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活动方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雨下得有多大》公开课教学设计4
《雨下得有多大》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较为明显的几种云的形状和颜色来判断哪种云会下雨;2、能够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常见的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
2、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
3、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
2、对气象工作产生兴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长期记录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3、愿意和雨水亲近,培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自制雨量器并测量降雨量。
教学准备:塑料瓶、剪刀、尺子、透明胶带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使用器具测量降雨量的必要性:1、导入:今天天气怎样?前一段时间我们这里经常下雨,你知道雨下得有多的吗?2、有什么好办法测量雨的大小吗?二、制作雨量器:1 、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
告诉学生测量雨的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有毫米(ml)作单位。
(板书)2、大家想不想做一个,来测量雨量的大小?3、出示课件,指明读一读。
学生对照制作步骤,进行合作。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三、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1、简单评价做得好的小组。
2、雨量器做好了怎样使用呢?出示问题,指明读一读。
3、学生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出示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齐读。
友情提醒:有的瓶子底部不平,为了便于测量,每次量雨前,要在雨量器里加水直到最低刻度。
读数时,要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视线与水面保持水平。
每次测量前都必须倒掉一些水,使水面与雨量器的最低刻度齐平。
4、老师来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会使用雨量器了,取三只做的好的、口径不一的雨量器,教师模拟降雨。
5、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6、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量雨行吗?怎么办?四、鼓励学生实际应用:1、同学们,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时,我们就可以像气象工作者一样来测试每次的降雨量了。
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设计 -
(3.)对照雨量等级表,确定所测雨量的等级。
教学流程(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
复备
8.布置作业:下雨天用自制雨量筒测量雨量并填写教材第24页的记录表。
三.指南车信箱
1.学生自由阅读。
2.教师补充介绍。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你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每天的天气情况的?
铁力市第四小学2017—2018学年度下
主备人:林玉梅教 学 设 计第9份
备课
时间
3月28日星期3第2课时课型新授
计划授
课时间
月 日星期 第 节
课题
雨下得有多大
准备
雨量筒的实物或模型、自制简易雨量筒的材料。
课件。
教学
目标
1.知道雨量筒的结构和用途。
2.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
学习
目标
1.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
达标检测
一、填空;1.是测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的位置。
2.来描述的。雨量是小时内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如10~25毫米是,50~100毫米是,小于是小雨。
二、选择题:
1.用雨量器收降雨的正确方法是:()
A.将雨量器放在大树下面。B.将雨量器放在屋檐下面。C.将雨量器放在室外空旷的地方。
2.读取雨量筒里雨量的数据时,正确的方法是()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活动 测量雨量
1.出示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使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解其构造。
2.明确: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
3.指导制作雨量筒。
(1.)看图。
(2.)所需材料:大可乐瓶、剪刀、刻度尺等。
小学科学《雨下得有多大》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4 单元关心天气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够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会测量降雨量。
2、科学知识: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研究长期测量与坚持的重要性;意识到废旧变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愿意接触雨水,亲近大自然。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科学课课堂上有趣的实验、多彩的探究活动,深深吸引着学生,他们都喜欢科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科学观察活动、研究探究活动能力有所增强,科学探究合作意识也有所增强,小组合作分工也明确了,实效性也有所提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进行雨量的测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判断降雨量的多少。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对雨量器的功用及制作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且在实验测量中获得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一是进行观察对比,从而学会雨量器的制作;二是实验操作,实际测量雨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课件、视频资料、剪刀、小刀、水壶(带水)、水槽。
学生方面:塑料瓶、刻度条、白胶带、透明胶带、喷水瓶(自制)、水。
【教学过程】一、激趣挑战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1、展示微视频《看云识天气》(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科学,有的知识渊博,会看云识天气。
我不太相信,今天特意带来一段小视频,想挑战一下大家,敢接受挑战吗?生:敢。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
生:看视频。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此时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位同学观看的很仔细,第一个举起了小手,你来回答。
生1:乌云密布。
生2:乌云密布,狂风怒吼,天底云暗。
师:你描述的非常生动,请坐。
师: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云?生1:积雨云。
师:你真棒,请坐。
日常生活中,大家说一说还有哪几种云?生2:卷云。
生3:高积云。
生4:高卷云。
生:......师:大家说的非常好,猜一猜哪种云会下雨?为什么?生:积雨云最有可能下雨。
雨下得有多大-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测量,了解不同强度的雨淋洗对地面的影响。
2.能够了解雨水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观察雨下的情况。
2.测量雨的强度。
3.了解雨水的好处和危害。
4.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测量雨的强度。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到不同强度的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下窗外的天气,问学生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有没有下雨,有没有变化等,引导学生对天气做初步的了解。
2. 学习新知(1) 观察雨下的情况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观察雨下的情况。
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和经验。
