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ó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________②会虎为暴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 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 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 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2)B(3)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注】①同知:官名。

②淖(nào):烂泥。

③鬻(yù):卖。

④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面数之________②祯击杀其魁,余尽________③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②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2)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

一是勇于担当。

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

二是不惧生死。

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

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

……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

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①如此。

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

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

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

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乙】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郁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校对。

②藉:借助。

③经年:一年以后。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探求)C.自谓可将.十万(带领) D.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乃.撰《广雅疏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先帝不以.臣卑鄙C.全队溃覆,几为.所禽仅有“敌船”为.火所焚D.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②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20. 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4分)【参考答案】17.D(3分) 18.C D(4分,各2分)19.①(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②(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4分,各2分。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因此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因此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别变、安顿别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别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咨询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降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要紧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如此做各有啥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往后,还间或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个地方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缘故。

C好似。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别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终再依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③便扶向路________④处处志之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属予作文以记之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孙权劝学》,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节选自《___》,这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 ___主持编纂的一部 ___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权谓.吕蒙曰 ___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④见.往事耳 ___⑤卿今者才.略 ___⑥肃遂.拜蒙母 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5)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 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2) 对推托研究了解,知道才干于是,就(3)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多的教益。

(4)刮目相看(吴下阿蒙)(5)示例: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本文《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通史,记载了....》,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孙权对吕蒙说。

谓:对;②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辞:推托;③句意: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治:研究;④句意:了解历史罢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比。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尤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2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趋:快步走。

B.媵人持汤.沃灌汤:汤汁。

C.腰.白玉之环腰:在腰间佩戴。

D.缀.公卿之后缀:跟随。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9.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叙述为主体,其中杂以情景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色愈恭,礼愈至”,写出待师谦恭之态。

B.文章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以致“足肤皲裂”,“四支僵劲”,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表现作者求学的“勤且艰”。

C.文章多处用对比手法,如“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经历,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腿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未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计日.以还日.星隐曜日.久天长B.不敢出一言以复.兴复.汉室复.行数十步C.辞甚.畅达甚.矣,汝之不惠王之蔽甚.矣D.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呼尔而.与之36.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他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

【理解】宋濂与先达相比,自知才疏学浅,家境贫寒,所以面对其训斥不敢辩解。

与上文的“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共同突出了宋濂的谦逊好学。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有所收获。

【理解】“愚”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这句话重在强调“有所闻”的结果,也借此勉励马生,只要勤学好问,终能学有所成。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幕艳意。

【翻译】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1)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1)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管夷吾/举于/士B. 曾益/其所/不能C. 必/先苦/其心志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1)A(2)C(3)B(4)C【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停顿为:曾益/其/所不能;C项有误,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停顿为:必/先/苦其心志;D项有误,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停顿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015版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5版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5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说明:2015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题例中新增了课外文言文阅读。

希望通过本练习能够帮助大家在2015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A类:课内文言文阅读(含课内对比阅读)一、阅读《出师表》,完成第1-3题。

(10分)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诚宜开张圣听翻译:(2)临崩寄臣以大事翻译:11.书法作品会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南宋北伐抗金的著名将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局部),请结合上面的选文和岳飞其人,品评这一书法作品。

(4分)答: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4-6题。

(10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

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王闻之闻:听说B. 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 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 王且何利利:好处(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②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6.我们已学的“记”这种文体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醉翁亭记》④《小石潭记》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17.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B.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C.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D.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18.下面链接材料也写到了水,试与本文对水的描写作比较,二者有什么异同之处?【链接材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答案】16.A17.D18.相同:两者都写了水的清澈。

不同:《小石潭记》中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写水的清澈;链接材料中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水的迅猛。

【解析】1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作者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核舟记》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也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微斯人________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① 求:动词,探求;②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③ 使:动词,派,让;④ 食: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一)材与不材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①,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②得终其天年③。

”夫子④出于山,舍于故人⑤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⑥杀雁⑦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⑧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⑨?”庄子笑曰:“周⑩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①大木:大树。

②不材:不成材。

③天年:自然寿命。

④夫子:指庄子。

⑤故人:旧友,朋友。

⑥竖子:童仆。

⑦雁:鹅。

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

⑧奚:疑问代词,这里的意思是“何”“哪一个”。

⑨何处:如何自处。

指在材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⑩周:庄子姓庄名周,古人自称时称名。

【演练】1.指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命竖子杀雁而烹之唉!竖子不足与谋B.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C.先生将何处玉人何处教吹箫D.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骤雨不终日2.指出下列“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庄子行于山中舍于故人之家。

B.夫子出于山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弟子问于庄子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D.以授之于有司以其无礼于晋3.与“请奚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沛公安在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4.对于“木”“雁”的存、亡,庄子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看待他的观点?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2)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名实论□〔北齐〕颜之推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

德艺周厚①,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②,则影必美焉。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③,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忘名者,体道合德④,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⑤;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⑥,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⑦,非所以得名也。

(选自《颜氏家训·名实》)【注释】①德艺:德行与才能。

周厚:丰厚。

②姝丽:美丽。

③令名:这里指美好的声誉。

④体道:躬行正道。

合德:合乎道德。

⑤非所以……也:不是用来做……的。

⑥荣观(ɡuān):犹荣名,荣誉。

⑦干(ɡān):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干禄。

【演练】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A.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不同B.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也相同C.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相同D.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也不同2.与“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B.非死则徙耳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对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

(善,美好)B.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

(道,事理,规律)C.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让,责备,责怪)D.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干,动词,求取)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5.结合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对“名”与“实”的认识。

