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花朵更艳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小树苗能平和、宁静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吗?大自然风雨变幻,它一生中可能会经历很多意外和艰难,导致改变它的生命状态。
一颗种子当新芽破壳而出时会有痛,从苗圃园里被移植出来时会有分离的伤,也将独自在旷野里承受大自然给予的四季轮回的孤独与煎熬:有和风细雨、温暖惬意春光的滋养,也有暴雨初歇、烈日炎炎夏日的考验,还有秋风萧杀、枝叶飘零秋天的折损,也有寒风凛冽、冰雪交加冬天的肆虐。
这些看似艰难的成长经历,也是大自然赋予这棵树坚强与生命力的方式。
小树也可能会遭遇来自人为的伤害,比如一个顽童用小刀刻画过它的树干,有人顺手折去一段树枝,都会给它留下伤痕,此时,它该怎么办?是沉浸在伤痛里,还是把伤痛当做生命的一部分,面对一切,汲取大地的滋养,发挥自愈的力量,变得更为坚强挺拔,努力长成参天大树?
一颗小蝌蚪样的精子凭着坚韧和力量,冲破一颗卵子的外壁,就此留下一个巨大的伤口,精子与卵子结合后,伤口自动愈合,这是生命之初。
这画面呈现着生命从创伤开始。
小生命从安全温暖的子宫经历出生时的挤压、疼痛和挣扎,来到这个冷暖不定、祸福难料的世界上,成长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大自然的灾难,也可能有来自成人的伤害,也或有疾病的发生,家庭或家族无意识制造的创伤等,伤痛会时常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
生命在创伤中前行,人也正是因此而变得更加智慧与坚韧,并富有生命力。
假如在生命的旅程中与创伤不期而遇,你要知道,隐藏不露的心伤,会成为人生航道上的暗礁。
人的心灵有脆弱的一面。
比如,当亲人朋友突然离去、当疾病不约而至、当天灾人祸意外降临……人们会被无助、哭泣、惶恐、逃避、愤怒等情绪将整个内心淹没,感受撕心裂肺的疼痛和艰难的挣扎。
同时人也有自救坚强的一面,不仅在痛苦中学会面对,也会在柔弱中寻求帮助,伸出自己的手,寻找温暖和力量亲人、朋友、社会的援助,以及及时科学的心理创伤辅导。
就好像我们把胳膊摔坏了,不能抱着胳膊坐在家里等着自愈。
肯定会去找医生,做一些医治和处理,让它减低疼痛、更快地恢复。
面临巨大灾难时,我们的心受伤了,也不能坐在家里等待,去寻找亲朋好友的支持或心理援助,可以带你走出心灵的阴霾,感受雨后的阳光。
无法预料的天灾
折翼天使的绘画梦
愤怒的少年
新伤掀开了弟弟离世的旧疤
姐妹相依共度风雨
折翼天使的绘画梦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情,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肖申克的救赎》故事导读
所罗门国王曾经要求他的侍从去为他寻找一枚神奇的戒指,这枚戒指要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就是能够“使悲伤的人变得快乐,使快乐的人变得悲伤”,限定他六个月找到。
为了寻找这枚神奇的戒指,侍从走遍了全国各地,到处去寻找,但没有找到哪一个戒指有这样的魔法。
期限越来越近,侍从心里非常焦急,对于让国王失望这件事很沮丧。
有一天,他独自一个人沿着街边的集市无精打采地走着,忽然,看到一枚戒指,他仔细端详了戒指之后,脸上随即露出了笑容。
他立刻买下这枚戒指,返回去把它送给所罗门国王。
国王当时正在享受着舞会和丰盛的美餐,情绪高涨、幸福快乐。
这个侍从把戒指敬献给国王,就在国王把戒指攥在手里的那一刻,他变得消沉与严肃了,这枚戒指确实可以使一个悲伤的人变得快乐,使一个快乐的人变得悲伤。
因为戒指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所有一切都将过去。
9岁的小晴,是一个爱唱爱跳、聪明懂事的小女孩,喜爱画画。
地震前一天母亲节,她给妈妈和姥姥画了两幅画,祝福她们母亲节快乐。
5月12日那天,早晨去上学的时候,妈妈特意给小晴穿上她最喜欢的花裙子,看着她蹦蹦跳跳、甩着小辫儿进了学校。
灾难的突然降临
妈妈痛彻心扉地流着泪讲述,中午地震发生了,我和家长们疯了一样跑到学校,寻找自己的孩子。
眼看着从废墟里扒出来的孩子,一个个都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妈妈几近崩溃。
当一眼看见小晴被拽出来时,浑身是血,闭着眼睛,妈妈喊了一声“小晴”,她微弱地“嗯”了一声。
可怜的小晴被埋在黑暗的废墟里长达17个小时,万幸的是,她最终被救出来了。
但由于被压时间太久,右臂的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坏死。
为保全生命,需要进行高位截肢。
