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一、人、事、物的观察与认识1.天空:蓝天、晴天、阴天、多云、下雨、下雪等2.空气:气体中的物质、空气的存在、空气的质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性等3.海洋:海洋中的动植物、珍珠的成因、海水的成分等4.植物的观察:种子和花种类、植物的生长、成长过程、植物的繁殖等5.动物的观察:昆虫、鸟类、鱼类等;动物的生长、饮食习性、行为特点等二、生物的繁殖和发育1.植物的繁殖:种子的形成、传播方式、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2.动物的繁殖:动物的性别、雌雄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3.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动物的性别是否可以通过外部特征来判断三、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球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2.地球的分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3.地理位置:大洲、国家、城市、地理标志物、分纬度、经度等4.创制地图:地图的符号、比例、方向等四、力学与机械1.动力: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物体运动的因素、力的合成与分解等2.地心引力:地球的引力、扔东西的轨迹与地球的引力有关等3.重力和物体运动:物体与地球的亲密接触、地球的吸引力、平衡和不平衡状态、物体的自由落体等4.物体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物体浮沉的条件、浮力与物体形状和密度的关系等五、物质与变化1.物质和混合物: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等2.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的颜色、硬度、透明性、燃烧性质等;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等3.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熔点、沸点等4.火的危害和安全:火灾的元素和扑灭方法、使用火源的注意事项等六、生态学1.保存自然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土壤资源等;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2.保护环境:环境污染、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3.动物和植物的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保护、珍稀动物和濒危物种的保护等。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2020年版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归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3、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和外耳道。

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

内耳:耳蜗等。

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综合实验探讨:实验一:探讨物体是怎样发作声音的实验材料:橡皮筋、钢尺。

实验步骤:(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力揉搓橡皮筋,轻轻弹拨橡皮筋,窥察橡皮筋是不是发声,和发声时的现象。

(2)轻轻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拨动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发作声音,发作声音时可以窥察到橡皮筋和钢尺在震惊。

实验结论:物体经由过程振动发作声音。

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的声音。

(2)请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抓挠,比较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和不贴在桌子上时听到的声音。

(3)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在将音叉浸入水中,听听音叉的声音。

实验现象:(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听不见闹钟的声音。

(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更清晰。

(3)将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窥察到水面有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发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经由过程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单元知识点(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单元知识点(全册)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听钟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一、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蒸发、降水、凝结和返回海洋、陆地、大气层的循环过程。

1. 水的蒸发在太阳的照射下,水面上的水分发生慢性蒸发,形成水蒸汽。

2. 水的凝结水蒸汽遇冷凝结成雨、雪等降水。

3. 降水水分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4. 地表径流水在地表流动。

5. 地下水一部分水渗透到地下。

6. 蒸发和植物蒸腾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蒸气。

7. 大气中的水气大气中还有一部分水分。

二、植物的生命过程1. 植物的营养植物通过叶子、茎、根等器官进行的吸收水分、养料以及光合作用,靠这些获得的能量和物质生长。

2. 植物的生长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利用阳光等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分解果实、花朵、叶子等方式不断生长。

3. 植物的繁殖植物通过种子、禾本科植物器官等方式进行繁殖。

三、天气预报1. 天气因素天气预报主要是根据空气压力、气温、湿度、风力等要素对天气进行观测分析。

2. 天气形成天气形成是由于阳光、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等因素形成的。

3. 天气变化天气随着季节、环境变化等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

四、地球运动与日影1.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3. 日影的变化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日影在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

通过对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的全面探讨,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水的循环、植物的生命过程、天气预报以及地球运动与日影的知识。

这些基础的科学知识是孩子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的基石,也是他们今后深入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

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就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希望每位孩子都能从科学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才。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蒸发、降水、凝结和返回海洋、陆地、大气层的循环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水的蒸发、水的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及大气中的水气。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科版四班级上册科学全册学问点梳理四班级上册科学共有八个单元,包括“性状相同的事物”。

