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学网国考教师资格证:强化”和“惩罚”概念的区分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中几组易误解概念的辨析

教育心理学中几组易误解概念的辨析

作者: 周俪;张翔
出版物刊名: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11-13页
主题词: 教育心理;负强化;机械学习;正强化;有意义学习;反应概率;认知结构;肯定例证;教学方式;操作学习理论
摘要: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应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理论学科,涉及的概念颇多。

其中有些概念在实际教学或援引时常常会产生歧义。

以下仅就几对容易误用的概念作一番辨析。

一、强化、奖励和惩罚 常见的误解是:正强化即奖励,负强化即惩罚。

① “强化”是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学习心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所谓强化,即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②在学习情境中,要控制学生所学的东西和建立的行为。

最有效的途径即是运用强化。

根据实施的方式,又可进一步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由于施加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使个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作用。

这里被施加的刺激称为阳性刺激。

阳性刺激的给予或出现能引起正强化。

例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的微笑、赞许、评分等肯定态度的给予将使这一正确答案在学生头脑中巩固下来,并在以后类似的问题情境中作出同样正确的反应。

负强化则指由于某种刺激的退除而产生的使个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作用。

这里退除了的刺激称为阴性刺激。

阳性刺激的退除或取消能引起负强化。

例。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的联系与区别——杨春负强化和惩罚是行为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容易把负强化和惩罚混淆。

其实,负强化和惩罚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绝不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将它们混为一谈。

负强化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例子:小明不喜欢洗衣服,经常把衣服放很久才洗。

他的母亲看到后就骂了他一顿,他就把衣服拿去洗了,母亲就不再骂了。

以后每次他不洗衣服,他的母亲就骂他,他洗了衣服,他的母亲就不再骂他,这样,他洗衣服的概率就增加了。

在这里,小明洗衣服是一个行为,母亲的骂是厌恶刺激(负强化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母亲的骂),就增加了洗衣服的概率。

惩罚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例子1:小明喜欢破坏东西。

有一次,小明把凳子弄坏了,他的爸爸就让他把凳子修好。

百般无赖下,小明修好了凳子。

以后每一次小明把东西给破坏了,就让他把破坏的东西修好。

这样,小明以后就不再破坏东西了。

在这里,小明破坏东西是一个行为,修好破坏了的东西是一个厌恶刺激(惩罚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修好破坏了的东西),就不再破坏东西了,目标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减少了。

联系2:负强化和惩罚都是施加一个消除厌恶刺激。

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个体做出某一行为,在行为之后跟随一个结果,这一结果对将来该行为的出现产生影响。

区别:负强化是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增加目标行为(通常指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的提高。

而惩罚是指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减少目标行为(通常指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的降低。

例子3:小明平时喜欢玩游戏,但是特别讨厌运动。

由于小明在游戏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教育心理学指导: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

教育心理学指导: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

教育心理学指导: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中学教师资格证的笔试需要考的内容有一门是《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心理学来说,有一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下面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的:教育心理学指导: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强化与惩罚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两大基本规律。

其中,强化又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

许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大多很容易混淆负强化与惩罚。

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呢。

老师帮你区分这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强化和惩罚的概念。

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是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其中,惩罚又分为正惩罚与负惩罚。

正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负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一个正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产生。

再次,正强化与负强化的联系与区别。

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一种用来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强化过程,二者在结果上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正强化使用愉快刺激而负强化使用厌恶刺激。

如“孩子在家如果做家务,就奖励他爱吃的零食”,这就是正强化。

其中呈现的愉快刺激就是给他爱吃的零食,目的是增加孩子做家务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孩子不太喜欢洗碗,如果他表现好,就奖励他可以不洗碗”,这就是负强化。

其中“奖励他可以不洗碗”就是中止厌恶刺激,目的是增加孩子表现好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接下来看一下负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区别。