(2) 测量雨的强度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测量雨的强度,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写出测量结果,再通过小组协作交流结果和经验。
(3) 了解雨水的好处和危害教师介绍雨水的好处和危害,让学生知道雨水能够补充土壤水分、为农田作物提供养分,同时也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危害,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要想保护环境,需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4) 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保护环境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好习惯,减少破坏自然环境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
3.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4.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发现生活中大雨导致的一些现象,等到下一节课上上课。
五、教学评价1.能够准确地理解测量雨的方法。
2.能够对雨下的情况做出正确的观察和归纳。
3.能够准确了解雨在环境和生物中的作用,知道如何保护环境。
《雨下得有多大》 学历案
《雨下得有多大》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雨的大小的衡量标准。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数据收集,判断雨的大小程度。
3、学生能够分析雨的大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雨的大小的衡量方式,如降雨量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2)理解不同大小的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雨的大小程度,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雨的大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资源1、雨量测量工具,如雨量筒、雨量计。
2、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大小的雨景。
3、科普书籍、文章,介绍雨的形成和特点。
四、学习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声的音频或展示雨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场雨下得大还是小?那怎么才能知道雨下得有多大呢?”2、知识讲解(1)介绍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雨是由水汽凝结而成。
(2)讲解降雨量的概念,即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深度。
(3)展示雨量筒和雨量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降雨量。
3、小组活动(1)分组观察不同大小的雨景图片,讨论并尝试描述雨的大小特征。
(2)每组使用雨量筒模拟测量降雨量,记录数据并交流。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地区在不同降雨量下的情况,如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小雨对农作物的滋润作用。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雨的大小对生活和环境产生的具体影响。
5、讨论与总结(1)组织学生讨论雨的大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例如全球变暖是否会导致极端降雨事件增多。
(2)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雨的大小的衡量标准、影响以及与气候变化的联系。
五、学习评价1、知识测验通过小测验,考查学生对降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雨的大小对环境影响的理解。
2、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课后观察一次降雨,并尝试使用简易工具测量降雨量,记录并分析结果。
3、小组表现评估观察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雨下得有多大作业设计方案》
《雨下得有多大》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雨下得有多大》的歌词内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感受音乐的美妙;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学生听取歌曲《雨下得有多大》,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2.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因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3.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雨下得有多大》的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歌曲《雨下得有多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2.歌曲欣赏:指挥学生听取歌曲,让学生仔细品味歌曲的歌词内容,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因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4.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雨下得有多大》的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5.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评判:1.观察学生在歌曲欣赏、分析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2.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讨论,评判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室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1.邀请音乐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深入探讨歌曲的音乐因素;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3.鼓励学生自主进修,发掘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
六、教学资源:1.歌曲《雨下得有多大》音频;2.教师制作的教学PPT;3.学生自备乐器或伴奏器械。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歌曲《雨下得有多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音乐世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才华。
《雨下得有多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雨下得有多大》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雨下得有多大》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同砚的听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 培育同砚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进修《雨下得有多大》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 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3. 练习仿效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播放《雨下得有多大》这首歌曲,让同砚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2. 进修环节:进修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3. 练习环节:让同砚分组进行歌曲的表演,仿效歌手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
4. 总结环节:让同砚分享他们的表演经历和感受,总结进修到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1. 听力训练:通过再三听歌曲,提高同砚的听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2. 表演训练:通过分组表演,培育同砚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分组谈论:让同砚在小组内谈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提高同砚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评判方式:1. 考察同砚对唱曲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2. 考察同砚在分组谈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同砚的表演和谈论,评判他们对《雨下得有多大》这首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延伸拓展:1. 让同砚自己创作一首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组织同砚参与演唱竞争,展示他们的表演才华和音乐天赋。
