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差别强化与

合集下载

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答案

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一、填空题、、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靠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组成。

、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而非盲目的试误。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法。

、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接收、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单项选择题、在斯金纳看来,学期考试的强化类型是()A、连续性;、固定时距式;、固定比例式;、变化比例式。

、在斯金纳的理论中,赌博的强化类型是()连续式;固定时距式;固定比例式;变化比例式。

3、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下列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食物;水;爱抚;货币。

4、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撤走某一刺激可以使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刺激的作用被称为()正强化;负强化;奖励;惩罚。

5、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而对与之相似的刺激则不予反应,这种现象是()消退;泛化;分化;强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刺激分化、刺激泛化、刺激比较、行为强化、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是()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赫尔。

差别强化的名词解释

差别强化的名词解释

差别强化的名词解释差别强化的名词解释:差别强化是一种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学习理论,指通过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或惩罚,从而增强个体表现差异的方法。

差别强化是基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思想,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环境条件和后果来塑造的。

在教育领域中,差别强化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行为管理以及行为干预等方面。

差别强化的基本原理是将行为与相应的后果关联起来。

当一个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时,个体就更有可能重复或避免这种行为。

因此,差别强化关注的是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塑造和增强特定行为的目的。

在差别强化中,奖励被用来增强理想行为,而惩罚用来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

根据奖励或惩罚的程度和时间,差别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的是给予奖励以增加特定行为的频率,例如给予学生表扬或奖励物品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或完成作业。

负强化则是消除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加特定行为的频率,例如允许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放松一段时间,以此作为奖励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差别强化的关键是根据个体的特殊需求和差异性来制定不同的奖励或惩罚策略。

这与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不同,差别强化充分考虑到了每个个体的差异性,以符合他们的学习和行为需求。

除了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外,差别强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为目标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策略。

例如,连续强化是指对每次呈现所要求的行为都给予奖励,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行为习惯。

间断强化则是在行为表现达到一定水平后才给予奖励,这有助于维持和巩固已经建立的行为。

然而,差别强化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教育学家认为,过度使用奖励和惩罚会产生依赖和消极的影响,孩子们只会在有奖励的情况下才愿意进行某项行为,而失去了自我激励的能力。

因此,差别强化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谨慎使用,以确保合理平衡奖励和自我激励的关系。

总的来说,差别强化是一种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个体表现差异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实践中,差别强化可以根据个体的特殊需求和差异性来制定不同的奖励和惩罚策略,以达到塑造和增强特定行为的目的。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特殊教育导论课程学分与学时:3 分/48 学时(课堂讲授36 学时,实验实践12 学时,自主学习0 学时)先修课程:《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等合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 课程性质《儿童异常行为矫正》是特殊教育学专业学生自主选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行为矫正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行为矫正方法。

综合了学生所习得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对特殊教育儿童的认识,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科学,对特殊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 课程目的通过《儿童异常行为矫正》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异常行为特点;通过理论、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评估并分析问题行为,并能够根据异常行为的特点科学的设计行为矫正的程序,为学生从事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与矫正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三 ) 课程任务1. 掌握行为及行为矫正的普通概念;2. 了解行为矫正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应用领域;3. 掌握行为矫正学的理论依据和基础;4. 了解特殊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及其理论;5. 掌握各类行为矫正技术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应用策略和普通原则;6. 学会各类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讲授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 3 学时)1 .行为的特征2. 行为及问题行为1. 行为矫正的定义2. 行为矫正基本特点3. 行为矫正与行为治疗的关系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3 学时)1. 巴普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3. 认知行为学习理论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6 学时)第四章强化( 3 学时)1. 强化的含义与分类2. 强化物的含义与分类1. 强化的程式及其特点2. 强化原理的原则1. 强化的正例2. 强化的误用第五章惩罚( 3 学时)1. 惩罚与惩罚物的含义2. 惩罚与惩罚物的分类1. 惩罚过程的特点2. 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1. 惩罚的正例2. 惩罚的误用第六章消退( 6 学时)1. 消退的含义2. 消退的基本类型1. 消退过程的特点2. 影响消退效果的因素1. 消退的正例2. 消退的误用第七章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3 学时)1. 行为分化与差别强化2. 刺激辨别与刺激控制1. 差别强化的四种类型2. 差别强化的正用与误用第八章塑造、渐隐与连锁( 6 学时)1. 塑造的含义2. 塑造的使用原则1 .渐隐的含义2.渐隐的使用原则1. 连锁的含义2. 连锁的使用原则第九章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 6 学时)1. 代币系统的含义及特点2. 行为契约的含义及特点1. 代币系统的构成及其使用2. 行为契约的构成及其使用第十章行为维持与自我控制( 3 学时)第十一章临床行为治疗( 2 学时)第十二章认知行为疗法( 2 学时)1. 原理和基本技术2. 基本过程3. 应用程序1. 基本原理2. 基本过程3. 应用技术和程序第十三章示范摹仿疗法( 2 学时)( - )实践教学[实验类型] :验证性[开设类别]:必修[实验目的] :发现问题行描述问题行为。