住在医院里的小晴像一只受伤的小鸟,疲惫虚弱,身体瘦弱不堪,体重只有16公斤,被截肢的肢体残端依然流血,医生说还需要两次手术才能完成。
身体揪心的疼痛折磨着小晴,还有她在废墟里经历的恐惧、疼痛、听着同学们凄惨的叫声,所带来心灵的创伤也让她惊魂难安。
这些日子以来,小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常常刚一闭眼就被噩梦惊醒,哭着醒来。
总梦到大地在晃,四周漆黑,极度恐惧,她害怕想跑,脚却怎么也动弹不了,跑不动……她醒着的时候不停地对父母发脾气、哭闹、叫喊,情绪十分不稳定,这对于身体治疗也造成很大的阻碍。
走进小晴的世界
小晴的母亲与心理咨询师沟通后,为小晴安排了心理辅导。
最初走近小晴,看到一个被恐惧折磨的小生命,瘦弱地蜷缩在病床上,她本能地回避和拒绝陌生人的靠近,无助的眼神里流露着不知所措,躺在那里始终不说话。
咨询师坐到床边,轻轻地帮她掖一下被角儿,关切地看着她和她说话,小晴并不回答。
咨询师看到她的反应,更换了交流方式。
拿起她床头放着的两个小玩具,一只熊和一只企鹅,左手一个,右手一个,开始用动物的自说自话讲故事,边讲边表演。
动作和语调轻柔缓慢,声情并茂。
这样的方式很快见效了,小晴渐渐地放松下来,用眼睛看着咨询师,不做声。
后来被故事吸引,偶尔会忘却自己的处境,更多关注玩偶的表演,表情缓和。
经过一下午的陪伴,小晴虽然依旧十分敏感和警觉,但开始接受咨询师了,并同意咨询师跟她聊一聊。
情景再现
随着第二次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小晴开始信任咨询师,能跟他讲自己更多的事情。
她告诉咨询师:“我害怕地震,我不想再回到原来的学校了。
”能把自己内心的恐惧表达出来,对小晴很重要,接下来,就是帮助她构建内心的安全感。
原来,地震发生时,小晴和同学们往教室外面跑,因为人多拥挤,没能跑出去,天花板从天而降压下来,瞬间她的世界变得漆黑一片。
等她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前后左右都是死去的同学,其中一个同学还紧紧地抓着她的脚,使她动弹不得。
她惊恐极了,就这样在黑暗中等待了17个小时……(这与小晴噩梦里的情境是一致的,噩梦也是小晴的创伤性反应。
)对于小晴来说,在表达了恐惧情绪后,听老师和家长解释“一切都会好起来,地震已经过去了”,是很难消除她对地震和黑暗的恐惧感的。
为了帮助小晴了解真相,从自己是唯一经历恐怖创伤事件的人的想象中回到现实,咨询师采用适度的情境重现技术。
找来房屋倒塌时,在她附近被救下来的其他同学,一起回忆当时的情景,进行现场重现。
再通过她的老师讲述他当时被压的情况,慢慢让她明白了一个事实:地震了,房屋倒了。
大家被埋了但又被救出来了,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这对改变小晴的体验发挥了作用。
她不再沉浸在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极度恐惧的被埋在废墟里的想象中,她知道了当时虽然她看不到其他人,但附近是有其他同学和老师陪伴她的。
事实的经过再次描述时,她知道危险来过,现在又安全了。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创伤应激反应的情绪状况。
重拾绘画梦想
因知道小晴从小就喜欢画画,给她拿来画板和彩色画笔。
也听小晴的母亲说,小的时候她总是用左手拿笔,后来被矫正过来的。
这对于截去右肢的她是很有价值的经历。
咨询师在一旁陪伴,看着她重新拿起画笔,尝试着用左手画画写字,充分发挥左手的功能。
她画出的第一幅画,一棵苹果树,下面有人站在树下,用竹竿往下打苹果,地上有被打掉的苹果。
倾斜欲倒的房屋,还画出来一条铁路桥,突然从中间垂直折断。
画面还在表达着伤害、危险和恐惧的信息。
这些情绪需要被释放和抚慰,才能重新建立安全感。
小晴告诉咨询师从小想当画家,今后还想当画家。
她曾经获得过全省少年儿童绘画大赛的第二名。
咨询师帮忙请来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她,让她介绍自己的绘画才能,还请她给电视机前的小朋友讲个故事。
这件事情让小晴觉得自己受到了鼓励和肯定。
她原来以为自己受了伤,很脆弱无助,只能被照顾,什么也做不成了,没想到自己还可以像从前一样画画,还能在电视上给人讲故事。
小晴后来自己用左手画了几幅画,画面上有了多彩的颜色,重要的是在第一幅画的空白处,她还贴上了几个奥特曼贴画。
咨询师和她一起讲了奥特曼的故事,奥特曼是战士和力量的象征,寓示着她内心的恐惧和阴影在消退,有了力量感。
她整个精神状态有了很大转变,消失多日的笑容又回到她的小脸上。
她开始畅想自己将来若不当画家,就当服装设计师,设计好多好多漂亮的衣服。
伤后生活再适应
在小晴的心里重新燃起希望之后,也会有来自现实的考验。