通过定义可以出来,区分负强化和惩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的就是强化,如果是减少或抑制行为发生概率的就是惩罚。

如“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就不要孩子做家务”,这就是负强化。

因为这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做家务”来增加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

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

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引用: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强化与惩罚--强化是想要好结果的增加,惩罚是要坏结果的减少。

拒绝吃药下的强化与惩罚: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核心概念。

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正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负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消极强化物撤去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惩罚:分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负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他所想望的东西不出现,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行为:做(吃药)这件事情的好处:事情本身给与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有收获,行为增加(吃药会好或允许做感兴趣的)。

行为:做(不吃药)这件事情的坏处:事情本身给与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无收获,行为减少(不吃会死或不做不感兴趣的)。

行为:不做(吃药)这件事情的坏处:事情之外给与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有亏损,行为减少(需要做不感兴趣的)。

行为:不做(不吃药)这件事情的好处:事情之外给与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无亏损,行为增加(不允许做感兴趣的)。

1.正强化:给与一个好的刺激。

(胆小的孩子发言后)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不躺着看书就停止批评)3.正惩罚:给与一个坏刺激。

(饭前不洗手)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不完成作业就不让看电视)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1操作与未操作:负强化是去掉一个刺激,惩罚是给予一个刺激。

2刺激的性质:负强化是去掉的往往是好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增加的刺激),惩罚给予的是坏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减少的刺激)。

相同点:都能使减少不好的行为的发生率。

以下的概念理解1)正强化正强化就是给予一个好刺激。

为了使儿童能够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得以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

奖励的方式可以给予对方喜爱的实物,代币,金钱,也可以是微笑,点头,称赞及表扬等。

河源教师招聘教综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强化”和“惩罚”

河源教师招聘教综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强化”和“惩罚”

河源教师招聘教综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强化”和“惩罚”正强化、负强化、出现性赏罚、撤销性赏罚这几个常识点是心理学部分考试的要点,而且涵义极易混淆,所以也是考试的难点,接下来,华图教师为广大考生详细解析这四个概念的差异。

期望咱们可以很好的把握此重难点。

一、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是指随同行为出现的任何能添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强化有正强化(施行奖赏)与负强化(撤销赏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沉强化。

首要咱们看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界说,正强化通过出现某种影响,往往是愉快的影响增强反响发作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影响,往往是讨厌的影响,来增强反响发作的概率。

从界说中可以看出,强化都是为了进步某种行为发作的概率。

举例来说,妈妈想让小明快点写作业,对小明说:“假如你写完作业的话,那就允许你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

”这儿写作业这种方针行为是添加的,所以挑选强化,动画片是一个愉快影响,让他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便是给他出现一个愉快影响,因此这儿运用的是正强化原理。

那么换一种思路,妈妈想让小明快点写作业,对小明说:“假如你写完作业的话,今日晚上你就不用刷碗了。

”这儿写作业的这种方针行为也是添加的,挑选强化,刷碗是一个讨厌影响,不让他刷碗便是撤销这个讨厌影响来添加小明写作业这种行为。

为了更好的区别正强化和负强化,咱们做几道例题稳固下:例1:爸爸告诉小安,只要他进入班级前三年名,就给他买土豪金。

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赏罚D.衰退答案:A解析:做这道题之前先找方针行为,方针行为是考试成果进步,爸爸想让小安的成果进步,也便是方针行为添加,然后咱们再看外界的影响改变,“土豪金”对小明来说是愉快影响,给他买土豪金,便是给小明出现一个愉快影响,所以这道题挑选正强化。

例2:古时对“戴罪建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是( )。

衰退 B.赏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答案:D解析:首要咱们找到方针行为便是“建功”,很显然,这儿的是想要“建功”的行为添加,接着咱们再看外界的影响改变,“从轻发落”意味着减轻赏罚,刑法对犯人而言是一种讨厌影响,减轻赏罚意味着消除这个讨厌影响来添加犯人的“建功”行为,因此,这道题挑选负强化。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的联系与‎区别——杨春负强化和惩‎罚是行为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容‎易把负强化‎和惩罚混淆‎。