05-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05-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SD (辨别性刺激):标志行为将会得到强化 S’: 标志行为将得不到强化或会受到惩罚
行为发生或增加的原因并不是因为SD的出现,而 是因为行为受到的强化。( SD 只是标志着行 为将会受到强化)
差别强化:降低(提高)行为概率
涵义 类型
一、涵义
• 定义:强化与消退的结合。 (不同的行为; 同一行为的不同水平) • 当良性行为(不良行为)以一定高(低)
(一)低比率的差别强化
•1.涵义 如果强化只在行为以低比率发生时给予,则以后 的反应将以低比率发生。
•DRL适用的条件: 1)有一些行为是可以容忍的;2)这些行为越少 越好。例如,吸烟、睡懒觉
•2.类型 (1)有限反应(limited-responding)的DRL: 在规定的时距内少于规定次数的反应,就给予 强化
(2)DRI:减少不良行为导致良性行为增加,或 增强良性行为导致不良行为减少——强化任何与 问题行为不相容的替代行为
• 2.不相容行为的选择 (1)确保行为的不相容性 (2)在已有行为反应中选择 (3) 所选反应最好能在现实环境中维持 (4)做出良性行为的付出最好比做出问 题行为的付出少
• 3. 应用
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行为的精确反应
• 行为分化与刺激辨别
• 差别强化及其使用
• 刺激控制的基本技术
行为分化与刺激辨别
• 行为分化——差别奖惩(联合使用强化、 惩罚和消退)——差别强化(强化/消退)
后果——前因
• 刺激辨别——前提事件(ABC) • 刺激控制——刺激辨别训练(行为强化)
刺激(前提)控制
消除不良行为与增强良好行为兼顾! 确认并清除问题行为的强化物 选择并实施替代行为的强化物
刺激(前提)控制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标准答案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标准答案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答案————————————————————————————————作者:————————————————————————————————日期:2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2、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4、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靠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5、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组成。

6、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而非盲目的试误。

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8、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法。

9、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0、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接收、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1、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1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单项选择题1、在斯金纳看来,学期考试的强化类型是( B )A、连续性;B、固定时距式;C、固定比例式;D、变化比例式。

2、在斯金纳的理论中,赌博的强化类型是( D )A连续式; B固定时距式; C固定比例式; D变化比例式。

3、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下列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 D )A食物; B水; C爱抚; D货币。

4、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撤走某一刺激可以使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刺激的作用被称为( 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第八章-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第八章-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情境 SD(灯亮 ) S△(灯不亮)
辨别性刺激
反应
立即效果
长期效果
R (压杠杆) SR+(食物) R (压杠杆)
SR-(无食物)
R+(压越多) R-(压越少)
操作反应:增强刺激
反应强化
3、刺激辨别训练的定义
刺激控制的形成,是因为行为只有在特 定的刺激清洁中出现时才能得到强化。 刺激辨别训练:个体学会某一刺激情境 中做出某一特定行为而在其他刺激情境中不 做出这一行为的过程。
2、类型
(2)时段DRO和时点DRO
时段DRO:问题行为在整个时段内没有发生才强化。 时点DRO:问题行为只要在时段结束时没有出现就
强化。 比较: 时段DRO比时点DRO能更有效减少问题行为; 在时段DRO已经有效减少了问题行为以后可以使用 时点 DRO有效保持这一结果。 实际应用中:采用归零时段的DRO程序:当事人在 时段内出现了问题行为便告知其情况,并将时段置零 重新计时。
实例-实施步骤
为了把捣乱行为的机会最小化,吃饭时将吉米和安迪
分开坐在相对的位置上。
如果捣乱行确实出现了,家长也不该责备他们,而是
重新叫他们采取适当的行为。
家长可以在家吃饭时实施计划,没有外人在场,做到
忽视捣乱行为会更容易一些。
(三)替代行为的差别强化
2、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高率行为的差别强化
简单来说,就是对良性行为给予强化而对良性 行为不予强化,以提高目标行为的出现率,降低不 良目标行为的出现率
差别强化也就是
强化+消退
护士 威廉太太抱怨 不关注 谈论积极 关注 结果:威廉太太少抱怨更谈论积极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8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8章)