第一单元:性状相同的事物1.生疏物体:物体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物体有外形、大小、质量和颜色等性状。

2.生疏材料:常见的材料有金属、塑料、纸张、织物、橡胶和木材等,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3.生疏物体质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来测量,物体质量由质量的大小来比较。

4.生疏物体外形:物体的外形有长方体、球体、立方体、圆柱、圆环等。

其次单元:物体的固定性和不固定性1.物体的固定性:物体的形态稳定,摇摆或拨弄不变形。

2.物体的不固定性:物体的形态不稳定,摇摆或拨弄会变形。

第三单元:物体的移动性和不移动性1.物体的移动性:物体可以自己移动或被推动、拉动、拖动等移动。

2.物体的不移动性:物体不能自己移动,也不能被推动、拉动、拖动等移动。

第四单元:物体的破损性和不破损性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物体的破损性:物体简洁被撞坏、摔坏、压坏等。

2.物体的不破损性:物体不简洁被撞坏、摔坏、压坏等。

第五单元:生物的运动1.生物的运动方式:生物有徒步、游泳、爬行、飞行和跑等不同的运动方式。

2.人体的运动方式:人体可以站立、坐立、行走、奔跑和跳动等。

3.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包括附肢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各不相同。

第六单元:物体的相互作用1.物体的接触:物体接触后会相互影响,包括推动、拉动和拖动等。

2.物体的非接触:物体不接触时也可以相互影响,包括重力、浮力和磁力等。

第七单元:饮食的平安与健康1.饮食卫生:保持食物清洁、饮食定时、不乱丢垃圾等。

2.饮食养分: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合理搭配食物。

第八单元:看图说话1.观看图形:观看图形的外形、颜色、大小和数量等。

2.描述图形:依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提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上是四班级上册科学的学问点梳理,通过学习这些学问可以增加孩子们对世界的生疏和理解。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等。

- 植物的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等。

2.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硬度、重量、导电性、导热性等。

3. 物体的运动和力
- 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 动力的产生和应用:摩擦力、重力、浮力等。

-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

4. 地球与环境
- 地球的构造和形状:地壳、地幔、地核。

-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等。

- 自然现象的原因和保护:地震、火山、气候变化等。

5. 科学实验与观察
-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设计:提出问题、制定假设、实验操作、数据记录、数据分析等。

- 观察和记录:文字描述、图表记录、绘图等。

以上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一课《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

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3.(拔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不克不及)传播。

3.我们制作的“土德律风”,声音主如果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

直至(听不见)。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依赖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类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4.外界的声音引发(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号,(大脑)吸收到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的(上下)可以用(音高)描述。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一: 生物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四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

3. 人类的五官和感觉器官:
-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结构和功能;
- 皮肤上的感觉器官。

科学知识点二: 物质与能量
1. 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2. 温度和热量: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物质的热胀冷缩。

3. 风的形成和特征:
- 风的原因和风向。

科学知识点三: 地球与太阳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自转的影响;
-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

2. 太阳的位置和运动:
- 太阳的位置在东方和升起的方向;- 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
- 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 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物特点。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第一课《给动物分类》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是连起来的,不是分开的。

3、脊椎的作用:脊椎是人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撑,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动物脊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还能(支持运动)、(保护内部器官)。

4、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等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等5、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等第二课《鱼类》1.鱼类的共同点是(大部分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身生活在水中)。

它们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2、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3.(鳃)是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

4.(鳍)是鱼类用来游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

5、海鳗、鳐、河豚也属于鱼类6、鱼鳍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7、鱼的各鳍的作用:尾鳍: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和腹鳍:起平衡作用;臀鳍:协调其他各鳍的作用。