其实,负强化和惩‎罚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绝不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将它‎们混为一谈‎。

负强化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例子:小明不喜欢‎洗衣服,经常把衣服‎放很久才洗‎。

他的母亲看‎到后就骂了‎他一顿,他就把衣服‎拿去洗了,母亲就不再‎骂了。

以后每次他‎不洗衣服,他的母亲就‎骂他,他洗了衣服‎,他的母亲就‎不再骂他,这样,他洗衣服的‎概率就增加‎了。

在这里,小明洗衣服‎是一个行为‎,母亲的骂是‎厌恶刺激(负强化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母亲的骂),就增加了洗‎衣服的概率‎。

惩罚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例子1:小明喜欢破‎坏东西。

有一次,小明把凳子‎弄坏了,他的爸爸就‎让他把凳子‎修好。

百般无赖下‎,小明修好了‎凳子。

以后每一次‎小明把东西‎给破坏了,就让他把破‎坏的东西修‎好。

这样,小明以后就‎不再破坏东‎西了。

在这里,小明破坏东‎西是一个行‎为,修好破坏了‎的东西是一‎个厌恶刺激‎(惩罚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修好破坏了‎的东西),就不再破坏‎东西了,目标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减少了。

联系2:负强化和惩‎罚都是施加‎一个消除厌‎恶刺激。

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个体做出某‎一行为,在行为之后‎跟随一个结‎果,这一结果对‎将来该行为‎的出现产生‎影响。

区别:负强化是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增加目标‎行为(通常指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的提‎高。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三分法”教你区分强化与惩罚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三分法”教你区分强化与惩罚

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的是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他认为行为的结果导致了个体提高了以后做同样反应的可能性。

故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是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反应概率的变化受到强化规律的制约。

斯金纳对于强化的分类,是教资考试常考的知识点,也是学员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一起用“三步法”学习下斯金纳关于强化和惩罚的分类。

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可以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指某种行为反应频率的增高,但二者又有区别。

惩罚也可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二者均指某种行为反应频率的降低,但它们也有所不同(详见下表)。

对表格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区分上述四个机制的“三分法”。

“三分法”步骤如下:1.先看行为结果当行为结果是表现的越来越频繁,可以判断出是强化,将答案范围圈定在“正强化”和“负强化”之间,反之则在“正惩罚”和“负惩罚”之间。

2.再看施加刺激者的行为当施加刺激者的行为是给予,则判断行为为正性,施加刺激者行为为撤销,则判断为负性。

一般情况下,这两步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3.最后看刺激的性质因为同一刺激对不同人来说,性质不同,所以这个最后判断,作为辅助。

例:小明课堂上做小动作,老师批评了他,后来小明越来越喜欢做小动作。

1.“小明越来越喜欢做小动作”是行为结果增多,所以是强化;2.“老师批评了他”是老师给学生呈现刺激,所以是正性;故题干是正强化。

3.“批评”是大家疑惑的地方,这里对小明来说,“批评”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就像一个后进生平时不受老师关注,因为一次偶尔的错误行为,老师开始关注他(即使这种关注是教师的批评),他也会开心,从而增加错误行为的出现频次。

【牛刀小试】小明最近上课不认真,王老师告诉他不能参加本次春游,王老师用的强化规律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强化规律。

负惩罚是通过撤销给个体的积极刺激来降低某种行为,题干中王老师不让小明春游来降低他不认真上课的行为频率属于负强化。

2017陕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易混淆的心理学专业术语辨析

2017陕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易混淆的心理学专业术语辨析

2017陕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易混淆的心理学专业术语辨析通过近期陕西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7年陕西教招将于4月左右陆续发布公告,参考2016陕西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内容多为《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陕西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陕西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心理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大重要内容。