喜欢采用 讨论的方 法
时常会产 喜欢讲演; 生更好的 偏向于使 学习效果, 用正规的 尤其表现 教学方式 在数学成 绩上
第二节 幼儿学习方式的个别差异及教育指导
(二)反思性和冲动性
类型 反思性
冲动性
形成看法
以很快的速 度形成自己 的看法,在 回答问题时 反应很快
回答问题
一直有一种 迅速确认相 同图案的欲 望,犯错误 多些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个别差异、群体差异及教育指导
1 智力与人格的个别差异及教育指导 2 幼儿学习方式的个别差异及教育指导 3 群体差异与幼儿的多元化文化教育
第一节 智力与人格的个别差异及教育指导
一、智力的个别差异
(一)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
智力超常或智力超低2%
较高或较低
2
的智力水平
28%
28
常态智力70%
第三节 群体差异及幼儿多元文化教育
(二)群体差异的表现
3. 语言差异及教育指导 在课堂上,语言是载体,交流是教学的核心。
方言是同一语言中因地理 区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 与日常用语。教师应做到既尊 重幼儿不同的方言,又能教授 幼儿主流文化中的标准语言, 使幼儿能更好地在主流文化中 生活。
双语教学现在越来越受重视,在幼 儿教育中也越来越流行,但如何开 展双语教学没有一个准确、合理、 统一的理论。如何兼顾幼儿的差异 从而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是每个教 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编组
1. 按年龄或年级分组
2. 同质分组
在同一年级中,学习同样的内容, 但智力年龄差别为4 岁,而其成就测 验或心理年龄的差别甚至更大。这说 明,按年龄编组是有很多问题的。
同质分组指按照智力、 成绩进行编组或编班,优点 是对某些学科学习有好处, 但常常是弊病多于优点。

行为矫正 考试重点

行为矫正  考试重点

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1 、行为的特征1、行为就是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2、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并可被描述和记录。

3、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4、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5、行为具有可公开或可内隐的特征。

2、个体在进行行为观察和测量时,可以根据行为的性质,选用频率(行为出现的次数) 、持续时间(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和强度(行为所包含的身体力量)等指标进行度量。

3 、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问题行为的类型(1)行为不足,如七岁的儿童不会自己穿衣服( 2)行为过度,如儿童上课时经常不遵守纪律或侵犯别人( 3)行为不当,如五岁儿童将玩具放入垃圾桶。

4、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1 、问题行为是习得的。

2、各个问题行为时分别习得的。

3、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

4、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

5、行为受认知的影响,改变认知可以改变行为。

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主要规律( 1)行为获得律与消退律。

(2)刺激泛化与分化率。

(3)恐惧性条件作用。

Eg:恐惧症的形成、成年人怕猫、怕空旷等( 4) 高级条件作用律。

Eg:考试焦虑。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比较:(1)其主要差别在于强化的手续不同。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几乎同时出现,无条件刺激即是强化物,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共同诱发行为的反应。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只有在条件反应发生后才会出现强化物。

因此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强化决定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决定强化。

(2)经典性条件作用是被动形成的,为信号学习。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属于主动形成的,是技能学习。

(3) 任何行为都可能同时包括经典性和操作性两种条件反射,事实上这两种反射活动是整个行为系列的不同环节,是连续不能分的。

(4)人类的日常行为大多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在行为矫正中的作用很大。

第八章 差别强化.