她妈妈打电话告诉咨询师,说孩子又出现了情绪上的不稳定,有做噩梦、易激惹、爱哭泣等情绪反应。
原来她听到一些报道时,引发了再回忆的反应,还有在适应和重建新的生活习惯时遇到的困难,比如,用左手写字,单手穿衣服、穿袜子等生活再适应问题。
实际上人慢慢地脱离创伤需要过程,没有谁是一下子顿悟后,便能阳光灿烂的。
咨询师来到病房,陪着小晴看电子图书,听她喜欢的歌曲,讲故事,启发她对生活和理想的憧憬及感悟。
在情绪好的时候练练左手写字、画画等。
用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重建实际生活的功能,感染着小晴学会耐心,一点点解决问题。
通过让她自己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强化她自己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这样赋予了她在康复过程中的信心和责任感,有益于身心治疗。
同时咨询师跟小晴的父母沟通交流,给予她稳定持续的鼓励和帮助,让她重新回到小朋友们中间。
案例视角
视角一:与创伤儿童建立安全、信任的咨询关系对经历创伤的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获得孩子的信任是心理辅导的关键。
建立信任关系后,才能与孩子的心灵靠近。
使孩子愿意讲出心里话,工作就有了切入点。
由于少年儿童年龄小,心理更为脆弱,灾难发生时容易受到更深的伤害,且难以表达。
当生活环境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威胁时,会极度恐惧和不安。
无助感会使他们退回到比实际年龄更小的心理状态。
所以最初接触使用恰当的方式,自然接近。
比如,用小晴的两个玩偶来表演和讲话,实际上每一句话都是说给小晴听的,她通过这样的方式更能接受到传递的信息。
直接地用语言告诉孩子说“没事的,现在安全了,不要去想那些事情,一切会好起来”,效
果微乎其微。
还有一种可以不通过大脑直接进入感觉系统的方式皮肤接触,对于自然灾害受伤的儿童,可以借助“触摸”,比如拥抱、抚摸、握住手等,肢体接触是人最早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渠道,母亲的怀抱、抚摸、轻轻拍打都能使婴儿获得爱和安全的感受。
尤其遇到年龄较小的创伤儿童,可以尝试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信任感。
避免以咨询师的身份直接谈创伤,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她愿意保持认为安全的距离。
有节奏地慢慢接近她,渐渐地走入她的精神世界。
视角二:儿童心理创伤辅导技术的运用
儿童、青少年认知水平多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和形象思维阶段,对事物多为象征性表达,通过动作、玩偶、绘画、图像、音乐、故事、游戏等形式象征性表达内心。
在某种程度上,沟通的效果要超过语言。
对于小晴的治疗,咨询师着重使用了绘画技术,也是借助她喜欢绘画并曾经获奖这样的积极资源。
绘画是一种可以让她在安全环境下表达创伤的方式,当无法言说内心感受时,通过画象征性表达出恐惧、焦虑等,比如被敲打的苹果树和未成熟就被打掉的果子、倾斜的房屋、折断的铁路桥,都在象征性地表达着伤害、危险。
这样的方式也尊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自行设定表达的节奏,不至于被咨询师过快推进。
在后来当她在图画里贴上奥特曼时,我们也借此帮助她积极转化创伤体验。
比如,咨询师让她讲画里的奥特曼能做什么呢,她会讲动用它神奇的力量,保护庄园。
讲述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抚慰,咨询师协助儿童重构了创伤故事,转化了脑海里的负性记忆,引入了积极的力量。
表达的过程即是辅导的进行。
视角三:重建和保持生活的现实功能对心理康复的意义当我们平和、宁静的生活时,会相信这个世界是友好的、安全的,早晨醒来,阳光明媚,生活是有意义的,就像小晴上学的那个早晨一样。
而灾难的突然降临,我们这种美好安全的信任感被打破了,发现自己脆弱、渺小、无能为力,什么也控制不了。
除了恐惧、焦虑、悲伤,似乎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灾难就是这样把我们击垮的。
心灵的复原在于生活能复原,适度的恢复原有生活秩序,重建现实生活功能很重要。
在治疗中,小晴通过左手写字、画画、听歌、讲故事等活动,回到原有的有秩序、有控制感的生活状态下,来修复被灾难打破的、不稳定的心理框架。
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唤起小晴对成功的回忆,从而提升了自尊与生命价值感,脆弱、无价值感就会减少。