3. 鼓舞同砚多听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同砚将能够全面理解和表达《雨下得有多大》这首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培育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同砚的综合素养和艺术修养。
期望同砚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幸福和成长,呈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愿我们一起享受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妙!。
《雨下得有多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雨下得有多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和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雨的形成原理2. 降水量计算方法3. 实际降雨量观测和数据处理4. 《雨下得有多大》文章赏析三、教学重点1. 雨水的形成过程和降水量的计算方法2. 实际观测雨水量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雨水的兴趣。
2. 授课:讲解雨水的形成原理和降水量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3.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了解雨水的形成和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4.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5. 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雨下得有多大》的文章,表达对雨水的认识和观点,培养其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实验仪器和材料3. 计算器和数据处理软件4. 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六、教学评价1. 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2.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能力3. 学生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力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其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表达能力,是一节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探索精神。
第二课时一、作业背景《雨下得有多大》是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存与希望的故事。
通过描写主人公小男孩的成长历程,小孩在遭遇了种种不幸和挫折后,最终在坚强的意志和母亲的爱的支持下走向了光明。
这部小说感人至深,富有启发性和正能量,适合用来进行文学阅读和情感教育。
二、适用对象本次作业设计适用于中学生,尤其适合初中阶段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
三、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生存,坚强和希望等人生主题;4.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阅读的习惯。
《雨下得有多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雨下得有多大》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雨下得有多大》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朗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义,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难点: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雨下得有多大》的诗歌原文、诗歌的注释和解析。
2.音频设备:播放朗读诗歌的音频,让学生听懂诗歌的语调和韵律。
3.图片资料: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下得有多大》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诗歌的语调和节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进修诗歌内容(15分钟)教师讲解《雨下得有多大》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诗歌的注释和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内涵。
3.朗读和分析(2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雨下得有多大》,并结合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开掘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4.情感表达(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雨下得有多大》的感受和体会。
可以写下诗歌朗读后的心情感受,或者绘制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画作。
5.教室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想法。
通过展示和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界的美丽,用心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作业安置1.背诵《雨下得有多大》这首诗歌,并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诗中的意义。
2.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绘制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画作,展示你对诗歌的想象和表达。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雨下得有多大》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雨下得有多大》 说课稿
《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下得有多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雨下得有多大》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课。
这一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雨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并学习如何测量降雨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大小的雨,引发他们对雨的大小差异的思考,然后逐步引入降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感知,但对于雨的大小的准确衡量以及降雨量的测量方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未知。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降雨量的概念,知道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方法,并能初步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降雨量的概念,掌握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降雨量,并理解降雨量与雨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雨的大小和降雨量的概念。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使用雨量器进行测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建议
1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自制简易雨量筒的材料。
课时分配建议:
本课建议用1~2课时。
教学导入
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本课用谜语导入教学,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快乐地气氛。
在这样的有利于学习的气氛中,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判断雨的大小?