第八章  差别强化.
• (2)确定问题行为的可接受水平和获得强化的标准。
• (确定LR-DRL每一时段可以接受的反应次数,确定 SR-DRL 中两次反应的时间间隔;如果测定行为的时间很重要,切需 要两次反应中间间隔一段时间,选择SR-DRL ,如果行为间 隔无关紧要,只想降低整个时段的行为次数,选用LRDRL 。)
• (3)实施过程中向当事人提供行为表现的反馈信息。
• 这样使用差别强化正确吗?请解释你的答案。
• 4、应用
• 减少学龄儿童问题行 为
• 减少小学生上课不守 纪律行为
• 减少特殊儿童问题行 为
• 减慢障碍患者进食速 度
• ……
5、低反应率差别强化--实例
• 朋友克里斯汀那抱怨说每天喝咖啡太多。 她估计每天要喝10杯咖啡或软饮料。她的 这一习惯不但费钱,还影响晚上的睡眠。 她希望将咖啡饮量限制在每天四杯。
第一节对替代行为的差别强化第二节其他行为的差别强化第三节低反应比率差别强化第一节对替代行为的差别强化对替代行为的差别强化differentialreinforcementalternativebehaviors简称dra是一种行为学手段它用以提高正性行为的出现率而降低负性行为的出现在实施的过程中正性行为每出现一次就被强化一次而妨碍这种正性行为的负性行为都不会被强化
reinforcement of other behavior, DRO )是 指在规定时间内如果问题行为不发生就给 予强化。
2.类型 (1)固定时段DRO和重置时段DRO
• 固定时段DRO(类似DRL):在特定的时间阶段内没有问题行 为的发生就强化,而发生了就不强化,并等该时段结束后再 开始下一时段的DRO程序 。
(2)SR-DRL (间隔反应,spaced responding) • 如目标行为在规定的时间间隔之后才发生,就给予

最新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答案资料

最新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答案资料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2、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4、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靠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5、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组成。

6、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而非盲目的试误。

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8、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法。

9、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0、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接收、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1、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1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单项选择题1、在斯金纳看来,学期考试的强化类型是( B )A、连续性;B、固定时距式;C、固定比例式;D、变化比例式。

2、在斯金纳的理论中,赌博的强化类型是( D )A连续式; B固定时距式; C固定比例式; D变化比例式。

3、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下列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 D )A食物; B水; C爱抚; D货币。

4、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撤走某一刺激可以使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刺激的作用被称为( 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5、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而对与之相似的刺激则不予反应,这种现象是( C )A消退; B泛化; C分化; D强化。

第七章 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第七章 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与差别强化相对应的还有差别惩罚,如惩罚
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接受他的正常行为。不 过在行为矫正中,差别强化用得较多,而差 别惩罚用得较少。 我们能够区别不同行为或同一行为的不同水 平,是因为对行为进行了差别强化,即强化 了某一行为或行为水平,而不强化其他行为 或行为水平。因此差别强化是行为分化的真 正原因。
2、分类
根据时间取样的不同,可将低率行为差别强
化(DRL)分为两种: 有限反应的低率行为的差别强化(LR—DRL) 空置反应的低率行为的差别强化(SR—DRL)
(1)有限反应的低率行为的差别强化(LR— DRL)包括两种形式:全时段的DRL和时间间 隔的DRL 全时段的DRL:是指在规定的整段时间内,若 反应次数没有超过规定标准,则在这段时间 结束时给予强化。 不过在实施时可能会出现实施者对当事人失 去控制的情况。(反应超过规定标准后,出 现“破罐子破摔” 现象)
(2)空置反应的低率行为的差别强化(SR—
DRL):是指如果某一行为在特定时间间隔之 后发生,就给予强化。即在时间间隔内不发 生,在时间间隔后必须发生,才给予强化。 有限反应的低率行为的差别强化(LR—DRL) 主要用于目标行为不能够完全消除的情况; 空置反应的低率行为的差别强化(SR—DRL) 主要用于目标行为不需要完全消除的情况。 现实生活中常将两者结合起来降低行为问题 的比率。
(1)固定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的差别强化 是指在某个确定的时间间隔之后,连续地进行时间 间隔的其他行为的差别强化。 如果在确定的时间间隔内个体没有发生不需要的不 良行为,那么在该时间间隔结束时就给予强化。如 果发生了不良行为,则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不良 行为出现后马上重新计时,开始下一个时间间隔的 其他行为的差别强化程序;二是等规定的时间间隔 结束之后,再开始下一个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的差 别强化程序。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8.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9.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在生产中如何应用变质处理?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加工硬化、回复、再结晶、热加工、冷加工。

