种,下面我对这节课进行一些反思。
一、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我们东、南两校几位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摩擦力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二、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参加一个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并不像学生夹菜那样得心应手,引出摩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
在认识摩擦的现象产生的条件时,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在课堂上学生说出了搓澡巾与身体的摩擦,黑板擦与黑板的摩擦等摩擦现象。
教师还通过三个对比试验:1、把两手合在一起;2、两手离开移动;3、两手合在一起搓动,来逐渐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时候须有两个物体,并且这两个物体要接触到一起,在接触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运动。
学生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摩擦现象,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将手放在桌面上拖动,手离开桌面拖动两个体会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
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突破重难点时,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参与其中。
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来做,同学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很不稳定,并且很难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设计了一个让弹簧测力计静止,抽拉下面木板或棉布的实验,让学生讨论并通过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来研究摩擦力跟压力的关系。
内能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内能教学反思(优秀10篇)初中物理内能教学反思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二、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三、教学器材: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学生回答:铃声)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新课教学(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①进行猜想: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
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实验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杨阶奋
初中物理教学,是比较偏重于理论与实验,与生活联系较少,学生理解比较生涩,像轴承一样缺少润滑剂,运行起来很僵硬;像美味菜一样,缺少调味剂,就会少了些味道。
特别是理论较强的章节,若恰当的举举与生活相关例子,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像鲜花样装点整个课堂。
在内能这一章节,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像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变热;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钻木取火;煮饭时,安全阀门被蒸汽顶起。
热传递实质是内能的转移,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举了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那是放假快要过年的一天,我在门口闲逛,忽然来了几个穿着和尚衣服,剃着光头,手拿佛珠,又不像和尚的”和尚”,不容分说的拉着我的手,帮我把脉,看我的脸,然后说我,肝火太重,肾虚,睡眠不好,失眠,我一听,也懵了,晚上真的很难入睡,这个太师有点神!,和尚一看我表情,知道我被他说中了,马上说,他可以用气功帮我治疗,装模作样一会,忽然大叫一声,用一阳指,抵在我的腰上,顿时我感觉一股暖流直入我的身体,我为之一振,瞬间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被秒杀了。
和尚一看,时机成熟,马上要我买他产品,价格不贵,1000元。
我一听钱,马上清醒过来,刚才这一招,好像哪里见过,不就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吗?学生一听马上来了兴趣,马上帮我分
析,那些属于热传递,那些属于做功。
讨论以后,请一个学生回答了他的分析:他用手指与手掌摩擦,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手指温度升高,然后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导到我的身体。
这不就是物理当中内能的转化和转移吗?我趁热打铁,激励学生学好科学知识以防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