8、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9.鱼在游动时,尾鳍起主要作用,胸鳍配合完成。

鱼鳍各有分工,而且相互协作。

第三课《鸟类》1.鸟的共同点:(1)身体表面有羽毛(2)有翅膀;(3)恒温动物;(4)卵生;(5)是脊椎动物。

2.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正羽)(绒羽)。

鸽子的正羽具有(中空)、(防水)等特点,羽具有(密生)(细小而柔软)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鸽子起到(易于飞翔)、(护体)、(保温)等作用。

4.鸟类的喙、足形态各异,这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觅食特性)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课《哺乳类》1、哺乳动物的共同点:(1)身体表面有毛;(2)是恒温动物;(3)胎生;(4)哺乳;(5)用肺呼吸;(6)是脊椎动物等等。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高,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向周围发出声波的振动系统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6.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郭和外耳道;中耳:鼓膜和听小骨;内耳:耳蜗和前庭等。

7.耳郭具有收集声波并把声波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更多的声波,听到的声音更大。

8.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

9.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

3.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guan。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5.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运动的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因此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要增加。

6.肺活量是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经常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有益健康。

7.根据食物的来源分类: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根据食物的生熟程度分类:生食和熟食。

8.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9.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土豆、馒头、面包等食物中都含有淀粉。

10.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涂抹后会留下油迹。

11.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教科版四班级上册《科学》全册学问点考点归纳总结《科学》是新教科版四班级上册的科学教材,主要涵盖了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观看等内容。

以下是对该教材的学问点和考点进行归纳总结。

1. 科学的基本概念- 科学是人们用来生疏世界的方法。

- 科学是试验、观看、推理和验证的过程。

- 科学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争辩和探究。

2. 科学的常识和原则- 科学要有试验依据。

- 科学要有阅历依据。

- 科学要有理论依据。

- 科学要有实际应用。

3. 科学观看- 观看是科学争辩的基础。

- 观看可以通过感官,如看、听、闻、摸、尝等。

- 观看分为定性观看和定量观看。

4. 科学试验方法- 科学试验是为了证明或检验某种假设或推论的过程。

- 科学试验要有试验设计和记录试验数据。

- 科学试验要具备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5. 物质的变化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不转变物质的本质,如物体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的转变。

- 化学变化转变物质的本质,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6. 燃烧和火焰- 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和光的过程。

- 火焰是燃烧产生的可见的氧化物质。

7. 风- 风是大气中空气水平流淌的现象。

- 风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

- 风的强弱可以通过风速计来测量。

8. 水的循环- 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 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分散、降水和地面径流等过程。

9. 太阳能和风能- 太阳能是太阳辐射的能量。

- 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热能等。

- 风能是风的运动能量,可以转化为电能、动力等。

10. 鸟类和昆虫- 鸟类是温血脊椎动物,具有羽毛、喙和爪等特征。

- 常见的鸟类有鸽子、麻雀、乌鸦等。

- 昆虫是六足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和触角等特征。

- 常见的昆虫有蚂蚁、蜜蜂、蚊子等。

11. 呼吸和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喉、气管等器官组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6
5.声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 1 隆隆的雷声----下雨。 2 爆竹升天,震耳欲聋。 3 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 4 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 。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1 感受我们的呼吸 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肺是进行 气 体交换的器官。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 4.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 要 活动。 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6.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4 一天的食物 1.我们可以按生食和熟食来区分食物,苹果、香蕉、凉拌黄瓜等属 于 生食;烤肉片、馒头、肉丸子等属于熟食。 2.有些食物既适合生吃,也适合煮熟了再吃。比如糖拌西红柿属于 生 食,西红柿鸡蛋汤属于熟食。 3.我们也可以按食物的来源来分,通常植物类食物被称为素食,如青 椒、菠菜、面条、苹果等;动物类食物被称为荤金,如烤肉片、牛肉、 牛奶、鸡蛋等。 4.记录我们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时,将蛋炒饭记为鸡蛋和米饭两种食 物 比较好。
碘酒,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2我们可以用在纸上涂抹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用食 物
在纸上涂抹,如果留下不会消失的油迹,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可能含
有丰富的脂肪。
3我们可以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如果烧食物显 时
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 营养要均衡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顶层是盐和油,底层是水和谷薯类。 2.不桃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 食 习惯。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采用荤素搭配、 粗 细粮搭配等方法获取更均衡的营养。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精品(完整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精品(完整版)