2.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工硬化在金属加工中有什么利弊?3.划分冷加工和热加工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与冷加工比较,热加工给金属件带来的益处有哪些?5.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6.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7.分析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的强化作用?8.已知金属钨、铁、铅、锡的熔点分别为3380℃、1538℃、327℃、232℃,试计算这些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和铁在1100℃下的加工、铅和锡在室温(20℃)下的加工各为何种加工?9.在制造齿轮时,有时采用喷丸法(即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齿面得以强化。

试分析强化原因。

第三章合金的结构与二元状态图1.解释下列名词:合金,组元,相,相图;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机械混合物;枝晶偏析,比重偏析;固溶强化,弥散强化。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1)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2)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3.下列元素在α-Fe 中形成哪几种固溶体?Si、C、N、Cr、Mn4.试述固溶强化、加工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5.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什么主要差别?6. 何谓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和共析反应?试比较这三种反应的异同点.7.二元合金相图表达了合金的哪些关系?8.在二元合金相图中应用杠杆定律可以计算什么?9. 已知A(熔点600℃)与B(500℃) 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300℃时A溶于B 的最大溶解度为30% ,室温时为10%,但B不溶于A;在300℃时,含40% B 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反应。

斯金纳的强化分类

斯金纳的强化分类

斯金纳的强化分类_一、考情分析此部分知识点为教育心理学中一般学习理论其中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部分的知识点,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部分的知识点考频较高且大家掌握的较好;但对于之后斯金纳其他强化分类诸如一级二级强化、定时变时、定比变比强化的内容掌握较有欠缺,此部分知识点属于考试过程中的难点提升部分,常以客观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的形式出现,为帮助大家扫清知识盲点,接下来小编将带领大家学习此部分要点,并呈现相应题目来一一突破。

二、理论知识(1)按照强化物的来源可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

再如分数,也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

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地位、微笑)、信物强化(钱、分数、奖品等)和活动强化(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2)强化的程式:是指反应受到强化的时机和频次。

强化程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式和间隔强化程式。

间隔强化程式根据时间和比率,固定和可变两个维度组合出四种强化程式。

每一种不同的程式都产生相应的反应模式。

连续程式的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

【定时强化】由于有一个时间差,强化后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末了反应率上升。

出现一种扇贝效应。

学生在期终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证明了这一点。

【变时强化】反应建立缓慢、稳定,强化后反应不会暂停;强化终止后反应具有更长的持续性,反应降低的速度缓慢【定比强化】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有益,建立迅速,强化后反应会暂停;强化终止后反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当达到预期反应次数后不再有强化物时,反应迅速降低。

【变比强化】对维持稳定和高反应率最为有效。

反应建立的速度很快,强化后几乎不会暂停,强化终止后,反应具有最长的持续性,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不会消失。

(完整word版)行为矫正重点整理

(完整word版)行为矫正重点整理

行为矫正第一章1、行为(名词解释):指的是个体任何可观察到的或者可测量的动作或者活动包括个体外部的动作和个体内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个体外部的动作。

2、行为矫正(名词解释):依据学习的原理来处理问题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

行为改变:个体行为在本质上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和客观环境影响在随时改变。

3、问题行为的类型:虽然问题行为在生活中表现繁多,范围很广,但大体都可归为以下三大类:①行为不足,人们期望的行为(良性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五岁儿童很少与同伴交流;②行为过度,人们所不期望的行为(不良行为)发生太多,儿童上课时经常侵犯把别人;③行为不当,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下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10岁儿童叫爸爸为“老兄”;4、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为:①问题行为是习得的,其完全是个体后天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②各个问题行为是分别习得的,其分别是在其特定环境中,进行了某种特定学习的产物;③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其是在不良的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了某种不恰当的学习的结果;④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行为矫正的实质就是指导个体重新学习,以使问题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5、行为矫正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学者的概括和总结,行为矫正有以下五个特点:①行为矫正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②行为矫正有明确的学习理论基础;③行为矫正强调环境和学习的作用;④行为矫正重视专业和生活的结合;⑤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的测量;第二章1、行为的获得律和消退律(课本17-18)获得律: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