教材插图上呈现的是平时说的“小雨”、“大雨”和雨后测量积水深度的情景。
用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以帮助学生的讨论。
在教学中,可以从雨后积水的多少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判断雨的大小应该以雨量为依据,因势利导地使学生进入测量雨量的学习。
活动 测量雨量
活动目标:
1. 知道雨量筒的构造,并能制作简易的雨量筒。
2. 能用自制的雨量筒测量雨量,并结合雨量等级表判断雨的等级。
3. 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
量来判断的。
活动建议:
1.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
器,应该有实物或模
型让学生观察,使他们了解其构造、使用方法,以指导学生的制作与测量。
2.自制的雨量筒实际是一个口与底等大的平底容器。
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器材,也可用常见的大可乐瓶制作。
可乐瓶一般是半球圆底,为了测量的准确,测量前应将半球圆底注满水,使上面的空间形成一个口与底等大的平底容器(零刻度标在此处)。
评价建议
本课教学札记
(占20行)
本课的评价重点是自制雨量筒。
2。
苏教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2)
3、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目标
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知道用测量的方式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教学准备
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检查孩子带来的物品。
复习引入。
自主学习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
咱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做个头发湿度计。
小组合作来完成。
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教师和学生小结。
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
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分小组进行测量。
小组汇报。
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老师小结。
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成语。
教学反思:
2019年6月27日。
《雨下得有多大》优秀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优秀教案《雨下得有多大》优秀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7至48页教学目标1.知道是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2.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3.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4.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能划分雨量的等级。
教具准备塑料瓶、胶带,剪刀、标尺、雨量器、课件。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那么你们学过有关雨的古诗吗?如《春夜喜雨》、《春晓》。
有没有比它大的雨?2.下雨时,怎么知道雨下得有多大?(听雨声大小、屋檐滴水的大小、看叶子下垂的程度、看水花的大小。
)3.你认为这种方法很科学、很准确吗?4.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雨量1.谈话: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天气预报中的播报员是怎样播报雨的?大家认真观察。
2.知道了些什么?雨量,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或什么是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
)3.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雨量:毫米)4.谈话:我们知道了雨的大小用雨量表示,雨量是多少可以用毫米表示,那么雨量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5.接着出示雨量器,这个你们见过吗?同学们好好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各有什么作用呢?6.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组成的结构图。
给学生介绍。
7.它们是专门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科学家把这个仪器叫做雨量器。
8.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量雨量的办法,就是用雨量器来测量。
三、探究雨量器的制作1.先让学生说制作雨量器之前要准备些什么材料,先想想制作雨量器时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2.播放制作雨量器的.步骤(强调安全及制作的细节。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4.展示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朗读和书写生词「雨」、「大」、「湿」、「伞」等。
2.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雨下得有多大」的意思,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知识点。
3.学生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能够在小组合作中,锻炼沟通表达技能并互相促进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听懂、朗读和书写生词「雨」、「大」、「湿」、「伞」等。
难点:学生能听懂并理解「雨下得有多大」的意思,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1.自主预习(10分钟):提前让学生预习生词,有意识地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2.师生互动(15分钟):向学生介绍声母「雨」、「大」,并让学生边听边模仿。
3.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总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4.小组合作(15分钟):分组讨论「雨下得有多大」的意思,并在小组内进行口语交流。
5.评价反馈(10分钟):纠正学生发音和书写上的错误,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
2.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有节奏、有色彩、有音乐、有动画和有趣味。
3.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材《湘科2001》三年级下册。
2.教学板书及表格。
3.带音乐的PPT课件。
六、课后作业1.重点课文读3遍。
2.写10遍生词「雨」、「大」、「湿」、「伞」。
3.在雨天的场景中,描述雨下得有多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雨下得有多大」的意思,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本教案特别注重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训练,同时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趣味和愉悦。
小组合作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
雨下得有多大-湘科2001版三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意思•能够通过听力练习,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能够听取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回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对话二、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语音语调的练习三、教学难点•对话的练习四、教学准备•课文教材•PPT演示文稿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下雨的图片,让学生有感官上的认知,然后询问学生:“今天下雨了吗?下的有多大?”2.预习(10分钟)教师将课文先朗读一遍,让学生先跟读一下,并且注意发音。
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及简单的动作,引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并将单词、短语写到黑板上。
3.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然后讲解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并将重难点和易错点做出标记,方便学生记忆。