而在历年各地的考查中,客观题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我们主要针对客观题中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一些容易混淆的心理学专业术语进行辨析,为各位考生展开复习做一个参考。

一、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重要内容。

所谓强化其实就是当一种行为发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刺激物,那么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行为出现后,紧接着呈现一个愉悦的刺激,从而使得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则是当行为发生后,紧接着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从而使得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从正负强化的概念可以发现,不管是呈现愉悦刺激还是撤销厌恶刺激,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那么,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判断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首先要确认的是其目的是否是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即可,在此基础上再来判断正负之分。

下面结合两道例题来具体进行分析。

1.当班上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总是给予学生表扬或者一个微笑,或者一个点头,这利用的是心理学中的( )。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1.【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首先判断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概率,属于强化,其次可以发现其呈现的是愉悦的刺激,故属于正强化。

2.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2.【答案】C。

教师招聘考试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教师招聘考试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教师招聘考试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总结全国各地历次教师招聘考试,发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几个知识点是心理学部分考试的重点,而其中负强化与惩罚两者的涵义极易混淆,也是考试的难点,本文结合定义及具体实例为广大考生解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四者之间的区别。

希望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此重难点。

一、正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例题】爸爸告诉小安,只要他进入班级前三年名,就给他买土豪金。

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A。

本店铺解析:通过呈现愉快的刺激买土豪金来促进小安好好学习,是正强化行为。

二、负强化负强化: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例题】1.妈妈对小安说,若是能进入班级的前三名,就可以在暑假中不做家务。

妈妈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B。

本店铺解析:做家务对小安来说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做家务这个厌恶刺激,来激励小安好好学习,所以是负强化。

2.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答案】C。

本店铺解析:处分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处分来巩固良好行为,是负强化。

3.古时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是( )。

A.消退B.惩罚C.正强化D.负强化【答案】D。

本店铺解析:判刑是厌恶刺激,从轻发落意味着减轻刑罚,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立功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三、惩罚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

【例题】1.小明经常上课偷玩ipad,王老师发现立刻打电话告诉其父母,王老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C。

本店铺解析:被告诉父母对小明来说是一种厌恶刺激,王老师呈现这种厌恶刺激,来降低小明偷玩ipad行为的发生频率属于惩罚。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幼儿教育中的正强化与负强化一、正强化-负强化正强化是正面刺激(如食物),在行为之后呈现。

如,孩子表现好,给他一粒糖,这就是正强化。

负强化是负面刺激(电击、病痛、噪音等),在行为之后撤销。

如,一个学生原理因为犯错误被记大过处分,近期由于表现好,取消了处分,这就是负强化。

二、负强化-惩罚惩罚是在行为之后呈现或加强某种负面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比如,小明没有遵守“跑步时不能从后面推别人”——在大家跑步时,从后面推了晓勇,结果被老师请出队列,罚站1分钟。

这就是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的相同点仅仅是刺激的性质都是负面的,但负强化是撤销或减弱负面刺激,惩罚是呈现或加强负面刺激,负强化的作用是建立某种行为(比如,取消逐渐变好的孩子原有的处分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惩罚的作用是消除某种行为(上述例子中,罚站1分钟,会让小明从后面推人的行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美国临床心理医生吉尔和沃尔夫曾使用负强化法训练过一组重度智能不足儿童,以培养其形成解大小便的习惯。

实际训练时采用个别矫治法。

训练人员用一条约四五米长的布带,一端绑在患儿的腰部,另一端绑在厕所里。

训练初期,实验者仔细地观察这些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出现想上厕所的意愿。

当他们一发现孩子有上厕所的意愿时,一方面立刻松散所绑腰带(即撤除厌恶刺激),一方面给以奖励,并说:“很好。

”第二阶段,要求儿童能自动走向厕所,方给他解开布带,并给予奖励。

第三阶段,要等儿童走进厕所,坐在马桶上,才松开布带并给以奖励。

最后,要儿童解好大便,并穿好裤子,才能把布带松开,并给以奖励。

以上程序采用了逐步训练法来提高训练的标准。

实验结果证明,此法对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到厕所里大小便的习惯),有较好的效果。

