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试题(选修)(精校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
历史试题(选修)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时间:2017-11-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计80分)
1. 季羡林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有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仁者爱人”、“兼爱”“非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道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君民之间的和谐,故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
2.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 维护“大一统”的需要
C. 道学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汉初推行‘无为而治’”到“汉武帝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本质上服务于加强
专制皇权,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实际上反映了”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
3.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
A.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
B. 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答案】A
【解析】朱熹的思想吧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角度,实现儒学的世俗化,材料“朱熹……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A正确;政治化、哲学化和宗教化均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排除。
4.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 韩非的中央集权思想
C.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 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材料主旨体现的是王夫之“统治者与民休息”的主张,这与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有异曲同工之妙,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提及的是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君民关系”,排除C;题干信息体现不出孔子“仁”的主张,排除D。故选A。
5.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以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 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 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 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D. 仍固守“天下一统”“朝贡贸易”的政治理念
【答案】D
【解析】“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材料中体现出中国仍然存在“朝贡贸易”的思想,故D正确;A中开始说法不符合题意;B中实质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心存不满与题意不符。
6.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价的是
A. 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 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清政府自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所以本题中“漂亮的拳击手套”肯定是指B。A不主张向西方学习,错误,C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是表面的“漂亮的拳击手套”。
7. 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年至1908年就有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这种现象
A.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
B.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
C.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 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
【答案】D
【解析】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立宪团体、创办报刊、开展国会请愿运动,这些活动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立宪派并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故A、B不对;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C项;故选D。
8.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这反映出其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 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 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 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 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了在西方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物质后,维新派把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视为世界的本体,突出反映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故选D。AC项错误,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B项错误,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吸收了西方的哲学思想。并不是全盘接纳。
9. 下面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图。据此可得出的推论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 《新青年》的撰稿人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除了报刊,还有创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等,排除A。C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新青年》与《每周评论》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先进的思想,排除D。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所占比例上看,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项符合题意。
10. 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