科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册一、天气霾沙尘暴台风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 天气现象) 的( 表格) 。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

点)的气温最高。

2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北、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旗烟飘的反方向。

5东北西北、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6东西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东南风就是从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西南东南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7、我们可以用(8南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从0级到12级。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确定下雨等级。

24一天(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50 以上小时)降水100-249.950-99.910-24.90.1-9.925-49.9量(毫米)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从低到高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与阴天或雨天有关,位置(低)棉花堆或城堡状一样的云叫(积云), (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位置(较低)高于层云,看上去像与晴天有关,位置(高)云是(卷云)。

从(高度)和(形状)来化分云的类型。

纤细的羽状有关云或天气的谚语:①云下山,地不干。

②云绞云,雨淋淋。

③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这些全是层云。

积云地上雷雨临④天有城堡云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天气1、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5、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7、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8、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9、天气特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10、(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13、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

14、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1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1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17、风向可以用(北)、(南)、(西)、(东)、(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8、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

19、(风速仪)是测量风俗的仪器。

20、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21、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

22、我们的风速简化等级有:0 ——无风(旗子不动);1 ——微风(旗子微动);2 ——大风(旗子展开)。

23、(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6、降水量的等级表日降水量指的是4 24 小时内的降水量。

27、云可以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卷云)。

28、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章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章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体与材料- 探究物体的大小、形状、质量等特征- 观察和描绘物体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等特征- 了解物体由材料构成,如金属、木材、纸张等- 探索物体的特性,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第二章:力与运动- 研究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方式,如推、拉、挤等- 探索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静止、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等- 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了解重力和浮力对物体的作用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利用- 了解能源的概念和分类,如人力、风能、太阳能等- 探索各种能源的利用方式,如人力车、风车、太阳能电池等- 了解能源的节约和保护,如合理使用电能和水资源第四章: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生命活动- 探究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了解动植物对生活环境的依赖- 认识植物的不同部分和功能,如根、茎、叶等第五章:人体的组织与生活- 研究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如肌肉、骨骼、呼吸系统等- 探究人体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的功能- 了解保护和健康人体的方法,如正确的饮食和锻炼惯第六章:物质的变化- 了解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探索物质的溶解与不溶性- 观察和实验物质的燃烧现象- 了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第七章:地球与环境保护-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如地球的层次和地壳的构成- 探究地球的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如垃圾分类和节约用水第八章: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研究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探究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和原理第九章:科技改变生活- 了解科技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探索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如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研究科技产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十章:神奇的大自然- 研究大自然中的特殊现象,如彩虹、雾、霜等- 探究大自然的美景和生物多样性- 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保护以上是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研究有所帮助。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天空的变化- 云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当温度下降或水汽达到饱和点时,水蒸气会凝结形成云朵。

- 晴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 多云天:天空有云朵,阳光不太明亮。

- 阴天:天空发灰,也叫“乌云密布”,经常下小雨或阴雨。

- 雨天: 天空下着雨,如细雨、大雨等等。

- 晴雨表:可以根据它来了解天气预报。

第二单元动物的种类和生活-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有脊椎、有四肢。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的生活性:哺乳动物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

哺乳动物会分泌乳汁哺育子女,一般是胎生,生下来就有毛发,有保护作用。

第三单元动物园的小动物- 动物园是一个以展出、饲养、研究动物为主要任务的公共园地。

- 动物园的分区:食肉区、食草区、水生区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鸟类:老鹰、鸵鸟、孔雀、企鹅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哺乳类动物:大熊猫、老虎、长颈鹿、大象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爬行类动物:鳄鱼、蛇、乌龟等等。