消退律: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变的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进本规律(填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3、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简答)①榜样与示范;②观察与模仿;③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4、替代强化:观察者如果看到榜样成功(被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榜样失败(被惩罚的)行为,就会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因此,对榜样行为的强化,便可以替代性的影响观察者的学习。

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为及其特点一、行为的涵义(一)行为的界定(1)传统华生斯金纳可观察的外显行为(2)新行为主义赫尔托尔曼内隐性的意识行为(3)认知论心理表征的过程(4)广义内在外显意识潜意识有机体在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即有机体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反应、运动或行动,以及人的头脑里所进行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大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二)促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1、生理成熟与衰退2、偶发事件(疲劳,疾病,药物,剧烈运动,情绪紧张)3、学习二、1行为问题的产生(一)适应与发展个体通过不断的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个体的身心机能及其品质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

三、行为的分类正常行为:普通人能做到的,与个人的性别,年龄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并与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符合的行为。

不正常行为四、行为的特点1、行为包括人们的所说和所做2、行为具有可塑性3、行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行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5、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6、行为可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7、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8、行为是可以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第二节行为改变技术及其特点一、行为改变技术的产生背景二、行为改变技术的界定建立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旨在减少、消除个体不良行为,塑造、增进个体的良好行为的各种原理和方法。