包括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都有助于她走出阴影。
让老师和同学一起还原灾难的真相,一方面是恢复她灾后的人际接触,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整个事件过程:地震了,房屋倒了,大家被埋了但又被救出来了,避免她停滞在自己片段里。
帮助她恢复情绪稳定,改变被压在废墟里想象性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改变感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改变情绪和行为。
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创伤儿童要给予持续性关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心理小知识
认识创伤
创伤事件发生之前,我们有不为察觉的基本假设指导着生活,比如,安全感的基本假设:生活是可以预测的,所以我们才会常说“等我老了的时候,我就怎样怎样生活”,人都是假设自己寿终正寝活到七八十岁,灾难是发生在别人的身上。
生活是可以控制的,因为我们开的车有刹车,我们的房子有门锁,我所用的煤气、水电都有开关等等,习惯于掌控感和主宰感,这样才安全。
生活是公平和公正的,当我们遭遇不公平时,会愤怒,会忿忿不平地说:“他们凭什么能这样对我?!怎么就我倒霉?!”并努力地在现实中去追求内心理想化的公正。
生活是有价值的,我们有能力应对生活,我们正在积极地改善和努力,实现生命的意义。
创伤事件发生后,打破了安全假设,我们生存的世界并不那样友好;不幸降临了,生命可能会在瞬间烟消云散;控制感丧失了,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可依从,生命受到威胁,而且无法抵抗、是压倒性的。
对生活无能为力,它原来并不公平和公正。
我们会为此陷入震惊、无助、恐惧、愤怒,甚至认为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整个人变得脆弱、警觉、麻木、失忆,甚至灵魂出窍。
人们定义创伤为:人对那些具有伤害性的经验、压倒性事件产生的一种自动的、生理的和神经系统的反应,以及心理精神层面的非常态反应。
创伤性的事件可以是诸如大地震、龙卷风、山洪暴发、飓风、火灾、战争、飞机失事等突然发生、灾难性的一些自然灾害;也可能是车祸、抢劫、强奸、言语或身体攻击与侵害等偶然发生的、威胁性的一些社会事件;还有虐待、亲人丧失、父母离异、被送养等慢性的、持续时间久的来自家庭的创伤。
有的人是亲历创伤事件,有的是目睹创伤事件,这些都会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灵创伤。
自我帮助
练习:应对噩梦
创伤过后,最常见的应激反应就是噩梦,这个练习来自Rothschild的《身体记忆》。
在你晚上上床睡觉之前,最好大声地对自己说这些事情。
若从噩梦中惊醒,首要要做的是将自己快速定位。
晚上我醒来时会感到并且我的身体可能感受到,,。
,因为我会记住。
同时,我环顾四周,我现在是在,这里,并且我能够看到,所以我知道此时和其他时间不会再发生了。
晚上睡觉前,把这段话大声地讲给自己。
愤怒的少年
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它题记故事导读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骑着一头大象周游全国,一天他走到一棵大树下,看到几个盲人在树下乘凉。
便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吗?”他们摇摇头说:“不知道。
”国王让他们过来每个人用手摸一摸,然后告诉他大象长什么样子。
第一个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粗壮的柱子。
”
第二个盲人走过来,摸到的是大象的身体,便说:“大哥你说的不对,大象像一堵墙。
”
第三个盲人摸到大象的鼻子,他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像一根弯弯的水管。
”
第四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他说:“大象根本不是你们说的样子,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
第五个盲人摸到大象的尾巴,他说:“不对、不对,大象像一根绳子。
”
五个盲人都觉得别人不说真话,又气愤又焦虑。
他们吵得面红耳赤。
这时,国王走过来说:“你们说的都没有错,每个人说的都是真相的一部分,把你们说的依次按照腿、身体、鼻子、耳朵、尾巴拼起来,就是大象的真实面貌。