第四单元植物的变化和运动- 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花、果。

- 植物向阳性:大部分植物喜欢充足的阳光,会向阳生长。

- 植物的都会运动:水蒸气和养分在植物茎叶间不断运动,这叫做“内涵运动”。

- 植物的对流运动:由光合作用引起,叶面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形成对流运动,这个过程叫做“呼吸”。

第五单元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每个人都应该尽的义务。

- 垃圾分类的种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 可回收物指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品,如纸张、塑料瓶等等。

-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废药品等等。

- 湿垃圾是指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等等。

- 干垃圾是指不能直接腐烂的垃圾,如塑料袋、旧衣服等等。

第六单元科学探究-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课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课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7.“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作者:————————————————————————————————日期: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精编一、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简易风速等级: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常见天气符号:晴天多云阴天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炊烟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11、天空中的云是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扁平状云是(层云),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时间123456气温/℃162330332831把上表中记录的气温画成气温柱状图1 2 3 4 5 6二、溶解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7、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③把水果糖碾碎。

9、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1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海水晒盐就是利用了(蒸发)。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芯)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4、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溶解。

15、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6、酒精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7、酒精灯中的究竟万一洒出后燃烧,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8、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实验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实验结论: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19、实验二:“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实验过程:(1)、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

(2)、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3)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20、怎样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方法:搅拌;实验器材:玻璃棒,烧杯,食盐,水;实验步骤:用烧杯装半杯水,加入少量食盐,再用玻璃棒搅拌即可。

21、实验三: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实验器材:三角架,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实验步骤: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再把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2、在蒸发皿里倒入盐水;3、把点燃的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加热。

22、物质颗粒的大小对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快慢是否有影响呢?你能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吗?(1)研究问题:物质颗粒的大小对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快慢是否有影响(2)研究准备(材料):水果糖2粒,烧杯2个,水。

(3)研究方法:1、取30毫升水各一杯;2、把一粒粉碎的和一粒完整的一样大的水果糖同时放入杯中;3、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水果糖溶解的更快一些。

23、搅拌能加快某种物质的溶解吗?请设计实验证明。

我的猜想:搅拌能加快某种物质的溶解实验材料及数量:搅拌棒,食盐,烧杯,水实验过程:1、取30毫升水各一杯;2、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杯中;3、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4、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24、加热能加快某种物质的溶解吗?请设计实验证明。

我的猜想:加热能加快某种物质的溶解实验材料:热水一杯,冷水一杯,食盐实验过程:1、取30毫升热水和冷水各一杯;2、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杯中;3、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越(小),声音越(弱)。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越(慢),就越(低)。

4、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5、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罐、用纸包住发声罐。

6、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植树造林。

7、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

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水柱越长,音调越低;水柱越短,音调越高。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

9 、试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调的变化?实验步骤:a、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8厘米、12厘米、16厘米等;b、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化顺序依次进行拨动。

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声音越低,越短,声音越高。

10、请将耳朵的结构与功能用线连起来耳道将声波转化为振动鼓膜传递振动到内耳听小骨传递声波到中耳耳蜗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1、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2、(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5、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6、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 ( )(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7、(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8、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9、(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1、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细嚼慢咽是牙齿将食物充分的磨碎,这样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2、(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

13、人的心脏一分钟大约跳动(60—100)次;在平静状态下我们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一般为(20次左右)。

1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15、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由此得出的结论:人呼吸时吸进去的(只要)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6、把器官和它的功能连起来牙齿 储存和消化食物胃 将食物残渣的水分进一步吸收,形成粪便 小肠 将食物磨碎大肠 消化和吸收养料17、看图填写出对应的器官。

( ) ( ) ( )气体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吸进身体的空气 78% 21% 0.03% 0.97% 呼出体外的气体78%16%4%2%(((4-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我有个)、犬齿(我有个)、臼齿(我有个)。

4-6.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4-6.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4-7.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4-7.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4-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