增加的话就是强化。

在强化里面,如果是呈现一个喜爱刺激使得行为频数增加,就是正强化(阳性强化);撤除一个厌恶刺激使得频数增加就是负强化(阴性强化)。

教育心理学易混知识点之强化与惩罚

教育心理学易混知识点之强化与惩罚

教育心理学易混知识点之强化与惩罚纵观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部分的考试重点,而强化理论中的强化和惩罚这两个知识点又极易混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斯金纳的强化和惩罚。

(一)概念凡是能增加行为频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那么用强化物使个体行为频率增加的过程就是强化;反之,在行为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行为频率下降,则是惩罚。

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给予愉快刺激增强行为频率,负强化是消除厌恶刺激增强行为频率。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强化强调的行为频率的增强,惩罚强调的是行为频率的降低,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二)负强化和惩罚负强化属于强化的一种,它强调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强行为频率。

惩罚是给予厌恶刺激或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行为频率。

两者在表述上是相反的过程,所以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巩固一下知识点。

【例题1】刘华平时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妈妈知道刘华喜欢玩游戏,便和他约定,只要他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的游戏,妈妈运用的方法是( )。

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消退【答案】A。

解析:妈妈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玩游戏增加刘华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故属于正强化。

【例题2】因为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消退【答案】C。

解析:处分对于学生来说是厌恶的刺激,在表现出进步明显行为后,老师消除厌恶刺激,故属于负强化。

【例题3】学生作业写不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

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 D消退【答案】B。

解析:通过呈现不让看电视的厌恶刺激,减少写不完作业的行为频率,故属于惩罚。

以上就是关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辨析,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强化理论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强化理论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强化理论一、基本概念1.强化强化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的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指的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频率。

所以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目的都是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

例如:如果你今天表现好,我就奖你一朵小红花。

(正强化)如果你们今天表现好,我就不布置家庭作业。

(负强化)2.惩罚惩罚指的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行为出现的频率。

例如:如果你再调皮捣蛋,我就把你打一顿。

3.消退消退指的是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消退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

例如:学生上课讲话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力,老师不予理睬,慢慢学生就不讲话了。

4.总结二、概念区分负强化VS惩罚负强化强调的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出现频率,而惩罚强调的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出现的频率。

前者是增加行为反应,后者是减少行为反应,可以以此进行区分。

三、题目检测1.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他站到教室后面,这里教师运用的强化类型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C。

解析:学生扰乱课堂,教师通过呈现厌恶刺激的方式减少其扰乱课堂的行为,属于惩罚。

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未系安全带,车辆会持续发出警报声,直到驾驶员系上安全带警报声才会消失,这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B。

解析:通过撤销厌恶刺激,也就是警报声消失,来增加驾驶员系安全带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资格证 笔试 策略类 如何区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娄喜 原创

资格证 笔试 策略类 如何区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娄喜 原创

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娄喜强化与惩罚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两大基本规律。

其中,强化又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

许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大多很容易混淆负强化与惩罚。

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呢。

华图老师帮你区分这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强化和惩罚的概念。

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是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其中,惩罚又分为正惩罚与负惩罚。

正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负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一个正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产生。

再次,正强化与负强化的联系与区别。

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一种用来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强化过程,二者在结果上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正强化使用愉快刺激而负强化使用厌恶刺激。

如“孩子在家如果做家务,就奖励他爱吃的零食”,这就是正强化。

其中呈现的愉快刺激就是给他爱吃的零食,目的是增加孩子做家务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孩子不太喜欢洗碗,如果他表现好,就奖励他可以不洗碗”,这就是负强化。