4.听说练习(2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录音,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问答题,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下雨时,我们应该带什么?”等。
5.小组活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对话练习,要求掌握词汇和语调,情境逼真,恰当使用语言。
例如:“今天下雨了,我们明天去哪儿玩去?”等。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敢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以课文《雨下得有多大》为主线,通过生词、课文朗读,语音语调训练及对话练习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知到下雨天的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雨下得有多大》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雨下得有多大》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活动目标:1. 能听懂关于天气的描述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2. 能正确运用形容词描述雨的大小。
3. 能够听懂并表达有关季节的词汇和短语。
二、活动准备:1. 雨伞、毛巾、水杯等相关物品。
2. 雨滴模型、图片或视频等辅助教具。
3. 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卡片。
4.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活动内容:1. 对话练习: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们练习描述不同大小的雨。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如“今天的雨下得有多大?”“雨下得非常大,我都淋湿了!”等等。
2. 观察描述: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大小的雨滴,让学生亲自观察并用形容词描述雨的大小,如“小雨”、“大雨”、“暴雨”等。
3. 听力训练:播放关于天气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听懂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4. 词汇扩展:教授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让学生们通过描述天气来练习运用这些词汇。
5. 创作练习:让学生们以“雨下得有多大”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理想中的雨天,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四、活动延伸:1.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增加学习趣味性。
2.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们到户外观察和描述不同大小的雨,加深对语言描述的理解。
3.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视频等,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和表达有关天气和季节的内容。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不同大小的雨,丰富了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希望学生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短篇小说《雨下得有多大》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情节走向。
3.理解小说中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4.能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提炼主题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主题:《雨下得有多大》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17年3月28日
过程与方法
1.会用雨量器测量雨的大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了解各种雨的划分标准。
2.能够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3.善于思考,能想办法解决自己在制作、使用雨量器时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乐意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在雨天测量雨量。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雨量器。
教学准备
塑料瓶、剪刀、带刻度的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各种雨的划分
1.板书“毛毛雨”,请学生读;再请学生用常州话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谈话:“‘毛毛雨’”是很小的雨,你知道比它大的雨的名称吗?”
3.“到底各种雨是怎么划分的,请同学们看书48页的介绍。
”
1.踊跃参与,说“毛毛雨”的意思:一:很小的雨;二:小问题、小意思。
2.说出以下名称:中雨、大雨、暴雨等。
3.认真看书48页“各种雨的划分”。
二、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1. 谈话:“昨天也下了雨,你认为下的是什么雨?”
2.“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仪器,昨天我用它测了雨量,发现24小时内的雨量是XX毫米,所以昨天的雨应该是X雨。
”“像这样的工具,叫雨量器。
用它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雨量。
”
“看一看雨量器,它有哪些部分组成?”
3.“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雨量器?”看书P47介绍的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交流看书过程中自己产生的问题或觉得要注意的地方。
5.组织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
1.回忆,判断,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或开展争论。
2.认真听,了解雨量器。
能说出雨量器的主要部分:瓶、漏斗、刻度。
3.认真看书上介绍的制作方法、存疑。
4.说出自己看后产生的问题或觉得要注意的地方。
5.分组进行制作。
活动开展流程及活动结果:
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
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
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
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
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对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每个学生的雨量器里“降雨”。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
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
在本课的教学中,理解什么是降水,认识雨量器、学习制作雨量器方法,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生知道雨量器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了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同时培养了学社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对部分问题进行指导,教师应该提醒制作雨量器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选择的器材必须是上下口径一样大的,必须是透明的等。
再讲到测量降水量,降水量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降水范围。
1、学生会把降水和降雨混淆,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需强调。
制作雨量器时,器材的选择,学生一般没有上下口径一样的玻璃杯,那么可以用“近似圆柱的饮料瓶代替,降低难度。
而且,雨量器的底部需要平整的,如果不平整可以在底部放些许水。
刻度必须是从平整的地方开始量。
杯子的口径对降水量的测量有没有影响,这点学生较难理解,还是自己讲解的不够清楚。
2、降雨量的6个等级的划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记住,需要多次反复记忆。
学生容易将降水量的单位毫米与毫升混淆。
雨量器的制作不算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动手制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