禁浮华诏□〔北齐〕文宣帝顷者风俗流宕①,浮竞②日滋。

家有吉凶,务求胜异。

婚姻丧葬之费,车服饮食之华,动③竭岁资,以营④日富。

又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

始以创出为奇,后以过前为丽。

上下贵贱,无复等差。

今运属惟新⑤,思蠲⑥往弊,反朴还淳,纳民轨物⑦。

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⑧。

(选自《北齐书·文宣帝纪》)【注释】①顷者:近来。

流宕:这里指放荡,不受约束。

②浮竞:争名夺利。

③动:这里指常常。

④营:这里指谋求。

⑤运:时运,天命。

惟新:更新。

古人把国家建立说成是禀受天命。

这句是说北齐国新建立。

⑥蠲(juān):除去,免除。

⑦纳民:使臣民有约束。

轨物:使事物规范化。

⑧中:适中,适度。

【演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顷者风俗流宕,浮竞日滋竞:比赛B.动竭岁资,以营日富营:经营C.上下贵贱,无复等差等:等级D.今运属惟新,思蠲往弊运:气数,命运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顷者风俗流宕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B.①车服饮食之华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 ①动竭岁资,以营日富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D. ①后以过前为丽②吾属今为之虏矣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有吉凶,务求胜异。

译文:(2)纳民轨物,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

译文:4.“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情况?答:游大字院记□〔北宋〕欧阳修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

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

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

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

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

(选自《欧阳修全集》)【注释】①庚:伏天。

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

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

②金伏:金气伏藏。

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

③火见:心星出现。

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

④郁云:浓云。

⑤蒸雨:闷热的雨。

⑥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⑩命席:安排座位。

k当水:面对流水。

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

m衔觞(shānɡ):饮酒。

觞,酒杯。

n揭:公布。

o志:记载。

p寻:重温。

【演练】1. 下列词组的结构,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惊雷破柱B.夏潦涨渠C.衔觞对弈D.红薇始开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六月之庚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B.不足以开欢情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C.以志一时之胜驴不胜怒,蹄之D. 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遂与外人隔绝3.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拂尘视壁,某人题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此亡秦之续耳D.安求其能千里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2)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材与不材1.D(尽,全。

A.童仆;骂人的话,意思是愚蠢无能的人。

B.原因,缘故;老朋友。

C.如何自出处,指在材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哪里)2.A(在。

B.从;比。

C.向;表被动。

D.给;对于,对)3.C(例句将宾语“奚”前置,属宾语前置句。

A.是被动句;B.是一般性的陈述句;D.是判断句)4.按照庄子的逻辑,无论“材”与“不材”,都不免遭到危险,因此,他把甘居中游、苟且偷安当作了生活的信条。

这种处世哲学未免消极。

5.见译文。

名实论1.D(深厚;忠厚。

面容,容貌;外表)2.A(连词,表承接关系,就,那么。

B.连词,表不相容选择关系,就是;C.语气副词,才,就;D.连词,转折关系,却)3.C(让,辞让,谦让)4.见译文。

5.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追求好的名声,本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求名的人应在自身的品德修养上下工夫,做到名副其实,而不应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窃取名声。

如今,中国“名人”满天飞,有人求助于金钱,有人求助于吹捧……如此虚名,求之何用?(言之成理即可)禁浮华诏1.B(营:谋求,追求)2.A(A.者,均用在时间词的后面,起语助作用。

B.之:①的,结构助词;②它,指诸侯,代词。

C.以:①用来,连词;②拿,介词。

D.为:①作为,动词;②被,表被动,介词)3.见译文。

4.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用“金玉”“罗绮”分别代表金玉的装饰品和锦缎的衣裙)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说明不久之前世风日下的情况。

游大字院记1.C(C为并列;其他为主谓)2.C(A.结构助词,的;B.表目的;C.盛况;能承受;D.和)3.D (疑问句,A、B、C为判断句)4.见译文。

朱竹君先生传1.C(应是“成功、写成”之义)2.A(②写朱竹君先生被刘文正公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不一定是“才华横溢”;③写朱竹君先生奖掖后进;⑥写作者对朱竹君先生的思念)3.B(根据原文,“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于文襄公的大力支持”错)4.(1)先生起初被诸城刘文正公了解,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

(给分点:为……所:表被动;以为:认为)(2)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

(给分点:固:坚决;卒:最终)(3)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

(给分点:为:当,担任;诸生贤者:贤能的生员;言论:说话谈论)【译文】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在树旁却不去砍伐。

问他原因,回答说:“没有可用的地方。

”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尽享它自然的寿命。

”庄子从山中出来,寄宿在老朋友家中,朋友很高兴,命童仆杀鹅招待客人。

童仆请示说:“有一只鹅能鸣叫,有一只不能鸣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鸣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得以尽享自然寿命,今天主人的鹅,因不成材而被杀。

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译文】名誉对于实际来说,就如同容貌对于镜中之像。

(如果)德行与才能丰厚,那么声誉一定好;(如果)容貌和神色美丽,那么镜中之像一定美丽。

现在不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却要在世上求得好名声的人,(就)如同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却要求在镜子中有美丽的容貌。

贤良有才能的人不慕声誉,一般人树立名声,才德差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

不慕声誉的人,躬行正道,合乎美德,享有鬼神的保佑(而有名),并非是真的追求声誉;树立名声的人,修养品德,行为谨慎,担心好的名声不显著,并非是真的退让名誉;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的人,外表忠厚,内心狡诈,追求表面华美的虚名,并非是真的获得美名。

【译文】近来世风民俗放荡而不受约束,争名夺利(的风气)日益增长。

家里一有喜事或丧事,一定要(办得)奇妙出众。

婚姻丧葬的花销,车子礼服饮食的奢华,常常是用尽一年的财物,来谋求一天的富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