其中“奖励他可以不洗碗”就是中止厌恶刺激,目的是增加孩子表现好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接下来看一下负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区别。

通过定义可以出来,区分负强化和惩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的就是强化,如果是减少或抑制行为发生概率的就是惩罚。

如“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就不要孩子做家务”,这就是负强化。

因为这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做家务”来增加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当学生写了错别字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个字抄写20遍”,这就是惩罚。

因为“要求学生把这个字抄写20遍”,呈现这一厌恶刺激的目的是减少学生“写错别字”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其中,老师要求学生把写错的字抄写20遍,是通过呈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因此是正惩罚。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老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老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1.负强化VS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

(1)行为的结果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响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那么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响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刺激呈现的方式不同: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

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VS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代表人物不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斯金纳提出的。

(2)研究性的行为不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是应答性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是操作性行为。

(3)学习的发生:经典性——中(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相匹配形成条件刺激。

操作性——行为结果影响将来的行为频率。

3.认知理论VS建构理论(1)知识观:认知强调知识对现实世界描绘的客观性,而建构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生观:认知把学生看成是信息的主动吸纳者,建构那么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老师观:认知把老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而建构把老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

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VS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络;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强调人与知识的关系。

5.正例VS反例VS变式正例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那么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络的例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握详细的关键特征)反例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局部概念或规那么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目的是让学生对正反例进展对照,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形成准确的概括)。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详细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6.过度学习VS学习的纯熟程度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到达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

学习纯熟程度是到达一次完全正确的学习+过度学习。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21个最易混淆必考点,看完捡回30分!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21个最易混淆必考点,看完捡回30分!

【教师资格证】21个最易混淆必考点,看完捡回30分!大家在备考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容易记混淆的知识点,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克服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1个最容易混淆的必考知识点,赶紧熟记起来吧!1正强化VS负强化& 消退VS惩罚①正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

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①消退: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

②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2顺向迁移VS逆向迁移& 正迁移VS负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可把迁移分为①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

②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根据是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①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

②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3绝对感觉阈限VS绝对感受性& 差别阈限VS差别感受性①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②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①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②差别感受性: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4瞬时记忆VS短时记忆VS长时记忆①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②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③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长时记忆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它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负强化与惩处强化和惩处是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两者之间有肯定的联系,也具有不少的相像性,我们经常将这两者的概念相混淆。

但事实上,负强化和惩处之间还是存在着肯定的区分的。

先来说说“惩处”。

惩处分为正向惩处和负向惩处。

正向惩处是呈现某种让人厌恶的刺激,以降低行为频率。

举个在幼儿园遇到的例子:乐乐在一次区域自主活动中把图书区的图书乱丢在地上,老师就让他把班级里全部的图书都整理好放在区角内。

负向惩处是指取消个体宠爱的刺激。

举例:在一次集体嬉戏过程中,淘淘和皮皮不遵守嬉戏规章、影响了嬉戏的正常进行,在嬉戏结束后吃点心时,老师取消了他们自主选择点心的权利,让其他小伴侣都选好自己的点心后才把剩下的点心给他们。

在幼儿园里较少遇到老师对幼儿施加惩处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嬉戏惩处”,在嬉戏开展前或开展过程中,某个小伴侣假如消失了不好的行为,老师会临时取消他的嬉戏机会,起到肯定的警戒作用。

“负强化”是强化行为的一种。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在个体消失目标行为时,赐予乐观刺激,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在个体所预期的行为不消失、或者违反预期时,施以消极刺激,直到消失预期行为后再撤销消极刺激。

负强化不仅仅为了消退某种不良行为,更多的是为了培育乐观的、良好的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负强化往往是和惩处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的,或者说,惩处本身就是负强化过程中的一部分。

如:上面负强化中所举的例子,在嬉戏过程中幼儿影响嬉戏秩序时,老师会取消其嬉戏的机会,让他待在角落里面壁反省,这就是惩处;但在发觉他表现良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让他结束面壁重新参加到宠爱的嬉戏中,就是强化。