三、行为改变技术与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的辨析四、行为改变技术的特点(一)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的行为(二)积极应用实验心理学的原理(三)注重客观系统的行为处理方法(四)强调分析当前的环境事件并重组个体的环境(五)解决个体问题、增进个体社会适应为终极目标第三节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二、行为改变技术的应用(一)应用在家庭教养上1、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2、培养儿童的良好的生活习惯3、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4、改变儿童某些不良行为(二)应用在学校的教育上1、课堂行为2、学业行为3、亲社会行为4、不良行为(三)应用在其他领域1、发育障碍2、心理卫生3、功能康复4、医疗保健5、公益事业社区管理6、机构人事管理第四节行为改变技术的价值取向和操作原则一、行为改变技术的价值取向与操作原则(一)塑造良好行为(二)增进维持已有的良好行为(三)消弱或消除已有的不良行为二、行为改变技术的操作原则(一)重视控制外部情境与改变行为后果(二)强调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三)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四)尊重个人权益和伦理要求第二章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一、巴甫洛夫及应答性条件反射实验二、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原理在给予行为者条件刺激后,立即给予无条件刺激,即强化行为者出现期望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生活中的案例
通过DRO程序消除儿童乱发脾气的行为。 这一问题行为如果应用 1 规定儿童在连续1分钟内没有发脾气,就 DRL程序矫正的话,会出 给与巧克力作为强化物。如果儿童在规定 现怎样的不同? 的时间内发了脾气,则将计时器归零。等 到儿童不再发脾气时,再重新开始计时, 直到连续1分钟内没有发脾气为止。 2 如果儿童在上一程序(DRO-1)中发脾气 的行为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就可以提高时 间的要求,例如把程序改为DRO-5,最终达 到消除儿童乱发脾气的行为。
26
(三)实施
首先,必须对问题行为和替代行为进行界定。这样才 能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对不良行为进行消退和对良性 行为进行强化。 其次,必须确认并消除对问题行为的强化物。
最后,必须确定替代行为的强化物,并对替代行为实 施一致和及时的强化。如果替代行为已经比较稳定, 则应逐渐转向间歇强化,以维持DRA的效果。
19
(2)重置时段DRO:在规定时间间隔内问题行为不发生 就能得到强化,而且如果行为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发 生了,就立即把记时器拨回零点重新记时,这样儿童 就不仅得不到强化物,而且必须马上重新开始新的DR O程序。
优点:与固定时段的DRO程序相比,重置时段的DRO程 序能够更严格地控制不良行为,因为一旦问题行为出 现,此时的DRO就会立即停止,程序再次重新开始, 因此可有效防止固定时段DRO的“既然做了就多做点 ”的现象。
例子:
5
二 差 别 强 化:
差别强化:正性行为每出现一次就被强化一
次,这样就可以提高在未来正性行为的发生 频率。与此同时,任何负性行为都不会被强 化,因而在未来负性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 低。
差别强化是 行为分化是
6
过程 结果
提醒:除了差别强化可以得 到行为分化的结果外,通过 差别惩罚也可以得到行为分 化的结果。
差别强化的过程:
强化作用: 前提 反应
护士出现 她说积极的事情
后果
护士对其加以关注
说积极的事情
终止作用: 前提 反应
护士出现 她开始抱怨
后果
护士不予注意
不再抱怨
7
第二节 差别强化及其使用
一 低率行为的差别强化(DRL) (一)含义 低概率行为的差别强化,就是当不良行为出现 的比率低于规定的水平时呈现强化物。
SR-DRL=时间间隔之后发生反应/时间间隔
强化物
13
生活中的实例 矫正上课举手过于频繁的行为。使用SR—DRL程 序,规定只有前次举手5分钟以后再次举手,才能被 老师提问,如果做不到不仅不提问还要再等5分钟才 有被提问的机会。
采用SR-DRL程序进行矫正有效性的临床验证 矫正三位重度智力落后患者的过快进食速度的 案例。
9
(二)类型 分类标准:时间取样 1 有限反应的DRL(LR-DRL):在某一规定时间阶段内如 果反应次数不超过规定的数目就给予强化。
分析: A在一定的时间内,规定了行为反应的次数; B这一规定时间可以是一节课,上午,下午,晚上等等; C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行为者一旦做到,即呈现强化物。
27
DRA程序中的替代行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替代行为应当与问题行为功能相当 2替代行为必须比问题行为需要较小的反应力度 3替代行为必须立即导致强化
28
四、高率行为的差别强化
高率行为的差别强化(DRH):指当良性行为出 现的比率高于某一规定的水平时呈现强化物。
分析: 1 只要良性行为出现的次数超过一定限度就可以 强化,通常用于增加那些已经处于儿童行为体系 中但发生频率不高或不能一贯坚持的行为。 2 应用DRH同样需要对目标行为作基线水平的观 察,明确当前行为的比率,然后强化那些高于基 线水平或规定比率的行为水平。当行为得到稳定 、频率达到目标水平为止。
24
心理学家让护士们做到三件事:
第一,不论何时看到张太太,都要马上对她说些积极的事情; 第二,不管什么时候张太太自己说了什么好事儿,护士必须马 上放下手头的工作,对她微笑并主动倾听,对她所说的事情 表示关注,而且,只要张太太是在说积极的事儿,护士就应 该坚持注意地听下去; 第三,只要张太太一开始说那些消极的事情,护士就可以借故 离去或是装作当时很忙而无法倾听,但只要她一停止抱怨并 讲些积极的事儿,护士就重新停止工作以注意她的谈话。
第八章 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1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行为分化与差别强化 差别强化及其使用 刺激控制的基本技术 刺激控制的促进策略
2
第一节 行为分化与差别强化
一、行为分化 (一)行为分化(behavior differentiation):个 体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性质的特定行为或同 一行为的不同水平进行区分和辨别。
分化的主体:行为个体 分化的内容:
分化的原因是 行为受到了有 差别的强化
A 相同情境中的不同性质的行为——白鼠在箱子里 的不同行为表现 B 同一行为的不同水平——白鼠按压杠杆的力度
3
行为分化的实例
世界上最“聪明”的 鱼
4


行为的分化作为一种结果在动物界是广泛存在的,行 为的分化也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行为之中。
LR-DRL=时间间隔中少于X次反应童很多,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小的时候吃糖 过量造成的,有些孩子甚至每天要吃很多糖块,针对 这一现实问题,采用LR-DRL程序进行矫正,我们应该 怎样设计矫正过程? 1 根据孩子的每天实际吃糖量设定 标准。标准包括时间段标准和在这 个时间段的吃糖数量。 2 与孩子商定强化物,并告知得到 强化的标准。 3 在每一个时间段内监测孩子的吃 糖数量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14
应用DRL的两个类型进行案例分析:
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每隔几 分钟就要举手,举手回答问题并不属于问题行为,但 是过于频繁的话会影响老师提问其他同学。(需要控 制速度,但是不需要完全消除)
有限反应的DRL:老师对该生提出要求,每节课最多举 手三次,如果能够做到,在接下来的那节课老师会首 先提问他。
18
(二)类 型
1、固定时段DRO与重置时段DRO (1)固定时段DRO:指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阶段内没有发生 问题行为就给予强化,如果发生了问题行为就不予强化 ,并等这一阶段结束后再开始下一个时段的DRO程序。 例子:儿童在连续5分钟内没有发脾气就得到强化;如 果发了脾气就得不到强化,并在这5分钟结束后,再开 始另一个DRO-5分钟的程序。 潜在的问题:可能会使儿童在出现了一次问题行为以后 放弃努力,甚至会出现更多次的问题行为。
16
二 其他行为的差别强化(DRO)
(一)含义 其他行为的差别强化(DRO)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 问题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也被称为零反应的差别强
化。
分析: A 在DRO中,强化物取决于问题行为的不出现。 B “其他行为的差别强化”这一名词容易产生混淆,尽管 这一程序的名字暗示你将强化其他行为,而实际上你将强 化的是问题行为的缺失。 适用情况:想要消除一种问题行为或是使问题行为极少发 生。 如:当小朋友不咬手指的情况下,才会有讲故事的强化物 呈现出来。
21
(三)实