”
这是“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个人所处的状态跟他的环境有关,每个人所说的话,跟他所处的角度相关。
多角度地看问题,才能理解到他们,才能还原事情的真相。
经历灾难的人,沉浸在自己所知道的片段里,会强化心理焦虑和恐惧,把他从碎裂的片段中带出来,需要帮着他还原事情的“真相”。
小梁是一位16岁的少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教室上课,他们的教学楼全部坍塌,他和同学们被埋在废墟下,到第二天中午才被救出来,也就是他们在下边坚持了20多个小时。
所幸的是小梁的伤势并不是很严重,但据医生和父母反应他的情绪很激烈,暴躁、不安、失眠、多疑、易激惹。
父母很不理解,以前他们的儿子性格开朗、待人温和,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漠然相视的见面
医生介绍说小梁的身体整体机能和肾脏功能恢复良好,被压迫20小时的腿保住了,也逐渐恢复了知觉,病情稳定。
但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应激症状,烦躁不安、冷漠、愤怒、敌意、入睡困难等。
小梁的父母也一再恳请心理咨询师要帮帮他们的儿子。
他们讲父母在不同的地方打工,地震后都心急如焚赶到学校寻找孩子,当看到教学楼整体倒塌时非常绝望,当得知儿子还活着时,一向刚强的父亲喜极而泣。
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发现儿子性情变了,对父母的态度冷漠、疏远,有时很暴躁,这让父母很不安。
咨询师来到小梁的病榻前,看他身上还在输液,还插着引流管,面部表情冷漠,便先做了自我介绍,并提出希望能为他做点什么。
小梁面无表情地看了看,并不接话也不回应。
小梁的父母在咨询师的建议下,离开病房,留下两个人单独说话。
咨询师问:“现在剩我们两个人了,你愿意不愿意和我说话?”
他勉强点点头。
咨询师关切地问:“你的腿还疼吗?听医生说恢复得很好,不会留下后遗症,现在疼的话,是好事,说明有知觉了。
”
小梁听完看上去轻松一些,表情也缓和了。
他动了一下,说:“我的腿还是很疼,一直担心以后还能不能走路,心里很烦。
”
“听医生说你睡眠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能跟我说说怎么回事吗?”
“总是想以前的事情,不知道老师和同学们怎么样了,害怕地震再次发生,听到特别大的声音就很紧张,睡不踏实。
”他开始讲心理感受。
“你这么年轻,就经历了这百年不遇的灾难,这些情绪和担心都是正常反应。
你愿意跟我谈谈当时发生了什么吗?”在安慰的同时,也试探着能不能做些辅导。
废墟下坚强的抗争
他沉吟片刻后,开始讲述:
“那天大家都坐好准备上课,没有任何先兆、没有任何准备,灾难突然就降临了,地动山摇,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教学楼就倒塌了,一下子眼前一片漆黑。
正好我们几个同学被压在一个空隙里,所以大家互相做伴、互相鼓励,一起高喊、呼救。
喊得嗓子嘶哑、疼痛难忍,最后都发不出声音,三个伤势严重的同学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相继在我身旁死去。
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活着出去。
”
咨询师听得深受感染,眼泪也跟着流下来,由衷地表达:“这么艰难可怕的经历,你都挺过来了,真不简单,很是勇敢和坚强了。
”后来继续探索说:“你能告诉我被埋在下面等待救援这20多个小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吗?”
他阴沉下脸,用顿挫的语调说:“可以,就一个字,恨!”这个答案让咨询师没有想到,同时,意识到这是关键点,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我和那几个同学被埋在废墟下,感觉头上压的并不深,因为还能清楚地听到外面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但无论怎么喊,外面的人都假装没有听到,一开始身边还有两个同学一起喊,有一个大概是伤得太重,只有微弱的呻吟声,到后来就都没了声息,我知道他们已经死了,我害怕极了,也觉得自己会和他们一样死去。
可我不想死,就不停地喊,喊了20个小时,嗓子最后喊得都发不出声音了,才被救出,人命关天的事,他们怎么能这么速度慢、没有效率呢!他们若能迅速来救援,我的同学们能死吗?!”小梁愤愤地说。
“这期间不断有学生家长来找自己的孩子,听到我们的呼救声根本不搭理我们,那些家长用尽力气,疯狂地喊自己孩子的名字,为了早点获救,我们冒充答应了。
而那些家长一定。