负强化与惩处都可能涉及厌恶刺激。

但严格意义上讲,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处是呈现厌恶刺激;负强化是为了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处是为了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

一般来说,两者的区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目的不同:惩处的目的一般只是为了阻挡不良行为消失,不肯定要形成良好行为;负强化则是通过厌恶刺激抑制不良行为,并达到建立良好行为的目的。

【技巧】三步快速区分强化和惩罚

【技巧】三步快速区分强化和惩罚

【技巧】三步快速区分强化和惩罚转入正题。

理论基础这个图是根据各个名称的操作定义进行的整理。

从图中我们可以把四种现象放在一个坐标系中,然后我们赋予每个维度以一定符号,符号的赋予都是很自然的,给予、想要的都是积极的、正向的,所以属于“ ”,取消、不想要的都是消极的、负向的,所以属于“-”,根据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原理,只要是强化(正强化、负强化)都是“ ”,只要是惩罚(呈现性惩罚、取消性惩罚)都是“-”。

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先判断出结果是“ ”是“-”,就可以判断是强化还是惩罚了。

如果是强化,接下来就要再具体看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如果是惩罚,接下来就要具体看是呈现性惩罚还是取消性惩罚。

完成这项工作,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看一下你做判断时的第一个符号是正是负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看一下第一步操作是给予还是取消就可以了。

如果第一步操作是给予(),那最终结果就是正强化或呈现性惩罚;反之,如果第一步操作是取消(-),结果就是负强化或取消性惩罚。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下。

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

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第一步:找出操作过程的正负号。

这个题目的操作过程是“不再批评”,其中“不再”是取消,为“-”,“批评”是不想要的,为“-”,这样我们找出了两个操作过程的符号“-”“-”第二步:判断是强化还是惩罚通过“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原理,第一步中是同号(- -),结果是“ ”,因此属于强化。

第三步:看第一个符号,作进一步判断。

本题中第一个符号是”-“(即第一步中确定的”不再“的符号),因此属于负强化,本题选B 做多了,过程就可以很简化了。

再看一个例子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老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这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呈现性惩罚D.取消性惩罚第一步:找出操作过程的正负号。

“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让”(),“做十遍”(-)第二步:判断是强化还是惩罚异号得负,属于惩罚第三步:看第一个符号,作进一步判断。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摘要:一些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代写论文,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从概念中正负的含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呈现与撤销等方面可以准确了解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

负强化与惩罚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

关键词:行为主义:负强化;惩罚行为主义理论用强化与惩罚来解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化包括正强化与负强化,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

强化与惩罚概念提出以后在行为矫正和训练、组织管理、社会治理、学校和家庭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不少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错误地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这不仅导致对行为主义理论的狭隘理解,而且不能完全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澄清负强化与惩罚概念。

一、对负强化与惩罚的错误理解有些学者注意到了容易将负强化混同于惩罚的现象,例如BruceA和L指出:“正强化概念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词汇,但即使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工作者有时也被正强化与负强化、正惩罚与负惩罚和消退之间的区别所困惑。

”事实确实如此,发生这种混淆的,不仅有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也有企业管理学界的学者。

1.心理学界的混淆俞文钊在其《管理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也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只是所用方式与手段不同而已。

”[1]该段文字的标题为“负强化——惩罚的应用”,全文所描述的是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

显然,这里从对概念的理解到具体操作程序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章志光在分析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时说:“他们也会以自我惩罚的方式来给自己以负强化,如做错事或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该得到的东西或罚自己去做平常不愿意做的辛苦劳动等。

”[2]对于那些没有了解负强化概念的人,这一句话非常容易误解,会错误地以为负强化就是惩罚。

朱智贤在解释强化概念时认为,“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负强化物,如对有机体有伤害性的噪音、强光、电击等”[3]。