首先,必须识别问题行为的强化物,并对其实施消退。
第二,必须确定DRO程序中使用的强化物。 第三,选择长短合适的DRO初始时段。DRO初始时段的长短 ,应和问题行为的基线水平相适应。 第四,实施DRO程序。行为矫正者要始终消除对问题行为 的强化,并在不出现问题行为的时段末呈现强化物。如果 在规定的时段内出现了问题行为,就不呈现强化物并重新 计时。一旦问题行为已经减少,并且当事人几乎在每个时 段都得到强化物之后,就应该逐渐延长DRO的时段长度, 最终达到可以长久控制的水平。
空置反应的DRL:老师的要求是:他只能在前次举手过 后的15分钟后才能再次举手,如果15分钟的时间间隔 没到他就举手了,老师不仅不让他回答问题,还要他 再等15分钟才能得到发言的机会。
15
(三)DRL的实施:
第一步:确定DRL是否适合使用。如果目标是减少问题行 为的次数而不是消除行为,DRL就很适用。 第二步:确定可接受的行为水平。在有限反应的DRL中, 应该确定每一个固定时间段里可以接受的行为反应水平, 而在空置反应的DRL中,应确定两次反应的间隔时间。 第三步:在实施强化前,必须让当事人了解强化的程序。 在有限反应的DRL中,应该告诉当事人在整个时期中可以 接受的最大反应次数,在置空反应中,应告诉当事人你所 期望的两次行为反应之间的时间差。 第四步: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应向当事人提供其行为表 现的反馈信息。以促使其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
分析:只要不良行为出现的次数不超过一定限度,不仅 不会得到惩罚,反而可以得到强化。当然,如果不良行 为的出现频率高于规定水平,则得不到强化。

适用范围:当某些问题行为在一定限度内是可 以容忍的,就可以应用这一方法。
8
生活中的实例
吸烟、喝酒对于许多父亲都是 难以彻底消除的,也不必要完 全消除,可以采用DRL程序对 其进行控制。 控制的过程中可以首先根据个 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规 定水平,在实施矫正过程中, 如果个体的吸烟、喝酒的量低 于规定水平,则给予先前确定 的强化物(如物质奖励),如 果这个量高于规定水平,则得 不到强化物。
22
三 替代行为的差别强化
(一)含义 替代行为的差别强化(DRA):对问题行为不给予强化 而对良性的替代行为给予强化。 分析:与前面的低率行为差别强化(DRL)、其他行为 差别强化(DRO)相比,DRA既可以用来降低问题行为的 概率,又可以用来提高期望行为的概率。
23
替代行为的差别强化的实例——张太太的抱怨
问题行为:张太太已经在一家护理院呆了一年,但是, 对护士们来说,她倒像是在那儿呆了一辈子。不管什么 时候,只要张太太一看到护士小姐,就开始抱怨周围 的事物,包括她的食品、房间、其他病人、四周的嘈杂 声或是她的关节炎。护士们总是耐心倾听她的抱怨并 试着安慰她。但一年下来,她的抱怨越来越多,直到 最后,在她眼里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好的了。 背景:当张太太刚住进护理院时,说的都是好事,她赞 美周围的人们,很少抱怨什么。护士们希望她们能使张 太太恢复到从前的样子,因此向一位行为心理学家咨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