这里的描述前后矛盾,让人费解。

如果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很明显,以后就会减少相应的反应,那应该叫“惩罚”;而如果排除噪音、电击等令人不快的刺激,则能增加反应发生频率,这确实叫“强化”。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如何正确区分强化与惩罚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如何正确区分强化与惩罚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如何正确区分强化与惩罚?】如何正确区分强化与惩罚斯金纳通过其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提出了人和动物行为的另一种模式: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的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这种行为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在强化规律中我们强调了“强化”和“惩罚”两个概念,每个概念又有正负之分,即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这四个内容。

下面我们先来看下这些名词的概念。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评率。

例如:为了让学生上课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凡是在课堂上发言的同学,老师都给予表扬。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评率。

例如:为了让学生上课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凡是在课堂上发言的同学,放学后就可以不用打扫卫生。

正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评率。

例如:为了让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交头接耳的现象减少,凡是上课走神的学生,老师就对他们进行批评。

负惩罚:摆脱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评率。

例如:为了让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交头接耳的现象减少,凡是上课走神的学生,老师取消他们下午的活动课。

如果按照常规的理解来看,这个知识点的题目一般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

但是,考试中的题目,在描述的过程中却又可能不按照正确的情况出题,这个时候就会和我们之前说的这四种情况出现冲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呢?下面先来看一道例题,我们再来看看应该如何总结这个知识点的答题技巧。

试题:胡老师抱怨他们班上的学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他们越来越不像话。

对于学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加以解释。

A.正强化B.负强化C.给予惩罚D.消退【答案】A。

这道题目很多的同学都选择了C选项,认为老师给予了一个厌恶刺激,所以是给予了惩罚,但是正确答案是A。

题干中老师虽然是以正惩罚的方式给予了一个厌恶的刺激(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是行为出现频率减少(他们越来越不像话),这就和我们之前所总结的相关概念差生了冲突,有的同学就对这个知识点就产生了疑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和“惩罚”概念的区分
在武汉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这部分的内容考察比重大、频率高。

而考察频次之最莫属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里面“强化”和“惩罚”概念的区分。

在考试中绝非单纯的考概念文字性的表述,而是让考生区分在教育教学实践实例中利用了强化规律还是惩罚规律,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是呈现性惩罚还是取消性惩罚。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几种区分“强化”和“惩罚”的方法。

一、依据概念区分
直接依据概念区分,需要记忆准确,考察各位考生的记忆能力。

如果善于记忆,记忆精准,那这个方法是极好的。

强化:通过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通过某种刺激降低反映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提高反应概率刺激的方法。

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刺激的方法。

呈现性惩罚: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概率的方法。

取消性惩罚:取消愉快刺激降低反应概率的方法。

二、运用记忆口诀
运用记忆口诀,可以达到复习备考时省时、省力的效果。

而且这次小编我提供的可是一个顺口溜的记忆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着实不错。

记忆效果是减轻了,但是提醒各位考生千万不要记混淆。

给他他想要的叫正强化,给他他不想要的是呈现性惩罚,不给他他想要的叫取消性惩罚,不给他他不想要的叫负强化。

三、巧用表格
表格清晰、直观,能够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

四、分步走
分步走,就是分两步走。

先区分是强化还是惩罚,然后进一步区分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是呈现性惩罚还是取消性惩罚。

如果反应的概率增加了那就是强化,反应的概率减少了就是
1
惩罚。

然后再看是呈现或取消的什么性质的刺激。

这种方法,在第一步就可以排除两个选项,小编认为这对加快考生做题的速度是大有裨益的。

巩固练习:
小明做完作业,妈妈给她看一个小时电视的奖励。

(正强化)
小鼠拉线可以避免电击,所以它会不断拉线。

(负强化)
小明没做完作业,老师罚她抄写一遍课文。

(呈现性惩罚)
小明没做完作业,妈妈把看一个小时电视的特权收回了。

(取消性惩罚)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